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览”
[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览”]
今天上午,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乘车到湖北省科技展览馆,去参观声、光、电、磁科普展览,让我有机会见识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些现象和原理,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览”。
在科技展览馆的门口有一个水龙头,这个水龙头可不是一般的水龙头,它很大,比平常的水龙头要大十几倍呢!它的下面有一个水池,水池前面有一块牌子:世上有无源之水吗?原来这个水龙头上面竟然没有水管,可水却哗哗啦啦地从水龙头里往下流。走近一看,咦,这水流中怎么有根玻璃管子呢?哦!我懂了,奥妙在这里。水从玻璃管外流下,而管子利用虹吸原理把水不停地往上抽,如此,它们不断循环,水流就源源不断了。
走进展览馆,我们最先来到彩灯长廊,别看它是一个很薄的箱子,却看到了很多彩灯,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里面有两层玻璃,光线通过两块玻璃不断的反射,就形成一个通向遥远的彩灯长廊了。在展厅的一角,还有几个栩栩如生的火箭和履带式综合扫雷车的模型,我们又迫不及待的向前去观看,其中一个是“鱼洗”,你知道“鱼洗”是什么吗?就是在一个盆子里面装着水,在用手在盆子上面使劲的摩擦,水就会喷起来。我们还参观了轻功漫步,如果轻轻的在上面走,指示灯亮的比较少,要是重重的在上面走,指示灯亮的就比较多,听讲解的老师介绍,它里面有一个震动测试仪,测量地震就是这个原理,小学生作文《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览”》。
在科技馆里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第一个获得“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叶笃正的肖像画。这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专门仪式上,中国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从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德里茨基博士手中接过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科技馆里有无穷的乐趣,每一个有趣的现象后面都蕴含着神奇的科学知识。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 。
我想我们应该向科学家门学习,学习他们热爱科学,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持真理,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这是多么高尚的科学献身精神啊!我是祖国的小公民,是祖国的儿女,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会在我的心灵中点燃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永攀科学高峰的火焰,成为二十一世纪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栋梁之材。我将会像他们那样,用科学,用智慧,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览”〕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贰』 学校的科普长廊里需要贴一些科学名人的画像,请你推荐一位并简要说明你的推荐
所以他可以选择毕加索的话吧,因为毕加索很出名,他的所有的话又很有哲抽象派的哲理。
『叁』 科学普及活动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在承担大量科研任务的同时,不断拓展面向社会各个层面的服务,一方面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展示地质科学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配合国家资源与环境政策,为提升全民资源意识与环境意识而开展广泛的科普活动。
1.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了具有特色的科研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系列工程:建成实验室展示厅、重建实物与成果相结合的科技长廊,完善了大陆动力学(科普)博物馆及大陆动力学石林园。2013年专家、学者、领导、学生等近300人次参观了实验室。
(1)实验室新建的展示厅迎来多位国内外领导、专家参观(图18)。20多平方米的房间展示了实验室“从地下室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强不息!”的历程;展示了青藏高原20年,科学钻探20年,国际合作20年的足迹;展示了在青藏高原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方面实验室主要贡献者的业绩。
在展示厅中央陈列的累累成果和科研创新的荣誉奖状,反映了20年来团队的付出和贡献,夺目而风采;展示厅两侧陈列柜中,在银白色灯光照耀下,数百块精美的岩石犹如水晶宫中深藏的珍宝,放发异彩,这是实验室科技人员30多年来集结和精选的各类构造、岩石样品,来自国内外的高高山峰和深深海洋,每一块样品都有深刻的科学含义,每一块样品都在述说石头的故事……
图18 院士、专家参观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示厅
(2)实验室重建的科技长廊展示了最新动态成果。沿着实验室400m长廊,在白色节能灯辉映下,图片、文字、实物和立体模型多功能交替,“大陆动力学科技长廊”显得格外生动、丰富。长廊包括两大板块:实验室的介绍和发展规划,以及实验室最新成果。长廊重点展示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大陆断裂与地震、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中国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塔里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中央造山带、地球物理探测,以及地幔矿物与地幔动力学的创新成果,并开辟了“青年强、国家强”青年学术园地(图19)。
图19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长廊
2.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根据自身特色,2013年5月和11月举办了两次公众开放周活动,让公众掌握地震基本知识、地质灾害知识以及防灾减灾常识,通过参观实验室仪器设备让公众了解地质灾害的研究以及治理,通过科普视频让公众更直接的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自救知识。两次开放周活动,共接待参观1500余人,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手册800多本,开设防灾减灾大讲堂2场(图20)。
图20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向小学生讲解地震常识
3.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
2013年,实验室先后组织了“全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辽宁古植物化石特展”、“小小讲解员”培训、“世界地球日”、“手拉手——地球与生命同行”等11次科普活动,协助建昌县政府在北京举办《走进鸟的故乡——建昌化石进京特展》,出版科普专著1部,并与建昌县政府签署了有关化石保护与科学普及的合作签字仪式。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2013年8月,实验室所属博物馆被授予国土资源部第三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及“辽宁省环境教育基地”等称号,科普教育基地数量达7个(图21)。
图21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革在“建昌化石进京展”为来宾讲解
4.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海洋六号”调查船2013年10月在太平洋上执行大洋第29航次科考任务时,通过卫星信号在线给广州市近百名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课堂通过现场感受科考人员工作生活环境、实际操作视频、与科考队员面对面交流答疑等形式,将海洋科考以直观生动形象的一面呈现给广大师生。通过虚拟搭乘“海洋六号”,海洋爱好者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海洋科考知识,提高了对我国海洋科考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建设海洋强国意识。整个活动通过中国科技网、腾讯网、金羊网、广州科普网和国土资源部网站等向全国中小学生与网友在线直播(图22)。
图22“海洋六号”太平洋-广州海洋科普课堂
5.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积极参与青岛市组织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宣传活动,让大众了解“可燃冰”,扩展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公众认知度;成为青岛二中分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青岛市第39中学海洋班近40位师生2013年12月参观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使师生了解了“可燃冰”的生成、运移及富集等相关科学知识(图23)。
图23 青岛市第39中学海洋班参观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6.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2013年,国土资源部实验室被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面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如《谁爱种地》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惜土如金》在央视农业频道(CCTV7)播出;《行走土地试验田》在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播出。2013年5月举办“耕地质量与粮食安全”的科普讲座,参会人员100余人。2013年8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组织召开了“耕地保护夏季交流会”,参会人员100余人。2013年8月下旬,组织安排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体的“秦皇岛—天津—北京—张家口—大同—朔州”一线以耕地保护和耕地资源综合考察为目的的夏令营活动,参加人数150余人(图24)。
图24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组织的科普活动
7.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与山东地科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地科杯”“珍惜资源爱我国土”有奖征文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奖征文活动的开展,普及了地球科学和国土资源知识,加深了青少年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对从小牢固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图25)。
图25 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珍惜资源爱我国土”有奖征文活动表彰大会现场
『肆』 社区可以开展哪些科普宣传活动
1.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免费咨询和电脑维修服务、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等。 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带着所需的科普宣传用品设立了科普宣传站,投入到当天的宣传活动中来。
2.其中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吸引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一些题目难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过互相帮助、求助家长等方式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题目,为自己赢得了绿色植物、鼠标垫、耳机等小礼品。
3.活动还准备了多本科普书籍免费赠送给社区居民,并在社区醒目位置摆设安全小知识展板,分发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帮助社区居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
『伍』 科普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是,与各大重要节日、纪念日相结合,如科技周、环保日、地球日,植树节等、搞好科普宣传。科技周期间,每个小区都有宣传主题。如越秀路街的“绿色环保小使者,关爱津河世纪行”、挂甲寺街“碧水蓝天、爱我家园”等。
二是,与人们实际生活相结合,宣传身边科学知识。如市场科普,针对不同产品设立科普橱窗,宣传科普知识。为水果摊位宣传水果富含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大肉摊位宣传病害猪肉的鉴别方法等。
三是,以医疗保健、计划生育为内容,宣传四病防治、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
四是,以青少年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如青少年科学月、科技竞赛、科技展览。每年一个主题的青少年科技传播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的科技发明、科学论文、科艺创作、科技方案设计、生物百项、机器人竞赛等。五是,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破除封建迷信为内容。六是,以宣传可持续发展、环境、环保、减灾防灾、水资源为内容。如节水、防震减灾等。七是,宣传市、区及本单位的最新科技成果、新项目、最新科技信息等。
四是回答科普知识竟答题,整个宣传活动围绕主题,通过文艺演出、科普知识问答、科普咨询等形式,普及宣传科普知识,让更多市民共同参与,让大家在亲身参与活动中体验身边科学,体现科普与人文的交融。
『陆』 在科普走廊中我们可以寻找龙眼的展示牌看一下他的名字的由来是像什么动物的眼
据说,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只好逃离家园,在石洞里躲起来。当地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桂圆。他看到恶龙兴风作浪,决心为民除害,与恶龙搏斗一番。到了八月,大潮来了,他就准备好酒、猪羊肉,把它们合在一起。恶龙上岸以后,看到猪羊肉馋得口水直往下淌,几口就把猪羊肉吃光了。因为猪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过的,所以没等恶龙走多远,就躺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桂圆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桂圆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当恶龙极力想摆脱桂圆时,桂圆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经过一阵搏斗,恶龙流血过多死去。桂圆由于在搏斗中负伤过重,也死了。不久,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品,人们为了纪念桂圆,故称之为“桂圆”,也叫“龙眼”。浙江一带的故事:传说以前杨贵妃生病了,什么东西都不吃,有位大臣向皇上一种水果给杨贵妃吃,杨贵妃看到这个水果就有了食欲,吃下去之后,病就好了。皇上因此给这种水果取名叫桂圆(贵体复原)另有一说,古代人把桂圆的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各种各样的眼睛,大个儿的桂圆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统一叫做龙眼或桂圆。
『柒』 社区可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有哪些
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免费咨询和电脑维修服务、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等。
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带着所需的科普宣传用品设立了科普宣传站,投入到当天的宣传活动中来。其中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吸引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一些题目难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过互相帮助、求助家长等方式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题目,为自己赢得了绿色植物、鼠标垫、耳机等小礼品。活动还准备了多本科普书籍免费赠送给社区居民,并在社区醒目位置摆设安全小知识展板,分发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帮助社区居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推进社区科普工作
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同时为保证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科普知识,还组织辖区居民到社区观看远程教育养生知识讲座,通过观看学习,增强了居民们的科普养生知识,同时也倡导了科学、环保、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受辖区居民欢迎。
社区通过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传栏、“社会公德教育橱窗”、“精神文明长廊”等科普教育阵地,开设了居民普法课,普及法律常识,在社区内广泛向青少年进行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其次活动得到了驻街单位和三家个体经营户的大力支持,也为科普日的宣传活动扩大了更广泛的参与范围。这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普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捌』 走到公园科普长廊前,菲菲看到了几条气象谚语,她很喜欢.请你背一背,再试着写出
气象言语大把。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没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满天星斗光乱摇,或雨或风欲连朝”;“一颗星,保夜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