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椒县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地处安徽省东部,介于合肥市和南京市之间,紧邻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全椒是国家级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大滁城副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成员城市。
全椒县始建于西汉,有“江淮背腹”、 “吴楚冲衢”之称。全椒历史文化深厚,境内古迹众多,并且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和安徽第一大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境内拥有“三山、两河、三湖”(神山、龙山、牧龙山、滁河、襄河、碧云湖、岱山湖、卧龙湖)等原生态旅游资源。
『贰』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是长江南还是长江北
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全椒县,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地处安徽省东部,是在长江北面,具体地理位置如图所示:
全椒县,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地处安徽省东部,介于合肥市和南京市之间,紧邻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全椒是国家级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大滁城副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成员城市。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48万。
全椒县始建于西汉,有“江淮背腹”、 “吴楚冲衢”之称。全椒历史文化深厚,境内古迹众多,民风淳朴。明代高僧之憨山大师和开讽刺小说之先河《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都出生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
全椒先后被评为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十大绿色农业示范县试点县之一、全国十大环保城市之一。
『叁』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的简介
我就是全椒的,全椒还不错,被南京辐射带动发展,以后应该能发展的更好的!地理位置
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东依南京48公里,距上海360公里,北邻滁州18公里,西接合肥98公里,南距马鞍山70公里。
面 积
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东西长58公里,南北长44公里。耕地面积4万公顷。
人 口
全县总人口46万人,县城(襄河镇)人口11多万人。
气 候
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常年风向多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无霜期大于210天。
水文地质
总蓄水量:3.3亿方,水库87座,可养水面1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8万亩。地质构造处于滁河断褶带。土壤有85个土种,水稻土70万亩,占52%。
土壤养分:缺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偏上,PH值为中性。矿产有金、银、铜、铁、重晶石、大理石、绢云母、石灰岩等。
历史文化
全椒建制于西汉,历史文化深厚,境内古迹众多,民风淳朴。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和开讽刺小说之先河《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都出生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
经济资源
1、产业基础厚实。机械制造业已初具规模,产业态势已基本形成,拥有机械制造业熟练工人近4万人;服装玩具业是传统产业,乡乡有厂,户户适应,有熟练工人3万多人。
2、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吴敬梓纪念馆、岱山湖旅游度假区、碧云湖、三塔寺、龙山寺、大王庙等景点。距国家AAAA级风景区琅琊山风景区仅20公里。
3、农业资源丰富。全椒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绿化先进县、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油料生产百强县和棉花大县,全国十大绿色农业示范县试点县之一,还是南京无公害农产品配送基地。已创出“高龙”牌大米、“同兴”牌面粉、“小康”牌系列烹调油、“百年”辣酱等12个国家绿色食品品牌和“襄水”鳜鱼等四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
『肆』 全椒县属于安徽哪个市啊
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历史沿革:
全椒县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
三国时期 全椒先属吴,后属魏,辖于淮南郡。西晋 复置全椒、阜陵县,属淮南郡。东晋 王导行“侨寄法”,侨置南谯州。废全椒县,侨置山桑县,属南谯州。
1949年元月25日,全椒县解放。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元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仍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
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1993年元月5日,撤销滁县地区,设立滁州市(地级),全椒县属其管辖。
(4)全椒县宣传片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8月22日,全椒县共辖10个镇(襄河镇、古河镇、大墅镇、二郎口镇、武岗镇、马厂镇、石沛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县城驻地襄河镇。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经济发展稳中奋进、健康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2.5亿元、增长9%;财政收入27.4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亿元、增长1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750元、13395元,分别增长9.5%和9.6%。
『伍』 全椒县发展的怎么样
应该还可以吧,貌似江海的房子都卖到4000+/坪了,火车也通了,路也宽了~
不过就是老的主干道还是没变,丁字街,凤凰路还是那么拥挤。
『陆』 2013全椒春节联欢晚会视频在哪里可以看到呢
全椒电视台
『柒』 全椒的朋友,帮忙看看这里是全椒县城还是全椒石沛镇哪条路照片是2015年拍的,知道的麻烦告诉下,谢谢
石沛街道的房子
『捌』 全椒哪些地方适合约会
全椒的电影院一般没什么人去,有个茶座叫有意思.里面装潢还OK.不过一般人不少,比较吵.河滨公园可以考虑约会.或者吴敬梓纪念馆边上的河堤上也不错,依山傍水的,不过只适合白天游玩,可以放风筝.全椒虽然是县城,不过过于靠近苏皖两个省会消费不算低.
上述希望对你有帮助.祝约会顺利
『玖』 全椒县有什么人文特色
全椒县的县树是国槐,是豆科槐属,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或倒卵形,奇数羽状复叶,小叶较小,树冠浓密,顶生黄白色花序,夏季开放。因有“怀念家国”之意而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之一,古人推崇“槐荫当庭”的作法而祈望子孙成才及致富。适应性强,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常作庭荫树和行道树。
农民生活富裕,空闲时间增多,闲时村民自动凑钱邀请艺人来村演唱,夜晚鼓声、琴声不绝。1984年,部分自然村有了电视,农民兴趣开始转移,曲艺也随之转入了低潮。建国前,全椒县较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马义才(赤镇人),所说书目主要有《月唐传》、《响马传》;建国后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郭有道(古河人,说唱地点县城旧菜市),所说书目有《月唐传》、《樊梨花》、《瓦岗寨》、《烈火金钢》等,郭曾三次担任县曲艺协会负责人。此外,较有影响的评话艺人有曹金文、戴恕鑫,均善讲《封神榜》和《水浒传》。
全椒县在春节期间历来有玩灯贺新春的习俗,其主要歌舞形式有唱兰花、旱地行舟(玩花船)、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秧歌灯、跑驴、五马破曹、歪歪(河蚌)灯、八朵云(八盏灯)等。
建国前,玩花灯均由坊董、保甲长出面,向各家商号、店家和群众筹钱,雇艺人表演,唱词大多是恭贺新年的吉利话,皆即兴表演,信口填词。建国后,表演者均系各行业的文艺骨干,唱词除贺年词外,增加了新人新事和新风尚等,唱词也随之改为固定词。秧歌灯和打腰鼓于五十年代最为活跃,六十年代以后表演较少。八十年代打腰鼓有所恢复,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游行活动,彩旗队后即是腰鼓队。
其它歌舞历年春节都有,尤以舞龙灯影响较大。表演较好的,七十年代以前是搬运站工人,锣声昂扬,巨龙翻腾。八十年代,县基建部门的龙灯,1984年被选拔参加滁城元宵灯。这一时期,各种道具的饰物增加。龙灯安装了直流灯泡,夜晚上下腾飞,光华四射,龙口喷出烈焰,颇具神似。
马戏、杂技过去俗称“玩大把戏”,建国前全椒有名的马戏班为邓寿亭组织的“邓家班”,常年活跃在苏、鲁、皖、鄂、赣、浙等省和县内各地,主要节目有镖打金钱、弹射弹子、气功、杂耍、跑马、踩钢丝、蹬坛子、爬尖刀山等。建国后,邓家后人先后组织过“和平杂技团”、“全椒马戏团”,活跃于城乡。此外,官渡乡于1984年成立了“民间杂技团”。
建国前,县内流行的民歌小调有:孟姜女、八段锦、跌断桥、手扶栏杆、虞美人、跳槽、小寡妇上坟等。全椒本地流传的民歌小调有秧歌、车水号子、耕田号子、龙船号子等,内容纯朴,且曲调自然。六十年代以前,民歌小调唱者较多,尤其是农村,六十年代以后已基本无人演唱。1979年11月,县文化局创作组与县文化馆联合整理了《全椒民歌集》,共收集民歌55首。流行较广,且思想内容健康、有一定艺术性的民歌,主要有“三劝我郎把兵当”、“四句猜”、“龙舟竞渡”、“秧歌”、“兰花灯”等。
『拾』 安徽滁州全椒县在哪个朝代就存在了当了多少年的县了
全椒建制于西汉,历史文化深厚,境内古迹众多,民风淳朴。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和开讽刺小说之先河《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都出生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