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子商務主要有哪幾種模式
1、電商平台的主流形式——B2C
B2C是英文Business to Customer的縮寫,即商家對消費者,表現形式就是零售類的電商平台。國內的天貓京東,國外的亞馬遜等耳熟能詳的公司都是屬於這一類,它們佔了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大半壁江山,電商巨頭也多產於這里。線下實體店有的商品,這里都有,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不經常去實體店買東西了。
2、互聯網模式的批發或分銷——B2B
B2B指的是Business to Business,因為交易的雙方都是商家性質,自然這類電商平台做的主要事情也就是商品的批發或分銷了。很多情況下,賣家能夠直接通過平台在生產廠家手裡拿貨,避免了多級中間商差價以及中轉的物流成本,這就是電子商務的優勢魅力所在。
電商平台分類中的B2B平台其實比B2C類出現的更早,早期的有慧聰網、馬可波羅、阿里的1688等,不過現在前兩個已經掉隊。
3、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C2C
Consumer to Consumer,簡稱C2C,相信有的朋友已經有過做淘寶店家的經歷了,沒錯!它就是C2C電商平台里最出名的代表,江湖人稱「萬能的淘寶」。國外比較出名的是eBay,每天都有幾百萬的商品在上面上架銷售,而且是面向全球的整個市場。
4、線上與線下的深入融合——O2O
如果說以前的電商平台模式大部分都是在沖擊傳統商業模式和傳統企業,那麼近幾年出現的Online to Offline,及O2O模式則給傳統商業帶來了強大的發展助力。在美團、口碑這些O2O電商平台,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線上購買或預定,然後到線下實體店去消費,平台為店家帶去了源源不斷的客源。
㈡ 阿里巴巴的業務包括了哪些電子商務商業模式和涵蓋了哪些電子商務流程
1、b2b模式,阿里國際來和1688,信息流自為主,交易
2、c2c模式,淘寶,交易
3、b2c模式,天貓,交易
4、互聯網金融和支付,螞蟻金服,支付寶
5、o2o,口碑網和投資的餓了么等
6、地圖,高德
7、其他還有旅遊、影視等等,基本上主流的電子商務商業模式都齊了,而且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業務發展在融合改進的。
㈢ 農業互聯網目前都有哪些不錯的模式
模式一、農村電子商務
在互聯網+農業大潮中,電子商務企業自然是排頭兵。自2015年伊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少優質農副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在網上進行售賣,暢銷全國。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
目前,有24個省市31個地縣在阿里平台設立了「特設館」,在淘寶網正常經營的注冊地為鄉鎮和行政村的網店更是達到163萬家,其中經營農產品的網店已經接近40萬個。其中,褚橙、三隻松鼠等品牌藉助網路營銷的力量,快速完成了傳統農產品幾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積累和宣傳推廣效果。
與此同時,各類互聯網龍頭公司也進軍農業。阿里自2003年開始實行淘寶村,2012年的「遂昌模式」,2014年啟動「千縣萬村計劃」農村戰略,2015年建立「智慧農村」。同時,還在25個省250各縣近6000個村點開展農村貸款。此外,京東F戰略實施——工業品進農村、農村金融、生鮮電商,「一縣一中心」在全國建立自營「縣級服務中心」,「京東幫服務店」以實現家電渠道順利下沉。目前已在全國1500個縣落地生根,包括電商、物流和金融在內的各項服務。
模式二、農業眾籌模式
「互聯網+農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農村電商僅僅是一個開始。
作為熱度飆升的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眾籌對很多人來說已不再陌生,但在農業領域運作眾籌,尚屬新鮮。農業眾籌目前並沒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農業企業需要多藉助其他行業經驗,跳出行業看行業,打破傳統思維,創造符合自身條件的新模式。
總體來說,農業眾籌可以貫穿於整個農業大鏈條的各個環節,從農業育種、種植到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整個全產業鏈。同時,能夠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提前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組織生產。從田間地頭開始,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農作物實施灌溉,最後輸出合格的產品,再通過互聯網傳輸出去。對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極有吸引力。
農業眾籌與電商存在本質區別。電商單純是將現成的產品拿到網上賣,而農業眾籌則是在產品形成之前就已經有了完整的創意,這種模式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和可選產品,為用戶提供的是個性化的定製服務,是新農業革新的有力手段。
模式三、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
現在,各種各樣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站也在興起,全國涉農的網站已經超過了3000個,村村樂、萬村網、三農網、新農網、村村通網等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資源。
要讓農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種各樣的的應用服務,讓農民獲取有用的涉農信息,直接幫助其生產和銷售,這就能讓農民「想用」,而在「想用」之後,還得「易用」,對於不具備高深的信息技能的農民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目前互聯網+農村信息服務類的公司還不是很多,其一是農村網路設施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在農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人數較少,即使使用的人數當中,還存在這一批僅是用來作為日常看電視、打電話等的一種工具,真正用於上網獲取信息資源的還較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和農村網路化的鋪開,農村信息服務也會大受歡迎。再加上農村市場龐大,信息量也是無窮的。對於任何一個領域,畜禽養殖、各類種植、二手市場等等都可以開辟出一片天地。
但這種模式對於非常廣闊而分散農村市場,需要長期的扎實的工作來穩步推進,而且,農村市場的渠道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擁有先發優勢後,後來者的成本會很高。所以,擁有互聯網上的農村渠道網路資源,就等於掌握了農村互聯網發展的關鍵點,未來可以大展拳腳。
模式四、農村金融模式
對於農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外,他們還迫切希望解決發展產業上缺資金、技術、能力的難題。讓各類三農客戶特別是貧困農民貸款進得來、貸得到、辦得快、還得起。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將其作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目前,針對農村金融模式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郵政銀行自2007年正式掛牌以來,搭建「銀政、銀擔、銀保、銀企、銀協」合作平台,破解貸款難、貸款貴難題。同時,採用因地制宜地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先後將大型農機具、大額農業訂單、涉農直補資金、土地流轉收益等納入抵質押物范圍,形成了農戶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涉農商戶貸款、縣域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和農業龍頭企業貸款等10條產品線。
除了郵政銀行,還有其他的具有定向金融服務的企業誕生。這些企業多年來深深根植於農村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積累了海量的農戶交易數據,這些數據如今變成了企業重要的資產——大數據資源。憑借大數據對農戶信用的判斷能力,這些大型涉農企業紛紛涉足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為農戶提供信用貸款,如大北農的農銀貸、農富貸等產品,村村樂的村村貸、村村融等產品。這些平台為千家萬戶的農民搭建了對接市場的大通道,解決他們產後通市場的問題。
當然,這些貸款方式都是在農民伯伯的財產權沒有充分完善的背景下創新出來的,而未來隨著農民財產權的理順以及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相信農民貸款將不再是難題。
模式五、農產品品牌創建模式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品牌農業或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商機。而農村電子商務已經不是一種營銷工具,它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模式。目前比較出色的農產品電商品牌有河北羊絨、山東博興的草編和土布、奉節臍橙、甘肅成縣核桃等等。
由於農產品整體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類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間,所以,未來品牌農產品電商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農村電商也必然會走上品牌化之路,但品牌化除了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外,打好品牌的「組合拳」也非常重要。同時,由於農產品電商的快速增長,物流成本的高企,目前電商產品還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上,而這類產品有著天然的品牌依賴性,沒能完成品牌打造的產品,很難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企業在打造品牌過程中,要兼顧農產品的消費習性、文化特色和互聯網的個性化、分享性。一方面,要做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的品牌。
模式六、農村電商物流服務
目前農村物流網路很不健全。傳統物流僅僅依靠郵政來支撐。但隨著農村電商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農村網購的數量增多,再加上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城政策的放開,各項渠道的打開,郵政的業務開始拓展,但負荷巨大,難免不產生紕漏。目前,郵政依託原有的郵政基地,打開郵樂網網購平台,通過郵政運送至千家萬戶。同時開發除農產品外的農村電商的新內容,如農資農具、數字農家樂、特色旅遊和招商引資等。此外,藉助「郵掌櫃」系統,在郵政網點、「三農」服務站、村郵站甚至利用投遞員等線下實體,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營銷。
此外,部分農產品由於自身特性,如:各類生鮮、豆製品、活的家禽和家畜等,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溫度。這類產品的運輸現階段只能依靠個人進行運輸,但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空間浪費。因此,若能夠開展農村物流,對各類產品進行統一運輸,成立第三方運輸平台,這對於整個農村電商市場必定是一片叫好!
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著各個行業,尤其是一些像農業這樣相對落後的傳統產業,藉助互聯網之力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變革成為可能。主要思路是用農業思維和互聯網相結合,而不是用互聯網思維去結合農業,根據農業自身的特色,將互聯網看成是一種工具,實施新型農產品、農業現代化變革,這種變革,必將出現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將有大量非農行業的企業跨界而來。
農業和互聯網融合,絕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通過產業的融合和創新,以最新的互聯網行業之長,補最傳統的農業之短,甚至是創造全新的產業模式,農業企業家們要在充分了解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挖掘與互聯網的最佳切入點,實現企業升級。
㈣ 京東走3F戰略阿里造農村合夥人
隨著農村網民數量的增長,電商企業看到了農村市場的潛力。京東和阿里巴巴紛紛推出了新的農村電商戰略。京東提出了「3F戰略」,包括工業品進農村、農村金融和生鮮電商。阿里則構建了農村淘寶的天、地、人三網。然而,農村電商面臨的挑戰包括物流成本、支付習慣培養和產品意識。
在廣東省的農村電商發展峰會上,京東宣布了其農村電商的「3F戰略」。京東採取「三箭齊發」策略,打造了縣級服務中心、「京東幫」服務店以及鄉村推廣員。未來,京東計劃在廣東省內開設不少於60個縣級服務中心,提供配送、售後、培訓和青年創業服務。
與此同時,阿里CEO張勇提出了縣域電商的大思路,即「做生態」。阿里農村戰略從「特色中國」到「淘寶村」,再到現在的「農村淘寶」。農村淘寶將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建設,推動共同致富。2015年5月起,阿里巴巴啟動了農村淘寶「2.0」模式,計劃發展10萬名農村淘寶合夥人。
京東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4日,京東的縣域電商覆蓋了全國22個省(區)的200個縣市,服務范圍覆蓋超過18萬個行政村。阿里官方透露,2014年全國億元淘寶縣超過300個,遍及25個省市區,縣域消費者在移動端的消費額已突破2000億元。
為了掘金農村市場,物流和金融是首要解決的難題。菜鳥物流農村淘寶運營負責人熊健表示,菜鳥網路逐步打通了4張物流網路,整合縣內貨運及落地配資源,快遞公司將包裹投遞到菜鳥在縣城設立的公共網點後,由當地物流服務商送往農村。
京東則以「京東幫」服務店為核心,整合社會資源,完成大家電的配送與維修服務。京東計劃開設2000家京東幫服務店,招募10萬名鄉村推廣員,今年內開設600個縣級服務中心。
農村金融也是農村電商突破點之一。京東與格萊珉中國合作,提供消費和創業貸款解決方案。阿里方面,螞蟻金服連接了2300多家農村金融機構,通過農村淘寶點合夥人對村民的了解和其他風控手段,發放純信用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