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宣传防疫知识内容是什么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保持呼吸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和毛巾捂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应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应适当减少换气的次数和时间。
(1)疫情宣传小知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公共厕所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厕所往往有灰尘和污物,人流量大。如果不及时消毒,病毒可能会留在环境中。进入公共厕所时要戴上口罩。
在电梯、电影院等封闭场所要注意个人防护:在狭小空间,人与人之间距离小,环境封闭,空气不流通,更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正确佩戴口罩:口罩是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道重要防线。除了COVID-19,正确佩戴口罩还可以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② 疫情防控知识10条有哪些
一、处理食物时注意生熟分开
在处理生鲜、冷冻食物时要特别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二、排队等候时保持一米距离
新冠病毒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喷溅传播,排队等候时人员容易聚集,应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三、清洁时别忘手机等小物件
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手机、鼠标、键盘等高频接触的小物件尤其要注意清洁,定期消毒。
四、使用公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公共厕所容易藏污纳垢,加上人员流动较大,若消毒不及时,环境中容易残留病毒。进入公共厕所时应先戴好口罩。
五、在电梯、电影院等密闭场所时注意个人防护
在狭小的空间,人与人之间距离小,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更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六、戴口罩时要正确佩戴
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线,正确佩戴口罩除了能预防新冠肺炎,还能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七、上班途中需谨慎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八、入楼工作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九、上下班路上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十、公务出差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乘坐的车辆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
③ 预防疫情小常识8条简短
疫情期间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上火。其实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在日常生活都是一样的,我们要注意保持饮食的清淡,不要上火,也不要吃一些过于油腻的东西,吃多了胃一定会受不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只战斗机,暴饮暴食和吃垃圾食品的后果就是我们的身体为此买单。在吃这些东西的同时,我们花掉的不仅仅是钱,还有我们自己的身体。所以千万不要造作,要好好的珍惜身体的健康。
03、疫情期间切记不要造作,因为医院真的很忙。
疫情期间,医院真的不是一个适合去的地方,因为医院真的很忙,医生每天都要照顾病患,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处理其它的事情,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了不要给医生增加负担,我们一定不能造作,这个时候不生病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嘴馋让自己的身体来扛,出现问题时再后悔是真的来不及了。其实很多人饮食不好都是习惯造成的,只要我们保持一段时间的健康饮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④ 关于防控疫情的基本常识
1、少出门,不信谣
尽量不出门、不聚集。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专个人卫生。通过官方媒体属了解信息,不听信谣言,多与亲朋进行在线沟通,保持身心愉快。
2、测体温
正确测体温。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温度不超过37.3℃才安全。
3、戴口罩
外出时佩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通常口罩的深色面在外,金属条在上进行佩戴,并用手压紧鼻翼两侧的金属条,将口罩拉伸平整。
4、定时开窗通风
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可减少病毒的存在量。并注意添衣保暖,谨防感冒。
5、做好日常消毒
优先使用浓度75%的酒精棉片擦拭家具、地面等,酒精消毒前后要远离高温和明火。
6、吃得好更健康
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少吃油盐糖,适量肉蛋奶,分餐更提倡,多元营养增加免疫力。
7、锻炼身体要适当
老年人不要做剧烈运动,建议做的太极拳、广播操、八段锦等运动。每周锻炼4-5次,每次不超过40分钟为宜。
⑤ 防疫知识宣传内容有哪些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专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属后)应立即洗手。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疫情宣传小知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使用公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厕所容易藏污纳垢,加上人员流动较大,若消毒不及时,环境中容易残留病毒。进入公共厕所时应先戴好口罩。
在电梯、电影院等密闭场所时注意个人防护:在狭小的空间,人与人之间距离小,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更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戴口罩时要正确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线,正确佩戴口罩除了能预防新冠肺炎,还能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⑥ 疫情防控小常识20条是什么
疫情防控小常识
1、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进入办公楼时,请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从指定通道进入办公楼,低楼层尽量采取走楼梯方式,并第一时间到楼层卫生间洗手消毒。
3、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须佩戴口罩。
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入厕后充分洗手。若感觉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心慌、胸闷等症状,请自觉检测体温,必要时可观察休息或到医院就诊。
4、参加外单位组织的会议,建议全程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应减少会议,能不开的尽量不开。
如确需集中开会,建议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等形式,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及参会人数,做好会场消毒、会场通气及人员防护工作,会议期间须全程佩戴口罩。茶具用品建议使用一次性杯具或者开水浸泡后消毒柜消毒。
5、采取分散错时用餐,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同一办公室内干部职工建议错时取餐并尽量单独用餐。往返食堂请全程佩戴口罩。餐具由食堂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统一清洗消毒。
6、下班时,请及时洗手并佩戴口罩外出。回到家中第一时间摘掉口罩并洗手消毒,同时使用消毒湿巾或75%医用酒精对手机和钥匙进行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7、外出采购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8、建议尽量减少公务来访,严控外来人员,多采取电话办公、网络办公的形式。如因工作原因确需公务来访,请告知来访人员须全程佩戴口罩,进入机关大院时自觉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正常,方可入院公干。
10、文件运转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建议指定专人负责文件交换等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尽量采取网上公文交换,减少纸质文件传递。如确需传递纸质文件,请全程佩戴口罩并在传递前后均需洗手消毒。
⑦ 防疫情健康小常识有哪些
疫情防控安全小常识:
一、外出须知
外出采购应该就近选择附近的超市或者在营业的便利店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前确定好采购物品,合理分配采购人员(尽量选择年轻人出门,避免老人和孩子等),减少外出人员和时间。同时在途中要远离人群密集处,保障他们的安全。
面对电梯按钮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应该使用面巾纸、消毒纸等隔开,避免直接用手触碰。一旦触碰以后,及时洗手、消毒。
二、回家清洁须知
外出归来,清洁到位,当我们外出回家时,进门后进行进行彻底的清洁,防止将病毒携带至家中。需要记住,尽量不出门,回家四件事,口罩正确弃,手机要消毒,善用清洁台,咳嗽不恐惧。在回家后,一定不能忘记洗手。
三、室内通风有讲究
开窗通风,有效降低空间内的致病因子浓度,太阳光直接照入室内,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通风时长要达到30分钟。一般来说,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就足够了。
房间较小或感觉寒冷的情况下,开窗时间应缩短一些;房间较大、室外无风或较暖和的情况下开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
四、健康锻炼不能少
早晨起床后,要及时开窗透气。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这样既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滋生。
(7)疫情宣传小知识扩展阅读:
疫情期间个人防护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出行
倡导市民群众就地过节,坚持非必要、不出行,减少人员流动;如必须出行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形势,服从当地疫情防控要求,错峰出行、做好防护。无特殊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的相关地区,不要跨境出行;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假期不要出行。
2、避免聚餐活动
倡导健康、简约的生活方式,节日期间尽量不扎堆、不聚集,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提倡家庭聚餐聚会控制在10人以下。严控各类节庆、团拜、展销等大型活动,能不举办的一律不办,能用线上方式的不搞现场活动,必须举办的要减少频次、缩小规模。
3、注意饮食卫生
请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不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食品,尽量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冷冻食品。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肉蛋海鲜等食物烧熟煮透。倡导公筷公勺,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⑧ 疫情防控预防知识的内容是什么
疫情防控预防知识: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8)疫情宣传小知识扩展阅读:
疫情期间需要戴口罩的情景:
1、所处地区的风险等级,如中、高风险地区要戴口罩;
2、看所处的环境,如果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或者长时间停留在公共区域,则应佩戴口罩;
3、某些服务行业和特殊职业,如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机和乘务员,餐厅、超市、商场服务人员以及幼儿园教师、医生、养老院服务人员等,需要佩戴口罩;
4、出现咳嗽、咽痛、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要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5、一些场所有特殊规定的,要遵从管理方要求佩戴口罩。
⑨ 疫情知识内容有哪些
一、在家中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知识: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6)房间通风换气;如有疑似患者,居住过的环境一定要进行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可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剂进行消毒。
二、在医院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知识:
(1)去医院看病、探望病人时,尤其是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罩;
(2)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3)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三、居家医学观察期间防护措施的知识:
(1)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尽量减少接触。
(2)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4)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记录。
⑩ 疫情防控安全小常识有哪些
疫情防控安全小常识:
一、外出须知
外出采购应该就近选择附近的超市或者在营业的便利店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前确定好采购物品,合理分配采购人员(尽量选择年轻人出门,避免老人和孩子等),减少外出人员和时间。同时在途中要远离人群密集处,保障他们的安全。
面对电梯按钮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应该使用面巾纸、消毒纸等隔开,避免直接用手触碰。一旦触碰以后,及时洗手、消毒。
二、回家清洁须知
外出归来,清洁到位,当我们外出回家时,进门后进行进行彻底的清洁,防止将病毒携带至家中。需要记住,尽量不出门,回家四件事,口罩正确弃,手机要消毒,善用清洁台,咳嗽不恐惧。在回家后,一定不能忘记洗手。
三、室内通风有讲究
开窗通风,有效降低空间内的致病因子浓度,太阳光直接照入室内,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通风时长要达到30分钟。一般来说,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就足够了。
房间较小或感觉寒冷的情况下,开窗时间应缩短一些;房间较大、室外无风或较暖和的情况下开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
四、健康锻炼不能少
早晨起床后,要及时开窗透气。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这样既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滋生。
(10)疫情宣传小知识扩展阅读:
疫情期间个人防护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出行
倡导市民群众就地过节,坚持非必要、不出行,减少人员流动;如必须出行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形势,服从当地疫情防控要求,错峰出行、做好防护。无特殊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的相关地区,不要跨境出行;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假期不要出行。
2、避免聚餐活动
倡导健康、简约的生活方式,节日期间尽量不扎堆、不聚集,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提倡家庭聚餐聚会控制在10人以下。严控各类节庆、团拜、展销等大型活动,能不举办的一律不办,能用线上方式的不搞现场活动,必须举办的要减少频次、缩小规模。
3、注意饮食卫生
请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不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食品,尽量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冷冻食品。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肉蛋海鲜等食物烧熟煮透。倡导公筷公勺,合理膳食,均衡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