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暑假桂林四日游攻略
住宿找幾十塊錢一晚上的,在電子科大和理工大學附近有。吃的簡單點,早上米粉、饅頭、油條,中午和晚上就吃快餐吧,一天30塊就很好了。
旅遊的話,在桂林市區去七星公園和象鼻山公園轉轉可以了,晚上兩江四湖別遊了,就在雙塔附近看看,中心廣場那邊看看。
可以考慮游灕江,風景很漂亮,問問售票點學生價格優惠多少。然後去陽朔住宿便宜點的,走去遇龍河那一帶,大榕樹那邊,都很漂亮的。晚上陽朔西街看看。
不在景點買東西,不在景點吃飯,不去門票昂貴的景點,費用基本省下來了。
『貳』 廣西荔浦縣 人文歷史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她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45'-109'104'40北緯24'18'25'41'市秀峰,象山,七星,疊彩燕山城區和靈川,12興安,全總?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縣行政區域面積?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里。人口與民族桂林,總人口476萬人,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壯,回,苗,瑤,侗等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約8.5%,少數民族總68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地形條件:桂林?城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岩溶峰林地貌重要的旅遊資源,桂林。氣候條件:桂林?地處低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條件有利。年平均氣溫19.3°土壤條件:桂林?土壤是紅色的土紅壤土。深厚的土壤和良好的農業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業發展動物和植物資源:桂林市1593動物種,隸屬於60目,295科。陸棲脊椎動物雲豹,黃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400種,水生娃娃魚,鰻魚144。有高等植物1000餘種(品種),其他的事情,銀杉,紅豆杉,竹柏,銀杏。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礦泉水水利:桂林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鉛,鋅,錫,鎢,鋁,鈮,錳,滑石,重晶石,螢石,花崗岩,石灰石,大理石,40餘種,17桂林河,灕江羅清江,湘江,資江,潯江565,或支流流域面積100多萬平方千米,平均總為4.0381億立方米水,河流的差距,水資源豐富。水電站建成亞洲首個超千米高水頭電站-全州天湖水電站。在桂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000年以前,根據市區寶積岩甑皮岩洞穴仍然發現,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社會階段。夏商百越人的生活秦始皇置桂林,象,中國南海三郡,「桂林」名稱的來源,而不是在桂林郡治今天。漢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這里開始的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開始到一個國家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三第一種情況,蜀,吳後返回甘露元年(265年)開始集AGU開始縣委,縣政府留在今天的桂林市隋唐是一個嶺南桂Zhouzong的棺材?政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老師啊建造了一座城,南獨秀峰。貞觀八年(634)改名臨桂縣貴州安郡。光化三年(900年),靜江節度,具有五代十的情況下,國家的,楚,韓國法規葯物治療。下一個的情況下,這是在宋代以前,貴州,西南路後,靜江府。美元的情況下,行中書省靜江,廣西路明清廣西,桂林郡,桂林,廣西省議院。廣西省共和國。1914年更名為桂林縣直到1940年,位於桂林1944年11月28日,1945年,日軍佔領在廣西省的城市。光復作為廣西歷史長期的資本。1949年5月22日解放廣西省桂林市的城市。1958年更名為桂林城市和郊區管轄。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桂林市臨桂歸入管轄1996年,2009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批準的程序,國務院,自治區,直轄市直屬中央政府,實施了行政區劃調整,更名為燕山區的郊區。9月8日由國務院批准,1998年,桂林市和桂林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城市,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山,平出,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的明潔如鏡;山孔,洞涇奇,氣勢恢宏,壯觀的洞穴,怪石,鬼斧神工,銀,從而形成「山綠山,洞奇,石」的桂林「四絕」,自古象徵的一致好評。桂林是超過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思想,設置桂林郡,開鑿的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從那時起,桂林成為中國中部城市南通以北海域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中心,經濟,文化,被稱為「西南」龍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無數的作家和詩人,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雕花石牆書籍兩千餘件,是否還留有許多歷史古跡和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桂林山讀史,看山畫贊美在戰爭,桂林著名的文化名城,在中國,許多愛國作家,藝術家聚集在這里,並在反-日本文化,並寫了一個新的篇章英寸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和豐富的文化。千百年來,桂林旅遊珍惜。桂林景區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已經形成。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山區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世界奇妙的高山梯田生活這是一個神奇的土地,壯,瑤,苗,侗,穆老,頭發硬,十幾民族組在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和文化,深深吸引了中外遊客的以及狀態,另一端,遠離位置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在湘桂走廊南端,東經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湖南西北部,東北,西南,柳州在南部的交界處連接東,南廣西梧州賀州連接到鄰近的廣東省。總面積?27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565平方公里。秀峰,象山,七星,疊彩,燕山5個城市種植落葉松,所有的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12縣的行政區域總面積的?27809平方公里歷史桂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人類遺骸追溯到000餘年前。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挖靈渠溝通翔李河的水系統,家庭桂林,如縣,中國南海三郡,這是原產地的名稱「桂林」,但全縣就沒有今天的桂林兩千多年來,桂林已成為所在地的縣,國家,政府,縣委,縣政府在1940年,當他們設置了桂林,廣西省政府已久解放桂林的省會城市後。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歷史人物符號學的奇山異水,自然靈人傑,藏龍卧虎的古代文昭關,曹曄,蔣勉,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集鎮張,潤鵬,周奕條件,唐清松,近馬君武立人仁柏砰悱李宗仁,白崇禧恆指,天津,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出生順序)大量出生或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桂林,名人桂林文化城的驕傲。城市建設城市特色:桂林許多美麗的紀念碑。該地區的典型的岩溶地貌與洞穴,數萬灕江山的頂峰風循環,在桂林期間的桂林山水的本質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興安靈渠,京江灣嶺,恭城孔廟碑林,八路軍桂林的癸亥森林城市文化遺產552121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公室。這些古跡,具有很高的文學,歷史,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市政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更復雜的功能四個二級生化污水處理能力的污水處理廠,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自來水廠,年供水量達液化石油氣儲氣能力6000噸,54,666用戶88540000立方米。285路公交車線路23操作。400公里的城市道路。人均綠化面積?6.13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35,75%,79,51%,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規劃和管理:重點對景觀和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兩個沉重的桂冠,促進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的安全性,決策下個世紀」為指導的原則,以「保護城市景觀建設園林城市,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布局合理,形式新穎,空間分布模型桂林城市發展的發展。經濟和金融行業:新興的工業城市,桂林是一個很好的基礎。逐步形成了以醫葯為支柱的現代產業體系,食品,汽車,電子,工業結構更加合理。金融保險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本地分行,本地銀行,桂林商業銀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人壽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中國人壽當地的分支機構。交通運輸,通信道:巨大的公路直通廣西及周邊省份,322國道,323,322線在全市范圍內已被改造成一個高品位公路的一部分。高級道路桂六龜黃高速公路,貴陽二級公路及高速公路網路,並開放了100%的鄉鎮。鐵路:京廣線南北動脈謙劉規殖,湖南桂鐵路貫穿湖南,廣西走廊列車到達各大城市。桂林火車站,俗稱作為中央火車站桂林汽車站在2005年翻新,接待吞吐能力大大加強;桂林火車始發站,俗稱北站,南站,桂林的鼻祖,有約束力和深圳(准備延長到香港九龍),方向線航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佔地?4.06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混凝土鋪築面積?650000平方米飛行區等級為4D(升級在2005年,4E)跑道長度2800米。設計年飛行42000年旅客吞吐量500萬人次,有44個國際和國內航空公司,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機場,可通航29個國內大中城市,香港,澳門,福岡,日本,韓國濟州島>運輸:海湘江和灕江,沿灕江珠江梧州到廣州,香港和澳門直接相關。郵電通信業:所有的地方電網電信建成程式控制電話覆蓋全市,縣,開放式的行動電話,無線尋呼,計算機互聯網業務。當地的郵政服務的郵政補充信息類郵政服務支持是一個主要的金融和集郵業務多元化。在計算機中心主機網路運行在超過50個城市的22個郵政儲蓄網點和全國31個省市的城市所轄5000多個營業窗口的存款和取款。130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00多個城市和世界各地,目前已開通的特快專遞服務。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文化:演藝團體文化15,10的中心13日,119個文化中心,公共圖書館,市圖書館館藏信息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市美術館是一個很好的區域文化設施項目。廣播波覆蓋范圍為95%和20%的電視覆蓋。技術:14個獨立的科研院所,國有單位和860萬人(次),政府部門的30多個研究或縣級以上和發展機構在光電子國內先進水平,技術,應用新材料,生物技術,精細化工,等該領域的科學和技術人員。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400多名中國和外國企業在該地區投資。教育:2105,現有的小學和中學,8595萬在校學生,62個不同類型的中等專業學校,383萬在校學生,13個普通本科院校,在校學生264萬。在1997年,學校在這個城市,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3%。醫療保健: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4912病床200張,衛生技術人員1283000。衛生防疫,預防和控制機構16619個,衛生技術人員。隨著全身CT,超聲波儀器,如一些先進的設備。體育:桂林體育水平的提高技能,體操,舉重,跳水等項目很長一段時間,多年來享有良好的聲譽,為國家和自治區輸送600名精英運動員,包括內置的燕尾俠,莫慧蘭,唐靈生,肖建剛著名運動員在世界上。在1994年,自治區命名為體操城。所示在city's的體育場,擁有超過1000,10業余體育學校,舉了各種國內和國際單項比賽。會在各種體育比賽,桂林籍運動員奪得的五個世界冠軍和54個國際冠軍(亞洲),168個全國冠軍。全民健身運動健康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桂林小吃古代臣子商務旅客聚集在嶺南的中心位於桂林北部和南部的融合在廣東,四川,湖南,浙江的飲食習慣,江西,福建和傳承近百年,廣東,四川的飲食,同時進入當地的習俗,因為旅遊業的發展,並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地方特色小吃。桂林米粉米線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是眾所周知的,其精緻的做工,第一名的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排水隱藏的熟面團擠壓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帕克說,米粉,片狀,說切割粉,大米,其特點是由白色俗稱,細膩,柔軟,光滑,清爽其多樣化的飲食鹽生產過程中最豪華的一個各種不同的,主要有煮豬,牛骨,羅漢果,各種香料,香味濃郁。材料和做法鹽水,關於生菜粉,面,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水稻熱飯:糯米粉用熱水倒掉的米飯的味道,加入燉豬肉,牛肉,鹵牛膀胱,肝,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大蒜,攪拌美味的大米口味狒狒的聲音,性感和品位。新鮮面條湯:豬內臟切熟,倒入米飯一碗面條和蔥花,味精,胡椒粉,香油調味成一個小鐵鍋飯味道十分鮮美。米醋水: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加入醋,酸豆角,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喜歡那個夏天是最流行的。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馬肉米粉。成分,以一種特殊的紅燒馬肉,馬肉鮮嫩魏翔,催情目的只能吃馬肉,大米和小碟子盛米飯筷子,幾片薄馬,連同幾粒油炸花生,混合桂林辣椒醬,風味和優良的一個菜,吃20到30盤的粉末。現在已經切換到一個大碗里,味道是一樣的。馬肉米粉城市的老店仙樓最眾所周知的,它是說,這時期的清朝,原來的設備,小商店開業,但很生意興隆老闆限制每天的銷售金額,讓食客不得不等待明天早上。現在不同了,顧客在前面的他的房子白天和黑夜的街道桂林米粉,大米攤點,遊客漫步在風景秀麗,吃了一碗桂林米粉,享受自己的眼睛和嘴的祝福,這是有很多樂趣。桂林米粉老軒逸粉店,最有名的石記米,味館。特色小吃桂林,比桂林米粉最有名的美食,民間手工製作的馬蹄糕,板栗粽也很受歡迎的12個縣菜系,如恭城油茶,荔浦荔寶路專業芋頭生產的豬肉,陽朔啤酒魚和種植的狗三個產品,桂林三寶三寶指的是藝術學院的芝加哥桂林辣椒醬,豆腐乳,三花酒。
『叄』 桂林的面積約多少
桂林概況
區號:0773 郵編:541000
位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面積: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5平方公里。
人口:桂林市現有總人口500萬人,市區人口80萬人。
民族:是多民族地區,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
區劃:下轄桂林市區(下有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5個區)及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 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12縣。
旅遊投訴電話:2800315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是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有著被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兩頂桂冠,被譽為國際旅遊明珠。桂林風景秀麗,以灕江風光和喀斯特地貌為代表的山水景觀,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之譽,是中國自然風光的典型代表和經典品牌。「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獨具魅力的特色。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 109°45''-104°40'',北緯24°18''-25°41''),「湘西走廊」南端。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轄5城區和12個縣,總人口495.11萬。境內地形復雜,地貌多樣,四周山地環繞,地勢由西向東依次降低,灕江和義江自北向南流經轄區。桂林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有壯、瑤、苗、侗等十多個少數民族。
桂林旅遊資源豐富,並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特點和優勢:一是山川秀麗獨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賦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風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譽;二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渾然一體。灕江、蘆笛岩、象鼻山、龍脊、八角寨、靈渠、桂海碑林、王城等景區(點)各具特色;三是城市與景區交融,推窗、出門就能見景,且景觀分布適當,旅遊可達性好;四是景觀分布的空間層次多,且各具特色,便於多種旅遊線路的組合與分期分區開發;五是多數景區有城鎮做依託。部分景區已有一定的開展基礎,適宜開展多功能、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增強可游性。近年來,桂林市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力度,大力推出了兩江四湖、樂滿地、印象劉三姐、愚自樂園、龍勝溫泉、銀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遊精品。
桂林旅遊資源數量多、景區廣、地域組合好,由市區和靈川縣構成的城市旅遊板塊,以陽朔為中心,荔浦、恭城、平樂組成的南片旅遊板塊和以興安為中心,龍勝、資源、全州、灌陽組成的北片旅遊板塊構成了大桂林旅遊圈,形成了灕江、百里小康生態文明長廊兩條黃金旅遊帶,構築了山水觀光、 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歷史文化、紅色旅遊、民俗風情、城市旅遊等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
憑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獨具特色的城市魅力,桂林市歷屆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年接待入境遊客上百萬人次。桂林市是首批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世界旅遊組織向全球首推的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城市」。是「中國最佳魅力城市」 和「中國最安靜城市」,也是一個最適合人類居住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桂林市人口不多,是一個多民族地區。
人口:2008年末桂林市總人口50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80萬人(含臨桂新城區和八里街)。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71人。
民族:桂林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有少數民族68萬人,占總人口的14%。除漢族外,共有36個少數民族,主要有壯、瑤、回、苗、侗等民族。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是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有著被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兩頂桂冠,被譽為國際旅遊明珠。桂林風景秀麗,以灕江風光和喀斯特地貌為代表的山水景觀,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之譽,是中國自然風光的典型代表和經典品牌。「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獨具魅力的特色。
桂林旅遊資源豐富,並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特點和優勢:一是山川秀麗獨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賦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風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譽;二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渾然一體。灕江、蘆笛岩、象鼻山、龍脊、八角寨、靈渠、桂海碑林、王城等景區(點)各具特色;三是城市與景區交融,推窗、出門就能見景,且景觀分布適當,旅遊可達性好;四是景觀分布的空間層次多,且各具特色,便於多種旅遊線路的組合與分期分區開發;五是多數景區有城鎮做依託。部分景區已有一定的開展基礎,適宜開展多功能、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增強可游性。近年來,桂林市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力度,大力推出了兩江四湖、樂滿地、印象劉三姐、愚自樂園、龍勝溫泉、銀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遊精品。
桂林旅遊資源數量多、景區廣、地域組合好,由市區和靈川縣構成的城市旅遊板塊,以陽朔為中心,荔浦、恭城、平樂組成的南片旅遊板塊和以興安為中心,龍勝、資源、全州、灌陽組成的北片旅遊板塊構成了大桂林旅遊圈,形成了灕江、百里小康生態文明長廊兩條黃金旅遊帶,構築了山水觀光、 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歷史文化、紅色旅遊、民俗風情、城市旅遊等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
憑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獨具特色的城市魅力,桂林市歷屆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年接待入境遊客上百萬人次。桂林市是首批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世界旅遊組織向全球首推的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城市」。是「中國最佳魅力城市」 和「中國最安靜城市」,也是一個最適合人類居住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
[編輯本段]自然條件
地形條件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 150 米,典型岩溶地貌。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遊資源。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109°45''-104°40'',北緯24°18''-25°41''。
氣候條件
桂林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8·9 C。8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3 C,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5·6 C。年平均無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發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9%。全年風向以偏北風為主,平均風速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70小時。平均氣壓為994·9百帕。
土壤條件
桂林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屬紅壤土帶,以紅壤為主。酸鹼度為4·5~6·5。依其成土的母質可分為紅壤土、石灰土、紫色土、沖擊土、水稻土等5個土類,14個亞類,36個土屬,89個品種。河流沖積母質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層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產區。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業生產。
動植物資源
(1)動物資源:桂林市的動物種類繁多,有1593種,隸屬60目295科。陸棲脊椎動物有400多種,其中有雲豹、黃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種,有珍貴的娃娃魚、鰻鱺等。
(2)植物資源: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自然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市區以桂花樹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業主產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積121·56萬公頃,森林儲蓄量3774·42萬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餘萬立方米、毛竹1600多萬根。
礦產資源
桂林礦產資源豐富,礦種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鉛、鋅、錫、鎢、鋁、鈮、鉭、錳、滑石、重晶石、螢石、花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種,其中探明有一定儲量的有30多種,在廣西位於全國前列的36種礦產中,桂林佔17種,其中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廣,儲量大,品質優,易開采,前景廣闊。
水利資源
桂林境內河流密布,有灕江、湘江、洛青江、潯江、資江5條江,另有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條,全市多年平均總水量為403·81億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資源豐富
水能理論蘊藏量約270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07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已建成亞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頭電站——全州天湖水電站等一批水電站。
土特產品
桂林有很多名產沙田柚果大形美,肉質清香,馳名中外;夏橙品質優良,色鮮味美,且成熟早,很暢銷;羅漢果乃「醫療保健之良葯,清涼飲料之佳品」,被譽為「東方神果」;白果產量大,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質量居全國之首;月柿色澤金黃,肉甜味香,暢銷澳、港和東南亞地區;荔浦芋個大味香,享譽京城;三花酒、辣椒醬、豆腐乳被譽為「桂林三寶」;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鮮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馬肉米粉最受稱贊;此外還有馬蹄、荷花魚、腐竹等名優土特產。
行政區劃
桂林市轄5個市轄區、10個縣、2個自治縣。
5個市轄區
桂林市 面積27797平方千米,人口494萬人(2004年)。
象山區 面積 88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541002。區人民政府駐環城西二路5號。
疊彩區 面積 52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541001。區人民政府駐中山北路147號。
秀峰區 面積 49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541001。區人民政府駐西鳳路2號。
七星區 面積 74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541004。區人民政府駐驂鸞路26號。
雁山區 面積 288平方千米,人口 7萬。郵政編碼541006。區人民政府駐將軍路南巷8號。
10個縣
陽朔縣 面積1428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541900。縣人民政府駐陽朔鎮。
臨桂縣 面積2202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541100。縣人民政府駐臨桂鎮。
靈川縣 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541200。縣人民政府駐靈川鎮。
全州縣 面積4021平方千米,人口77萬。郵政編碼541500。縣人民政府駐全州鎮。
興安縣 面積2345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541300。縣人民政府駐興安鎮。
永福縣 面積2807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541800。縣人民政府駐永福鎮。
灌陽縣 面積1837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541600。縣人民政府駐灌陽鎮。
資源縣 面積1954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541400。縣人民政府駐資源鎮。
平樂縣 面積1919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542400。縣人民政府駐平樂鎮。
荔浦縣 面積1759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546600。縣人民政府駐荔城鎮。
自治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 面積2537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5417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龍勝鎮。
恭城瑤族自治縣 面積2149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542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恭城鎮。
[編輯本段]桂林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是母系氏族的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約一萬年前 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當時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於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朝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歷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地靈人傑,藏龍卧虎。古有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繼昌、王鵬運、況周頤、唐景崧、近有馬君武、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以出生年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長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為「文化名城」桂林的驕傲。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5平方公里。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
答案來自網路知道桂林網路
『肆』 中國十大排名小吃
1.口水雞排
推薦原因:不需要加盟費,商店的要求低,商店可以在5平方米的地方開業,無論是在一線和二線城市,還是三線和四線城市,都可以 開了 它的招牌黑雞排在眾多雞排,特殊的芥末醬和蜂蜜調味料中脫穎而出,美味而獨特,目前在全國擁有2600多家商店。
特點:黑雞排,零加盟費
加盟費:0元
品牌介紹: 巴比起源於上海的黃埔。 2003年更名為「芭比饅頭」,並升級為品牌連鎖店。 2006年,Babi Bun升級為全國營養早餐。 Babi Bun一向以創造國家早餐為原則,為企業家創造新的創業平台。立足於市場已有16年的歷史,擁有中心工廠和成熟的管理體系,保證了質量。
04.又卷燒餅
推薦理由:在互聯網名人的大力推薦下,王思聰和潘石屹都喜歡吃飯,開業不到半年就創造了1000萬元的天使融資奇跡。該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由原始的「土家西施」土家渣餅的創始人楊玉琦創立,是餐飲業的知名人士和高級餐飲連鎖經營者。他在多個品牌餐飲項目的運營中擁有成功的經驗。
特點:品種多,口感好,價格低
入會費:69,800
品牌介紹:「又卷燒餅」由原「土家西施」土家渣餅的創始人楊玉琪於2015年創立。在餐飲業已有十多年經營歷史的上海新夥伴食品飲料管理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它專注於特色小吃和快餐項目的開發和運營。它具有成熟的運營經驗,並在全國各地設有商店。另一卷餅干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它定位為「樂趣,材料,故事和溫度」的四人商店。市場品牌力量和影響力穩步提高,小吃項目實力得到重新定義。
『伍』 廣西欽州市詳細資料
欽州
網路名片
欽州,地處祖國西南沿海,位於北緯20°54′至22°41′,東經107°27′至109°56′之間。背靠大西南,面臨北部灣,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欽州北鄰廣西首府南寧,東與北海市和玉林地區相連,西與防城港市毗鄰,現轄二縣四區,即靈山縣、浦北縣、欽南區、欽北區、欽州港經濟開發區和欽城管理區, 小島嶼303個,陸地海岸線長520.8里。有海外華僑同胞38萬人,分布在46個國家和地區。中文名稱: 欽州 外文名稱: Qinzhou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廣西 下轄地區: 浦北、靈山縣和欽北、欽南區 電話區號: 0777 郵政區碼: 535000 地理位置: 廣西南部 面積: 10843平方公里 人口: 310多萬 氣候條件: 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三娘灣旅遊區等 車牌代碼: 桂N
我國密如繁星的眾多城市中,在舉世聞名的北部灣頂上,欽州市政府大樓
有一座頗具特色的濱海之城——欽州,她有欽江、茅嶺江和大風江穿城而過,流入浩瀚的欽州灣出海。 欽州,古稱安州,有1400年悠久的歷史,南北朝宋代時期置宋壽郡,梁代設安州。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為欽州。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寧越郡為欽州總管府,元改為欽州路,明初改為欽州府,民國年間改為欽縣,屬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解放後,廣東省設欽廉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改隸廣西省,1955年復隸廣東省。1965年7月再隸廣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欽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下轄上思、防城、欽州、靈山、浦北、合浦、北海七個縣市,1983年10月劃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劃出合浦縣歸北海市管轄,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劃出防城縣和上思縣歸防城港市管轄。1994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欽州地區撤地設市,改為地級欽州市建制。欽州市政府大樓(夜景)
市人民政府駐欽南區,郵編:535000。代碼:450700。區號:0777。拼音:Qinzhou Shi。 今天,開放的欽州正以其鮮明的特色和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四方來客。近代歷史上欽州出現劉永福、馮子材兩位蜚聲中外的民族英雄。現在,他們故居成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欽州市區和靈山縣通行方言為白話,屬於粵語欽廉系。浦北縣通行廉州白話,而犀牛腳地區通行海獺話。 欽州港是個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規劃的「南方第二大港」。近年,由於欽州的區位優勢突出,市委、政府採取措施得力,特別是實行了業主制建碼頭、倉儲的形式,建設高潮迭起。目前,己建有萬噸級碼頭3個,正在建3000噸至萬噸級碼頭11個;己建成倉儲(庫)11個,總投資24. 25億元。工地,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喜人景象。據專家規劃設計,近期可建6個作業區和兩個內河作業區,建設1~9千噸碼頭1OO多個,三墩作業區可建3O萬噸級泊位。遠期吞吐能力1億噸以上。欽州港的深水條件良好,中國罕見,世界也是少有的。 欽州市區位優勢非常突出。已建成的鐵路有南(寧)—欽(州)、黎(塘)—欽(州) 、欽(州)—北(海)、欽(州)—防(港)、欽(州)—欽州港等五條鐵路和高速公路在欽州交匯。大交通的格局,已經形成。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欽州港的對外開放,加快了欽州市對外開放步伐,又帶來商品經濟的繁榮興旺。欽州人開拓國際市場,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出口市場現擴大到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荷蘭、埃及和阿根廷等23個國家和地區。 欽州是廣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塊寶地。這里氣候溫和宜人,河流水庫眾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游覽風景迷人,名優產品繁花似錦,有興旺發達的農業。也有大有可為的海洋捕撈養殖業,城鄉市場廣闊,開發建設有著很大潛在優勢。 為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欽州致力於投資環境的改善。近年來,欽州市政府和各縣區政府投入巨資,大搞城鎮基礎建設,制訂了各種優惠政策,與海內外進行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欽州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 欽州市 面積10728平方公里,人口365萬人(2009年)。 欽南區 面積1972平方公里,人口 57萬。郵政編碼535000。 欽北區 面積2685平方公里,人口 65萬。郵政編碼535000。 靈山縣 面積3550平方公里,人口140萬。郵政編碼535400。縣人民政府駐靈城鎮。 浦北縣 面積2521平方公里,人口 81萬。郵政編碼535300。縣人民政府駐小江鎮。欽州市,具有亞熱帶向熱帶過渡性質的海洋季風氣候特點。太陽年輻射量104.6~108.8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1633.6~1801.4小時,年平均氣溫21.4~22℃,年總積溫7800~8200℃。歷年平均無霜期329~354天。年平均降雨量1649.1~2055.7毫米.欽州市冬暖夏涼,氣候宜人,依山臨海。欽州風光明媚,古跡眾多,文化燦爛,自古以來就成為桂南著名旅遊勝地。她以其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不少旅客。宋代文學家、詩人蘇東坡曾"遨遊欽靈";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仰慕馮子材抗法戰功特來欽州訪問;1909年,著名畫家齊白石游欽州時,繪了荔枝圖,並賦詩:此生無計作重遊,五月垂舟勝鶴頭,為口不辭勞跋涉,願風吹我到欽州;1962年,戲劇家、詩人田漢來欽州游覽時留下不少美好的詩句。 五皇山南陽石
欽州旅遊景點有30多處,主要有:三娘灣旅遊區 、八寨溝旅遊區 、馮子材故居、 劉永福故居、 大蘆村民族風情、 六峰山 、五皇山、王崗山 、椎林疊翠 、麻藍島......等等。近年來,全市建造了一批星級賓館和涉外酒店,成立了一批旅行社,製作了許多旅遊工藝品,初步形成了食、住、娛、購配套體系,吸引了大批旅客前來觀光。其中,欽州市內主要賓館有:金灣大酒店、欽州賓館、交通賓館,銀灣大酒店,白海豚國際酒樓等;主要的購物場所有:欽州市百貨大樓、商業大廈、金灣商場、南珠商場,協盛,華潤等。 欽州在明朝和清朝曾兩次評過欽州八景,第二次評定至今已有300多年。現經欽州八景評審委員會審定,選出了欽州新八景。分別是:王崗春色、六峰綴秀、龍涇環珠、劉馮寶第、靈東浴日、麻藍仙島、越州天湖、椎林疊翠。(編/蔡昭廣)。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欽州工業由於歷史原因,工業「腿短」一直是制約欽州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瓶頸。進入新世紀以來,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我國加入WTO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制訂並實施了「以港興市,以市促港,項目支撐,開放帶動,建設臨海工業城市」的發展戰略,堅持以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臨海工業為主攻方向,致力改造投資環境,廣為招商引資,開展項目工程大會戰。隨著一批工業園區的相繼動工,一批工業項目的竣工和投產,欽州的臨海工業實現了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突破。 一、工業發展現狀 截止2003年底,欽州市共有工業企業19246個,從業人員262660人,全年實現工業不變價總產值817907萬元,同比增長13.65%,實現工業增加值311021萬元,同比增長12.73%,完成稅金及附加34265萬元,同比增長9.5%。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共131家,在職職工26932人,資產總額427979萬元,負債總額320593萬元,凈資產(所有者權益)107386萬元。2003年欽州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009元,人均財政收入為302元,工業利稅占財政收入比重為30.4%,城鎮人口佔全市人口比重為11.2%。全市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43.8%、24.1%和32.2%,其中工業佔GDP比重為18.41%,工業從業人員佔全市人口比重為7.8%。 五皇山北陽石
200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不變價總產值276857萬元,同比增長17.74%,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83163萬元,同比增長22.1%;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進一步優化(43.76:24.07:32.17),其中二次產業比重比上年上升了1.51個百分點。年累計產銷率為97.6%,同比上升6.8個百分點。 2003年,欽州市傳統的製糖工業、制葯工業和建材工業三大支柱產業依然在全市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分別完成產值58438萬元、22466萬元、8968萬元。同時,新的支柱產業開始形成,化學工業實現產值46321萬元,超越制葯工業成為欽州市工業第二大產業,冶金工業實現產值19728萬元,超越建材工業成為第四大產業。 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245.2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1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7.0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3.0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7111元;三次產業比例為34.74:35.48:29.78;財政收入17.17億元;城鎮化率2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5元。 2007年,是欽州市社會經濟加速發展,效益提高,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欽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海空:「2007年,我們欽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北部灣經濟區全面開放開發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等多邊合作的新興機遇,緊緊圍繞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這三大目標,開辟了工業化、城鎮化兩個主戰場。開拓創新,真抓實干,促使全市社會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呈現出增長加快、效益提高、結構優化、後勁增強、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各項發展目標任務全面超額完成。」 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三大目標建設穩步推進,加快發展。欽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1206萬噸,增長58.3%,步入了千萬噸大港行列。旅遊方面,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02萬多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近12億元,分別增長56.2%和48.8%。大工業迅猛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2003年的31億元,提升到2007年的183億多元,4年增長了近6倍。 欽州市經委主任張振才:「我們市2007年工業發展這么快,主要是市委、市政府把主攻工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強化主導地位,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的結果。全市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壯大總量、優化結構、依靠科技、推動創新的要求,促進工業加快發展。突出抓好欽州港和各縣區工業園區項目的建設。爭取項目盡快建成投產,發揮效益。重點培育一大批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拉動工業快速增長。我們還通過挖掘潛力、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等措施,推動企業向規模化發展,把產業做強做大。」 責編:姚莉 作者:黃仕業、龍志紅 二、發展工業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近年來,欽州市及縣區通過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招商引資項目責任制,不斷創新招商引資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採取自主招商與中介招商相結合,主動出擊與搭配出海相結合、築巢引鳳與引鳳築巢相結合等方式。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大力引資發展民營工業企業。2003年,全市共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93個,項目總投資15.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53650萬元,同比增長2.35倍。 (二)加快臨海工業園區和縣域工業新區的建設。近年來,欽州市加大臨海工業園區各項配套設施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的同時,去年起又在各縣區興建工業新區,為民營企業提供發展載體。並且,通過深入開展「改善投資環境年」活動和「項目年」活動,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有力地推動了民營企業落戶園區投資辦廠。如2003年,港區共引進工業項目8個,合同投資10.25億元。2003年,港區工業完成不變價產值43548萬元,同比增長120%,自2000年以來連續四年增幅超過100%。此外,還有20多個項目正在洽談中。靈山十里工業園也引進16個項目,4個項目投產,欽南區大田工業園有9個項目進入,5個項目開工建設,欽北區大寺工業園也有4個項目開工建設。
近年來,欽州市國企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在前幾年改革基礎上,2003年為加快欽州市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欽州市在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欽州實際,研究出台了《欽州市關於進一小放開搞活國有企業的實施意見》,為企業改革提供政策配套和政策引導,有效地推進了全市企業改革工作。經過各部門的艱苦工作和通力合作,去年已完成了靈山化肥廠、武利糖廠、浦北紙箱廠、平吉糖廠、市醫葯公司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同時,那彭歐亞糖業公司、陸屋歐亞糖業公司也完成了二次改制;市運輸有限公司、市中力機械股份公司的二次改制方案已經市政府批復正在操作實施;鐵山水泥廠已通過拍賣資產償債方式由廣東客商取得經營權、市冷凍廠、繅絲廠的出售轉讓也於廣西投資貿易洽談會簽訂協議。到目前,全市累計已完成改革企業81戶,佔94.19%,其中已進行產權制度改革企業41戶,占已改革企業數的50.6%。並且,在產權制度改革中,我們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改革嘗試和探索: 1、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目前,進行這種方式改制的企業有9戶,多數為欽州市的龍頭骨幹企業。如廣西半宙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欽州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等。 2、債務、人員隨資產劃轉、國有退出,如靈山縣酒廠,改制前將靈山縣酒廠一分為二,變成靈山縣酒廠和靈山縣檸檬酸廠兩個國有法人。兩個企業法人走不同的通道退出,靈山縣酒廠採取債務、人員隨資產劃轉,改制為一個有限公司,經營制葯;靈山縣檸檬酸廠有條件出售改制為一個生產氨基酸的有限公司,國有完全退出。 3、公開拍賣整體出售,如靈山縣農葯廠。 4、結合不良資產處置有條件轉讓,如靈山縣棉紡廠,華大紡織有限公司與資產管理公司協商購買債權的同時,購買靈山縣棉紡廠的資產和股份合作制企業靈山縣第一棉紡廠後改制為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完全退出。 5、協議轉讓。如欽南區那彭糖廠,把那彭歐亞糖業有限公司35%的國有股份協議轉讓給河北瑞豐糖業公司,國有股退出。市醫葯公司由上市公司(北海國發)控股收購,完成了「兩個置換」。 6、股份合作制改造,國有退出。欽州市共有7家企業由此形式改革。 7、政策性關閉,如浦北縣卷煙廠於2001年12月實施政策性關閉。 這些改革的嘗試,使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企業通過產權制度改革重新煥發出的生機與活力,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三、下一步加快欽州工業化進程的發展重點 (1)全力推進臨海工業建設。 把加快臨海工業建設作為推動欽州市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戰略重點來抓。要按照城市發展、生產力布局和海洋環境保護的客觀要求,繼續做好臨海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形成特色明顯,功能協調,設施配套的總體格局;採取多種形式 籌措建設資金,加快推進大型臨海工業園的土地平整、道路、供排水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通過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定點投資建設,引進國外財團、公司合作開發建設,發展橫向經濟技術協作吸收國內經濟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開發建設,利用股份、債券等形式,吸納有實力的公司、單位和個人出資合作開發建設、放手組織社會民間力量,鼓勵和引導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到臨海工業園區投資辦廠。利用土地級差地租,通過土地置換和政策引導,有計劃地將市、縣區部份工業項目向港區轉移,重點發展能源、化工、冶金、造紙、海洋生物、醫葯、果蔬加工、海產品加工和「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外向型加工業。進一步加強臨海工業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燃煤電廠、大型漿紙廠、大型鋁材加工廠等一批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加強協調服務,推進木薯綜合開發示範工程、潤滑油廠、鋁合金廠等一批項目盡快建成投產。 (2)培育發展欽州支柱產業。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欽州市產業結構現狀,加大科技投入,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提升產品水平和檔次等措施,把欽州市傳統的醫葯、製糖、建材三大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制葯行業以推動半宙集團和浦北制葯集團通過國家GMP認證為契機,加快邦琪制葯廠、中樂制葯廠、世彪制葯廠等一批制葯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全面提高制葯產業整體水平、規模和效益。製糖工業抓住廣西建設全國糖業基地的有利時機,著力抓好糖業結構調整,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甘蔗良種種植率、抓好糖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建材工業通過招商引資、接收產業轉移、改造和提升技術裝備、工藝水平、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規劃,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不斷壯大支柱產業規模,實現支柱產業發展的新突破,帶動全市工業經濟,加快發展。在培育壯大欽州市新興支柱產業和縣區的主導產業方面。要以港區一批磷酸企業為龍頭,加大上下游產業鏈項目的招商力度,力促世威氨基酸二期工程的上馬以及深化靈山化肥廠等傳統企業的改革,不斷壯大欽州市的化學工業。冶金工業要加快恆利金屬製品廠的驗收認證,力爭早日投產;抓好港區永盛、恆星、鑫源三家金屬冶煉項目以及14萬噸鐵合金項目的建設,使這些企業與桂鑫金屬製品廠一起支撐起欽州市另一工業支柱。電力工業要一手抓欽州燃煤電廠的建設,一手抓欽州電廠資源綜合利用搬遷改造,使電力在未來2—3年迅速成長起來。注重石化產業的培育,積極幫助和促進東油瀝青廠與國內石化骨幹企業的聯系,將其發展成為欽州的支柱產業。縣區方面要結合自身實際,有重點地培育發展縣區的主導產業,如浦北的煙花炮竹、建材;靈山的紡織、食品加工、制葯。對這些行業通過有重點的引資發展、政策傾斜扶持,使之更快成長。 (3)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特色工業。 利用欽州市豐富的農副產品和海產品資源,以市場為導向,運用高科技、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發展果蔬、海產品的加工、儲運和保鮮工業,壯大食品工業規模,完善食品工業結構體系。利用欽州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規范礦山開采、生產,通過內引外聯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採用新技術,增加新產品和產品深加工,把有色金屬加工文章做大。利用欽州豐富的陶土資源和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吸引外來投資者對現有制陶企業進行資產重組,重振欽州建陶工業。 (4)大力發展出口創匯產業。 充分利用欽州市沿海的區位優勢,面向港澳台、東南亞和歐美等市場,大力發展生絲、煙花炮竹、機械、竹編芒編、坭興陶藝等出口創匯工業。通過建立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產銷一條龍的有效機制,擴大自營出口業務,提高出口創匯能力。 (5)積極培育高新科技產業。 以醫葯行業為突破口,注重引進國際高新技術成果,吸收、消化外來技術,積極發展生物制葯、海洋葯物和天然葯物。開展海洋資源保護技術和海洋品種改良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進行海洋產品的精深加工。利用速凍、脫水等技術發展海產高附加值食品。在電子工業方面,開發適銷的電子節能產品、敏感元件、電子絕緣材料和計算機配套產品。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獲計劃"和 "中泰果蔬零關稅協議"的實施,及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召開,欽州市農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 挑戰。如何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 市場優勢,最大限度地分享自由貿易區建立所帶來的利益和減少 挑戰所帶來的沖擊,欽州市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切實做好應對工作。 一、採取積極措施,全力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 . 一、2004年1-5月份各項外經貿指標完成情況 1-5月份,欽州市外貿進出口總額2579.24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6.52%。其中出口1508.97萬美元,同比增長32.59%,完成自治區商務廳年目標(4214萬美元)的35.81%;進口1070.27萬美元,同比增長160.58%。 1-5月份,欽州市新批准利用外資項目13個,同比增長225%,合同外資額2021萬美元,同比增長262.19%,實際利用外資95萬美元,同比下降75.45%。 1-5月份,欽州口岸邊地貿碼頭進出口貨物219792噸,同比增長109%,貨物總值2744.34萬美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出口15268噸,同比增長119%;進口143304噸,同比增長581%。 二、2003年與東盟國家進出口貿易情況 2003年,欽州市外貿進出口總額4695萬美元,同比增長21.11%。而對東盟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為1525萬美元,同比增長18%,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32%。其中出口599萬美元,同比增長50%;進口926萬美元,同比增長3.46%。在與東盟有直接貿易往來的5個國家中,其中泰國出口209萬美元,進口386萬美元;越南出口279萬美元,進口345萬美元;新加坡出口39萬美元,進口80萬美元;馬來西亞出口22萬美元,進口115萬美元;印尼出口49萬美元。在與這些東盟國家的貿易活動中,其中出口越南主要商品是紅瓜子、原木、白水泥、熟石膏、機械、磷酸;進口商品是椰子油、木薯乾片、原木、錳英礦、鈦鐵礦、橡膠等。出口泰國商品主要是磷酸、有色金屬;進口泰國和新加坡商品是液化石油氣。2003年,欽州口岸邊地貿碼頭對越南進出口貨運量165,098萬噸,同比增長117%。其中出口31,659萬噸,同比增長120%;進口133,439萬噸,同比增長117%,進出口總值1264萬美元。 三、欽州市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項目情況 截止2003年底,欽州市共批准了利用外資項目340項,外商投資企業項目的總投資為92122萬美元,合同外資額累計為5287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18576萬美元。 1、東盟國家投資欽州市的經貿項目,到2003年底,東盟5個國家累計項目9個,總投資額4278萬美元,實際到位資金2124萬美元。其中馬來西亞投資到位12萬美元,菲律賓投資到位293萬美元,柬埔寨投資到位6萬美元,新加坡投資到位1698萬美元,印尼投資到位115萬美元。投資項目有欽州港經濟開發區東方資源(欽州)有限公司380萬美元;欽南區金欽州豐產林有限公司1000萬美元;欽州新隆市場開發有限公司145萬美元;欽州市協盛建設開發公司100萬美元;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115萬美元;其他投資項目約384萬美元。 2、欽州市實施"走出去"的經貿項目,到2003年底,實施較好的有4個項目。靈山縣糧食局1992年與越南河西省5.19食品聯合企業在越南境內合作食品塑料包裝彩印廠,項目投資額90多萬元,投資經營10多年來,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廣西南珠集團公司1999年與印度尼西亞水產公司在印尼境內合作珍珠養殖,項目投資額約180萬美元。欽州中力機械股份公司2003年與越南交通部TMT公司達成合作項目,向越南出口農用運輸車年產1萬輛生產線的主要設備,價值約60萬美元。欽州嘉華礦業有限公司與越南太原礦業總公司簽訂合作開采協議,項目投資約200萬人民幣。
編輯本段欽州特產
欽州的特產排號第一當然是豬腳粉了,要說歷史典故,幾乎找不到有這方面的文字記載。其製作的方法也很簡單,沒有復雜的工序,只是把豬腳洗凈斬件,配予八角、桂皮等料烹制,食用時,一碗湯粉加一塊油得發亮的豬腳,配一小碟的辣椒醬。也許因為它的經濟實惠,油水充足,不容易餓,很符合欽州人的口味,成為欽州市民早餐和夜宵的至愛首選。欽州豬腳粉和廣西桂林的「桂林米粉」、廣西柳州的「柳州螺絲粉」以及廣西南寧的「南寧老友粉」不同,在欽州市的任何一個角落都不可能看到「正宗豬腳粉」字樣,因為沒有統一的標准,所以難得出誰「正宗」的結論,但凡豬腳加粉都是豬腳粉,只是味道良莠的問題就由食客定論了。雖是不一樣,但大致做法是一樣的,所以你不必擔心味道差異過大而要挑家「正宗」的吃。能代表欽州特色的豬腳粉攤有三家:二馬路一攤、欽州學院東校區一攤、建設路紅嫂一攤。它們的特色是豬腳肉軟而不爛、肥而不膩、湯水鮮美,還略帶甜味。 當然,除了豬腳粉還有:黃瓜皮、荔枝、龍眼、香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