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在外國

電子商務在外國

發布時間:2020-12-11 08:50:22

⑴ 國外電子商務 優勢

以歐美國家為例,可以說電子商務業務開發的如火如荼。在法、德等歐洲國家,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營業額已佔商務總額的1/4,在美國則已高達1/3以上,而歐美國家電子商務的開展也不過才十幾年的時間。在美國,美國在線(AOL)、雅虎、電子港灣等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在1995年前後開始賺錢,到2000年創造了7.8億美元,IBM、亞馬遜書城、戴爾電腦、沃爾瑪超市等電子商務公司在各自的領域更是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巨額利潤。歐美國家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 歐美國家擁有電腦的家庭,企業眾多,網民人數占總人口的2/3以上,尤其是青少年,幾乎都是網民,優裕的經濟條件和龐大的網民群體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2. 歐美國家普遍實行信用卡消費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信用保障體系,這為電子商務的網上支付問題解決了出路。細致說來,歐美國家的信用保證業務已開展有80年的時間。在歐美國家,人們可自由流動,不用像中國一樣受戶口的限制,為方便生活起居,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不能偽造並伴隨終生的信用代碼,持此信用卡進行消費,發卡銀行允許持卡人大額度透支,但持卡人需在規定時間內將所借款項歸還,如果某企業或個人惡意透支後不還款,那也就意識著以後他無論走到何地,他的信用記錄上都會有此污點,不論他想貸款買房,購車或辦公司,銀行都不會貸款給他,這在貸款成風的西方世界是及其可怕的!因此,西方人普遍將信用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誰也不願意貪小利失大義,當在網上購物時,他們會在點擊物品直接輸入密碼,將信用卡中的電子貨幣劃撥到網站上,商務網站在確認款到後,立即組織送貨上門。

★3. 歐美國家的物流配送體系相當完善,正規,其是近年來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現,使的不同地區的眾多網民,往往能在點擊購物的當天或轉天就可收到自己所需的產品。這要得益於歐美國家近百年的倉儲運輸體系的發展史。以美國為例,第二次世界大站後,許多企業將軍隊後勤保障體系的運做模式有效地加以改造運用到物資流通領域中來,逐漸在全國各地設立了星羅棋布,無孔不入的物流配送網路。即使在電子商務業務還未廣泛開展的十多年前,只要客戶打電話通知要貨,幾乎都可以享受免費的送貨家政服務。美國聯邦快遞,UPS(聯邦包裹快遞)等是大型物流公司的典範,專門負責為各個商家把產品送到顧客手中,有了這樣龐大的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當電子商務時代到來後,美國只需將各個配送點用電腦連接起來,即順理成章的完成了傳統配送向電子商務時代配送的過度,電子商務活動中最重要最復雜的環節——物流配送問題就是這樣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http://q.blog.sina.com.cn/jdsh/blogfile/48b820220100au8a&dpc=1

⑵ 國外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北美的現狀

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約4000多萬Internet用戶,占總人口的20%多。目前,Intern et網站的數量約有2000萬個。在1996年1月,網站數量僅有約20萬個;到1996年底,網站數量增加了約十倍達到200萬個;1997年仍然保持了這個速率。主幹網的速率為622M,有9個大節點。每個節點下掛幾個一級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每個一級ISP下,又掛幾個二級ISP,直至最終用戶。用戶的速率一般是56Kbps或33.6Kbps/28.8Kbps。現在有些地方已開始使用Cable

Modem,速度達500Kbps,許多地方已開始試用ADSL,速度達1.5Mbps。每個月用戶要交給ISP的費用大約為15加元(相當於人民幣90元),而且不限制通信量,服務很好,大部分ISP聲稱24小時×7天的技術支持。ISP出口到上一級ISP的速率一般為一根或多根T3(45Mbps)或T1(1.5Mbps)。一根T1線包月大約5000元人民幣,一般標準是掛300個左右的終端用戶。

大體上講,Internet的發展,從近年起有了爆炸性的發展,應用面遍及各行各業。縱觀美國Internet的歷史及展望未來,筆者認為,從Internet的應用角度看,可販種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電子郵件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認為從70年代開始,平均的通信量以每年幾倍的速度增長。比如,筆者在1996年發了大約200個電子郵件,1997年則有約1000個電子郵件。

第二階段,信息發布階段。從1995年起,以Web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發布系統,爆炸式地成長起來,成為目前Internet的主要應用。

第三階段,EC(Electronic Commerce),即電子商務階段。EC在美國也才剛剛開始。之所以把EC列為一個劃時代的東西,筆者認為,是因為 Internet的最終主要商業用途,就是電子商務。同時反過來也可以很肯定地說,若干年後的商業信息,主要是通過Internet傳遞。Internet即將成為我們這個商業信息社會的神經系統。

三個階段開始的三個應用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高速擴張中。電子郵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著目前的信件、一定程度上的電話和傳真;信息發布功能已經取代了一部分的報紙、電台、電視台的新聞發布功能,幾乎所有重要的報紙都有了免費的電子版本供查閱。許多日常工作,尤其是情況信息的搜集,通過一個滑鼠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免去了出差、長途電話、傳真、郵寄等過去是必須的動作,這些已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

由於Internet對社會資源的巨大發揮和節約,美國政府在促進Internet的普及和發展上,不遺餘力,總統、副總統親自上陣。比如,在Internet商業活動還不充分時,政府出錢使Internet免費運行,直至近年在Internet走上軌道,能自行良性快速發展壯大時為止;還規定美國政府的各個部門1997年必須在Internet上購買不少於450萬件的商品,把指標分散開來,分配到政府各地和各部門,以培養在Internet上購物的習慣和環境。1997年5月份,柯林頓公布了一個政策,即Internet-Tax-Free-Zone(Internet免稅區),即在全球范圍內,通過Internet網所購、銷的商品不加稅,包括關稅和商業稅。這個政策已得到加拿大、日本、歐洲等國的不同程度的支持。所以,Internet免稅區,可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意義極其寬廣和深遠。

總而言之,在美國和加拿大,一場歷史上最重要的技術革命--以Internet為綱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席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且其變革的速度之快,其影響之大,其涉及面之廣,無可比擬。

亞洲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新加坡企業調查揭示: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不容小覷

作為最具高回報及商業機會的區域,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一直受到信息技術和商界人士的關心。1993年至1996年,亞洲Internet網站數目激增137%。有調查預測,到2001年,亞洲國家應用電子商務的貿易額將達300億美元。由此可見,亞洲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容小覷。

以新加坡為例,Price Waterhouse曾於1998年進行一項專題調查,訪問了83家主要的商業組織,調查結果顯示電子商務的應用主要圍繞電子交易和市場推廣,其中尤以電子數據交換(EDI)和網上廣告為主。而電子郵件及網站是它們在Internet上宣傳的主要工具。另外,網上智能卡繳款及電子轉賬服務也正在成為公司下一個信息技術發展項目。可見,從數據往來至交易程序都將以Internet為平台,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值得關注。

各行業趨向網上銷售網上EDI逐漸普及

事實上,邁入1999年,網上銀行服務(Internet Banking)已成為業界不可或缺的服務,不少大銀行不但有網站,而且還提供網上轉賬和查詢賬戶的功能。而零售及娛樂事業也大量應用網站從事訂購服務,如大型超級市場、花店、唱片公司等。在商務方面,貿易商也利用Internet進行交易及報關工作,使Internet EDI活動逐漸成為工商業的信息科技應用趨勢,並取代傳統的EDI網路和服務。與此同時,金融投資也正在向網上電子交易發展,這有助於簡化交易程序及增加市場信息透明度。

調查發現,公司發展電子商務是為了提高客戶服務及競爭力,而以增加收入為目的者只有20%弱。再者,大多數公司還不知道發展電子商務的成本,而且20%的公司認為需要10萬~50萬美元。

用EDI未必會降低成本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網站上提供服務及產品信息,無疑有助於客戶方便地掌握更多的資料。而電子商務的最大優點,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及突破時間和地區界限。至於成本降低及收入增加與否,就要看應用電子商務的策略和營運之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服務素質及效率必能高出同行。在成本方面,從專業角度評估,應該在13萬~15萬美元以下,因為其中的軟、硬體和人手其實可沿用現有的部分資源,關鍵是要有一個熟悉電子商務的專業人員帶領,使之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及人力資源發展網上業務。

最大的開支是系統維護

有意發展電子商務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公司認為維護及後勤系統是電子商務的最大開支,其次便是保安措施。事實上,調查結果證明了這一看法的正確性,電子商務依賴網站伺服器甚至需要公司的Intranet相配合,涉及的軟硬體不少,而除了硬體的保養成本外,維持網站運行的人力及管理資源和不斷的服務改善工程也是一筆主要的花銷。

因此,在進行電子商務前,項目管理者、供應商和管理層應有充分的溝通,並且做好計劃預算,以便在電子商務發展時能在技術及成本關系中得到最大的效益。尤其是考慮網站連接上公司Intranet或資料庫時,在技術工作中所費時間甚多,而且可行性往往是最大難關。一旦預算失敗,應用不了現有的信息技術資源,就可能損失不少的資金及時間。

日本推崇電子商務

過去,日本的計算機化主要用於生產過程的優化以及在公司中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現在的結構已經不適應經濟的發展,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大大削弱了。由於這些原因,日本迫切需要改變現在的系統。作為這種結構性改變的工具之一,電子商務被日本政府和私人機構推到了顯要位置。

在這種環境下,根據企業界的要求,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國際經貿部積極同私人機構合作,在日本經濟的每一個商務活動中開展電子商務的促進計劃。

日本國際經貿部對電子商務進行了分類,把商家和客戶之間的電子商務稱作客戶電子商務,把商家和商家之間的電子商務稱作公司電子商務,並在1994年,准備了總計2億5千萬美元的預算。接著,他們為19個客戶電子商務項目分配了8千萬美元的預算,為26個公司電子商務項目分配了1億7千萬美元的預算。

在客戶電子商務方面,日本現在有超過50家的本國銀行准備採用SECE(安全電子商務環境)協議。在公司電子商務方面,日本已經發起了一項稱為CALS的計劃,以實現從研究發展部門到生產部門之間的過程數字化。在這個計劃中,大量書面工作和商業過程被計算機的程序所代替,大大降低了費用,縮短了時間。

在客戶電子商務方面,在開放性網路如Internet上進行電子交易必須做到安全可靠。而

SECE實現了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進行日本式的商務活動。1997年10月,由富士通、日立和NEC聯合成立了日本認證服務有限公司以提供這種頒發電子認證的服務,現在已開始這項服務。

1996年,日本成立了電子商務促進委員會,簡稱ECOM,有251家公司或機構參加了該組織。此後,ECOM在諸如電子授權認證和電子預付款或"ECOM現金"協議等領域制訂了規劃和模型協議。這個授權認證規則得到了美國國家標准和技術研究院(NIST)及OECD的高度評價,並被指定為共同的全球規劃的主要基礎。因此,電子商務計劃通過一些私人機構的努力得到了較大發展。

日本的電子商務促進計劃採用了以下規則。首先,知識產權由發起這個計劃的政府和公司共享;其次,對參與公司的選擇是一個開放過程,一些外國公司實際上已經參與進來;第三,零售商通過提供系統服務來支持這個計劃;第四,每一個計劃有2年的時間框架。通過採用以上這些規則,這些計劃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

⑶ 請問現在中國電子商務與外國電子商務發展之間有什麼差異

電子商務是集產品信息溝通、商務洽談、簽訂合同、支付資金為一體的企業營銷組合中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運作模式。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中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客觀需要,是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發展電子商務是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一條有效途徑。電子商務在降低企業通訊費用、廣告費用,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營銷成本,以及擴大銷售區域等方面具有傳統營銷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中國電子商務在企業(Business)對消費者(Customet)交易(B2C),企業與企業交易(B2B),消費者與消費者交易(C2C)都有極大的發展前景。但是,也應該注意到,目前在中國還存在許多阻礙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如商業信用度低,網上支付手段不完善,網上交易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網路技術發展水平較低等,都阻礙了中國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因此,在短時間內(幾年甚至十幾年)中國電子商務不可能取代傳統營銷,它只能是企業營銷組合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中國電子商務與傳統營銷的比較優勢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以電子數據交換(EDI)和網際網路(Internet)網上交易為基礎的全新商務運作模式與傳統營銷(宣傳推廣,人員促銷,分銷渠道,商務洽談,簽訂合同,銀行結算等)比較,具有更快速省錢的通訊技術,更有效低廉的廣告模式,更直接更短的銷售渠道,更廣泛的營銷市場,以及更便捷的洽談、簽約、結算方式等優勢。尤其對於傳統營銷網路落後的中國,電子商務具有更大的優勢。
1.使用EDI技術節省了通訊費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據資料統計,一筆國際貿易業務中至少有46種不同單據,連同副本共有360份以上的單證資料。EDI則大大降低了雙方的通訊費用,簡化了業務流程,提高了經營效率。事實上,EDI應用以來已經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使文件傳遞速度提高了81%,文件處理成本降低38%,因差錯造成的損失減少了40%。
2.使用Internet技術節省了廣告費用,提高了廣告效果。
盡管建立和維護公司網站需要一定的投資,但是使用網際網路作為廣告媒體進行網上促銷,由於其互動性的廣告效果,不但增加了銷售量,而成本卻比在傳統媒體上作廣告及郵寄廣告要低得多。並且不受地域限制,廣告覆蓋面廣。另外、企業如在網上提供有效客戶支持服務,還可以大量減少電話咨詢次數。
3.電子商務可以縮短營銷鏈,降低銷售費用。
在傳統的營銷模式下,產品需要經過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諸多中間環節,才能實現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轉移。過長的營銷鏈使利潤過多的向中間商轉移,製造商分享的利益有限。而電子商務使廠商通過網際網路直接面對消費者成為可能、通過直銷方式,可以縮短營銷鏈,降低銷售費用,廠商和消費者均可獲益,傳統中間商的作用則大大降低。
4,電子商務可以打破區域界限,促進國際貿易。
電子商務正改變著國際貿易的進行方式。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各種產品的生產基地,但是中國企業的營銷網路卻較落後,過去往往是通過香港或台灣的中間商將產品轉銷到世界各地,利潤多數落入中間商的腰包。有了國際互聯網,使中國企業能更便捷地搜集用戶的需求信息,更有效地尋求合作夥伴,發展潛在客戶,有更多的機會找到世界各地的購買者,不會再因地域上的限制,影響國際貿易的開展。杭州百維是一家新成立的小型進出口公司,1995年他們在"中國黃頁"網站上開設了一個"HOMEPAGE"電子網頁,不到半年,每個月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電子商務的貿易額就超過5O萬美元。
二、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
土耳其的一位體育用品批發商今年早些時候通過網際網路向一家中國公司購買了數百套野營用品。許多人希望,電子商務將是中國商貿經濟的一場革命的開始。條件已經具備,中國政府已經開放進出口貿易的限制,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獲得了進出口貿易權,而電子商務又有效地避開了中國落後的營銷系統。當前,中國發展電子商務的三種模式是:企業對消費者交易(B2C)、企業對企業交易(B2B)、消費者對消費者交易(C2C)。
1.B2C模式。
B2C是通過信息化手段,把本企業或其他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直接傳遞給消費者的模式。最為大家熟悉的B2C實現形式就是新興的專門做電子商務的網站。另一種是由傳統企業轉型的電子商務網站。由網站起家的B2C如8848.net網站,中國消費者可以購買到書籍、軟體等,但很難發展自有品牌的產品,因此它們像是百貨商店;而由傳統企業改造而來的B2C如由傳統企業轉型的戴爾(DELL)公司,成功實現網際網路上日銷售電子計算機1500萬美元,則更像是專賣店。
2.B2B模式。
B2B是企業通過內部信息平台和外部網站,將面向上游供應商的采購業務和下游代理商的銷售業務,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模式。B2B無論在交易額和交易領域上,都比B2C更可觀。B2B在應用上也有兩種形式。一是實現其在傳統企業中的應用。二是通過建立統一的網路信息平台,為企業采購或銷售牽線搭橋提供增值性服務,從而獲得傭金或服務收入的專業網站來實現。如"中國黃頁"網站就是提供這種形式的B2B,它為眾多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中國傳統營銷體系所缺乏的通向國際貿易的渠道。B2B是中國電子商務最有希望的模式。
3.C2C模式。
C2C是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網站將拍賣的商品或需求傳遞給其他消費者,並最終完成消費者對消費者交易的模式。C2C大概是中國電子商務中投機性最大的網上交易,現在已涌現出幾十個網上拍賣網站,其中最成功的要數Eachnet.com拍賣網站。該網站鼓勵人們在同一城市進行交易,交易者先見面,再進行現金交易,每月的交易額竟達2000多萬元。這是創辦者始料不及的。
三、要消除阻礙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
據CNNIC統計,目前國內的電子商務網站已達200多個,擁有員工達5000人以上,1999年交易額達2億元。然而,大多數企業運行狀況不好,有的已被迫關門。少有的幾家也是依靠現存的實體商場的信譽勉強維持。阻礙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有多方面,有中國商業經濟自身存在的梗桎--商業信用度低下的問題,也有中國電子商務在支付、安全、便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致使中國許多消費者、企業望網興嘆,即使觸網的企業,雖然已經使用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可以在網上實現財務結算,但是卻不敢走這條"捷徑",也只能在網上看貨訂貨,資金結算仍沿用傳統營銷的手段,寄帳單、銀行匯款的老路。為此必須消除這些因素造成的障礙。
1.消除商業信用度低下的障礙。
自1994年中國許多企業發生"三角債"後,企業的商業信用度面臨嚴竣的考驗。然而許多企業在解決"三角債"之後並沒有努力重樹企業的信用形象,而是變本加厲地以欠債為榮,把拖欠債務作為企業謀取利潤的手段,造成目前中國商業信用度普遍低下的局面,嚴重地阻礙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因為採用傳統營銷時供求雙方在交易中互相之間有來往,有一定的認識。而採用電子商務彼此缺乏直接的、面對面的接觸與溝通。而且距離遙遠,沒有一定的商業信譽誰敢跟你在網上交易。因此,開展電子商務商業信用尤其重要。
2.消除網路支付手段不完善的障礙。
目前中國安全通用的電子貨幣尚處於研製認證階段,甚至信用卡消費也僅限少數地區使用,網上零售常常因支付困難而難以完成。往往需要藉助郵局匯款,貨到付款等方法來實現。沒有便捷的支付手段,使網上24小時運作與面向全球市場的優勢無從施展,使得現存網上商店大多數顧客都集中在網站所在地區,無法擴展更大范圍的顧客群。電子商務的突出優勢在於國際貿易,而目前國際銀行體系還缺乏一種大家普遍能接受的網路結算標准。例如瑞典的銀行體系能完全實現網上付款結算;但在美國有許多銀行還只認支票。B2B要想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需要有一種統一標準的全球銀行體系相配套。國內、國際網上支付手段的不完善,是中國電子商務無法迅猛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3.消除網上交易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障礙。
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時,傳統的購貨單、合同、提貸單等書面文件都被存儲在只有計算機才能識別的存儲介質上,形成所謂的"電子文件"。如對其改動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這使"電子文件"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脅。雖然聯合國通過的《電子商務示範法》中規定了不得僅僅以某項信息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為理由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和可執行性。我國在《民事訴訟法》中也規定了"電子文件"作為法律證據的可採納性。但是,由於"電子文件"能夠被不留痕跡地偽造、篡改,所以很難對其鑒別。因此,"電子文件"作為法律證據及其審判規則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法律問題。再加上電腦"黑客"破譯銀行、企業的程序、密碼,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大企業的采購與銷售往往數額龐大。企業商業機密是否會被破譯?簽訂的合同是否會被篡改?大筆的資金在網上周轉是否會丟失?網上交易沒有完全感,是阻礙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4.消除網路技術發展水平不高的障礙。
電子商務是一個系統,它與上網用戶的數量、網路帶寬、上網速度等密不可分。在中國,目前訪問電子商務網站購物的比率低,與我國網路技術水平較低有很大關系。首先,電子商務在中國非常新,對許多人來講需要時間來逐漸熟悉電子商務。其次,我國的網路覆蓋率較低,1999年全國上網用戶僅為890萬,且2/3集中在沿海城市,覆蓋率最高的北京也僅為8%。使得網上商店缺乏最起碼的用戶基礎。再其次,我國網路線路少,上網速度慢,用戶使用成本高。都使上網購物的人數與次數受到極大的影響。例如,用戶上一個電子商務平台,看到網頁的速度不夠快(目前在中國大約要20-30秒鍾,而在美國只要幾秒鍾),還要多付上網費,這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情緒,沒有開始買就會離開。這些都是阻礙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不可低估的原因。
總之,在中國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才剛剛開始,市場競爭還不太激烈,獲取的利潤也比較高,投資的回報率也是可以看到的。雖然現階段在中國還存在著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著多因素,但是電子商務畢竟比傳統營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隨著中國網路技術的發展,上網用戶的急劇上升,上網速度的加快,網上支付手段的改善,網路交易安全體系的建立,中國電子商務必定會得到飛速的發展。2000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全國12家商業銀行聯網的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的成立,將使獲得認證的企業具有網上交易的商業信譽,為中國電子商務B2B模式的發展創造了企業信用保證與安全保障。據CNNIC預測,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2000年將達8億元。2002年將達100億元。但是與中國每年幾萬億元的商業交易額比較,還是很微小的,還不足以取代傳統營銷,甚至不能取代傳統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廣告。電子商務畢競有其局限性,它無法滿足愛逛街的女孩,愛討價還價的女人,沉迷於玩具商場的兒童等親身購物的需要;而且它還存在費時、耗錢、信息泛濫、"網路黑客"、虛假承諾、支付困難等缺陷;以及同屬於虛似營銷的郵購、電話購物、電視直銷等也在爭奪它的市場。因此,電子商務還不可能取代傳統營銷,它只能是企業營銷組合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2003年,大約有320萬戶加拿大家庭積極介入到電子商務中,比上一年的280萬戶有所進步。第二類模式是企業通過網路實施的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提供流動。電子商務和網路信息技術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化器」,工業進級的「助推器」。總的來說,這些家庭一共下了2110萬個訂單,比前一年的1660萬個有所增長。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應用已經進入務實發展、全面鋪開的階段。從2004年信息化市場整體來看,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比較不亂,基本按照上一年度的增長速度穩步前進。我國域名總數為2592410個,其中CN下注冊的域名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096924個,與上年同期比擬,增長了153.9%,成為海內用戶注冊域名的首選。

三,盈利模式日趨豐碩,單一性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告退

跟著電子商務的外部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一直困擾電子商務的誠信、物流、支付等題目,通過政府、社會和各廠商的共同努力,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並已初見成效,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熟悉到電子商務的作用並開始應用。就行業而言,批發商業部分佔全部互聯網銷售額的四分之一,隨後為運輸和倉儲。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是世界電子商務發展最有潛力的地區。電子商務逐漸以傳統工業B2B為主體,在網上信息發布、網上商業洽商的基礎上,網路營銷也在興起。根據日本經濟工業省、日本推進電子商務協議會以及日本電信電話公司數據經營研究所聯合發表的《電子商務現狀以及市場規模調查》,在2004年3月底結束的2003財政年度,日本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成交額達77.422萬億日元,比上年度增長67.2%,其中90%以上為企業間的大宗交易。近年來,跟著國務院有關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電子簽名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台實施,以及相關宏觀調控措施的開展,為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國的上網用戶總人數為11100萬人,和上年同期比擬增長18.1%,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62萬上網用戶人數的179倍;上網計算機總數達到4950萬台,和上年同期比擬增長19%,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29.9萬台的165.5倍;網路國際出口帶寬總量達到136 106M;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25.408M的5356.8倍。它與傳統服務模式的區別是可以面向全球企業提供服務。公共信息基礎舉措措施也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環境,信息通訊部分正在逐步完善建立公用數據網、互聯網、內聯網、外聯網等,為電子商務提供實現網上認證中央、訂貨、支付等安全交易的運行環境。

在北美與歐洲的發達國家中,電子商務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2,企業上網銷售的比例隨公司的規模而增長。大型企業信息化走在了應用電子商務的前列,目前正在由普及走向深入,在能源、交通、電力、銀行、保險等行業尤為凸起。截止到2005年12月底,我國網站總數達到694200個,2004年底在線資料庫總量達到全國在線資料庫的總量為30.6萬個。


二,應用領域逐漸拓展與海內的發展

電子商務得以迅速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外部環境的完善。這一數字是2004年的24.6%,而同期零售額僅增長7.2 %。 2004年,下訂單的大企業佔29%,比擬之下中型企業佔19%,小企業佔12%。這類模式給傳統的服務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如旅遊服務、訂票服務、應聘服務、游戲服務、教育服務等。 2005年,歐盟電子商務呈現出以下3個特點:

一,高速發展的世界電子商務和不斷進階的海內電子商務
當前,中國電子商務作為網路化的新型經濟流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首先,有關國際組織正在研究制訂「企業與政府邁向電子商務的全球步履計劃」,這是建立電子商務國際環境的主要步驟。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2003年銷售額繼承增長。從初期的網路接入,到門戶、B2C、B2B等,而後從B2C、B2B又分出良多新的模式。經由十餘年的努力,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環境逐步完善。 2004年,這兩個地區的網際網路用戶人數達到2.55億人,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將達到3524億美元。第一類模式是企業通過網路實施的面向消費者的商品經營流動。可見,跟著眾多中小企業加入到網上交易的行列,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它與傳統零售模式的區別是用虛擬的店面陳列代替實體商場,消費者節省了去店面購買的時間以及其他本錢,企業可以面向全球消費者銷售商品,而不像傳統商場那樣僅能面臨「街坊鄰居」。其中,汽車成交額在2003年度達到28.49萬億日元,電子信息相關設備成交額達到24.29萬億日元。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中國迎戰危機,走出困局的強盛動力和堅定支撐。韓國的電子商務一直在高速增長:從2000年的58兆韓元增加到2001年的118.9兆韓元;從2003年的235.02兆韓元,增加到2004年的314.07兆韓元。 2005年第三季度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87.39兆韓元,同比增長9.9%。根據IDC講演,2004年我國中小企業數目已經達到2600多萬家,目前有30%的中小企業使用互聯網來做交易,約800萬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通過網路給企業提供服務。

近年來,日本電子商務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企業之間不可或缺的交易手段,也成了個人消費者獲取所需商品或服務的最便捷途徑。
從電子商務發展的初期開始,被風險投資家青睞的電子商務貿易模式就在不斷演化。我國大陸的IPv4地址數達到了74 391 296個,位居世界第三。約1/3的企業採用寬頻上網,17%的企業在市場支持和銷售過程中使用信息通訊技術。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2005年的統計,美國B2C電子商務的零售額達到863億美元,已佔到社會全部零售額的2.4%。它與傳統銷售模式的區別是可以面向全球企業銷售商品,而不像傳統企業那樣僅能面臨以前業務往來的合作夥伴。在日本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往來中,汽車和電子信息相關設備是最大宗的成交項目。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繼2004年73.7%的高速增長之後,2005年電子商務逐漸步入不亂增長期,市場規模達到6800億元人民幣,同比2004年增長了41.7%。

1,信息通信技術基礎加強。
韓國電子商務的基礎舉措措施在國際社會公以為世界級水平,寬頻普及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逐步成為國家增強經濟競爭實力,贏得全球資源配置上風的有效手段。

3,在世界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中,歐盟國家,如芬蘭、瑞典、丹麥、德國、愛爾蘭、挪威、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基本上都排在最前列。製造業的電子商務最為凸起,電子商務交易額(含互聯網和其他網路)達到8426.7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21.1%;隨後為批發商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869.2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13.1%。 2003年度,日本面向個人的電子商務成交額為4.424萬億日元,比上年度增長64.8%。 第三類是企業通過網路實施的面向企業的商品經營流動。與此同時,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中國中小企業應用需求的擴大,伴跟著政府和廠商的鼎力推動, 2005年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進入了新一輪的建設熱潮。第四類模式是企業通過網路實施的面向企業的服務提供流動。另外,在國家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下,一個開放、有序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正在形成。然而,其增長率大大高出總的零售商業增長率。加拿大互聯網的銷售額繼承大幅度增長。網上商務信息資源的不斷豐碩,大大促進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面向個人的電子商務市場也在急劇增長。中國的盛大等公司分別面向消費者提供了游戲服務、旅遊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這些家庭在不同的地點上網,而不只是在家中。其中B2B互聯網銷售額佔75%,主要是在至公司企業之間。 2000年,美國網上銷售在零售商業或服務業銷售額所佔總銷售額的比例還只有0.9%和0.8%。固然從整體上看,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仍處於低級階段,但是應用內容已經包括中小型伺服器、小型區域網、Internet、財務治理系統、小型ERP、OA、防病毒軟體、軟體防火牆等重點;從區域看,華南及東南沿海在2~3年內還是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的熱門區域;從行業結構看,製造、高科技等行業應用步伐較快。 2004年達到229.4億美元。其次,我國正在通過建立信息安全、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來解決電子商務合同、單證、電子簽名、電子貨泉的正當性題目,從而形成一套完善的貿易法律環境。

⑷ 國外有電子商務專業嗎

有的哦,電子商務這個專業還是很熱門的專業哦

⑸ 國外的電商平台有哪些

1. Target.com

Target是美國第二大超市,僅次於沃爾瑪,面對著電商的崛起也投入巨資發展電子商務業務,目前Target.com平均每月流量1.174億,所佔流量份額達3.4%。

拓展資料:

電商平台的推廣模式:

一、網站推廣:網站是公司最重要的網路平台,所有的信息均通過網站對外宣傳,網站是企業在網路上最重要的形象。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企業的官方網站。

二、微博推廣:作為信息時代的企業要想長遠的發展下去,務必要適應這個信息社會,還要藉助信息交流工具讓自己在世界企業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你問當今世界什麼事全民參與度最高的,所有的答案都會直指——微博。

三、行業論壇推廣:定期遊走於各大行業論壇。頂帖、發帖、評論,模式跟微博推廣類似。目的在於快速在行業內擁有知名度,讓大家記住公司的名字。

四、口碑網站平台推廣:公司對外宣傳的口碑與店鋪,可以通過一些點評網站,做口碑方面的宣傳。

五、水軍,網路炒作:任何想快速獲得用戶眼球的企業,都離不開網路炒作。這種水軍炒作,基本不存在任何風險。大型焦點事件的炒作,需要一段時間規劃。後期做大的方案,前期暫不考慮在內。

六、其他增值性的推廣:這種推廣方式,需要在行業媒體,以及其他公眾常用的網路平台上做廣告

⑹ 國外電子商務網站發展的現狀,優缺點及發展趨勢~

世界電子商務網站發展的現狀:

本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網路、通信和信息技術突破性進展,Intern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長並迅速普及,使得現代商業具有不斷增長的供貨能力、客戶需求和全球競爭三大特徵。

在過去的十年中,美國經濟的持續良好發展勢態為電子商務的成長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在全球范圍內,有利的資金市場,亞洲經濟的逐漸恢復,歐洲競爭機制的復甦,以及遍布的創業精神都直接或間接地促使電子商務業在全球范圍成長。網路也刺激著商家,使他們更樂於承擔風險,投資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但即使在美國這樣的電子商務革命領導國家,全部電子商務業,包括B2B與B2C,只佔1999年全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到2003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近7%。目前,世界各國紛紛看好電子商務這塊新大陸,普遍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是未來四分之一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對其經濟的促進將不亞於200年前的那場著名的工業革命。

1、全球電子商務,美國獨占鰲頭,歐洲緊隨其後;

2、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不容小覷 ;

3、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B2B)快速增長 ;

從下面三幅圖,可以簡要了解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就未來電子商務全球發展預測:

1、就經濟發展動力看,國內的電子商務前景最好,任何產業發展,市場動力是第一,進入2015年後。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內向標;

2、從世界經濟格局看,歐、美、日、韓、新加陂、澳大利亞、中國等世界發達國一定是走在電子商務前列,也將帶領全球電子商務奔跑50年,甚至100年。

⑺ 國外十大知名電子商務網站有哪些

你好,以美國舉例來說:
1.亞馬遜
2.eBay
3.沃爾瑪
4.Etsy
5.Target
6.百思買
7.家得寶
8.梅西百貨
9.新蛋
10. Kohl』s
望採納!

⑻ 國外電子商務發展體系

國外電子商務發展體系:
1、由網站本身和商業銀行或企業組成獨立的第三方;參加交易的買賣雙方通過第三方完成交易。同時,對於嚴格按流程操作後由於其他各種原因造成經濟損失的,各電子商務企業也推出了相應的賠償制度。
2、電子商務企業的信用評級制度。
其實,無論是易趣、淘寶網、e拍網還是其他電子商務網站,它們的信用評級體系都大體一致的。
從上可以看出,參加評級的主體是參與交易的雙方根據交易情況對本次交易方選擇好、中、差評。這個評價將永久記入對方的信用記錄裡面。如淘寶網的會員等級可由15個級別構成。當然,針對一些特殊情況,相應地制定了其他規則予以補充。
同時,各個網站還推出了論壇,使大家參與討論、交流經驗來杜絕詐騙。
3、電子商務企業內部的調解機制和企業誠信聯盟的建立
各大電子商務交易網站都有類似於仲裁機構的協調機制,企業內部也設置了法律部門,交易雙方發生糾紛後首先進行協調,協調不成再訴之法律。
企業誠信聯盟是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創立的,其宗旨在於通過建立權威、公正的第三方資信評估平台,加強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設。其發起單位有易趣、一拍、盛大、新浪、卓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電子商務法律、《電子商務世界》等21家電子商務企業、雜志、和銀行。其主要職責是藉助行業協會的權威性, 建立並實施電子商務信用監督、失信懲戒制度; 制訂電子商務行業誠信評價標准體系,建立對企業電子商務評級制度;制訂電子商務行業規范,監督電子商務誠信經營。

⑼ 電子商務專業在國外有沒有什麼好的學校

你好,一般電商在國內比較流行,國外相對會低一些,但電子商務早已經入駐國外了所以有肯定是有的你得自己去收集了。可以紮根國外做電商將一些技術產品引進國內市場。

⑽ 如何在中國外國人可以創辦電子商務公司

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找招商局,通過招商進來。第2種方法找一個本地人。讓他當法人就可以開了。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在外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4c與5c的區別 瀏覽:475
監察委員會幹部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706
電子商務1卷答案 瀏覽:392
銀行的市場營銷崗還是櫃面 瀏覽:665
上海藍獅電子商務 瀏覽:10
新疆學校保安培訓方案 瀏覽:177
公司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238
電子商務主要是什麼 瀏覽:104
微信營銷與運營攻略pdf微盤 瀏覽:864
保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1
大學網路營銷學 瀏覽:813
新形勢下施工市場營銷 瀏覽:588
紀念幣反假貨幣培訓方案課題 瀏覽:344
人社局推廣普通話周方案 瀏覽:896
網路營銷環境評估 瀏覽:543
少兒培訓機構線下推廣方案 瀏覽:348
市場營銷部在企業中作用 瀏覽:309
實體店網路營銷的技巧 瀏覽:359
內衣店開業促銷方案 瀏覽:597
網路營銷試題西南科技大學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