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喪禮三拜九叩禮怎麼行
三拜九叩是禮節上最高的級別。 跪是雙膝跪地,而非單膝,叩是叩首、叩頭,是頭點地。
三拜九叩是三步一跪,當跪下後就是叩首,而且叩一個頭就要站立起來,在跪下去,如此叩三個頭,是為一跪三叩首,再走三步,叩三個頭,再走三步,再三叩首,是為三跪九叩首。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傳統的禮德文化裡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嚴禮儀。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這一百多斤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
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因為,頭部裡面是整個性體系統最集約的區域,也是性光產生的區域,而且性體系統的辦公室也在這個區域。
(1)三拜九叩不可免迷促銷活動用語擴展閱讀:
三拜
拜禮重復三次。三拜要行跪後兩手相拱於地,俯首至手,重復三次。古人使用三拜禮有三種情況。一是遇特殊行三拜,以示情切;二是主人對眾多客人行三拜禮,以示普遍行禮;三是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業歸敬。三拜始於先秦,經過近代,至現代後較為使用。
九叩
連續三次一跪三叩首。該禮節是清代時最莊重的大禮,行禮時,先放下馬蹄袖,然後跪下挺直上身,將右手伸平舉起到鬢角處,手心向前,然後放下,再舉起再放下,連舉三次站起。
如此大禮民間一般不用。僅在人們描述本地最高大禮時與「三拜」 聯用,稱「三拜九叩」為最高禮節,對帝王表示尊重。
三拜象徵人三寶精氣神,道三寶道經師,天三伯日月星,象徵三才。九叩象徵純陽之數。
三拜九叩能使陰陽平衡,調七情,去六欲。心態保持平和。過去道門有位前輩每天修煉三拜九叩達上萬次,出現了辟穀現象。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傳統的禮德文化裡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嚴禮儀。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這一百多斤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
宗教學上的叩拜起源於上古巫祝中的祈禱。
在漢代後經發展,叩拜之禮儀也成了一種修行法門。裡面暗藏養生修煉的口訣。教徒叩拜神像一是凈化心靈,表示對神仙佛祖們的景仰尊重。二則可使身心慧光圓通,養生修煉。
『貳』 誰能告訴我禮法「三拜九叩」的具體方法,要通俗點謝謝
三拜九叩成語解釋
【名稱】三拜九叩
【拼音】sān bài jiǔ kòu
【解釋】指封建社會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
【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事例】凈鞭一響,肅然無聲,只聽鴻臚寺的鳴贊高聲贊禮,群臣趨蹌跪拜,也是~的最敬禮。 ★高陽《慈禧全傳》四
宗教學上的叩拜起源於上古巫祝中的祈禱。
在漢代後經發展,叩拜之禮儀也成了一種修行法門。裡面暗藏養生修煉的口訣。教徒叩拜神像一是凈化心靈,表示對神仙佛祖們的景仰尊重。二則可使身心慧光圓通,養生修煉。
道教的三拜九叩如下所示:
一:走進廟觀後,進入大殿,面對神像,首先兩手放於兩腿側,兩腳並攏,離跪墊三尺遠,身心安靜,肢體放鬆,妄念不要存,嘴裡舌攪華池甘液自生。靜下心神。
二:頭腦清靜後,下頦內收,舌頂齦交,含胸頂背,虛心下氣,手掐子午訣通陰陽。子午訣就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無名指根。接通手肺陰經氣和手少陽三焦經氣,達到陰陽相合。男女左右手相反,又稱太極訣。然後呼氣三口將訣合於臍下一寸三分處。
三:邁出左腳,跨出右腳。舉步輕靈,沉住氣,三步走到跪墊前,兩腳站定,完腰鞠躬同時拱手,此時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極訣,高不過眉,低不過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後兩手徐徐下降胸前,左手護胸,右手從左手中分出,向右下劃半圓。
四:在右手劃分半圓的同時身體下蹲,右手五指分開,掌心向下,按在跪墊前沿上,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拇指接於右手勞宮穴位,左手其餘四指蓋在右手背上。此時腦子里要觀想你叩拜的神佛化成一道光進入你的體內。手在做時,意念要到,膝蓋跪上墊子,腦門印堂穴,向兩手合谷處靠近,頭輕輕叩三下,引導腰背督脈之氣,上升於頭頂,百會穴,此為返老還童式,是為還精補腦。
意念觀想自己身上放出萬道金光。此是於你叩拜的神佛金合二為一。
五:起身,左手護心,引導督脈之氣下降十二重樓,落入丹田。右手再起,合成太極手於腹部氣海或丹田前,腳踏實地,力量分配到腳跟七,腳尖三角形底湧泉穴成涵空狀態。此有利於真氣上升和下降,兩腳前後虛實分明,雙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墜肘,到嘴前上下處,兩手降於胸前,左手護胸,右手從中分出來,向右下劃半圓時身體下蹲,左手揸入右手,腰部命門向外突出,尾骨處長強穴內收,兩腳跟頂住長強穴,防體內真氣過泄,此是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護心,右手再起,合成太極手於腹部氣海或丹田前,腳踏實地,力量分配到腳跟七,腳尖三角形底湧泉穴成涵空狀態。此有利於真氣上升和下降,兩腳前後虛實分明,雙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墜肘,到嘴前上下處,兩手降於胸前,左手護胸,右手從中分出來,向右下劃半圓時身體下蹲,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拇指接於右手勞宮穴位,左手其餘四指蓋在右手背上。膝蓋跪上墊子,腦門印堂穴,向兩手合谷處靠近,頭輕輕叩三下。此是三拜九叩。
七:接著起身打拱鞠躬,左腳先退一步到位,兩腳靠攏立正,彎腰打鞠躬退出大殿。
三跪象徵人三寶精氣神,道三寶道經師,天三伯日月星,象徵三才。九叩象徵純陽之數。
三跪九叩能使陰陽平衡,調七情,去六欲。心態保持平和。過去道門有位前輩每天修煉三跪九叩達上萬次,出現了辟穀現象。
『叄』 三拜九叩怎麼做的,尤其是九叩不要直接粘貼百科,我要白話。
叩就是磕頭,三跪九叩就是,跪一次磕三個頭,跪一次磕三個頭,跪一次磕三個頭,電視上應該經常見到的啊,然後你算算不就是三跪九叩啦,望採納
『肆』 三拜九叩是什麼意思
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這一百多斤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
『伍』 農村喪禮四一四式三拜九叩怎麼做
這不僅僅是農村喪禮,這就是中國傳統的禮儀,是拜見皇帝及祖先最隆重的禮儀。具體如下:
1、合掌鞠躬;(一拜)
2、然後跪下磕三個頭;(三叩)前三叩
3、起立,合掌鞠躬;(二拜)
4、然後跪下磕三個頭;(六叩)中三叩
5、起立,合掌鞠躬;(三拜)
6、然後跪下磕三個頭(九叩)後三叩
7、起身,合掌鞠躬。禮成
1,3,5共三拜;2,4,6共9叩
三拜九叩
三拜九叩(The three kowtow and nine prostration)
1、「拜」:會意字。從兩手,從下。《說文》古文上象兩手,「丅」為「下」的古體。《說文》引揚雄說:「拜從兩手下。」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隸書將「丅」(下)並入右邊的「手」之下,而成為「拜」,一直沿用至今。
2、「叩」:《說文》無「叩」字,只有「敂」字。《說文》:「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從「攴」(pū),表示與擊打有關。本義:擊,敲打。
3、三拜九叩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傳統的禮德文化裡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嚴禮儀。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這一百多斤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因為,頭部裡面是整個性體系統最集約的區域,也是性光產生的區域,而且性體系統的辦公室也在這個區域。
資料來源:網路:三拜九叩
吊喪的禮儀
1.吊喪的吊喪禮儀
如果你得知親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應前往吊喪,吊喪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靈堂弔唁,也可以去參加追悼會。一般來說,死者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參加追悼會。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師長、長輩、朋友去世,不去吊喪是十分失禮的。吊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論是去靈堂還是去參加追悼會,都應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嚴肅的表情,認真履行每一項儀式。著裝打扮以清淡、素雅為宜;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應與場合的氣氛相協調。切忌三五成群、談笑風生、漫不經心或中途退場。有些人濃裝艷抹、披紅戴綠也是不應該的。凡此種種,都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對喪家的不禮貌,是吊喪的大忌。
2.吊喪的吊喪禮儀
如果你得知親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應前往吊喪,吊喪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靈堂弔唁,也可以去參加追悼會。一般來說,死者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參加追悼會。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師長、長輩、朋友去世,不去吊喪是十分失禮的。吊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論是去靈堂還是去參加追悼會,都應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嚴肅的表情,認真履行每一項儀式。著裝打扮以清淡、素雅為宜;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應與場合的氣氛相協調。切忌三五成群、談笑風生、漫不經心或中途退場。有些人濃裝艷抹、披紅戴綠也是不應該的。凡此種種,都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對喪家的不禮貌,是吊喪的大忌。
3.吊喪磕頭禮儀,作揖磕頭步驟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注意: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4.吊喪的禮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我國的古禮,對喪事比喜事還要鄭重。
因而吊喪應 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際應酬。所以,親友中有喪事的, 我們都應主動關心。
「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能顯示 出友誼的珍貴,這不僅是人之常情,也是增進友誼、加深 感情的一種方式。現代喪事一艤不發請柬,大都是在報 紙刊登訃告,或者在某處張貼訃告,不具體通知個人,是 否前往吊喪全憑你自己根據情況決定。
一般來說,死者 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前來吊喪。所以,如果你得知 親友去世的消息,或是親友家中有喪事的消息,都理應前 往吊喪。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師長、長輩去世,不參 加吊喪是一種嚴重的失禮行為。
5.吊喪有什麼樣的禮儀
人生中最難受的事情莫過於生離死別。
生離雖難過,但總還有他日重聚之望, 而一旦死別則成永訣。特別舊社會所謂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喪父(或母)、中年 喪妻(或夫)、老年喪子(或女、或婿),更加讓當事者痛斷肝腸。
因而,對死者家屬 的慰問是十分必要的。 安慰死者家屬不僅是表示同情,或是相伴流淚。
一般來說, 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了解死者親屬健康狀況。因為過度的悲傷和因對死者臨終前連日侍奉的 勞累(特別是久病不愈),會使死者親屬的體力下降,甚至因哀傷過度而致病。
如 本來就患有慢性重症的,則更應勸其節哀止悲。 此外,可找幾個平日知心的朋友一 起相勸,盡量轉移話題,分散其注意力。
對於特別會引起親人悲傷的送葬或火化場 面,如死者親屬身體多病或年邁,則應勸其不要去現場,以免因悲慟過分而發生 意外。 (2) 了解死者親屬的思想顧慮。
了解死者親屬在死者去世後的主要思想顧 慮,或是家庭困難,或是子女教育,或者有未竟之遺業。 對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勸 慰。
如需通過組織、親友、師長或子弟解決的,則應積極協助解決,以使親屬打消顧 慮,減輕憂慮和悲痛。 (3) 展望未來,多講一些值得欣慰的事。
針對親屬的喜好,揀他(或她)高興的 事多講,例如親人雖已亡故,但子女們已經成才,且學有長進,工作有所成績,使家 屬看到希望。 如果能讓子女同時進行勸慰,效果當然會更好。
(4) 充分理解招待中的疏漏。如死者親屬由於悲痛而對喪事的料理或招待工 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處,都應予以諒解。
不僅如此,還要積極配合家屬處理好各項 事務,絕不要因事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家屬更加傷心和悲痛。
6.吊喪應該講究什麼禮節
吊喪應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際應酬。
關心親友間的喪事,這是很重的一份人情,也是一 種崇高的精神活動。1。
需吊喪的情況辦喪事不發請柬,一般是在報紙上刊登訃告或者在某處張貼訃告,不具體通知個人。是否 前往吊喪全憑自己據情況決定。
一般來說,逝者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前來吊喪。 所以,如 果得知親友去世的消息或是親友家中有喪事的消息,都理應前往吊喪。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 友、師長、長輩去世,不參加吊喪是失禮的。2。
吊喪的方式吊喪的最好、最簡單的方式是參加逝者的追悼會。參加追悼會,一般送花圈表示我們的悲 悼之情。
可以單獨送,也可以幾人合送,還可以以一家人的名義或單位的名義送。 追悼會是庄 嚴肅穆的場合,參加者應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嚴肅的表情,認真履行追悼會的每一項儀式。
與 場合氣氛相適應,參加追悼會的人服裝打扮以清淡素雅為宜,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有些 人參加追悼會時三五成群、談笑風生;也有些人在舉行告別儀式時漫不經心或中途退場;還有些 人濃妝艷抹,披紅戴綠。
凡此種種,都是對逝者極不尊重、對家屬極不禮貌的行為,是參加追悼 會的大忌。吊喪的第二種形式是到逝者家中撫慰逝者親屬。
這種方式一般用於知道消息較晚或因出 差等原因錯過了追悼會的。用這種形式吊喪的可這么做:首先,撫慰親屬,說明沒有參加追悼會 的原因和歉意,表示對逝者的哀悼之情,勸慰親屬節哀。
而後,可在逝者遺像前肅立默哀一兩分 鍾即可。用這種形式,態度要自然,表情要真摯,服飾要樸素,言談舉止要得體。
讓逝者親屬感 受到你的真情,得到精神的慰藉。第三種方式是書面吊喪。
可用於由於種種原因不可能用以上兩種方式親往吊喪的,如果逝 者在外地或吊喪者行動不便等情況。 這時可用唁電、唁信吊喪。
3。贈錢、物吊喪吊喪一般贈送花圈或鮮花就可以,不必贈送錢物。
但有些和逝者或和喪家關系比較密切 的,或有親戚關系的,或者是喪家生活比較困難,也可適當贈送錢、物。送錢的一般用白紙信封 裝,外面寫「奠儀」,俗稱「白封包」。
送物者一般是送布料,以色彩素雅沉著的為佳。 還有一種 是送整幅布製作的輓聯,輓詞用紙寫好再用別針別在布上就成了輓聯。
4。安慰逝者親屬安慰逝者家屬不僅僅是表示同情或者相伴流淚,一般來說,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了解逝者親屬的身體健康狀況。
因為過度的悲傷和因對逝者臨終前連日侍奉的勞累(特別是久病不愈),會使逝者親屬的體力下降,甚至因哀傷過度而致病。 如本來就患有慢性病 症的,則更應勸其節哀止悲。
此外,可找幾個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勸,盡量轉移話題,分散其 注意力。對於特別會引起親人悲傷的送葬或火化場面,如果逝者親屬身體多病或年邁,則應勸 阻其不要去現場,以免因悲慟過度而發生意外。
(2)了解逝者親屬在逝者去世後的主要思想顧慮,或是家庭困難,或是子女教育,或者逝者 有未竟之遺業。 對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勸慰。
如需通過組織、親友、師長或子弟解決的,則應 積極協助解決,以使親屬打消顧慮,減輕憂慮和悲痛。(3)針對親屬的喜好,多揀他(或她)高興的事講。
例如親人雖已亡故,但子女們已經成才, 且學有長進或工作有成績的,則應多多提及子女情況,使親屬看到希望。 如果能讓子女同時進 行勸慰,效果當然更好。
(4)如逝者親屬由於悲痛而對喪事的料理或接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處,都應予以諒 解,還要積極配合親屬處理好各項事務。
7.死人出殯的禮儀
-- 喪葬禮儀 生與死,是人生之大事,尤其『死』是人生的終點,所謂「人死為大,喪之以禮」, 可見喪葬禮儀的重要性。
台灣人對死亡的觀念是靈魂不滅,認為人就是肉體靈魂的結合。死後,肉體歸於塵土,而靈魂離開身體存於宇宙之間,同時靈魂對其子孫會加以保護,因,此子孫要盡孝,死後, 子孫要祭祀。
一般台灣的喪葬禮儀大約可分為如下的部份: 1.臨終 (1)《搬鋪》:病重臨危,則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廳中臨時鋪設之板床,稱 為搬鋪或徒鋪,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謂之「壽終」 ,而依古禮,男徒正寢,女徒內寢。惟徒鋪為男移正廳正旁(右側), 女移倒旁。
如是,徒移正廳,認為死者能在家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 以死者在睡床上,死魂將被吊床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 雖不移正廳,亦移床前地上。
家有長輩,亦不移正廳而移護龍(側屋) 。凡被搬鋪,已知將離此世,召換家人留遺言,分配遺物,此謂「分手 尾錢」,囑家人預備喪事。
(2)《豎魂帛》:死後,死者身上蓋「水被」(白布中央縫紅綢之被布) ,以銀紙或石頭為枕,並在死者腳邊供「腳尾飯」(米飯一碗,飯上置 鴨蛋一粒及插筷子一雙),燒銀紙,點香燭,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費,並 照明其行路。另以厚紙或白布,上寫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 」暫代位牌,供於正廳一角,燃燭燒香,謂之「豎魂帛」。
又取下廳中 天公灶,及以布遮蓋神明、祖先的靈位(此於納棺後始恢復原狀),其 他如將碗器擊破其一,門聯上斜貼白紙條,燒紙制小轎藉以對天奉告死 亡,門前置香案等,類此均為喪家之表示。 (3)《開魂路》:至彌留狀態或於死亡之後,即請道僧誦經「開魂路」, 乃由道僧制「幡仔」,男者綠色,女者黃色,三四尺長白布,上寫死者 姓名、生、死年月日,將之懸於有葉竹枝。
幡仔,葬儀時由喪家長子執 之,作為領先標志,靈時燒掉。 (4)《乞水》:死後,家人穿孝服,往河邊「乞水」。
即擲筶,以銅幣投 於水中,為買水之意。水乞回後,用竹端挾白布沾之,由父母雙全之「 好命人」以拭凈死者,或仿作其狀為儀式。
(5)《剃頭》:男屍理發稱為「剃頭」,請理發師為之,亦叫「剃死人頭 」,價錢超出生人十倍以上,且須用紅包討吉。女屍梳妝,則由長媳為之,須跪下哭呼恭敬梳理,但忌眼淚滴在死人身上。
(6)《換壽衣》:繼而為死者洗身後換壽衣,稱「套衫」,使用之櫛具折 斷之,一片棄於路上,一片置於棺內。為死者穿服之壽依,系用死者生 前壽辰由其兒女贈制之「張老衫仔褲」,女之壽衣即用婚嫁時穿之「白 布衫、白布裙」。
壽衣至少五件多至十三件,但須奇數,不能用偶數, 因喪事只可單不可雙,以避免不吉,此由孝女負擔。 (7)《抽壽》:換壽衣後,另有「抽壽」之俗,則喪家人均食麵線(壽面 )煮烏糖(亦稱紅糖)者。
糖原用於吉事,喪事反而用糖,蓋此假借化 凶為吉,故俗稱抽壽,據說死者年歲可添加於子孫壽命,為吉兆。 (8)《哭路頭》:家中有人去逝,要召集族在死身邊大聲慟哭,但在還沒 死去前,無論如何,都不能在病人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
號哭時,要 脫下帽子和鞋子,婦人要摘下發上飾,並把鞋底下的木板塊拿掉,男人 也要把鞋皮和飾品拿掉,近親也是一樣拿掉所有的飾品,一律穿著素服 。男人在死者床位東邊,女人在床位西邊號。
出嫁的女兒,在聽到訃音 後,隨即穿著素服奔回娘家,於靠近家時,沿途聽爬號哭。出嫁的女兒 ,在聽到訃音後,隨即穿著素服絕,此時大家悲由心生,一屋盡是號哭 聲,號哭的內容多為怨死者為何不長壽。
(9)《驚貓》:在屍體體溫尚未完全冷卻的時候,要安頓好四肢、身體, 同時避免被貓接近,因貓屬虎性,如果被貓跳過屍體,屍體會站立起來 ,抱走其它的東西,所以安置屍體的房間,要有人通霄看護,如果不幸被貓跳過屍體,屍體會站起來,這時候,扔一秤棒或手扶,讓死人抱住 ,死人就會恢復原來側下的姿勢。 (10)《報外祖》:外祖就是母方的曾祖父,母親死了以後,子女要拿著 半反的白布面回娘家向外祖報告死訊,俗稱「報外祖」。
外祖得知消息 後,立刻拿枎子到死者家裡,門前的桌布要反翻過來,死者的子女在門 外迎接外祖,稱為「報外祖」,外祖要問明死因,如果認為有可疑的地 方或看護不周致死,可以用手枎鞭打子孫,由此可見,外祖的樣力是很 大的,如果外祖不能來,可由其它親人代替。待外祖入喪家後,方可入殮。
(11)《守鋪》:死後至納棺期間,喪主等人侍服死者鋪側,稱「守鋪」 ,以示孝服。又,納棺後,遺族亦睡棺旁,俗稱「困棺柴」 (12)《送禮敬》:人死未殮,至戚親往吊,俗稱「送禮敬」,即至靈前 焚香,喪事限燒香條二支,親朋轉贈則以輓聯、挽幃、大銀燭、糕仔封 (白臘燭、銀紙、糕仔、香條等,以白紙包封者)引喪。
(13)《買壽板》:買棺材避言買棺材,而謂「買大厝」或「買壽板」, 以取吉祥。運棺途上,過橋及十字路處,需留置銀紙及小紅布條,稱為 「放紙」。
喪儀時亦要放紙。棺木運回,燒金紙「接棺」,奉入廳中。
(14)《圍庫錢》:接棺後,行「圍庫錢」之儀。庫錢或稱「隨身庫」, 即冥幣,乃由遺族焚燒庫錢及紙制。
8.農村喪禮四一四式三拜九叩怎麼做
這不僅僅是農村喪禮,這就是中國傳統的禮儀,是拜見皇帝及祖先最隆重的禮儀。具體如下:
1、合掌鞠躬;(一拜)
2、然後跪下磕三個頭;(三叩)
3、起立,合掌鞠躬;(二拜)
4、然後跪下磕三個頭;(六叩)
5、起立,合掌鞠躬;(三拜)
6、然後跪下磕三個頭(九叩)
7、起身,合掌鞠躬。禮成
(5)三拜九叩不可免迷促銷活動用語擴展閱讀:
三拜九叩(The three kowtow and nine prostration)
1、「拜」:會意字。從兩手,從下。《說文》古文上象兩手,「丅」為「下」的古體。《說文》引揚雄說:「拜從兩手下。」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隸書將「丅」(下)並入右邊的「手」之下,而成為「拜」,一直沿用至今。
2、「叩」:《說文》無「叩」字,只有「敂」字。《說文》:「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從「攴」(pū),表示與擊打有關。本義:擊,敲打。
3、三拜九叩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傳統的禮德文化裡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嚴禮儀。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這一百多斤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因為,頭部裡面是整個性體系統最集約的區域,也是性光產生的區域,而且性體系統的辦公室也在這個區域。
資料來源:網路:三拜九叩
9.喪事禮儀注意什麼
1、服裝:男女均應穿黑色或藍色等深色的服裝,男士可內穿白襯衣或暗色調的襯衣,女士不應塗口紅,不可戴亮色調的圍巾。
2、飾品:盡量不要佩戴飾品,如需佩戴可考慮素色的飾品或盡量不要外漏,千萬不要外漏佩戴黃金,這是對死者的極大不尊重。 3、慰問句:關懷和安慰對於死者親屬是很必要的,一些過當的舉重如嚎啕大哭應盡量避免,在措辭上也應注意,作為慰問句語,一般可以這樣說:「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令我很悲傷,請節哀」或「這次的事情太突然了,請保重好身體」。
4、措辭及舉動:在葬禮上一定要注意用語,不要出現「死」「慘」等使人聯想到不幸的詞彙;葬禮時肅穆的弔唁者應收斂,不要高談闊論。帶著兒童的,不要讓孩子嬉笑打鬧,說話聲音盡量壓低,舉止輕緩穩重,才能顯示出誠意。
(5)三拜九叩不可免迷促銷活動用語擴展閱讀: 弔唁的禮物選擇: 1.在追悼會上人們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禮金,這是一種約定俗稱的交往禮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畢竟在開追悼會的時候總是需要花費和開銷的,你的禮金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記得,這個禮金千萬不能用紅紙包裝,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紙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寫上「奠儀」、「帛金」之類的黑字並署名。
2.挽幛、挽軸、挽額也稱禮幛,題詞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為多,多是直寫,橫寫的稱「挽額」 3.祭奠禮品如贈送香燭紙錢、鞭炮、「三牲」、果品之類的祭祀用品,並隨祭品附送禮單帖。 4.花圈或花籃。
鮮花或紙花均可,上寫有挽帶,有上下款,上款寫對死者的稱謂和極簡短的悼詞,表示對死者的懷念。不過送的花也有些講究,因為每種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總的來說送追悼的花,主要以黃色和白色為主,千萬不要送那些過於鮮艷的花。
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黃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肅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實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黃色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戀之意,讓逝者走好。
(5)白色大麗花可布置靈堂、靈車,寄託哀思。 (6)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對亡靈的哀悼。
『陸』 想跟中國做生意,就必須在中國「三拜九叩」,為何要有這樣的規定
古代外國想要和中國做生意,首先得派使者來中國面見皇帝,然後行三拜九叩之禮,才能在中國建工廠,但是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是不知道中國有這么多禮節的制約,這是表示對皇帝的尊重和表達自己的誠意,但有的外國人就比較笨,不懂就被趕了出去。
連續幾次都是這樣的,這下就惹怒了嘉慶,自己才上位,就這樣欺騙自己,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裡,所以就讓大臣把他們趕回去了,這下中國就對英國徹底關門了。
『柒』 中式婚禮習俗三拜九叩
中式婚禮的講究很多,要想辦一場真正的傳統樣式的婚禮,就應該仔細了解一下他的習俗。
1、三書六禮: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男女成親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書六禮」,「三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親時由男友交給女方。「六禮」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具體是:
納禮:男家請人預備向女家提親、說媒。
問名:男家在大紅庚貼上寫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結親,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寫上請人占算。
納吉:如男女雙方的八字沒有相沖相剋,則婚事初步議定,問名卜得吉兆後,男方送薄禮至女方家,議婚繼續進行,也叫過文定或小定。
納徽:正式送聘禮至女方家又稱「過大禮」,類似今天的訂婚。
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因緣;十一月則隱含無盡之意。
親迎:正式成婚,迎親表示了男子要求從夫君的強烈願望婚禮當天,男方帶迎親書親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2、安床: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將新人的新床擺放到新房裡,將被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抬床的人、鋪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婚姻和睦、兒女成雙,自然是希望這樣的人能給新人帶來好運。
3、鬧洞房:舊時規定,新郎家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洞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凶,婚後如意吉祥。
4、嫁妝:嫁妝是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到夫家,嫁妝除了衣服飾品外,主要是一些象徵吉祥好兆頭的東西,如:剪刀,寓意蝴蝶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花瓶,意謂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尺,寓意良田萬頃
5、上頭:上頭是男女雙方都要進行的婚前儀式。也是擇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巴,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根銀筍盡標齊。
6、撐紅傘:迎親的當天,又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攙扶出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散撒迷。
7、邁火盆:新娘蓮步輕移,邁過火盆預示婚後生活紅紅火火。
8、跨馬鞍:利用諧音寄託祝福,預示婚後兩人生活平平安安。
『捌』 三拜九叩是什麼禮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
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這一百多斤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因為,頭部裡面是整個性體系統最集約的區域,也是性光產生的區域,而且性體系統的辦公室也在這個區域。
1、「拜」:會意字。從兩手,從下。《說文》古文上象兩手,「丅」為「下」的古體。《說文》引揚雄說:「拜從兩手下。」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隸書將「丅」(下)並入右邊的「手」之下,而成為「拜」,一直沿用至今。
本義:「拜」,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兩手合於胸前,頭低到手「拜」:就是站起身來,然後慢慢地雙腿膝關節觸地,上身匍匐在地,這個動作就稱之為「拜」。
2、「叩」:《說文》無「叩」字,只有「敂」字。《說文》:「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從「攴」(pū),表示與擊打有關。本義:擊,敲打。
「叩」:其動作就是身體不起來,而頭在地面,用頭叩觸地面三次。
(8)三拜九叩不可免迷促銷活動用語擴展閱讀
三拜九叩的出處:
1、古人相見以再拜為常禮,唯遇特殊情況乃三拜,以示情切。《左傳.僖公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三拜稽首。北周宣帝時﹐始改三拜為常禮。」「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周書.宣帝紀》:「﹝宣政元年九月﹞詔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
2、主人對眾賓行禮,不及一一相拜,僅以三拜表示。《儀禮.鄉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鄭玄註:三拜,示徧也。賈公彥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
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業歸敬。宋道誠《釋氏要覽.禮數》:「今釋氏以三拜首,蓋表三業歸敬也。」《智論》雲:「內式禮拜,大約身口業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三拜為禮數也。」
『玖』 三拜九叩
我拜過這樣的禮節,有點繁瑣,建議你可以看一下禮書,上面有寫的。
『拾』 三拜九叩和三叩九拜
應該是三跪九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