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小学扎实做好科普工作 - 小平同志说:“科技要从娃娃抓起”。如何开启学生潜能和科技创新意识,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创新活动正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校内引向校外
『贰』 适合小学一年级看的科普书
一年级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导言:一年级是正规学习的起始阶段,我们在这个阶段要做好低幼衔接,以温柔的心、温暖的手去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我们推荐的书可能和一般的成人的想法不同:成人觉得一年级要让孩子大量识字,但我们觉得阅读的基础并不一定是识字,而阅读图画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反对以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代价,极度增加识字量的做法;成人们觉得大量的知识很重要,但我们觉得爱和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我们在一年级推荐了六本图画书,让孩子在图像与文字的合奏中,感受到书籍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乐趣。本年级推荐的八本书,都是值得孩子一读再读的。我们希望大人们和孩子一起读,孩子可能更在意的不是读书,而是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温馨感觉。
1. 文字的奥秘(3册)
包括大自然篇、动植物与人体篇、生活篇。
这本书将“文字”以浅显之言写成篇章, 佐以生动图画,帮助读者知晓中国文字之诞生演变及其所蕴涵之中国文化与思想。作者将中国语文的渊博内涵以简单有趣的方式介绍给小朋友,引领小朋友进入中国语文、文学的瑰丽殿堂。
推荐年龄:小学生、文字学爱好者。拼音读本。
2. 阿罗系列
中文版包括《阿罗有枝彩色笔》《阿罗的童话王国》《阿罗漫游太空》《阿罗的ABC》《阿罗在北极》《阿罗在马戏团》《阿罗房间要挂画》7册。
这是一个类似神笔马良的故事。小男孩阿罗,在他天马行空的世界里,凭借着一枝彩色笔,画出了自己的无数梦想。克罗格特巧妙地运用孩子们的逻辑和语言,真切地描画出他们自由想像的历程,使得阿罗系列作品成为风靡全球四十年的经典之作,畅销逾2亿册。阿罗聪明、单纯、可爱,热爱幻想并有幽默感,紧紧抓住了孩子的心。他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小孩”。
推荐年龄:2-8岁。拼音读本。
3. 《猜猜我有多爱你》
我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知道,不是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都可能写出像《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本书的。它太优秀了。所以我阅读到的时候除了感动还有吃惊。作者那么有方法和想象力,让两只兔子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我好喜欢这只小兔子。我每一次朗读到这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的最后一句,都想流泪。它是一点儿也没有夸张的,可是它却让我们感动得吃惊了。(梅子涵评)
推荐年龄:2-8岁。
4. 《爷爷一定有办法 》
当代经典图画书。它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它原本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犹太民间故事,作者用重复而富节奏的文字来重述,既温馨又朗朗上口。图画则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不管是人们丰富的表情、家具、物品,都非常的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
5. 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
包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龙》2册。
6. 《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5册)
包括《小鼹鼠的土豆》《袋鼠的袋袋里住了一窝鸟》《小怪物》《小灰兔找朋友》《红鞋子》5册。
由国内著名作家、画家和幼教专家联袂打造的图画书,其中《小鼹鼠的土豆》还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套图画书针对目前独生子女在其个性发展及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个个温馨、幽默的童话故事和一幅幅柔和、丰盈的画面,不仅带给孩子阅读的快乐,同时还引导他们去触摸,去体会 ”分享”、“关怀”、”友谊”、”承受挫折”、“接受自我”等许多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细细感悟的宝贵的心理品质。推荐年龄:3-8岁,拼音读本。
7. “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系列(9册)
包括《狗仔》《妞妞和爷爷同岁》《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我喜欢你》《会跳舞的摇摇》《力力不喜欢女孩》;《鱼灯》《甜橙树》《睡蟒边的雪兔》共9册。
由金波、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陈丹燕、高洪波等9位著名作家创作的9个深情、诙谐、充满趣味的故事,丛书分为三个梯次:一是帮助孩子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阅读衔接;二是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三是提升孩子的阅读审美能力,帮助孩子完成必要的文学欣赏和写作的教学补充。
推荐年龄:5-10岁,拼音读本。
8. 《小猪唏哩呼噜 》
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大声读的长篇童话,作者孙幼军、插画家裘兆明分别获得1990年国际安徒生奖作家与画家的提名奖。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了!怎不叫他们喜欢。不过小猪唏哩呼噜并不是为了逗笑而诞生的,他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孙幼军先生在唏哩呼噜身上寄寓了完美的儿童形象,虽然完美,但很真实、质朴。
推荐年龄:5-10岁。
另外推荐:一看再看系列 (当当网全国独家首发)
内容简介:
1.《跟上那头熊》:当您去捉一头熊的时候,要有十二万分的小心。最好带个朋友一块去——一定是个看起来比您还胖很多的朋友。兔子爱熊。他希望能捉住一头熊——毛越多越好!于是,他买来《最佳猎熊手册》,然后,拽着朋友小胖去捉熊了……
2.《懒奥西》:奥西是世界上最懒的小猫头鹰。猫头鹰妈妈下定决心要让奥西学会飞,可奥西不愿费力气。不用飞,怎么到地上呢?奥西想出了一个特别聪明的计划,农场的所有动物都被拽进了计划里。可笑到最后的人是猫头鹰妈妈。
3.《一口袋的吻》:上学的第一天,迪格比学到了许多的东西。他会记住在哪挂衣服吗?他能辨别出谁在叫他的名字吗?迪格比的妈妈有好多办法来帮助这个没有太多勇气去学校的孩子。这本书会教会你如何用爱和友情来适应新的环境的。
4.《五个小怪物》:五个小怪物每天都站在山坡上然后开始他们的世界之旅。然而有一天,他们觉得这样做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每个小妖怪都决定要把他们能遇到的所有喜欢的东西都带回家。这样,从月亮到太阳,从陆地到海洋,都被他们带回了家。但是,这是他们聪明的选择吗?这是一本关于快乐分享的非常精彩的书。
5.《鼹鼠与小鸟》:一只小鸟受伤了,鼹鼠把这只孤单的小鸟带回家精心照料。但很快,鼹鼠陷入了困境——是把小鸟留在家里当宠物呢?还是让它自由地飞翔?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浅显的文字中蕴涵了深刻的道理。
6.《星期四要去哪里呢?》:所有希望生日能够永远继续下去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波波和朋友巴巴出发了,他们要去解开生命中的一个小谜题:“在星期五来到之前,星期四去了哪里?”
外公是棵樱桃树
托尼诺是个普通的小孩儿,他有天真顽皮的时候,也有善解人意的一面,但和其他小孩子不同的是,他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外公。
托尼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善于观察与思考,在外公耐心的引领下,他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樱桃树的呼吸声、山雀妈妈喂饱山雀宝宝的叽喳声、蜜蜂吸饱花蜜的嗡嗡声……这些平常不易发觉的声音,在闭上眼睛注意倾听下,竟是如此清晰动人。外公还教托尼诺如何与动物相处。
托尼诺在普通孩子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坚强的心。当外公一天天老迈,政府因为修路而要砍倒樱桃树的时候,他成了捍卫樱桃树的小英雄。因为樱桃树并不仅仅是一颗树,它是家庭与生命延续的象征,更代表了外公的精神。
《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注音版)
让孩子从爱父母开始,去爱这个世界。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我家……
“和你在一起真好!……”小能比尔对爸爸说着这些话,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因为他们总是彼此互相帮助。
《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丛书是德国原版引进的彩图绘本亲情系列故事,几年来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畅销全球几十个国家。本次出版的是其中的8本,每本是一个小故事。 书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比尔是一只可爱的小熊,他和他的爸爸一起快乐地生活,爸爸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小熊。本丛书通过讲述小熊比尔和他的爸爸及周围的朋友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生动有趣、贴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懂得爱的真谛,学会去爱和关心、尊重别人,是一套对孩子进行美好品德教育的精品之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叁』 急需:小学一年级科普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观看影像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普知识,并逐步培养对科普知识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二、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科普知识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科普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科普小知识。
4、老师准备几个有趣的科普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科普知识的录像(最好是老师之前讲到的几点哦~听与看结合)。
三、 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科普知识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人读新闻。
2、主持人: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下面,我们要看看大家都知道哪些科普小知识,谁先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大家?”
(二)找几个小朋友朗读或者说说自己带来的科普小知识
主持人作小结:
“大家都讲得很精彩,下面有请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一些有意思的科普知识,你一定会大开眼界噢!”
(三)老师讲解自己带来的科普知识
(四)在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的时候,最好播放一些画面给大家看,可以加深印象,相信这次的班会培养目的已经完全达到啦!
(五)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科普知识丰富多彩,更多的有趣知识等着大家以后的学习和多观察。。。。
(五)课外延伸
写一个感想之类的。
大概帮你设计了一下,具体还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丰富一下,以前做过好多年班长,经常帮老师做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肆』 写一篇小学范围的科普小论文
2005年夏的一天,我在家里悠闲地待着,觉得无聊,便找了一个凸透镜开始玩了起来。一会儿把吊兰放大,变成巨大的草丛;一会儿又把小鱼放大,变成一条巨大的“鲨鱼”……
不久,我玩累了,就随手把凸透镜放在桌子上。不一会儿,妈妈过来看我了,她看到放在桌子上的凸透镜后,急忙把它收起来,还对我说:“栋栋,以后别把凸透镜放在受阳光直射的地方,很容易着火的!”
听了这话,我心想,凸透镜为什么能使物体着火呢?我就问:“妈妈,凸透镜怎么会使物体着火呢?”妈妈回答说:“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光可以看作平行光,平行光通过了凸透镜后就会聚于一点,这一点也就是焦点。这一点产生大量的能量,达到一定温度就能够把易燃的物体烧起来。”
听了妈妈的话,我有点半信半疑。于是我决定自己亲手做一个实验!
我先把纸平铺在地上,再用凸透镜把光聚集在纸上。可光却偏偏不听我的话,我要它聚在一起,它却偏偏散开来,开状就象扫把星。不过我还是有耐心的,一会儿向左偏一点,一会儿又向右偏一点,终于,我成功地把太阳光给浓缩成了一个小小的光点。
好一会儿纸还没有烧着,我想,会不会是太阳光不够热呢?于是我便用手摸了一下纸,哇!差点烫伤了我的手。
我只好先回到家里。后来,我从书上查到:“白色的物体容易反射光线,而黑色的物体容易吸收光线!”
我高兴极了,决定用黑纸做第二次实验。同第一次实验一样,我也是先把纸给平铺在地上,再熟练的把角度调到最佳位置,让阳光变成一个小小的圆点。最全我等了一会儿,纸果然烧了起来。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太阳光
上科学课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每个同学都去做一个生态瓶,就是“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瓶中,形成的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我一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就找来一个空油壶,把上半部分剪掉,洗干净,盛上水,还在水底放上一层淤泥,水面放上一些浮萍,再把买来的几条小泥鳅放进水里,它们一下子钻进了淤泥里,隔一会儿就钻出来透透气,把一壶水搞得浑浊不堪,真调皮。
刚开始的几天,我热情高涨,每天都要观察好几回,可是,渐渐地,又有了新的实验,我便把这件事忘了。过了好久,有一位同学谈起了他的生态瓶,我猛然想起我已经好久没有去观察过我的生态瓶了。我想,我那几条可怜的泥鳅,肯定被渴死了。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回家,放下书包就去看我的生态瓶,一看,吓了一跳,瓶子里的水几乎没有了,也没有泥鳅的影子,我想泥鳅肯定死了。正当我在伤心的时候,突然,我看见淤泥面上有气泡,该不会是泥鳅吹出来的吧?我赶紧找来一根小棒,把淤泥挖开,嘿,一条泥鳅钻了出来。“呀,泥鳅还活着,泥鳅还活着。”我高兴地大叫起来。不过,我又感到很奇怪,就问妈妈,为什么没有水泥鳅还能活下来。妈妈笑着摇摇头,我只好去求助电脑。
经过一番搜索查资料,我终于弄懂了,原来,泥鳅离开水在泥浆里生活的时候,就用肠子呼吸。它的肠子与食道、肛门相连,形成一根短短的直管。肠子上布满了许多毛细血管,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当它用肠子呼吸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放屁”一样,从肛门排出,所以常常会从泥浆中冒出许多气泡来。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泥鳅在没水的淤泥里没有死呢。我真开心,由于我的粗心,竟然还意外地获得了泥鳅的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