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實體店如此發達,但是電商網購卻很落後,什麼原因在限制電商
日本在現實中也干不掉電子商務,這是必然的,所以,電子商務發展緩慢,只是遠遠趕不上中國同行。因為手上沒有最新的數據,所以拿著2018年的數據說明,日本的社會零售總額為283兆日元,但電商在零售總額整體中所佔的比例僅為6.2%,銷售額為18兆日元,我們中國在2018年,電商所佔的社會零售總額比例達到了19.8%。
這並不是說日本的電子商務變得糟糕了,日本電子商務的佔有率每年都在增加, 只是,在中國同行的對比下變暗了,本來中國的實體店和電子商務水平遠遠不如日本,但在淘寶、拼多多等互聯網公司的努力下,電子商務水平一天千里,迅速超過了日本,中國電子商務可以通過排除部分中間商獲得價格優勢,攻擊網上零售。
2. 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如何
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佔比均上升
2010-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佔比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2014-2016年貨物出口貿易下降的趨勢下,中國跨境電商仍上升發展,這主要得益於國內電商巨頭布局跨境電商行業以及傳統外貿企業集體向跨境電商轉型。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達到9.0萬億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8.3%;前瞻根據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以及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近幾年的發展增速初步估計,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跨境電商產業園發展模式與產業整體規劃研究報告》。
3. 日本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971億美元
在過去的五年中,日本電商市場經歷了穩步增長,這主要得益於移動互聯網和在線購物滲透率的提升,以及消費者對在線交易的信心增強。新冠疫情的到來,加速了這一趨勢,推動了電商銷售額的增長。
根據GlobalData的《電子商務分析》,2020年日本電商銷售額增長了10.1%,達到了21.4萬億日元(約1,971億美元)。相比之下,疫情前預計的增長率僅為7.2%。預計2020年至2024年間,日本電商銷售額將以7.5%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到2024年將增至28.6萬億日元(約2,635億美元)。
盡管疫情導致日本整體消費支出銳減,但家庭網上購物支出卻顯著增加。2020年11月,家庭網上購物支出達到19,090日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2%。與此同時,使用網上購物的家庭比例也大幅上升,從43.1%增至51.8%。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線上購物,他們對現金支付的依賴減少,轉而使用電子支付。根據GlobalData的2020年網上購物銀行和付款調查,支付卡在日本電商購物中的份額達到了71.6%,而其他支付解決方案僅佔18.4%。
GlobalData銀行和支付分析員雷迪認為,新冠疫情促使消費者永久性地轉向網上購物,這種趨勢即使在疫情結束後也可能持續下去。
日本電商市場的強勁表現不僅體現在當前的銷售額上,其未來幾年的發展潛力同樣不容忽視。對於日本賣家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們將能藉助這股勢頭,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
4.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不能簡單說電商幹掉實體。其實是誠信幹掉不誠信,好服務幹掉壞服務,完全符合商業邏輯,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
日本的商場都擁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務體驗,以東京為例,東京的百貨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專門用於「購物血拚」是最合適的方案。
大部分商場從上午10點或11點開始營業,閉店時間為晚上8至10點。人們會選擇在開門時間進店,上午購物的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大食代」換取免費午餐,節省一筆不小開支。
東京每年有兩大打折季,分別在6月和12月(由於日本人每年發兩次雙薪,因此日本每年會有兩次打折季),每次持續3至4周。
日本實體業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專注。一家壽司店可以經營150年,甚至250年,這在日本很常見。
作為中國民眾使用電商購物,大多會首要關注注重電商的價格,一般電商的價格要比線下要便宜些。
在日本,曾有個機構做過相應的調查,享受逛的樂趣,是日本消費者的首要理由,而第二位的理由才是「比實體店便宜」。
日本很早就對其境內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實施征稅政策。而目前中國對於電商企業是否征稅仍舊是探討過程中。
(4)日本電子商務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擴展閱讀:
隨著一些實體店紛紛關店的影響,很多人都把矛頭直接指向了阿里巴巴。很多人認為,是淘寶模式毀了中國實體店,甚至還有可能毀了中國經濟,形成壟斷式經營。
2016年,國家商務部公布信息顯示:在內貿流通領域,店鋪租金占實體店經營成本約30%。而近年來,實體店鋪租金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這給實體店經營造成巨大壓力。
面對電商的沖擊,實體店也開始反擊。2014年11月,由聯商網、銀泰商業、大商集團、王府井集團、步步高、華地國際、邯鄲陽光集團、五星電器等17家企業聯合發起舉辦的首屆中國購物節,就吸引全國136家實體零售企業、超過16000多家門店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