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饼是一种饼吗
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东北,北京一带春饼口味最为可口,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有待考证。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 ( 皇帝 ) 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民俗说法
来历
京东春饼(香河春饼)的来历相传辽末,有一支运粮的官船,不幸沉入河中,打捞后,于此处筑台晾米,故此地得名晾米台,后有许氏迁此落户建村,取名许家台,许家人逐渐发现此地沿河岸边无需耕种便有庄稼长出,感叹神奇的同时也欣喜于自己的幸运,遂在此地繁衍生息,因北方多擅长面食,一家人开始以当地自然生长的小麦为原料烙制薄饼贩卖于路人或舍于路人,由于店家人好而且手艺精湛,逐渐名声鹊起,当时人称“许家香饼”,又因北方人自古就有“春盘”的说法,慢慢传为“许家春饼”,随后周围村落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并卷入各类应季菜品食之,明朝初期,少数民族迁徙于香河,并带来了他们的突厥饼制法,结合香河当地相传多年的“春饼"制法演变为今天的京东肉饼(香河肉饼),应该说京东春饼的制作工艺要远远早于京东肉饼的制作工艺,取师与春饼,春饼手艺在京东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早已失传而是许家人早已将这门手艺传播开来,变成了家家户户都可以端上餐桌的一种普通的民间厨艺,在北方,有家小招牌“龙卷凤春饼”为许家人经营参与管理,这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2016年这家人把春饼带到了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结合当地的饮食特点配上大盘的鸡肉、牛肉、羊肉、猪肉、豆腐、丸子等一起在乌兰巴托的国家大百货开设了一家以春饼和饺子为特色中国快餐厅,在异国他乡以快餐形式不断传承着许台农村许家人对春饼的这份感情。
清朝的金门人蔡谦有次受皇上刁难,要两手同时书写。看丈夫没法吃饭,蔡谦的妻子便迅速用面皮裹好各式菜直接塞入丈夫口中,这就是“春卷”。
春卷的来历二: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
春盘
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
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
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宋朝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
清代时,春饼用白面为外皮,圆薄平匀,内包菜丝,卷成圆筒形,以油炸成黄脆,食之。今其俗犹普遍存在,称为“春卷”,有甜、咸等不同馅心。《类腋.天部.正月》引孙国敉《燕都游览志》:“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清顾录《清嘉录.正月.春饼》:“春前一月,门上已插标供买春饼,居人相餽贶。卖者自署其标曰应时春饼。”又引蒋耀宗、范来宗《咏春饼联句》:“十月琼肌贵,吴侬制不同......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馋嚼味融融......”
咬春
按照民俗,立春那天要吃春饼,名为“咬春”。杜甫有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春饼卷的青菜很多,来源于立春荐“五辛盘”之说。《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意。”吃春卷的含义相同其实吃春饼并不限定立春,您哪天想吃哪天就是“立春”。
春饼、春卷都是立春之日吃的小吃。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兴于唐朝。《关中记》中道: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新之意。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用荠菜迎春耕做的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宋代宫廷春饼以“薄如蝉翼”而驰名。这里说的是用荠菜为馅的春卷。
春饼和春卷都是古人心目中春的象徵,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春饼是用面烙成的薄饼,卷菜吃。春卷是薄面皮包菜油炸而成。据考证,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的春盘演变而来。晋代有“元旦造五辛盘”之说,而用大蒜、小蒜、韭、芸苔、胡荽五种辛荤蔬菜;到唐代春盘内容有了变化,改为:莱菔、春饼、生菜;到元代出现用薄饼卷馅后再用油炸食用的方法。
吃龙鳞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也可以吃面条,号称吃“龙须面”。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纪念历史
相传。1652年,与清廷对抗的郑成功围攻福建漳州,从三月到十月,长达七个月的围困,到解围之时,漳州死亡73万人,全城生还者仅一二百人(漳州部分老人称其“漳州大屠杀”)。一时间城中尸体相藉,一派惨相。守城清廷只得用草席裹尸,草草理葬了事(《北游录·纪闻》、《清史稿》、《清实录》、《清通鉴》及《漳州府志》、《闽海纪要》、《东南纪事》、《台湾郑氏始末》、《郑成功传》、《台湾通史》均有记载)。因之,幸存百姓在战后为了纪念这段恶痛的历史,以春饼拟作草席裹尸,在清明时期食用春饼,以示不忘,一直流传至今。
『贰』 中秋节博饼的礼物
中秋,是厦门最隆重最热闹最有特色的一个节日,就是春节也无法和中秋相比。在厦门,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之说。中秋的大,源于中秋有一个民俗活动――博饼。说到博饼,那话就多了。
先说它的起源。传说是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基本上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思念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抚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 通过"掷骰子"活动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中秋会饼每会有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l个,直径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榜眼)2个,直径13厘米左右;另外还有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会饼的直径依次减少,最小的大约1.7厘米。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每当中秋佳节,明月高悬,海风习习,涛声阵阵,勇士们就围着中秋会饼博状元。后来,这种游戏从军旅传入民间,成为厦门特有的民间习俗,流传至今。
虽说中秋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但八月初五以后,厦门的大街小巷"克啷啷"的掷骰子声,就日复一日地喧闹起来。到了八月十五前后,不用任何人发动、组织、宣传,也不在乎是拜上帝的、信佛祖的,家家户户都在博饼。可以说博饼在厦门是中秋节家庭团圆、友人相聚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现在就来说说博饼到底有哪些规则。
博饼的瓷碗一个,越大越好;骰子六粒。推荐一位长者用两粒骰子掷出第一位投掷者,然后大家依次向碗中投掷。
四粒红四点,二粒红一点,叫状元插金花;五粒红四点,叫五王;五粒一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六点),叫五子;四粒红四点,叫状元。以上四种都可以得状元,就看谁掷的大。状元插金花是最最大的,很少见,后面三种依次大小。如果是同一种,比如都是五王或五子或四个红四,就看谁的另外的骰子加起来的点数大。如果点数相同,先掷出的得状元。有时会有人掷出六粒六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叫勃黑六,这时会饼有大家平分或哄抢。风俗认为这是不好的数字。同时出现一、二、三、四、五、六点,叫对堂;三粒红四点,叫三红;四粒一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六点),叫四进;两粒红四点,叫二举;一粒红四点,叫一秀。
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排列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则投掷者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投掷过程中有骰子溢出瓷碗,则投掷者不仅什么也得不到,下一轮还要轮空。
博的过程中,一秀、二举、四进、状元插金花,谁先博到谁先拿,直到拿完为止。三红、对堂分配完后,后面博出的三红、对堂可依次追缴前面的三红、对堂。不过,这个追缴规则现在很少用了,基本上是谁先谁得,少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人情味。不过,状元的争夺还是很激烈的。只要东西没博完,谁的状元都不算数。只要后面的状元超过你,状元就是别人的了。有时,会有人博出几个状元,那就看你最后那个状元了。有可能比前面的大,也有可能比前面的小,状元也是摇摆不定的。
博饼也可以兼得,当五子得主的另1粒骰子是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当四进得主的另2粒骰子均为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二举一个;当四进得主的另2粒骰子中只有一粒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如果一个排列组合可以符合多种情形时,按最大者算。如两粒红四点,得二举一个,而不能得一秀两个。如果状元是状元插金花,则可以兼得对堂。一般不追缴,只把没有博走的对堂拿去。
中秋博饼,博的是一个开心,博的是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即使博出状元没有拿到,也说明你一年的运气不会很差。现在这种游戏活动不仅深受厦门人的喜爱,周边地区也深受影响,逐渐开拓出闽南人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饼中的月饼早就被其它的物品所取代。比如:牙膏、香皂、洗发水、沐浴露、床罩什么的,只是基本规则没有改变。
『叁』 郑成功与博饼
郑成功文化节分别—在台湾台南市办了九届。
在福建厦门市办了二届。
在福建泉州市办了一届。
各有各主题。
一、台湾台南市—2002年郑成功文化节-郑成功的一生。
2003年郑成功文化节-国姓爷的事迹。
2004年郑成功文化节-迈向成功之路。
2005年郑成功文化节-荜路蓝缕。
2006年郑成功文化节-王城气度。
2007年郑成功文化节-海洋台湾。
2008年郑成功文化节-王者再临。
2009年郑成功文化节-成功领航。
2010年郑成功文化节-扬帆再起。
二、福建厦门市—2009年郑成功文化节-成功在思明。
2010年郑成功文化节-携手成功。
三、福建泉州市— 2010年郑成功文化节-以「成功故里情两岸一家亲」为主题的首届泉州郑成功文化旅游节在郑成功故乡南安市石井镇举行。同时举行郑成功文化主题公园奠基仪式。
广泛宣传英雄郑成功的丰功伟绩并传承英雄郑成功的精神。
『肆』 中秋博饼1500元一桌, 奖品该怎么设
分6个等级,从上到下,奖品一直变多,价值变小就是了。
每桌需要:
状元 1个
对堂 2个
三红 4个
四进 8个
二举 16个
一秀 32个
可以购买些小家电,床单被单三件套,空调被等,还有卫浴以及日用洗涤用品。
至于去哪采购,可以直接打移动的12 580,连奖品怎么设都省了,他们直接有博饼套餐的,送货上门,或者可以搜“飞购商城”看看,跟移动合作的,也有博饼套餐。
『伍』 “薄饼”、“薄弱”、“薄荷”的读音分别是什么
1、薄饼 [ báo bǐng ]
2、薄弱 [ bó ruò ]
3、薄荷[ bò he ]
(5)薄饼宣传稿扩展阅读
1、薄饼 [ báo bǐng ]
(薄báo)一种面食。用烫面做成很薄的饼,两张相迭,烙熟后能揭开。
《周书·王罴传》:“尝有台使, 罴 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慙。”《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恰好一个乡里人捧着许多烫面薄饼来卖。”《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每人要了一斤半面的薄饼,有的抹上点子生酱,卷上棵葱;有的就蘸着那黄沙碗里的盐水烂葱,吃了个满口香甜。”
2、薄弱 [ bó ruò ]
单薄;不雄厚;不坚强。形容事物在外界影响下容易受挫折、被破坏或发生动摇的状况。
汉 王充 《论衡·气寿》:“始生而死,未产而伤,禀之薄弱。” 宋 范仲淹 《尹师鲁<河南集>序》:“ 唐 正元 、 元和 之间, 韩退之 主盟于文而古道最盛, 懿 僖 以降,寝及 五代 ,其体薄弱。”
《清史稿·兵志六》:“﹝ 康熙 ﹞三十四年,令督、抚、提、镇,凡修理战船银两,不得浮冒核减,致船料薄弱。”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我们分区的这个后方医院,你知道,开办没好久,物质条件困难,基础薄弱。”
3、薄荷 [ bò he ]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花呈红、白或淡紫色,茎和叶子有清凉的香味,可以入药,或用于食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薄荷》:“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 吴 、 越 、 川 、 湖 人多以代茶……入药以 苏 产为胜。”
『陆』 薄饼店朋友圈宣传语,店名肆毫薄饼。跪求,谢谢
要想吃到好薄冰饼,就来我的肆毫薄饼
『柒』 金马律薄饼怎么样
吃内骨茶时故意留着肚子,好再搜罗一下“十号胡同”里有没有什么别的好吃的。转到这家,觉得还不错。四周都吊着一些宣传牌,有几家报纸和杂志的采访报道。这家已有30年的历史了。原来是位于益记后巷的一个小档口,老板和老板娘都60多岁了。之所以还在经营是因为舍不得老客人。乐天广场的老板有次吃到后很喜欢,所以游说他们在“十号胡同”也开了一个摊档。蔡澜是“十号胡同”的代言人,试吃后,赞了一句“皮很薄!”。老板正好在这里,同店员穿着一样的绿色工作服。老人头发都白了,为人很和气。店员不耐烦回答的问题,老人都一一详细作答。这种薄饼有二种皮,一种是面皮(春卷皮),一种是蛋皮。里面的主要材料是沙葛(地瓜)。需要先用鸡熬汤,然后用来煮沙葛至很软。原材料都是当天的新鲜材料,并且现场手工制作。看了一下制作过程,并不难。春卷皮像是熟的,上面刷上酱,铺上沙葛丝、豆芽、生菜、花生、虾米和香葱。把皮卷起来后切成几段就好了。买了一份,有两个,RM4.85.皮果然很薄,可以看见里面馅的颜色。咬上去很有韧劲,有股面香。里面的沙葛口感很软,豆芽、生菜、花生很脆,汁水较多,配上酱料,有些甜味、酱香,又很鲜。的确好吃。
『捌』 厦门民间习俗中秋博饼活动将在哪里举行
厦门特有的民抄间习俗――中秋博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将在线上举行“海外十五城博饼民俗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甄选15个重点客源国城市,推介这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厦门市旅发委相关人士介绍说,以往,博饼民俗活动主要以厦门市民为主,从今年开始该市将加大面向游客和旅行商的宣传,引导他们在农历八月到厦门参加博饼活动,以口碑营销和体验营销,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知晓和参与体验厦门中秋博饼民俗活动。
『玖』 有没有人看过薄饼载体的广告
薄饼载体,就是以商品薄饼的包装作为媒介,在薄饼的包装物上印刷另外一种商品的宣传资料,并通过薄饼本身的市场流通渠道,把广告信息传递给潜在消费者的一种广告形式,薄饼载体就此得名,由于这种商品载体的广告形式是共升传媒提出的,我们通常也把商品载体称为共升载体。
『拾』 厦门中秋节博饼的来历
中秋,是厦门最隆重最热闹最有特色的一个节日,就是春节也无法和中秋相比。在厦门,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之说。中秋的大,源于中秋有一个民俗活动――博饼。说到博饼,那话就多了。
先说它的起源。传说是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基本上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思念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抚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 通过"掷骰子"活动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中秋会饼每会有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l个,直径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榜眼)2个,直径13厘米左右;另外还有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会饼的直径依次减少,最小的大约1.7厘米。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每当中秋佳节,明月高悬,海风习习,涛声阵阵,勇士们就围着中秋会饼博状元。后来,这种游戏从军旅传入民间,成为厦门特有的民间习俗,流传至今。
虽说中秋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但八月初五以后,厦门的大街小巷"克啷啷"的掷骰子声,就日复一日地喧闹起来。到了八月十五前后,不用任何人发动、组织、宣传,也不在乎是拜上帝的、信佛祖的,家家户户都在博饼。可以说博饼在厦门是中秋节家庭团圆、友人相聚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现在就来说说博饼到底有哪些规则。
博饼的瓷碗一个,越大越好;骰子六粒。推荐一位长者用两粒骰子掷出第一位投掷者,然后大家依次向碗中投掷。
四粒红四点,二粒红一点,叫状元插金花;五粒红四点,叫五王;五粒一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六点),叫五子;四粒红四点,叫状元。以上四种都可以得状元,就看谁掷的大。状元插金花是最最大的,很少见,后面三种依次大小。如果是同一种,比如都是五王或五子或四个红四,就看谁的另外的骰子加起来的点数大。如果点数相同,先掷出的得状元。有时会有人掷出六粒六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叫勃黑六,这时会饼有大家平分或哄抢。风俗认为这是不好的数字。同时出现一、二、三、四、五、六点,叫对堂;三粒红四点,叫三红;四粒一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六点),叫四进;两粒红四点,叫二举;一粒红四点,叫一秀。
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排列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则投掷者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投掷过程中有骰子溢出瓷碗,则投掷者不仅什么也得不到,下一轮还要轮空。
博的过程中,一秀、二举、四进、状元插金花,谁先博到谁先拿,直到拿完为止。三红、对堂分配完后,后面博出的三红、对堂可依次追缴前面的三红、对堂。不过,这个追缴规则现在很少用了,基本上是谁先谁得,少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人情味。不过,状元的争夺还是很激烈的。只要东西没博完,谁的状元都不算数。只要后面的状元超过你,状元就是别人的了。有时,会有人博出几个状元,那就看你最后那个状元了。有可能比前面的大,也有可能比前面的小,状元也是摇摆不定的。
博饼也可以兼得,当五子得主的另1粒骰子是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当四进得主的另2粒骰子均为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二举一个;当四进得主的另2粒骰子中只有一粒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如果一个排列组合可以符合多种情形时,按最大者算。如两粒红四点,得二举一个,而不能得一秀两个。如果状元是状元插金花,则可以兼得对堂。一般不追缴,只把没有博走的对堂拿去。
中秋博饼,博的是一个开心,博的是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即使博出状元没有拿到,也说明你一年的运气不会很差。现在这种游戏活动不仅深受厦门人的喜爱,周边地区也深受影响,逐渐开拓出闽南人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饼中的月饼早就被其它的物品所取代。比如:牙膏、香皂、洗发水、沐浴露、床罩什么的,只是基本规则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