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到处都是的“长寿之乡”是真的吗它们是怎么出现的
图: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
2、新疆长寿老人较多,主要是由老人记忆不准、户籍不清造成的
新疆也以长寿著称,和田县拉依苏村即是有名的长寿村。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们就在发现在全国3857名百岁老人中,就有865名来自新疆,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22.4%。现在,“最长寿的男性”、“世界最长寿老人”也都生活在新疆。
何炳济后来撰文说:“新疆百岁老人较集中的地区,并不具备造就长寿的营养、医疗、环境卫生和其他经济文化等基本条件。不少百岁老人是由于记忆不准、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健全的人口档案,仅凭本人与村干部随意申报误成的。”
3、梁子岛岛民虚报年龄,人为打造的“长寿第一岛”
湖北武汉的“梁子岛”曾被誉为“中国第一长寿岛”。在宣传中,在全岛2400名居民中,有14人超过100岁。原本每年登岛游客不过一两千人,2001年打出“长寿牌”后,游客一下激增至20万人次;2001年全岛财政收入200万元,2004年达到4000万元。
记者到梁子岛调查发现,一位自称140岁的老人,儿子竟只有50岁,而在派出所的户籍档案中,岛上没有一位老人超过100岁。知情者介绍说,“梁子岛上根本没有百岁老人,所谓有14位百岁老人全是当地给吹出来的。当有记者向老人们询问他们多大岁数时,如果老人回答是110岁,就会得到几百元的报酬。”在这种激励下,梁子岛上居民向游客所报年龄,通常要比真实年龄大上十几岁,甚至更多。
经各大媒体曝光,梁子岛也承认,“原梁子旅游公司在旅游促销上,对梁子岛‘百岁老人’ 的宣传确实有夸大其辞,这是一种旅游炒作”,同时又说“虽然没通过论证是中国第一长寿岛,但梁子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长寿岛”,相关旅游项目继续开展。
4、广西巴马县的泉水、空气、磁场均不存在任何神奇效果,该县的“长寿之乡”称号,系某私日本人医疗机构所评定
巴盘屯所在的巴马县,人口仅约30万,自“世界长寿之乡”的说法广为人知后,不断发展以养生、保健为核心的特色旅游。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338.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17亿元。巴马县是广西唯一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县。百岁长寿老人一样可以从中直接受益。在巴盘屯村口贴有百岁老人的头像,及年龄、住址等信息,游客们大都会去百岁老人家中拜访,并送上红包。每天约有40多名游客到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家中拜访,所送红包以5元、10元为主,老人每年可收入8~10万元。
巴马县名声如此之大,也是因为在1991年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定为“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此外,在巴马县的宣传中,将据称活了145岁的蓝祥,称为“巴马人”,其实按照清朝史料,蓝祥生活在今宜州市福龙乡,和巴马县相距有280多公里。被称为“中国最年长寿星”的巴马老人罗美珍,1885年出生,2013年去世,活了128岁。在她去世前的2010年,新华社两篇不同稿件,分别称罗美珍“114岁”和“125岁”。按照罗美珍的年龄,她是在61岁生下的儿子,亦是不合常理之处。
围绕巴盘屯,一个原名“百么洞”的石灰岩溶洞,被改名为“百魔洞”,被打造为富含高浓度负氧离子,且能“包治百病”的磁疗区;巴马的泉水被认为具有神奇功效,有旅游组织者专门指导游客“如何科学喝水”;当地特产的火麻油、泡脚药、野生灵芝等,都成为游客眼中的长寿秘方。事实上,仪器测量显示,百魔洞外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反而高于洞外。
B. 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和国内外哪些地区平起平坐
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目前,全世界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
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两万个,巴马被称为“天然氧吧”。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这是巴马寿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记者来到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家里采访。老人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要不是亲眼看到他麻利地摘猪菜,我们真不敢相信他的话。
巴马人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
中国和田:老人喜欢喝茶吃馕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
已有110岁的肉孜老人,身体健朗,还能干简单的农活。肉孜老人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晚上吃饭睡不着觉。”他说。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妹妹肉孜汗现今95岁,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外高加索:百岁老人仍选美
最近,格鲁吉亚举办了90岁以上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时,经常发现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们自己不说,人们都猜不出他们的真实年龄。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
巴基斯坦罕萨:六七十岁不算老人
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罕萨人长寿的秘诀是,一是饮食,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三是生活习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生,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没有金钱概念
在比尔卡班巴村庄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动物食品。当地人还喜欢饮用泉水,科学分析发现,当地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美国科学家尤金・佩因把这里称为“免疫岛”,因为当地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科学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人没有金钱和竞争概念,喜欢劳动,这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动物和高热量食品,使得当地人拥有缓慢稳定的新陈代谢。
长寿的确有秘诀
五大长寿乡的饮食结构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
另外,五大长寿乡基本都位于偏僻地区,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静,这也是长寿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长寿乡的居民都身体力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专家认为,现代人追求尽兴、刺激,缺少劳动意识,快速的社会节奏又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这些对长寿来说都是背道而驰的。现在,除了巴马,其他几个长寿乡都出现了寿星减少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现代生活的影响。比如在比尔卡班巴,过去20年当地政府一直用“长寿”来进行旅游宣传,结果游客越来越多,人口不断膨胀,当地人逐渐告别了原本淳朴的生活方式,开始对可口可乐这样的东西习以为常了。
C. 巴马百岁老人长寿的原因在哪里
广西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之一!巴马是世界上一个能治病的地方;尤其对三高、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有特别明显的治疗作用。世界上最多百岁老人的地方(长寿之乡的标准)!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总人口24.12万人。与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大化、东兰、凤山、凌云等市县毗邻。 巴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对于当地农民显得万分珍贵和珍惜。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被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2005年,巴马香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巴马在世界上知名度已经非常高了,在日本,就有6/1的人知道神奇的巴马!在中央电视台和辽宁卫视及各地卫视都有相关报道,我们在网络或谷歌上面也可以找到介绍巴马的相关视频。其实当地并没有做太多的宣传,主要是由居住在那里的候鸟人及游客亲身体会后口碑相传出去的,其中有个北京来的退休的老干部说:患有糖尿病,一直靠打胰岛素维持,在巴马住了40天左右就不需要再打了,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巴马为什么可以疗养、治病,究竟神奇在哪里呢?在巴马县就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点(百魔洞、百鸟岩、水晶宫),先说一下那里的空气,巴马的空气就像是一个天然氧吧,我们都离不开氧,很多人病了都需要输氧,氧气不足就易导致烦闷、身体不适等问题,在普通的环境中,空气中的负养离子含量是几百个/cm3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空气中的负养离子含量达到1000-1500个/cm3 就被定为是清新空气了,而巴马的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达3.6万个/cm3 ,在百魔洞的天坑负氧离子含量高达9万个/cm3 ,是清新空气的20-50倍呢!人们呼吸到这种空气当然会感觉到舒适、精神,还能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
磁场,高磁场可以起到磁疗、磁化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由于巴马所处的韦度非常的特别,那里磁场达到0.5GS,人们生活在一个天然的磁疗场所之中,而普通的城市只有0.2GS,像我们在钢铁水泥的高楼大厦中磁场几乎被屏蔽为零。
然后我们来说一下巴马的水,水是从百鸟洞流出的盘阳河水,巴马是属于喀斯特地貌,溶岩、溶洞特别多,而盘阳河的水就经过溶洞的五进五出,也就形成了一个天然过滤,水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有益微生物含量极高,属于小分子团的六环水,(PH值为7.44) 呈弱碱性,因为现在我们的饮用水多被污染,多是弱酸性,食用弱碱性的水可以中和人体内的有毒酸性物质,所以这里的水也被称为“神仙水”,当地人都喜欢喝这种天然过滤的水,就连生病连喝三天水就好了;在去往百魔洞的路上,可以看到人们手上都提着水壶或拿着两个瓶子,现在那边很多人都在那里办了月卡,就是为了方便他们随时前去取水、吸氧及和当地的候鸟人交流养生经验。(通常的水是由10个以上的水分子组成的一个水分子团,叫做大分子团,如雨水、湖水、自来水、瓶装水、纯净水、蒸馏水。小分子团水5-8个小分子组成,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巴马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是高渗透力、高扩张力、高溶解力、高含氧量和弱碱性的活性水。小分子团水更容易进入细胞,能将更多水分和营养带入细胞,同时将废物和毒物更好的排除。小分子团水是弱碱性,能有效控制人体酸性化,更易清除引起疾病的自由基。 )
巴马的阳光中含有80%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在医学上被称为“生命之光”现在医疗设备,医疗仪器都是有用到远红外线的。巴马年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是我们生活最适宜的温度环境。还有巴马的食品,巴马的土地肥沃、富含很多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加上其独特的阳光、空气、水、地磁、温度等,使种出来的农副产品都带上了长寿要素,成为独特的长寿食品,特别是巴马的火麻,火麻含有大量的不饱合脂肪酸,丰富的蛋白质,食之有润肠胃、滋阴补虚、助消化、明目保肝、祛病益寿之功效,且对老人便秘、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D. 需要一篇作文描述家乡的特产和习俗 风景区 本人是广西河池巴马长寿之乡的 作文1600/200
1991年,巴马成为了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候鸟人”迁徙到此,养生栖息。可能你无法成为候鸟人中的一员,但依然可以在短暂的停留中,探索出那点滴奥秘。 这里物产珍奇,是中国香猪之乡,火麻、茶油、矿泉水……等名闻海内外。
巴马香猪
到巴马旅游没吃上香猪肉,等于没到巴马。据史载,巴马香猪自宋代以来就作为宫廷贡品。明清时期还曾飘洋过海,远销南洋。该猪种是当地农民用本地猪种长期近亲繁殖、野地放养而形成的,体形小巧玲珑,毛色黑白相间,娇憨逗人,是一种珍稀肉猪,又称“冬瓜猪”、“芭蕉猪”。以体型短小,脚矮骨细,肉质细嫩,骨头酥软,皮薄肉脆,味似山珍果子狸。
珍珠黄玉米
产于县境内部分乡村,系传统老品种,颗粒小、圆且硬,米多粉少,生长期长,没有施用农药和化肥,不受任何污染。 巴马的珍珠黄玉米营养丰富,比一般大米含的蛋白质高,食用易于消化。玉米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赖氨酸、镁、纤维素、胡萝卜素等,经常食用,不但有益于健康和美容,还有增进脑力和预防癌症等作用。用珍珠黄玉米制成的食物,当地群众称之为“长寿粥”或“黄金食”。
山茶油
巴马得天独厚的水质、土壤和气候为造就优质食油创造了条件。经科学化验鉴定,巴马的山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以上,同时不含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油质黄而清亮,纯正清香,经常食用,对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心血管硬化、胆固醇高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既是当地群众必不可少的生活食用油之一,也是巴马人多长寿的秘决之一,当地群众称之为“长寿宝油”。
火麻
火麻是巴马人长期食用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火麻仁可将体内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既能排毒减肥,又可养阴滋补肾肝。长期食用,不仅对慢性神经炎、便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显著疗效,还有养心益血、延年益寿之功。火麻仁可榨成火麻油,被寿乡人们称为“长寿油”。
巴马丽琅矿泉水
巴马丽琅矿泉水取自巴马独有生命活水神仙泉。神仙泉是巴马水崇拜文化的发祥地。几百年来,神仙泉水因神奇的养生作用,周围居住的百姓一直延续着对神仙泉的膜拜。巴马丽琅矿泉水中含有近四十种大自然中适合人体的矿物质,PH值呈天然弱碱性,小分子团的特性可加速体内循环,特别是偏硅酸、锶的含量更是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成为国际自然医学会推荐饮用水,并成为唯一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是巴马水中极品。
挂百岁老人牌匾:很多老人小孩坐在门口互相嬉闹,其中很多已是四代同堂。细心观察有些家门口挂着大大的“百岁老人”的牌匾,有些甚至把老人照片挂墙头,似乎觉得是一种荣誉。
备棺材:巴马的家庭,凡有花甲以上老人的,都备有一口棺材,这副棺材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和广东人一样寓喻儿孙“外官发财”;第二层含义是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过去俗语曰:“人生七十古来稀”,认为花甲以上年纪是离天远离地近的年纪,就要考虑到自身的后事了,有了棺材,老人就觉得无后顾之忧。可村民经常笑着说“棺材都腐朽了,人还在”。
常用火麻油做菜:主人正用玉米面熬粥,不大会功夫该到炒菜的时候了,却见到这样情形,他们炒菜用的油不是猪油或大豆油,而是现场制作的火麻油,并用工具给我们做起了示范。我便兴起问,油这样榨着吃,健康吗?主人说,这是他们特有的风俗,很少去市场买油,自己做的才是真材食料,老人们都吃了几十年了,身体很健康。如节目里面介绍说的一样,这里人天天吃火麻油,火麻产品随处可见。
火麻油味道非常奇特,刚开始觉得不习惯,吃着吃着觉得很清香,尤其是凉拌菜品吃起来很清爽不油腻。进一步了解到,火麻油还真是一种好东西,不饱和脂肪酸非常高,通便润肠胃,含有多种抗衰老抗辐射的元素,经常吃的人肤色都非常好。
候鸟人:在巴马当地的“候鸟人经常”结伴去爬山,锻炼身体,出了一身汗后下山,做饭、劳作、休息。生活似乎一切都与平常人差不多。他们都说想像巴马人一样长寿就必需过巴马生活。这里很多人都是过来养病的,有些还说对糖尿病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在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有一种习俗叫做“补粮”。所谓“补粮”,就是“补充食粮”的意思。民间自古历来就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纪:凡家中有上了50岁年纪的人,都要经常请师公为他(她)察看生辰八字,即以天干和地支为载体,将每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以天干地支各一字组成的四组八个汉字记录下来,作为生、老、病、死随时查看的重要依据。看其是否有“缺粮”(缺粮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的迹象,若有,儿孙们就要在其“粮绝”之前举行一次“补粮”(俗称“送生粮”)活动,以期获得延续寿命的效果。
这也是巴马独特长寿文化之一。这个习俗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他们的“食粮”(意即寿限)就要“断绝”,有必要由他们的子女和孙女,尤其是出嫁女儿或其他近亲来“补粮”。这样,老人的“食粮”就不会断绝,便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根据民俗,“补粮”当天,已出嫁的女儿(或孙女),不论多少要将夫家生产的粮食带上一袋,或煮上最好的饭菜带回娘家,交给老人,由老人把粮食倒入自家的米缸,老人接上饭菜,自个儿吃用。
“补粮”是儿孙们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民俗事象活动。人的生老病死本该自然,但7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降低。有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为地自设了一道精神门槛,让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旦有点小毛,便猜疑乱想,认为上帝安排给他的‘粮食’就要吃完了。人生之路快到尽头了,因而心情闷闷不悦,唯恐自己过不了七十这道槛。这时儿女就要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用“补粮”这种方式消除老人心里的后顾之忧。
选定“补粮”的日子,是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严格选定的。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确定,如某老者属金日出生,那就选土日来补,因土生金,能使金旺,故而选之。而此日有多少个良辰,该在哪个良辰举行仪式,也挺有考究的。这一天,家里还要派人前去师公所在的村庄把他“请”来,(事后还得派人挑上家里献给师公的各种礼品送到他家)。师公到场之后,就着手裁制各种纸钱冥币彩衣之类的东西,抄写许多待颂的经文及老人的奏章,然后念念有词主持仪式:在堂屋里摆上一张祭桌,桌上供着三大碗白米当着香炉,分别插上诸神牌位及老人的奏章。祭桌的四只脚分别绑上四根去枝留顶的青竹杆儿,每根竹杆系些上谷穗和布条,另选一匹自家纺织的土布作铺搭桥之用,布之一头是从祭桌起始,沿着堂屋一直延伸进老人的卧室至床沿,老人坐在床前并将这匹布之另一头揣在怀里,双手捧着一个红布袋作收礼装敛钱财以及“食粮”之用。当道公宣布准备开始,到场的儿孙们便按男左女右分别排成两列,并以跪姿向往老人所在的方向跪拜。老人此时穿着儿女们送来崭新的寿衣寿鞋和寿帽,端坐床前接受孝子贤孙们的礼拜。屋里摆满了晚辈们等候送给老人的各种礼物,这些礼物有活禽、猪肉、大米、现金等。仪式开始后,这些礼物得一件一件地传送,先按辈份再依年龄大小为序,即先由老人的子女(从老大开始,不分男女性别)送礼,再到侄儿侄女,最后才轮到孙辈、曾孙之辈 …… 。送礼时,每送上一件礼物,主持人都要报上送礼者的姓名和祝词,如主持人报“大儿子送鸡一只”,这只鸡即被从最小辈份最小年纪的那位起传,象接力棒一样左右交叉往前传递,一直传递到老人手上;主持人再报 “ 大儿子还送现金100元 ”,这100元钱又被依次传递到老人手中……老人一一笑纳而毫不客气。
礼品全都献上后,道公要亲手选切些畜禽熟肉放到一个盛了半碗饭碗里,由老人的儿子(或者女儿)送到老人床前,亲手给老人一口一口地喂食。最后道公将一条红布围系到老人腰际上,将那四根青竹杆儿放到老人床头或蚊帐顶上,封灯,放炮结束。集体聚餐。
上述礼品收齐后,大米倒入备用的米缸,专供受粮者一人享用;猪肉之类不宜久留的食品当天集中聚餐就集体享用;活禽就作记号放养,待老人什么时候想吃就吃;现金则由老人收入囊中妥善保管,慢慢开支。
“补粮”有“补生粮”与“补熟粮”之分,上述例子叫做“补生粮”;还有一种“补熟粮”的方法是:家有老人生病时,就叫他(她)已经外嫁的女儿或侄女(或女婿、侄女婿等),限于某一天按时将煮熟的米饭和肉类,用粽叶包好送来,当来到老人房门时,要高声大叫将老人唤起,声称“我送粮来了,让您吃了快快好起来!”。老人听到此言便欣然应答:“好的,进来吧,我正等着吃呢!”。来人进入房间后要将“送来之食”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老人吃完之后来人还要送上一句“好啦!”。
巴马人认为,“补粮”能给老人以一种心里暗示与平衡,通过这种仪式,让他(她)觉得后生们都很孝敬他(她),从而起到“定心丸”的作用,让老人相信,自己延年益寿有了保障。这一做法就相当于医学上所谓的“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让老人觉得心情欢畅,无忧无虑。
E. 请知道广西巴马的朋友介绍一下!
广西有个美女村
美女村——位于金龙镇以北5公里处的板池屯,又名“长寿村”,村民因得益于优质山泉,故容貌较好,又多长寿,八十岁高龄者比比皆是,金龙镇的各种风俗在此都有体现。该村四周平坦开阔,村落有序,农作物质优量多,村民生活较好,所以各种民俗保留得较完整,其民风及语言有壮、傣族特点,善织绣、对歌,服饰为壮族的“长衫”居多,亦有露肚脐的“短衫”。相传该村祖先系傣族聚居地迁来,历经
N种方式 玩转中国 吴阶平为新兴题词
度假居所 浪漫体验 洪水肆意 出行指南
千百年和当地壮民通过通婚等交往,兼具两族特色,该村亦有“小西双版纳”之称。一九九五年该村已被辟为旅游点,游客不绝。
“美女村”的来历
板池名之源于村前的一口泉水,这口地下泉水名叫玉泉。相传泉口下游有个自古天然形成的游泳池,池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常有仙女下凡在此畅游,静洗玉体,经仙女澡过的水,泛灌田园,庄禾盛茂,五谷丰登,遍地金玉,因而这屯原名取为“玉地村”。随着岁月流逝,清末改名为“板池”。
这口泉确实常年流水淙淙,清澈见地,涝旱如故。尽管其他泉溪断源,而此泉仍是漫膝而流。也许是地下矿泉,含有丰富的各种矿物质吧,这里不论原籍或外地人嫁到板池,饮用这泉水后,人的体质面容便与众不同,肤色显得细腻柔和,白里透红,健康长寿。特别是姑娘家们更惹人喜爱,因而被誉为“美女村”。外地的小伙子们为追求本屯的姑娘,曾有如此的山歌流传:
板池姑娘面目清,好比仙女下凡星。
人美心灵更手巧,种田织布样样行。
老人见了齐称赞,伙子望见坐不成。
参考文献: 2005-4-8 新浪旅游
F. 广西百色的机场:叫巴马机场,为何不叫田阳机场呢
熟悉广西百色机场的朋友,或许都知道,百色的机场,全称叫做:百色巴马机场!
但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百色巴马机场的场址,位于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境内。
G. 那么多广西巴马特产,送哪个比较好
说到巴马,就不得不提一下巴马的特产了,相信这也是大多数游客所关心的。巴马的优质特产很多,如:巴马香猪、巴马油鱼、巴马火麻、巴马珍珠黄玉米、巴马玉米锅巴、巴马山茶油等等。
其中巴马火麻被当地人称为珍贵的“长寿麻”,可见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巴马火麻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有效的抗衰老和抗辐射植物,其具有降压降脂的作用,能够净化血液,清除血管中的杂物,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内的沉积,软化血管,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因此,巴马火麻被做成各种相关养生食品,火麻是当地餐桌上的常客。在巴马,年过6旬的老人,脸上依然少有皱纹,这与他们经常吃火麻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在巴马,火麻就是长寿的代名词。巴马的火麻品牌很多,其中 【御 天 木】这个牌子的产品我觉得很不错,种类齐全又安全可靠。本人一直都是吃这个牌子的,值得推荐。
巴马御天木火麻油
H. 丹麦这个国家出轨率达到二分之一,是因为什么原因
这个就是丹麦的政策原因吧,毕竟丹麦是允许出轨的国家之一,所以出轨率才会很高。
I. 广西巴马长寿村是否能治糖尿病急……
之前有案例说好了:给看个案例吧,什么都没有绝对的,你不试试怎么懂。真实案例1:一对东北的夫妻,他们来到这里这前,有糖尿病,在经过一个星期的疗养,现在可以停药了。真实案例2: 石家庄81岁高龄的马林医生,四岁患上的肠炎(即拉肚子)一直困扰了他75年。尽管他是肠道医生,医好了别人的病却对自身的顽疾无可奈何!直到他79岁来到巴马,自身的肠炎几个月后得到了根治,同时他多年的肝炎2003年7月检查时也好了。2008年巴马举行首届国际长寿养生旅游文化节,他还在县委安排的有关会上作了自身病情的讲述。如今,他每年都来到巴马住上一段时间。真实案例3: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院60岁的陈其云教授,2008年2月就患上白血病,当时每天都感觉头晕,脚无力,到6月检查时,发现已到了白血病中期,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后疗效不大。当年8月至10月他马上来到巴马的坡月村住下。三个月以后回到广西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医生们都为他的病情大吃一惊。各项病理指标都恢复正常了,他的白血病痊愈了|!至今他仍在巴马坡月村住下,因为它再也不想离开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这块神奇的土地!还有这里神奇的地磁、阳光、空气、水、食物。真实案例4: 广东中山46岁的李先生,可以说是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四、五十岁正是人生事业上的黄金阶段,然而叱咤风云的李先生却遇到了不幸。2007年7月他发现大便有血,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开始诊断他患的是痔疮,再进一步检查的确为结肠癌晚期。马上动手术并先后9次化疗。2008年8月又发现右肝有肿瘤,也就是说癌症又转移到右肝上去了,马上又在广州军区医院做手术。然而到9月又复发了,肝癌细胞又转移到左肝大动脉上,医院说不能再动手术了。9月30日飞到台湾成功医院做了派克CT。结论仍然是癌症晚期。后转到上海肝胆外科医院。上海那边又介绍到北京2号总医院,进行伽马刀医疗手术。一个月回来后转到广州南方医院住院,主任医师说要在这里做分子靶向化疗。如不做就没命,过去做这种化疗100个人中仅有5个人有生还的希望,这种化疗医疗费用很昂贵,每月10万元,一般一个疗程为6个月,患者问有多大把握,回答是50%,这也就意味着60万元仅有50%的把握。没等化疗,急着出院的李先生在2008年12月就来到巴马。先在巴马长寿村和坡月村走访了几个癌症病人,通过他们的事例,李先生看到了生的希望,黎明的曙光正开始照耀到这位垂危的病人的身上,仿佛心中一股暖流正在涌动,因为在巴马住下的一个月,回到广东一检查,各项指标终于降下去了。但他在中山住不下,马上捡好行装返回巴马。而且至今再没有离开也不愿意离开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这方水土!他在2009年11月15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上他动人心弦的发言,以及他特有的养生总结:第一,每天坚持喝8—10斤水(现掺有土灵芝共煮);第二,坚持吃这里的杂粮,如珍珠黄玉米,黄豆等;第三,晚上九、十点早睡觉;第四,早上五、六点起床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现在广西大学的陈教授、广东中山市的李董事长已成了坡月候鸟人特别是重癌症患者战胜病魔的楷模。我相信每一位听到这个真实故事的人都会深深地向这位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幸运者祝福!真实案例5: 45岁的韩国女士金美子,患晚期皮肤癌,多次化疗,脚拇指都没了,2009年5月15日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巴马,就住在甲篆乡鹤寿楼302号房。记者7月11日听到与她同住鹤寿楼403号房青岛候鸟人、62岁的张先生介绍她病情的,当天下午4点多在张先生的伴同下记者在鹤寿楼三楼的大厅里采访了金美子及她的女儿。乍到一看,金美子精神抖擞,看不出她患有什么大病。她告诉记者来到甲篆后每天都到附近的泉水中浸泡2—3小时,现病情不再恶化,原左手臂上黑斑一大块已无踪迹。她女儿还说她母亲来到巴马后看到病情一天天好转非常高兴。她们母女是2009年7月16日离开巴马甲篆乡回国的,可以说,金美子是满意而归。
J. 巴马长寿村能治癌症
啊,我去玩过,挺好玩的,那里的野山菌火锅很好吃啊。巴马,我做了一天的车,在山里七绕八绕终于下午四五点才进去。交通不是很便利,基本可以肯定算是旅游宣传。那里环境真的很好,山上溶洞里的水基本可以直接喝,还看到有人把景区的水装在五升的桶里拿出来卖。我喝了一口,后来没拉肚子,╮(╯▽╰)╭。长寿村:这个也许真的是某些元素吧或者气候环境人种基因都有关系算是走近科学不解之谜之一这个不太能轻易得出结论我觉得我在那里与世无争呼吸新鲜空气吃吃野味,我也能多活十几二十年候鸟人:有钱人在那问当地人买了房子到了夏天过去避暑玩了修养所以称为候鸟人癌症:这个请相信现代医学那里溶洞真的很好玩,特别深,非常的巨大,可以走进去好几公里,里面还有没有开发的,有个百魔洞和百鸟洞什么的,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