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子商務能流行多久
電子商務是相對創新於傳統渠道的新興渠道,過去傳統的渠道商,經銷商,代理商,零售商這一系列的傳統渠道會逐漸被過度到電子商務的的渠道行業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是傳統渠道和電子商務同時存在,也就是說電子商務渠道取代傳統取代還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也許是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電子商務完全取代傳統渠道,由廠家生產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然後由市場指導生產,全球化配置等等,這一系列的發展還需要很漫長的時間,而在這個過程中電子商務會一直流行在第一線。至於以後會不會有更先進的渠道方式來取代電子商務渠道,這個還是個未知數,我們拭目以待吧。
⑵ 電子商務專業到底能走多遠
1、本人觀點,僅供參考:目前國內幾乎沒有像樣的專業電子商務培訓機構,電子商務專業本身在中國就不全面,真正的電商同時要考慮運營、市場、金融、信用、產品、服務等很多因素,沒有一個學校可以同時把這些跨學科和行業的知識,一次性都教授清楚的。即便能做到,也僅僅是書本知識,距離瞬息萬變的市場,差的十萬八千里了。
2、本人92年開始玩計算機,是最早的一批DOS下的程序員,95年開始玩系統集成和網路工程、97年開始玩互聯網、2000開始做現代物流和自動化物流系統集成,我的客戶中包含1號店、JD、唯品會、來一份、亞馬遜、DHL、中國郵政這些大名鼎鼎的電商,我同時具備土木工程、機械設備、計算機軟硬體、網路和通訊、自動控制和機電一體化、消防和安防以及監控、給排水和照明通風、財務和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廣告策劃、視頻剪輯和非線性處理等等諸多跨行業的知識,就這樣現在自己才有了一個不敢說成功的小公司,中國物流和電商目前規模世界第一,但是技術水平和世界以及鄰國比,落後20年!
3、隨便去哪個大學拉個教授或者專家,能懂我一半的知識面,我認栽,我快50年算是我白活了,所以是否成功全看自己,和專業無關,中國現今的教育本身就是失敗的,靠學校靠不住,很多知識要靠自己學習和社會上的磨練和積累;
4、電子商務專業未來肯定會高升為更加專業的供應鏈和全球商務專業,單純的電商專業是沒有出路的,因為太狹隘了。本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⑶ 電子商務依靠資本還能走多遠
經營形式的不好使得電子商務在資本市場遇冷,一家今年新成立的電子商務企業,本來是很好的設想,由於在一個風險投資之間的搖擺,可是後來形勢不景氣了一個有意向的投資者都撤出來了,創始人也大為後悔,投資人追著電子商務投錢的局面已經不存在了。電子商務形勢不好的原因在某個程度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開始涌現出來了一大批的電子商務企業,把可以做的生意都搬到了網上來了,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讓一個小小的行業,迅速發展到這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千軍萬馬的形勢下終難於取得一定的位子。 確實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資本市場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資本和電子商務共同造就了這個電子商務領域的泡沫。有了錢的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大為迅速,同行的競爭也變得更為惡劣,用戶廣告和流量都成為了其爭奪的對象,而惡性競爭的結果只會讓電子商務營銷的成本大為增加,不斷上漲的配送物流成本也開始讓電子商務企業有點承受不了。而廣告商們更為賺了個圓滿。也就是相當於投資者的錢直接進來廣告平台商的口袋裡了。電子商務的運營成本70%都是用於營銷推廣了。 電子商務經歷了今年的發展,很多的企業都已經開始涉足電子商務市場,明年也將會有更快的發展,一旦企業開始在網上銷售,將會使得電子商務潛力巨大。但是在B2C行業畢竟將會是一個淘汰年。大量的企業湧入必然有些企業難於生存。
⑷ 電商還能走多遠,現在投入電商還能賺錢嗎
電商一直在變化的,有變化就有機會。
⑸ 線上線下頻現問題:風光的中國電商還能這樣走多久
文/天下網商 楊欽 昂貴的租金、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繁瑣的促銷雜費,壓得線下零售商喘不過氣。電子商務利用“電子”的技術,一下子擺脫了線下沉重的門店租金費用,而且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整個電子商務看起來都是一片成本窪地,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當大家一頭扎進這個市場以後,發現現實並不如想像的那般美好。電商雖然省掉了實體門店的費用,但也帶來了新的成本如物流費用、引流成本。同行之間的過度競爭更是迅速的將某些費用如廣告費用推高到一個完全不理性的高度,也催生了電商人才泡沫。 站在獨立電商這座山頭的,我們還能依稀看見淘寶在揮動著成本窪地這面大旗。不可否認的是,淘寶自成立到現在,一直都是“綜合流量成本”最低的地方。但當淘寶這個電商生態系統發展演變到今天以後,這里是否還依如昨日美好? 我們看到了中國最早的垂直電商——鞋類電商面臨考驗。鞋類電商的困境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垂直電商的困境,曾經的電商這塊“成本窪地”不但被迅速填平,反而被壘成了一片高地。 怎麼辦?是像樂淘一樣轉型做自有品牌,還是仍然堅持平台的思路?是向運營精細化要利潤,還是向投資者要支持爭取更大的空間?進入抑或是不進入淘寶?一個個問題砸向了我們的鞋類電商。 是時候好好算筆賬了。 鞋類電商的成本窪地在哪裡? 請別太執著於成本窪地,他更多的只是給你提供了一個時間窗口,讓你去構築自己的護城河。 文/天下網商 楊欽 垂直電商這筆賬,委實不好算。 首先,它因人而異。 依靠內生增長,穩扎穩打,或者借力資本,高舉高打代表了兩種迥然不同的商業模式。這兩種商業嚴格意義上講並沒有對錯,甚至優劣之分。不能單純地從結果上來斷言好壞。不同的人、不同的資源,在不同的時期,採用不同的策略。合適就好。 但兩種商業模式短期內在財務上的表現截然不同。 而即便是同一種商業模式,不同的團隊實現的結果也可能相差甚大。 其次,它因時而異。 互聯網廣告成本一年之內上漲了六倍、十倍、十二倍,各個版本都有。具體漲幅不重要,我們只需要確定廣告價格劇烈上漲就夠了。 而在電商最狂熱的時期,即使廣告價格上漲兇猛,大家依然爭相往裡擠,而且從線上打到線下。曾幾何時,地鐵縫隙里都被刷滿了電商廣告。而今,一切復歸於平寂。雖然很多人抱怨互聯網廣告的價格並未有效下降,但花錢的決定權終究掌握在電商人自己手中。 再次,它是一筆“糊塗賬”。 鞋類電商還未誕生上市公司,各家企業的財務並不見得完全規范。而即便規范,指標的統計口徑也不盡相同。 不過,這樣也帶來了好處。每家企業都可以發布自己的數據,看得人眼花繚亂。 凡此種種,都非常考驗觀眾的辨識能力。 垂直鞋類電商騙了誰? 樂淘畢勝曾提出兩個版本的垂直電商成本結構,並得一個結論:垂直電商是個騙局。 好樂買李樹斌針鋒相對,對這些數據進行了逐一辯駁。他認為,垂直電商不是騙局。 他們各自給出的數據並不見得完全精確,但已足夠參考。 我們把電商的費用歸為三大類:訂單交付成本、運營成本、營銷成本。 訂單交付成本中最主要的是倉儲和物流成本。李樹斌表示,以行業“正常平均水平”為例,電商的綜合訂單交付成本應該控制在10%-15%的范圍內,超過15%就太高了。 我們可以從幾家上市電商得到參考:亞馬遜的倉儲成本和配送成本分別為9.52%和8.3%;當當網的兩項費用分別為5.8%和7.45%;唯品會則為8.87%和6.31%。 綜合來看,倉儲物流費用是電商最沉重的費用。跟線下零售的平效和人效類似,這兩項費用的優化也是一個精細活。 電商另外一大費用是營銷費用,這也是彈性最大的一部分成本。分解電商在不同時期的營銷費用,基本就能看出這家企業背後戰略的演變。 畢勝在中歐演講時給出的樂淘營銷成本是30%。他同時稱,在最激進的時候,樂淘的營銷成本能佔到當期收入的50%。進入2011年下半年以後,樂淘宣稱砍掉80%的廣告費用。在畢勝給出的第二個版本中,樂淘的引流費用下降到了10%,兩處數據基本吻合。 李樹斌則認為,行業“正常平均”的營銷費用為6%。他表示,最瘋狂的時候,營銷費用也曾超過10%。 就推廣而言,垂直電商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在於“營銷效率”低下。越垂直,說明企業的消費群體越細分,傳統的廣播式營銷能夠有效命中的概率也就越低。我們看到許多垂直電商在走到一定階段以後都轉向了百貨化、平台化。對內,百貨化能夠提供為自身流量提供更多的變現渠道。對外,品類越豐富,大而廣式的營銷效率也更高。 李樹斌認為,正常運營的電商成本應該在25%左右。我們同樣可以拿幾家上市電商的數據進行對比。亞馬遜、當當網和唯品會的運營成本分別為28.95%、21.69%、25.87%,中值約為25%。 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幾家上市電商的市場推廣費用都控製得很嚴格,佔比最高的唯品會也只有4.87%(今年第二季度)。 垂直電商到底是不是騙局? 對自營式電商來說,倉儲、物流、後台技術等業務部門都大同小異,帶來的費用也可相互參考,但營銷成本卻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 唯品會用不到7%的市場費用,推動收入增長6倍,老顧客流失率不到10%。樂淘網的營銷成本曾高達50%。而砍掉市場預算以後,情勢急轉直下。問題的根源何在? 淘寶:風景這邊獨好? 為什麼賺錢的電商都在淘寶? 天貓逍遙子對此的回答是,淘寶一直是電商領域“綜合流量成本”最低的地方。 淘寶擁有數億的消費者,基本上所有的中國網購用戶同時也是淘寶的用戶。這些用戶的消費力在淘寶這個平台上聚積起來,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 更多的用戶,匯聚更大的需求,支撐更多的賣家。更多的商家,提供更豐富的商品,吸引更多的用戶。這套邏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推動了淘寶的發展,也塑造了淘寶商家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但是,淘寶發展到今天,這個巨型生態系統裡面的物種已經非常豐富,參與者更眾。淘寶上面數以百萬計的賣家的生存狀況如何呢? 這得從淘寶的競爭格局說起。 淘寶上的鞋類產品被分為三個一級類目:女鞋、運動鞋、男鞋。在綜合了搜索次數、關注次數、專家數量、商品數量及成交量等因素以後,女鞋行業的市場容量約占淘寶全網的3.54%,男鞋行業佔0.85%,運動鞋行業佔2.25%。三個行業加起來的市場容量與男裝行業相當,與女裝同屬排名前三的大市場。 這個市場很大,但市場上的競爭也很激烈。目前,淘寶上女鞋賣家數量已接近五十萬。運動鞋和男鞋賣家數量相對少一些,但也都在二十萬上下。可見市場競爭者眾。 店鋪數量的增長也很迅猛。僅在過去的兩年裡,淘寶鞋類店鋪數量就翻了一番。 在鞋類數十萬計的賣家中,日活躍店鋪數(用戶產生過瀏覽、收藏、下單等行為的店鋪)只有總店鋪數量的一半左右。產生交易的店鋪數量則更少,只佔總數的約十分之一。 淘寶已經快走過第九個年頭了。任何一個市場,經過九年的優勝劣汰以後,會有商家不斷的被淘汰,但也會成長出一批巨無霸。新進入者要參與這個市場,這些大賣家就成了繞不過去的大山。賣家規模在時間維度上的演變,能夠反映出這個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 鑽級賣家一直是淘寶的中流砥柱。曾經,他們占據了淘寶上超過一半,甚至是六成的銷售額。即使到現在,他們的銷售佔比依然超過四成。但是他們的市場份額正在逐年下滑。 增長最為迅猛的當屬商城渠道。淘寶商城在過去幾年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可預見的未來,淘寶商城的佔比還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細分來看,男鞋、女鞋、運動鞋呈現出來的規律也不盡相同。 女鞋是淘寶鞋類行業中最大的一個細分品類,市場容量超過運動鞋和男鞋之和。這個市場造就了很多大賣家。淘寶女鞋行業里,皇冠賣家貢獻了近三成的銷售,這一比例遠高於運動鞋和男鞋。 女鞋的另外一大特點是商城銷售佔比低,只佔女鞋總銷售的六分之一不到。相對而言,這一比重也大幅低於運動鞋和男鞋的商城佔比。 運動鞋的特點最為鮮明。運動鞋的皇冠和金冠賣家佔比非常小,只有一成不到。商城的成交佔比適中,約為兩成。剩下的銷售則全部有星級和鑽級賣家貢獻,其中,星級賣家的佔比更是在今年來提高到了近四分之一。 男鞋則是這三個細分品類中,商城成交佔比最高的品類,接近三成。 男鞋、女鞋和運動鞋表現的這些規律,與它們自身的特性有關,也與線下的競爭格局相似。 女鞋的市場容量大,線下女鞋市場的品牌集中度低(百麗集團的市場佔有率高,但百麗旗下單一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不高)。同時,相對而言,女性在消費時更重款式、輕品牌,造就了淘寶女鞋百花齊放的局面。 對運動鞋來說,雖然其線下的品牌集中度比較高,但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Nike、Adidas尚未在電商方面邁開步子。國內一二線品牌對電子商務的態度更積極,但他們又受限於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所以,運動鞋賣家的成長存在著明顯的“天花板”。 另外,中國在存在著大量的不知名運動品牌。A貨、假貨、不知名品牌幾者共同作用,成就了運動鞋行業中小賣家的異樣繁榮。 男鞋商城佔比最高,或許是因為在男鞋消費中,消費者更追求品質,更注重品牌所致。
⑹ 電子商務這條路可以走多遠前途有多大這個專業好找工作嗎
也不一定非得要轉專業,專業沒有垃圾的,你不學也有別人學,再說現在網路這么發達,可以學的,即使找工作用不上,在生活中也能應用的到.再說了,學什麼專業你能保證以後就一定有前途.專業決定不了以後.也決定不了有沒有前途.
⑺ 外貿電商還能走多遠
我們先來看一個事實。大家常出國旅遊的應該有體驗:去全球各地(只要不是偏遠到手機信號都找不著北的)大都市裡的超市或商場逛一圈,你能找到哪怕一家純local、完全不賣made in china的都很難。中國的商品早就飄洋過海,進入全球消費者的家中。只可惜,絕大部分是「貼牌」賣,也就是生產在中國,賣的人和買的人都不是。
所以題主問到的「外貿電商能走多遠」的問題,實際上要做兩個層次的理解:傳統的外貿、靠貼牌賣的、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品牌機會的外貿;和新興的、生產銷售都掌握在國內企業、正在拓展海外渠道和品牌機會的外貿。
傳統意義上的那種貼牌外貿還能走多遠,我們不多說了,關注美國大選和全球局勢的人應該心裡會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不要以為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來重點說說新興的外貿電商——可能用「跨境電商」更合適。先來看一組數據:
全球領先市場營銷調研機構Statista的數據,全球電商銷售額從2012年開始一直呈逐年上升趨勢,2013年銷售額是$1.2兆, 到2018年將達到$2.45兆(五年之內翻番),而其中26.3%來自於美國市場(2016年數據)。雖然美國電商佔有全球電商銷售額的份額在逐年減少,但即使到2020年,預計佔有份額仍高達17%(六分之一強):算上其他英語國家市場的份額,仍超過中國境內所佔份額:
這個數據說明什麼問題呢?——如果你現在中國做電商做的很成功很滋潤,別忘了還有一塊大蛋糕可能被你忽視了!反之,如果你感覺境內電商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厲害,不妨抬頭放眼看看周圍的世界:跨境電商也許是你走出困境的機會。
如果你還認為這個數據不足以說明問題,海外電商市場雖大但對國際玩家並沒有優勢:因為要面臨高額的關稅和運費——那再來看看下一組數據:
22-33%的全球電商零售企業是通過drop shipping來售賣產品:所謂drop shipping,是指產品被線上「購買」付錢以後,直接從廠商發貨到購買者手裡,不通過任何中間渠道。所謂「兩點一線」的全球物流概念。而這種Drop Shipping,在美國有92%以上的發貨方來自非美國本土的生廠商。大家所熟悉的幾個新興在線零售商如Zappos、Wayfair,都是這樣起家的!
截止到2012年,亞馬遜上34%的產品來自全球物流(也就是非美國本土的商品)。而這個數據還在一直增加。
那些亞馬遜的玩家在做什麼?那些在Shopify、WooCommerce、Magento上面開店賣貨賺大錢的獨立賣家,難道他們的商品不要付稅和運費嗎?仔細想想吧,別被概念蒙了眼!其實這些人,他們在做的事情,跟所謂的"跨境電商"的你要做的事情,本質是一樣的:因為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在線上的世界裡,已經沒有所謂的國界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像傳統實體店一樣的國界的概念了。難道不是嗎?在中國(中國人)和在美國(美國人)注冊一個域名、搭建一個電商網站和系統,有什麼本質不一樣嗎、對於兩者分別有什麼大到不能逾越的障礙嗎?要知道,你們最後賣的東西可能都來自中國哦,只不過看你如何給它「貼牌」(建立品牌)和找到客戶罷了。
⑻ 電商這條不歸路,能走多遠
「新零售」已然成為所有電商探索未知未來的最佳候選。從幾年前電商和傳統實體店的「線下線上冰火兩重天」,到如今趨於「線上線下比翼齊飛」,每個人對零售的變革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認知。
⑼ 電子商務路有多遠
很遠
我們的經濟要發展多久,基本上電子商務就要走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