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定西市第一中学的领导简介
盛淑兰,女, 1968年6月生,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陇西师范团委副书记、书记,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长,2011年12月被任命为定西市第一中学校长。
多年来,潜心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荣获甘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园丁奖”,被评为“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员”“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全市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地区优秀团干部”。定西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定西市第三届人大常委。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丰实的语汇 和谐的韵律—<诗经>语言浅析》《贫困地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再思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张东锐,男,1960年7月出生,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1979年6月参加工作,曾在会宁县梁堡中学,定西县东方红中学,定西县中华路中学,定西县教育体育局,定西县计划生育局,漳县第一中学工作,2010年1月任命为定西市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潜心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定西县优秀校长,定西地区优秀党员,甘肃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定西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定西市招生考试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200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漳县优秀校长,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赵荣,男,汉族,1957年8月生,1972年1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大学本科,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现为甘肃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
长期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先后在《甘肃教育》、《甘肃金融》、《中学历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对中学历史教学及历代货币有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曾任甘肃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民进甘肃省委会常委、定西市政协常委、民进定西市委会主委、甘肃省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钱币学会理事等。
魏嵋,男,1962年10月出生,汉族,甘肃定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定西一中任教。现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骨干教师,定西市优秀教师,定西市创新人才,定西市骨干教师,定西市学科带头人,定西市拔尖人才,定西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
23年来一直潜心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在《物理教学》、《物理实验》、《数理天地》等国家级、省级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有6篇论文获全国、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有4项科研课题获定西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主持和参与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形势下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历时三年,现已结题并通过省级鉴定。
刘兴宇,1965年9月出生,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定西市学科带头人。曾任定西一中政教副主任、主任,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
多年来,潜心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评为“定西县优秀教师”、“定西地区教育战线先进个人”、“定西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先进工作者——获甘肃省劳动模范荣誉奖章”。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建立数学模型解题的若干思考途径》、《一道课本习题的教学思考》、《浅谈余弦定理的非常规解题功能》等多篇教学论文。
刘顺义,1972年2月出生,甘肃省陇西县人。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1995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陇西县委党校,定西市党校工作,2012年10月任定西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多年来,潜心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文章1篇,省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10多篇。获得甘肃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1等奖获得者。参与环保部2010——2011年度课题1项,承担全省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度课题1项。 吴有海,1963年1月出生,汉族,甘肃临洮人,本科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先后担任定西一中总务处副主任、主任,现任定西一中工会主席,兼任总务处主任。
② 急急急!采访县委宣传部采访函都需要问些什么问题
为了村民致富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够说几个小时的)
人均收入 过去是多少 现在是多少
村民逢年过节有些什么活动 (必需有活动 比如说 群众自发形成组织什么什么 的 在社会生起到了什么什么作用)
社区基础建设 怎么样
村民出去打工的有多少
留守儿童 老人 有多少 政府是怎么照顾他们的
校车 养老院 什么的
地方有多少企业 创造价值多少 占GDP的多少
举办了什么什么旅游民俗节之类的 带动 增收致富
甘肃的话 会宁今年高考出了多少大学生 定西 洋芋种的怎么样 白银 资源型城市怎么转型
酒泉 敦煌 旅游搞得怎么样了 甘南临夏 少数门过得怎么样 肯定是很好嘛
就是这些 罗嗦了一堆 供参考
③ 定西市安定区东山上有一许公庙,请问高手许公何许人也
许公,名珌,字天玉,号铁堂,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福建侯官县(今福州闽候县)人。崇祯十二年中乙卯科乡试,康熙四年,被朝廷选授为巩昌府安定知县,任期三年。在任期间,重教兴学,架桥铺路,教化民风,深入偏远山区,体查民情,乐善好施,关爱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戴和称颂。据传,每逢清明之日,历任县官率士民百姓,簇拥定西城隍轿仗,备抬酒肴,撰写祭文前往许公墓地祭祀,此风一直延续至1946年。作为一名“七品官耳”,能享受如此冥福殊荣,在福建历史上,惟独许铁堂一人。300多年来,许铁堂在定西历史上声名赫赫,清誉不衰,其盛德于世代百姓口碑相传。许公的一生蕴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他勤廉为民、乐善好施、体察民情、关爱百姓的作为,是清政廉洁的典范,应该作为廉政文化的资源大力宣传和挖掘。
作为廉吏,在安定任职期间,他以历史名臣杨椒山为榜样,以爱国英雄文天祥为崇拜的楷模,他在为定西城隍庙题写的“自信飘零如武部,不知昭假有文山”的妙联中表名了他崇高的为官之志。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许公为官清正,罢官后,他穷困潦倒,无资归福建故里,遂流落陇上,在定西、临洮等地教书卖字以求温饱,后来生计无处着落,重返安定,终因贫病交加,于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客死陇上。当时安定百姓念其为官清廉,将其尸体安葬于东山脚下。
④ 定西有那个公司做企业宣传片,专题片的
您好,您这边是有拍摄需求的话,可以考虑我们这边哦!嘻嘻,看看我们官网案例,看看是否满足您的需求,也可以做样片参考,我们有很多案例。
⑤ 李艳萍的履历
1995.09-1997.08西北师范大学学习;
1997.08-2003.06定西地委宣传部干部;
(其间:1998.08-2000.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2003.06-2005.09定西市委宣传部秘书科副科长;
(2001.09-2004.06在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2005.09-2005.12定西市委宣传部秘书科科长;2005.12-2010.06定西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其间:2008.09-2008.11在省委党校第29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学习,2009.07在临洮县洮阳镇挂任党委副书记)2010.06-2011.10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1.10-2015.08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2015.08-今 中共陇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⑥ 金雁东的所获荣誉
在一中主持工作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校,科学管理,加快发展的办学方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使学校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稳步提高,高考上线人数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在2000年和2001年高考上线人数先后突破300人和400人大关后,2002年又突破600人大关,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比2002年多增52人,创渭源一中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好成绩。2004年高考上线又突破800人,上线率82.5%,其中本科以上173人。2005年本科以上上线222人,比上年增长56人。学校硬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从1998年以来,建成了职工住宅楼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筹建的总投资880.4万元、建筑面积10240㎡的教学实验综合大楼主体已完成,现已进入安修阶段。安装了两个计算机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和33个教室的多媒体点频系统,建成了校园供暖系统,解决了师生冬季采暖困难。八年间,做出六大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办公条件,优化了教学设备,还建成了校门、自行车棚、生物园、锅炉房等,完成了学校概念规划设计。在县政府工作时,曾两次被评为“全省文明”先进个人。2000年4月,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1年8月,被评为定西地区“三五”普法宣传先进个人;2002年9月,被评为渭源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2月,被定西地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地委评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04年8月,被定西市委、市政府评为“定西市优秀校长”;2004年9月被省教育厅、省军区司令部、省军区政治部评为全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8月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评为2005年度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学校优秀校长。他的论文《团结一致奋力拼搏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表在1998年5月的《定西日报》上。其业绩载入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编的《党旗下的创业者》一书
⑦ 定西在线是那的网站
定西市 宣传部办的
⑧ 定西怎么这么干旱啊
降水太少了
1.“如果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那就是我们的眼泪。”每当看到这句为人们及时敲响警钟的经典语句,我便想起两年前一件令我醒悟的小事。
两年前的一天,我和同学在踢毽子,累了,我就朝学校洗手间跑去。拧开水龙头,我将脏乎乎的手伸了过去,那清澈的水流在我的脏手上,我的手很快就干净了。我不禁来了兴趣,用手堵住了水龙头,水就像喷泉一样向外射起来,很快就流了满地,我这才心满意足地走了出去。
当我再踏进洗手间时,看见墙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节约用水”。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撕了下来,又在水龙头前玩了个够。
可是很奇怪,当我再次看到美丽的“喷泉”时,那张节约用水的纸条又出现在我眼前。我像个小侦探似的躲在门后。
一个小姑娘进来了,看起来她像个一年级的学生,她很吃力地把写有“节约用水”的纸条贴在墙上,然后洗完小手走了出去。
我震撼了,一个低年级的小姑娘都知道为节约用水尽自己的力量,而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头脑里还丝毫没有节水的意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知道了有限的水资源是经不起浪费的,中国在世界上属于严重缺水国家,许多大城市已经限制用水,而我们甘肃的定西地区更是以干旱贫穷而闻名于世的地方。
我们张掖地处黑河流域,背靠祁连雪山,表面上看起来暂时不缺水,但是每年肆虐的沙尘暴,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又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生态环境需要水。我们只有从小树立节水意识,并向周围的人们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才能真正为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一点努力,不然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吃什么喝什么呢?
节约用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从每件具体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只要人人都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2.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水是人类生存必备条件,如果没有水,人类将灭亡。以前地球上的水非常多,非常丰富,而现在地球上的人口逐渐增加,水就显的不够用了,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就在我们高呼要节约用水时,也还有一些人,不知道节约用水,不知道水的重要性,而在大量的去浪费地球上的水资源,去浪费我们能够生存下来的东西。所以 我们要让世界知道水的重要性.
水的重要性无庸置疑。撒哈拉大沙漠是个辽阔的干旱地区,沙漠气温很高,降雨常常来不及落到地面,就在低层大气蒸发了,这里也曾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因为缺水,才变成这个样子。非洲大陆长期严重干旱,使撒哈拉沙漠每年都向南蔓延达50千米。在30年代到70年代间已吞没了651平方千米的可耕地。现在,干旱已经波及到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利亚、乍得、苏丹、埃及、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广大地区,面积达250平方千米,据估计,这些地方由于干旱缺水已经死了3800万头牲畜。
同学们,叔叔阿姨们!请你们不再随便浪费水,乱用水,爱护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 吧。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家园中吧!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水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水就没有我们经常吃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就没有我们经常喝的各式各样的饮料,没有水人类将很快灭亡。
同学们,叔叔阿姨们!请珍惜我们现有的水源,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共同创建好我们家乡、国家,把我们这个家园,创建得更加美丽、强大、富饶。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职责,但是现在浪费水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中国,是世界上12贫国之一,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30个城市严重缺水,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2300亿元。每年受旱农田32亿亩,约有5000万人和3000万头牲畜面临水荒。如果一个水龙头1秒钟漏掉一滴水,一年便会漏掉360吨水。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都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他们不但不爱惜水,而且任意浪费挥霍。其实我国的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并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非常之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所以自来水也是来之不易的。
国家淡水资源缺乏,然而,人们应该要更加地去珍惜和节约它。据分析,每个家庭只要注意改掉浪费用水的坏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但是生活中与浪费水有关的“绯闻”比节约用水的要多。比如:把烟头、碎细废物倒到厕所里冲掉;为了接一些冷水,而白白地浪费掉很多水;停水期间,忘记关上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淌着……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只要大家都注意节约用水,水荒才会远离我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安定、和谐;环境才会优美、舒适。我们青少年明白这个道理后,一定要自己身体力行才行!
水是生命的泉源,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当秋!为了避免更多的水荒,请珍惜每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