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區電商要怎麼做
隨著社群經濟、網紅經濟、微商和自媒體的崛起,社交電商也隨著誕生了,特別是近兩年,社交電商打得非常火,前有拼多多,後有雲集。倒是把唯品會等一眾的垂直電商打得是措手不及,拼多多成功擠下唯品會,上位中國電商前三強。而傳統的電商巨頭也紛紛入場社交電商,這是否意味著,垂直電商已經沒有出路了,未來是社交電商的市場呢?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社交電商吧。
廣義的社交電商包括微商和微商城,而狹義的社交電商就是通過社交、口碑、互動、分享這些社交功能。一般來說,社交電商可以分為三種:
導購型社交電商
例如雲集微店,這種社交電商一般都是起源於淘寶等電商平台的淘寶客,主要是依託於平台商家的返利或者優惠券。
內容型社交電商
例如小紅書,抖音,這種社交電商一般以KOL的口碑,以內容的輸出,來促成成交,他們的用戶群一般都是立足於一個共同點的社群。
平台型社交電商
例如拼多多,這種社交電商一般以拼團、砍價的玩法,藉助社交力量把用戶進行下沉,通過低門檻促銷手段完成銷售裂變。
社交電商的爆紅是新零售時代下的一種趨勢,但是歸根結底,社交電商也不過是拓闊電商的一個渠道,他還是電商,產品的品質、服務、供應鏈和消費體驗也是永恆的話題。
當然,個人認為微商不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嚴格來說,微商不能算是社交電商。而微信也不是非常適合做社交電商(基於微信生態的平台不算在內)。微商還在發展,但是現在路子越來越窄,也在往正規化的社交電商方面發展。
⑵ 如何評價「懂球帝」轉型為社區電商
社區是為了地面推廣,人脈互動是未來的趨勢、也稱為o2o
⑶ 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方向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版可理解為權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
電子商務崗位分為技術類和商務類:
技術類的有:電子商務平台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策劃/編輯人員)、電子商務網站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設計/開發人員)、電子商務平台美術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美工人員)
商務類的有:企業網路營銷業務(代表性崗位:網路營銷人員)、網上國際貿易(代表性崗位:外貿電子商務人員)、新型網路服務商的內容服務(代表性崗位:網站運營人員/主管)、電子商務支持系統的推廣(代表性崗位:網站推廣人員)、電子商務創業
⑷ 社區團購是幹嘛的是一種新型電商模式么
社區團購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電商模式,基於商城的拼團理念,在一定小范圍內(比如一個居民小區內),進行拼團團購的商業模式。每一個拼團活動會有一名團長。社區團購活動一般發生在本地內,貨物也大多來自本地,這樣就減少了物流環節,降低了運輸成本。
做社區團購的企業往往會在本地的大型市場購買訂單產品,然後輸送到團購商家到店長再到社區內。社區集中送貨或者消費者分頭領取。這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消費者能夠以較低的價格進行消費。總結來看,社區團購的模式能快速接近線下用戶,同時憑借優質的產品和實惠的價格迅速在社區內積攢好口碑,吸引越來越多的熟人用戶加入社區團購群。因此,去年起,與鄰里一起拼實惠,這種社區團購模式在全國興起。
隨著社區團購模式的興起,一些社區團購平台已經漸成規模。大多數社區團購平台都是微信小程序。想買什麼物品,只要在小程序上下訂單、付款即可,非常方便。下單後會有工作人員送到家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商行業也正在逐步發生著變化。做微商,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夠適應市場的進步。希望以上內容對您的微商之路能夠有一些幫助,如果您還有一些專業問題難以解決的話,歡迎隨時與閃電運營陳敏希探討。
⑸ 創業型的跨境電商怎麼樣
【研究結論】
1、跨境電商產業鏈可以拆分為前端(用戶)、後端(供應商)以及中間通路(貨源組織、倉儲和物流)。創業公司可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選擇不同的環節作為切入點進入行業,並以此為基點向產業鏈上下游逐漸延伸,從而最大限度的掌控供應鏈。
2、跨境電商之間的競爭集中在三個方面:資金、流量和用戶營銷能力。其中資金和流量決定了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而用戶運營能力則能讓平台把供應鏈上的優勢轉化為最終銷售。
3、巨頭入場後,基於B2C模式的資源爭奪會越來越激烈,現階段 B2C 模式已經不再適合一般創業公司輕易涉足,現有B2C創業者從細分市場和細分用戶入手或能佔得一席之地。
4、平台型玩家還有一定的時間窗口,消費個性化和消費場景化是重要趨勢,且最終都會形成C2C+M2C混合模式。
5、捨去C端用戶,做B2B供應鏈服務解決方案也是一個方向。把流量獲取和運營交給那些擅長的人,可以更專注的深耕供應鏈,而供應鏈是利潤的來源。
一、跨境電商風口中的玩家
1、電商市場中的新紅利
在電商行業格局已定、以淘寶和京東為首的4、5家大電商已徹底瓜分掉現有市場的時候,創業者們仍沒有放棄在電商這片紅海中尋找新的機會。電商行業的「下一片藍海」在哪?而從貿易政策、消費者、創業者和資本等各個層面來看,這片藍海都無疑是「跨境電商」,並且不少從業者認為,這也是電商行業中的「最後一塊肥肉」。
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2014年海淘的用戶數達到1800 萬,成交規模 1400 億。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別。商務部公布的全球貿易格局報告則顯示跨境出口電商市場規模的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
跨境電商巨大的市場紅利背後是出現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的消費升級趨勢。以80後和90後人群為主的消費人群的消費觀念和需求已經發生變化,安全放心、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優質服務等成為了消費升級過程中用戶的核心需求。同時,中國的出境遊人群規模逐年增長,境外消費將增強國內用戶對海外品牌的認知度,並刺激回國後的跨境消費。
同時,從2014年開始政府便不斷釋放跨境貿易利好,這也促進了跨境電商基礎設施的加速完善。首先,2014年7月發布的《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從政策層面上承認了跨境電商,也認可了業內通行的保稅模式。其次,從上海成立自貿區並實施跨境人民幣結算,到上海、杭州、鄭州、寧波、深圳、天津等地蜂起的「保稅區運動」是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快速完善的過程。
2、創業者與巨頭的共存與競爭
2011年,洋碼頭從跨境物流服務商轉型進入跨境電商市場,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始涉足跨境電商業務並順利發展至今的創業公司。從2013年開始,做跨境電商業務的創業公司多了起來,包括蜜芽寶貝、蜜淘、小紅書、笨鳥海淘、海蜜、街蜜、洋蔥淘、波羅蜜等。當然,這些創業公司的切入點和玩法各有不同,比如做B2C跨境自采模式的蜜淘、蜜芽寶貝、洋蔥淘;做C2C買手模式的洋碼頭、海蜜;從社區延伸至電商業務的小紅書;從物流切入的笨鳥海淘、街蜜;從視頻直播切入的波羅蜜等。
扎堆的創業公司承擔了早期用戶教育工作,跨境電商市場被迅速撕開的一道口子。在政策紅利、市場紅利逐漸明朗起來的時候,電商巨頭、物流服務商、大型互聯網企業等諸多角色也開始相繼進入該市場。舉幾個例子:
·2014年2月,天貓上線「天貓國際」,在模式上復制了一個海淘版的「天貓商城」。
·2014年12月,聚美上線其跨境電商頻道「極速免稅店」。與天貓不同的是,聚美採用的是海外直採的自營模式,通過把控貨源避免再次陷入售假風波。
·2015年1月,網易和順豐相繼涉足跨境電商:考拉海購和順豐海淘,分別從內容和物流切入該領域。
·2015年4月,京東正式上線「全球購」,採用B2C的方式做自營跨境電商,延續了京東自身電商業務的基因。
·亞馬遜也在積極布局針對中國市場的跨境電商,從2014年開始相繼上線了直郵、海外購、進口直采和國際精品店等多項業務,用不同的模式匹配不同類型的商品和用戶。
電商巨頭和創業者擁有著不同的流量基礎、品牌基礎、資金實力和供應鏈掌控力,巨頭的入場對創業者已經拿下的市場將造成明顯的沖擊。對於創業者來說,如何在這個共生與競爭的環境下找到一個合適的市場切入點以及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活下來的關鍵。
3、跨境電商產業鏈
跨境電商產業鏈可以拆分為前端、後端以及前後兩端之間的通路。其中,前端是用戶;後端是供應商;中間通路則是打通供需兩端的貨源組織、倉儲和物流三大環節。所以,跨境電商的基本鏈條從上游至下游可以描述為:供貨商(品牌商、貿易商、經銷商、商超、買手團隊等角色)——貨源組織(直接采購或招商入駐)——國際倉儲物流(自建或合作)——保稅清關——國內物流——用戶流量(流量獲取和流量轉化)——售後(退換貨等)。
其中,最下游的用戶流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商平台在上游供應商的話語權以及對供應鏈的掌控力。而平台在上游獲取貨源的能力和在下游銷售商品的能力又影響到中段的倉儲和物流解決方案設計(主要受制於成本)。因此,這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創業公司則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團隊基因選擇不同的環節作為切入點進入行業,並以此為基點向產業鏈上下游逐漸延伸,從而最大限度的掌控供應鏈。本文也將從不同的產業鏈節點入手,分析目前跨境電商玩家們的策略與商業邏輯。
二、前端流量:做社區
天貓、京東、聚美等電商平台具有天然的流量優勢,當它們在做跨境電商業務時,手中已有相當數量的電商存量用戶,它們要做的事情是「流量轉化」。而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它們在流量端最大的困擾往往在於:不知道用戶是誰、用戶在哪,故而它們首要任務是「流量獲取」。並且,手握用戶不代表就能將商品銷售出去,「流量運營」至關重要。 可以說,流量獲取、流量轉化和流量運營都離不開優質的內容,尤其是依託於社區的優質UGC內容。「用內容吸引精準的用戶、產生黏性、引導消費」的最佳案例便是「小紅書」。
1、用社區製造用戶黏性
社區之於電商最大的價值之一便在於獲取精準的、有黏性的潛在消費者。小紅書最早做的是海外購物攻略,這在2013年還是一個空白的市場,於是小紅書迅速聚集了一批對跨境購物有興趣的精準用戶。
但攻略則意味著小紅書需要自己提前生產內容,這種相對靜態的信息流並不是最適合海外購物的內容形態,無法與用戶產生即時的、持續的互動。於是,小紅書很快便將產品形態調整為移動購物和曬單社區,通過產品規則和機制的設計讓好內容在社區里自然的滾動、沉澱,同時保持用戶的活躍度。
在內容方面,小紅書做了幾件事:第一,內容形態以圖片為主,用最接近線下購物的場景和視覺效果吸引用戶;第二,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呈現內容,使得每個呈現出來的商品都有名字、購買地、價格、用戶心得等,保證內容的完整性;第三,重內容,而非分享內容的人;第四,根據用戶所關注的品牌、標簽、人等因素,想每個人精準推送內容。
而在用戶方面,在小紅書聯合創始人翟芳看來,曬單社區的屬性與愛購物女性的信息分享需求是天然契合的,這裡麵包含著參與感、存在感等情感,所以但凡在社區中留存下來的用戶,平台並不擔心他們的活躍度和黏性。小紅書給出數據稱,其用戶平均一個月打開應用超過50次。
多位跨境電商創業者表示,自身運營面臨的最大難點就在於用戶留存、用戶復購和品牌傳播。若一個跨境電商平台能夠同時運營著一個有著高質量內容和活躍用戶的社區,基於內容來做電商,那麼用戶留存、品牌傳播的問題都能得到緩解。
2、用社區獲得流量轉化
對於B2C跨境電商來說,選品的壓力較大。大部分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並沒有線上或線下的歷史銷售數據,這便要求采購團隊對「爆款是什麼」非常敏感,這時候具有社區基因的電商平台將從中受益——社區中的UGC內容帶來大量基於用戶喜好的數據,這些數據將為平台選品提供最直接的依據。
所以說,社區不僅解決了用戶獲取和用戶黏性的問題,而且相比其它電商平台能更容易的解決「從看到買」的用戶運營和轉化。既然解決了選品問題,那麼通過B2C模式對有限SKU的供應鏈做深度掌控便成為了最佳商業模式。小紅書是如此,出自一個團隊之手的頂頂(海淘曬單社區)和洋蔥淘(B2C跨境電商)之間的邏輯也是如此。
社區對於電商的價值清晰可見,但當跨境電商發展到目前階段,再去復制小紅書的路徑和模式已經難度較大,且需要時間,但行業的窗口期已經快要過去。因此一些跨境電商走了一條與小紅書相反的路徑:先電商、後社區。今年9月洋碼頭宣布進軍社區,建立消費者與海外賣家的分享交流平台,目的在於進一步消除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並且不同於小紅書「聚焦於內容」的做法,洋碼頭「聚焦於買手」,這與它依靠海外買手的C2C模式有直接關系。
三、貨源供應鏈:自采和平台
貨源位於供應鏈的最上游,對於一個跨境電商平台來說,掌控貨源主要考量的是它們對海外供應商的BD能力以及貨源組織能力。關於後者,跨境電商通常有幾種方式,包括自營直采、招商入駐、買手采購、代運營/代購等,其中代運營/代購的模式正逐漸失去競爭力,前三者涵蓋了目前大部分跨境電商在貨源端的解決方案。
1、供應商角色
海外供應商大致可分為幾類:品牌廠商、貿易商、經銷商、商超、個人買手(或買手團隊)。
幾乎所有跨境電商都希望與品牌廠商直接簽約,從而邀請其入駐或直接采購商品,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縮短供應鏈,降低成本。但大部分品牌商有自己成熟的銷售體系和品牌形象,它們對於合作的電商平台在銷售能力上有較高要求,除此之外,還有維護和傳播品牌形象和口碑的需求。對於那些喜歡低價促銷商品的電商平台來說,品牌商的合作意願會大大降低。
大部分跨境電商平台能接觸到的最上游環節便是貿易商,貿易商再與多個品牌商對接。貿易商的好處在於手中有大量且豐富的SKU,免去了電商平台與品牌商注意談判的成本。因此,即使能獲得品牌商的收取,電商平台仍會跟貿易商保持長期合作。
經銷商、商超等渠道相對更容易合作,但在商超以零售價購入商品無疑會抬高電商平台的供應鏈成本。不過商超的優勢在於SKU豐富,能夠為平台做很好的品類補充。
當跨境電商還處於「代購」的早期時代,個人買手或買手團隊是最重要的供貨角色,現在則是C2C模式跨境電商的供貨源。與個人買手合作的優勢在於品類能夠做到足夠豐富和個性化,但問題也比較突出——對買手團隊的管理比較困難,這也直接決定了用戶的購物體驗。
2、跨境直采
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是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平台中通過跨境直采方式來組織貨源的平台佔比最大,包括京東、聚美、小紅書、蜜淘、洋蔥淘、蜜芽寶貝等。跨境直採的優勢在於平台直接參與貨源組織,若能在這個過程中盡量砍掉中間環節,便能夠獲得成本優勢。並且,大部分跨境直採的平台都採取「閃購+直郵」的方式,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庫存周轉時間,緩解供應鏈壓力。
跨境直采也對平台提出了三點基本要求:一是需要有自己的海外BD、選品和采購能力;二是需要應對自有庫存帶來的品類管理和資金壓力,尤其是資金壓力;三是有較好的流量以及消化流量的能力。面對來自資金和流量的壓力,大部分跨境直採的平台都採取「閃購+直郵」的方式,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庫存周轉時間,緩解供應鏈壓力。
不過,面對采購的資金壓力、與多家供應商的談判難度等問題,跨境直採在品類擴張和規模擴張上都比較難。再加上目前京東、聚美等有資金又有流量的電商大佬紛紛以跨境直採的方式介入,在海外供應商選擇有限的情況下,它們將吸走大部分資源,這將給創業公司造成較高門檻。不僅新進入者已經很難再在跨境直采中獲得優勢,已有的創業公司也面臨很大沖擊。所以以洋蔥淘、蜜淘、蜜芽寶貝為代表的B2C電商在采購端都以一個細分品類(例如母嬰用品等)或市場(例如日韓)切入,獲取相對細分的用戶流量,通過品類或市場建立壁壘。
3、M2C招商
M2C是平台模式中的一種,即邀請國際品牌商、零售商、免稅店等商家角色入駐平台,典型的玩家有天貓國際、洋碼頭等。其中,天貓國際是純M2C平台,完全秉承了天貓的邏輯。洋碼頭從C2C起家,現在則是M2C和C2C共存的形態,未來或將以M2C為主。
M2C招商模式主要考驗平台的海外BD能力,若能獲得某海外品牌的獨家簽約將成為平台的資源門檻,但這要求該電商平台在流量和銷量上有明顯優勢。因此,M2C招商模式的玩家中天貓國際將占據明顯優勢。
大部分M2C平台的招商目標包括知名國際大品牌、擁有爆款的品牌(如花王)、擁有一定用戶群的小品牌等。其中有中國市場運營需求的品牌,電商平台會為它們提供或對接第三方TP代運營服務。但代運營服務將抬高成本,導致用戶承受更高的價位。除此之外,商戶還將承受高額的廣告成本,這些都會體現在最終的價格上,這與跨境自采相比是劣勢。除此之外,平台對品牌商的管控能力也較弱。
雖然平台對供應商的掌控能力有限,但M2C模式至少可以在貨源端保障正品。一方面,入駐的商家需要提供營業執照、海外零售資質等證明;另一方面,商品幾乎由海外直郵。當然,天貓國際和洋碼頭都在供應鏈的倉儲和物流環節做更多布局,通過打通各環節信息系統甚至自建的方式來彌補平台模式的缺陷,後文將詳細分析。
蜜淘創始人謝文斌透露他們已有轉型做平台模式的想法,「僅憑一個創業公司的資金能力是無法吃透海外供應鏈的,最終可能不可避免的還是要通過招商入駐的方式引入更多海外供應商。」 面對供應商管理和運營問題,謝文斌認為B2C模式出身的跨境電商平台已有一套能夠對接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系統,會比直接做M2C的平台在服務質量上有更多保障。
4、C2C買手
於M2C平台採用商戶招商的方式不同,C2C平台上的貨品由海外買手采購獲得,買手可在平台上開店、不定期做海外掃貨直播等,典型的玩家有洋碼頭、淘寶全球購、海蜜、街蜜等。
買手制有著自己明顯的優勢:一是品類足夠豐富,尤其是對非標品的SKU覆蓋寬度是跨境自采方式無法做到的;二是能提供足夠個性化的商品,覆蓋長尾市場,尤其是買手能從用戶訂單的反饋中快速調整選品思路;三是通過塑造買手品牌、促成買手與用戶的有效溝通形成 「達人經濟」,從而在流量端製造用戶黏性,與在前端做社區的目的相似。
但同時,與代購一脈相承的買手制依然面臨著「真假貨難辨」的問題,這使得這一類平台的流量轉化率普遍較低。因此,C2C平台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海外買手給用戶造成的不信任感。以洋碼頭為例,其做法就是做嚴格的買手認證:確認買手的海外身份、或至少是長期居住海外;對買家做隨機抽查,包括檢查倉庫貨品、倉儲條件、庫存真假等;通過與買手的上游供應商或合作夥伴溝通來評估他的信用狀況。
除此之外,個人買手也會造成供應鏈不穩定和服務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對於前者,平台需引入足夠多的買手、提供足夠數量和品類的商品來對沖一些買手供貨能力的不穩定;對於後者,平台除了以一定的服務標准設立買手的入駐門檻之外,還需要對買手進行培訓。無論是海外品牌商、零售商還是個人買手,大部分在「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本土化服務」這件事上都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四、物流供應鏈:倉儲和物流
物流供應鏈負責連接供應商和用戶,是跨境電商供應鏈中關鍵的通路環節,也是目前壁壘最高的環節,包括倉儲、物流、清關等環節。在這其中,技術、資金、政府資源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逐漸做重的物流
不少從業者認為,物流環節是跨境電商的最大掣肘,如何能打通從海外供應商到國內用戶之間的物流通路,使中間的環節盡量減少、信息盡量通暢,從而提高效率,是所有跨境電商都要面對的難題。
一直以來,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有兩種:轉運和直郵,而轉運又分為海外倉轉運和保稅倉轉運。其中,通過海外倉集貨再轉運回國的方式時間周期長且不可控,再加上中間經歷的環節眾多,錯單、丟單等問題也更容易發生。而直郵雖然運輸的速度快、點對點的物流也將通路中的環節最大限度減少,但零散的直郵貨品的清關效率卻普遍較低,而且單件貨物的物流成本非常高。
雖然海外轉運和直郵的物流解決方案仍在大范圍使用,但隨著各地保稅倉的興起,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物流解決方案是將貨品郵寄至國內保稅倉,再由保稅倉清關入境,並通過國內物流送至用戶手中。
無論是電商還是O2O,談及物流必會提到「要把模式做重」。雖然都知道自建物流能讓供應鏈更可控,在用戶體驗上勝出,然而並非所有的跨境電商平台都有這樣的資金實力。
目前,跨境電商在境外物流環節有幾種做法:電商平台與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合作,類似淘寶與「四通一達」之間的合作;只做跨境供應鏈中的物流環節,用技術系統優化現有物流服務的效率水平,如笨鳥海淘;電商平台自建物流系統,如洋碼頭的貝海國際;從自有物流資源(航運、海運資源等)切入跨境運輸,如順豐、韻達等。
其中,前兩種做法比較輕。平台在跨境運輸資源上採取與第三方專業運營商合作的方式,包括FedEx、DHL、順豐等,平台自身則是在此基礎上通過自建信息系統和技術系統的方式打通海外倉儲、物流、清關等各個環節,一方面監控整個物流環節,另一方面則通過讓各環節信息對接和流通更順暢來提高整個物流流程的效率。
但一些從業者認為做到這樣還不夠,在跨境這樣一個場景下,只有把物流環節做重才能保障用戶的體驗。因此,洋碼頭自營的貝海國際從一開始便介入境外的干線運輸環節和跨境的海運、航運環節。一方面建立自己的貨運車輛體系增強攬貨能力、保證與航運的交付都能按時完成;另一方面通過靈活的安排航班發貨來平衡物流的速度和成本。近期,從物流業務管理工具切入、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的第三方轉運物流服務商笨鳥海淘也表示要開始往重資產方向傾斜,加大對空運、清關環節的優化,並在各國建立干線運輸網路。
值得一提的是,各跨境電商平台都在加強對清關環節的優化,積極與海關的清關系統做對接,希望改變人工操作的傳統方式,通過電子清關提高效率。對於擁有國內保稅倉的B2C平台來說,當平台上出現一筆訂單後,該筆訂單的商品信息就由系統直接對接至海關的清關系統,完成電子清關。對於那些採用直郵方式的商品來說,在商品發出之前提前報關更是提升效率的關鍵。而洋碼頭在清關環節的介入更深,它通過自有人員陪同整個清關過程,在清關環節形成封閉通道,避免換貨、掉包等情況的出現。
2、布局國內保稅倉和海外倉
跨境電商興起之初,大部分電商平台都採取租用海外專業倉儲服務商的倉庫和服務的方式來解決倉儲問題。但隨著七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內保稅倉的蜂起,國內保稅倉已成為了跨境電商的首選倉儲陣地。
從所有權來看,保稅倉分為兩類:一類是獨立倉庫,即一家電商平台包下整個倉庫; 另一類是公共倉庫,也就是多個電商公用一個倉庫。
從運營方式來看,同樣有兩大類:一類是代運營倉庫,即倉庫和倉庫內的工作人員都由平台租用,但平台不介入運營;另一類是自運營倉庫,雖然倉庫也是租用,但倉庫內片區的規劃、倉儲電子系統的設計、分揀、包裝等流水線環節都由自己完成。
公共倉的問題在於,當訂單量上升,各家電商平台將受制於公共倉的訂單處理能力,無法靈活調整,用戶端的物流信息呈現也會出現滯後;代運營的問題則在於揀貨、貨品管理、包裝等各個環節的可控性弱,標准化程度低。這些都會影響到用戶最終的購物體驗。因此,B2C跨境電商都在爭奪各地獨立保稅倉資源,若資金和技術實力允許,也會優先自運營模式。
爭奪保稅倉的跨境電商以B2C玩家為首。得益於自身模式,B2C平台能將采購、倉儲、物流、支付等環節的系統都對接至保稅區,打通後與海關系統完成對接,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規劃和控制。同時,保稅倉也更喜歡B2C電商,因為它們單品類的貨量大,清關效率也更高。以鄭州保稅區為例,聚美擁有最大的保稅倉、其次是小紅書,且均為自運營。
在布局國內保稅倉的同時,一些跨境電商平台希望在倉儲上繼續向上游移動,能把倉庫直接建在海外,比如已有保稅倉的蜜淘、小紅書以及從自營物流向自營倉儲延伸的洋碼頭。
除了能承接一部分國內保稅倉不允許進入的貨品之外,電商平台紛紛開始在國外建倉的目的還在於進一步提升物流供應鏈環節的效率。B2C平台能將采購的貨品直接屯在海外,這就意味著當貨品還在海外時平台就可以開始銷售、生成訂單,如此將加快庫存周轉速度。C2C或M2C平台的貨源更為分散,海外多個城市建倉則可以讓供貨商家或買手將物品直接就近存放在相應的倉庫里,提高境外物流的效率。當然,這樣做將帶來成本的提升。
五、跨境電商的機會
1、深耕供應鏈
雖然跨境電商市場已成紅海,但還沒有出現淘寶、京東等幾大巨頭分食天下的局面,不管是巨頭還是創業者都有機會。如果說行業的早期發展靠的是政策紅利、人口紅利、低價優勢、品類寬度等因素,那麼跨境電商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電商都需要面臨的競爭點上——供應鏈和服務。
早期進入跨境電商市場的創業者大多做著規模化的代購生意或者是對代購模式的優化。前者的典型是淘寶全球購,後者的典型包括蜜淘(已轉型)、Hai360、海貓季等。雖然進入門檻低、模式輕、容易在初期形成規模,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會遭遇瓶頸。用蜜淘創始人謝文斌的話來說,對代購模式進行優化時為了向用戶提供更好的海淘體驗,但由於在貨源端和倉儲物流上均沒有話語權,對體驗的改善仍然是有限的。
所以,跨境電商的重點仍然要回歸到供應鏈和服務上。具體來說也就是:接觸到足夠多的供貨角色,爭取議價權,獲得定價權;建立自己的庫存並具備一定的庫存深度;擁有一條可掌控的物流通路,包括倉儲、物流以及一套能夠打通采購、倉儲、物流、清關各環節的技術系統。對於以上幾點,創業者應根據自己的商業模式、資源優勢和資金實力有針對性的布局。
2、巨頭進入,B2C玩家要做「小而美」
既然供應鏈是跨境電商的關鍵,那麼B2C是否是目前機會最大的模式?並不是。京東、聚美等巨頭以全品類B2C平台的姿態進入跨境電商,而在母嬰市場也有了蜜芽寶貝這樣認知度很高的品牌。現階段 B2C 模式已經不再適合一般創業公司輕易涉足。若要做B2C模式,需要做的更巧妙,「小而美」的定位或更有可能找到位置。
細分市場
做全球范圍內的全品類自營跨境電商難度很大:一方面,日本、韓國、澳洲、美國等國家的供應鏈成熟度不同,逐個去覆蓋會有很大的談判難度;另一方面,全品類自營意味著巨大的資金,一般創業公司很難承受。因此,從某個市場或某個品類入手,再圍繞著這個點做業務延伸成為一些創業公司的選擇。比如,蜜淘現在的定位就是韓國市場內的全品類,洋蔥淘的定位則是日韓美妝。
細分人群
小紅書便是抓住了一群特徵明顯的用戶,通過社區捕捉到這群用戶的需求,並提供給他們所需要的。由於小紅書的用戶大多是那些善於發現國外稀奇好貨的人,所以小紅書福利社的定位也並非大牌爆款,而是以偏小眾的長尾品類為主,所以與電商巨頭之間不易產生直接競爭。
蜜芽寶貝同樣是抓住了一個細分人群,但與小紅書的不同是,母嬰用品屬於高度標准化產品,對供應鏈的考驗會集中的表現在價格上,一旦巨頭進入也是最易掀起價格戰的品類。所以,現在還想從母嬰市場切入做B2C跨境電商已經很困難。
大電商平台雖有大流量,但流量未必精準,流量轉化率也不一定高。而細分的市場或品類能夠幫助平台找到細分的用戶,挖掘這群用戶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大而全」的平台容易忽視的或無法提供的服務,或能讓B2C平台在巨頭擠壓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3、C2C玩家仍有一定時間窗口
當B2C平台都陷入相似的資源競爭局面時,C2C平檯面對的卻是一個沒有邊界的、品類可以無限豐富的市場。供應鏈上游的資源本就足夠分散,所以短時間內也難以被一兩家平台所控制。同時,C2C平台上大量的長尾非標品類能夠滿足用戶足夠個性化的需求,在早期快速形成規模。
另外,用戶在移動端消費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場景化特徵,而平台上的買手能創造出最接近線下的真實購物場景。洋碼頭用圖文的方式做掃貨直播,B2C模式的波羅蜜也從視頻直播切入,做「邊看直播邊掃貨」的消費場景。雖然「消費場景化」誰都能做,但通過散落全球的買手來做這件事無疑能給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場景體驗。
不過,出於供應鏈穩定性和服務質量控制的考慮,C2C平台最終不可避免的需要逐漸引入海外品牌商或零售商,成為C2C+M2C的綜合型平台,可參照洋碼頭的發展路徑。一旦照此路徑發展,將不可避免的直面來自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的競爭。
4、捨去C端運營,做B2B供應鏈服務提供商
在跨境電商這個市場中還有這么一種角色,它們擅長獲取用戶、運營用戶,是「流量主」,但由於自身電商業務規模較小、資金有限,在供應鏈經營上會產生問題,例如下廚房、大姨嗎、堆糖等,還包括大量的微商。這些平台雖然體量不大,但足夠長尾。因此,為它們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也是一個重要方向。
⑹ 社區型電子商務和普通電子商務的區別
社區電商的側重點在於社區,注重社區本地化服務。電子商務的范圍比較廣,是一個統稱。
⑺ 減肥社區如何向電商轉型
全糧愈8327營養餐
肥胖容易出現高血壓,導致心腦血管的疾病,
進行減肥對健康有好處,通過抑制脂肪的吸收,
有很好減肥的作用。
⑻ 內容型電商有沒有必要做社區
如今社區這么火,也是順勢而來,這么好的機會都不把握好去做估計到時候自己也會什麼都撈不到,畢竟什麼東西都是有一個時期,所以大好時機該去做的時候就下手。
⑼ 社區團購是幹嘛的是一種新型電商模式么
社區團購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電商模式,基於商城的拼團理念,在一定小范圍內(比如版一個權居民小區內),進行拼團團購的商業模式。每一個拼團活動會有一名團長。社區團購活動一般發生在本地內,貨物也大多來自本地,這樣就減少了物流環節,降低了運輸成本。
做社區團購的企業往往會在本地的大型市場購買訂單產品,然後輸送到團購商家到店長再到社區內。社區集中送貨或者消費者分頭領取。這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消費者能夠以較低的價格進行消費。總結來看,社區團購的模式能快速接近線下用戶,同時憑借優質的產品和實惠的價格迅速在社區內積攢好口碑,吸引越來越多的熟人用戶加入社區團購群。因此,去年起,與鄰里一起拼實惠,這種社區團購模式在全國興起。
隨著社區團購模式的興起,一些社區團購平台已經漸成規模。大多數社區團購平台都是微信小程序。想買什麼物品,只要在小程序上下訂單、付款即可,非常方便。下單後會有工作人員送到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