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戴尔的网络营销策略有什么特色
DELL做的抄网络营销模式有很多种,主要也是袭因为他们是做直销的,通过网络营销更直接更高效。
他们在各个网站直接做广告,你可以随处可见,特别是电子数码产品相关的网站。
他们还做传真、邮件的群发。用的是gfax这个网络传真群发平台。
还有数据库营销。
所以你才有可能从各个渠道登录他们网站订购
❷ 谁知道戴尔电脑的发展史营销案例
戴尔 1965年出生于休斯敦 —— 一支著名的 NBA球队(休斯敦火箭队)的所在地,他的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个经纪人,因此,他们结识了许多中上阶层人士。这也使得小戴尔能有机会经常与那些人士相接触,通过与那些人的交往,小戴尔懂得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其中也包括电脑。
为了不辜负父母对他的一片期望,戴尔在 1983年进入了得克萨斯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预科生。但事实上他只对电脑行业感兴趣,他很想大干一场。
他从当地的电脑零售商那里以低价买来了一些积压过时的 IBM的PC电脑,由他自己进行改装升级后转手又卖出去,很快便销售一空,他也靠电脑赚得了他的第一笔收入。
初涉商海,戴尔获得了信心,拥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大学第一学年结束以后,他打算退学,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为了打破僵局,戴尔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如果那个夏天的销售额不令人满意的话,他就继续读他的医学。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但他们错了,戴尔的表现使得他没有留任何机会给他的父母,因为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 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学校。
败中修正坐标 业绩一飞冲天
戴尔决定正式成立 Dell电脑公司。1987年10月,戴尔依靠他过人的胆量和敏锐的感觉,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大量吃进高盛的股票,第二年他便获利了1800万美元。这一年,他只有23岁,他开始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年轻人的身体里总是充满了热情与果敢,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年轻人也容易热情得过了火。 1991年,Dell公司的销售额达到8亿美元。1992年他给公司的市场份额定位于15亿美元,但结果却大大地超出了戴尔的预想,Dell公司的销售额竟然突破了20亿美元。
过分的顺利使得戴尔有些飘飘然。一味地追求生产量使得戴尔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公司陷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 Dell公司自创立以来首次出现了亏损,股票价格也大幅下跌。
这次打击是巨大的,但这也使得戴尔变得清醒起来, “ 我又从空中落回到了地面上 ” 。戴尔回顾了公司 9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把公司的发展方向从误区 “ 追求最大的生产量 ” 中解脱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新的经营策略 “ 流动性、利润和增长 ” 成为了公司以后发展的坐标。从那以后, Dell公司有了今天3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Dell公司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戴尔也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商人。
33岁的年龄,敏锐的感觉,超凡的胆识。这就是迈克尔.戴尔。
戴尔曾荣获《首席执行官》杂志 “ 2001年度首席执行官 ” 、《 Inc》杂志 “ 年度企业家 ” 、《 PC Magazine》杂志 “ 年度风云人物 ” 、《 Worth》杂志 “ 美国商界最佳首席执行官 ” ,《金融世界》和《工业周刊》杂志 “ 年度首席执行官 ” 等称号。在 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他都名列《商业周刊》评选的 “ 年度最佳 25位经理人 ” 之中。海德里克 (Heidrick)和斯卓格斯(Struggles)等知名高级经理人猎头公司称戴尔为 “ 富有影响力的首席执行官 ” 。
戴尔公司于 1992年进入《财富》杂志500家之列,戴尔因此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戴尔公司目前名列《财富》杂志500家的第48位,《财富》全球500家的第154位。自1995年起,戴尔公司一直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 “ 最受仰慕的公司 ” , 2001年排名第10位。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零二。
戴尔在全世界都是采用网上直销的方式(电子商务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流成本),每周有几款特价机型促销,并用来做广告宣传。在网上订购正在促销的机型是可取的
❸ 戴尔电脑定制营销分析
DELL是一线品牌里最便宜的,美国神州,一分钱一分货,质量只能说还凑合
❹ DELL营销模式
DELL之前,在杂志上看到很多关于DELL零库存的情况,DELL的直销模式,DELL的按单模式,但是到底如何实现的,的竞争力在哪里,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都不清楚,在这次与DELL的各层次的运作人员接触了之后,我们同行的一致感受到自己巨大的差距,与DELL相比,我们的管理太粗放,我们人员的素质与国际化水平差距太大,回来后,在我们的印象中,DELL不再是神秘的,而是“可怕”的,因为按照DELL的这种速度发展下去,DELL将势不可挡。
一、DELL的产业模式
DELL的定位非常的清晰,就是DELL是一个销售的公司,所以整个公司以销售为主导,在中国DELL共1500人左右,销售人员占600人,主要是电话直销,DELL一直认为强大的销售能力与销售的速度是其开展供应链各项工作的基础,比如按单生产,比如零库存,比如低成本,失去快速销售的基础,也谈不上其他的供应链的模式。
产业链上,一切围绕如何赢利,所以DELL只做计算机与计算机相关联的产业,目的是做精做细,同时至于DELL自己亲自做什么,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增值程度,没有价值的工作DELL不去做,比如物流,DELL全部是外包为主,制造的大部分环节也已经外包,使其在制造时零部件的种类非常少,管理成本很低。
DELL的竞争优势在于其成本,DELL之所以能够在高科技行业稳步的发展,主要还是低价的策略,这种低价策略决定:DELL的研发人员非常少,DELL在供应链各环节深入持续挖潜,不浪费每一分钱,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说明:2003年中国DELL全年的销售收入为265亿人民币,但这些产值的固定资产的投资仅为5000万(厂房、设备等)。
二、DELL的按单制造的模式
DELL按定单生产的模式实际上是按定单装配与按定单发运,其采购的环节不是按定单,而是按预测组织,按库存补货的形式,使物料的保障非常的平滑,这一点我们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1、采购定单的下达,根据DELL6个月的预测,下达备料计划给供应商,这份定单上只有数量,但没有价格,6个月的预测是到天的。
2、供应商准备2周的库存放到DELL的第三方物流商BACK的仓库,每天根据用量与预测向BACK补货,订单不是合同,只是可收货的一个依据。
3、生产线根据已排到生产线的定单,每2小时向BACK发出补货的指令,BACK根据指令向生产线配送,但是配送的原则是最小只到小包装,DELL在考虑补料需求的时候就考虑定单与最小包装,原则上BACK不分拣到件。部分的包装物由供应商根据信息直接配送到DELL。
4、BACK出库扫描检查装箱的正确性,同时出库,减BACK的库存,DELL到货扫描再次检查,同时增加生产线工位的库存,也同时触发信息,将每件物资送到什么分拣的工位上。
5、物料每2小时补充到拣配的工位上,中国DELL有三条线,服务器、PC与笔记本,每条生产线的前端是条分拣线,配备月5人专门按单分拣,分拣完后,由一个扫描点统一逐件扫描,一台一个周转容器,容器很简单,都是DELL自己用泡沫做了隔断,不容易混淆。DELL不是流水线的模式,而是一个工人对一台机器从头到尾的安装完成,在分拣完成后,生产线装配工人再扫一遍校验,目前正在试点两人一边一个安装,但还有争议,因为这种模式好处是减少每个员工的动作,不好的地方是两人永远无法同步,会有一些等待的时间浪费在里面。这是DELL的一个正在做的项目,所有的项目都是为如何降费,如何提高效率而设计的。
6、物料基本是免检,入厂100%是合格的,目前只有下线一个质量控制点。
7、成品是外包给各物流公司,按国际,按公司分类存放暂存区,在这个区域再匹配一些特殊的定单,如追加音箱,要两块硬盘等的客户。
8、成品是人工装箱,因为DELL认为中国人力的成本低。
物料自到厂到成品出库,平均为2.7天,即从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只占用DELL2.7天的现金占用。在其工厂收货后供应商根据收货的信息开具发票,DELL统一在收到发票后50天对供应商付款;而DELL是收到客户的货款后,定单才能在系统下达,这样DELL有巨大而良好的现金流,目前中国有10亿银行存款,全球有400亿银行存款。
三、DELL的订单系统
1、DELL有强大的订单管理系统,自客户的意向开始在系统就有跟踪,同时DELL只有在收到货款后才能确认定单,所以订单的准确率非常高,其6个月预测的物料准确率为70%,型号的准确率为90%,使其后端的供应链比较稳定。
2、DELL没有ERP系统,基本是以自己设计为主,加一部分成熟的软件,每天平衡T+14的定单的物料保障的情况,必须所有的物料齐全后才能排产(系统自动),排产是到小时的。
3、每天DELL生产7500个定单,最大的定单不超过50台,如大于50台则系统自动拆单,目的是让一个单的物料最少的时间呆在生产线上,加快物流的速度。
四、DELL的标准化
DELL对标准化的要求很高,其标准化有个KPI的考核指标,是同类产品不重复的物料数/产品的型号,每年这个数据必须比上年降低20%,而且DELL也帮助厦华整合零部件的种类(彩电),将4万种减少为2万种。
五、DELL的组织、管理与人员的竞争力
DELL的组织非常扁平,上下级的关系已被流程的关系所替代,基本分为销售、市场、运作、工程等。
其市场部非常重要,是根据公司的目标制订具体到型号的目标,比如,中国DELL的目标是比行业水平增长再提高30%,市场部根据这个目标与产品的规划制订每个型号的销售目标与定价,在这个基础上,财务制订保守的目标(一般低于市场预测),而生产指定其产能目标(一般高于市场预测),每个季度滚动调整,全公司每个员工围绕其目标开展工作,所以根本不会发生订单大于产能的情况。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部门制订的产能计划向供应商发布采购的预测,要求必须在BACK备两周的原材料的库存,如果因DELL的原因发生新品的更改或其他使原材料不能使用的情况,DELL承诺承担两周库存的损失(虽然这部分的物料的物权不是属于DELL的)。
DELL的新品推出的过程非常的规范,在新品推出的前4个月,开始在全球的5个工厂内推介,一方面排查目前的工艺是否满足新品的高效率制造,另一方面则由采购部门排查原有供应商库存的信息,总部会统筹考虑决定切换的时间,但切换指令一旦下达,则全部一刀切。
销售部门是一个执行的部门,执行的是市场部的目标,对产品不会挑来挑去,唯一的任务是将目标不择手段的去完成。
订单管理部是一个中枢的环节,他是连接生产、采购、销售、市场的中枢,基本的工作由系统完成,但是其主要处理异常的信息。
DELL是个全球的企业,每周至少开一次全球的电话会议,其员工描述“在黑暗中听着英语”晕头转向,压力很大,但信息量也很大,如发生缺货的现象,经常由人员提着包在全球调料,目标是零停线。
中国DELL的工资不是很高,4000-5000元之间,但员工压力大,前几年因DELL的股票价值持续增长,成为稳定员工队伍的主要办法;随着竞争的激烈,DELL每年人员的流失率在20%左右,但为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其想了很多的办法直得我们的借鉴。
1、员工的满意度调查。每年DELL总部会请第三方咨询公司做一个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目的是调查员工最关心的是什么,员工最想要什么,根据调查结果,DELL会针对竞争对手的薪酬、福利、加班等影响员工稳定的因素制订一个改进的方案。
2、为加强与员工的沟通,DELL对管理人员与干部的考核分为3部分,40%为目标的完成,40%为员工对你的评价,20%是领导对你的评价(主要看模式与创新),这样造成的氛围是只要员工提出的问题,均会很快的得到反馈与答复,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否则会与这个干部年末的加薪等直接挂钩。
我们是DELL的竞争对手,所以通过其他渠道请了DELL的几个人做了讲解,分别为销售、营运与订单、制造,在DELL的时间为3年,6年,2年。但是员工的素质都比较高,他们体会最深的是DELL做企业的方法,会让每个管理人员受益终身。在所有的部门,优化流程与改进均来自与个人发起,会组成很多跨部门的团队(也就是6个δ小组),立项时说明现状与改进后的效益,年末拿出取得效益的见证性资料。这些均是员工自发来做的,每个项目都会加分,如果没有项目,年终考评不会合格,多做项目多加分,年终奖励兑现及影响明年的薪水的水平。
最后感觉比较深的是在DELL一切以数据说话,离开数据,任何工作与项目免谈。
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其订单的模式可以借鉴,即在采购是补货的方式,100%推进寄售,立体库全部为供应商的物了,按小时向工厂补货;
2、大的关键的物资必须逐件推进贴或印刷条码,分拣扫描,防错;螺钉等低值易耗品向工位补货,不在按单拣,但建立周盘点制度;
3、对于出口的定单多的,应通过不同的定单不同的包装容器来解决防错化;
4、可借用DELL的标准化的指标体系来逐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5、借鉴KPI指标体系的设计;
6、借鉴6个δ项目的方式,由专家与员工结合在一起推进;
7、借鉴与员工沟通的模式,稳定员工的队伍。
❺ DELL公司为什么可以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DELL模式,是DELL所采用的商业运营模式,没有足够的实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你应该知道康柏电脑吧,曾经的全球第一,就是由于学习DELL的营销模式,结果最后只能被HP收购。所以一种模式,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
戴尔:取消中间人
过去20年来,戴尔电脑公司所采用的商业模式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迈克尔·戴尔作为当代典型的企业家而备受商业媒体的关注,这个年轻的电脑奇才从大学辍学,通过创立自己的技术公司赚了大钱。不过,迈克尔·戴尔真正有影响的见解并不在技术方面,而是在商业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开始关注个人电脑生产企业的工作模式,并且发现了一条更好的路子。这种方法可以免除许多不必要的成本,让人们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电脑。
这条更好的路子就是向客户直销,绕过了分销商这个中间环节。戴尔电脑公司从消费者那里直接拿到订单,接下来自己购买配件组装电脑。这就意味着戴尔电脑公司无需车间和设备生产配件,也无需在研发上投入资金。消费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电脑配置,戴尔公司也避免了中间商的涨价。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商业创意!戴尔本人通过为消费者消除中间环节获得了大量财富。他以很低的代价获得了技术,比其他个人电脑制造商获得了更为丰厚的利润。戴尔电脑公司的直销商业模式就是利用现有的价值链,并且除去了一个不必要的、成本昂贵的环节(在经济学术语中,称之为“非居间化”或“脱媒”)。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种新价值链更有意义。
戴尔从大学辍学、全力经营自己公司之时,他也没有料到取消中间人会有那么多优势。这也就是我们在故事中发现的真正有趣的地方。按照订单制造产品的方法让戴尔公司避免了大量库存产品产生的所有成本和风险。无论商业环境发生什么变化,这都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骄人的创新速度,戴尔电脑公司的商业模式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新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价值的来源从具体事物向创意、从产品向服务转移。戴尔电脑公司商业模式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产品甚至也可以像服务那样去做。这究竟会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库存对于服务企业来说一直都很重要。比如,如果你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每次飞行你肯定都需要很大的固定成本。这些成本包括飞机本身、燃油以及机组人员,而且都是基本固定的。因为不论乘客是300人还是30人,这些成本都不会改变。为了赚钱,你就必须设法让飞机满员,这在航空业中被称为“上座率”。航空公司不可能将一个飞机座位放在库房里存起来,这些座位就像一盒非常容易腐烂的草莓一样,根本无法保留。医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可能将病床、仪器设备以及受过严格训练的医护人员放进库房中去。每一种专业人士,比如律师、医生、咨询师等,也都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可能储存到库房中去。对于固定成本很高的服务行业来说,他们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设法解决上述问题。
然而,制造业企业过去往往依照不同的经济模式行事。如果生产的是一种小机械,那么你就可以将产品放在库房中,直到有消费者准备购买时才拿出来。不过,在一些产品更新换代很快的企业中,消费者的欣赏口味也变化很快,这时产品就变得像在服务业中那样,很容易“腐烂”过时。戴尔电脑公司的副总裁凯文·罗林斯曾经感叹说:“我们现在就像卖菜的农夫,搞不好东西就会烂在手里。”他的意思就是说,电脑技术的发展非常之快,如果公司不能迅速将电脑卖掉,产品就很容易变成一堆过时的机器,而过时的电脑就像已经开始腐烂变质的蔬菜、水果那样。这种关于库存和速度的认识,促使戴尔电脑公司在过去十多年里表现不俗。因此,现在不论在什么行业,很多CEO都在讲,速度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十多年来,直销模式让戴尔电脑公司保持了一种令竞争对手疲于应付的速度,也让他们与客户建立了直接联系。这种联系又让他们及时掌握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何时需要这样的产品。然后,戴尔电脑公司运用这些信息促请合作的供应商及时生产并将配件送到自己的装配工厂。正如迈克尔·戴尔本人所说:“我们用信息代替了库存。”这对于戴尔公司的供应商来说同样有利,因为他们可以更稳定地向戴尔公司提供电脑配件。
开始的时候,其他个人电脑制造商对于戴尔电脑公司的做法根本不屑一顾。经过15年的发展,他们慢慢都或多或少地认输了,并加入了戴尔公司电脑直销行业。整个电脑行业中曾经处于支配地位的电脑分销代理商(2000年的总收入超过750亿美元),现在只有勉强维持生存了。2000年,三大行业巨头包括CHS 电子公司、MicroAge公司和InaCom公司都援引企业保护法案第11条以寻求美国政府保护。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故事的道德意义其实相当简单: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自己的公司也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也会相当复杂,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需要通过一个系统、一个商业模式产生,商业模式建立在关于价值的远见之上,只有拥有优秀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才有可能实现。
戴尔电脑公司自身的成本结构大大降低了各种支出,因此它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价格低廉的电脑。戴尔电脑公司将来又会怎样做?随着个人电脑市场的发展开始减缓,戴尔电脑公司迅速将自己的直销模式拓展到新领域,比如转向服务器等产品。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明晰的模式,戴尔电脑公司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刻领悟了这种模式,从而也大大帮助他们很快适应变化。但是,毫无疑问,戴尔电脑公司仍将坚持自己的商业模式。战略的任务就是专门处理这些问题的。
❻ DELL营销模式是怎样的
DELL之前,在杂志上看到很多关于DELL零库存的情况,DELL的直销模式,DELL的按单模式,但是到底如何实现的,DELL的竞争力在哪里,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都不清楚,在这次与DELL的各层次的运作人员接触了之后,我们同行的一致感受到自己巨大的差距,与DELL相比,我们的管理太粗放,我们人员的素质与国际化水平差距太大,回来后,在我们的印象中,DELL不再是神秘的,而是“可怕”的,因为按照DELL的这种速度发展下去,DELL将势不可挡。
一、DELL的产业模式
DELL的定位非常的清晰,就是DELL是一个销售的公司,所以整个公司以销售为主导,在中国DELL共1500人左右,销售人员占600人,主要是电话直销,DELL一直认为强大的销售能力与销售的速度是其开展供应链各项工作的基础,比如按单生产,比如零库存,比如低成本,失去快速销售的基础,也谈不上其他的供应链的模式。
产业链上,一切围绕如何赢利,所以DELL只做计算机与计算机相关联的产业,目的是做精做细,同时至于DELL自己亲自做什么,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增值程度,没有价值的工作DELL不去做,比如物流,DELL全部是外包为主,制造的大部分环节也已经外包,使其在制造时零部件的种类非常少,管理成本很低。
DELL的竞争优势在于其成本,DELL之所以能够在高科技行业稳步的发展,主要还是低价的策略,这种低价策略决定:DELL的研发人员非常少,DELL在供应链各环节深入持续挖潜,不浪费每一分钱,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说明:2003年中国DELL全年的销售收入为265亿人民币,但这些产值的固定资产的投资仅为5000万(厂房、设备等)。
二、DELL的按单制造的模式
DELL按定单生产的模式实际上是按定单装配与按定单发运,其采购的环节不是按定单,而是按预测组织,按库存补货的形式,使物料的保障非常的平滑,这一点我们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1、采购定单的下达,根据DELL6个月的预测,下达备料计划给供应商,这份定单上只有数量,但没有价格,6个月的预测是到天的。
2、供应商准备2周的库存放到DELL的第三方物流商BACK的仓库,每天根据用量与预测向BACK补货,订单不是合同,只是可收货的一个依据。
3、生产线根据已排到生产线的定单,每2小时向BACK发出补货的指令,BACK根据指令向生产线配送,但是配送的原则是最小只到小包装,DELL在考虑补料需求的时候就考虑定单与最小包装,原则上BACK不分拣到件。部分的包装物由供应商根据信息直接配送到DELL。
4、BACK出库扫描检查装箱的正确性,同时出库,减BACK的库存,DELL到货扫描再次检查,同时增加生产线工位的库存,也同时触发信息,将每件物资送到什么分拣的工位上。
5、物料每2小时补充到拣配的工位上,中国DELL有三条线,服务器、PC与笔记本,每条生产线的前端是条分拣线,配备月5人专门按单分拣,分拣完后,由一个扫描点统一逐件扫描,一台一个周转容器,容器很简单,都是DELL自己用泡沫做了隔断,不容易混淆。DELL不是流水线的模式,而是一个工人对一台机器从头到尾的安装完成,在分拣完成后,生产线装配工人再扫一遍校验,目前正在试点两人一边一个安装,但还有争议,因为这种模式好处是减少每个员工的动作,不好的地方是两人永远无法同步,会有一些等待的时间浪费在里面。这是DELL的一个正在做的项目,所有的项目都是为如何降费,如何提高效率而设计的。
6、物料基本是免检,入厂100%是合格的,目前只有下线一个质量控制点。
7、成品是外包给各物流公司,按国际,按公司分类存放暂存区,在这个区域再匹配一些特殊的定单,如追加音箱,要两块硬盘等的客户。
8、成品是人工装箱,因为DELL认为中国人力的成本低。
物料自到厂到成品出库,平均为2.7天,即从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只占用DELL2.7天的现金占用。在其工厂收货后供应商根据收货的信息开具发票,DELL统一在收到发票后50天对供应商付款;而DELL是收到客户的货款后,定单才能在系统下达,这样DELL有巨大而良好的现金流,目前中国有10亿银行存款,全球有400亿银行存款。
三、DELL的订单系统
1、DELL有强大的订单管理系统,自客户的意向开始在系统就有跟踪,同时DELL只有在收到货款后才能确认定单,所以订单的准确率非常高,其6个月预测的物料准确率为70%,型号的准确率为90%,使其后端的供应链比较稳定。
2、DELL没有ERP系统,基本是以自己设计为主,加一部分成熟的软件,每天平衡T+14的定单的物料保障的情况,必须所有的物料齐全后才能排产(系统自动),排产是到小时的。
3、每天DELL生产7500个定单,最大的定单不超过50台,如大于50台则系统自动拆单,目的是让一个单的物料最少的时间呆在生产线上,加快物流的速度。
四、DELL的标准化
DELL对标准化的要求很高,其标准化有个KPI的考核指标,是同类产品不重复的物料数/产品的型号,每年这个数据必须比上年降低20%,而且DELL也帮助厦华整合零部件的种类(彩电),将4万种减少为2万种。
五、DELL的组织、管理与人员的竞争力
DELL的组织非常扁平,上下级的关系已被流程的关系所替代,基本分为销售、市场、运作、工程等。
其市场部非常重要,是根据公司的目标制订具体到型号的目标,比如,中国DELL的目标是比行业水平增长再提高30%,市场部根据这个目标与产品的规划制订每个型号的销售目标与定价,在这个基础上,财务制订保守的目标(一般低于市场预测),而生产指定其产能目标(一般高于市场预测),每个季度滚动调整,全公司每个员工围绕其目标开展工作,所以根本不会发生订单大于产能的情况。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部门制订的产能计划向供应商发布采购的预测,要求必须在BACK备两周的原材料的库存,如果因DELL的原因发生新品的更改或其他使原材料不能使用的情况,DELL承诺承担两周库存的损失(虽然这部分的物料的物权不是属于DELL的)。
DELL的新品推出的过程非常的规范,在新品推出的前4个月,开始在全球的5个工厂内推介,一方面排查目前的工艺是否满足新品的高效率制造,另一方面则由采购部门排查原有供应商库存的信息,总部会统筹考虑决定切换的时间,但切换指令一旦下达,则全部一刀切。
销售部门是一个执行的部门,执行的是市场部的目标,对产品不会挑来挑去,唯一的任务是将目标不择手段的去完成。
订单管理部是一个中枢的环节,他是连接生产、采购、销售、市场的中枢,基本的工作由系统完成,但是其主要处理异常的信息。
DELL是个全球的企业,每周至少开一次全球的电话会议,其员工描述“在黑暗中听着英语”晕头转向,压力很大,但信息量也很大,如发生缺货的现象,经常由人员提着包在全球调料,目标是零停线。
中国DELL的工资不是很高,4000-5000元之间,但员工压力大,前几年因DELL的股票价值持续增长,成为稳定员工队伍的主要办法;随着竞争的激烈,DELL每年人员的流失率在20%左右,但为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其想了很多的办法直得我们的借鉴。
1、员工的满意度调查。每年DELL总部会请第三方咨询公司做一个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目的是调查员工最关心的是什么,员工最想要什么,根据调查结果,DELL会针对竞争对手的薪酬、福利、加班等影响员工稳定的因素制订一个改进的方案。
2、为加强与员工的沟通,DELL对管理人员与干部的考核分为3部分,40%为目标的完成,40%为员工对你的评价,20%是领导对你的评价(主要看模式与创新),这样造成的氛围是只要员工提出的问题,均会很快的得到反馈与答复,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否则会与这个干部年末的加薪等直接挂钩。
我们是DELL的竞争对手,所以通过其他渠道请了DELL的几个人做了讲解,分别为销售、营运与订单、制造,在DELL的时间为3年,6年,2年。但是员工的素质都比较高,他们体会最深的是DELL做企业的方法,会让每个管理人员受益终身。在所有的部门,优化流程与改进均来自与个人发起,会组成很多跨部门的团队(也就是6个δ小组),立项时说明现状与改进后的效益,年末拿出取得效益的见证性资料。这些均是员工自发来做的,每个项目都会加分,如果没有项目,年终考评不会合格,多做项目多加分,年终奖励兑现及影响明年的薪水的水平。
最后感觉比较深的是在DELL一切以数据说话,离开数据,任何工作与项目免谈。
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其订单的模式可以借鉴,即在采购是补货的方式,100%推进寄售,立体库全部为供应商的物了,按小时向工厂补货;
2、大的关键的物资必须逐件推进贴或印刷条码,分拣扫描,防错;螺钉等低值易耗品向工位补货,不在按单拣,但建立周盘点制度;
3、对于出口的定单多的,应通过不同的定单不同的包装容器来解决防错化;
4、可借用DELL的标准化的指标体系来逐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5、借鉴KPI指标体系的设计;
6、借鉴6个δ项目的方式,由专家与员工结合在一起推进;
7、借鉴与员工沟通的模式,稳定员工的队伍。
❼ 服务营销案例题(求助) 问题:戴尔DELL营销发展之路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您好,
戴尔电脑经过专业的设计,备件出厂前都是经过严格检测,制造工艺、规格参数都是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制造的,质量问题可以保证,而且戴尔电脑都带有过热保护功能,如果您的电脑温度超过设定温度,电脑会自动关机以保护设备。并且戴尔强大的服务团队,可以为您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为您的电脑保驾护航。我们是智囊粉丝团也是戴尔服务的一个特点,有了这样全面的服务您可以放心购买。
戴尔厂家直接销售地址:
http://www1.ap.dell.com/content/topics/reftopic.aspx/gen/misc/rep/setrepcode?c=cn&l=zh&s=dhs&rep_id=291394&rep_type=CHAT&redirect_url=http%3A//china.dell.com/cn/p%3F%7Eck%3Dmn
❽ 问答营销例子
营销案例是指描述某一特定的营销活动的内容、情景与过程的一种客观性的材料。营销案例分析的目的为:从营销实践中归纳和提炼营销理论;运用所学过的营销理论,或是从理论的高度审视案例中正确运用营销理论的成功所在,或是从中总结未正确应用营销理论的失败之处,或是分析在改变案例客观环境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另外结果,或是设想自己作为营销人员身处案例的情景之中,由此使理论回到实践,使理论指导实践。营销案例一般并无标准答案,是在于能够启发阅读者的思考与判断,供营销人员参考和借鉴。营销案例中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分成专题案例和综合案例两种,专题案例通常主要反映一个具体问题,综合案例则至少要涉及两个以上的重点内容。
经典案例
银行营销新时代
服务业领域的营销发展相对滞后,将营销思想和工具引入银行服务业,是银行竞争的重要法宝和支撑点,这已成为今天优秀银行的基本作法。在银行行销的发展进程中,花旗银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对于今天正在转制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具有深远意义。
1977年,美国花旗银行副总裁写了一篇文章"从产品营销中解放出来",由此花旗揭开了服务营销研究的序幕。他写到"服务营销的成功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支撑。如果把产品营销理论只是来个改头换面,就应用到服务领域,营销问题还是难以解决。服务行业中缺少相关营销理论,恐怕与市场营销本身的近视不无关系吧?"这段话,足以说明,花旗银行在同行中,甚至在整个服务领域。 多年以来,银行家们根本不关心和理解市场营销。为了向公众显示银行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银行建筑得宛如希腊神庙。内部刻板严肃,出纳员不苟言笑。某位放款员的办公室是这样的:他自己靠着窗户,坐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后,而让前来借款的顾客坐在对面的一张小矮凳上。阳光射入,直射在对面忙着解释借款原因的倒霉顾客脸上。这便是银行对待顾客的真实写照。
花旗银行率先从消费品公司的领袖宝洁引入营销经理制,树立起营销理念。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银行服务就如普通商品一样给我们林琅满目,任意选购,且服务至上。花旗自从70年代正式引入营销,在金融产品创新之基础上,寻找了新的竞争武器,如进行市场细分,为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今天,它提供多达500种金融产品给顾客。籍着97年与旅行者公司的合并,花旗真正成为了一个银行金融百货公司。花旗还为自己定位,树立品牌形象,在90年代的几次品牌评比中,它列为金融业的榜首。同时,花旗还是行业内国际化经营的典范,是拥有分支机构或分行的银行机构,在海外市场,它做到将花旗的服务标准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注意花旗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又注入当地语言文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的合并。
实施定制营销
美国戴尔公司1990年股票正式上市,不到10年,其股票增值3万倍,而戴尔本人也成为全球《财富》500强中最年轻的总裁。是什么让戴尔公司股票如此暴涨?在强手如林的电脑市场竞争,戴尔没有IBM、康柏等公司历史悠久、财大气粗,但却能挤进去,并能如此表现甚佳,这与它独特的定制化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戴尔的定制化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谁都想定制化,但成本高却让诸多企业望而却步,是IT和网络技术让戴尔有能力做到定制化。
戴尔的营销创新在于他把新型零售方式融入到高科技产品电脑中来。如果用专业的话来说,戴尔将电脑产品"大规模定制化"。把微机直接卖给顾客并非改天换地的创意,山姆沃尔顿的沃尔玛货仓式零售革命体现了创始者的"细微之处有洞天"思想,而戴尔的独特在于他对计算机市场这一理念的理解。
戴尔公司每年生产数百万台个人计算机,每台都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组装的。戴尔公司是企业家、网络技术专家和企业软件汇集在一起的完美例子。以戴尔为其大客户福特汽车提供服务为例,戴尔公司为福特不同部门的员工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配置。当通过福特公司内联网接到订货时,戴尔公司马上就知道订货的是哪个工种的员工,他需要哪种计算机。戴尔公司便组装合适的硬件,甚至安装了适当的软件,其中有一些包括福特汽车公司储存在戴尔公司的专有密码。戴尔公司的后勤服务软件非常全面和先进,因此,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大规模定制服务。
福特公司为这种专门服务额外付一定的费用。付这笔钱值得吗?如果福特汽车从当地经销商那里购买个人计算机,经销商运来一些箱子,需要懂得信息技术的工人取出机器进行配置。这一过程需要一个专业人员花4-6个小时,并且常常出现配置错误。
所以,戴尔的定制服务物有所值。定做莱维斯(Levis)牛仔裤要付额外费用,玩具公司马特尔公司(Mattel)也为需要个性化产品的小姑娘提供定制产品,但收取高价钱。戴尔的直销与定制模式使他在高科技产业独树一帜。
是什么支持戴尔公司做到定制化的生产与服务呢?是IT技术,是网络技术。公司每天生产大约400万台个人电脑、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和工作站。大多卖给了企业而非消费者。买主只须拨打由公司付费的800电话或在公司网址上登录,提出自己的机器配置,等待公司的报价出现在屏幕上。输入信用卡号码,按回车键就行了。或者是如波音公司这样平均每天购买160台戴尔个人计算机的大客户,只需拍拍常驻在公司内的销售代表就行了。
每台微机都按订货生产,但是,从打电话到装上车只须36小时。订货源源不断地转到戴尔公司的三家生产厂之一--奥斯汀、槟榔屿和爱尔兰的利莫瑞克。但是,在这些工厂是见不到库存的。"所有我们的供应商都知道,我们要的配件必须在1小时之内送到",奥斯汀工厂的总经理认为。芯片、集成线路板和驱动器装在卡车上,在直接开到距离组装线仅50英尺的卸车台。在那儿,也没有制成品的库存,戴尔从大学里开始的计算机生意使他懂得了不能让产品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