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场营销战略案例分析
<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战略>很不错
2. 、 举一事例说明市场补缺策略的运用。(15分)
五谷道场在进驻方便面市场时,市场已经被康师傅等很多大牌方便面企业占据,五谷道场于是选择了版市面权上所有大牌企业的空白营销点----"非油炸类方便面",直接与所有油炸类型方便面错开竞争,迅速打开并且占领一席之地.
3. 市场补缺者怎样进行市场专业化营销
你可以去网络搜索 AKFPC销售法 有讲这块
4. 如何进行市场营销的案例分析,如何回答市场营销的论述题
市场竞争的法则,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竞争的法则一样,是十分残酷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在自然界,现存的物种自有其“存在的理由”。
例子:
同样道理,对于MP3行业来说,鱼龙混杂的MP3市场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品牌约200多个)。因此,MP3行业所遵循的 “物竞天择”的规则,其结果必然也是“适者生存。”各厂家要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分得一杯羹,甚至于做中国MP3产业的领头羊,就必须在深入了解市场的基础上用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决策和管理。
那么,如何在纷繁芜杂的市场中寻找、提炼自己的竞争策略呢?古语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于人”,因此,从行业的竞争现状、消费者属性、产品特性、价格特性、渠道特性、传播特性等六方面的要素入手进行深度分析,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该行业营销机理的根源和深刻的启示。
具体方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互动性、实践性,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属于管理学范畴,在教学过程、作业练习、考试试题中教师都会设计相应的案例,试图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提高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案例分析重在过程、而非答案
案例分析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工具,使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或解决问题者的地位,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将所学的理论和所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案例中蕴含的问题,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作出客观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决定方案。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学习、消化、整合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和知识的过程。案例分析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唯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重视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重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思考,独立去解决问题。
二、案例分析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
进行案例分析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而养成和练习归纳思维的方法,是营销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因此,进行案例分析的前提之一是,扎实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否则就谈不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面对案例分析却无法下手,因此,掌握科学的案例分析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具体地说,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从问题入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开始时,迅速查看题中所问,初步判断考查方向;带着问题去看题干,重视所给的提示,这可以作为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可以提高阅读案例的效率,也可以引导你关注重点问题。
2、阅读过程中进行归纳与提炼。当案例较长或关系较复杂时,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归纳出各段落的中心观点(一句话或几个词)。案例分析必须站到案例中的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与主角同命运。这样才能忧其所忧,急其所急;这样才有真实感、压力感、紧迫感。必须从全局出发,全面细致综合地考虑问题。
3、弄清案例的目的和关键问题。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粗读案例后,要判断所分析的案例是什么类型,与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哪些内容有关,分析这个案例要达到什么目的,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或主要矛盾是什么。即既重视问题提示,但不局限于提示,打开思路,独立思考,拟定自己分析的思路,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选用恰当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
4、将分析转化为语言的有效形式。以简洁扼要的文字,记述案例中问题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重要状况等;找出案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做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分析中,学生应当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以展示自己专业的能力和水平,阐述自己从本案例中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获得了什么样的教益;如何将这些经验、收获和体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好结合自身所在单位的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问题分析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思路的逻辑性和清晰性,分析报告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等。
三、举一反三
从对以下案例的分析中让学生受到进一步的启发,真正掌握案例分析方法的实质,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案例介绍:1970年菲力浦摩里斯公司(即生产、经销“万宝路”香烟的公司)买下了密尔瓦基的米勒啤酒公司,并运用市场细分策略,使米勒公司跃居该行业头把交椅,成了啤酒业的老大。原来的米勒公司是一个业绩平平的企业,在全美啤酒行业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仅为4%。到1983年,在菲力浦摩里斯的经营下,米勒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1%,仅次于排第一位的布什公司(其市场占有率为34%),但已将排名第三、四位的公司远远地抛在后头,以至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米勒公司创造了一个奇迹。米勒公司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奇迹,关键在于菲力浦摩里斯公司吞并米勒公司后,实施了该公司曾使“万宝路”成功的营销技巧,即市场细分策略。
首先,米勒公司在作出营销决策前,先对市场做了认真的调查。他们发现,根据对啤酒饮用程度的不同,可将消费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度饮用者,另一类是重度饮用者,而且其饮用量是轻度饮用者的8倍。结果一出来,米勒公司马上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消费群体:多数为蓝领阶层,年龄在30岁左右,爱好体育运动。于是,米勒公司果断地决定对“海雷夫”啤酒进行重新定位,改变原先在消费者心中“价高质优的精品啤酒”形象。将其消费人群从原先的妇女及社会高收入者转向了“真正爱喝啤酒”的中低收入者。重新定位还表现在米勒公司的新广告上。整个广告是面向那些喜好运动的蓝领阶层。广告画面中出现的都是一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冲下陡坡,消防队员紧张地灭火,船员们在狂风巨浪在驾驶轮船……甚至还请来了篮球明星助阵。新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应热烈,很快赢得了蓝领阶层的喜爱。
米勒公司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决定乘胜追击,又进入了他们细分出来的另一个市场———另低热度啤酒市场。开始许多啤酒商并不看好米勒公司的这一决策,认为他们进入一个“根本不存在市场的市场”。但米勒公司并没有放弃,他们依然从广告宣传上着手,反复强调该种啤酒———“莱特”———的特点:低热度,不会引起腹胀,口感与“海雷夫”一样的好。同时,还对“莱特”进行了重新包装,在设计上给人以高质量、男子汉气概浓、夺人眼目的感觉。在强大的广告攻势下,整个美国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200万箱,并在以后几年迅速上升。
在占领了低档啤酒、低热度啤酒这两个细分市场后,米勒公司又开始了新的挑战,它将进军最高档啤酒这一细分市场,将原来在美国很受欢迎的德国啤酒“老温伯”买了下来,开始在国内生产。广告宣传中,一群西装革履的雅皮士们高举酒杯,说着“来喝老温伯”,这一举措大大击垮了原先处于高档啤酒市场领导地位的“麦可龙”。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米勒公司的啤酒营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80年,米勒公司的市场份额已高达21·1%,总销售收入达到26亿美元,成了市场的龙头老大,被子人们称为“世纪口味的啤酒公司”。
问题:(1)分析米勒公司的成功之处。(2)米勒公司在推出“海雷夫”啤酒时,采取的是哪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3)之后作为市场挑战者的米勒公司,推出“莱特”啤酒的举措属于哪种市场竞争策略?
分析提示:
(1)市场细分是进行营销活动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市场细分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定位问题,一旦市场细分做不好,整个营销活动的基础就不稳,必将对后面的营销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米勒公司以对市场准确的细分,增加了其对消费者的了解,提高了营销的针对性,为准确的市场定位创造了条件。米勒公司的成功就在于恰到好处的市场细分。
(2)集中性市场策略。该策略有利于树立和强化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在目标市场上建立巩固的地位,还可节省成本费用,最适于实力不强的小企业。但该策略风险较大。
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策略应考虑的因素:①企业经营的实力。②产品的自然属性。③市场差异性的大小。④产品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的阶段。⑤竞争对手状况。
(3)市场挑战者在市场上居于次要地位,但不安于现状,要向市场主导者挑战,以求取而代之,因此挑战者战略的核心是进攻。市场挑战者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挑战对象,然后还要选择适当的进攻策略,如正面进攻、侧翼进攻、围堵进攻、迂回进攻、游击进攻等。推出“莱特”啤酒的举措属于市场细分性侧翼进攻,即寻找还未被领先者覆盖的商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迅速填空补缺。侧翼进攻能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策略形式之一。
5. 市场补缺者的战略
(一)市场补缺者的主要战略是专业化市场营销。
即:
1、专门致力于为某类最终用户服务的最终用户专业化;
2、专门致力于分销渠道中的某些层面的垂直层面专业化;
3、专门为那些被大企业忽略的小客户服务的顾客规模专业化;
4、只对一个或几个主要客户服务的特定顾客专业化;
5、专为国内外某一地区或地点服务的地理区域专业化;
6、只生产一大类产品的某一种产品或产品线专业化;
7、专门按客户订单生产预订的产品的客户订单专业化;
8、专门生产经营某种质量和价格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专业化;
9、专门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其他企业没有的服务项目专业化;
10、专门服务于某一类分销渠道的分销渠道专业化。
(二)创造补缺市场、扩大补缺市场、保护补缺市场。
企业不断开发适合特殊消费者的产品,这样就开辟了无数的补缺市场。每当开辟出这样的特殊市场后,针对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扩大产品组合,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达到扩大补缺市场的目的。最后,如果有新的竞争者参与时,应保住其在该市场的领先地位,保护补缺市场。作为补缺者选择市场补缺基点时,多重补缺基点比单一补缺基点更能增加保险系数,分散风险。因此,企业通常选择多个补缺基点,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之,只要善于经营,随时关注市场上被大企业忽略的细小部分,通过专业化经营,精心服务于顾客,小企业总有机会获利。
6. 市场补缺补策略的含义及适用情况
通常把那些小规模的、大公司不感兴趣或无法覆盖到的众多细分时常称为补缺市场,并把专门为这些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称为市场补缺者,他们的市场竞争策略即为市场补缺策略。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比较弱小时大多采用此策略,有些大中型公司也设立专门的业务部门或分公司进入这一市场。此策略核心是实行专业化营销,即在市场、顾客、产品或渠道等方面实行专业化
7. 市场补缺者的主要竞争策略是什么
市场补缺者战略是营销战略定位过程中自我定位为市场补缺者的一种战略模式。
市场补缺者多指为行业内大型企业忽视的市场和顾客进行服务或输出产品的企业。那么它的竞争策略就是以专业化战略。包括:
1、保持专业技术领先。
2、保持在核心地理区域市场占有率最高。
3、目标客户精准、专业。
4、产品和服务专业和独特性。
5、组织形成专业的营销理论和营销团队。
6、销售渠道专业化。
以上仅供参考。
值得说明的是:不可小看市场补缺者角色的企业。补缺者生存的市场,看似小众,往往他们才是未来的市场变化的方向,很有迅速成长和获利的潜在能量。现个企业中不乏早期是市场补缺者而后成为行业领军者的企业。现在的市场补缺者企业也是风投们最喜欢的企业类型之一。
8. 市场补缺者战略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行业几乎都有些小企业,它们专心关注市场上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小部分,在这些小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也就是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有利的市场位置在西方称之为“Niche”,即补缺基点。
(一)补缺基点的特征
一个最好的“补缺基点”应具有以下特征:
有足够的市场潜量和购买力;利润有增长的潜力;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企业具备占有此补缺基点所必要的浆和能力;企业既有的信誉足以对抗竞争者。
(二)市场补缺者战略
那么,一个企业如何取得补缺基点呢?进取补缺基点的主要战略是专业化市场营销。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以下10种:
按最终用户专业化。专门致力于为某类最终用户服务,如计算机行业有些小企业专门针对某一类用户(如诊疗所、银行等)进行市场营销。
按垂直层面专业化。专门致力于分销渠道中的某些层面,如制铝厂可专门生产铝锭、铝制品或铝质零部件。
按顾客规模专业化。专门为某一种规模(大、中、小)的客户服务,如有些小企业专门为那些被大企业忽略的小客户服务。
按特定顾客专业化。只对一个或几个主要客户服务,如美国有些企业专门为西尔斯成货公司或通用汽车公司供货。
按地理区域专业化。专为国内外某一地区或地点服务。
按产品或产品线专业化。只生产一大类产品,如美国的绿箭(Wrigley)公司专门生产口香糖一种产品,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按客户订单专业化。专门按客户订单生产预订的产品。
按质量和价格专业化。专门生产经营某种质量和价格的产品,如专门生产高质高价产品或低质低价产品。
按服务项目专业化。专门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其他企业没有的服务项目,如美国有一家银行专门承办电话贷款业务,并为客户送款上门。
按分销渠道专业化。专门服务于某一类分销渠道,如专门生产适于超级市场销售的产品;或专门为航空公司的旅客提供食品。
作为市场补缺者要完成三个任务:创造补缺市场、扩大补缺市场、保护补缺市场。例如著名的运动鞋生产商耐克公司,不断开发适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殊运动鞋,如登山鞋、旅游鞋、自行车鞋、冲浪鞋等,这样就开辟了无数的补缺市场。每当开辟出这样的特殊市场后,耐克公司就继续为这种鞋开发出不同的款式和品牌,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如耐克充气乔丹(Jordan)鞋、耐克哈罗克(Huaraches)鞋。最后,如果有新的竞争者闻声而来的话,耐克公司还要全力以赴保住其在该市场的领先地位。选择市场补缺基点时,多重补缺基点比单一补缺基点更能减少风险,增加保险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