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蚂拐节的由来
蚂拐节的由来:在桂西的红水河畔,每到正月的蚂拐节时巴马的壮族人都沉醉在古老的蚂拐歌河喜庆的铜鼓声中。相传,蚂拐女神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使大地风调雨顺。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因为丧母而痛苦不堪。他听到屋外青蛙“呱呱呱”的叫个不停,一时烦躁难耐,就用热水把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从此,青蛙不叫了,天再也不下雨了。人间便开始大祸临头。东林吓坏了,去求神祖布洛驼河神母妹洛甲,得到神训应向青蛙女神赔礼道歉。于是东林赶紧在大年初一敲起铜鼓,请青蛙女神回村过年,又请千人为死去的青蛙送葬。以后,人间又得到青蛙女神的保佑,风调雨顺。从此巴马东兰的壮族人年年要过蚂拐节,祭祀蚂拐。
蚂拐节,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❷ 我国56个民族各有哪些节日
广西宜州壮族有三月三山歌节、马山壮族会鼓、宾阳炮龙节、隆安壮族花炮节、南宁大明山龙母节、防城港京族的哈节、融水苗族的新禾节、融水安太十三芦笛节、三江侗族花炮节、南丹白裤瑶开牛节、东兰壮族蚂拐节、东兰壮族铜鼓节、河池布努瑶祝著节环江毛南族分龙节、隆林苗族跳坡节、田阳敢壮山歌圩、龙州壮族情人节、凭祥武圣宫庙会等等
❸ 壮族人过的蚂拐节,是指的什么节日
“蚂拐节”是壮族独有的一个民族节日。很多人在看到“蚂拐节”时都会很茫然,不知道“蚂拐节”中的“蚂拐”指的是什么,有的人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节日,确实,“蚂拐节”是我国少数民族壮族独有的一个节日,我们不知道不了解也是很正常的。壮族人民把青蛙称为“蚂拐”,所以“蚂拐节”在当地又被称为“青蛙节”,“蛙婆节”。顾名思义,这一个节日是为了青蛙而存在的。
“蚂拐节”被赋予了很多含义。在壮族人民的心目中,“蚂拐”的尊严和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年对于蚂拐的祭祀仪式也都非常的盛大。人们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开始杀猪宰羊,准备贡品。然后各家各户的男女老少都会出动,去寻找自己心仪的青蛙。把它放到随身携带的竹筒内,带回蚂拐庙进行供奉。这个举动在我们看来有些难以理解,但是我们要尊不同民族的文化。
❹ 壮族蚂拐节的基本内容
蚂拐节活动主要流行东兰县红水河两岸的金谷、巴畴、长江、隘洞、东兰、长乐、大同等乡镇的壮族村寨,同时,与东兰县相连接的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云榜村,巴暮乡板么村,南丹县吾隘镇那地村也流行该活动。它是通过祭祀、埋葬青蛙来预测年景、祈求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民俗活动。节日从正月初一开始,历时各地不一,有的5至7天,有的长达一个月。可以一个村(屯)单独举办,也可以由几个村(屯)联合举办。节日主要程序为:
一、找蚂拐。正月初一早饭后,大人小孩三五成群下田间地头寻找蚂拐,按惯例取两只,一公一母。并交由主持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将蚂拐装入一节剖开的竹筒内(称“蚂拐棺”),合好绑紧,用彩色纸糊面。第二天,青少年们抬着“蚂拐”巡游本屯各户,念诵祝词。祝贺主家新年万事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二、祭蚂拐。正月十五日,在沿袭固定的蚂拐坟边竖起五六米高的彩色纸幡,摆上祭品,敲打铜鼓皮鼓,祭祀蚂拐。
三、葬蚂拐各地葬蚂拐日期不同。例如东兰县巴畴乡的巴英屯是二月初二,金谷乡弄法屯是二月初三,而大同乡切近屯则在正月二十八,但都在正月二十五至二月初七这段时间内。葬蚂拐的仪式不同,规模也有大有小,巴畴乡巴英屯仪式最为隆重,每次活动总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内容也很丰富。以此为例简述。这天早饭后,屯里响起三声“地炮”,青年们就扛上四面铜鼓上村边高坡上敲打,直到傍晚才回家。晚上全屯男女老少汇集纸幡下,举行葬蚂拐仪式。葬蚂拐前,先将去年旧尸骨取出,观其颜色,据说骨黄预示这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骨白则干旱,五谷歉收,而棉花却丰收;骨黑则庄稼、人畜有病有灾。然后,由一老者念诵祭词,埋葬新蚂拐。
四、化装表演。葬蚂拐前,外村赶热闹的后生源源而来,此时,两位老翁戴假面具,用破布烂蚊帐裹身,扮成“蚂拐公”和“蚂拐婆”,在一群各戴七丑八怪假面具、手持棍棒的蚂拐仔的护卫下走进人群中,众人自动让出一条三四米宽的过道来。约成俗定,这条过道一直到散场也无人敢去侵犯。“蚂拐公”和“蚂拐婆”过过道和巡垌一周之后,即悄然离去。“蚂拐仔”们则留下维护秩序。之后,过道上出现“算命先生”、“渔翁”、“卖药郎”等几个角色,按角色持道具作兴表演,内容均为预祝新年万事如意,消灾除难,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接着两男两女(女的也由男的装扮)在过道上齐唱赶鬼歌。这一过程,如今大多地方已经从简不盛行了。
五、对歌。主持人宣布歌场纪律,与一人齐唱开场歌后,蚂拐歌会开始,十多几十对歌手按男女分排,双双对对唱山歌。内容有天文、地理、历史传说、风俗人情、生产劳动等,但大量的还是恋爱歌,直唱到天亮,并约定下次歌会再会后才结束。至此,整个蚂拐节就在天亮以后结束了。
❺ 壮族人过蚂拐节时,有什么习俗
“蚂拐节”又称为“青蛙节”,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蚂拐节”中的蚂拐指的是青蛙,壮族人民对于青蛙非常的敬畏,他们认为青蛙是掌管人间风雨的女神,对于庄稼的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每到大年初一,祭祀蚂拐的仪式就正式开始了。蚂拐节最长的长达一个月,也有的地区会持续一周左右,这要根据所处的地域来决定。每个地域对于蚂拐节的祭祀或者是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有着细微的差别。
综上所述,“蚂拐节”是壮族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在蚂拐节这一天,人们会虔诚的进行祭祀仪式,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祈求蚂拐女神能够保佑这一方水土,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都可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在这一天的晚上,人们才开始进入整体活动的高潮,人们带上面具,围着篝火跳舞,非常的欢快。还有很多青年男女会在这个晚上寻找到自己心仪的恋人,并相约来年再见。
❻ 蛙婆节的传说
传说青蛙是天帝派下凡间专事桑稼的农神,但一农夫不知其尊卑,错将夜间满野欢叫扰眠的青蛙全部毒死,造成当年天地大旱,颗粒无收,无以聊生。然而,酿成大祸后村民却始终不知个中原因为何。后来,天帝道明原由,令下民将死去的青蛙一一找回,日夜祭拜,并以最隆重的仪式逐个埋葬,以赎过罪,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年年岁岁沿袭,因此成节事,即今“蛙婆节”。
❼ 火把节,蛙婆节和芦笙节分别是什么族的节日
1、火把节
火把节是不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而是哪几个民族的重要节日。像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火把节对这些民族来说都是重要的节日。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在节日当天会举办很多活动,如斗牛,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2、蛙婆节
蛙婆节是壮族节日,又称蚂拐节。它以祭祀蚂拐为重心,包括找蚂拐 、蚂拐祈福、唱蚂拐、葬蚂拐等几个环节。每年的正月初一,人们都要举行蚂拐祭祀活动,形成当地规模最大的民间节日。
3、芦笙节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如十三坡、古龙坡)。
❽ 壮族蚂拐节的介绍
壮族蚂拐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县境内。壮族人部把剞拥柞蚂拐。蚂拐节,又叫青蛙节、蛙婆节,也叫“蚂拐歌会”。传说中,他们认为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青蛙女神。是红水河畔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犹以东兰县长江、金谷、隘洞、东兰等乡镇为盛,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初期间举行,内容主要有找蚂拐(小青蛙)、祭蚂拐、孝蚂拐、葬蚂拐以及山歌对唱、敲铜鼓比赛和跳面傩舞等。青年男女还通过在“蚂拐节”上对唱山歌找到自己心仪的恋人。
❾ 壮族人过的蚂拐节,是指的什么节日
蚂拐节是指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的人们通过祭祀蚂拐,来祈求来年事事平安,粮食可以有个好收成,人们可以有更好的运势,牲畜也不会生病。蚂拐节一般是开年的第一天到次月的第二天结束,节日里的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虽然许多在人类蒙昧时期产生的古俗逐渐被社会的发展演变所淹没。但是一些奇特的习俗却还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祭祀蚂拐的习俗更是其中之一。虽然很多人们根本不相信这些,但是我想说,我们应该尊重其他民族的习俗。
❿ 壮族蚂拐节的简要介绍
蚂拐节源于东林孝敬蚂拐的行为和侍奉母亲的人性良心,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求得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所以,在新年春节到来之时,这里的壮乡村寨都举行一次隆重热烈的蚂拐节歌会,敲锣打鼓,跳蚂拐舞,唱蚂拐歌,共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起至二月初二结束。基本过程为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
蚂拐节程序:找蚂拐(蛙)——祭蚂拐(装在小棺材)——游拜蚂拐(挨家逐户拜蚂拐)——丧蚂拐(同时开棺验看往年丧的蚂拐骨,测验骨色,黄为吉、黑即凶)——篝火铜鼓山歌会(草裙蒙面舞、蚂拐舞表演、赛铜鼓、对山歌)。
在红水河两岸百余里的壮家村寨,都十分盛行蚂拐节活动,历史上就建成过将近200至300座的蚂拐亭,“文革”期间,由于破“四旧”,立“四新”,蚂拐节活动就很少举行,一些蚂拐亭在当时相继遭受破坏,现在遗留下来的蚂拐亭已经很少。
改革开放以后,蚂拐节活动在各地又陆续地得到恢复和举办。同时,也迎来了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内外壮学专家的浓厚兴趣,他们专程来到红水河流域进行蚂拐歌节的文化考察。但是,就目前而言,蚂拐歌节亦已濒临危机,年轻人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逐渐淡化,传统节日逐步被现代节日代替,一些颇有造诣的活动主持人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有些技艺难以得到传承。鉴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已经意识到拯救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制定了对蚂拐节活动进行保护的各项措施,在经费、人才培养、文化资源普查等等方面上都制定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