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能帮我找一篇关于奢侈品促销活动的策划方案,如LV ,GUCCI,包括时间、地点、活动内容
时间!地点!写个2012年格陵兰岛行吗?
您这问题提得……
⑵ 奢侈品的营销特点
奢侈品的营销特点
《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指出,当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时,新贵和新贵的家属们热衷于享受奢侈行为,并且通过这种行为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
以前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它是地位、身份、高人一等的权力象征,是贵族形象的代表。虽然社会在变迁,但在中西方这种观念并未改变,奢侈品正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这种本能要求。
因此,奢侈品的营销本质是制造「距离感」,满足一小部分高端用户的「自我实现需求」,他们希望追求与众不同的气质,从而彰显自己的独特品味、贵族身份等。
出于这个目的,奢侈品的营销一定是高价、高知名度、符号性、稀缺性,同时,为了区别于「土豪」,奢侈品一般拥有较高产品品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接下来,我们从营销的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奢侈品的这6个特点:高价、高知名度、符号性、稀缺性、高品质、文化内涵。
1) 高价
前面说,奢侈品的目的是制造「距离感」,而达到这一目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提高产品价格,用价格塑造购买门槛,让奢侈品真正只服务一小部分人。
而且,不仅产品高价,奢侈品的宣传和销售渠道也倾向于高价格。比如广告会选择知名卫视、知名影星、大牌时尚杂志,而不会做电梯广告、地铁广告;同时,大多数奢侈品品牌都有皇室、贵族背书;奢侈品销售渠道肯定是一线城市高端商圈设立旗舰店。
这些都是为了维护目标用户的内心优越感,设置消费壁垒,据大众于千里之外。
2)高知名度
奢侈品品牌虽然是为小部分人群服务的,但是,由于它的本质在于让用户产生优越感,因而需要让大多数的人知道,使实际拥有和认识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真正做到「梦寐以求,少数拥有」。
毕竟,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奢侈品来炫耀或者展示自我身份的人来说,背没有人认识的奢侈品品牌的包,将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情。
3)符号性
正是由于奢侈品需要有高认识度,因此奢侈品在设计上往往有非常明显的视觉识别特征,比如LV的字母、GUCCI的两个字母G、BURBERRY的经典格子、迪奥的菱格等,都是为了方便用户识别。
4)稀缺性
奢侈品是限量生产,营造了稀缺的状态而使其弥足珍贵。
例如, 箱包类的全球顶级品牌路易威登LV,曾是拿破仑皇后的专宠;劳斯莱斯轿车、宾利跑车全球限量发行,因此很难觅其踪迹睹其芳容。稀有性使得奢侈品对于许多人 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正由于稀有性,奢侈品才具有了使人憧憬的神秘感。
一旦让大多数人感觉可望而不可及,那目标消费者的优越感也就保住了。
5)高品质
高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
从产品品质来说,奢侈品在工艺上往往「吹毛求疵」,注重细节,能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
在服务上,奢侈品品牌往往有钻石级服务,让客户体验到「上帝」的感觉。
6)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有两个部分:历史故事、价值主张
奢侈品既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文化条件的产物,必定会烙上时代文化的印记,包括外观造型设计、色泽、包装装潢、品牌等方面。
作为一种艺术美学,奢侈品被赋予了许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哲学和社会涵义,其背后有一个由几十年或上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体系支撑,是一种高品位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每一个奢侈品品牌都有一个美丽的品牌故事,比如迪奥小姐的故事。
价值主张:奢侈品品牌地域性特别明显,比如提起时尚我们就会想到米兰,提到精工我们会想到德国,提到浪漫我们会想到法国,法国的香水、红酒马上会浮上脑海,而如果要买雪茄那一定是要古巴的品牌。
「当顾客购买我们产品的时候,他们期盼的是西方的品质。」LV的总裁如此强调。虽然随着贸易往来的密切,很多奢侈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外包出一部分业务,但产品最终下线肯定是在原产地。古奇这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传奇品牌也将生产严格控制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完成,以保证产品的纯正和高品质。
⑶ 路易威登(LV)广告:何为旅行 的设计理念 或者说思路
LV最早起家的时候,就是给皇家手工制作各种符合那个阶层的、千奇百怪的苛刻要回求的旅行箱包,答其工细绝伦、皮实耐用、经典耐看的实用主义与艺术情怀完美结合的风格,另皇家贵族、名流绅士们纷纷青眼有加,尊其为旅行必备。
“何为旅行”就是以上面的渊源为出发点,通过邀请众多品味风尚、艺名卓著的明星演绎其在人生旅途上的小憩瞬间,带着那些LV箱包经历风雨,无论怎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都无惧考验的样子,把握和展现了LV至善至美、奢华于随意的细节之中的品牌魅力。
一切以崇尚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所以,路易·威登才成为了旅行用品中最精致的象征。
⑷ LV价格策略 市场营销 4Ps 中的分析
4Ps就是复地点,产品,价格和制促销
价格策略首先先研究一下同类产品的价格,然后提出LV所具备的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从而强调初价格优势,这就是价格策略,所有的价格策略都是从产品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上开始分析的。
⑸ LV在中国怎么火的
揭开LV等奢侈品牌行销中国背后的“营销策略”
近年来海外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运行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并在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奢侈品牌成功运用各种公关手段,在市场上各类独特表现,让中国消费者禁不住荷包打开,冲动消费。这些海外奢侈品牌行销中国背后的公关手段到底是什么,需要我们一一揭开。
在巴黎或者香港的Louis Vuitton店铺,即便不是节假日,也经常排着长队。经过半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等待得以进入店铺后,作为一名普通客户,你必须进行自力更生式的购物:没有热情的招呼和笑容,店员的作用主要在于查询产品价格。尽管如此,当你最终决定为某款产品付款时,店员可能只会冷冷地告诉你“缺货”或者“你只可以买一个”。这种被诟病为“不把客户当客户”的做法并没有阻挡人们的趋之若鹜。
3月16日,占地四层、面积达1749平方米的LV旗舰店在香港正式营业。其规模仅排在法国巴黎总店之后。价格并非其中的主要因素——LV在巴黎的售价比香港低,在香港售价又比内地低。据说,LV在上海的分店开业仅一年,其销售表现便跃居该品牌全球专卖店的首位。所以,尽管香港一直是LV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LV在内地的专卖店也已经达到了12家,2004年更是一口气连开四家分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让客户在等待和购买时遭受到既强烈又不至于被吓跑的痛苦感,当其拥有产品后所产生的愉悦与记忆也就最为强烈。而其中传达给客户的“排他感”,更是奢侈品目标客户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也是品牌的主要价值所在。除此之外,LV在打造奢侈品和高级品印象上的营销工作做的十分出色,其店内外的装饰、视觉冲击力以及产品尊荣感,都是符合预期并与品牌价值遥相呼应。
在2004年LVMH集团赢利首次突破10亿欧元大关时,LV居功甚伟占到了2/3,并在当年集团126亿欧元的销量总额中约占了1/4。大品牌之所以成为大品牌,就在于其背后充满着煞费苦心的“小伎俩”。
奢侈品牌集团化 领军品牌带动销售
如今,奢侈品牌大多数是一个集团经营多个品牌的方式在运作。LVMH集团旗下就有涉及五大领域的50多个品牌。LV毫无疑问称得上集团的“现金牛”,从制造到宣传,这样的“现金牛”往往会拥有最充足的资金和最不遗余力的投入,大老板也经常亲自上阵充当公关角色。集团用从“现金牛”获得的收入,再去扶植其他赔钱但足以抬高集团身份或者潜在“现金牛”的品牌。
再按照产品细分下去,LV赢利几乎100%来自皮具,其中传统的Monogram手袋霸占了一半销量。再看看时尚界可称得上与LVMH集团“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Gucci集团,同样以2004年为比较,Gucci品牌的销售额是集团总额的58%—60%,其利润更是占据了集团总额的140%—146%。其中,手袋和鞋子的收入在Gucci品牌高达80%。
即使是独立经营的Chanel,业界估计,化妆品和香水销量占其一半收入,其中主要来自一直稳占全球前三名的No. 5香水;皮包销量约占30%,最杰出的是Chanel经典菱格皮革穿金链手袋。
确实,在同一个品牌,一款化妆品不过数百元人民币,一个手袋通常数千元,一件晚装动辄数万元,而化妆品、手袋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远远高于晚装。完整的产品分布还有利于消费者在同一个品牌中完成自我的每一步“消费升级”。那些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年龄在25—40岁并热衷于时尚的人群,刚开始会钟情于这些入门级奢侈品,随着年龄、收入增长以及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成熟,他们就会逐渐转向更贵的中级奢侈品。通常认为,中级奢侈品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参见《商务周刊》2008年第3期《卡地亚中国“造梦”》)。
进一步来看,奢侈品牌的“以小带大”还表现在商品陈设中:在一款昂贵的手袋周围,簇拥着众多造型相似、体积稍小、做工稍差但价格也相对便宜的手袋;当你被激起购买欲但又由于价格因素而徘徊时,紧挨着手袋区的柜台里还有价格更为便宜的皮夹、配饰在对你呼喊:“快带走我吧,你看花如此小的代价就可以完成一次与奢侈文化的亲密接触!”
旗舰店越开越汹涌
尽管已经逝世多年,但Chanel创始人Gabrielle Chanel的住所一直保持着原有模样。这间由Gabrielle Chanel一手设计的房子已经成了一个私人博物馆。Chanel的一些重要客户和媒体会被邀请到此参观。不仅Chanel,每个奢侈品品牌总部都会拥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当嘉宾身处其中时,博物馆中无处不在的历史文化足以让其完全迷失其中。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内心想拥有的冲动。
精致超凡的制作工艺同样是奢侈品牌会浓墨重彩渲染的一笔。Hermes经典的Birkin包,起步价超过5万元人民币,最贵的一款超过30万元,被网友戏称为“拎着一辆奥迪在手上”。但Hermes告诉你物有所值,因为Birkin每一针每一线都由手工缝制;缝制皮包采用的“马鞍针法”是来自100年前为皇家缝制奢华马鞍的技术,这绝非其他人可以轻易掌握的,也是公司最为珍视的“知识产权”;以鳄鱼皮质地的Birkin为例,这个售价基本超过10万元的手袋标准的选材方式是,从200多张鳄鱼皮中精选出最柔软最光滑的那一部分进行生产;而且,如果足够幸运能够列入排期订购名单的话,客户少则半年多则三五年才能取到货,虽然一个熟练工人用18个小时就能制成一只Birkin。
所以,多年来Birkin都位于eBay“热门求购”的榜首位置,不但二手热卖,卖出时还能收回购买时的全部“投资”,以至于《Sex and the City》的编剧借剧中人物莎曼萨之口说出了广大女同胞的悠悠心声: “当我拥有Birkin的那一天,就是我真正出人头地的一刻。”
此外,店铺的设计和选址也是保卫奢侈品牌地位的最明显手段。15年前,奢侈品牌开始从百货公司等多品牌模式的第三方零售店扩展到自有商店。除了为店铺建造吸引眼球的建筑,它们遵循百货公司的经营原则: 你将潜在顾客留在店内的时间越长,他们在那里花钱的几率就越大。
作为Gucci在零售店方面的最大投资之一,位于东京银座商业区的Gucci旗舰店装饰着华丽的红木和洞石,店内包括三个手袋部、两个珠宝部、男装及女装部、一间提供Gucci巧克力的咖啡厅、一个艺术馆和一个活动大厅。整个店采用“垂直构造”:咖啡厅和长廊置于高处,以鼓励顾客穿过商店向上走。为了营造高端感觉,Gucci将高端皮包摆在商店入口旁,而将价格较低的帆布包放在二楼。顾客购物时可以利用硬币托盘、鞋拔和手袋杆。在展示手袋时,会铺开原料皮垫,而在更衣室则配备了缀有Gucci字母的长衣。购买行为在这里被称为“销售仪式”。
业内人士透露,奢侈品牌的店铺选址有一系列硬指标,包括店铺周围的品牌要级别统一,顶级酒店环绕、便利及充足的车位和高级餐厅相邻等等。
店铺对于品牌如此重要,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出一个特殊的“大品牌”宝姿(Ports)。尽管宝姿是加拿大人卢克-塔纳贝(Luke Tanabe)于1961年创建,但在1989年塔纳比退休后就被香港人买下,并且在1993年悄悄把中国作为制造及零售基地。但在AC尼尔森为《世界时装之苑》杂志所进行的读者调查中,宝姿在读者未来12个月内希望购买的国际时装品牌中排名第一,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才分别是Chanel和Gucci。
专家认为,宝姿已经在中国奢侈品服饰市场上具有了先入为主的优势。但是,宝姿的广告预算只有5%,大部分宣传重心被投入到零售门店地址的选择上,显著特色就是要引起人们内心对品牌的回忆。如今,宝姿在全球拥有370多家门店,其中305家设在中国。这些店设在人流众多的地方,也要接近那些产生观点和印象的机构,比如学校旁边。
“很多时候,我们开设一家门店,年轻女孩经过,她们也许还没到购买我们产品的年龄。她们每天上学,经过我们漂亮的橱窗,每天她们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从这家店买点什么……当人们钱还不太多的时候,他们只会购买一两个品牌的产品,如果你想成为其中的品牌,就最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宝姿首席执行官陈启泰说:“毫无疑问,当她们需要第一套面试服装,甚至已经在事业上站住脚的时候,这就会成为她们首选的服装品牌。对一个中国女人来说,置办嫁衣就是她第一个可以在衣服上花大钱的机会,这就是她们的品牌。”
(木琦)
⑹ 路易威登的品牌理念是什么
路易威登品牌一百五十年来一直把崇尚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作为设计的出发基础,每一件产品的诞生都成为不可取代的经典。
⑺ LV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能具体分析一下么
做形象,做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