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董明珠营销侧策略

董明珠营销侧策略

发布时间:2021-01-09 02:10:18

Ⅰ 董明珠失去国美这个供销商,她为什么不担心空调销售不出去

格力敢公开叫板国美!媒体知道消息后都震惊了,毕竟那会没有家电厂商敢对国美说不。而且那时候线下渠道正在向专业的连锁商集中,连锁商租个门脸,各个厂家商品往里面一搁,就任由连锁商宰割了。更何况,国美当时正筹备上市,岂容厂家如此挑战。于是,一向信奉“你不服就打到你服为止”的黄光裕下令整个国美,将格力库存及业务在3月10日中午12点前清理完毕。

再者,董明珠认为国美等家电连锁商的势力范围主要是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只是格力的一块市场,更大的市场则在二三四线城市。若与国美捆绑发展,则无异于放弃更为广阔的市场。其实董明珠现在并不担心空调销售不出去,也不是放弃卖场渠道,而是要求卖场尊重格力的核心利益,即稳定的价格体系。当年3月20日,格力就与尊重其价格原则的大中电器,签订了一份总值为1.8亿元的空调包销合同,总销量在8万台左右。与此同时,董明珠又顺势推出了自建专卖店计划,主要面向二三四线城市。

在共同努力下,格力在和国美决裂后,当年销售收入达到1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4%,净利润为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4%。在这一仗中,董明珠挑战的是占据垄断性优势的渠道,挑战了家电厂商最脆弱的一个环节。就是凭借着这样的斗志,她一手将格力打造为牢固的家电王国。只是王国也有自己的瓶颈,需要去寻求突破。董明珠过去选择了做手机,这还只是一笔“小生意”,当她开始扑入新能源的风口,一场危机已经孕育而生。

Ⅱ 董明珠如何叫板国美

谈到董明珠,黄光裕一向冷漠的眼神里似乎不经意地流露出对这个执拗女人的肯定和钦佩。虽然无奈,想必,黄光裕一样对董明珠这个铁腕女人表示出了“最崇高的无奈”。

国美本来也是格力的销售商之一。2004年2月,大地回春的季节,空调市场也在逐渐进入启动期。一向秉承“薄利多销”原则的国美,在格力背后做了一个小动作——未经格力允许,成都国美便将格力空调进行了私自降价。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董明珠得知消息,感到非常吃惊,她断然下令:停止向国美供货。

国美向来是只有“欺负”别人的份,没想到这次碰到了一个不买账的“刺头”。2004年3月9日,国美北京总部也随之向全国销售分支发布了“把格力清场、清库存”的决定。这一决定像一桶汽油泼在火苗上,使双方矛盾骤然升级,关系急剧恶化。一家是连续9年占据国内空调销售量第一的生产商,一家是有着130多家连锁商城的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豪门”厂商的对抗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董明珠是个眼睛里不糅沙子的女人,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双方对产品价格控制权的争夺,它还关系到双方能不能“诚信”合作。而且,国美虽然实力雄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但在格力的销售额中,它不过占了不到1%的份额。即使没有跟国美的合作,格力的销售额也保持了40%的增长率。董明珠非常清楚在和国美的对抗中自身所占有的优势。

董明珠的强硬反应,显然出乎黄光裕的意料。通常来说,厂家离不开商家,商家离不开厂家,这是一个规律。不过,虽然黄光裕很佩服董明珠自建渠道的方式,他还是认为工厂应该更多地强调技术而非销售。他举了一个例子:松下当初在日本建立了很多自由的营销途径,但到现在看来,都已经几乎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光裕认为国美这样的专业店是销售途径之一,而且这应该是一个大趋势,一个必然的趋势。黄光裕认为自建渠道只是销售方式的一个补充,不可能成为长久之计。

对黄光裕的观点,董明珠的反应也大出人们的意料,因为董明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已经超越了企业利益的局限性,她更多地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反驳黄光裕。她说:“国美跟格力发生的矛盾,并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观念的矛盾。现在要创造和谐社会,发生矛盾时,我认为应该多考虑行为者本身是不是能从自己做起,帮助实现和谐社会。格力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摆在第一位,而不是今天卖一个低价产品,就认为我的价格最低,我是最好的。现在的商家和厂家都没有暴利,如果都亏损,企业就要倒闭,许多人将面临下岗,这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企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能赚暴利,但不能不赚钱,这就是格力与国美之间的不同观点。我希望跟格力合作的人,都能够成为赢家。同时,也给大家提醒,只要每个人都用诚信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那么你就可能是赢家。”

董明珠做企业的理念在此可窥一斑:格力电器不需要占山为王的诸侯,需要的是在满足格力电器发展战略和消费者根本利益前提下的互信互惠,需要的是一支共生共荣共同将格力打造成为世界品牌的“联合舰队”
.

其实,格力与国美的矛盾冲突,背后是双方不同的销售模式的较量。格力与国美两种分销体制(“新兴连锁销售”和“传统代理商销售”)的矛盾与冲突在双方的经营理念面前终将不可避免。国美是传统代理商的销售巨头,而格力则通过独创的“新兴连锁销售”模式不断验证着自己理念的正确性。这不仅是双方实力的较量,还是新旧观念的较量。

倔强的背后是超然的企业家情怀,还有一份深深的自信。有人说,你可以质疑董明珠的营销模式,但你绝对无法质疑她的营销成果。相信这是一句非常贴切的评价。总是在建立新的游戏规则的董明珠,受到人们的质疑,非常自然而又平常。人类的天性就是对新事物感到怀疑,怀疑是因为对陌生的东西感到恐惧。难道董明珠这个喜欢创造新规则的女人,内心深处就没有一点点的恐惧吗?

她没有恐惧,因为她太自信了。当有观众问她海尔公司是否有可能超过格力的时候,她斩钉截铁地回答:“海尔超不过我,因为他进步我也在进步。”

Ⅲ 营销女皇董明珠

最困难的就是当别人不相信你的产品的时候,你怎么才能把产品卖出去,这也只有董明珠这样的女中豪杰才能让格力最艰难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挽救危机

Ⅳ 很多人为什么会认为董明珠的销售经验像开了挂一样

今天要讲述的这位职场成功人士,是一位人称“铁娘子”的女性经济风云人物。她是现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在2013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15年的时间里,董明珠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的总经理,从05年至今,她一直担任着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职务。自从董明珠出任总经理后,她和董事长朱江洪,创造了我国商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在她的领导下,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2003年以后,销售额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保持15%以上的增幅!

Ⅳ 董明珠是如何从销售员到千亿元掌门人的

董明珠是1990年上半年从内地来到珠海工作的,先是在海利空调厂当推销员,当时主管安徽的销售业务。她与经销商关系融洽,工作麻利,整个安徽市场的销售搞得不错。在商家的零售店里,有时遇到店员忙不过来,她还主动当起了售货员,因此得到了商家的认同。后来,公司把江苏的业务也一并交付给她。由于安徽和江苏都是销售大省,加上她个人的努力,自然业绩也会比别人好,所得也比别人多,为此,其他业务员对她意见很大。

至于后来董明珠当上公司的销售副总,那是1997年9月以后的事情了。按集团公司规定,格力电器副总以上的人事聘任由集团公司评定。在讨论时,大家同样也对董明珠存在较大的异议,但最终还是通过了。 2001年,由于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一般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于是推荐董明珠接任总经理一职。 有媒体在炒作“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句话或许有一定道理。因为朱江洪,她走上了企业的各级领导岗位,站在格力这个大舞台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脚的机会。当然,她个人也很努力,对工作尽职尽责,不断磨练,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家。

Ⅵ 董明珠称向雷军学互联网营销,学到什么经验了

董明珠接受了杨澜的采访。董明珠在采访中提到,要向雷军学习互联网营销,股价从上市的17块到8块10块了。杨澜在访谈中向董明珠提问,向雷军这样的企业家,她能够学到些什么。董明珠表示:“我学他的这种用互联网思维搞营销,是厉害的。原来上市(股价)17块变成8块10块。”并且董明珠还补了一句,这不是调侃,也是学习。格力原始股1万块,现在变成3000万了,这让她意识到了紧迫感。

9月5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作主题演讲,并现身媒体见面会。有媒体询问“下一个五年,你准备怎么赢雷军?有没有把握赢?”。董明珠表示下一个五年赌约有两个目标,一是谁能因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让世界真正爱上中国制造;二是赌谁能成为自己行业的世界老大,“我觉得他(雷军)很难”,“小米前面还有华为,他很难超越”。

6日,董明珠受邀给武汉企业上质量课时,再次提到新赌约,称“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传统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一次对弈”, “传统制造业,市场没有天花板,因为人们对质量的需求在不断提升。2005年,很多媒体认为,空调行业已经到达天花板,市场已经饱和了。结果是,格力的业绩规模从100亿做到今天的2000亿。做到这些,靠的是技术升级和质量体系的加强。”

Ⅶ 董明珠的故事

董明珠的故事: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
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董明珠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隆冬时分积压了19000套空调。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价300元卖出了事。

董明珠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销售员没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烧个没完。

生活细节上,这位铁娘子还做了这样一个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当所有人以为这也就说说而已的时候,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

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一天,有一个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

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竟毫不犹豫地扔掉1亿多元的年销售额。董明珠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女强人的铁腕让经销商们不得不服软。

许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销售商,允许他们跨地区经营,这样本地小经销商根本竞争不过,也把市场搞乱了。董明珠这样一做,小经销商可以把规模搞大,也就有了奔头。

(7)董明珠营销侧策略扩展阅读:

致敬企业家精神,讲述董事长人生。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

董明珠,从一名基层销售员到千亿企业的掌门人,被外界称为“铁娘子”的董小姐,她的传奇人生吸引着大众的目光。有人开玩笑说董明珠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她走到了今天。

用诚信打动市场:

上个世纪90年代,董明珠来到珠海,来到了格力。1992年,她的销售业绩做到了1600多万,占全公司销售业绩的八分之一。

因为业绩做得好,公司决定让董明珠去开拓南京市场。一年之后,董明珠以3600多万的销售业绩刷新了自己的记录,这个销售业绩即便放在20年的今天依然非常出色。她用数字展现了自己过人的销售能力。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源自于董明珠对销售工作独到的见解。很多人认为销售通常就是靠花言巧语,特别是在那个时代,通过唱歌、跳舞、卡拉OK、吃吃喝喝拉关系。但在董明珠看来,这种建立在吃吃喝喝基础上的关系都不长久,甚至非常短。

她认为做生意一定要真诚,用诚信打动市场。“要让你的产品在商家手上、能尽快投向市场,让消费者用上。所以,那时候我跟别的业务人员不一样,别人是跟商圈打交道,我是跟营业员打交道,那一年销售有很大突破。”

Ⅷ 如何从营销学的角度看董明珠与雷军打赌

陈伟鸿:让我们掌声欢迎小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有请。热烈的掌声来祝贺我们这两位获奖人。当然,我们也要特别请王健林先生跟马云先生稍稍留步一下。刚才雷军先生跟董明珠女士走出来的时候,我觉得突然间舞台上出现了型男和美女的组合,这个是比较少有的。所以,我们要请你们两位(马云和王健林)跟型男美女多待一会儿。但是需要把你们分开,让他们在舞台上更光芒一点。来,咱们往旁边站。大家再掌声祝贺一下董明珠女士跟雷军先生。我听说雷军先生最近有点烦,因为粉丝太多,因为小米卖的太火。烦吗?
雷军:还好吧。
陈伟鸿:还好吧,董明珠女士,你刚才也看到,在双“十一”的时候,他们在那马云那儿卖的速度极快,几分钟,三分钟。
雷军:三分钟突破了一亿。
陈伟鸿:三分钟突破了一亿,你烦吗看到这个数字?
董明珠:不烦,为什么要烦?
陈伟鸿:为什么不烦呢?
董明珠:我觉得很正常,因为我觉得现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的电商模式也是新型的商业模式,所以它和实体经济的实体店的同步发展,是很正常的。
陈伟鸿:所以其实你们两个身上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两位,我们请你们留在台上,也希望你们加入一下讨论,你们觉得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一下董明珠女士她的模式,你们更愿意用什么词?
王健林:实体和实业。
陈伟鸿:您描述一下雷军先生。
马云:营销。
陈伟鸿:他的营销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在两位身上发现了很多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同也呈现在屏幕之上,大家来看看小米和格力电气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从工厂的数量来说,小米是0,格力是9。员工数量小米是0,格力是七万以上。专卖店小米是0,格力是三万以上。营业总收入小米是300亿,格力是1007亿。这个非常明显,我非常认同王健林先生刚才说的实业,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实体。马云先生,您看到雷军从0、0、0,一直创下了300亿的营收,我觉得他好像是虚拟加虚拟的创新。不认同?
马云:格力有多少年了?
董明珠:23年。
马云:如果小米23年以后,还能够拿这张图那才叫本事。
陈伟鸿:所以雷军你有没有信心,你23年之后,前面所有的都是0,而后面的总是会翻番。
雷军:我觉得差不多。
陈伟鸿:你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雷军: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就是轻资产,第一,它没有工厂,所以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第二,它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所以它可以采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这样的话没有渠道成本,没有店面成本,没有销售成本,效率更高。第三点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工厂,因为没有零售店,它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产品研发,放在和用户的交流之上。所以,小米4000名员工,2500人在做跟用户沟通的事情,1400人在做研发。所以,它把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上。
陈伟鸿:我突然发现其实你们两人之间也许在今天的现场,也会有一个世纪之争,也就是你们两人所代表的生产模式,对中国的企业,对我们的转型升级来说,到底谁的后劲更足。不过你们的竞争跟去年两位的竞争不一样,他们是在终端上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和虚拟之间的一次竞争,这次你们的竞争应该是在生产环节上的竞争。刚才雷军先生已经迫不及待的说,他有多么大的信心,他的模式有多好,那我想董总。
董明珠:我想问雷军,当然我们俩都是来自珠海,我们俩是朋友,但今天不能不在这儿掐一下。
雷军:我绝对掐不过董总。
董明珠:第一个问今天在座的有多少人用小米。两个,三个,有了。
雷军:这说明我们的市场空间很大。
董明珠:好。
雷军:还有99%的人都没用手机。
董明珠:我还没说完。在手机里面谁是真正的老大?
陈伟鸿:你的潜台词是小米肯定不是老大。
董明珠:目前最起码不是老大,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我想问雷军,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了,你还有销售吗?
陈伟鸿:雷军刚才很多人也觉得你其实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别人的篮子里。
董明珠:他做营销确实很出色,但是他要感谢那么多工厂在为他服务,一个群体为他服务。所以我觉得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忘了别人。
陈伟鸿:雷军,我觉得你好像需要给董总鞠一躬。
雷军:我觉得董总是挑拨离间,因为我刚才讲了,小米可以找最好的工厂和最好的供应链系统。
董明珠:我不给你做了。
雷军:小米用的是富士康和英华达。
董明珠:不给你做怎么办?
雷军:发展到今天,强调专业化分工,做工厂的人专心把工厂做好,做产品的人专心做产品。
董明珠:那我空调给你卖算了。
雷军:可以考虑。
陈伟鸿:其实你要说卖产品,我觉得雷军卖产品,他真的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跟董总不一样,你看他基本上不怎么打广告,就在QQ、微信上面发一个消息,然后无数人就沸腾了,就激动了。董总,您是要亲自上阵去拍广告,然后播广告,才能够卖空调,所以这方面好像觉得他比较狡猾一点。
董明珠:我是讲时代是在发展的,IT行业大数据的时代,应该随着时间在变化,我们格力在23年前,我觉得那时候拿一个大哥大,很大像奖杯一样大的手机,大家都引以为豪,但今天的手机变得很小,证明我们在变。格力在成立那个时候到今天,如果那时没有现在这么现代,就想到这样,那我们就叫腾云驾雾,空想。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到了今天大数据到来的时候,格力,像我们这样制造业的企业坚守什么、发展什么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雷军做的虽然不错,雷军刚才台后就跟我杠起来了,他说我相信五年以后我超过你,我就没回应他,我现在在台上说不可能。
陈伟鸿:那你跟他打个赌。
董明珠: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你虽然在网上销售,但是你消费的群体,你说我要给那些用价格竞争,而格力电器不靠价格,靠技术。同时我有优秀的服务,是因为我有几万家专卖店的同时,假如和马云合作的话,那不是天下都是格力的吗?怎么可能是你的呢?因为你没有支撑他的东西,没有很好的工厂打造出更好的产品做好服务,我的产品不要售后服务,谁不买我的呢?
20:59:58
陈伟鸿:马云先生你不能成为局外人,你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被卷入了他们的世纪之争。
雷军:小心被董总给策反。
陈伟鸿:其实你们两个人的模式我们真的很关心,待会儿我们请两位做一个评判。不过在评判之前,你们两个人有一个总结陈词的机会。大家各自说一说,为什么是你的好,你对中国的企业而言,将会是一个很有后劲的发展模式,我们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回谁先来。
董事名:我不在你限制范围内。
陈伟鸿:你的意思是我现在先回家,然后你先说。
董明珠:这两个老总更是大家敬佩的老总,他们去年在舞台上赌了一场,其实都没输。其中有50%、50%,格力把这两个50%加在一起,你说输没输。
陈伟鸿:百分之百都属于您。他在传统的零售渠道当中也拿50%,在电商当中也拿50%。
董明珠:对,全是我的。
陈伟鸿:听到没有,雷军,未来的市场全是一直坚守实业的董明珠女士的。
雷军:董总你讲完了吗?
董明珠:你讲完我再说。
雷军:其实女士优先,董大姐你还是先讲。
董明珠:我是老大姐。我觉得真的赞扬他是多数,确实他有一种精神。但是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我们要兼顾的不是简单的个体的发展,或者三五年之内我追求的是利润,或者追求一个数据的变化。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确实要考虑到现在是枝繁叶茂,快速成长,去年一百多亿,今年三百多亿,这种增长速度确实令人震撼。但是我觉得枝繁叶茂的底下根在哪里,可能绿叶长生三年以后,能不能永久,我觉得还是引起思考。
陈伟鸿:董总,您的话会让很多米粉很伤心,他是他们心中的“雷布斯”,您现在这么跟他说,他只能一直点头,他们会非常伤心。所以你可以稍微温柔一点跟他说。
雷军:所以我觉得跟董总PK,我压力很大。
陈伟鸿:你怕你的米粉。
董明珠:我觉得你不是怕我,因为我刚才在底下看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微笑曲线,谈抓技术,抓营销,抓两头,底下制造不要。但是我能不能把微笑变成大笑呢?
陈伟鸿:如果是大笑,就是我们的模式。
董明珠:从创造到营销,到制造,如果能反过来变成大笑,不是更好吗?
陈伟鸿:我们让现场两位做一个选择,其实他们两人我觉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们二位如果要选择支持某一种模式的话,你们会支持谁?这一刻他们俩都很紧张。都盯着你们即将做出的选择。
雷军:要不我还是说半分钟,刚才我的时间全被董总抢去了,所以董总绝对营销比我好。我简单总结一下,我觉得第一个,格力是我非常尊重的企业,董明珠也是我非常尊重的企业家。她在传统制造和传统的消费电子领域做的非常好。但是今天在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的基因重新做消费电子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小米就是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那么它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第一,它跟用户群最贴近,极其强调用户体验和口碑。我们为什么不做广告?最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测试我们产品的品质和口碑。我觉得第二,因为它是轻模式,所以它的成长速度快。第三个,并不因为是轻模式,实际上我们有2500人的服务团队,1300人的7乘24小时的呼叫服务,这样的服务我们下的功夫是蛮大的。我最后总结一句,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我告诉你说,一块钱不要再这说,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一亿,我跟你赌10个亿。为什么?因为我们有23年的基础,我们有科技创新研发的能力,而且我们保守了过去传统的模式,把马总请进来,世界就属于格力,你只有一半,不行的。马总你说呢?
陈伟鸿:现在我们看到了……
雷军:刚才董总跟我挑战10亿人民币,你们觉得打不打赌。好,我们请马云担保。请支付宝担保。
陈伟鸿:马云说我今天根本就是躺着中枪,没事就把我拽进来。
董明珠:我觉得手机确实消费品和我们这种家电产品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手机抓在手上,我用半年就坏了,那是你的问题,你拿到手上,可能扔了、摔了,所以自己负责,而厂家不负责任。
雷军:董总,提醒一下,电视是家电吗?我们做小米电视。
董明珠:一样,小米电视坏了,拿来修,我赚你维修费,格力是六年免费服务,你敢做六年免费服务吗?
雷军:如果我做小米空调,我保证七年免费服务。
董明珠:你,如果小米像你这种只抓营销,没人买你的空调。
雷军:没有,我们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工厂和最好的管理。
董明珠:最好的工厂也是别人的,不是你的。我们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雷军:我们是中国创造,你是中国制造。所以10亿人民币,我们必胜。
陈伟鸿:这个时候我要不站在中间,他们俩就会打起来。10亿元的赌局,跟去年相比。
雷军:关键是支付宝不敢担保。
陈伟鸿:你不要把他逼上绝路。
董明珠:不要说马总不敢担保,我相信两位老总都敢担保。
陈伟鸿:两位老总,现在轮到你们说话。他们内心说终于轮到我们说话。陈伟鸿把我们留下来,难道就是看打一场赌吗?非也,其实我们真的想知道,在你们心目当中,你们究竟觉得他们的模式谁更有发展后进,他们俩人很神奇,一个做营销出身的人,最后坚定的走上了技术创新之路,而且技术越发展,越让人啧啧称赞,现在他们的空调已经有不用电费的空调。这位技术出身的帅哥一心一意走上了营销的道路,认为营销就是竞争力和生产力。本身我觉得我就不站在这儿,你们俩人的方向太不一样。
雷军:今天形成一个巨大的误解,小米没有营销团队,我们提倡最好的团队就是最好的营销,我们建议不要把心思花在营销。第二,我们建议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不要把精力放在所谓的营销上。
陈伟鸿:到现在也许你们两人的模式都已经解释得更加清晰。
董明珠:我觉得雷总在向我靠拢。
陈伟鸿:你说我是多余的,退一下。
雷军:所以技术创新还是最重要的。

Ⅸ 格力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董明珠营销策略究竟错在哪

增长乏力的格力眼看着互联网新贵侵入自己的领地有些急火攻心,打嘴炮、出手机昏招倍出。而董明珠则出口就以亿为单位,一会儿与雷军对赌十亿,一会儿又放话卖一亿部手机。可见这个传统巨头在互联风的冲击下,已经有些举止失措,不知何往了。

谁都知道“互联网+”,但如何与互联网成+却是一个问题。格力孤芳自赏的姿态以及对过去成功的留恋,将在这转身时刻成为挥之不去的羁绊。

互联网时代,谁也不要想贴上个人标记,因为这有违互联网的共享精神。自恋,甚至可以说自负的格力,根本没有搞懂互联网经济的共享本质。他们不去融入、打造共享发展的生态圈,不去尝试成为整个互联网生态中的一环,而是打算着做独行江湖的网络大侠,仗着一副“智能遥控器”就想扫平天下,这实在不是互联网时代应该有的想法。

圈内人在提到风口论的时候,总会沿用雷军的话:风来了,猪都会飞。但日月无私照,大风也不会为哪一个人吹。当智能家居这股风吹来的时候,风口上早已经塞满了各种动物。想要被这股风吹起来,仅靠格力自己的小身板,显然不可能。

我们假设手机这样一个入口真是智能家居这股风的风口,那么格力做一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了吗?要想成为入口,这部手机需要能够控制家庭里所有的家电,甚至还有汽车,这些产品大多是格力不能生产的,如何让其他厂家的产品甘愿被格力的手机一键搞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难不成格力要靠一己之力把所有的产品都打造一遍,真的搞个自己的所谓生态?

我们回过头来谈智能家居,就算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客厅,也不是哪一家巨头可以垄断的!如今在智能家居领域布局比较深入的小米,已经做了电视,空气净化器甚至于插排,但这几样都是靠投资靠合作。更不说还有厨房、卫生间、卧室、书房里琳琳种种的电器了。

这几年只听到格力与小米干架,后来又与360的传闻又不了了之,至于那些与格力在沙场上拚杀多年的家电厂商更是道不同不为谋。与人合作似乎不是格力的强项,如何化敌为友?如何实现多方共赢?如何打造共谋发展的生态体系?这是向来以独行特立、睥睨天下的独行侠姿态示人的格力最大的问题。也许特立独行是格立以往成功的法宝,正是卓尔不群的风姿成就了今日格立在空调领域的霸主地位。但是风水轮流转,在互联网时代,特立独行并不适宜。记得马云说过互联网时代企业家应有的四大特性:开放的精神,分享的心态、全球化的眼光、责任感。再看看马云的淘宝、天猫哪个不是开放的体系?甚至于滴滴、携程、美团哪个敢说独行江湖?不开放,不分享,不与人合作,就很难在如今的时代立足。

今天,每个企业都有必要去仔细的审视这个时代,仔细掂量时代的精神是什么?它不是去控制,更不是封闭,这世界上不会再出现第二家苹果,任何人都不要想一家独大。马云给阿里巴巴的定位是为互联网+搭台,建设多赢共享的生态体系,而不是去控制这个体系。在如何看待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看出两家企业是多么的不同,战略定位上差距越大,效果上的差距也就越大。

阅读全文

与董明珠营销侧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航的微信营销 浏览:675
证券公司营销人员考核方案 浏览:929
房地产前期策划方案模板 浏览:501
新的汽车品牌推广方案 浏览:20
会议欢迎晚宴策划方案 浏览:646
系统集成公司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 浏览:528
微信营销培训资料 浏览:888
市场营销题目答案 浏览:169
运营策划方案模板 浏览:902
宁波江北古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475
促销活动方案2017 浏览:406
综合体商业推广方案 浏览:71
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内容 浏览:527
耶鲁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浏览:274
番茄todo市场营销分析 浏览:580
胡桃里营销方案 浏览:152
简述网络营销中微信营销的特点 浏览:466
展会促销推广方案 浏览:862
公司员工福利方案策划 浏览:283
4s店元旦暖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