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洛阳名胜古迹有哪些
洛阳的名胜古迹:
龙门、白马寺、天子驾六博物馆、 古墓博物馆 、汉光武帝陵、 龙马负图寺、玄奘故里、二程故里、范园(范仲淹陵)、邵雍故居、 汉魏洛阳遗址、 隋唐遗址公园/永宁寺塔址、二里头遗址 、千唐志斋。
㈡ 小学生写的历史遗迹的考察报告
福建泉州有一条洛阳江,江上有一座洛阳桥。桥在泉州城东二十里处,一条一里半长的跨海梁式浅灰色花岗岩桥体在阳光下遍体鳞光,远望如一条银龙横卧碧波,如一条银练飘向大海。宋元时期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它就是起点。
主持修建洛阳桥的泉州太守蔡襄(1012-1067),汉族,字君谟,原籍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桥头有蔡襄亲自撰书的《万安桥》记,刻在两方石碑上,每方高约三米,宽一点五米,文字精美,笔体苍劲。书法艺术和桥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互作注释。
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说过,我国的古桥,他最欣赏者有二,一是北方的赵州桥,一是南方的洛阳桥,“闽中多名桥,洛阳是状元”。他的着眼点是建筑学上的价值。我故乡的赵州桥建于隋代,大单拱上加上两个肩拱,分散了压力。洛阳桥建于公元一○五三年。洛阳江自古以来多次建桥都被狂潮急流卷去,是蔡襄创造了流线形舟筏式桥墩,共四十五个,解决了困难。之后他又发明了“固基法”,在桥墩和基石上大量养殖牡蛎,让其分泌物把石块粘连在一起。牡蛎外壳形成一层坚硬的甲胄,耐得风吹浪打和海水腐蚀。从此洛阳桥变成了一座颠扑不破的“长城”。一六○四年泉州发生了八级地震,山崩城倾,一片瓦砾,而洛阳桥安然无恙。洛阳桥成为世界建桥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洛阳桥建成后,泉州成为东南巨镇。马可·波罗描绘这座“宏伟秀丽的刺桐城”时,还特别提到这座美丽的洛阳桥。 我就出生在这座美丽的洛阳桥边,我为我有这样的福气而自豪。 10000%非本人写
㈢ 历史文物遗迹考察的论文提纲怎么写啊据有美术研究价值的文物遗迹。
参考范文: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野趣水景园的植物造景艺术 摘 要:通过对野趣水景园的规划理念、植物配置类型及景观营造的总结与分析,以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的野趣水景园为例,探讨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营造规划方法,特别是水边空间的植被绿化,要根据各自的场所和植物的不同生活形态来选择,充分利用水、湿生植物,通过合理分区营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洛阳;植物园;造景 洛阳有着悠久的建城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闻名遐迩的园林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这座地处暖温带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水系和肥沃的土地,人文风景和自然风景资源丰厚,利于造园。 2006年,坐落于古城里坊遗址之上的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建成。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位于新旧城区的中部核心地区,东起现状里坊路,西至王城大道,南临古城路,北接洛宜路,周边为规模更大的隋唐地遗址保护区,全园占地861 800m2。 园区被东西流向的古洛渠、胜利渠分成3大区域,南区为生产管理区,北区为苗圃科研基地,中区为专类园区。 野趣水景园是专类园区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园子,位于植物园的西北部,总面积133 800 m2,水域面积28 378 m2。设计时间为2005年10月,2006年6月建成。 1 野趣水景园的总体规划 作为植物园中专类园区的一个区域,野趣水景园要与全园总体规划目标原则一致,满足全园所要达到的功能——以洛阳的山水、植物和隋唐遗址文化为基础,以文物保护和促进当地生物产业发展为前提,以科研、科教、生产、旅游和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同时,要充分利用原有渠道,解决灌溉、排水和造景要求[1]。 造园手法富有细节变化,充分体现自然野趣的风格特色,充分利用水系、地形与植物配置相协调,使园中的一切都统一在娴雅而和谐的气氛之中。同时运用山水画艺术风格,使园林成为立体的山水写意画,有形的自然山水诗。 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心、一环、一轴线”。 一心:以湖水围绕的大洲为重心,统帅全园。洲内林木森森,野花怒放,趣味盎然。 一环:以环湖路为纽带串联景区,环湖路既为水陆的分界面,又作为景观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大小不同的岛屿美不胜收,水中的荷花、睡莲、美人蕉等竞相开放,相映生辉。 一轴:通过贯穿水景园内的二级路形成与全园的有机联系,既体现了水景园独特的人文景观,又实现了与整体植物园协调统一的连通。 2 水景园植物景观特色 以水生植物造景为主题,以洲、岛、渚等丰富的地形地貌,野趣自然的植物配置,分区域展示了各植物组合的野生、天然、美丽的园林景观,从而集中体现了耐湿、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在湿地水域的生态环境中所起的固岸护坡、洁净水质、哺育动物等大地之肾的生态功能。 以植物造景为主,除了原种的植物收集展示,还补充大量观赏价值高的品种作为配景,既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又注意到植物配置的群体美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从季相、色彩、质地等造景要素上全面提升植物园的观赏性,营造出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优美园景和舒适的环境以吸引游人前来参观,达到寓教于游憩休闲的目的。 3 植物配置类型分析 3.1 疏林缀花草地的植物配置 以榉树、榆树、黄连木、乌桕等高大乔木为主,或孤植或群植。修剪整齐的草坪,姿态优美的大树,散置的置石,以及镶嵌于草坪上的花卉组合,共同组成了一幅自然、朴素、淡雅的优美景色。 3.2 水边空间的植物配置 水生、湿生植物所在的水边空间,将水域和陆地的景观融为一体,其在生态保护和环境美化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植物难以替代的,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水体景观,还与水质处理系统、生态保护系统巧妙地结合为一体[2]。 3.2.1 水边林、湿生植物带 这一地带处于水陆交界处,土壤湿润,选用的植物材料应对水分条件的变化适应性很强,还要有与自然山水相协调的景观效果。在陆地与近水区之间种植了水杉、落羽杉、垂柳等乔木,林下种植了吉祥划等耐湿植物,岸边种植了千屈菜、卵叶丁香蓼等适应性强的岩生植物,是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带。千屈菜花色明艳醒目、姿态娟秀洒脱,与水体绿树形成对比,层次分明,景色优雅宜人[3]。 3.2.2 直立水生植物带 这里会出现不定期的水位变化,是受波浪影响的区域,坡面坡度变化很大,主要是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芦竹(Arundo donax)、美人蕉(Canna indica)、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菖蒲(Acorus calamus)、水葱(Scirpus vali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直立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植物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姿态优美:碧叶如盖的荷花,叶似利剑的菖蒲、瓣如飞燕的鸢尾(Iris germanica),花絮似雪的芦苇,穗若串珠的蓼花(Polygonum hydropiperl)等,这些挺水植物与水体和岸上的景物相互映衬,反映出不同季相的秀美景色。 精品荷花区集中了大量的精品荷花品种如:玉吉(Nelumbo nucifera 'Clean Jade')、祝福玉莲(N. nucifera 'Zhufu')、友谊(N. nucifera 'Friendship red')、牡丹莲(N. nucifera 'Friendship Peony')、赛佛座(N. nucifera 'Saifo zuo')等,沿岸种植水杉、垂柳等耐湿植物作背景,同时点缀一些睡莲、萍蓬等浮叶花卉,使得景色生机盎然,充满韵律节奏感与山林隐逸野趣[4]。 3.2.3 浮叶——沉水植物带 该区是许多水生观赏植物适宜的区域,如睡莲、萍蓬草(Nuphar pumilum)、金银莲花(Nymphoides indica)等。 睡莲王莲景观区:拥有大量色彩娇丽优雅的睡莲品种,如仁者(Nymphaea 'Rene gerard')、佛琴娜莉斯(N. pygmaea 'Virginalis')、爱丽(N. laydeder 'Elisiana')、粉牡丹(N. 'Pindk Peony')、怀特(N. tetragona 'Tuberoda Richa')、日出(N. 'sunrise')等,景观壮丽,秀色宜人。 沉水植物景观区:有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llatum)、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穿叶眼子菜(P. perfoliatus)等,洁净水持,提高水的含氧量,犹如水下森林、意境幽深。 3.3 洲岛植物配置 应用丰富多样的植物品种,使山体、绿地和水体自然衔接,创造大片野趣、休闲的园林景观。大量运用各种野花组合,营造自然美丽的景观,或置于路旁石畔,或置于水边林缘,或大片种植。野花组合品系的选择要根据应用地区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土壤条件等因素,选用不同品系具有极强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的花卉品种进行混合配比。野花组合是由一、二年生花卉和多年生宿根花卉按配方组成的多种组合,如“夏日花园组合”“一、二年生组合”等。这种多类型搭配的组合,才能从早春到晚秋开花不断,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河中的水杉树小岛颇具特色,茂密的水杉挺拔林立,水葱、垂柳带来淳朴的野趣,让人享受到返璞归真的体验。岛中植物与水生湿生植物协调花生,共同营造出自然美丽的景观效果。 4 植物配置的经验与心得 大量运用水生植物造景,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力求模拟并再现自然水景,创造了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园林意境。水生、湿生植物配置进行合理分区:沉水植物区、睡莲王莲景观区、荷花观赏区、沿岸的水生湿生植物区。使得水面空间层次丰富,驳岸处理自然,使山水融为一体。 地被植物与野花组合的广泛应用是野趣水景园造景的主要组成部分。林下岸边、路旁广泛栽种地被植物与各种草花组合,大大丰富了园林的色彩和景观。如园路两旁选种一些与绿地环境相适应的草花组合——“夏日花园”,色彩缤纷,夹道相映成趣。园路转角“超矮的花坛组合”,淡雅秀丽。林下大量种植鸢尾、葱兰,高低错落,色彩丰富。 同时更兼顾景观生态学要求,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同时又考虑了其景观多样性与景观个性的统一,科学合理地配置和营造景观,最终达到自身的景观稳定。 5 问题与思考 (1)水生植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吸收水体中的养分物质,净化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但是水生植物不像陆地植物易于控制,如果对其习性不了解,会存在较大的植物分割危险,因此应加强对水生植物的侵害性研究,才能作出更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 (2)施工与设计要有机结合,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与设计之间要充分协调,地形整理、植物配置、置石等景观性强的工程,要依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和进度随时调整和调度,既要掌握法则,又要灵活运用,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6 结语 位于专类园区北部的野趣水景园,植物千姿百态,绿树成荫,湖面微波粼粼,水鸟纷飞,野趣盎然。同时大量运用水湿生植物造景,鸢尾风韵优雅、清新自然;再力花花穗修长,随风摇曳,洒脱多姿;芦苇成片种植于溪边,重阳时节,柄柄芦花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色,煞是好看;花叶芦竹洒脱自然;泽苔草无拘无束,田园野趣尤浓;纸莎草高大洒脱;花蔺婀娜潇洒,柔美多姿。水、湿生植物洒脱的姿形、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美丽的四时景色,通过艺术构图,形成了一幅幅风光秀丽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唐学山,李雄,曹礼昆,等.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日)都市绿化技术开发机构,地面植被共同研究会.地面绿化手册[M].王世学,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赵可新,钱萍.水生、湿生植物在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5(7):73-75. [4]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㈣ 跪求论文一篇 关于河南或洛阳的近现代历史人物或遗迹
雷英夫 (1921—2005)河南省孟津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教导师军士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南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宣传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南方局军事组成员,军委总参谋部一局科长、作战部资料研究室副主任,叶剑英参谋长军事秘书,《解放日报》社军事副刊编辑。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二四八团团长、师参谋长,福州市军管会军事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军委作战部一局副局长兼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中央复员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兵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雷英夫文韬武略兼备,理论实践能融,被毛泽东誉作“洛阳才子”,然而关于他的一些传奇经历却鲜为人知。
“天生吾材必有用”
1938年8月,年仅18岁的雷英夫,历经长途跋涉来到久已向往的延安,被编入抗大六大队学习。一日,毛泽东来校接见抗大的同学们,雷英夫激动地递上一个笔记本,请毛主席给题个座右铭,毛泽东当即欣然命笔,给其题写了两个遒劲的大字“斗争”,由此,雷英夫深受鼓舞。
11月,中央军委依据工作需要,为加强参谋工作,决定在抗大总校成立一个参谋训练队,学员由各中队选派优秀者组成。
1939年春,抗大参训队正式开学,毛泽东、陈云等人担任教员。毛泽东开宗明义讲的第一堂课便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毛泽东讲得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学员聚精会神,边听边记。课间休息时,毛泽东要抽查几位学员的笔记本,而重点则落到雷英夫身上。毛泽东看了雷英夫的听课记录簿后,向身边的滕代远询问雷英夫的情况,滕代远实话实说:“他来延安是逼上梁山的!”
一句话,引起毛泽东的兴趣,遂追问:“何以言之?”于是,滕代远向毛泽东介绍了雷英夫的身世。雷英夫原在洛阳读初中,因家境贫寒,学费凑不齐,仅差16元,学校限期缴纳,否则勒令退学。‘万般无奈,只得辍学,去考铁路扳道工,由于无力缴押金遭闭门羹。后欲考小学教员,仍因押金无着而被拒。之后又多方奔走,报考文书、当布店学徒工等皆因无钱无保人而不成。雷英夫走投无路,只好仰天长啸,重复着李白的苦闷“天生吾材必有用”来到延安。
1939年菊黄时节,周恩来自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时,谈及目下南方局工作繁重,“叶剑英亟待两名参谋作为助手”。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好!我给你推荐一个良材:雷英夫。”
笔下祸福起波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叶剑英奉调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雷英夫随行。在延安,雷英夫任八路军总部作战部资料室主任,又兼《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编辑。
1942年6月下旬,适值苏德战争爆发一年之际,雷英夫应时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苏德战争一年》。文章对苏德双方一年来的战况。进行综合研究,有理有据,《解放日报》作为重点文章在显要位置发表了,并且连载两日。
一日,叶剑英去毛泽东处,看见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解放日报》,上面刊有《苏德战争一年》一文,细观之,只见上面有许多圈圈点点,多处标记。当毛泽东向叶剑英提到这篇文章时,叶剑英忙说:“是小雷写的。”毛泽东赞许道:“这娃娃有出息啦!”接着毛泽东提出要到王家坪走走,去面见雷英夫。
会面后,毛泽东紧握住雷英夫的手说:“你写的《苏德战争一年》我看了,很好,准确地反映了战争的情况和我党的观点,文字通顺。说服力强,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雷英夫谦虚地说:“是报社交给我的任务,算是勉强交差……”
毛泽东继续夸奖说:“听叶参讲,他舌战群儒的讲演稿是你写的,还有南方局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传单,也是由你执笔,真不愧为‘洛阳才子’哟!”
1943年8月18日,一篇题为《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并署名“朱德”的文章,延安《解放日报》以大字标题刊登于“军事副刊”。该文是参照朱德的思路与观点,由雷英夫执笔写成的。
文章强调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旺盛的战斗士气务需与良好的战斗技术相结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文章面世后,在高级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一致称赞文章旗帜鲜明,分析深透,抓住了当前军事教育的要害。唯独林彪跳出来唱反调,指责这篇文章是“单纯军事观点”。“违背了我军政治建党的原则”。一天,林彪在王家坪自己的住处将雷英夫叫来,劈头就是一顿训斥,声色俱厉地说:“你是文章执笔人,应该好好检查检查,要从世界观上找问题!”为此雷英夫深感苦闷与忧虑,他找到朱老总。朱德说:“你不要害怕,历史自有公论。”此事后为毛泽东所知,他严肃地批评林彪在不适当场合,随意批评军队主要领导人,做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他对“政治建军”的理解是片面的。如是,雷英夫笔下引发的这场“公案”方得平息。
小参谋大有可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仅用两个月时间,即将美李伪军赶到朝鲜半岛东南角洛东江一带。此时苏联和朝鲜领导人似乎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以为全面胜利在即。
此时,工作在总参作战室的雷英夫,与参谋们日夜严密注视朝鲜战局,通过分析,雷英夫认为,美军不会甘心失败,他们可能调运驻扎日本的两个战略预备队,搞突然袭击,在朝鲜蜂腰部仁川港登陆,企图截断朝鲜人民军的后路。
8月23日,雷英夫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周恩来,并从六个方面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周恩来立即将雷英夫的预测和判断,拨通电话,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在电话里说,请总理带雷英夫即刻来一趟。
其实,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对美军的行动早在预料之中,他预言战争行将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未雨绸缪,他于8月5日即命令东北边防军务于8月份完成战争准备。
当周恩来率雷英夫赶至菊香书屋时,毛泽东正根据厚厚一大摞电报,在仔细研究关于美军的最新动态。雷英夫汇报了他对朝鲜战局的六条意见。毛泽东一面静听,一面点头,还不时用铅笔在面前的稿纸上写上几笔。雷英夫一鼓作气汇报完毕,毛泽东没有作过多评语,只认真地说出“有道理,很重要”六个字。
当毛泽东以征询的目光投向雷英夫时,雷英夫表示,对美军的登陆时间作战室也作了预测,9月15日有最大可能。毛泽东对“登陆时间”颇感兴趣,随即问“能否谈得更具体些”?
雷英夫有条不紊地说:“我们对于朝鲜西海岸9月至11月的海潮作了考察研究,发现有三个最佳日期可供选择: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3日。围绕三个最佳日期,各有2至3日的好时机。仁川海岸可供靠岸利用的时间,每12小时内只有3个小时。假设登陆时间选择在9月15日,这天最高涨潮时间有两次,一次在上午6时59分,另一次在下午日落35分钟后的19时19分。9月15日较另外两次时间相对说更为可能,故美军登陆极大可能选定这天。”
果不出所料,美军于1950年9月15日晨5时,在仁川实施登陆。美军在70岁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指挥下,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为前锋,首先占领了被称作仁川屏障的月尾岛,接着当日下午利用涨潮时节,占据防波堤,由仁川南部登陆。至9月16日下午,控制了整个仁川。
事后,毛泽东说:“不要什么都认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能预测出麦克阿瑟的登陆时间和地点,而且是那样精确,这可以说在军事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我们的小参谋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对于仁川登陆作战最早作出事前预言的是雷英夫,已几乎成为一个定论被公认,但是由以上事实可以表明毛泽东才是最先预见仁川登陆行动的人。但是我们 不可否认雷英夫杰出的军事才能!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雷英夫也不例外。
在一九六六年八月刘少奇仍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重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的时候,雷英夫受林彪指使雷英夫写了诬陷刘少奇的材料。后林彪用和毛泽东主席写信的形式将诬陷材料转给毛泽东主席..... 1980年11月至翌年1月的“两案”审判,最后特别法庭判决书确认:“一九六六年八月,林彪让叶群把他们捏造的诬陷刘少奇的材料口授给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指使雷英夫写了诬陷刘少奇的材料”。
按以上指控,以当时的衡量标准,雷英夫所犯的“诬陷罪”足以判处颇重刑罚。据了解,特别法庭对以上指控并未进行过专门的庭审调查,而雷仅被免职而未被进一步追究。
1991年4月,雷英夫在《抗美援朝战争回忆片断》一文中,称其于1950年8月23日即与总参作战室同僚“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得出一个一致的意见:敌人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很大”,“8月23日夜晚,我从居仁堂总参作战室回到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后,把大家研究的结果向总理作了汇报”,周当即报告了毛泽东。毛要周带雷马上到他那里去,又问雷是如何研究这些情况的,雷答“就是按照毛主席历来教导的实事求是的办法,大家解放思想,对抗作业,七嘴八舌,然后得出结论”。雷的文章以后被编入中共军方的正史,随之广为流传。
2005年雷英夫病逝。
㈤ 历史古迹调查报告
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摘 要 蚌埠——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许多古代的英雄曾在此留下足迹,许多美丽的故事曾传遍淮河两岸。可如今,英雄的足迹几尽磨灭,美丽的故事已被人遗忘。作为淮河儿女,我们有必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有责任宣传它,并使之重新焕发光彩,为蚌埠的腾飞作出贡献。 关键词 蚌埠 历史文化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蚌埠作为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地属中原腹地,也是联结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的枢纽,交通十分便利。蚌埠虽是个新兴城市,但这块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蚌埠市的中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它,并让她为蚌埠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开展了本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不但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做了实地考察。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部分资料,对蚌埠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蚌埠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几处古迹——禹王宫、卞和洞、白乳泉、汤和墓、 明中都皇城和 明皇陵 ,做了更深入的实地考察。 三、调查研究过程: ⒈ 第一阶段(2001 年10 月): 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如:《中国文化大辞典》、《中国大网络全书 社会学》、《安徽风光 皖北风光》。 通过网络查寻。相关网址:历史博物馆(http :// www.bta.net.cn/travel/ )。 通过查阅,初步掌握了蚌埠地区历史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有关情况,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线索。 ⒉ 第二阶段(2001 年11 月——2002 年2 月): 实地考察蚌埠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以验证所查资料的真实性,了解这些古迹的现状。 重点考察对象: ① 禹王宫(蚌埠与怀远交界处的涂山上) ② 白乳泉、卞和洞(怀远荆山上) ③ 汤和墓(蚌埠东郊龙子湖畔) ④ 明中都皇城、明皇陵(凤阳县境内) ⒊ 第三阶段(2002 年2 月): 筛选、整理资料、图片,总结成果,撰写论文,反复修改,打印成文。 四、初步研究成果: 蚌埠是淮河流域的一个新兴城市。最初是一个小渔村,因盛产河蚌而得名。古书有云,此地乃早期祖先“採珠之地,繁衍生息之壤”,直到清末,才演变为凤阳县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镇。短短一百多年,如今,蚌埠已发展成为安徽中部的重要城市,成为祖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默默地做着贡献。 蚌埠城市的历史虽然不长,可这一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上至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末期的大禹,下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在此地留下过足迹,并在此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朱元璋坎坷的经历,创业的艰难;…… 我们怀着对历史的崇敬,摸着历史的脉搏,开始了调查。 ⒈ 禹王宫 禹王宫地处蚌埠与怀远交界处,位于涂山之上,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造福百姓的丰功伟绩所建。涂山海拔337.2米,隔淮河与荆山相峙,相传为夏禹娶涂山氏女和会诸侯之地,也是夏朝第一代帝王启的诞生地。涂山古称涂山氏国,并留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说涂、荆二山原为一体,大禹治水时,劈山引水,疏通淮河,形成峡谷,并使之分离,今二山间尚有断梅谷遗迹。涂山顶建有禹王庙,始建年代不晚于唐代。庙有禹王殿、启母殿。两侧厢房陈列历代修建的碑刻。庭内有一株古银杏树,曾被雷火击伤,树中长出两株桃树,蔚为奇观,人称“树中树”,有诗赞曰:“山外有山都如画,树中生树不知年”。庙西南有一石矗立,极目远眺,宛如妇人正襟危坐,人称启母石,又称望夫石。相传大禹治水,终年奔波在外,其妻涂山氏女(启母)登山望夫,朝思暮想,化而为石。山上还有圣泉、灵泉、聚仙台、卧仙石等景点。山下有禹会村、防风冢等遗址。历代文人曹丕、柳宗元、苏轼、苏辙、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宋濂等都曾到此游览,留下大量诗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纪念夏禹诞辰,当地均举行盛大庙会,延续至今。 ⒉卞和洞 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位于怀远县荆山东北麓。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玉归隐之处,唐代诗人李白有“抱玉入楚国,风疑古所闻。良宝终风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咏其事。石洞由巨岩覆盖,天然巧成。洞内宽阔如屋,可容数十人。岩壁刻有“青螺石帐”四字。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古人有“白璧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洞口有亭,匾题“抱璞岩”,建于明万历年间。 ⒊白乳泉 白乳泉又名白龟泉,位于怀远县城南荆山北麓,因传说泉内有白龟而得名。宋元祐年间,苏东坡偕子出游至此,见泉水浓白似乳,四时不竭,水满杯而不溢,颇为奇特,誉为“天下第七泉”并留下“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的诗句,后人遂改名白乳泉。经水质分析,泉水富含矿物质,表面张力大,故能满出杯口而不溢。泉左侧有望淮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楼内四壁镶挂历代名流书写的楹联。泉右侧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侧有亭,名为半山亭。白乳泉现已辟为“乳泉公园”,成为蚌埠地区主要名胜之一。 ⒋ 汤和墓 汤和(1326 ~1395)是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后应朱元璋之请,出巡山东、浙江沿海备倭,筑卫所城59处,征兵民5.8万余戍守,倭寇不敢轻犯。二十一年,还居中都(今安徽凤阳)新第,将所得赏赐分送故交。晚年益加恭慎,终年70岁。汤和墓位于龙子湖畔,地处曹山之上,坐北朝南。墓前有陵道,道旁立有石马、石羊若干,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陵道尽头立一祠堂。祠堂内供有汤和灵位,下通汤和墓地宫。地宫石门前卧有墓志铭和汤和将印碑刻。石门内即主墓室,正中为汤和灵柩。若干小型人物石刻位于灵柩四周。主室旁有一侧室,陪葬一童女。墓内原有大量陪葬物品,后因墓室被盗,文物大量流失,但仍存有部分有价值的文物,如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全国仅存三件的明青花陶瓷花瓶。墓室因年代久远和盗墓破坏而塌陷,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 ⒌ 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凤凰山之南,这里三山相连,向阳高亢,淮水萦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他的发祥地临濠(今凤阳)建中都。中都皇城具有我国宫廷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城有三道:外城是中都城,城围25公里;第二道砖城为皇城,城围7.5公里;内城为紫禁城,城围3公里,四周设午门、玄武、东华、西华四门。主要建筑有正殿——奉天殿,其左右各建楼台。交泰殿、奉先殿、柔信殿、春和殿、文渊殿等散布其间,此外皇城内还有太庙、太社、大都督府、御史台等皇家建筑,整个建筑成为后来北京故宫的蓝本,后历经沧桑,殿宇宫阙尽毁。现仅存残破的午门和西华门一段城墙。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⒍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西南7公里的太平乡,距明中都城西南5公里,明皇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及三个哥哥、三个嫂子、两个侄子的坟墓。皇陵陵势若岗阜,列以石人石兽,气势雄伟。主要建筑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内有正殿、金门、碑亭、华表、石人石兽36对,神路,宫厅等建筑。现仅存墓冢、华表、《皇陵碑》等。虽残缺断裂,仍巍然屹立。特别是神道两侧的石雕群像,神态各异,栩栩如 生。皇陵石刻是明代皇家陵寝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刻工最好的石雕艺术珍品。《皇陵碑》系朱元璋御撰,是研究朱元璋的重要史料。皇陵石刻与明中都皇城一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收获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对家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从夏朝之前的禹王宫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中都城,从春秋时楚国的卞和隐居之处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白乳泉,都是很有价值的人文景观。面对着我们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历史再添光彩! 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⒈有些部门对古迹的保护不够。 有的古迹虽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却管理不善。如:凤阳明中都城遗址出土的文物损坏严重,甚至遗失。有的古迹甚至无人管理,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只有无奈地任凭雨打风吹去。如:汤和墓孤零零地“废弃”在龙子湖畔,上层墓室破损严重,墓前碑文已完全消失,游客已根本无法了解有关汤和的经历。 ⒉政府对古迹的宣传和开发利用不够。 由于有关部门的疏忽,古迹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游客数量越来越少。我们在市内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令人吃惊的是很多人竟不知道还有这些文化遗迹。由此可见,政府对这些古迹的宣传、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投入资金太少。这不仅会直接导致游客减少,旅游业衰落,甚至会使一些古迹彻底消失,我们的子孙后代很可能再也见不到它们了。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将来如何向后人交代! 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蚌埠地区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提高它的知名度;并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保护、修整;还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产,使它重新焕发光彩,为蚌埠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六、备注: 由于本次活动时间紧迫,我们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更深入的研究有望在本学期完成。在此,我们对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帮助的刘建尧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㈥ 洛阳有哪些历史文化古迹
白马寺——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现有古迹有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元代赵孟頫所书重修白马寺石碑,以及汉代原砖所筑的清凉台等。
㈦ 洛阳的历史故事,诗人
洛阳的历史故事:
1、洛阳牡丹
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的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珍稀名贵的品种。
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的“王”和“后”,尤为人们所喜爱。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中,记载了武则天怒贬牡丹花的故事:一年腊月天,武则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阁饮酒赏花。
却发觉除腊梅、水仙、迎春之外,花圃尽是一片枯枝,于是武则天写下一首绝句: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晨,果然百花齐放,武则天大喜,一一赏花。
然而武则天素爱牡丹,平日尤加爱护,却唯独牡丹无花。武则天大怒,遂吩咐将牡丹连根拔起,即刻烧毁,又下旨将4000 株牡丹贬去洛阳。自此,天下牡丹惟洛阳最盛。
2、白虎观会议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
虽然汉宣帝时曾召开“石渠阁会议”加以统一,但是经历王莽新朝的战乱之后,各家的歧异再次抬头。
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白虎观于当时乃是朝廷修缮儒学之所。
3、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神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
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4、董卓之乱
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失败后,挟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随之西迁,沿途死亡无数。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
5、开凿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命皇甫仪征河南、淮北各州县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引黄河水达于淮河;同年,又开通山阳渎(邗沟)。608年,开通永济渠,北到涿郡(今北京)。
610年,开江南河,连通长江和钱塘江。至此,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南通余杭,北达涿郡,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人工运河全部竣工。大运河全长2500多公里,是中国古代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作用。
洛阳的诗人:
1、杜牧
(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神龙政变
网络-董卓之乱
网络-杜牧
网络-刘禹锡
㈧ 洛阳有哪些名胜古迹
龙门石窟;关林庙;白马寺;天子驾六;
在火车站做81可到龙门石窟门票80元;81路途径关林庙也可以顺便一块参观。
关林庙又58路直达白马寺大约需要时间1小时左右。当然在火车站做56可到白马寺!56路路过天子驾六。
有空还可以到孟津县的小浪底看看。还有古墓博物馆。龙马负图寺看看!也很不错哦!
欢迎你来我们洛阳参观!祝你玩得开心!
㈨ 历史社团活动
1.专题会
2.看相关影视作品
3.参观历史博物馆
4.编排历史剧
5.办自己的杂志
6.实地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