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中, 报刊宣传活动 与 清垃圾运动 起到了哪些作用
报刊宣传活动是19世纪中叶,美国的组织机构为了自身的目的而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为本企业进行有利的宣传,以此扩大社会影响。这种关系就是公共关系的雏形。从此企业行为不再是独立的行为。使企业有利一定的社会责任。清理垃圾运动是19世纪末叶美国的新闻界掀起的一场揭露资本家丑行的活动,致使许多大企业和资本家名声狼藉,于是企业应该以“说真话、讲实情”来获得公众的信任的主张被提了出来,并越来越得到工商界一些开明人的赞同。而通过报刊宣传活动的酝酿与清理垃圾运动的催化,使公共关系在美国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而产生了。
『贰』 什么是报刊宣传活动
标准答案!!!
报刊宣传活动: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前身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报刊宣传活动,即企业或一个组织为了本组织的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以此扩大影响。
『叁』 报刊宣传运动名词解释
“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
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
首倡,开始主要是为了争取读者,扩大发行。
『肆』 什么是报刊宣传邮政局怎样进行报刊宣传
你好,世界邮政日的来历及主题
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 )是万国邮政联盟的世界性邮政纪念日。
1969年万国邮联东京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0月9日确定为万国邮联日,以纪念万国邮政联盟的创立日(1874年10月9日)。 1984年万国邮联汉堡大会认为,万国邮联日这一名称对于宣传对象起不到预期的触动作用,如果将“邮政”字样包括在内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这届大会通过决议,将万国邮联日更名为世界邮政日。
设立世界邮政日的目的是向邮联各会员国主管当局和广大公众宣传邮政在各国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万国邮政联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以促进邮政业务在全世界的发展。万国邮联执行理事会自1981年起每年为世界邮政日选定一个宣传主题(即宣传口号)。 1988年起改为每三年选定同一个宣传主题。是历年世界邮政日的宣传主题是:
1981年:邮政没有边界
1982年:合作与发展促进万国邮联的活动
1983年:邮政,世界上最广泛的通信网
1984年:什么也代替不了邮政
1985年:邮政把世界的信息送到你门前
1986年:邮政是和平的使者
1987年:邮政向距离挑战
1988~1990年:邮政永远存在,遍布各地
1991~1993年:邮政,你的全球性合作伙伴
1994~1996年:邮政,你的最佳选择
1997~1999年:世界只有一个邮政网
2000年:世界只有一个邮政网
2001~2003年:邮政帮你拓展新天地
2004~2006年:世界邮政网:情系万家,信达天下
T
同时,万国邮联国际局围绕宣传主题用包括中文在内的七种文字印制一幅宣传画,分发给各国广为张贴。邮联国际局总局长每年就世界邮政日发表贺词。各国邮政部门利用世界邮政日的机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我国自1981年起开展世界邮政日宣传纪念活动。 8309希望对你有帮助!
『伍』 我是文学社宣传员,要宣传报纸和校刊该怎样宣传
搞一个文学活动比赛,比如征文、排版、装帧比赛,还可以跟艺术团或其他社团之类的(运用好一切关系)合作,比如与其他文学社合作出版。印一两份彩板的,好看的,挨个寝室发放报纸(不要是传单,)
『陆』 在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中 报刊宣传活动 与 清垃圾运动 起到了哪些作用
报刊宣传活动是19世纪中叶,美国的组织机构为了自身的目的而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为本企业进行有利的宣传,以此扩大社会影响。这种关系就是公共关系的雏形。从此企业行为不再是独立的行为。使企业有利一定的社会责任。
清理垃圾运动是19世纪末叶美国的新闻界掀起的一场揭露资本家丑行的活动,致使许多大企业和资本家名声狼藉,于是企业应该以“说真话、讲实情”来获得公众的信任的主张被提了出来,并越来越得到工商界一些开明人的赞同。
而通过报刊宣传活动的酝酿与清理垃圾运动的催化,使公共关系在美国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而产生了。
『柒』 为什么说"报刊宣传活动"是公共关系职业化的雏形
原因是:现代公关的萌芽得益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便士报运动”,廉价的媒介便引发了一场“报刊宣传活动”,这种“报刊宣传活动”便是公共关系职业化的雏形,客观上造就了一大批深谙新闻传播的职业化的专业公关传播人士。
『捌』 宣传的方法有哪些
朋友你好!宣传的方法有很多:
1、DM单、彩页发放
优点:因为是面向具体城市的消费人群,所以本方式传播速度快,宣传目标明确,消费观念紧跟时代潮流,方式精准,接受较快。
缺点:需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DM单、彩页的制作印刷成本、以及宣传散发所需的人力成本)
2、本地交友购物类QQ群、贴吧、论坛、知名SNS社区的本地圈子。
方式:引导消费。聊天引导进入网站及发软文或版聊引导,需选择人气、活跃度较高的QQ群及社区,如:人人、猫扑、贴吧、开心、豆瓣。
优点:目标群体广泛,网络常驻人群一般都有网购经历,但是要注意引导和软文的口吻别搞得像发硬性广告一样。
3、合作商家辅助宣传。
通过合作商家的店面或销售平台,散播DM单、彩页或口头告知。
4、亲朋好友的口头传播。
通过亲朋好友的传播,容易产生信任度,省去一定的时间成本,而且理论上有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5、 搜索引擎付费推广
直接付费参加搜索引擎的付费推广,采用这种宣传手段,效果及时且明显,宣传面广,面向人群广泛。
6、传统媒体宣传
选择本地部分传统媒体进行网站品牌宣传,提高品牌覆盖范围和知名度。
7、线下活动
组织线下促销活动,制作部门小礼品或T恤,印上网站LOGO,免费在目标人群集中的地方发放。
这种宣传方式可以直接面对潜在客户,且有实物,能够长期保存,宣传效果较好。
宣传手段是观点、思想的传播形式和表达方式的总称。包括物质手段和意识手段。
物质手段是指用什么载体样式进行宣传,是通过报纸版面还是广播电视节目,这都是借助物质载体所表现的手段。
意识手段是指表达思想的意识形式,诸如新闻、照片、音乐、理论文章、小品等,其中包括新闻手段、理论手段、文艺手段、思想工作手段。
宣传手段不同于宣传工具,宣传工具是指物质载体及宣传机构的总和。
宣传手段又不完全同于宣传形式,宣传形式是指宣传活动的具体方式,例如,谈心、报告、讲演、标语、黑板报、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等等都属于宣传形式,这是宣传手段的集合体。
宣传形式着眼于意识形式的样品、体裁,宣传手段则着眼于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一定措施。前者是宣传内容形态,后者是指宣传活动形态。
『玖』 论述维新派的报刊活动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关系
从1895年夏至1898年春维新派为了团结力量 、制造舆论,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学堂。1895年8月,康有为在京创办维新派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宣传西学,鼓吹变法。11月中旬,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同月,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出版《强学报》。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奏劾强学会,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遂遭封禁。但维新风气渐开,已难遏抑。8月,维新人士汪康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办以变法图强为宗旨的《时务报》,邀请梁启超任主笔。1897年10月,严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两报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社会学说,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的南北两喉舌。1897~189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梁启超等汇集湖南长沙,开展维新运动。由于维新派的努力和巡抚陈宝箴的支持,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发展,为全国之冠。
初期的报刊思想可以大致概括成三点,一: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梁启超认为报刊文章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特点与要求,要为救亡图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二:革新报刊文体,满足读者需要。新文体的运用使一般民众也能看懂报刊上的文章,从而拉近了读者与报刊的距离,扩大了读者面,报刊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梁启超新型报章文体的成功,吸引了许多报刊竞相模仿,极大地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直到今天,梁启超那种面向广大读者、服务读者的报刊从业态度,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三: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梁启超认为报刊影响巨大,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
梁启超后来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他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他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可分三方面论述: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而他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同时,他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梁启超强调报刊从业人员的才气学识和道德风范的培养,认为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报刊的成败,决定着报刊是否受读者欢迎。他尤其强调报刊编辑应该品德高尚,要有奉献精神。
梁启超在报刊、新闻、舆论、写作等方面的论述,集中代表了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在中国新闻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关于报过去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a、“报馆有益于国事”,这种从政治上看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是维新派人士的共识。b、“去塞求通”,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通塞,而去塞求通“的首选工具是报刊。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a、报纸性质多样。B、报馆的“两大天职”。他认为,报纸对政府的监督,是舆论监督,而作为向导者,报馆应该面向大众,具有“救一时明一义”的特征。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梁启超认为,一张办得好的报纸,必须具备四条标准:“一日宗旨定而高,二日思想新而正,三日材料富而当,四日报事确而速”。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并且,健全的舆论应有“五本”,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梁启超的办报在我过新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一: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维新派通过报刊陈述当前中国列强环伺的危险局势,愤怒地谴责了列强的种种恶劣行径,发出了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新中国的号召,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抵御侵略,振兴中华的爱国激情。二: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维新报刊以相当多的篇幅介绍西学和西方情况,热情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使广大知识分子的头脑为之一震,思想得到解放。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各地维新派新团体的报刊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影响,获得了一大部分具有爱国思想的仁人志士的支援和支持,对变法起到了很大帮助。其主要贡献有,一: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二: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三: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最有影响的新闻理论家,也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编辑出版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一代报刊从业人员,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梁启超作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由于时代及个人思想认识的局限,他的出版思想中也有一些消极、落后的因素,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他的编辑出版思想,我们不能全盘吸收。同时,他的编辑出版思想中,对编辑出版的内在规律涉及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他编辑出版思想的一个缺陷。当然,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他,因为梁启超在近代史上扮演的主要是一个思想启蒙家的角色,他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至于对他编辑出版思想的完善与发展,则是我等后辈应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