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對大學生就業有哪些優惠政策
1、黨政機關錄用公務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應主要面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考或招聘,擇優錄用。
2、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對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校畢業生,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取消落戶限制。
3、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梵谷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自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交登記類和管理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有條件的地區由地方政府確定,在現有渠道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
4、為高校畢業生辦理戶口和人事檔案手續提供便利。對畢業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本人要求戶口和人事檔案保留在學校的,按規定保留兩年。
在此期間,檔案管理機構對保管其檔案免收服務費用;本人要求將戶口轉回入學前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按照戶籍管理規定為其辦理落戶手續,人事、教育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負責辦理相關手續,人事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免費提供人事代理服務。
本人落實工作單位後,公安機關按有關規定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5、畢業半年以上未能就業並要求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持學校證明到入學前戶籍所在城市或縣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和街道勞動保障機構應免費為其提供就業服務。
對已進行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有條件的城市、社區可組織其參加臨時性的社會工作、社會公益活動,或到用人單位見習,給予一定報酬。對於因患病等原因短期無法工作並確無生活來源者,由民政部門參照當地城市低保標准,給予臨時救助。此項費用由地方財政列支。
6、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各級政府要為高校畢業生創造工作條件,主要充實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基層單位,從事教育、衛生、公安、農技、扶貧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
在艱苦地區工作2年或2年以上者,報考研究生的,應優先予以推薦、錄取;報考黨政機關和應聘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同等條件下,應優先錄用。
7、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等職業學校(大專)畢業生,對就業困難的應屆高職(大專)畢業生,由勞動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門共同實施「高職(大專)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工程」;
對需要培訓的應屆高職(大專)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費由教育系統承擔,職業技能鑒定費由勞動保障部門適當減免。
⑵ 教育部門多措並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你怎麼看
提升就業服務用好就業現行政策推動就業教書育人
教育部門強化措施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後肺炎疫情時期,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還好嗎?
高校畢業生能不能高品質就業,表層看來是本人的事,其實關聯到民生工程百年大計及人力資源資源分配,一頭連到我國社會發展,一頭連到家家戶戶。5月17日至23日,教育部「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推動周」系列活動在全國各地進行,除開一系列大型招聘會、企校供求洽談會、就業教書育人主題活動外,「24365校園網招騁服務項目」服務平台還為眾多高校畢業生給予「不打烊」的就業服務,讓畢業生吃下「強心劑」,也為「穩就業」引入「強心葯」。
全力以赴推動就業服務提速增效升級
「就業推動周」期內,全國各地2800多家高等院校總計舉行10000場之上校招,全國各地和各領域就業具體指導聯合會陸續舉行約100場地區性、專業性、同盟性線上與線下盛典人才招聘會,充足發掘就業職位資源。
「搞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主要的是搞好人崗匹配」,教育部部長翁鐵慧詳細介紹說,「2020年,為保證 就業形勢長期保持,教育部匯總工作經歷,具體指導全國各地各高等院校開源系統拓崗,用好『互聯網技術+就業』新模式,自主創新供求連接方法,努力創造就業職位與畢業生精確配對連接。」
教育部為高校畢業生與中小型企業出謀劃策,在「24365校園網招騁服務項目」服務平台網上舉行「全國各地中小型企業在網上專場招聘高校畢業生」主題活動,協助中小微企業吸收高校畢業生就業,另外正確引導高等院校增加校招對中小微企業對外開放幅度。
要保證 高品質就業,還需塑造恰當用工導向性。促進黨中央、國務院辦公廳《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落實落地,要促進政府機關、機關事業單位、國營企業帶領扭曲「唯名牌大學」「唯文憑」用工導向性,創建以品行和工作能力為導向性、以職位要求為總體目標的優秀人才應用體制,更改優秀人才「高消費」情況,不拘一格用優秀人才。將存有就業岐視、詐騙等難題的用人公司列入信用黑名單,按時向畢業生公布警告提示信息內容。
正確引導大量畢業生到中華民族最必須的地區去
「公司入校招騁如同『摘果子』,早期『上肥、鬆土』工作中至關重要,僅有桃樹發展壯大才會長出『好果實』。」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劉樹新在太原市理工學院舉行的「大型飛機文化藝術走進校園」就業教書育人示範課上的一席話,道出了「就業教書育人」的實質。
「就業推動周」期內,中國高校進行以「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為關鍵的就業教書育人專題教育主題活動,備好「就業思想政治理論」,正確引導在校大學生把人生理想追求完美融進智能化我國基本建設新的征程。
「高等院校促就業不可以只盯住就業率這一數據。」教育部在校大學生司廳長王輝表明,「要把以德育人融進就業工作中各個階段,自始至終以服務項目我國重特大發展戰略要求和助推學員發展成材為工作規劃,正確引導大量畢業生到中華民族最必須的地區就業創業、開拓創新。」
「24365」是招騁綜合服務平台,也是一種精神實質——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的身後,是成千上萬教師、高校輔導員24小時、365天的投入,為畢業生給予「四心」服務項目,保證大學畢業文化教育心動、就業具體指導深入人心、就業服務貼心、就業追蹤暖心,守候芊芊學子順利走穩大學畢業前的「最後一公里」。
⑶ 國家對在基層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有哪些優惠政策
(1)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
(2)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2000元)。
(3)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允許就業見習補貼用於見習單位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
(4)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5)艱苦邊遠地區基層機關招錄高校畢業生可適當放寬學歷、專業等條件,降低開考比例,可設置一定數量的職位面向具有本市、縣戶籍或在本市、縣長期生活的高校畢業生。
(6)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以及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
⑷ 國家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主要優惠政策都有哪些
按照《國務院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7〕28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6〕79號)、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14〕2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35號)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11〕16號)等文件規定:
(1)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
(2)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2000元)。
(3)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4)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允許就業見習補貼用於見習單位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
(5)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以及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
(6)艱苦邊遠地區基層機關招錄高校畢業生可適當放寬學歷、專業等條件,降低開考比例,可設置一定數量的職位面向具有本市、縣戶籍或在本市、縣長期生活的高校畢業生。
各地區要結合城鎮化進程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及殘疾人服務、農技推廣等基層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的就業潛力,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要結合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
⑸ 國家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主要優惠政策包括哪些
(1)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
(2)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2000元)。
(3)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4)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允許就業見習補貼用於見習單位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
(5)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以及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
(6)艱苦邊遠地區基層機關招錄高校畢業生可適當放寬學歷、專業等條件,降低開考比例,可設置一定數量的職位面向具有本市、縣戶籍或在本市、縣長期生活的高校畢業生。
各地區要結合城鎮化進程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及殘疾人服務、農技推廣等基層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的就業潛力,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要結合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
⑹ 國家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主要優惠政策包括哪些
1、完善工資待遇進一步向基層傾斜的辦法,健全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鼓勵畢業生到鄉鎮特別是困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
2、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2000元)。
3、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推進,在基層特別是街道(鄉鎮)、社區(村)購買一批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優先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4、落實完善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以上的見習單位,適當提高見習補貼標准,允許就業見習補貼用於見習單位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
5、將求職補貼調整為求職創業補貼,對象范圍擴展到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以及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
6、艱苦邊遠地區基層機關招錄高校畢業生可適當放寬學歷、專業等條件,降低開考比例,可設置一定數量的職位面向具有本市、縣戶籍或在本市、縣長期生活的高校畢業生。
(6)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促銷活動擴展閱讀
國家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遵循的原則
1、堅持服務基層和培養人才相結合。將促進基層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營造有利於高校畢業生立足基層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更好鼓勵高校畢業生紮根基層、服務基層。
2、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實施基層服務示範引領項目,建立健全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向基層流動的長效機制。
3、堅持政策支持和完善服務相結合。把轉變政府職能和創新管理方式結合起來,著力完善各項支持政策,加強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
⑺ 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政策和舉措有哪些
國務院出台七大舉措扶助大學生就業:
(一)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要大力開發基層管理和服務崗位,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工作的畢業生,給予薪酬或生活補貼,並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對到中西部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農村基層就業,並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畢業生,實施相應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擴大中央有關部門實施的面向基層就業項目規模。
(二)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對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直轄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戶限制。企業吸納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可享受相關就業扶持政策。
(三)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支持困難企業保留大學生技術骨幹。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的單位要積極聘用優秀畢業生,高校的科研專項可吸收畢業生參與研究,其勞務性費用和有關社會保險費從項目經費中列支。
(四)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高校要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建設完善一批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為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對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扶持政策。
(五)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高校及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採取多種方式為畢業生提供免費就業信息和各類就業服務。
(六)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確保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學習實踐活動。完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見習制度,從2009年起,用三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見習。在高等職業院校實施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
(七)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積極為離校後未就業回原籍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將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納入當地失業人員扶持政策體系,對就業困難和困難家庭畢業生給予重點幫扶。
⑻ 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優惠政策有哪些
大學生就業的優惠政策?
國家對這一塊基本上沒有成文的優惠政策,其實樓主沒把問題搞懂,創業也是就業的一種形式,對就業的優惠政策在大學生創業這方面體現的比較多!
其次大學生下基層當村官、考公務員、選調生也屬於就業,除了有工作年限要求的,要求應屆畢業生才能報考的職位對大學生來說應該是算對大學生的優惠政策吧!
樓主給份吧!敲的很辛苦哦!
⑼ 高校畢業生就業有什麼優惠政策
3月17日消息,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820萬,再創新高。面對這一龐大的求職大軍,近期,從國家到地方層面相繼出台多項政策,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開綠燈」。
資料圖:「春風行動」招聘會近期在上海舉行,圖為招聘會現場。
二三線城市頻拋橄欖枝 人才爭奪愈發激烈
一方面,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對人才的爭奪也愈發激烈。不少城市紛紛拋出包括降低落戶門檻、購房優惠等極具誘惑力的橄欖枝,以期留住人才。
例如,成都去年拋出的「蓉漂」計劃推行「先落戶後就業」。按照這一政策,具有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以及在同一用人單位工作兩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均可申請辦理落戶手續。
成都還為「蓉漂」安居問題提出了人才公寓、產業新城配套租賃住房和用人單位自建倒班房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的解決方案。為方便外地來蓉應聘的應屆畢業生,該市還設置了20餘個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
長沙則對到當地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鄭州此前推出了「智匯鄭州」人才新政。按照相關政策,2017年1月1日後畢業、在鄭州市域內落戶、繳納社會保險滿3個月並符合「智匯鄭州」人才政策規定條件的青年人才,均可申請生活補貼。
其中,新引進落戶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和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3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准發放生活補貼;落戶後暫未就業或創業的,按上述標准發放6個月的生活補貼。
南京則為外地高校畢業生提供了面試補貼。按照規定,符合相應條件的外地來寧高校畢業生,可申請一次性面試補貼,標准為每人1000元。
去年,武漢市正式公布了涵蓋安居落戶、促進就業、支持創業、高效服務等領域的9項政策措施,支持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確保實現「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