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去红色旅游景点的出行计划
《红色旅游景点的出行计划》
1.充分了解信息
对于将去之地,要尽量掌握和了解最多的信息。可通过多与熟悉的此地的朋友联系交流,详细研究该地地图等方式来了解,最大可能地了解该地河流的走向和流速,水的落差,速度以及有无险滩等。山有多高,坡度如何?有何种植被?温度如何,日温差多少?何时天亮?近期天气情况如何?多研究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特点,要牢记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各种禁忌。
2.明确活动内容
首先要确定驴行活动的内容,以休闲为主还是以探险为主。若是探险活动,那么还必须收集一些背景资料,如危险性和成功的可能性、地理、气象和民俗等方面的资料,掌握前人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探险活动前必须进行专项技术和体能的训练,民间的探险活动很难集训,那么业余时间的培训也必不可少。
活动的项目必须是可行的。户外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危险性,有些活动在技术,体能和经验方面要求具备一定水准。因此,任何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项目,尽管很刺激,很具吸引力,也不要轻易去冒险。探险不是“冒险”,切忌单凭热情或为争一口气而贸然行事。
3.合理安排人员
确定活动内容之后,怎须根据安排互动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参加人员和具体的时间,不得随意超计划增加人员。根据驴行活动内容确定人员组成,或根据人员组成确定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需要组织者悉心的筹划。比如,当人数较多是可以安排野外露营,徒步登山活动,而不宜进行攀岩活动,若仅仅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出行,其安排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组织实施驴行活动是一件繁杂的事,应由热心而又具备组织才能的人来担当领队。在野外有时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领队的作用便会充分发挥出来。一个人的作用总是单薄的,因此驴行团队的分工则显得尤为重要。交通、食宿、物品等需要有人负责。人数较多的时候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分头进行,尽量使人员搭配合理。
5.仔细安排日程
合理安排驴行活动日程。使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得到最大的快乐。关键在于计划完善与否。一般的驴行活动大多在周末,从城市到履行地之间的往返要花掉一部分时间,因此交通等因素要做充分的考虑,并对出行整个行程有一详细活动安排。
<让我难忘的一个人>
-----吴仪篇
吴仪又一次撩拨了众多国人的神经。不过,同她从前在贸易、金融谈判中面对对手时的坚定,应对SARS危机时的果敢以及在四面楚歌之中接手产品安全整治时的勇气相比,这一次仅仅是因为一句简短的公开告别。11月23日,在参加中国美国商会2007年岁末政府答谢晚宴时,吴仪表示:明年3月的“两会”之后,她就会退休,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所以要向大家告别。
如果查看最早发布的,百十来字的消息中并没有确切的信息来源。然而,这一点已不再重要,它依然被媒体纷纷登载,迅速传播开,并引发了众多读者的万千感慨。感慨,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一个官场成规就这么被打破了,还在于打破它的是一个从来不惮于彰显个性,并因此赢得众多民众赞赏的吴仪。
在一个有“官本位”传统的国家,官员的任免去留向来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极为敏感的话题。不要说国务院副总理这样的高级官员,即便是七品县官,芝麻绿豆大的处长、科长,任免也常常要到最后一刻才能水落石出。对于组织来说,是唯恐利益难以协调,牵一发而动全局。至于当事者本人,则更会小心翼翼讳莫如深。有望升迁的不说,是担心值此紧要关头说错话,结果有出入尚在其次,如果因为表错情影响了前程可就是一辈子的事;而去职或遭贬抑者也不会说,不是时候,更何况还难免心存侥幸,最后翻盘。民众也就习惯了一番猜测之后,等着官方最后出来一锤定音。
吴仪的谢幕甚至都无需猜测,此前的种种迹象已不难判断,在2008年召开的新一届人大换届中,她将会退出政府领导职务——吴仪今年11月年满69岁,符合公务员条例规定的退休标准;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上,她和一批年事已高的领导人一起退出了中央委员会……似乎,她的离去也会沿袭旧例,在无声无息中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但这个政坛“铁娘子”终于还是在最后时刻让人眼前一亮——在公开场合直陈自己的去留。
这种“公开告别”,对于一贯率性的吴仪其实再自然不过。当晚在座的官员、商人,要么是和她曾经一起共事的部下,要么是长年交往的朋友,这当然是一个蛮合适说“再见”的机会。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中国官场鲜见这样正式的“告别”,才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感慨。虽然这远比不上她曾经任何一次的临危受命,但因为告别在即,她对于交出官位、权力的淡然与从容,才更容易让人们想起她过去的种种,愈发珍惜她这样的个性官员。事实上,连国际媒体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它们说从吴仪身上感觉不到一些中国官员传统的刻板印象,说很难选出像她这样富于魅力、智力和技巧的领导人。
然而,在一个高度强调组织纪律性的官僚金字塔中,吴仪注定将是“另类”。从现代组织学的观点来说,中国的官僚机构不可避免存在现代组织发育之初的通玻那就是,通常状况下,往往并不鼓励张扬的“个性”。美国组织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先驱阿吉里斯早就指出,组织变得越严格、越规范,人就会变得越专门、越机械。这种情况下,任何“出头”、“冒泡”行为都可能被看作是对整个体系的挑战,其代价往往是个人无法预料、难以承受的。这大体符合长期以来中国民众对官员整体的感受。
所以,不能因为吴仪公开谈论去留,就希望中国官员的人事任用制度马上透明;不能因为中国出现了一些个性官员,就希望所有官员皆能如此。幸好,现代组织已经发展到了兼顾组织统一性与人性的阶段。所以,不妨把吴仪以及诸如李金华等近年所谓“个性官员”的出现,看作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组织体系步入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惟一需要强调的是,现代政治组织的成熟无一不是建立在决策民主与行政有序的前提之下的;而在一个良好的组织系统里,即使是庸人也起码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这或许才是我们现在更需要的。
2. 活动策划书的 注意事项及团队建设部分 怎么写 (实践内容是关于去红色旅游区采访考察的)
注意事项要考虑得比较周全。要从不同的角度上考虑。例如:人生安全,天专气问题,外出准备的物品属,旅游时的秩序问题,还要就是人数问题,在活动开始以及结束后都要准好人员清点工作等等。
团队建设这部分可以写在去考察的过程中哪些细节或者小游戏可以加强大家的团队建设的。从不同的小事中,可以体现到团队这一方面
3. 参观红色景点论文怎么写
主要围绕红色景点,红色两个字要动脑子,多思考,毕竟是与历史有关系。
4. 怎样进行红色景点的营销策划
可与与红歌节目合作
5. 红色旅游的目的和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意义:
1、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2、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6.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策划书怎么写
一、活动主题:
唱读讲传路在何方——看红色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此次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大众对于它未来走向的态度,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取好的意见与建议,确定红色文化创作传播中心未来的工作重心;同时在校园内打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引起大家对红色文化未来发展的关注,增强同学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三、组织机构:
1、主办: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宣传部、共青团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
2、承办:红色文化创作传播中心。
四、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5日—2011年12月11日。
五、活动地点: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
六、活动对象: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体师生以及相关网友。
7. 如何让游客游览红色旅游景点
书籍、网络都可以的。
8. 参观红色景点的目的和意义
参观红色景点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在于让人不要忘记先人为了中国的现在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永远的缅怀先人,从而更好的努力开创新的中国
9.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意义是什么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意义是红色旅游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
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
(9)参观红色景点策划书扩展阅读: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相关项目的不断推进,红色旅游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这种传承文明、振奋精神、增加体验的旅游形式正在旅游市场上不断升温。
我国大多数红色旅游景点仍然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形式单一枯燥、精品意识薄弱等问题。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文化内涵,如何创新发展形式,促进商业形式的融合,成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虽然“红色旅游”的概念在中国是原创的,但类似的活动在国外已经存在。从巴黎公社墙和英雄墓到莫斯科红场,从朝鲜万景台到越南胡志明纪念馆,从印度甘地纪念馆到南非祖先纪念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主题贯穿始终。
10. 红色旅游研究背景
简介: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这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的: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红色旅游进行规划实施。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纲要内容认为,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范围:
1、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相关的景点。
2、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景点。
3、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游击队抗日相关的景点。
4、与解放战争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景点。
5、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迹的景点。
发展目标:
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04至2007年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要达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达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效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结合、交通连接顺畅、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线。
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80%以上达到国家旅游景区3A级以上标准,其中40%要达到4A级标准。到2007年,争取有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到2010年,争取有8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
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规划期内普遍得到修缮。
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