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商務統計
商務統計就是進行商務方面的統計工作。
主要工作內容是:
1、根據商務部電子商務統計指標體系和工作部署,結合實際,重點選取最急需、最實用、最便捷的若干指標,採取可操作性比較強的方式和手段,力求電商統計信息盡早發揮作用。
2、順應電子商務不斷創新發展的趨勢,把握其統計工作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由簡到繁,不斷豐富統計內容,擴大覆蓋范圍,改進統計手段,逐步完善和規范電子商務統計體系。
3、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作,注重信息資源整合,努力建立規范、完整、系統、科學的信息搜集渠道,提高統計數據質量,不斷放大對政府決策和企業發展的服務效能。
(1)電子商務統計年鑒擴展閱讀:
一、統計資料。指通過統計工作取得的、用來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數據資料的總稱。統計工作所取得的各項數字資料及有關文字資料,一般反映在統計表、統計圖、統計手冊、統計年鑒、統計資料匯編和統計分析報告中。
也稱統計信息,是反映一定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或自然現象總體的特徵或規律的數字資料、文字資料、圖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的總稱。包括剛剛調查取得的原始資料和經過一定程度整理、加工的次級資料,其形式有:統計表、統計圖、統計年鑒、統計公報、統計報告和其他有關統計信息的載體。
二、統計科學。也稱統計學,是統計工作經驗的總結和理論概括,是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指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統計資料的理論與方法。
統計學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通過利用概率論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的分析、總結,並進而進行推斷和預測,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它被廣泛的應用在各門學科之上,從物理和社會科學到人文科學,甚至被用來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之上。
『貳』 電子商務行業數據哪裡找到
這些資料可以去正統網查看的。在統計數據里邊有很多公報之類的,而且它也是個電子商務及服務外包平台,上去看看有沒有你所需要的?
『叄』 請問,哪些網站的統計數據比較權威
易觀國際
艾瑞網
新浪—科技—互聯網
呵呵 我也是電商班的 老師推薦的以上網站 你進入後找你需要的版塊就是了 呵呵
『肆』 跨境電商數據可以從統計年鑒找到嗎
可以試試,但一般難找到現成的數據
『伍』 國家統計局在統計時把電子商務統計到哪塊
按照國家新的行業代碼劃分,電子商務屬於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行業代碼6540,是屬於服務業的
『陸』 影響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應用的因素
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存在的阻礙因素
(一)傳統企業的外部阻礙因素
我國電子商務尚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從我國傳統企業外在的宏觀環境而言,我國的整個電子商務應用環境是較為落後的。
1.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
盡管「八五」「九五」期間大規模建設,我國已建成「八縱八橫」和網路狀光纜通信,但是我國網路建設相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還是較落後,網路的普及率也相對較低,而且還存在網速太慢、傳輸質量太低、上網費用太高等種種弊端,在這種環境下,離電子商務的要求相距甚遠。另外,上網用戶少,網路利用率低,導致大量網路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投資效益低,電子商務的應用必然會遇到極大阻力。
2.運作的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如資金安全、信息安全、貨物安全、商業秘密等。安全問題如果不能妥善的解決,電子商務的實現就是一句空話。許多用戶不願進行網上交易,也是因為對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持懷疑的態度。因此如何有效地保障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將是電子商務生存的關鍵。
3.消費方式趨於保守
人們的消費方式,商貿方式趨於保守,國內消費者習慣於採用實物交易方式,企業的貿易夥伴也是如此,這種習慣一時難以改變,這也給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阻力。相反在美國,人們在網上購物交易就如同上街購物一般。
4.電子商務人才匱乏
人才是開展一切活動至關重要的問題,發展電子商務離不開電子商務人才,電子商務所涉及的領域眾多,雖然目前我國高校都陸續開設了有關電子商務的課程,並進行了「電子商務師」的培訓工作,但比起將來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加上現代通信和網路技術日新月異,很多人難以跟上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必須在各個層次上普及上網技能和電子商務知識,才有可能在中國大規模推進電子商務應用。
5.法律法規的不健全
電子商務和傳統交易一樣也會發生糾紛,更缺少協作和管理,缺少一個成熟統一的法律法規系統來有效的維護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糾紛很難解決。
6.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
開展電子商務的重要條件是完善而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我國比較欠缺:(1)我國物流管理體制分散而政出多門,缺乏統籌規劃和整體協調。(2)缺乏現代物流理念,物流企業普遍發展較慢,存在「小、散、亂、差」現象,大多隻能提供簡單的運輸和倉儲服務,很難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3)物流信息化、標准化程度低,導致物流資源浪費嚴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難實現物流多功能,一體化運作也難以與國際物流活動接軌。
(二)傳統企業的內部阻礙因素
1.有些傳統企業觀念落後
傳統的商業模式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有些企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非常的淡薄,甚至出現排斥現象,還是一味的把重點放在傳統實體資產的經營管理上,對電子商務給企業帶來的變化認識不深。
2.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存在偏差
有些傳統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並沒有認識到電子商務的內涵,認為電子商務就是建立個網站,在網上做做廣告。有的企業在建設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只注重硬體而忽視了軟體的建設。也有的企業雖然重視軟體,卻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將花費了大價錢的軟體浪費閑置。另一種更加可怕的現象是據2004年《中國信息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04年上半年,國內近63%的中小企業還沒有建立自己的網路,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易的中小企業僅占企業總數的11.1%。甚至有2.9%的企業不懂網路是什麼。錯失了電子商務給企業帶來的大好機遇。
3.電子商務策略不當
傳統企業在更新、後續管理和服務的不重視,嚴重打擊了消費者的積極性,喪失了和消費者互動的機會。在營銷策劃方面總是想著通過網路進行,而逐漸忽略了與傳統營銷手段的結合,導致電子商務實施的整體效果不是很理想。也有些企業通過濫發垃圾郵件的形式宣傳,成熟的消費者對垃圾郵件已經越來越反感,利用垃圾郵件這種宣傳收效甚微。根據CNNIC 2006年1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垃圾郵件已經和網路病毒、彈出式廣告的功能成為互聯網用戶最反感的網路信息之一;有些企業將公司的產品不管是否適合網上銷售就一股腦全發布在網上,早成了銷售信息的冗雜。因此,選擇正確的電子商務策略對傳統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柒』 電子商務屬於統計年鑒的那一類
商業類應用工具,企業營銷類工具等。
『捌』 中國統計年鑒中批發零售業有沒有統計電子商務數據
有專門批發零售的年鑒,樓主需要的話可以去數據圈論壇上下載
『玖』 "無處不在的電子商務市場「體現在哪裡
電子商務無處不在,意味著它在任何地方、所有時間內都是有效的。它將市場從物理空間的限制解放出來,使你在家、在工作中通過台式電腦、或者甚至在車上使用無線商務成購物為可能。其結果是導致市場空間的產生——市場空間超越了傳統的界限,與時間和地理位置無關。從消費者的觀點看,電子商務無處不在降低了交易成本——即參與市場的成本。為了交易,你再也不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到市場去。在更廣泛的層次上,電子商務無處不在在市場空間內交易所需的認知能量。認知能量指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智力消耗。人類總在尋求降低認知能量消耗。當給定一個選擇的時候,人類將選擇需要最少努力——即最方便的路徑。
全球影響。電子商務技術允許超越文化障礙和國界進行商業交易,遠比傳統商業方便而省錢。因此,電子商務貿易商的潛在市場規模大致等於全世界在線人口(據計算機世界年鑒統計,2001年超過4億,並且增長極快)。電子商務企業可獲得的用戶或消費者總數是衡量其影響的尺度。
與之相反,大部分傳統企業受到地理和地域性的——涉及擁有當地市場的當地或國內貿易商。比如,電視與無線電台和報紙是首要的地理和地域性機構,具有有限的但強大的全國性網路,可以吸引全國性觀眾。與電子商務技術相反,這些舊的商業技術不能跨越國界吸引全球觀眾。
『拾』 哪裡能下載, 中政府采購年鑒
中國政府采購市場分析及發展趨勢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的政府采購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市場擴張,用「飛速發展」四個字來形容,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過分的。從財政部國庫司統計的數字看,自1998年至2003年,政府采購規模從31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659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38%。我國的有關制度和法規的建設也在短短的幾年間,從無到有,不斷完善。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多的經驗積累,應該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回顧,以便使我國的政府采購在今後能步入更加理性化和科學化的發展道路。
一、我國政府采購市場規模達到空前的水平
分析市場規模主要是按照種類統計匯總和按照部門統計匯總兩種方式。由於我國的經濟統計系統中還沒有專門對政府采購進行單獨統計,所以只能通過部門從事的政府采購匯總中分析政府采購規模。目前,除了財政部正式統計和發布政府采購的數據之外,我們還必須注意到其他部門沒有納入統計數據中的政府采購。所以,這里分析的政府采購市場,包括財政部方面的、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的政府采購和對其他部門估算出的政府采購規模。
我國的政府采購可從財政資金使用、基本建設和體制改革三方面反映市場的規模:
1、使用財政性資金的政府采購。
國內目前的政府采購統計數字僅限於使用財政撥款的項目:1998年,我國政府采購量為31億元,1999年為13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2倍。2000年為328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5倍。2001年653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倍.其中,中央單位采購突破100億元。2002年約1000億元,比前一年增長53%。其中,中央單位為200億元,地方800億元。2003年為1659.4億元比前一年增長65%。(平均每年增長138%)其中,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的采購為949.7億元,佔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57.2%。
2、基本建設方面的政府采購
基礎設施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領域,也是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增長幅度快於GNP的增長,也快於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的增長。我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表現在交通、通訊設施的建設上。如,90年代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公路建設的投資力度,公路建設規模和投產規模以驚人的速度增加」,「1998年以來,每年投資都在3000億元左右」。12001年,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開工建設;長途光纜線路長度從990年的3334公里增加道003年的近55萬公里;1998年以來,開展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建設,完成了長達3576公里的長江干堤和1731公里的黃河下游提防加固工程;2002年底,南水北調工程開工;2003年,長江三峽工程順利實現水庫初期蓄水、首批發電機組發電。2002年-2003年,國家在西部地區新開工了一批重大工程,投資總規模7700多億元。
主要基礎設施采購金額的計算,可以從我國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以及國債發行的數量上來反映。
2000年-2003年的4年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分別為10.3%、13%、16.9%和26.7%。近年來,我國每年的公共建築額約為1000億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城鄉住房和公共工程到2000年時,按1995年價格計算,建築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即每年增加1000億元。這意味著,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增長平均2倍於國民經濟的增長水平。
1998年最初開始發行國債,1000億元全部用於基礎設施建設。98年以來我國已連續6年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平均每年發行1300億國債,用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99年發行國債1100億元,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各發行1500億元,2003年1400億,2004年11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主要用於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同時也加大了對西部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
此外,我國通過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取得建設資金。我國把這些外國政府貸款用於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包括電站、大型化工項目、各省市的電話基礎傳輸設備、鐵路、港口、機場、地鐵。而貸款機構一般要求利用國際招標進行采購,這實際也屬於政府采購市場的范圍。
3、政府采購用於經濟體制改革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招標一直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在各行各業加以推行:首先是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招標,後來是企業、商業的競爭招標承包,到近年來的反腐敗運動,強調減少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擴大招標的運用范圍。90年代至今,我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政府采購改革,利用競爭和透明的辦法開創政府采購的新機制。例如,除了葯品采購、政府部門公務用車採取招標的辦法,救濟糧的采購也採用了招標的辦法。
二.大力進行制度建設,推進政府采購的公開與透明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後的8年來,一直從各個角度推進政府采購的透明化。一是不遺餘力地推動《政府采購協議》在其成員方中的加入運動;二是建立政府采購透明化工作組形成和完善《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條款;三是通過《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有關條款的修改,將政府采購服務貿易自由化。
《政府采購協議》把透明度原則規定在協議第十七、十八和十九條中。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即:政府采購規則和程序的公開;政府采購政策、法規和措施的公開;政府采購信息傳遞的渠道的一致性;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審查機制。《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要求公開采購信息、政府采購規章與法律,采購程序和質疑訴訟機構、渠道等。但所有這些,都是在參加方簽字和承諾條款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只有參加了《政府采購協議》的成員方才有義務執行該條款;只有《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對所有WTO成員方都適用之後,我們才有義務執行政府采購透明化的規范。
按照我國《政府采購法》規定,公開招標是主要的采購方式。以法規的方式要求做到如此大的透明力度,這在世界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不多見的。我國在2004年頒布的《中央預算單位200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准》中規定:無論是政府集中、部門集中采購還是單位分散采購,單項或批量采購金額達到120萬元以上的貨物或服務項目,20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都要採用公開招標采購方式。120萬元以下50萬元以上的貨物和服務項目、6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可以實行公開招標,也可以依據政府采購法規定選擇相應的采購方式。
另外,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承諾,按照透明度原則進行我國的政府采購。因此,入世三年來,我國政府采購的公開與透明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徹底。2003年,我國在指定媒體上發布的政府采購公告數量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由5000條增加到10238條。
三.國際形勢和WTO新動向預示著我國政府采購的發展方向
我國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組成部分,隨世界潮流而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政府采購發展的必然規律。作為WTO的成員方,我國今後將面臨《政府采購協議》的加入問題,也將面對《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內容達成問題。
未來的《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是美歐為首的發達國家強力推動下的產物。雖然《多哈宣言》聲明《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僅局限於透明化問題,沒有市場准入要求,但推動這個議題的主要國家已明確表示,其最終目標是在WTO的框架內完全融合世界政府采購市場。《透明化協議》只是將政府采購多邊化的一個跳板,這個《協議》簽訂後,再將《協議》的適用范圍擴大從透明化擴展到其他領域,最後擴展到市場准入,實現外國公司的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
《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可能包含的內容主要是協議未來條款的基石。這12個要點分別是:政府采購透明化的定義和協議的適用范圍;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規定的采購方法;本國法律和程序信息的公布;采購機會、招標和資格審查程序;期限;采購商資格審查決定的透明化;授予合同決定的透明化;國內審查程序;與透明化相關的其他事務;公告(向外國政府提供的信息);WTO爭端解決機制;技術合作及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其中對我國利益影響較大的未來條款主要集中在:適用范圍、國內審查程序、信息技術、反賄賂和反腐敗、WTO爭端解決機制、技術合作、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等方面。
2004年7月31日,世界貿易組織主要國家的部長和常駐代表們經過兩周極度緊張地連續談判,對新一輪多邊談判做出了一攬子決定。8月1日WTO召開總理事會正式會議批准生效《多哈工作綱要》(DohaWorkProgram)。該計劃最終確定了「多哈發展議程」的行動框架和具體內容,決定,《多哈部長宣言》中提出的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競爭政策和政府采購透明化將不是《工作綱要》的組成部分,不屬於多哈回合談判內容。也就是說,政府采購透明化問題被正式排除於「多哈回合」之外。
政府采購透明化是將政府采購納入世界貿易自由化范疇的重要步驟。但現在看來,由於出台的條件並不成熟,加之發展中國家的極力反對,協議註定不可能在2005年出生。這對我國或許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做好相應的准備。
但是,政府采購市場的封閉現狀已經不適應當代經濟全球化形勢,阻礙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無論如何,達成《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已經是WTO的既定目標。占據各國GDP15%的政府采購市場對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獲取更多的國外政府采購市場可以加快經濟發展,也符合我國的長遠利益。當前,我國應認真研究《政府采購協議》的條款和內容,分析《協議》的內容及可能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產生的影響,盡早提出相應的談判對策和方案,為加入該協議作好充分的准備。我們應認真研究《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國際進程,追蹤工作組商談的進展情況,並及時調整我國有關的法律、規章、操作程序,盡早利用現代化手段採用電子商務技術,使我國的公共市場在國際競爭環境中健康地發展。
1 馬凱:「輝煌的歷程,壯麗的詩篇」,《鑄就輝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學習出版社
2 同上
3 國務院研究室編寫組:《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