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高港宣传部邵

高港宣传部邵

发布时间:2021-12-02 21:12:18

A. 刘仲容在北平见邵老,邵老指的是谁

邵老指的是邵力子。

邵力子(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原名邵景泰,字仲辉,号凤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民国九年(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辑。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十五年(1926年)退出中国共产党。十六年(1927年)后,历任甘肃省主席、陕西省主席、国民党宣传部部长、驻苏联大使等,主张国共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民革常委等。

B. 我姓邵,满族,请问满姓是什么

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

上述5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56%。邵姓还有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明清时云南定边有土把事汉姓为邵;清代满洲八旗有乌雅氏汉姓为邵姓者;此外,瑶、彝、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民族也有邵姓。

(2)高港宣传部邵扩展阅读

邵姓名人:

1,邵荃麟

浙江省慈溪人,现代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英雄》、《宿店》等,另有《邵荃麟评论集》。

2,邵希平

1943年出生,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法文专业,现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C. 《红星照耀中国》中陕西省主席是谁

《红星照耀中国》中,陕西省主席是邵力子


拓展:邵力子(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原名邵景泰,字仲辉,号凤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民国九年(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辑。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十五年(1926年)退出中国共产党。十六年(1927年)后,历任甘肃省主席、陕西省主席、国民党宣传部部长、驻苏联大使等,主张国共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民革常委等。
不懂请追问,满意请采纳!

D. 邵醉翁的人物经历

邵醉翁,镇海县庄市朱家桥老邵人。其父邵玉轩,早年在上海经营锦泰昌颜料行。醉翁生于1896年,原名同章,字仁杰,号醉翁,在他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后,以号行。
1914年,邵醉翁在神州大学法科毕业后,任上海地方法院及会审公廨执业律师。嗣后,先后与人在上海、天津、镇江、宁波、嘉兴、湖州等地,合股开办颜料、北货、绸布、纸张、钱庄等商号,还与朱葆三、张小松、倪幼丹、卢子嘉等合资创办中法振业银行,并被推为经理。后因经营华友蛋厂失败,感到商业活动中,有的不讲诚信,甚至尔虞我诈。认为要感化人心,移风易俗,舞台剧(当时称文明戏)投资不多,通俗易懂,倒可试试。 1921年改行从商,在津、沪、浙与人合办30余家商号。由于经营失败,于1922年和张石川等集股经营“笑舞台”演出文明戏,并创办了“和平社”剧团,演出自编讽世剧本。不久,张石川离“笑舞台”
1922年初,邵醉翁在上海与人合作,经营笑舞台,由张石川任顾问,(张,镇海县霞浦人,后为明星影片公司创办人),张石川为前台经理,郑正秋(我国著名戏剧活动家)为后台经理,从事文明戏演出。不久,张石川兄弟,郑正秋等,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这样,笑舞台失去了两个骨干台柱,邵醉翁对搞文明戏又产生了动摇。
1923年底,张石川,郑正秋等,以8个月时间拍摄的《孤儿救祖记》获得成功,观众拥跃,票房收入甚丰。这对邵醉翁是一个有力的吸引,于是决心投身电影事业。 1925年6月,邵醉公司以原来笑舞台文明戏赏为班底,投资1万银元,在闸北横浜桥,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自任总经理兼导演,他二弟邵村人(仁棣)任会计,三弟邵仁枚任发行,六弟邵逸夫(仁楞)任外埠发行,在南洋建立发行网。
天一公司成立后,第一部影片是《立地成佛》,接下去是《女侠李飞飞》,《忠孝节义》,三部片子都是邵醉翁自己导演,使他赚了不少钱。
由于拍电影能赚钱,一时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上海一地多达40余家。片子内容大都雷同,很快失去市场。邵醉翁另辟蹊征,专拍以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为兰本的古装本。如《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珍珠塔》、《孟姜女》等。故事内容观众比较熟悉,因此很受欢迎,特别是在南洋一带。于是邵醉翁便把发行重点放到南洋,并与南洋制版商开设的青年影片公司合资拍片,把“天一”改名为“天一青年影片公司”。拍摄了《刘关张大破黄巾》、《西游记女儿国》等近10部这类影片。在这期间,邵醉翁还以天元公司,天生公司名义,独资拍摄了《宏碧缘》、(连续4集)、《滑稽空城计》、《裁缝店》以及《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七侠五义》等连续集。
1927年,又设法在南洋建立和发展电影机构。后改名天一青年影片公司(1928年下半年复原名),复以天元公司、天生公司名独资拍摄《七侠五义》等。邵醉翁的如夫人陈玉梅,既是“天一”的“老板娘”,又是“天一”的“台柱”,曾经主演过不少影片。 1928年秋,“天一”与“青年”合作终止,邵醉翁又恢复了天一公司原名。这时的天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邵氏兄弟经过商量决定在南洋各地建立放映网点,开设电影院,并在新加坡建立邵氏电影机构,由邵仁枚和邵逸夫负责;同时在上海继续拍摄武打神怪片,抓经济效益。如《火烧百花台》、《唐皇游地府》、《乾隆游江南》等。邵醉翁在拍片中运用电影特技,剧中人物能腾云驾雾,御风而行,再加刀光剑影,飞檐走壁,观众惊奇之余,成为闲谈中热门话题,提高了片子卖产率。有声电影是1926年在美国试制成功,当年8月6日开始公映。当年就传到我国,12月16日在上海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试映有声短片。
1928年11月,上海青年会装有一台特福莱有声机,只是在片中插入几段歌曲。 1929年,美国有声影片大星进入中国,垄断了整个上海电影市场,各家首轮影院纷纷改换设备,放映有声影片。形势逼人,上海各影片公司面临挑战。邵氏兄弟分析形势,认为市面上尚有不少默片影院,默片仍有一定市场,但非长远之计,必须跟上时代潮流,才能与洋商抗衡,因此,邵醉翁积极筹备有声影片的试拍工作。
当时有声影片有蜡盘配音与片上发音两种。前者制作简单,成本低,但质量差,往往影声不能同步。后者制作复杂,成本高,而且美国西电公司和亚尔西爱公司拥有专利权,他们规定要拍有声片要签订合同,除了摄制费外,发行时还要提取版权费,放映电影院的发音装置,也得由其承装包办。
1930年,天一公司开始蜡盘发声的短片《钟声》试制。不料,中途摄影棚失火,影片烧毁。邵醉翁并不灰心,决定:一,选址法租界甘世东路(今嘉善路),重建摄影棚。二,不惜重舍,从美国聘请了摄音师凯恩,录音师白立登、克林等人来华,并租借了这些美国人的有声器材。在苛刻条件下,拍摄了片上发声的《歌场春色》。为了加强号召力,还罗致了别家影片厂的著名女演员来客串演出。1931年10月10日,天一公司片上发声的《歌场春色》,在上海“光陵”、“南京”两家电影院首映。因是国产第一部片上发声影片,曾轰动一时。此后,在国内和南洋各地映出,都很卖座,邵醉翁各利双收。但天一公司在这几个美国人身上,确也花了不少钱。次年,天一公司的技术人员邵维鹤(邵醉翁的儿子)等人,掌握了有声片制作技术后,邵醉翁便把这几个外国人都辞退了。
当天一拍《歌场春色》时,明星影片公司也于1931年6月,派洪深去美国聘用美国技师,洽购有声器材。8月,洪深回国时,带来美国制片人茄逊,摄影师司密斯,助于威廉逊和其他人员一共15人,拍摄片上发声《旧时京华》,到1932年1月底完成。原来计划春节时在卡尔登大戏院上映,不料一二八战事发生,票房收入受到不少影响。 一二八战事发生,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广大爱国同胞抗日情绪高涨,纷纷向电影工作者提出摄制进步电影的要求。邵醉翁很快拍摄了《上海浩劫记》等宣传抗日的有声纪录片,此片很快在国内和南洋上映,得到广大观众和舆论的肯定。同时,天一公司还吸收了汤晓丹、沈西苓、司徒慧敏(中共地下党员,建国后中央影局技术处长),田方(建国后中央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一批进步文艺工作者,请他们分别担任编剧、导演、演员、美工、录音等工作。在当时左翼电影运动开展情况下,邵醉翁当年拍摄的9部影片中,有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芸兰姑娘》,根据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改编的,在一定适度上针对部分城市妇女爱慕虚荣的《一夜豪华》,宣传抗日的《东北二女子》等。
1932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影片厂发出了禁拍抗日片的通知。天一的纪录片《上海浩劫记》和故事片《东北二女子》被禁映。一二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到来,邵醉翁在制片路线方面也作了些改变,吸收一部分左翼电影工作者担任导演﹑编剧﹑摄影等工作,制作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芸兰姑娘》﹑《挣扎》(被禁止在租界公映)等影片,并将改编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电影剧本《一夜豪华》搬上银幕。
1933年初,天一公司除原有的摄片部外,又增加了代摄部、播音部、机器部、唱片部和印刷部。这一年,天一公司共拍了10部片子,为适应尚未改装的无声电影院放映需要,拍了4部无声片。6部为有声片。其中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挣扎》,深受左翼电影评论界的赞扬,但也引起帝国主义分子的不满,被上海租界当局禁止在租界上映。当年,天一公司还为百代公司拍摄了由谭富英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戏曲纪录片《四郎探母》。替香港公司拍摄了有声故事片《白金龙》。
1933年,国民党政府为配合第五次反共围剿,加紧了对电影的检查,他们任意剪删进步电影,或将片子扣压,迟迟不得上映。11月12日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派出三十余名打手,捣毁了田汉任编导的艺华影片公司,并对各影片公司和电影院进行威吓。一时白色恐怖,笼罩上海电影界;邵醉翁只好重走老路,拍社会言情片。
1934年天一公司共拍摄了18部片子,多半是鸳鸯蝴蝶派题材,比较有影响的是根据叶浅予同名连环画改编的《王先生》,另一部是《诲葬》,该片比较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社会穷苦涣民的悲惨苦难生活。经过邵仁枚、邵逸夫在南洋近十年的艰苦努力,他们在当地己有一定的经营基础。 1934年夏,邵醉翁把上海的一部份资料运到了香港,在九龙清水湾设立香港分厂,专摄粤语片。
1935年开始,相继推出《泣荆花》、《哥哥我爱你》、《乡下佬游埠》、《梁山伯祝英台》、《火烧阿房宫》等10余部片子。当时,奥语片除港澳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缅甸、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南北美洲,都有大量华侨观众,因此业务发展很快。相反,自1935年后,天一在上海的制片活动逐渐下降,
1937年上半年,勉强完成《王先生奇侠传》等7部影片后,八一三日军发动对上海的进攻,邵醉翁把天一公司的资金器材,全部迁往香港。不久,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以拍粤语片为主,其中宣传抗日的有《回祖国去》和《女战士》两部影片,一部以揭露汉奸丑恶面目的《国难财主》。
1938年,邵醉翁和他的弟弟们创建的南洋影片公司,和在新加坡的邵氏机构,己拥有设在香港九龙清水湾制片厂的4座摄影棚,和设在香港以及东南亚的79家电影院。后又在新加坡建立摄影棚,可以在香港和新加坡,两地同时拍片。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香港沦陷,邵氏兄弟电影事业陷入困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邵氏兄弟重振雄风。邵醉翁因家着住在上海,经常往返港、沪两地,此时他己年过半百,留港时间逐渐减少;事业大权也就逐步移交邵仁枚,邵逸夫。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他就长住上海了。曾任上海市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E. 泰州市高港区坤宇织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江苏省注册资本:30万元法定代表:邵德宽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状态:在业登记机关:泰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注册地址: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通太社区河港村朱前组28号
法定代表人:邵德宽
成立时间:2009-02-23
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120300003178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通太社区河港村朱前组28号

F. 关于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邵姓的历史:

1,春秋战国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

2,两汉隋唐

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召公子孙,多已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

3,宋元明清

宋朝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期,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

宋朝时期,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

邵姓的现状:

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

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5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56%。邵姓还有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明清时云南定边有土把事汉姓为邵;清代满洲八旗有乌雅氏汉姓为邵姓者;此外,瑶、彝、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民族也有邵姓。

(6)高港宣传部邵扩展阅读:

出自姬姓,为黄帝,炎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

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

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国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

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

G. 邵荃麟的人物介绍


邵荃麟(1906年-1971年),浙江慈溪人。出生于四川重庆。原名邵骏远,曾用名邵逸民、邵亦民,笔名荃、力夫、契若。中国文艺理论家、现代文学评论家、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早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34年任反帝反战大同盟宣传部长。同年,被捕入狱。1937年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翻译工作。
荃麟于1936年前后开始文学写作和翻译,早期作品有《糖》、《车站前》等,作品内容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邵。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任中共浙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先后在杭州、金华、丽水等地参与领导抗日宣传和文化工作,并编印刊物。主编《东南战线》,并为《现代文艺》、《现代青年》、《改进》、《抗战戏剧》等刊物撰写文章,创作了四幕话剧《麒麟寨》等作品,宣传抗日,反对投降。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转移到桂林工作,任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工作组组长,主编《文化杂志》,创办《青年文艺》,积极扶持文艺新作,对青年作者做了大量的辅导工作。创作集有:短篇小说集《英雄》(1942)、《宿店》(1946)、独幕剧集《喜酒》(1942)等,受到文学界的重视。
抗日战争胜利后转赴香港,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文委委员、工委副书记,后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委书记。主编《大众文艺丛刊》,参与领导香港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文艺运动,积极从事文艺界的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争取了大批爱国的文艺工作者回大陆参加祖国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中共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兼教育处处长。1953年起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共党组书记、作协创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等。
1962年7月,他在大连主持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强调“现实主义深化”,提倡人物形象多样化,除正反两类人物形象外,还应该写中间状态的人物。这对于克服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浮浅单调现象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却因此受到公开批判。“文化大革命”中遭残酷迫害,于1971年6月10日含冤病死狱中。
1971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英雄》、《宿店》、《喜酒》,剧本《麒麟寨》,翻译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阴影与曙光》等。出版有《邵荃麟评论选集》。

H. 邵文杰的人物简介

邵文杰,男,汉族,1971年3月出生,八十年代中期中学生校园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现为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书摘》杂志社社长、主编。

1987年10月,邵文杰凭《陈州湖唱晚》一文荣获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省教委和《教育时报》社联合举办的“1987年河南省中学生作文比赛”第一名,三次获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

1988年被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免试破格录取,获当年度南开大学最高奖学金——南开大学新生奖学金,任南开大学团委机关刊物《南开人》杂志执行主编。

(8)高港宣传部邵扩展阅读:

1992年7月南开大学毕业后,即供职于光明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并于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获第四届中国新闻奖,2004年、2006年、2007年分获“全国农业好新闻”一等奖。

2005年“全国农业好新闻”二等奖,数次获光明日报社评年度好新闻奖、年度好版面一等奖,2006年11月,获“网络贴吧周刊第一届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

六上青藏高原采访,出版有新闻作品集《大道通天》(2007年,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被上海世博局授予2010年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

I. 我姓邵,据说是镶黄旗的,请问我的满姓是什么

一、姓氏源流
邵(Shà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姓源较为纯正,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ì),食邑于召(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至太子丹时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又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2、据《姓谱》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有邵姓。
3、出自他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姬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当时著名政治家,因他食邑在召,所以又称为召公、召康公或召伯。姬奭曾辅佐周武王在灭商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成王时被封于燕国(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他派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他的子孙世袭其位,也都称“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掌周朝国政。周王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着东移,迁徙到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的子孙就以原封地“召”为姓。汉代以后,召姓子孙大多把“召”改成“邵”,从此诞生了邵姓。他们尊姬奭为邵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所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士,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邵让于明初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这一支外,邵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三、历史名人
邵 平:秦代人,封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长安,种瓜有五色名“东陵瓜”。
邵 焕: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赋《春雨》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人所传诵。
邵 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邵 兴: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人呼邵大伯,曾保卫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后被秦桧毒死。
邵 宝:江苏省无锡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累官至南礼部尚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有《容青堂集》。邵晋涵:浙江余姚人,清代史学家、经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累官至侍读学士。曾参加《四库提要》的编写,其中的《尔雅正义》、《孟子述义》、《南都事略》等为其所撰,并有《南江诗文集》传世。
邵信臣:东汉时任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邵桂子:宋代淳安人,以文名著,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
邵光祖:河南省人,元代学者,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邵普涵:今浙江省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长蘅:江苏省武进人,清代学者,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曾编辑《二家诗钞》。
邵齐焘:江苏省昭文(今常熟)人,清代文学家。乾隆进士,官编修。能骈文,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
邵士燮:安徽省芜湖人,清代诗书画家,字友园,号范村,又号桑枣园丁。善隶篆刻,尤嗜画。
邵飘萍:浙江省金华人,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
邵式平:江西省弋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同方志敏等在弋阳、横峰组织农民起义。建国后曾任江西省省长等职。
邵力子:浙江省绍兴人,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曾任国民党政府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职。1949年,脱离国民党政府,1954年提出计划生育的正确主张,积极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邵荃麟:浙江省慈溪人,现代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英雄》、《宿店》等,另有《邵荃麟评论集》。

阅读全文

与高港宣传部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班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03
护士节服装促销方案 浏览:130
2013房地产策划方案 浏览:129
装修公司小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01
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结构是 浏览:629
药品终端营销方案 浏览:244
市场营销专业有资格证吗 浏览:408
市场营销策划及其特点 浏览:382
中山市市场营销调研 浏览:791
华为品牌营销策略 浏览:84
恒大营销品牌是干嘛的 浏览:847
职业培训运营方案 浏览:141
学校消防志愿者培训方案 浏览:974
17年市场营销5月考试答案 浏览:947
关于市场营销问卷调查 浏览:498
实体书店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270
简答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包括哪几种观念 浏览:871
2015年年会策划方案百度 浏览:144
鱼的美食节策划方案 浏览:430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属于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