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躬耕地的襄阳争夺躬耕地引争议
湖北襄阳一直和河南南阳争诸葛亮躬耕地,南阳重视文化历史资源,偏向文献史料、文学和文物证据的调查研究、搜集与整理;而襄阳偏向公关宣传和造势,利用广告效应混淆“寓居隆中”就是“躬耕南阳”。
两地在历史上的争夺在巧合中充满了趣味。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其时,襄阳人和南阳人打官司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阳,又不愿触怒南阳,情急之下,写了一幅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此联置放于武侯祠。但顾知府和稀泥并未消融纷争,反而让两地更加理直气壮地争抢诸葛亮,且“对联门”之后,两地的芥蒂越来越深。
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的一张“三顾茅庐”又触动了南阳襄阳的旧怨。两地都争夺该组邮票的首发地,“邮票门”由此爆发。最后,只好让两地都举办了首发仪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了《隆中对》,注称:“隆中,山名,位于湖北襄阳。
《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注释明显违背了最基本的历史事实,此举激怒了南阳上下和国内文史界,“教材门”爆发,南阳市还举行了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此事人教社已向南阳方面致谦。
2008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阳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阳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为“广告门”。此后不久,此广告便停播。
2014年8月28日,《诸葛亮》邮票南阳首发,在“首发原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举行,再次明确诸葛亮南阳躬耕地的历史地位。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的真正躬耕地,南阳诸葛草庐是三顾茅庐的真实发生地,南阳是诸葛亮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发行《诸葛亮》邮票,并在南阳举行首发活动,意义更加重大,也更加特别。不仅能够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诸葛亮文化,而且,更能够进一步提升南阳诸葛亮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南阳的影响力。
部分史料认同诸葛亮曾寓居襄阳隆中,如《资治通鉴》“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史学家认为隆中在襄阳,和后来诸葛亮躬耕南阳没有直接联系。但襄阳为何强势争夺“诸葛亮躬耕地”,用意比较明显,为发展襄阳旅游业扩大影响,便于招商引资。而南阳方面则重视对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在南阳人意识里,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襄阳再争也不能改写历史,所以显得不够积极。也许南阳的名人资源太多了,南阳人不屑于跟襄阳人争论,毕竟大量的文史记载和文物都证明了诸葛亮的确躬耕于南阳。 河南学者石小生,《河南大辞典》常务执行主编,多年来倾心研究有关河南的历史和民俗。他从2003年开始关注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所蕴藏的隐秘。他认为,在争议双方都认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这一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只有回归到东汉至西晋时期“南阳”这一历史地理名词的认知中,才能真正确定诸葛亮躬耕地。本报记者“六问”石小生,拟揭开“南阳”一词的秘密。
弄清历史就必须从“躬耕于南阳”切入
一问:襄阳说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石小生:《三国志》问世后的百余年后,在东晋襄阳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中提出“亮家于南阳郡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之后,才以讹传讹形成了襄阳说的主要观点。这也是“襄阳”、“南阳”两说纷争的主要起因。
应当指出,“襄阳说”的另一理由“历代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是一致的”本身就不准确,《后汉书》、《三国志》就从未有过诸葛亮躬耕襄阳、隆中的任何记载。
而《三国志》只告诉了我们这么一句话“躬耕于南阳”,所以,我们今天去解读诸葛亮的躬耕地时,也只能从这一句话切入。
我们今天重辨这个问题时,应排除汉晋以后相关此事所有有争议的观点,让历史回归到没有争议的汉晋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本身和此前的原始史料以及后世两说均认可的史料中去,根据其行政区划的沿革,确定南阳究系何处。
襄阳设郡升格与南阳郡对等24年后,诸葛亮始写“躬耕于南阳”
二问:诸葛亮《出师表》时已设襄阳郡,今天的隆中与南阳是什么关系?
石小生:由于朝代更换,行政区划也经常变化,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个习惯,即追述历史时,除必要时引用古地名外,一般均是用著书时的地名注明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一点《三国志》的作者也不例外。
建安十三年(203年),曹操就设襄阳郡,管辖南郡的襄阳、中庐、邔县、宜城、鄾县、临沮,又辖原南阳郡的山都和邓县,襄阳升格为与南阳郡平行的地位。20余年后,即三国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写《出师表》,有“躬耕于南阳”一句。此句的“南阳”与襄阳应没有任何瓜葛。就像今天的清丰、南乐县人不再说自己是河北人,武安、临漳人说自己是河南人一样(新中国成立前清丰、南乐等5县属河北省,武安、临漳等5县属河南省)。
这种表述,在《三国志》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如《蜀书七·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蜀书九·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而同时的南阳人黄忠、文聘、韩暨则注明为:“字汉升,南阳人也。”“字仲业,南阳宛人也。”“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
古人籍贯,向来以郡望为主,即郡在前,县在后,郡治地也可以只称郡。上述传记表明,在这一时期,襄阳和南阳是对等的,都是郡,同时,邓县此时属襄阳郡,不论今隆中是否属邓县,在此阶段,在诸葛亮和陈寿的心目中,已升格为郡且管辖着隆中地区的襄阳绝对不可能和同为郡的南阳混为一谈。今隆中更不可能和南阳画上等号。
陈寿认为“南阳”就是南阳,不是其他任何地方,所以没必要再注释
三问:陈寿著《三国志》时用的地名,是何时的区划?
石小生: 陈寿(233~297年)写《三国志》为泰始十年(274年)前后,距诸葛亮躬耕南阳(建安二年至十年,即公元197至207年)已近70年,如全用70年前年的区划,必然会给当时的读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通观全志,陈寿用的基本是西晋初年的区划和地名。
在晋太康年间(280至289年),三国归晋后的晋武帝分南阳郡南部的今新野、邓州市、唐河、桐柏及今湖北的枣阳、随州等县设立义阳郡,治所新野。又将建安十三年划归襄阳郡的古邓县分置邓城县,辖今樊城一带,归襄阳郡。邓县则归义阳郡。分南阳郡西南的今西峡、淅川及湖北的十堰、均县、老河口一带设南乡郡。
在东汉末属南阳郡的新野,在标注人物籍贯时,陈寿从未用东汉三国时期的区划标明为“南阳新野人”。而在《后汉书》中的新野人士均注明为“南阳新野人”,如邓芝的先祖邓禹为“南阳新野人”,凡襄阳人均注明“南郡襄阳人”,如《逸民列传》中的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庞德公乃庞统之叔。
试想,如果诸葛亮躬耕地果真在隆中,陈寿能对《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这样与当时行政区划明显不符的错误记述视而不见吗?对前史中因行政区划变动而产生名称、归属变化的地名进行必要的注释,是史学家的基本常识。依陈寿这样著名史学家的水准是不会犯这样的遗漏的。事实可能只有一个,就是陈寿认为“南阳”就是南阳,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所以没必要再注释。
“南阳就是隆中”这样离奇的结论,要么是后人的移花接木,要么是臆测,要么就是伪证
四问: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南阳是否指宛城?
石小生:在东汉三国时,南阳是一个郡名,如《魏志·袁术传》:“南阳户口数百万”。所以,在《三国志》里,凡在南阳郡内发生的事件,具体地点多数标注的很清楚,如《魏书一》:“二年春正月,公(曹操)到宛。”等等。这里的宛,就是南阳郡治,即今天的南阳城区。
《后汉书·地理志》载:“宛,故申伯国,有屈申城,县南有北筮山……有工官、铁官。莽曰南阳。”王莽是第一个把南阳这个名字冠于宛城头上的。自此以后,南阳一指南阳郡,也指宛城。
《后汉书·志第十》:“后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会下江、新市贼张印、王常及更始之兵亦至,俱攻破南阳……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这里使用的是南阳,同一事件在同书光武帝纪、刘玄列传中使用的都是宛城。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作为郡名的南阳、荆州、南郡等常与具体的属地县名如:叶、穰、舞阴、昆阳、襄阳、公安并列使用,所以,在史书中大量郡名的使用已不是泛指整个郡境,而是具体指郡治所在地。如前文中的“汉兵起南阳,至昆阳。”“从南阳还,道寝疾,至叶,崩。”这些记载,不用注释,谁都知道是从郡治宛城到的昆阳和叶县。如果依“襄阳说”,“南阳”就是指南阳郡全境,宛城才是今南阳市区,隋以后两名才可以互替,那《后汉书》和《三国志》就没法看了,难道汉武帝“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还需要考证是从南阳郡何地发兵吗?所以,“襄阳说”认为隋改宛县为南阳县是宛县历史上第一次以“南阳”为名的观点是不对的。
在上述两部史书中,我们很难再找出一个用“南阳”的地名称呼宛城以外某地的事例。从这个角度来看,“南阳就是隆中”这样的结论,要么是后人的移花接木,要么是臆测,要么就是伪证。
诸葛亮《后出师表》中也提到了南阳,这个南阳是指宛城无疑
五问:《后出师表》有真伪之争,能否影响它对“南阳”一词的界定?
石小生:没有影响。
《后出师表》最早是出自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伪托说认为是诸葛乔(204~229年)写存,诸葛恪(203~253年)钩致。
《后出师表》中称:“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这里的南阳,是指曹操在宛城为张绣所败,身中流矢之事。
诸葛乔和诸葛恪两人是诸葛亮的侄子,均与诸葛亮同时在世,不论真伪,他们与诸葛亮在南阳地名的认知上也应该是一致的。
因此,《前出师表》中的“躬耕于南阳”,与《后出师表》中的“困于南阳”一样,都指的是宛城。
如果按照“襄阳说”的观点,《前出师表》的南阳是邓县之隆中,《后出师表》的南阳也应是邓县之隆中,岂不贻笑大方?
诸葛亮用“南阳”和“草庐”,而不用“襄阳”和“隆中”,不是对襄阳没有感情,那里毕竟是他生活过的地方,只是他躬耕之地确实不在那里,而是在南阳
六问:诸葛亮出山之前的活动路线是什么样子?
石小生:隆中是诸葛亮在襄阳的家,是故宅,南阳卧龙岗是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与其弟不愿依附刘表重新寻找的躬耕之地。
关于这一点,不能不提到后人习凿齿。习凿齿(?~383),襄阳人。世代为荆楚豪族,东汉襄阳侯习郁之后人。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
他在《汉晋春秋》中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另外,《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记载,他从荥阳太守任上回襄阳后,给桓温弟秘信中说:“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遗事犹存,星列满目。”正是这些记载,引发了“襄阳”、“南阳”两说的争端。后来,《水经注》、《三国演义》等根据他的记载,才逐步演变成“躬耕隆中”、“隆中对”等观点来。
但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习凿齿关于诸葛亮故居的记载,可以发现均没有“草庐”、“三顾”这样的关键字眼,他只是提到隆中是诸葛亮的故宅和居住地。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讲述“(徐)庶曰: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卧龙先生。……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如梦初觉。引众将(由樊城)回至新野,便具厚币,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 剧中说成襄阳,河南南阳要求剧组道歉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曾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关于诸葛亮躬耕地,湖北襄阳与河南南阳已经争了上千年。而新《三国》又在这个问题上点了一把火,因将躬耕地“搬”到了襄阳而引起南阳的强烈不满。
新《三国》“偏向”襄阳
“新《三国》第32集里的一场戏,把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说成是居住襄阳隆中,把卧龙先生隐居的南阳卧龙岗也搬迁到了襄阳。”6日,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张晓刚向记者述说了他的不解和愤怒,“简直是胡编乱造,新《三国》咋能这样不严肃呢?”
记者注意到,新《三国》第32集有一场戏,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说:“襄阳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住着一位当代奇才……此人姓诸葛,字孔明,因为住于卧龙岗上,所以又号卧龙先生。”
张晓刚说,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襄阳是一个很小的县,当时更没有隆中这个地名。隆中当时叫“阿头山”,新《三国》中徐庶说襄阳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简直成了一句极其“穿帮”的笑话。张晓刚表示:“新《三国》依据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既写了诸葛亮曾经居住于襄阳,又写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
南阳网友卧龙岗前砸电视
新《三国》将诸葛亮躬耕地搬到襄阳的剧情,引起了南阳人的强烈不满。南阳网友在卧龙岗山门前“千古人龙”牌坊,拉起条幅。30名小学生齐声诵读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活动最后,几个人抬出一台电视机,当场砸毁。
南阳要求新《三国》道歉
新《三国》何以如此?张晓刚分析认为,新《三国》播出时,襄樊在央视力推其早已录制的宣传片,再结合几年前发生的襄樊人运作更改教科书事件推测,襄樊与新《三国》剧组幕后应该有着某种密切联系。
张晓刚说,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将新《三国》的行为视为一种掠夺,将诸葛亮、卧龙岗从南阳夺走,其实就是掠夺了南阳的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新《三国》的导演、编剧应对此事做出回应,及时改正错误做法,向南阳及所有被误导的观众致歉、谢罪。否则,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将采取必要的手段,甚至诉诸法律来维护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的合法权益。躬耕地和故居地著名作家、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同宾说:躬耕地和故居地是两个概念,只要是住过的地方,有房子的都可以称为故居地。诸葛亮在山东,河南叶县、唐河桐寨铺,湖北襄阳等地都住过,因此,襄阳是诸葛亮故居地的说法是可行的,关于躬耕地,《出师表》就可以说明一切了,“躬耕地”并不一定是下田种庄稼,有可能是隐居的意思,但更主要是研讨学问,关心天下形势
南阳卧龙岗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刘禹锡有《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南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是他成才的摇篮。现如今南阳卧龙岗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文物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南阳卧龙岗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南阳市卧龙区),是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因一代名相诸葛亮躬耕隐居于此,每年前往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❷ 河南省有什么旅游资源
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其中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均在中国八大古都之列。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风景名胜
世界文化遗产3处:
河南省旅游宣传片——感恩,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4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鸡公山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林虑山风景名胜区、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千古名园:禹王台,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
名贵花朵: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信阳桂花。
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鸡公山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38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被历史学
鸡公山(12张)者称赞为“青分楚豫,气压嵩衡”,山上有民国时期世界各国建筑群、总统行馆等著名人文景观。
1921年被美国人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1978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八大景区之一,
1982年列入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水旅游圣地——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既是世界地质公园,又是国家AAAAA级景区。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中原独秀——尧山(石人山)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13张)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1980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先后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好去处”和“河南最美的地方”。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地质公园。
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
洛阳(8张)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尧山,并为尧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独秀”的墨宝。
道教圣地、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王屋山
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洛阳市嵩县境内,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众多旅行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位于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区,奇峰俊秀,白云悠悠,瀑布飞跌,林深谷幽。整个景区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鸟、兽为一体,雄、险、奇、幽、美、妙交相生辉,形成各具特色的白云峰、玉皇顶、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
恐龙没落的见证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东南绵延800余里,这古老的大山见证过恐龙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龙没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蕴含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丰富,全世界无出其右。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和恐龙蛋化石 菊花博物馆是拜访恐龙的好去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自然保护圈”的宝天曼位于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这里古树参天,鸟兽群集,奇峰竞秀,满目涌翠。
明清大道场——袁家山
袁家山道场,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建,是一处全国罕见的明代船形建筑群道场。道教经典著作《道藏辑要》记载:“襄邑(睢县)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而晚尤爱道,故于在陆园崇建殿宇数重,位置悉系梦中指点。皆隐寓丹诀之秘,至今灵应昭然焉。”
花中之王——开封菊花
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遐迩闻名。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洛阳牡丹图集(20张)
国色天香——洛阳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阳而名闻天下,洛阳因牡丹的国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
洛阳牡丹不仅花色迷人,而且蕴含丰富的牡丹文化。从唐宋开始出现大量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以及绘画、刺绣等。
丹桂飘香-——信阳桂花
信阳商城县是中国桂花之乡,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出自于此, 丹桂飘香桂花作为信阳的市花而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农历八月,古称桂月,金秋时节是在信阳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
文物古迹
1.南召猿人: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张)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
7.黄帝故里: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
8.二里头文化: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现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 商丘古城(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12.白马寺: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13.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4.少林寺: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15、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现存的中岳庙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市睢阳区,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龙门石窟商丘在北宋时为陪都,称南京应天府。
17.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18.登封观星台: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袁家山:又称小蓬莱、吕祖庙,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是全国罕见的明代船形建筑群,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建,是明清两代著名的道教胜地 袁家山望月台。
20.红旗渠:位于河南林州,是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21.开封龙亭:国家AAAA 级旅游风景区龙亭,位于开封城内南北交通中枢干线中山路北端。780 年,唐德宗李适在开封(现在龙亭所在地)建永平军节度使治所,即藩镇衙署。随着时间的推进,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为皇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也把这里作为皇宫。金后期同样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明王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 1927 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更名中山公园。 1953 年正式命名为龙亭公园。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❸ 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的设计者是谁
世人称誉的中国旅游标志———“飞燕骝”,也就是马踏飞燕,据考证是东汉(公元22年至220年)的一件杰作。这件稀世珍品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那是1969年8月,甘肃省武威县新鲜大队13生产队会计杨发祥,带领社员在雷台村挖战备地道。该村有一雷神庙,相传前凉张茂作灵钧台,上建宫殿,明代改建为雷神庙,供雷神,故而得名。9月10日下午,当挖至雷神庙下时,突然发现有一砖砌墙壁,用铁锨一推,砖墙塌陷,出现一个大黑洞。队长和会计赶来,进洞探视,发现洞底摆着一些形象奇特的铜小车、小马、小人。拐进北侧砖室,就在通往大室的通道上放着一个三蹄腾空一足踏燕的铜奔马。他们次日将古物清点后全部上交武威县文化主管部门。这就是“飞燕骝”发现的过程。
❹ 如何在西峡县融媒体中心发布健康科普视频
摘要 如下方式可以关注并联系西峡县融媒体中心:
❺ 河南省有什么旅游资源
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其中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均在中国八大古都之列。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风景名胜
世界文化遗产3处:
河南省旅游宣传片——感恩,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4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鸡公山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林虑山风景名胜区、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千古名园:禹王台,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
名贵花朵: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信阳桂花。
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鸡公山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38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被历史学
鸡公山(12张)者称赞为“青分楚豫,气压嵩衡”,山上有民国时期世界各国建筑群、总统行馆等著名人文景观。
1921年被美国人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1978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八大景区之一,
1982年列入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水旅游圣地——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既是世界地质公园,又是国家AAAAA级景区。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中原独秀——尧山(石人山)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13张)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1980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先后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好去处”和“河南最美的地方”。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地质公园。
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
洛阳(8张)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尧山,并为尧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独秀”的墨宝。
道教圣地、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王屋山
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洛阳市嵩县境内,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众多旅行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位于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区,奇峰俊秀,白云悠悠,瀑布飞跌,林深谷幽。整个景区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鸟、兽为一体,雄、险、奇、幽、美、妙交相生辉,形成各具特色的白云峰、玉皇顶、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
恐龙没落的见证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东南绵延800余里,这古老的大山见证过恐龙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龙没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蕴含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丰富,全世界无出其右。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和恐龙蛋化石 菊花博物馆是拜访恐龙的好去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自然保护圈”的宝天曼位于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这里古树参天,鸟兽群集,奇峰竞秀,满目涌翠。
明清大道场——袁家山
袁家山道场,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建,是一处全国罕见的明代船形建筑群道场。道教经典著作《道藏辑要》记载:“襄邑(睢县)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而晚尤爱道,故于在陆园崇建殿宇数重,位置悉系梦中指点。皆隐寓丹诀之秘,至今灵应昭然焉。”
花中之王——开封菊花
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遐迩闻名。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洛阳牡丹图集(20张)
国色天香——洛阳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阳而名闻天下,洛阳因牡丹的国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
洛阳牡丹不仅花色迷人,而且蕴含丰富的牡丹文化。从唐宋开始出现大量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以及绘画、刺绣等。
丹桂飘香-——信阳桂花
信阳商城县是中国桂花之乡,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出自于此, 丹桂飘香桂花作为信阳的市花而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农历八月,古称桂月,金秋时节是在信阳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
文物古迹
1.南召猿人: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张)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
7.黄帝故里: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
8.二里头文化: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现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 商丘古城(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12.白马寺: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13.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4.少林寺: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15、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现存的中岳庙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市睢阳区,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龙门石窟商丘在北宋时为陪都,称南京应天府。
17.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18.登封观星台: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袁家山:又称小蓬莱、吕祖庙,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是全国罕见的明代船形建筑群,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建,是明清两代著名的道教胜地 袁家山望月台。
20.红旗渠:位于河南林州,是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21.开封龙亭:国家AAAA 级旅游风景区龙亭,位于开封城内南北交通中枢干线中山路北端。780 年,唐德宗李适在开封(现在龙亭所在地)建永平军节度使治所,即藩镇衙署。随着时间的推进,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为皇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也把这里作为皇宫。金后期同样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明王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 1927 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更名中山公园。 1953 年正式命名为龙亭公园。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