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糖耐量宣传

糖耐量宣传

发布时间:2021-05-23 10:35:55

Ⅰ 防治糖尿病宣传知识要点的预防措施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在重点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及早干预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
五、糖尿病高危人群
有糖调节受损史;
年龄≥45岁;
肥胖:体重指数(BMI)≥28;
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
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血脂异常〔HDL-C≤35mg/dl(0.91mmol/L)及TG≥250mg/dl(2.75mmol/L)〕;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静坐生活方式者。

Ⅱ 糖尿病应该怎样预防

在预防糖尿病发病方面,通过宣传科学知识,让人民群众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发病因素?保持合理的?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促使糖尿病发病的生活方式,如高热能饮食?非体力劳动?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减少糖尿病的发病?每年分别对成人进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包括给糖尿病患者讲课,播放糖尿病保健知识教育录像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对患者进行教育等;进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调查,积极开展预防宣传;进行原有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经济费用的调查?

早诊早治?通过对高危人群的调查,发现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阻止和逆转糖尿病的发生,把糖耐量异常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对发现的糖耐量异常者,在饮食?运动干预治疗的基础上用二甲双胍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更好地预防糖耐量异常者发展为糖尿病患者?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发生?对新老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病情,使血糖基本正常,并控制血压及血脂,使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达标者占60%以上?减少致残及严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避免或减少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及其直系亲属进行教育;举办糖尿病知识学习班,医患交流;重视心理教育,具体指导患者,与患者交朋友;鼓励患者阅读糖尿病自学手册;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录像等宣传糖尿病知识;搞好糖尿病协会?康复协会及世界糖尿病日活动,患者科学?认真地对待糖尿病,自觉进行合理的治疗?医生只给方法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Ⅲ 元气森林因宣传“0蔗糖”致歉,消费者有买账吗

我觉得没有,这是因为他在宣传的时候主要打造的就是低脂,而且这也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同时也属于虚假宣传。

Ⅳ 妊娠期糖尿病健康宣教

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为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畸形、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必须严格控制血糖,以保证胎儿健康的发育。调理方法有:1、合理搭配饮食,少吃多餐,避免油炸、甜腻、刺激性食物,少喝稀饭及带馅的食物;2、适当增加运动量,每天坚持45-60分钟且持之以恒,以散步为主,避免剧烈运动;3、定期复查血糖;4、必要时注射胰岛素治疗。

Ⅳ 有关糖尿病健康宣教的英文资料

http://www.hpb.gov.sg/hpb/default.asp?pg_id=3460 英文版的哦,自己翻译了要~~~~~ 补充: 还是给你翻译下啊~~~~ 信息资料 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the body proces little or ineffective insulin, a hormone that helps blood glucose to enter the body cells to be used for energy.糖尿病(DM)是一种状况,人体会产生很少或无效的胰岛素,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血糖进入人体细胞,以用于能源使用。 This results in high blood glucose level which in turn causes damage to multiple organs in the body such as kidney, heart, eyes resulting in ESRD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heart attack, blindness, etc.高血糖水平,这将导致从而引起多脏器损害的机构,如肾脏,心脏,眼睛在终末期肾病(终末期肾病),心脏病,失明等造成的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DM, namely:有三种糖尿病,即主要类型: In Type 1 DM, no insulin is proced e to damaged pancreatic cells.在1型糖尿病,不产生胰岛素,由于受损的胰腺细胞。 It is usually diagnosed in children or young alts although it can occur at any age.它通常在诊断儿童或年轻人,但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In Type 2 DM, insulin proced is not enough or not effective (insulin resistance).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生产是不够的,或不能有效(胰岛素抵抗)。 It occurs more frequently in people over 40 years old, particularly those who are overweight and physically inactive.它发生在人们更加频繁地40岁以上,特别是谁是超重和体能活动。 Gestational DM occurs in pregnant women, although it usually disappears after delivery but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M in later part of life.发生在妊娠糖尿病孕妇,但交货后,通常会消失,但会增加发展中国家在生命后期的一部分糖尿病的风险。 In addition, the unborn baby needs specialised obstetric care to rece serious complications.此外,胎儿需要专门的产科护理,以减少严重并发症。 People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Mellitus may not show any signs and symptoms, especially in early stages.糖尿病人的痛苦可能不会出现,特别是在早期阶段,任何症状和体征。 When present,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clude:当目前的迹象和糖尿病症状包括: Passing large amount of urine frequently.通过大量的尿液频繁。 Increased thirst.口渴。 Unexplained weight loss, tiredness and weakness.体重下降,疲劳和虚弱。 Blurring of vision.视力模糊。 Dry, itchy skin with poor wound healing.干燥,伤口愈合不佳皮肤发痒。 Frequent infections especially fungal or yeast infections in the genital areas.频繁的感染真菌或酵母菌特别是在生殖领域的感染。 Blood tests are readily available at GP clinics to screen for Diabetes Mellitus even if signs and symptoms are not present.血液测试通常可在大奖赛诊所为糖尿病屏幕即使症状和体征不存在。 Early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optimal treatment and lifestyle changes are necessary to achieve good control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evention or delay in the onset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ESRD.最佳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相结合是必要的,以实现和预防糖尿病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延误,如末期肾病良好的控制。 Information 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grammes to promote healthy lifestyle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Health Promotion Board website ( www.hpb.gov.sg ).对糖尿病和方案的信息,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从保健促进局的网站获得( www.hpb.gov.sg )。 Global Impact of Diabetes 全球糖尿病的影响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ore than 18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have diabetes and the number is likely to more than double by 2030.据世界卫生组织,超过全球 1.8亿人患糖尿病的人数可能在2030年增加两倍多。 In 2005, 2.9 million deaths per year were attributable to diabetes and diabetes deaths will increase by more than 50% in the next 10 years without urgent action. 2005年,290万人每年死亡可归因于糖尿病和糖尿病死亡将增加在今后10年内将超过50%,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 Findings about Diabetes from National Health Survey 2004 关于糖尿病的调查结果 ,从2004年全国健康调查 In 2006, diabetes was the seven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Singapore with 3.3% of all deaths being attributable to diabetes alone. 2006年,糖尿病是第七次在新加坡的首要原因死亡的3.3全是由于糖尿病单独%的死亡。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 2004, diabetes prevalence increased sharply with age: 0.5% of alts among those aged 18 – 29 years, 2.4% of those in the 30 – 39 year age group, 7.9% of those in the 40 – 49 year age group, 16.7% of alts in the 50 – 59 year age group, and 28.7% in those aged 60 – 69 years.根据2004年全国健康调查,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急剧:0.5%的成年人在18岁- 29岁,2.4%在30岁- 39岁年龄组,7.9%在40岁- 49岁年龄组,16.7%的成年人在50 - 59岁年龄组,28.7%在60岁- 69岁。 Other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 2004 about this chronic disease are also pertinent:从2004年全国健康调查的其他结果对这种慢性疾病也是相关的: a) A higher proportion of males (8.9%) were diabetic compared to females (7.6%). 1)男性(8.9%)高比例的女性相比,糖尿病(7.6%)。 b) Indians ha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ethnic groups (15.3% compared to 11.0% in Malays and 7.1% in Chinese).二)印第安人的各民族之间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15.3%比11.0%和7.1%,马来人在中国)。 c) 49.4% of Singapore residents who had diabetes had not been previously diagnosed.三)49.4%的新加坡居民谁患有糖尿病以前没有确诊。 d) 12.0% of Singapore residents aged 18 – 69 years ha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四)12.0%的新加坡居民年满18岁- 69岁了糖耐量受损(IGT)。 Persons with IGT are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 and need regular medical follow-up.糖耐量受损的人士,可在患糖尿病的高风险,需要定期接受后续行动。 These persons may develop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such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even before the onset of clinical diabetes.这些人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的发展,如冠心病和中风的并发症,甚至在临床糖尿病发生。 补充: http://www.healthinfonet.ecu.e.au/chronic-conditions/diabetes/resources/health-promotion 补充: http://www.diabitieslife.com/diabetes/diabetes-basics/overview/diabetes-health-promotion.htm http://www.ohpe.ca/node/8474 http://esango.un.org/innovationfair/?page=viewProject&nr=8

Ⅵ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

糖尿病(DM)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疾病。近年来,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普遍呈增加的趋势。我国糖尿病患者已有4000万左右,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达5000万。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而要全面有效的控制DM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DM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此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健康医疗决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真正地实现患者参与疾病的自身护理。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协和医院向红丁教授形象地将它比喻为糖尿病“五驾马车”综合疗法的“驾辕之马”!五匹马拉一辆车,驾辕的当然作用非同小可了。这其中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

  1. 饮食质与量直接对血糖及病体康复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合理限制食物来控制血糖是一种直接的方法。

  2. 药物是通过糖代谢组织介导而间接发挥降糖作用。药物只有建立在成功的食疗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更安全,并减少其剂量和毒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的原则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所谓“高碳水化合物”系指适当提高多糖含量,并非随意食用单糖或双糖类食物。糖尿病食疗的主要原则为:

(1)合理节制饮食,摄取必需的最低热量。在适宜的总热量范围内要调节好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平衡。糖尿病患者每日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占全日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5%,脂肪20%~ 25%,碳水化合物60%~70%。

(2)只要掌握好规定的热量,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与健康人相同的食品,没有必要过分限制糖类。但要避免偏食,不要专吃高营养的食品,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原则上是保持健康时所必需的理想的饮食内容和质量,肥胖患者要保持标准体重。

(3)为了正确执行饮食治疗,患者要有效地利用食品交换表。在食品选择上要注意多吃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足够的水分,少吃盐,减少胆固醇和炮和脂肪酸的摄入。

(4)糖尿病患者除了基础饮食所需的热量外,还要考虑劳动和活动量的热量需要。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特殊职业者及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热量,确定饮食中对血糖变化有影响的三大营养素数量,即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1.2克,脂肪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碳水化合物需求量由全日总热量中减去蛋白质及脂肪的热量后再除以4 ,即可得出其全日需要量。 总结如下:

  1. 适度控制体重。

  2. 饮食总热量的25%—30%应来自脂肪和油。

  3. 碳水化合物供应占总热量的55%—65%,主要应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及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如蔬菜和全麦食品。

  4. 蛋白质不多于总热量的15%。

  5. 食物的选择可根据各国的不同食物品种而因地制宜进行指导。

  6. 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的病人应每天平均分配进食量。

  7. 限制饮酒,酒精可引起用磺酰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出现低血糖。

  8. 可用非热卡性甜味剂(山梨醇和果糖)。

  9. 食盐限量在10克/天以内。


⑴、测量身高、体重,确定病人是肥胖、消瘦、还是标准体重:

根据病人的身高,计算出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

标准体重±10%:属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20% :为消瘦;>标准体重20% :为肥胖。;

⑵、计算全日总热量:根据病人的体形和劳动强度计算,确定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并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

成人糖尿病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Kcal / kg /d

总热量==理想体重×按需热卡数

⑶、饮食中糖、蛋白质、脂肪的比例

糖类: 占总热量55%~60%,提倡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忌甜食;

蛋白质:占总热量15%~20%,(0.8~1.2g/kg/d)

脂肪: 占总热量20%~25%,(0.6~1g/kg)

总热量减去蛋白质、脂肪所供热量就是碳水化合物所供热量。若被4除便是糖需要量。

⑷、根据每日所需糖、蛋白质、脂肪的量安排主副食,结合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合理安排食谱。

三餐分配:①、早餐1/5、中晚餐各2/5 ②、早、中、晚各1/3

四餐分配:1/7、2/7、2/7、2/7

糖尿病病人一日进食量如何分配

在安排糖尿病人全日食物分配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计算的营养量再计算出食物的数量(主食副食),然后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的比例进行安排,如一个病人每天早晨有喝牛奶的习惯,那么就可以固定安排早餐牛奶250毫升;如果病人从不喝牛奶可以用豆浆代替,或者安排其它食物。蔬菜每日约500克可固定在午晚两餐中。剩下的食物如谷类,瘦肉类,油脂类可按营养的比例,根据餐次的分配配备在各餐中。三餐主食量可按1/5,2/5,2/5分配,或按1/3,1/3,1/3量分配。如每日4--5餐可从正餐中均出25克作为加餐。蛋白质食品最好均匀地分配在三餐中,也可留一部分作为加餐。

要做到合理搭配,单纯一餐只吃素或只吃蛋白质食品(肉蛋类)的吃法是极不正确的。取消早餐,只吃午晚餐的习惯对病情控制极为不利。最好是主食与蛋白质食品互相搭配才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哪些食物能调节血糖

番石榴 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而且石榴叶比鲜果更好。动物实验证明,石榴叶中有效成分为黄酮苷,该物质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改善。因此,推测它不是通过改善胰岛功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来调节血糖的。因此,糖尿病患者长期用石榴叶煎水代茶饮是有益的。

苦瓜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适量地吃一点苦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以苦瓜做菜也要因人而异,如有些人本来对苦瓜就比较厌恶,勉强为之,会导致心理、生理上的不适而影响食欲;有些人吃苦瓜后会有腹胀、腹泻等反应。

鳝鱼 黄鳝鱼中含有“黄鳝鱼素A”和“黄鳝鱼素B”,这两种物质具有恢复调节血糖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实验证明,黄鳝鱼素具有显著的类胰岛素降血糖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鳝鱼(烹调方法不限)是有益的。一般坚持每天食用100~150克,连续3~4周可见空腹血糖下降,尿糖减少。

银耳 含丰富的膳食纤维,且热能较低。银耳含有丰富的铒耳多糖,它对胰岛素降糖活性有明显影响。动物实验表明,银耳多糖可以影响胰岛素活性,将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3~4小时延长至8~12小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桑叶、桑椹 许多报道称桑叶、桑椹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它含有调节血糖作用的桑叶总多糖,用桑叶泡茶饮用,有条件的糖尿病患者不妨一试。

此外,辣椒、胡萝卜、大蒜能降低血糖,而茶叶、荷叶、玉米须、鲫鱼、鳅鱼、绿豆等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多饮、烦渴等症状有一定疗效。麦麸、魔芋精粉、海带、石花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也有间接调节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能吃糖吗

糖按分子结构一般分为单糖、双糖及多糖。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量丰富。甜度大,吸收速度快,食后能迅速进入血液中。双糖(如蔗糖、麦芽糖)食后也很快进入血液。多糖大多以淀粉形式存在于食物中,还有一种形式为食物纤维,多糖消化吸收过缓,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稳,因此,糖尿病病人应食多糖而避免含各种糖果及含糖的点心、小食品、冷饮、果汁。

糖尿病患者可吃水果吗

水果中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果胶等)含量约为4%~20%,因为水果含有葡萄糖,过多食用后会使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对糖尿病不利。然而水果中也含有果糖、果胶、果糖正常代谢开始不需胰岛素参与,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糖尿病人并不是绝对不能食用水果。可以少食水果,但要计算热能,减少主食。25g大米所产的热量分别相当于橘子150g、苹果120g、梨150g 、葡萄180g、桃250g、李200g、柿160g、枣75g、荔枝130g、枇杷260g、香蕉90g、菠萝200g 、草莓300g、西瓜500g所产的热量。也就是说,若吃500g西瓜,就减少25g主食。

糖尿病人早餐吃干饭好

吃干饭和吃粥对糖尿病患者的饭后血糖是否有影响?医学工作者做了一项试验。结果发现,进食干饭者,饭后血糖较平稳,基本上达到较好的控制水平;吃粥者,饭后血糖有明显的升高。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不溶于水。但淀粉加热、加水后,淀粉颗粒就会膨胀胶化,而易被消化吸收。粥加热时间比干饭长,水分多,比干饭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因而对血糖的影响更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饭后和午饭前的血糖是一天中较难控制的时段。因此,早餐进食干饭更有利于这一时段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人能否吃甜食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各种甜点心、巧克力、含糖饮料及甜果汁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大都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所含热量较高,吸收后会明显升高血糖。例如在夏天的时候,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渴进食了大量的可乐或者冰淇淋,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

但是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少量进食水果的,原则是“用粮食换水果”。例如,每天可以减少半两主食(生米25克或者米饭60-70克),而进食一定量的水果:鲜枣1两半、香蕉2两、山里红2两、柿子2两半、鲜荔枝2两半、苹果3两、猕猴桃3两、桃3两半、鸭梨4两、菠萝4两、柑桔4两、葡萄4两、樱桃4两、杏5两、哈密瓜5两、草莓6两、西瓜7两。以上这些水果中所含的大都为果糖,比蔗糖的甜度高,但是吸收却比葡萄糖慢,升高血糖的作用也很缓慢,同时可以补充食物纤维及维生素,是饮食控制的有益补充。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无糖食品”,大多是添加了甜味剂的食品。市场上常见的甜味剂分为含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含热卡的甜味剂二种。含热卡的甜味剂包括上面提到的果糖、以及木糖醇和山梨醇等,这些甜味剂都含热量,但是吸收相对较缓,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不含热卡的甜味剂包括糖精和阿斯巴甜等人工化合物,不含热量,不会升高血糖,但是已知有的化合物存在致癌作用,所以不建议大量进食此类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另外,糖尿病患者在进食“无糖食品”之前,一定要注意:食物中的淀粉和油类所含的热量是同样可以升高血糖的,所以不要以为是“无糖”的就可以随便吃了。

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部分坚果类的食物热量都很高,例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每100克中大约含有40-50克的脂肪,进食之后会使血糖升高,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

糖尿病患者几个误区

误解一:食疗不如吃药。迷信药物,忽视食疗是根本性错误。为了尽早达到标准疗效,切实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其中就包括食疗。

误解二:日常饮食控制食品含糖量最重要。事实上,食品的含糖量是用化学的方法测出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值,无法准确说明和正确描述这种含糖量与人体血糖的关系(即对血糖的影响状况),能真实反映食物在体内的生理效应的是“血糖指数”。“血糖指数”概念由Jenkins等在1981年率先提出。当时他们将60余种常用食物和简单糖类做人体试验,以观察各种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算出各自占等量葡萄糖在2小时时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的百分比,作为各种食物的“血糖指数”。结果显示块根类蔬菜的血糖指数最高(如土豆达80%±13%),谷类次之,豆类最低。食物的含糖量与血糖指数未必成正比。显然,血糖指数比实验室静态的化学测定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含物的含量更能真实地反映食物在体内的生理效应,根据血糖指数调节糖尿病饮食将会更准确、更科学。可以说,构成糖尿病饮食质量的首要条件是血糖指数,而不单纯是食物的含糖量。

误解三:含糖量越低越好、无糖食品最好。糖之于人体具有双重作用,一是过多则对人体发生毒性作用;二则是供给人体生理代谢及病体康复的首要能量来源。对于病体而言,则更需要合理充足的能量供应,在糖尿病人饮食中糖提供的热量宜占总热量的60%左右,否则会影响病体生理代谢活动的供能及糖代谢组织、糖耐量的修复,甚至通过引起糖异生过多而产生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因此以往的“吃糠咽菜”极端限制糖摄入的饥饿疗法很快被医界淘汰,而以真正不含任何碳水化合物的“无糖”食品为主食,更是不可取。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极难找到真正意义的“无糖”食物,因蔬菜及肉类均含有一定量的糖(碳水化合物)!甚至某些标有“无糖”字样的食品不但含糖,而且可能含糖量、热量及血糖指数还较高,如“无纯糖”的米面食品含糖量约在60%~70%以上;牛奶粉(全脂)含糖量35%,热量552千卡;脱脂牛奶粉含糖高达52%,热量361千卡。故不可盲目地不加限制的食用。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无糖”概念应有清醒的认识,对“无糖”的食品应理智地选择。“无纯糖”不等于“无糖”,市场上食品标示“无糖”是一种极易产生误导的不科学用语。假如不添加纯糖的食品即可称作“无糖”食品的话,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米、面食品(米饭、面粉、挂面等)均可堂而皇之地称作“无糖”食品!总之,对于糖摄入量的控制要从血糖指数、糖供热比值、热量含量、含糖量几个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把握。从糖供热比值的角度而言,食品中所含糖提供的热量宜占总热量的60%左右。饮食“含糖量越低越好、无糖更好”的观念不仅是错误的,也是极不科学的。

误解四:避免缺乏营养、饮食无需控制。不良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体力支出过少,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而糖尿病的治疗应首先杜绝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无需控制”的观念认为,“人是铁,饭是钢,”饥饿就是缺乏营养。其实过量进食并未被吸收利用,多余的糖分停留在血液中,反而加重了病情;还有人认为可采取“血糖高了就加药”的方法则更是大错特错了。热量超标,血糖过高,最终使血糖难以控制,并发症层出不穷,不断增加的超剂量药物发生继发性失效且毒副作用日显,严重影响了糖尿病人的生命质量及寿命。这种试图以超大剂量药物控制高血糖来保证其随心所欲饮食的做法,是一种极不可取的短期行为。摄入食品量常以总热量为限,随意“吃”不是福,只有科学地吃才能保证健康。

误解五:稀饭可随意喝。稀饭的固形成份多是米、面为主,并含有大量水分,尽管糖含量不高,但其所含碳水化含物(糖)消化吸收速度较快,常会致餐后血糖升速快、升幅高,这是由于血糖指数较高,故应予限制。这类似于土豆虽然含糖量仅16%,但因其血糖指数(80±13%)最高,比含糖量高达73%以上的米面食品还要受到更大的限制一样。推荐以豆浆(煮沸15分钟以上)取代普通稀饭(粥),间或添加西红柿(番茄)鸡蛋汤、豆腐脑、冬瓜海米(海菜类)汤等。这些汤类不但血糖指数极低,而且营养丰富,更具有改善脂代谢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误解六:进食既然少,就要保证精。现代食品加工机械及工艺的改进,是人类饮食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目的本应是为人类提供更为有益健康且感官优良(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其中“有益健康”则是任何食品加工的最重要且是首要的必备条件,它应做到尽量保留原食物的天然营养素质,在此基础上尽力改善口感。早在1965年美国专家Schroder通过实验了解到缺铬对糖代谢及动脉硬化的影响,就已明确提出精制食品对健康的危害,并例举小麦加工成精制面粉后除营养素大量丢失外,仅微量元素铬就减少了2/3,这是对糖、脂代谢调节极为不利的因素之一。但遗憾的是,我国到现在为止,很多地区人群仍习惯并热衷于食用精制小麦粉及其制品,并以这种不利于健康的不良口感习惯作为最高口感标准。甚至有相当多的糖尿病人宁愿牺牲健康以追求这种“精面粉”感官上的满足。

误解七:控制数量最重要。针对糖尿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了达到食疗的最佳效果,在不超出总热量限制的前提下,应以改善和提高饮食的质量为主,控制数量为辅。改善糖尿病饮食质量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血糖指数要低(50%左右),糖供热比值占食品总热量的60%左右,热量含量每百克约300千卡,含糖量约50%,营养素比普通饭更丰富、平衡,在不超出总热量前提下,主食基本满足一般食量病人的饱腹需要。这就要求食物品种要尽量多一些,主食主张采用多种谷类与多种豆类的混合成份。由于某一种谷类食物营养单一且血糖指数与含糖量较高,故不提供单独食用,又因为精制小麦粉血糖指数及含糖量比全麦粉和任何一种谷类食物都明显增加,而营养素却大量丢失,不主张单一食用。因此,不但“吃糠咽菜”之饥饿疗法和“饮食无需控制”的随意饮食主张都是错误的,而且“六两米面”之半饥饿主食方法也不完善,理应采用以“质控”为主,“量控”为辅,以提高和改善糖尿病饮食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新方法。

Ⅶ 糖尿病有几级预防

糖尿病一级预防——避免糖尿病发病

(1)目的

通过宣传科学知识,让人民群众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发病因素,宣传全国糖尿病调查情况,保持合理的、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促使糖尿病发病的生活方式,如高热能饮食、非体力劳动、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减少糖尿病的发病。

(2)任务

每年分别对成人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包括给糖尿病患者讲课,播放糖尿病保健知识教育录像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对患者进行教育等;其次是进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调查,积极开展预防宣传;第三是进行原有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经济费用的调查。

糖尿病二级预防——早诊早治糖尿病

(1)目的

通过对高危人群的调查,发现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阻止和逆转糖尿病的发生,把糖耐量异常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

(2)任务

对新发现的糖耐量异常者,在饮食、运动干预治疗的基础上用二甲双胍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更好地预防糖耐量异常者发展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三级预防——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发生

(1)目的

对新老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使血糖基本正常,并控制血压及血脂,使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达标者占60%以上。减少致残及严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避免或减少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2)任务

对患者及其直系亲属进行教育;举办糖尿病知识学习班,医患交流;重视心理教育,具体指导患者,与患者交朋友;鼓励患者阅读糖尿病自学手册;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录像等宣传糖尿病知识;搞好糖尿病协会、康复协会及世界糖尿病的活动,使患者科学、认真地对待糖尿病,自觉进行合理的治疗。医生只给方案,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Ⅷ 把82.5g葡萄糖粉放进纯净水里,但一点都没融化,会影响糖耐量结果吗

纯净水是用自来水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等工艺制成。硬度低,几乎不含矿物质,烧开后

无水垢。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钻井采集的,对水源地有严格要求,需经过地矿部门勘探评价,采取水源

地保护措施。矿泉水的价格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水源成本高,而不是因为其中微量的矿物质真有什么神

奇的功效。矿泉水中常宣传含有丰富的“微量营养元素”锶、硒等。
区别:
1.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

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
纯净水工艺流程:原水---原水泵---预处理【石英砂树脂罐】---预处理【活性炭树脂罐】---预处理树脂

罐或者加药装置---精密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灭菌系统---纯净水
2..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

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矿泉

水工艺流程: 采用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中空纤维超滤、杀菌消毒设备等工艺,可去除水中的胶

体、化学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大分子有机物,保留水中有益微量元素。
3、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采用多种工艺,把水中的重金属、三卤甲烷、有机

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等有害、有毒、有异味物大部分去掉,消除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和潜在危害,然后

以桶装的形式上市销售,供给人们饮用。
4.矿泉水的形成是复杂的。它是由地下水流经了含有不同组分的岩层,经溶滤作用、阴阳离子交换吸附、

生物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岩石中的微量和常量组分进入了地下水,富集到一定程度而形

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矿泉水。
5.纯净水是通过蒸馏、反渗透等技术来净化原水的,而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几乎所有对人体

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它是不含任何杂质,无毒无菌,易被人体吸收的含氧活性水。
6. 矿泉水和自来水、纯净水不同,它含有锂、锶、锌、碘、硒等20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的还含有

比较丰富的宏量元素,如富含Ga、Mg、K、Na等离子。
7. 纯净水是直接可以饮用的水,无所谓加热或者煮沸,夏天一般凉饮,冬天加热后饮用的多。
8.矿泉水一般不应加热,可以稍微加温,最好不要煮沸。因为矿泉水含有钙、镁等宏量元素呈较多,有一

定硬度,在常温下呈离子状态,加温煮沸后钙、镁等离子易与碳酸根生成水垢析出,所以矿泉水最佳饮用

方法是在常温下直接饮用。

Ⅸ 元气森林因宣传无蔗糖致歉,广告宣传要遵守哪些规定

广告宣传要遵守的规定有:一是不能出现我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等,不能利用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二是不能宣传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等内容;三是不能带有明显贬低其他竞争对手的宣传内容;四是不能宣传可能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但实际是,元气森林早在三年前就因包装标识问题被行政处罚过了,这一封迟来的致歉信大部分消费者均表示不能接受,并要求有关部门严肃处罚才能对得起这些年积攒的脂肪。未来元气森林的发展如何,是继续“大火”,还是就此“没落”,全看市场和消费者的决定了。

阅读全文

与糖耐量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 浏览:517
2018年学校提高培训的方案 浏览:422
河北省执法局安全生产培训方案 浏览:267
自考电子商务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浏览:941
班级晨会策划方案 浏览:204
高中主题班会策划方案流程 浏览:546
营口家装电子商务平台 浏览:103
东北财经电子商务 浏览:484
2018小学寒假校本培训方案 浏览:816
义务教育法培训方案 浏览:243
统战部制度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445
服装公司国际商务会议策划方案 浏览:529
餐厅年夜饭推广方案 浏览:624
微课设计与创作培训方案免费下载 浏览:51
一个医院卫生人员培训方案 浏览:380
上海领秀电子商务 浏览:347
饮品促销活动方案范文 浏览:657
超市促销活动抽奖活动 浏览:411
体检中心策划方案 浏览:952
实验小学师德校本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