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宁都刘鹏飞的简介
宁都籍创业新星刘鹏飞3年不到身价百万
“你们要记住,闯市场要成功,一定做到胆子要大,脸皮要厚,口才要好!”从三年前身揣5元钱去浙江,到如今拥有奥迪A6等豪华轿车,身家上千万,执掌销量世界第一的孔明灯企业……12月17日和18日,九江学院商学院毕业生刘鹏飞等义乌创业新星回到母校,立即在大学生中掀起一股“追星热”。
新富翁共性
读大学期间就爱折腾
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和在校大学生没啥区别,5位创业新星身家最低的都在百万元以上。聆听他们的创业体会,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新科富翁”在学院读书时都不“安分”,都有折腾生意闯市场的经历。
刘鹏飞创业的故事,今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播出之后,他便开始被全国媒体“纠缠不休”,被媒体称为“义乌最牛80后创业大学生”。刘鹏飞出生在江西宁都,在九江读书时就倒腾过纯净水,直销给本校同学,还买DV机,为毕业生拍录像赚钱。如今,他是义乌3家孔明灯厂、3家十字绣厂和一家印刷设计公司的老板,灯厂所有的灯具全都在宁都生产。
如今在义乌开了一家饰品厂,产品在网络等搜索引擎中进入前几名的刘伯,当年在九江学院靠卖移动卡赚了几万元,还参与过广告公司的经营。和刘鹏飞一道创立雅典十字绣品牌的胡顺玉,当年在学校期间当过导游员,还尝试过开设学生旅行社。创业新星黄鹏在校时,一度代理过九江一家饼店的产品,高峰时每天在学校卖出过2000个面包,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完全自理。
“别的创业榜样太遥远,学兄的创业经历让我们心服口服!”九江学院商学院学营销策划的王永仙,跑前跑后忙着向偶像取经。
“在我看来,义乌一些市场营销做得好的人,专门学市场营销的并不多,你们要记住,闯市场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才能成功!”12月18日,刘鹏飞在座谈会上向学弟学妹道出他的实战经验。
创富不忘本
和母校携手共谋发展
据了解,九江学院毕业生在义乌共创立近20家大小企业,这种“大学生抱团创业”成为全国教育界的一道独特风景。这些企业中,员工多的100余人,少的只有十几个。刘鹏飞等创业新星这次回到母校,除了向学弟学妹们传授创业经验外,还有另一个任务:招聘学弟学妹到义乌工作。在12月18日举行的招聘会上,九江学院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向母校学弟学妹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仅雅典十字绣就招聘100名营销员。刘鹏飞向记者透露:“招聘工作主要是为明年在全国建立十字绣经销体系作人员储备的。”
刘鹏飞等人和母校还在酝酿一次大型的全国性“三下乡”寒假实践活动:组织九江学院2000名大学生,到这些学生自己的家乡,调研当地的十字绣市场状况,推介十字绣文化。据九江学院商学院院长潘旭华介绍,此举既能帮九江学院义乌创业学子走得更远更好,又能让在校大学生投入市场营销的锻炼。刘鹏飞和母校商定,在九江学院商学院建立一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由九江学院在义乌创业团队提供自己生产的孔明灯、十字绣、饰品等产品,组织在校大学生实践营销,锻炼他们把握和研究市场的能力。
九江学院副校长李炎生对几位创业学子放下架子、吃苦耐劳、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成功经验赞不绝口。他表示,学校将规范管理,搭设产、学、研的平台,鼓励一些从事“地下”经营的大学生们大胆走到“地上”,合理合法地开展创业实践。
想发财要留心
创业资源身边随处见
谈到普通人该如何创业,几位创业新星一下来了劲头。“义乌是外地人的天下,生意人的天堂!”刘鹏飞说。在义乌创业的九江人仅他认识的就有十余个,生意都做得很好。他认为,义乌的小商品价廉物美,品种特别丰富,要创业起家,可到义乌考察,寻觅商机,既可在当地做生意,也可贩卖义乌的小商品到江西、九江,赚钱的机会很多。
5位创业新星走出校门,长的仅3年时间,少的只有一年多。他们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创业,无一例外是因为娴熟运用了现代网络。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淘宝网店……他们说起来一套一套。“网货已成为潮流和趋势,我建议江西人多关注运用网络营销手段!”刘伯说,一些卖九江特产如九江茶饼、庐山野生核桃的网店,生意不错,但并不是江西人、九江人开的,市民创业完全可充分利用网络,带动推广本地的知名产品。
对旅游情有独钟的胡顺玉认为,江西的三清山、庐山、龙虎山和鄱阳湖等是江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可以组合旅游资源,组建专门针对全国大学生的旅游地接社,组织本地大学生开展旅游营销,吸引全国的大学生到江西旅游。
刘鹏飞们下一步首先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优势。消费类的产品得用品牌去竞争。其次,巩固自己的先发优势。你比别人先进入市场,可以逐步把优质客户笼络到自己身边,别人再要抢走就不容易,需要做很多维护工作。
2. 江西赣州宁都杀人案 视频报道
赣州电视台网站http://www.jxgztv.com/ 里面有个630播报的视频专栏,上面有每一期630播报的视频,你找一招吧!我也忘了是哪一天的了!
3. 宁都县精神病医院有没有利培酮片
一般的精神病医院都有这个药物的,在用药期间一定要注意,最好是饭后口服要按时的用药。
4. 我需要宁都采茶戏的视频,不知大家可有下载的网址
因为你是用手机上网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个用电脑上网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个图标“点击下载”,只要点击它就能下载
问了问题要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请尊重他人劳动,谢谢
5. 宁都县东龙简介
它的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但现存一大批古代建筑和景观,形成了自己的“十景”文化;它用一方山水养育了无数俊杰,仅明清两代就出过科举人才400多名;它文化底蕴深厚且传承完整,历史悠久的客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异常活跃……这就是被专家称为“江南第一宗祠村”的千年客家古村——东龙。
东龙坐落在江西宁都县与石城县交界处。李氏先人自北宋年间迁居此处后进行了一系列规划,他们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在众多山岭中选择了来路最长、山势最雄伟的东龙岭和南桥岭作为村庄的两大龙脉,依照其走势,一处建民宅,另一处建宗祠,与宗祠对应处则建神庙,由此形成人居、祭祖、敬神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而各空间之间又用阡陌道路串连起来,组成一个看似零散实际统一的整体。同时,为了村庄的排水和防火,人居区还挖掘出100多口形状各异的池塘,并且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之上引出两条清溪,弯弯曲曲从村边流过,形成山环水绕之势,从而把整个村庄融会在一片青山绿水中,使“以人为本”的村落布局与“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在东龙村现存的一大批明清古建筑中,有祠堂48座,书院、义仓各2座,古塔1座,庙宇3座,凉亭5座,石桥、寨堡各4座,隘口4处,店铺和居民建筑共140多间,均保留着我国古老的传统建筑风格。
民居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位于东龙村西南塅上的“东里一望”。这座总面积约4300平方米的古屋黑瓦青墙、气势宏伟,因由祠堂、廊房、厢房、绣花楼、仆人房、庭院等100多间房屋组成,故又称“百间大屋”。人们从朝东的大门走进,首先看到的是哨房,随后看到一块约200平方米的庭院,庭院西侧是用来接待宾客的“西圃”,再穿过后院则是用作修文习武的“东圃”,里面有上厅和下厅,两侧则是厢房。此外,在古屋的后面,还修建了一堵高约7米、长达50米的护墙。古屋所有的窗户上都装饰着精致的雕花,且镀有薄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浸蚀,那层镀金已经风化成了淡黄色的粉末,默默地暗示着自己曾经的显赫。
东龙村的祠堂分宗祠、房祠和支祠,现保存较好的48座祠堂中,以李氏下祠最为突出。该祠堂兴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位于东龙村西北的山坡上,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祠堂前面有一块空地,建有照壁,栽有古杉。祠堂大门中间高悬“李氏家庙”匾额,两旁则安放着一对石狮。整座祠堂为府第式砖木框架结构,室内采用“梁挑介柱”技术,由75根杉圆木及纵横交叉的横梁支撑,斗拱及榫部均饰有鲤鱼、莲花、龙凤、麒麟等图案。为了更符合力学原理,祠堂的外墙采用了“喜”字头形木料作框架,这样既可减轻墙体负荷、减用木料,又可起到装饰作用,最重要的是还可起到“墙倒屋不倒”的效果。绕着祠堂缓缓走去,一种肃穆的宗族气息扑面而来。
另据记载,东龙村曾建有11座寺庙,现仅存3座,分别是永东寺、玉皇宫和胡公庙。永东寺位于村南,建于明代,下厅左右墙壁依次画着渔、樵、耕、读图,上厅则供奉着三宝、观音和地藏菩萨;玉皇宫是一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民间宗教活动场所,位于“东里一望”右侧,建于民国31年。胡公庙又称大公庙,位于村西北,门面为牌楼式建筑风格,门楣上挂有“凌霄阁”牌匾,分上下厅,中间隔一小天井。下厅两边有开着小门的回廊,上厅则供奉胡太公及两尊将军塑像。
一个距宁都县城百里之遥的穷乡僻壤,当年怎么会兴建如此多的各式建筑呢?
原来,东龙村自古处在宁都东去的古隘口,沿途数十里道路尽管坎坷曲折,但却是客家人从宁都县通往福建境内的捷径。而东龙人的商业意识又特别强,村里许多人从当地贩运白莲、烟叶、糯米等到福建各地,回时贩回食盐、布匹、海产品等。资本大一些的人,甚至在宁都县城、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开设商号,从事批零业务,一些东龙人很快就腰缠万贯,回乡后大兴土木建造豪宅。东龙还有一批士绅,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告老返乡后,也纷纷兴建豪宅和祠堂。
东龙的李氏先人十分重视教育,他们积极倡导办学,想方设法延请名师。各宗祠、房祠还设立义学田租,对发奋读书的族中子弟实行奖励。据《宁都直隶州志·选举志》记载,每年的科考中,几乎都有东龙李氏子弟中榜或选为岁贡、恩贡、优贡。有人做过统计,在明清两代,仅李氏下祠就出过文武举人5人,庠、廪、增生300名,贡生40名,其中授予官职者达80多人。这些人当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清代理学家李大集和著名文学家、“易堂九子”之一李腾蛟。
近年,在当地政府的保护规划下,东龙村已入选为江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它所焕发的独特魅力及蕴含的广博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和海内外学者。人们在那尚存的古建筑与依然活跃的民俗里,寻觅并感悟它逝去的繁华旧梦。
6. 江西赣州和宁都是穷县吗是平原丘陵还是山区
不是,赣州市为设区市,于都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赣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于都县以丘陵、山地为主。
一、赣州
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赣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其中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61%;赣州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
赣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赣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
二、赣州市宁都县
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宁都是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地处赣江正源贡水上游,东邻抚州市广昌县和石城县,南连瑞金市、西接于都县、兴国县及永丰县,北毗乐安县、宜黄县,东北倚南丰县。
总面积4053.16平方千米,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现辖24个乡镇,2016年户籍总人口83万人。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6)宁都县宣传片扩展阅读:
关于江西省国家级贫困县
共五个,分别为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鄱阳县、修水县。
关于赣州市所获荣誉
1、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
2、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赣州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宁都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级贫困县(江西)
7. 宁都翠微峰风景
翠微峰揽胜
赣南名山翠微峰,为金精山区十二峰之一。它座落在宁都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大约三公里路。它由于山崖峻峭矗立,岩石赤褐殷红,故又被当地老表称为“赤面寨”。这里不但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而且峰奇石怪,地势险恶,历来是文人诗家隐居治学的偏僻所在,也是将才兵家争夺抢霸的天险要地。故而至今观者不绝,游人如织。
出宁都县城北,抬眼望去,前面高高低低的群峦间,一座雄姿傲岸的山峰豁然脱出,巍峨凌空,雄踞于群峦之上。那刀砍斧削般的摩天绝壁,色泽赤红,异彩夺目;横看,像只浑圆庞大的巨兽,依天而卧,俯瞰着蓝天下的田野、村庄、河流;侧看,又像柄铮然声响的长剑,奋指苍穹,飘逸潇洒,搅拔着九天的白云、彩霞、清风……真是奇丽无比!这就是翠微峰。据说,早先来这里游玩,仅有一条小路至山脚,得穿过一段草木相间的曲折小径,便要登爬“一线天”。这“一线天”地势险恶,两边岩崖矗立,中间只有一条仅能容身一人的石阶小道。拾级而上,见蓝天被大山挤得只剩一条细细的缝隙,人也仿佛有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生怕上面跌落下来一块山石,那就连藏身之处也找不到了,于是腿脚酸软,汗流浃背,心里也就慌得一阵阵的乱跳……而今好了,为了开辟这片风景游览区,前几年专门修建了一条盘山公路,绕过“一线天”,直达翠微峰的“金精洞”。虽说这样少了游览的情趣,却也消除了人们登爬恐惧感和疲劳。
这“金精洞”也是个绝妙去处,它掩饰在高崖巨峰底部,清幽静寂,不仅景观迷人,更是个修心养性的好地方。据古书《事林广记》介绍,它曾被道家列为天下七十二处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名声显赫!洞口僻壁,还留有大量的古代崖刻,宋人手迹“金精胜概”、“金精福地”仍清晰可辩。洞口是两崖上下融合的隙缝,形如瓮口,奇秀天成。洞口虽小,但踅身进去后,却发现里面大得惊人,竟可容纳数千人马。里面四周赤壁矗立,无从攀越,站在洞底还可见蓝天星辰,直是奇趣无限!洞内石阶跌宕有趣,楼厅房舍巧妙随洞而盖,无顶无瓦,别有风味!那阳灵观、碧虚宫、真人祠、葆光亭、百花亭、望仙峰、“金线吊葫芦”等古址遗迹神话传说景点历历在目,置身其间,就是给人联翩的浮想。相传,汉初时,这里住有樵夫张芒夫妇,生有一女,名曰张丽英。此女与众不同,天生有奇质,长相美貌,面发奇光,常以白纨扇作镜。一日偶于山间拾得一老翁遗在地上的两颗鲜桃,她把一颗送给母亲,母亲逗她,将桃扔在地上,不想立刻化为石头。她见状却笑,把另一颗食下,顿忘饥饿,形态飘然,从此不食不睡,在山洞中修炼。其时,适遇长沙王吴芮征闽路过宁都,听说此事,意欲强其为妾,于是派人入山求聘,张丽英说:“山有石室,中通洞天,能凿之,当相见。”吴芮听后即派大兵狠凿石壁,终于洞穿如翁,只见张丽英仰卧石上,便以为她已死去,心下遗恨,哪知突然紫云郁起,张丽英蓦地腾空升起,并发话说:“吾乃金星之精,下治此山,岂尘凡能近耶!”话毕,腾空而去。自此,这一带便叫金精山区,此洞亦叫“金精洞”了。至今洞内仍有不少关于张丽英传说的遗迹,如披发峰石崖上成片成片的黑迹,就是说张丽英升天时被挂住留下的长发,还有……奇趣山石到处都是。而且,洞内崖前水帘高挂,银丝千缕,飘飘洒洒,迷迷濛濛,站在崖下连一滴水珠也溅不到,确实妙趣横生,令人留连忘返。
出得“金精洞”越过几道曲径,便来到翠微峰的“摩巅登天”处。只见巍巍丹崖,裂有一缝,斜贯全峰,直通峰顶,这便是攀登翠微主峰的唯一通道,不但仅只容身一人攀越,而且还险恶无比,人若攀登上去,得凭借手指的抓功,脚掌的蹬力。因这裂缝至山腰处,还有个叫“罗汉叠肚”的惊险所在,攀登者得仰面屈膝,悬空倒挂,方能上去。伫立峰巅,放眼四望,只见层峦叠障,嵯峨壮观:有如花枝招展、含苞欲放的莲花峰;挐龙骧马、跃跃欲跳的雄狮峰;双石并蒂、形如蟠桃的仙桃峰;色如渥丹、状如腰鼓峰;珑石迭琼、脔石丛珍的三 山 献 峰;恕踞当道、虎视眈眈的伏虎峰;千仞峭耸、石纹墨缕的披发峰;万条丛生、根柯特异的瑞竹峰;双崖欲合、为僧作礼的合掌峰;凌云飞渡、形如跃马的凌霄峰;道家修身、清烟缭绕的香炉峰等等,整个金精山区十二奇峰,蔚然壮观,尽收眼底。还有那远处的田园农舍,星罗棋布,梅川依据的宁都县城,现代建筑,鳞次栉比,绿树丛荫,满城新宇,真是图画万千,无限风光,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翠微峰巅,南高北低,起伏较缓,南北长而东西狭,环周约有一公里。在这里,可以找到明末清初年间著名散文家魏禧兄弟及“易堂九子”隐居山顶著文讲学的遗址。
8. 宁都籍名人
文化名人儒学盛,人才出。自宋至清,全县科考中榜进士125人,举人413人,贡生、秀才干余人,其人数之众居赣南之首。进士当中,状元及第者2人,探花1人(即宋皇祐五年状元郑獬、景定三年特科状元谢元龙、明成化五年探花董越)。自唐至清,进入仕途官达四至一品的高级职官67人,成为朝廷文臣武将者有:南唐礼部尚书衷愉,南宋理宗帝所拜右丞相崔与之,宋代太常寺卿黎尧、尚书仆射刘越驭、胡承憨,明代弘治工部尚书董越等文臣;南宋抗元英雄陈继周、尹玉;明代卫国将军卢述、抗倭英雄陈勉;清代军功显赫的大将军叶信等武将。见诸史册记载的文化名流有:五代十国时期的“廖氏文学集团” (廖匡图、廖正图、廖邈、廖融、廖凝),北宋的“孙氏五贤”(孙长孺、孙立节、孙勰、孙虑、孙登科),南宋的“曾氏祖孙”(曾兴宗、曾原一)和“宁都三肖”(肖立等、肖士赞、肖土资);明末清初的“宁都三魏”(魏禧、魏祥、魏礼)和“易堂九子”(“三魏”和李腾蛟、邱维屏、曾灿、彭任、彭士望、林时益);清末的“宁都三邱”(邱璧、邱和鸣、邱珍)以及民初“宁都教育精英”(邱灏、邱椿、邱燕、邱敬慎、蔡爱仁、温晋城等)。此外,尚有文学家杨益、董越、董天锡,翻译家孙伯颜,江南山水画宗师罗牧,蚕桑博士李安等。历代文化名流学者留下传世诗文、论著1200多部(卷),蜚声海内,影响数百年,故有“文乡诗国”之誉。
宁都名人:管轶,江西宁都人,现为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是当今禽流感病毒国际权威之一。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科学家之一,曾获《时代周刊》选为18位救人英雄之一。
回答人的补充 2011-04-25 14:43 宁都名人(成功人士)
邱 本
邱本,男,1966年出生,江西宁都人。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9月——2004年2月在瑞士联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989年至1997年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温 锐
男,1953年9月生,江西宁都县人,现任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省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理事。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3项、省社科规划课题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区域社会经济史,重点做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民问题研究;有《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研究》(中英文版)、《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变革研究》、《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变迁: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百年巨变与振兴之梦:20世纪江西经济发展研究》等多部专著,先后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文史哲》、《近代史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成果获得《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校社科文摘》《中国现代史》和《经济史》等刊物摘编转载。
杨延晋,江西宁都人,中国电影导演。
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73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改学导演。
1978年,他和邓逸民合作拍摄了《苦恼人的笑》,该片荒诞,具有讽刺意味,揭示了当时的某些社会问题,虽然这部影片是杨延晋的早期作品,但已显露出他的才华。
1981年,杨延晋以影片《小街》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导演功力。影片拍得象散文诗一样美,表现了特殊年代中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以及他们催人泪下的遭遇。《小街》公演后引起很大反响。
1986年,执导了《T省的84、85年》,影片通过一起经济案件的审理,揭露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在导演处理上,逻辑性强,突出了时代特点,思想深刻,令人长久回味。
1987年,导演了轻喜剧《女市长的私人生活》,该片的风格与前几部影片不同,多了几份幽默,少了一些严肃,影片轻松活泼,令人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期间,他的作品还有《两个少女》、《少女与小偷》、《夜半歌声》。
1990年他导演的《地狱·天堂》问世,接着又投拍了电视剧《几度夕阳红》。
从杨延晋选拍的题材来看,他偏爱政治片,这说明他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近几年,他在事业上仍不邂追求,并与台湾著名女作家玄小佛结为伉俪,真可谓春风得意。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苦恼人的笑》(1979) 《小街》 (1981)
《两个少女》(1984) 《夜半歌声》(1985)
《T省的84、85年》(1986)《女市长的私人生活》(1987)
《地狱天堂》(1989) 《千里寻梦》(1991)
《苦恼人的笑》: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T省的84、85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
郭冬发,
男,江西宁都人。 1965年1月18日生,
1984年本科毕业于东华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1989年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兼任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
现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任期至2004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