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慈溪宣传册

慈溪宣传册

发布时间:2021-11-14 03:01:45

⑴ 浙江慈溪现代的名人

马宗汉
马宗汉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1884年3月30日生,今宗汉镇宗汉村人。其祖父和父亲均任侠好义,在当地颇有声望。马宗汉幼年受家庭熏陶,爱憎分明,见义勇为。15岁那年,马宗汉入达善学堂读书,随着知识面的开阔,对当时政府腐败、列强侮国痛心疾首,常引吭高歌岳飞的《满江红》,以抒发报国壮志。为推翻满清,他除坚持学习外,还每日锻炼身体,兼习英语,从小就展示了他不同寻常的抱负。
1902年,马宗汉考入浙江高等学堂,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1904年,他勉强遵从祖父和父亲之命,考取秀才,但矢志革命的决心促使他对仕途一无兴趣。归来后在三山学堂任教二年,其间,他多次购买革命书刊,在学校和家乡散发。当时反清救国的革命风潮已逐渐形成,秋瑾、徐锡麟等人的革命行动使马宗汉夜不成寐。1905年9月,他听说徐锡麟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学堂,就前去拜会,并由徐介绍参加了光复会。1906年1月,他又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后因清政府驻日使馆的阻挠未成,于5月份回国。
回国以后,马宗汉本想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去德留学,适逢其祖父病故,无法成行。马宗汉身在故里,心向革命,他多次邀集朋友,借谈论时局作政治宣传
1907年初,马宗汉得知徐锡麟已按计划捐得安徽道员,打入了清政府内部,极为振奋。曾连复两信,表示“准于阴历正月赴皖。”后因病延期至6月10日,才和陈伯平一起从上海溯江而上。两人到达安庆,徐锡麟已升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会办,并与秋瑾约定于7月8日皖、浙两地同时起义。马宗汉到皖,使徐锡麟如虎添翼,大家马上分头去做起义的准备工作。6月22日,马、陈奉徐之命,赴上海与秋瑾作最后磋商并采购武器。马宗汉和陈伯平于7月5日回到安庆,徐锡麟告知他俩,起义时间提前,就在明天。马宗汉知道其中的变故肯定突然,也没多问原由,只是将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又重新作了商量。
1907年7月6日上午8时许,安徽巡抚恩铭应徐锡麟之邀前来参加巡警毕业典礼,随行的有藩台冯熙和臬台毓贤等一批地方官员。待一批官员坐定、学生列队入场后,徐锡麟即向恩铭说:“回大帅,今天有革命党起事。”未待恩铭反应过来,徐即向恩铭连开数枪。这时,马宗汉和陈伯平也冲入会场,拔出手枪打了起来。然而,恩铭因10天之前就接到密报,说有革命党人造反,所以这几天特别的小心,在来巡警学堂前,都有周密部署,枪声一响,大批清兵便迅速关上了城门,一部分前来学堂围捕。徐、马、陈三人见势危急,便奔出学堂,在一小孩指引下,翻墙抄近路来到了军械库。徐锡麟要陈伯平守前门,马宗汉守后门,自己与三十几名学生去取库内枪炮,准备与清兵决一死战。怎奈这些枪炮都没有装子弹的机铁,所以不能使用。从中午12时一直坚持下午4时,陈伯平战死,学生也死伤多人,但清兵却因有重赏而继续猛攻,形势万分危急。马宗汉建议放火烧掉军械库,与清兵同归于尽。徐锡麟考虑到弹药军火会发生爆炸,殃及居民,于心不忍,所以没有同意。不多时,军械库门被攻破,徐锡麟当场被捕。这时,马宗汉已经从后门突围,在群众的掩护下躲在附近的一口枯井内。清兵搜捕甚急,马宗汉不忍连累无辜百姓,从井内跃出,亦被清兵抓去。马宗汉被捕以后,受尽酷刑,于1907年8月24日在狱中被杀,年仅24岁。
马宗汉牺牲后,蔡元培、陶成章等反清斗士都曾撰文以示悼念。民国以后,烈士的家乡柯东乡改名为宗汉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如今,烈士旧居已被列为文保单位,每逢节日,都有人前去凭吊,以缅怀烈士的功绩。

严子陵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今横河镇陈山人。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
公元8年,王莽称帝,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颖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

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⑵ 慈溪名人的故事

马宗汉
马宗汉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1884年3月30日生,今宗汉镇宗汉村人。其祖父和父亲均任侠好义,在当地颇有声望。马宗汉幼年受家庭熏陶,爱憎分明,见义勇为。15岁那年,马宗汉入达善学堂读书,随着知识面的开阔,对当时政府腐败、列强侮国痛心疾首,常引吭高歌岳飞的《满江红》,以抒发报国壮志。为推翻满清,他除坚持学习外,还每日锻炼身体,兼习英语,从小就展示了他不同寻常的抱负。
1902年,马宗汉考入浙江高等学堂,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1904年,他勉强遵从祖父和父亲之命,考取秀才,但矢志革命的决心促使他对仕途一无兴趣。归来后在三山学堂任教二年,其间,他多次购买革命书刊,在学校和家乡散发。当时反清救国的革命风潮已逐渐形成,秋瑾、徐锡麟等人的革命行动使马宗汉夜不成寐。1905年9月,他听说徐锡麟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学堂,就前去拜会,并由徐介绍参加了光复会。1906年1月,他又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后因清政府驻日使馆的阻挠未成,于5月份回国。
回国以后,马宗汉本想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去德留学,适逢其祖父病故,无法成行。马宗汉身在故里,心向革命,他多次邀集朋友,借谈论时局作政治宣传。
1907年初,马宗汉得知徐锡麟已按计划捐得安徽道员,打入了清政府内部,极为振奋。曾连复两信,表示“准于阴历正月赴皖。”后因病延期至6月10日,才和陈伯平一起从上海溯江而上。两人到达安庆,徐锡麟已升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会办,并与秋瑾约定于7月8日皖、浙两地同时起义。马宗汉到皖,使徐锡麟如虎添翼,大家马上分头去做起义的准备工作。6月22日,马、陈奉徐之命,赴上海与秋瑾作最后磋商并采购武器。马宗汉和陈伯平于7月5日回到安庆,徐锡麟告知他俩,起义时间提前,就在明天。马宗汉知道其中的变故肯定突然,也没多问原由,只是将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又重新作了商量。
1907年7月6日上午8时许,安徽巡抚恩铭应徐锡麟之邀前来参加巡警毕业典礼,随行的有藩台冯熙和臬台毓贤等一批地方官员。待一批官员坐定、学生列队入场后,徐锡麟即向恩铭说:“回大帅,今天有革命党起事。”未待恩铭反应过来,徐即向恩铭连开数枪。这时,马宗汉和陈伯平也冲入会场,拔出手枪打了起来。然而,恩铭因10天之前就接到密报,说有革命党人造反,所以这几天特别的小心,在来巡警学堂前,都有周密部署,枪声一响,大批清兵便迅速关上了城门,一部分前来学堂围捕。徐、马、陈三人见势危急,便奔出学堂,在一小孩指引下,翻墙抄近路来到了军械库。徐锡麟要陈伯平守前门,马宗汉守后门,自己与三十几名学生去取库内枪炮,准备与清兵决一死战。怎奈这些枪炮都没有装子弹的机铁,所以不能使用。从中午12时一直坚持下午4时,陈伯平战死,学生也死伤多人,但清兵却因有重赏而继续猛攻,形势万分危急。马宗汉建议放火烧掉军械库,与清兵同归于尽。徐锡麟考虑到弹药军火会发生爆炸,殃及居民,于心不忍,所以没有同意。不多时,军械库门被攻破,徐锡麟当场被捕。这时,马宗汉已经从后门突围,在群众的掩护下躲在附近的一口枯井内。清兵搜捕甚急,马宗汉不忍连累无辜百姓,从井内跃出,亦被清兵抓去。马宗汉被捕以后,受尽酷刑,于1907年8月24日在狱中被杀,年仅24岁。
马宗汉牺牲后,蔡元培、陶成章等反清斗士都曾撰文以示悼念。民国以后,烈士的家乡柯东乡改名为宗汉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如今,烈士旧居已被列为文保单位,每逢节日,都有人前去凭吊,以缅怀烈士的功绩。

严子陵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今横河镇陈山人。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
公元8年,王莽称帝,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颖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

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⑶ 我国哪些杰出的人物是慈溪人急!!!

严子陵

严子陵,原姓庄名遵,字子陵。东汉高士。今横河镇石堰人,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严子陵曾受到王莽多次邀聘,但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隐名换姓,避居他乡。光武帝刘秀曾与严子陵同学,对他十分器重。刘秀登基后三次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严子陵。严子陵虽然来到了洛阳,但他依然性情高洁,孤介。刘秀想聘他做谏议大夫,他不辞而行,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公元41年,严子陵再一次拒绝了刘秀的征召,回到故里陈山隐居,直至老死。
范仲淹曾为此赞扬严子陵的高风亮节:“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虞世南(558-638)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唐初书法家、文学家。今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虞世南出生望族,博学多才,刚直敢谏。在陈、隋两代做过官,都不得志。后遇李世民,方以知交启用。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县公。唐太宗李世民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夸他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虞世南的书法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并深得唐太宗的赞赏。唐太宗曾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虞之书法在初唐的影响之大。

黄 震(1213-1281)

黄震(1213-1281),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南宋思想家。掌起镇黄家村人。宝佑四年进士,授吴县尉。在职抑得扶弱,颇有政声,咸淳三年擢史馆检阅,因直言时弊,触怒度宗,被贬官三级,出判广德军。后因指责权相贾似道之侄贾番世的不法行为,被解官。咸淳七年任江西抚州太守,赈饥民,兴水利,决滞狱,清民讼,深得民心。南宋亡后,隐居著书。
黄震一生治学严谨,他的哲学思想以朱熹为宗,形成“东发学派”,重经史考辨。代表作有《黄氏日钞》90卷。

孙月峰(1543-1613)

孙月峰(1543-1613),名鑛,字文融。明代著名学者。今横河镇孙家境村人。祖父孙燧、父升,皆名重一时。
孙月峰是个博学多智、才气横溢之人。万历二年会试第一(会元),授兵部主事。万历三十二年任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参赞机务。他不但是位有才华的政治家,更是一位精通经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才子。一生著述达四十余种七百余卷。如方志代表作[万历]《绍兴府志》50卷,艺术评论《书画跋跋》6卷,以及评注《史记》、《汉书》、《春秋左传》等,皆风行天下。

孙嘉绩(1604-1646)

孙嘉绩(1604-1646),字硕肤。抗清志士。今横河镇孙家境村人。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祖父为明朝天启年间东阁大学士孙如游。
崇祯十年,孙嘉绩考中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不久,改兵部主事。由于正直不阿,被诬陷入狱。后经刑部尚书徐石麒营救出狱。
1644年3月,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翌年南京陷落。清军下杭州,孙嘉绩在浙东首举抗清义旗,正合民心。与同县熊汝霖共同治军,得到广泛响应,迅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清队伍。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因忧劳过度,患疾而卒,被追赠为太保,赐祭九坛。

高士奇(1645-1740)

高士奇(1645-1740),字澹人,号江村。 清代著名学者。今匡堰镇高家村人。家贫,在朝廷以打杂为生,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迁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封谥号文恪。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吴锦堂(1855-1926)

吴锦堂(1855-1926),原名作镆。近代著名爱国侨商,与陈嘉庚、聂云台并称为近代中国“办学三贤”。观海卫镇西房村人。
吴锦堂出生农民家庭,27岁去上海学生意,30岁在友人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经商。在神户开设怡生商号,并在上海开设义生洋行,从事中日间棉花、大豆、火柴、水泥等货物贸易,成为明治、大正年间日本关西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吴锦堂富有献身精神,他曾出巨款赈济日本宫城等县灾民,得到日本政府褒奖。他也为当地华侨兴办慈善、商务和教育机构。
1905年回乡省亲,遇水灾,出资兴修慈北水利,使20万亩农田受益。又出资创建锦堂学校,培养故乡子弟,并择优选送日本深造。 1911年加入同盟会,并任神户支部长。1926年病逝日本,后归葬故乡于白洋湖畔。

虞洽卿(1867-1945)

虞洽卿(1867-1945), 名和德。早期旅沪“宁波帮”的头面人物之一。龙山镇山下村人。1881年到上海商行当学徒。1892年起历任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买办。1898年起,在四明公所事件中参与同法租界公董局的交涉。1906年发起组织万国商团中华队,1908年开办四明银行,后又组织南洋劝业会,任副会长,曾先后创办宁绍、三北、鸿安轮船公司。辛亥革命中支持上海光复。1920年起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全国工商协会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淞沪商埠市政会办。抗战时期,任上海难民救济会会长。上海沦陷后,拒任伪职。
虞洽卿热心为家乡创办公益事业。1907年在龙山山下村捐资创办龙山学堂(洽卿小学),当地儿童免费入学。1939年出资疏浚凤浦湖,以利农田灌溉。

马宗汉(1884-1907)

马宗汉(1884-1907),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辛亥革命先烈。今宗汉街道宗汉村人。1902年进浙江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触革命思潮,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无心做官,回乡在三山学堂任教,传播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参加光复会,次年1月东渡日本,进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当年4月回国,继续在家乡任教,同时积极从事革命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7年6月到安徽安庆,参加7月6日徐锡麟组织的起义,协助枪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并率巡警学堂学生攻打军械局。起义失败后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被捕。在狱中坚不吐实,8月24日被惨杀在安庆狱前,年仅24岁。今宗汉村村名由其名字命名,表纪念。

杨贤江(1895-1931)

杨贤江(1895-1931),笔名李浩吾等。教育理论家、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今长河镇贤江村人。1912-1917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品学兼优,是老师同学公认的模范生。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任《学生杂志》编辑。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与茅盾一起发起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兼任上海学生联合会主席。曾参加上海第一、二、三次工人起义的组织工作。著译过恩格斯著作。他编著的《教育ABC》是我国第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教育史的专著;《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今贤江村名即以杨贤江名字得来。

陈之佛(1896-1962)

陈之佛(1896-1962),号雪翁,画家、美术教育家。今浒山街道晓记弄人。1919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是中国去日本学习工艺美术的最早的留学生。1923年回国后,从事图案教学,图案创作设计。出版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1935年以后,专攻工笔花鸟画,先后在重庆、成都举办过三次个人中国画展。1960年在南京举办“陈之佛花鸟画展”,出版《陈之佛画集》和《陈之佛画选》。后又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其画风格宁静清雅,独创一格。既继承民族传统技法,又吸收图案的装饰性,对我国传统工艺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有杰出贡献。

吴耕民(1896-1991)

吴耕民(1896-1991),字润苍。园艺学家。中国近代园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今周巷镇吴家路东溜场人。十几岁时因周树人(鲁迅)讲博物学而产生学农兴趣。北平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本兴津园艺试验场攻读果树和蔬菜栽培研究生。回国后到英、德、法、比等国考察园艺。1943年被教育部聘为教授。是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诸多高校园艺系的创建人。对中国果树、花卉、蔬菜的引种选种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实践工作。如从日本引进柑橘、柿、桃等,从法国引进花卉仙客来、大丽花、荷包花等。还有从湄潭引种的“菱角菜”就是现在生活中常见的榨菜。著有《中国蔬菜栽培学》、《蔬菜园艺学》、《果树修剪学》、《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等。

林汉达(1900-1972)

林汉达(1900-1972),笔名林迭肯、林涛等。中国文字改革学者、教育家。今龙山镇林家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21年考取杭州之江大学,同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第一名。后应聘为上海世界书局编辑。1937年留学美国攻读民众教育研生。1939年回国后从事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抗战胜利后投入反内战、争民主的群众运动。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致力于汉字改革和文化教育工作,著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西洋教育史讲话》,通俗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等,深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成为爱国主义的极好教材。

陈登原(1900-1975)

陈登原(1900-1975),原名登元,字伯瀛。历史学家。周巷镇人。 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历史系。历任南京金陵大学讲师、教授,世界书局编辑,之江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回故乡,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建国后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登原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编著出版大量文史著作,如《中俄关系述略》、《荀子哲学》、《天一阁藏书考》、《颜习斋哲学思想述》、《中国田制丛考》、《中国文化史》、《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田赋史》等。代表作有《国史旧闻》四册,近200万字,论述与考据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制度等重要问题,以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入著,更附有作者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裘沛然(1916- )

裘沛然(1916- ),中医学家。掌起镇裘市村人。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委员会主任、《辞海》副主编、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编著出版专著《针灸学概论》、《经络学说》、《新编中国针灸学》、《裘沛然选集》等,主编《中医历代名方集成》、《中国医学大成》等,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和优秀作品奖。
身为名医、学者的他,还精研儒学,文学、历史方面造诣颇深。有《剑风楼诗稿》、《剑风楼诗文钞》等行世。他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向慈溪市图书馆赠书10万卷。

蒋学模(1918- )

蒋学模(1918- ),著名经济学家。观海卫镇卫前蒋家村人。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历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辞海》编委暨政治经济学分科主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是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有特殊贡献的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蒋学模长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讲话》、《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十论》、《高级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总论》及《蒋学模文集》等。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发行1800万册,影响深远。他翻译的法国作家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度山伯爵》发行已逾100万本,风靡全国,脍炙人口。

姜彬(1921-2004)

姜彬(1921-2004),原名耋仙,笔名天鹰。民间文艺学家。观海卫镇人。18岁参加革命,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书记、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姜彬长期从事中国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研究,编著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初探》、《区域文化与民间文艺学》等十余部,其中《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分别获上海市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及“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最高荣誉奖”。

袁可嘉(1921- )

袁可嘉(1921- ),英美文学专家,诗人。崇寿镇相公殿村人。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57年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以及研究生院外文系副教授、教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主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四册八本,约300万字),编选系统、精当,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引进现代派文学,符合社会需要,在读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专著另有《现代派论·英美诗论》、《论新诗现代化》、《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等,还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如《彭斯诗钞》、《叶芝抒情诗选》等。

徐进(1923- )

徐进(1923- ),原名伯耕,剧作家。观海卫镇东山头人。自幼喜爱越剧,中学时因家贫辍学。15岁到上海一家西药房当学徒和职员。1942年冬考入袁雪芬大来剧场,任编剧。后在多家剧团任专业编剧。建国后历任文化部华东实验剧团、上海越剧院编剧、副院长、艺术顾问。改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剧本奖和演出一等奖,后经改编摄制成的电影,是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获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优秀舞台艺术片奖,捷克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接着又创作了越剧《红楼梦》,在北京、越南、朝鲜和日本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经改编拍成的电影风靡全国。还创作了电影剧作《舞台姐妹》,以及《浪荡子》、《盘夫索夫》、《沙漠王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越剧作品。

陈宜张(1927- )

陈宜张(1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周巷镇人,陈登原长子。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次年起任职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主编《神经科学》杂志。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陈宜张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从事中枢神经生理研究,八十年代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近年来进一步发现糖皮质激素对神经细胞的分泌有快速、非基因组的抑制作用,具有国际影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综述20余篇,编译专著7部。已培养硕士博士数十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

还有很多,自己看吧
http://shequ.cixi.cn/dispbbs.asp?boardid=11&id=387107

⑷ 慈溪哪里有做锦旗的

慈甬路1048号,即白沙老十字路口,国道旁边 扬帆广告

⑸ 当代社会言行文明榜样有谁

​吴立彦,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古山村人,来到慈溪掌起镇已经14年,从事教育事业11年。 2011年-2014年连续4年被评为“慈溪市百名优秀新市民”。2013年专职负责升级的“小墙热线”服务团队日常工作后,他采取356工作模式,发动并带领身边的亲人朋友,积极开展各类弘扬正能量的志愿服务活动,因成绩显著,他被评为2013年度慈溪市优秀志愿者,慈溪市“百佳”新市民家庭,慈溪市优秀新市民统战代表人士和谐促进联谊员,“小墙热线”服务团队也被评为“慈溪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宁波市2004-2013年度平安创建示范服务团队”,2014年他个人还被评为“宁波市五水共治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慈溪市最美协会人,慈溪市十佳平安建设志愿者。

2015年,在“四项”整治专项行动前,他们就未雨绸缪,深入学校、工厂、社区进行平安宣传,发放平安宣传手册,到流动人口回家过年聚集包车点进行不坐病车、超载车、疲劳驾驶车辆的交通安全宣传,发放电动车、摩托车使用注意事项,为后来的“三车”整治提供了新的综合整治平台。为实现平安“四率”新成效,他经常在QQ群以及新老掌起人微信群,向老乡朋友们发放各种安全防范小知识,发动成员积极参与4.20和谐促进服务日活动,组织发动了50余名新村民,召开了参与“三合一”宣传暨夜巡动员会,向新老村民朋友传达相关法律法规,劝导新村民朋友积极整改,及时向领导报告老乡合用场所整改情况,请相关领导亲临老乡隐蔽的合用场所指点督导整改。

他经常配合掌起镇消防部门前往学校、工厂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及消防演练,已深入各村进行素质培训对2380人进行了20多场素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三城联创”、“五水共治”、防火救灾、慈孝文化、法制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 2015年共参与各类纠纷调解23起,涉资247150元。其中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一起交通事故和一起工厂员工突发疾病死亡事件,在乡音调解员的配合介入下,圆满解决。

2016年,围绕G20发动100余名新老村民积极加入到平安护航的宣传与志愿服务中去,上街入企宣传做文明慈溪人并承诺、志愿交通乱象整治。

⑹ 慈溪市医保异地结算

"领取社保卡需知
一、发卡和退卡:
1、各单位应有专人负责本单位的发卡和退卡工作;
2、参保单位领卡后应尽快将《社保卡》发放到参保人员手里,并按下表的规定时间内将《北京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回执单》(以下简称《回执单》)返回区医保中心4-5号窗口(人社局二楼西大厅)。
序号
发行量
返回时间
1
100张以下
自领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返回
2
100张~500张
自领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返回
3
500张以上
自领卡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返回
3、参保人员应持本人身份证领取《社保卡》,并当场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回执单》上签字。
参保人员因出差、生病等特殊原因不能亲自领取的,可由参保单位指定专人代为签字领取签代领人姓名。
4、因调离(能联系到的尽量发给本人)、死亡、查无此人、信息有误等原因,《社保卡》不能发放到参保人的,参保单位按要求在《回执单》上划√,并将《社保卡》和《回执单》返回医保中心4--5号窗口。
因《社保卡》信息有误的(包括:照片、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民族、出生日期等指标),参保单位应将信息有误人员符合二采表要求的照片、二代《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薄》复印件与《社保卡》一起密封装入信封,并在信封上标注退卡原因,连同《回执单》返回医保中心;
5、区医保中心依据《回执单》上的标注,以人为单位进行核实清点。参保单位在一式三联的《回执单及退卡交接单》上签字。(单位、社保中心、首信公司各留存一联)
6、在2009年8月以后已办理在职转退休、特殊病审批、残疾军人(1-6级)、转换险种、补发医疗手册等业务的参保人员,单位应在发卡之前,持相关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卡与手册到医保中心(4—11号窗口)办理卡信息变更业务,否则,将影响参保人员正常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另外:办理修改定点医院、增减员等业务不用拿社保卡。
7、其他关于卡的管理、使用,请参看宣传资料或拨打社会保障卡服务热线96102;(社保卡宣传折页领卡人每人一套)
8、卡的清点:当场清点。"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⑺ 慈溪市哪些小学好

第一:实验小学;
慈溪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60年,1962年正式定名,是浙江省第一批命名的两所实验小学之一。1978年定为宁波地区重点小学。1982年迁址浒山镇宝兴弄11号。1996年8月易地新建,坐落在慈溪市浒山街道北二环东路57号。
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2058余名学生、98名教职员工。学校占地面积3221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800
平方米,绿化面积10450平方米,藏书60000余册,有电视演播室和闭路电视系统,配有专用电脑机房2个。学校有语音实验室、多功能阶梯教室等专用教
室48只。教室分布合理,每个班级均配备有大屏幕电视、实物投影机、多媒体电脑,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有25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的塑胶跑道,有近
4000多平方米的体艺馆。

学校以“示范性”和“实验性”为立校之本,“立足实验,整体优化”已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整体办学质量在当地首
屈一指,并在省内有一定影响。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学校”、 “全国红旗大队”、 “省文明单位”、
“省示范小学”、“省先进学校”、“省雏鹰红旗大队”、“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先进学校”、“宁波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少先队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涌
现了一批“全国好队长”、“全国雏鹰奖章获得者”、“全国快乐中队”、“全国创造杯奖”、“全国智力大王”、“中国好少年”、“中国好儿童”。
第二:实验三小;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创办于1996年8月,校园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教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每一个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双向控
制播放系统,拥有视听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软件开发室等十几个教育功能室。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00多名,教职工70名,其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
达95.6%, 宁波市名校长,省、市级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73.5%。
学校先后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列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基地,浙江省《珠算式心算》实验基地,宁波市特色创建学
校,慈溪市美术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单位,宁波市模范集体,宁波市师德群体创优先进集体,宁波市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宁波市教科研先进集
体,宁波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交帐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第三:中心小学;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是在原浒山街道中心小学的基础上,于2008年8月26日经市教育局批准正式授牌成立,是慈溪市第一个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发展为办学目标的公办学校教育集团。集团隶属于市教育局,实行校长负责制。集团以“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支教师队伍,两个校区统一管理”为原则,实施“以线为主,以块为辅,线块结合”的扁
平化管理模式。集团由东、西部两个校区组成,共51个教学班,2560余名学生,正式教职工110人。
西部校区即原浒山街道中心小学,位于城区古塘街道华胜路。学校占地18676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现有32个班级,1660余名学生。东部
校区,位于城区白沙路街道南白河小区。学校占地32016平方米,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现有19个班,近900名学生。东、
西两个校区建筑布局科学合理,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高起点,高档次,达到省一流水平。教育集团教师队伍师德好,业务精,教师中有
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2名,中学高级教师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40余名。

第五: 育才小学
慈溪市育才小学坐落在慈溪市孙塘北路清水湾地段。学校东靠孙塘北路,北临慈溪市交通主干道——中横线,是慈溪市人才引进公寓、清水湾别墅区及浅水湾别墅区
居民学龄儿童就学的配套学校。育才小学是由沈宏邦先生于2005年初独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也是沈先生在成功创办育才中学后的又一力作,此举为形
成育才教育特色,更好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占地20488 ,校舍建筑面积13502 ,绿化面积7172
。一色的校舍建筑外墙面,统一又和谐,整体感强。校园内各主要功能区依照自然地形分布,沿河流划分为教学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两大区域由桥梁连接,小桥流
水,曲径通幽。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清水和绿地相映成趣,校园格局灵秀别致。处于清水湾“半岛”上的教学生活区更是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翠竹果树常青,慈
溪市的市树——樟树,在校园内随处可见,人造瀑布、景观喷泉也为宁静的校园增添了不少园林色彩。
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有来自全市各地的学生947人,教职员工58名,党员14名,青年老师48人,占83%,富有朝气和活力,高学历达95%,生活辅
导老师51名,食堂、后勤人员15名,门卫保安5名,司机1名。任课教师中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11名,宁波市教坛新秀2名,慈溪市骨干
教师3名。在这支年青的教师队伍中,还有1名宁波市优秀教师和3名慈溪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在短短的不到四年的办学时间里,我校先后被评为行为规范达标学
校,慈溪市交通安全示范单位,宁波市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百佳评选先进单位等。
第六: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
学校始建于一九六九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区老校。校名几经更改,于二〇一一年五月更名为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学校以生为本,智慧引领,潜心打造“和声蕴美、科技启智、经典养慧”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在和谐发展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平安校园、慈溪市四星级学校、慈溪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宁波市少先队书香大队、班集体建设先进单位、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联盟学校、师德师风达标学校、宁波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全国红旗大队、智慧教育、浙江省中小学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学校、慈溪市人口资源环境国策宣传进校园先进学校、推广普通话示范单位、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

⑻ 民间借贷怎样做宣传

一、丰富宣传载体,扩宽覆盖范围。向全市市民分发以“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为主题的公开信;编印《慈溪普法》报民间借贷法制宣传专刊及“规范民间借贷、远离高利诱惑”的法制宣传手册,发放到群众手中;电视法制栏目《法治时空》制作一期民间借贷专题法制宣传节目,以案释法,警示民间借贷的危害性;开展民间借贷图版展,在镇、村交通要道进行巡回展出;在主要交通要道制作户外广告,营造法制宣传氛围。
二、整合普法队伍,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大型民间借贷法律咨询活动,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为过往群众现场答疑;开展法律宣讲进村活动,以村民法制学校为依托,邀请法律专家入村进行法制讲座;开展“高利是陷阱”主题座谈会,在高利贷多发村,以家庭教育点为平台,组织群众进行座谈。
三、围绕工作实际,注重宣传实效。积极处理由民间借贷引发的矛盾纠纷,将普法宣传与矛盾调处相结合,立足稳定,顾全大局,有效防止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⑼ 慈溪名人有哪些

东汉隐士严子陵
严子陵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今横河镇陈山(原属余姚)人。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
公元8年,王莽称帝,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颖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
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阅读全文

与慈溪宣传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校园水果的网络营销策划案 浏览:386
银行创意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46
电子商务专业归属 浏览:539
电子商务基础习题 浏览:207
酒店餐饮宴会营销方案 浏览:917
2016春节房地产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69
国外的市场营销理论 浏览:850
办公场所消防培训方案 浏览:435
小学教师安全校本培训方案 浏览:547
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803
电子商务网上学习 浏览:875
电子商务小知识 浏览:156
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内容 浏览:599
乡镇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方案 浏览:295
手机店面促销活动 浏览:412
生鲜产品超市的网络营销方案 浏览:454
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方案 浏览:778
招财的电子商务商行店名 浏览:462
辩论社策划方案 浏览:659
中专市场营销单招想换专业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