1. 電子商務與共享經濟的實驗心得
電子商務與共享經濟的實驗心得:
共享經濟的發展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過程。
去中介化:共享經濟的出現,打破了勞動者對商業組織的依附,他們可以直接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或產品;
再中介化:個體服務者雖然脫離商業組織,但為了更廣泛的接觸需求方,他們接入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平台。
也就是通過建立電子商務系統,在供給端整合線下資源,在需求端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優質體驗,令共享經濟加速發展。
2. 柳州鑫圓共享經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國家授權的鑫圓共享經濟平台,鑫圓共享投入全反是真的嗎是傳銷嗎
是假的,和廣東的「雲聯惠」是同一種性質
3. 如期分期淺談什麼是共享經濟以及共享經濟的本質
一、共享經濟的真正內涵
共享經濟的典型案例是 Airbnb ,人們將自己的起居室與遊客分享,因此共享經濟的直觀形式是人們將閑置物品通過互聯網平台分享給他人使用,並且獲得回報。如果共享經濟只限於此,那麼確如某知名學家說,所謂共享經濟,其實就是出租,何必再造一個新概念呢?然而出租並不能涵蓋共享經濟的全部形式,比如兼職行為就是勞動力的共享,但並非出租,又如汽車4S店將自身作為汽車電商平台的線下提車點和服務點,也是一種新型合作與共享,這顯然比租賃更加復雜。
那麼共享經濟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認為共享經濟有兩個基礎,首先是各類生產資料、耐用消費品非常充足,出現閑置;其次是這些資源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化、碎片化。在此基礎上,一些互聯網平台可以將這些資源更高效、更靈活的組織起來,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概況的說,共享經濟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的新型生產活動組織方式。
二、共享經濟的經濟學原理
我們提到兼職也屬於共享經濟,那麼我們就從兼職入手來談談共享經濟背後的經濟學原理。與「兼職」對應的是「全職」,也就是說勞動者與企業形成穩固的僱傭關系,勞動者成為企業內部用行政命令調動的人力資源。打個比方,兼職往往需要完成一 項明 確的任務,完成任務後就可以得到相應報酬,這更多是一次市場交易行為。而上班則通常沒有明確的任務,而是根據上級的指示不斷完成工作,這更多的是執行企業內部的行政命令。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企業形成的原因。在本專欄此前的文章《信息的權屬:區塊鏈與信息社會》中,我們提到諾 貝爾 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率先提出了企業存在的原因。為了實現資源的流動和配置,可以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當市場交易成本高於企業內部的管理協調成本時,企業便產生了。企業的存在正是為了節約市場交易費用,即用費用較低的企業內交易代替費用較高的市場交易。
哪些因素決定了市場交易成本的高低呢?首先包括明確的產權和便於計量。科斯提到,為了可以交易,資源需要有明確的產權。比如現在我國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產權不夠明確,就會為交易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1974年諾 貝爾 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在《知識在社會中的應用》一文中提到,資源能夠交易的前提是可以被准確的計量,比如工人的計件工資、租車按行駛里程收費等都可以比較准確的計量,但是一幅字畫、一項知識產權的價值卻比較模糊,這也使得交易定價變得困難。除此以外,生產活動的不確定性、資源描述的難度、交易雙方信息傳遞難度等因素,也會影響交易成本。
如果交易成本很高,不能通過市場交易來配置這類資源,那麼只能把這些資源納入企業內部,通過企業的行政命令來配置這類資源。比如技術專家幫助企業檢修設備故障,他的勞動值多少錢?很難准確計量。設備發生故障的頻率不確定,故障的復雜程度也不透明。所以企業很難與專家就每次檢修支付報酬(也就是進行交易),還不如聘請專家為顧問,每年支付固定的顧問費,不管出現什麼故障專家都要負責(也就是行政命令)。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原本難以計量的資源,現在可以信息化、便於計量了。這就降低了交易成本,這得這些資源可以從企業或個人的控制中重新釋放出來,通過市場進行配置。比如在Airbnb上,我們可以看到房間的照片、地理位置、其他用戶的點評等信息,這都有助於用戶判斷是否值得為房間買單,降低了計量的難度。房間的配置。這是又如在 豬八戒網 上,設計師通過網站接活,幫助企業完成設計工作,企業主可以看到設計師的過往作品、收費標准、客戶點評等信息,而且可以接受多位設計師的報價,這也降低了企業評判和定價的難度。這是設計勞務的配置。
企業或個人的控制是一種獨占,而通過市場配置則體現了共享。資源便於計量,就可以碎片化,靈活組合、按需調配,這就是共享經濟的基礎。但是這些分散化、碎片化的資源需要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產品,而消費者自己很難去組合這么多資源(或者說是沒有專業比較優勢),所以就需要出現一個新的組織者。比如互聯網家裝平台就組織起眾多設計師、泥瓦匠、木工、電工等,為用戶提供整體裝修服務。而要組織這么多分散化的資源,就必須依靠一套強大的信息系統。因此,信息技術一方面讓資源碎片化,另一方面又賦予組織者更強的組織能力,這兩方面的整體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
我們看到,共享經濟的反映了信息技術對商業活動組織形式的深刻影響。此前很多人只關注資源的碎片化,忽略了資源的新型組織方式,對未來信息社會商業形態的認識是片面的。
三、共享經濟的創新實踐——O2O與SaaS的未來
理論上,我們認為共享經濟反映了未來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那麼實踐上,這種組織方式是如何實現的呢?一種商業模式都包含供給側和需求側,共享經濟更多的是一種供給側的組織方式,調動分散化、碎片化的生產要素,組合起來為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而這項工作,是由產業鏈上新出現的成員完成的,我們過去把這個新的組織者稱為「互聯網平台」。
起初,這個新成員是從流通環節切入的,也就誕生的電子商務。無論B2B、C2C還是B2C等名目繁多的概念,其關注的都是產品的流通。在此階段,誕生的互聯網巨頭是淘寶、京東、 餓了么 、美團、 滴滴 等。以「 餓了么 」為例,它為眾多餐廳安裝了客戶端,每當有用戶訂餐,餐廳里就會響起那熟悉的女聲——「你有新的 餓了么 訂單,請盡快查收」,接下來就是餐廳大廚一頓煎炒烹炸、鍋碗瓢盆。 餓了么 只在乎怎麼把外賣交給消費者,這是流通環節,至於菜是怎麼炒出來的、用了什麼油,這其實是生產環節,餓了么是不在乎的。
然而,只關注流通環節的問題在於很難控制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尤其對於復雜的產品和服務,要在生產流程的每一步進行質量控制,所以這個新成員正在逐漸進入生產環節,這也就誕生了O2O和SaaS。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的縮寫,它的用戶主要是企業。這里軟體是形式,服務才是本質,可以說沒有通過軟體提供服務的SaaS都是耍流氓。怎樣通過軟體提供服務呢?其實就是把服務者的專業知識、經驗、思想、能力都融入了軟體的功能和 程序 邏輯里,與SaaS用戶(企業)的業務流程緊密融合,幫助SaaS的使用者更好的完成業務活動。這也是SaaS和傳統ERP的本質區別,ERP只有記錄功能,而SaaS有指導能力。因此,SaaS指導和監督企業完成好每一步生產流程,從而進入了產品的生產環節,成為企業活動的組織者。
由於進入了生產環節,SaaS背後的運營者可以組織起更復雜的生產活動,比如為產業鏈上下游不同企業提供SaaS、指導他們各自的生產流程,而組合起來則是SaaS組織了整個產業鏈。這一切的前提是產業鏈內的資源分散化、碎片化、可計量、易描述,這是信息技術的功效,而這種新型組織方式通過信息技術滲透進產業鏈各個環節,比傳統的市場交易、合格供應商等組織方式更精準、更靈活、更高效。
在經歷了2015年的資本泡沫後,O2O和SaaS似乎被資本棄入了冷宮,然而恰恰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SaaS服務企業逐漸找到了方向,真正融入到企業的業務流程,成為生產活動的組織者。在筆者公司投資和關注的企業中,就有多家這樣的企業,他們可能屬於旅遊、教育、醫療、汽車出行等不 同行 業,但它們有共同的特徵,成長軌跡也互相具有借鑒意義。盡管目前他們還大都是無名小卒,但我相信他們之中會有下一個阿里、 滴滴 。
四、從共享經濟到信息經濟
以上,SaaS實現了供給側的新型組織方式,一旦它與需求側的新型組織方式相結合(不同於線下店、互聯網中心化網站被動等待消費者上門,還將出現其他流量組織方式,此不贅述,以後專文討論),就會迸發出更具活力的經濟活動。
這些經濟活動的新型組織方式,連同經濟活動所需的新要素,則構成了信息社會的新經濟形態,我們稱之為「信息經濟」。O2O、SaaS受到追捧又受到質疑,這不是共享經濟的落幕,而是信息社會的大幕正在緩緩拉開。
4. 電子商務與共享經濟的實驗過程
在傳統商業模式下,人們主要是被動地接受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回,個別人對商答品的體驗評價被壓縮在熟人圈子,而基於網路平台的共享經濟模式卻使供求雙方都能夠通過互聯網發布自己能夠供給的分享物品或需求物品,增加了特定供給者或需求者可選擇的交易對象,並具備了掌握交易對象更多信息的可能,這就避免了欺詐性不公平交易和交易成本,從根本上提高了交易質量,有利於促進雙方福利的增加。
共享經濟將更多的私人物品在不改變所有權屬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人以較低的價格分享,從而壓縮了個人用品中私人專用物品的相對空間,擴充了公共物品概念的內涵。這內孕著集體經濟的發展,也要求政府在國家層面更廣泛地滲透和干預進了居民私人生活,推動著社會共有形式的躍遷。藉助網路平台,出租或借用東西給自己不認識的人,從根本上擴大了人們分享的人際圈,教會人們如何分享,互相豐富生活,使得分享成為社會交往中的不可逃避的重要因素。
5. 分享經濟是一種產品交易類電子商務對嗎
是的。現在很流行分享經濟,和山造福則是在這種流行之上,現在總體不錯的
6. 什麼是社交電商,什麼是分享經濟
社交電商是基於個人品牌、熟人圈子建立信任關系,然後再通過內容展示吸引用戶成交,這也是目前為止最先進的產品生產零售形態。
傳統電商形態基於 PC 設備時代,伴隨智能終端的發展進而逐步過度到以 APP 等移動端作為載體的移動智能時代,信息技術的深度發展,正進一步給個體賦能,新一代電商正在快速起步階段,更大數量級的市場還沒有被激發。比如中國很多農戶的農產品缺乏有效的信息傳遞及信任機制,無法以合適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舉一反三,解決信任基礎及更有效的傳播途徑兩個核心問題,是新一代電商發展的契機;綜上所述,構建新一代電商信任機製作為新一代電商的有效支撐。
現有中心化網路可以隨意收集用戶隱私,個人信息泄露導致個人信息買賣、甚至詐騙等一系列問題,在區塊鏈技術的輔助之下,有助於實現客戶信息的技術保護,包括但不限於商品買賣信息等諸多方面。 SEC 社交電商鏈是全球第一個以促進電商社交化,以信任為基礎的區塊鏈項目,SEC社交電商鏈需要支持大並發及能支撐海量交易的底層建設。
7. 電子商務平台在共享經濟中有什麼作用
由於電子商務是基於互聯網而起來的,互聯網具有自由、平等、跨地域、跨平台等特性,有助於進行共享,擴大知名度,擴散性強,對推動共享經濟有利。
8. 電子商務共享經濟和農村電子商務兩個論文哪個更好
農村電子上午選題更好一些,因為共享經濟太熱門,隨便一找就有各種資料,如果角度選不好很難研究,而農村電子商務可以深入研究的點相對較多,比較好入手
9. 電子商務系統從哪些方面助力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者,讓他們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對於供給方來說,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來獲得一定的金錢回報;對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擁有物品的所有權,而是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共享經濟的發展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過程。
去中介化:共享經濟的出現,打破了勞動者對商業組織的依附,他們可以直接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或產品;
再中介化:個體服務者雖然脫離商業組織,但為了更廣泛的接觸需求方,他們接入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平台。
也就是通過建立電子商務系統,在供給端整合線下資源,在需求端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優質體驗,令共享經濟加速發展。
10. 共享電商有哪些
共享經濟模式有:
1、共享出行:交通出行是共享經濟目前在全球范圍影響最廣、爭議最多、也是最徹底貫徹共享經濟精神的領域,主要有共享租車、共享駕乘、共享自行車、共享停車位四種類型。
2、共享空間:空間是無處不在的資源,但它有著明確屬性特徵,主要包括共享住宿空間、共享寵物空間及共享辦公場所空間三種產品形態。
3、共享金融:金融與互聯網模式相互滲透,促使金融的共享經濟需求誕生,主要有P2P網貸模式與眾籌模式。金融共享經濟通過互聯網平台快速高效搜尋和撮合資金的供需方,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 最大程度發揮了資金的使用價值,讓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務。
4、共享美食:OpenTable 創立於1998年,是一家上市公司。消費者可以通過他們的應用查看附近餐廳、菜譜和評價,並預訂座位,而 OpenTable 通過向餐廳收取一定費用來實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