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无障碍卫生间规范是什么
一、无障碍卫生间的门宽不低于800mm,便于轮椅出入。
二、使用推拉移动门,并在门上安装横向拉手,便于乘坐轮椅者开启或关闭。在预算允许情况下,使用电动门,使用者按动按钮(或红色感应器)进行开启或锁闭。
三、无障碍卫生间内部空间要大于1.5m*1.5m,利于轮椅回旋。
四、洁具配套采用专用无障碍洁具,男士小便器采用低位小便器,高度小于450mm,座便器采用无水箱(实际上是隐藏水箱)的座便器,高度450mm;台盆使用挂盆或者半柱盆,脚下利于轮椅地步进入,高度800mm。
五、配备安全扶手,座便器扶手离地高700mm,间距宽度700-800mm,小便器扶手离地1180mm,台盆扶手离地850mm。
六、配备紧急呼叫系统,紧急呼叫系统可选择安装于墙面离地450mm处,安装防水开关,也可以选择集成于安全扶手上。并在门外配置与紧急呼叫系统相连的报警红灯。
无障碍厕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障碍厕位应方便乘轮椅者到达和进出,尺寸宜做到2. 00m X 1. 50m ,不应小于1. 80m X 1. 00m;
2、无障碍厕位的门宜向外开启,如向内开启,需在开启后厕位内留有直径不小于1. 50m 的轮椅回转空间,门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平开门外侧应设高900mm 的横扶把手,在关闭的门扇里侧设高900mm 的关门拉手,并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插销;
3、厕位内应设坐便器,厕位两侧距地面700mm 处应设长度不小于700mm 的水平安全抓杆,另一侧应设高1. 40m 的垂直安全抓杆。
4、设置无障碍厕位的公共卫生间内应提供不小于800mm的通行宽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无障碍卫生间
❷ 为残疾人设计卫生间...
有专门的图集可以参考,得满足回径直径1400,无台阶。
❸ 无障碍卫生间怎么设计
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要考虑到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做到真正的无障碍。❹ 卫生间设计有哪些规范要求,包括无障碍卫生间在内
卫生间设计要求是根据卫生间的面积决定的,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要求比较高。❺ 无障碍卫生间多功能台的设计规范有哪些
无障碍卫生间多功能台的设计规范是台盆使用挂盆或者半柱盆,脚下利于轮椅地步进入,高度800mm。❻ 无障碍卫生间系统配置设计表
找深圳轩亚泰就不错,包设计,系统配置,施工,售后一体。
❼ 办公楼无障碍厕所设置
可以设一个卫生间,但应符合以下规定。
公用厕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外的公用厕所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用设施;
2 距离最远工作点不应大于50m;
3
应设前室;公用厕所的门不宜直接开向办公用房、门厅、电梯厅等主要公共空间;
4 宜有天然采光、通风;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
5
卫生洁具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
注:1 每间厕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设坐式大便器;
2
设有大会议室(厅)的楼层应相应增加厕位。
残疾人卫生间必须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是《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第3.9.3.10款的要求。
3.9.3 无障碍厕所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在坐便器旁的墙面上应设高400mm~500mm 的救助呼叫按钮;
❽ 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准则
一、无障碍卫生间的门宽不低于800mm,便于轮椅出入。
二、使用推拉移动门,并在门上安装横向拉手,便于乘坐轮椅者开启或关闭。在预算允许情况下,使用电动门,使用者按动按钮(或红色感应器)进行开启或锁闭。
三、无障碍卫生间内部空间要大于1.5m*1.5m,利于轮椅回旋。
四、洁具配套采用专用无障碍洁具,男士小便器采用低位小便器,高度小于450mm,座便器采用无水箱(实际上是隐藏水箱)的座便器,高度450mm;台盆使用挂盆或者半柱盆,脚下利于轮椅地步进入,高度800mm。
五、配备安全扶手,座便器扶手离地高700mm,间距宽度700-800mm,小便器扶手离地1180mm,台盆扶手离地850mm。
六、配备紧急呼叫系统,紧急呼叫系统可选择安装于墙面离地450mm处,安装防水开关,也可以选择集成于安全扶手上。并在门外配置与紧急呼叫系统相连的报警红灯。
❾ 为何要推进无障碍卫生间的建设
据报道,2017年末中国领导人表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要在“厕所革命”中推进无障碍卫生间建设。
相关部门在编制“厕所革命”规划时,要将无障碍设施考虑在内,按照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市旅发委在负责星级宾馆、A级旅游景区等厕所新建、改造和对外开放工作中,要在3A级旅游景区推进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在星级宾馆、A级旅游景区推进无障碍卫生间的新建和改造。
同时在推进农村改厕的过程中,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配备必要的简单实用的无障碍设施,如地面硬化,加装扶手,安置简易的坐便器等等。
希望厕所革命可以让方便更加方便!
❿ 无障碍设计的研究背景
无障碍化建设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残障人士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而且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提高也有重大的意义。据张院长介绍:在欧美、日韩等一些国家,由于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的较早,各种设施更加完善。在日本有名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种完备的无障碍设施,道路与商业设施有清晰明确的指示系统,各道口、电梯不仅设有盲文还有语音提示系统;在日本福冈市的地铁有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铁中也随处可见各种方便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备,如无障碍卫生间、电梯等。
目前,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已经有不少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都提供了方便残障人士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在很多社区内,无障碍坡道已经成为了必备的硬件设施。但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张院长带领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对北京市西城区内的一些医院、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无障碍的调研和设计研究工作。西城区作为北京的无障碍示范区一直对无障碍化环境建设非常重视,张院长介绍说,在这次设计研究中,通过与西城建委以及专家组的密切配合,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运用了3个学科来完善无障碍设计:即用工业设计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用视觉传递设计完善标识引导系统;用环境设计来完善公共空间的分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有创新意识又蕴涵着人本主义的关爱。张院长希望通过西城区的无障碍建设项目能带动整个北京的无障碍设计,把这些设计经验带到更多的城区项目建设中来。
更广义的无障碍设计
针对北京市目前无障碍化建设的现状,张院长提出引进国际先进的无障碍设计理念,把国际上成熟的无障碍建设模式与北京的城市建设相结合。据介绍,新的无障碍设计概念,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广为大众所理解的硬件设施上的无障碍设计,例如为行动不便人士与老幼者设置的高低差异设备、盲道、坡道、扶手等常见的无障碍硬件设施。而广义的无障碍设计概念还包括了:图形化的信息指示;用色彩、材料、光影等手段多元化的信息传达方式、各种便捷的服务、人性化的视觉引导系统等软件上的无障碍设计工作。
随着国内外无障碍硬件建设法规的日益完善,在街道和建筑中的硬件无障碍建设上基本都已走向成熟;但在软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针对某一个环境内,综合、总体地考虑软件无障碍设计还不完善。在这次张院长指导的西城区内无障碍设计中,就特别强调了视觉信息的无障碍化研究。比如,在医院里如何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就诊地点,如何更合理地根据医院的环境和患者的需求来分布、传达各科室的信息;在公园里如何通过图形、色彩来引导游人的游览线路,提供给游人公园的信息;在车站如何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指示来帮助外地、外籍旅客,减少他们出行的困难。这些软件方面的无障碍化建设是进一步加深无障碍化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步骤。特别在奥运建设期间,我们的城市有了飞速的发展,各种非常优秀的硬件设施,如新的地铁线路、各种大型的场馆等都相继完成,而这些高水平的硬件设施内的软件无障碍设计就相对滞后。这次张院长所研究的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就是希望能从更深的层次推进北京城市的无障碍化建设。
老龄化社会与通用设计
联合国把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一直关注和从事老年人生活形态研究的张乃仁院长,受北京市科委的委托对老年人的生活用品进行专项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老年人大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从这一心理出发,张教授提出通过“通用设计”的手法,即产品的设计指向无特定的某一人群,来满足老年人产品市场的需求。产品的设计既满足了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又能适用于大众人群,这种寻求共解、从方便所有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手法,目前已经成为设计的大趋势。
无障碍设计的广阔前景
北京是一个有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特大型城市,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随着城市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提升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后,北京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城市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奥运场馆、大型文化设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以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把最先进的无障碍设计概念引入城市建设,张院长每次出访国外都要和国际著名的无障碍设计专家取得联系,并带回大量的相关资料。张院长希望把这些设计经验介绍给国内的企业,为他们提供设计的参考和思路,希望能有更多的公共场所、更多的企业重视无障碍设计的建设,把中国的无障碍设计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