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是自酿高粱酒,怎么写广告语
如果是专用高粱做酒的,不用多费话,人们注重的是质量。广告是观众,就在生产区门上写:高粱酒厂。剩下的用心把酿好就行了。
2. 红高粱酒光告词
不知道您做的是那个红高粱!我们单位是泸洲老窖红高粱。名门之秀-泸洲红高粱。
畅饮时刻--XX红高粱
3. 东北散装高粱酒价格,我姥爷5元一斤买的,买10斤赠5斤,这酒是假的吗如果是假的喝了有什么后果。
就是这价格了 你姥爷买的酒不是假的 这些酒大多是小作坊生产的 酒本身是不存在细菌问题的 大厂小厂都卫生。问题是这种酒太糙 入口不绵柔 喝过头又痛的不行 度数又高 老人家最好少喝
4. 寻求台湾金田高粱酒广告词
金田腾龙,腾出一番不一样的滋味。
5. 我家祖传酿的纯高粱酒,现在我想张贴宣传广告,但自己文化有限,想请有能力的帮我!谢谢!
自己想吧
6. 我公司是做台湾高粱酒的,属于中高档酒,在大陆销售,想有个比较好的宣传标语
1同宗的酒香,传来海峡的浓情
2难以割舍的是骨肉亲情,难以忘却的是浓郁的酒香
7. 我们是农家自酿谷酒和高粱酒怎么写宣传语呢龙溪湖
精酿农家谷,醇正龙溪湖。
龙溪出佳酿,醉在红高粱。
8. 白酒怎么进行勾兑方法
勾兑酒就是将不一样的酒进行不同混合,来达到酒之间的互补,让不同酒的香气,作用混合。达到一个制衡作用。
勾兑酒酿造方法:
1、串香法、串香工艺并不是因为新工艺白酒的产生而创建,这种工艺早就应用到传统白酒的酿造中,、在传统的蒸锅中,下面放置小曲酒醅,上面放置大曲香醅,经过蒸馏,酒醅中的酒携带者香醅中的呈香物质冷凝下来,就是用传香工艺生产的传统白酒。新工艺白酒借鉴了这种传统工艺,只不过酒醅换成了食用酒精
2、调香法、调香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呈香、呈味物质调配而成的白酒,这些呈香物质,可能是香精也可能是使用黄水进行代替,而黄水是传统白酒生产的副产物。
3、固液法、固液勾兑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一定比例传统固态法生产的白酒进行勾调而成的白酒。
饮用食用酒精勾兑的酒:
一、从标准来看,采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是被法律允许的,也就是说法律上是认可的。GBT 20821-2007 液态法白酒,GBT 20822-2007固液法白酒均允许以食用酒精为原料进行产品加工。
二、从安全性上来讲,食用酒精作为食品原料也是被认可的。GB10343-2008对食用酒精的定义为:以谷物、薯类、糖蜜或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精制而成的,供食品工业使用的含水酒精。
三、与世界主要蒸馏酒相比,食用酒精勾兑白酒,中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威士忌,目前流行的混合型威士忌,其蒸馏酒精度的法定限度是94.8%,接近于食用酒精;伏特加基本上类似高醇的酒精;金酒基本是用食用酒精对花香药草进行串蒸;白兰地、朗姆酒生产工艺与食用酒精类似。
9. 曲靖特产—宣威法着酒
买酒时看到GB/T10871你就要小心一些了,一定要注意,标准酱香型白酒的国标是GB/T26760,二者是有区别的。
如何鉴别酒的好坏
要想鉴别酒的好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一下如何做裸体酒。裸体酒就是给酒点一把火,把它的酒精烧光,把酒的衣服给扒下来,这个时候剩下的酒就叫裸体酒,这是一种酸酯分离的手法。纯粮酿造的酒做裸体酒之前是清澈透明的,做成裸体酒之后会变得很浑浊,入口细细品味会有粮食发酵的酸味,酸味之后会有一点淡淡的甜味,甜味之后又会有一点淡淡的酒糟味,舌根上还会带有一点淡淡的苦味。如果入口是像小便一样骚涩的味道,那它里面一定加了食用酒精——不管是薯干酒精、糖蜜酒精还是玉米酒精,它们都有这个特征。
白酒塑化剂真相:是“必需品”,并非神马塑料管子
最近,由湘西酒鬼酒被媒体送检检出塑化剂导致的中国白酒信任危机愈演愈烈,十几天来,整个在中国股市上白酒板块蒸发掉上千亿市值。在香港,自称是茅台投资者的网民“水晶皇”购买茅台后送检,结果显示,号称中国最好的白酒的茅台,似乎也难逃塑化剂的魔咒。“水晶皇”的这次送检,由于购买和送检过程未经第三方见证,且仅送检了一家检验机构,所得出的茅台的塑化剂数据是否可信还有争议,但仍导致白酒行业的极大震撼。12月12日,在贵州茅台有限公司在贵阳的记者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为茅台辩解称,即便是按“水晶皇”所送检的,DHP检出值3.3的结果,按照欧盟相关标准每日每公斤体重50微克的耐受量折算,每人每天喝两斤茅台酒,仍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给出的人体耐受量的限值。但问题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化工制剂,为何出现在酿造白酒中?但广州的新闻周报《时代周报》昨天刊发的报道称,塑化剂的使用,在中国白酒,尤其是目前市场主流的勾兑白酒中非常普遍。塑化剂事件曝光后,虽然各大白酒厂家对外界宣布,所以有塑化剂产生,是因为在酿制及运输过程中,由输送管道和装酒容器为塑料制品而致,并称已在全面整改,而茅台之前也对媒体表示,已经基本杜绝了生产过程中塑料制品的使用。据该报道,在中国当前的酿酒行业中,凡是以勾兑为主的酒业,基本都有塑化剂的产生。而中国多数白酒含有塑化剂,最主要的原因是—勾兑。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为节约粮食,推动酿酒工业发展,新工艺的勾兑白酒被提上前台。这就是后来中国白酒勾兑的开端。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白酒,以川、贵为原酒输出大省。除此之外,任何品牌的所谓名酒,基本上以上述两省的“原酒”进行二次勾兑。勾兑酒(包括众多所谓“名牌”)在勾兑过程中,除了用“酒头”(原酒),还要用到一种神奇的“食品添加剂”,如果不用这种“食品添加剂”,制出来的白酒口感就会差很多。大量白酒生产厂家无一例外地全部使用这种“食品添加剂”,造成白酒塑化剂严重超标。根据该报调查,市场上可以购买到这类的勾兑添加剂。勾兑白酒大量使用和添加塑化剂,主要的作用是防止出现液体分层。众所周知,酒精溶于纯水,但食用酒精不是纯酒精,勾兑过程中必须要加香精等众多添加剂,故采用勾兑工艺的酒水如果不添加塑化剂,长时间放置会造成上半部分喝着是水味,下半部分喝着是酒精加香精味。此外,塑化剂还可以增加浓稠感,也就是白酒行业中常说的挂杯。此外,很多厂家对外宣传自己的高档白酒是所谓年份酒这个噱头,因为年份越久价格越高。关键是,众多酒厂根本没那么多窖藏,消费者判断年份长短的唯一依据,是色泽和黏稠度。这就给生产厂家提供一个机会—靠塑化剂来增加酒的黏稠度,标注年份越久的添加得越多。塑化剂是塑料工业的传统叫法,在塑料工业中,这类酯类有助于改善塑料的理化性质,如韧性等,所以新的塑料制品闻起来往往有很浓烈、很特殊的香气。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唐敏告诉该报记者,现代人追求享乐,白酒里原有的醇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香味无限的追求,而大部分有机化学反应过程极为缓慢。中国古人并不知道“窖”与“香”之间的关系,把“香”的来源归功于“窖”,因“窖”而“香”,而不知道是因为酿制白酒里的杂质,如:有机酸,跟醇结合构成酯,而所谓的“窖香”就是酯香味,所以才有了把白酒分为“窖香”、“窖藏”等概念。唐敏说,现在的白酒生产厂商很懂化学,不再用“窖藏”办法提升香味。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回报,最多快好省的办法就是:酒精或原酒+水+酯。这个“酯”其实就是塑化剂。有的地方还把“酯”取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陈化剂。唐敏还表示,除了个别有大量酒窖能藏酒的厂家,其余所谓“10年陈酿”、“5年陈酿”,基本都是用食用酒精+水+酯来勾兑。国内最早推出“年份酒”的是白酒业老大贵州茅台。茅台公司先后推出了15年、30年和50年,后来又增加了80年“年份酒”,而继茅台推出所谓“年份酒”后,各家白酒上市公司都跟风效仿,依次推出了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年份酒”。该报称,年份酒纯属玩的一个噱头,因为从生产流程上就能清楚看到,只有茅台或许能有点几十年前的存酒,具体有多少不得而知。但在30年前,即上世纪80年代初,茅台酒产量只有200吨,其他品牌的年份酒哪里来的就不言而喻,哪来那么多的“年份酒”?许多品牌的年份酒,如实在一点,是加了几滴确实是三十年前窖存酒,只是几滴而已。不实在的,就是刚从包装车间出来的成品,装在精美的礼品盒子中,和平时的普通酒没任何区别,但只要加上“年代”二字,身价马上就是几万到几十万。茅台酒设计师、高级工艺设计师马熊的说法,价格不菲的茅台年份酒根本就不上市,从厂里出来,直接被有头有脸的部门或人物从厂内提走,每瓶年份茅台至少5万元,年代越久远,价格越高,30到50万属常态。购买者,从公款到个人都有,但以公款为多。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一曝光,行业潜规则整个暴露,该报断言,塑化剂就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