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線電子商務的發展
歷經十餘年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在政策引導、技術成熟、模式創新等諸多因素的驅動下,網路營銷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用戶所接受。隨著3C融合的不斷深化,無線互聯網開始孕育發展,無線電子商務逐步萌芽。
政策導向將加快應用和普及的速度
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和規劃,將加速無線電子商務的應用和普及,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07年6月,發改委、國務院信息辦印發《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規劃提出要「發展小額支付服務、便民服務和商務信息服務,探索麵向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新型服務模式」。規劃明確提出要求建設移動電子商務試點工程。2008年2月湖南成為首家「國際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範省」,這標志著國家移動電子商務的試點工程正式啟動。移動電子商務將以移動交易、移動農業電子商務、移動公共交通和移動公共事業繳費為重點優先展開。國家政策將加快無線電子商務的應用和普及。
產業鏈各環節紛紛布局成為無線電子商務的主要推力
包括電信運營商、軟體開發商、終端廠商、銀行、服務提供商等產業鏈內的眾多成員都開始涉足無線電子商務領域。產業鏈成員的協同努力是無線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推力。無線商務將藉助於簡訊、WAP和RFID等多種方式得以實現。微軟在2000年就啟動了移動瀏覽器的研發,IBM在無線電子商務領域推出了多項解決方案,諾基亞研發NFC手機支付,中國移動與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聯合開發「商信通」,聯通搭建如意商城,用友移動開發移動電子商務平台——移動商街,阿里巴巴注冊無線域名、與英特爾合作搭建無線商務平台……市場繽紛活躍。
電信基礎設施升級實現了窄帶無線向寬頻無線的過渡
2008年,3G開始在國內部分城市試點應用,電信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窄帶無線逐步向寬頻無線過渡。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12月底國務院審議並正式通過了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的專項實施方案。會議明確提出,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代表了信息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屬於《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確定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該項目的實施將為無線商務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無線互聯網蓬勃發展為無線商務培育市場
無線網站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熱點。據CNNIC統計,截至2007年3月底中國具有獨立域名的WAP站點數量約為6.5萬個,遠低於2006年底具有獨立域名的傳統互聯網站數(84.3 萬個)。目前WAP在中國已進入快速增長期,隨著用戶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企業、個人建站意願升溫,WAP資源將出現爆破式的發展,服務內容也將由圖鈴游戲、搜索導航、手機閱讀等幾個方面向多元化轉變。無線互聯網的豐富將為無線商務培育用戶,積累資源。
廣泛的終端用戶群為無線商務市場注入潛力
據信息產業部統計,2007年底移動通信終端已達5.48億個,超過2007年底CNNIC統計的2.1億網民,手機數已遠超PC數,無線互聯網市場空間巨大、增長潛力充分。另據計世資訊統計,2007年中國手機網民數超過5000萬戶,與2006年相比激增167%,廣泛的用戶群為無線商務市場注入潛力,令人遐想無限。(路遙)
『貳』 2016年國家對農業互聯網有哪些內容
2016年,「互聯網+農業」由資本熱捧逐步回歸理性,甚至遭遇資本的寒冬。在潮起潮退之間,一些定位清晰的電商平台開始嶄露頭角。
中國農業正在經歷四大變革:土地變革、品種變革、渠道變革、組織變革;通過四大變革,將誕生四大新型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新型智慧農業種植體系、互聯網新型農業流通體系、新型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一、國家」互聯網+農業」新政密集出台
2016年1月27日,《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即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互聯網+」現代農業成為今年一號文件的亮點。2016年國家出台了多項關於互聯網+農業的政策,鼓勵促進互聯網+農業快速發展:1月11日農業部辦公廳印發《農業電子商務試點方案》,3月17日商務部等六部門印發《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項規劃》,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4月22日農業部、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8部門聯合印發《「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7月4日商務部發布《關於開展2016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通知》,8月21日農業部與商務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9月1日農業部正式發布《「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改革攻堅規劃》。這些政策大力推進了「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也加快了現代化農業發展和互聯網與「三農」領域的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這些對於互聯網+農業發展都是重大利好。
二、「三權分置」為農村土地變革鋪平道路
2016年,中央提出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也就是把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明確歸於國家,承包權歸於農民,使用權歸於種植者。這樣的好處是,以後農民往外流轉土地,手裡還握著承包權,只是把土地的使用權租出去了。
「三權分置」是實踐探索的產物,是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而不斷變革創新的結果,它孕育於中國國情,著眼於解決現實問題,具有深厚的實踐依據、豐富的創新內涵和重大的政策意義。
「三權分置」為土地流轉提供了法律基礎,從而使規模化的平整土地,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成為可能,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三、新《種子法》為品種變革保駕護航
歷經5年調研、修改和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我國種業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與新種子法配套,2016年7月8日農業部下發《農作物種子標簽及使用說明管理辦法》,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在我國境內銷售的種子在包裝上都要有標簽二維碼,應當包括生產經營者名稱、品種名稱、單元識別代碼、追溯網址信息,否則不允許銷售。
為了滿足廣大種子企業的迫切需求,有種網推出農作物種子標簽二維碼平台,完全符合農業部《農作物種子標簽及使用說明管理辦法》要求,供廣大種企免費使用,實現種子標簽的製作和管理,為種子建立「電子身份證」。種子購買者可以通過掃描種子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快速查詢到相關生產信息,准確了解從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等全過程的信息,從而實現「全程可追溯」。
四、電商巨頭引領農業渠道變革
正大集團、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強強聯手 深度助力農村電商
2016年12月28日,正大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在武漢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三方基於良好的信任,著眼各方長遠發展戰略,強強聯合,共同攜手,在農牧食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農業服務、物流、商業零售及精準扶貧方面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三方的合作將充分發揮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示範帶動效應,共同推動中國農牧業互聯網化的產業升級和高效發展,順應國家號召,利國、利民、利企業。
京東「3F」戰略布局農村市場
京東的農村電商「3F戰略」,包括工業品進農村戰略,農村金融戰略和生鮮電商戰略。在「互聯網+」和城鎮化的大潮下,京東將逐步構建從城市到農村的新型銷售網路、提供面向農村的普惠金融服務和建立從農村到城市的農業品直供渠道,通過縮短城市與農村的距離,消除城鄉的價格歧視,推進消費的公平透明。未來在惠及城市和農村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同時,還能逐步解決農民買好東西難、借款貸款難、農民賺錢難的「農村三難」問題。
蘇寧推農村電商「三化、三雲、五當」戰略
圍繞農村市場的發展,蘇寧制定了「三化目標」、「三雲服務」、「五當模式」為一體的農村電商戰略。「三化目標」即「運營產業化、產品品牌化和人才的專業化」;「三雲服務」是通過物流雲、金融雲、數據雲向農村市場的廣泛滲透;五當模式」即「造富在當地、銷售在當地、服務在當地、就業在當地、納稅在當地。」
五、政府社會共同推動農業組織變革
發改委、農業部聯合印發農業領域PPP指導意見
2016年12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農業部發布了《關於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簡稱PPP),這是農業領域首個PPP指導文件。《意見》明確提出了農業領域PPP的重點領域與路徑。在重點領域方面,重點支持社會資本開展高標准農田、種子工程、現代漁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體系、動植物保護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規模化大型沼氣、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物聯網與信息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旅遊休閑農業發展。
六、頂層設計、民間智慧共促農業繁榮
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
2016年9月6日,農業部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總結交流各地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的好做法和好經驗,研究部署「十三五」期間「互聯網+」現代農業重點工作,為在全社會掀起「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熱潮營造良好氛圍。
會議同期還舉辦了「互聯網+」現代農業暨新農民創業創新論壇及分論壇,展覽展示「互聯網+」現代農業和新農民創業創新成果,發布推介「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和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成果,有種網等一百家農業互聯網公司及平台被評選為「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成功舉辦,農業電商表現搶眼
2016年10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由農業部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省部長推介品牌農產品專場」在昆明市舉辦,來自農業部、各省(區、市)主管農業的20位省部長集中亮相,講述中國農業品牌故事,聯合為我國品牌農產品代言,這是建國以來省長首次站台,宣傳農產品。
京東、淘寶、蘇寧易購、永輝超市、北京新發地、本來生活、網庫集團、有種網、禾中味道等30個來自大型批發市場、零售商超及網路采購平台組成超級買家團齊聚現場。各大公司、平台參會代表變身超級買手,對中意產品快速下單,納入批發銷售采購計劃。
七、新型智慧農業種植體系前景廣闊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加快實現行政村寬頻全覆蓋,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推進農村互聯網提速降費。
農業現代化十三五規劃落實14項重大工程 聚焦智慧農業
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從五大領域布局「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任務,並具體落實到智慧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等14項重大工程。《規劃》強調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力爭到2020年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7%、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2%、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達到80%。
《規劃》提出智慧農業引領等多項重大工程。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建成1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省、10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區、100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基地。建設村級益農信息社,到2020年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建設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改造升級國家農業數據中心。建設基於衛星遙感、航空無人機、田間觀測一體化的農業遙感應用與研究中心。
農業部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2016年6月23日,農業部對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提出意見,提出了建立追溯管理運行制度、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強化農業部門追溯管理職責、提升智慧監管能力、加強政策扶持等要求。意見指出,目標建立全國統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規范和技術標准,選擇蘋果、茶葉、豬肉、生鮮乳、大菱鮃等幾類農產品統一開展追溯試點,逐步擴大追溯范圍,力爭「十三五」末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條件的「菜籃子」產品及「三品一標」規模生產主體率先實現可追溯,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生產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意識明顯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