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媒体正名
向“妖魔化”宣战,东莞欲以15秒形象宣传短片,为自己正名
新年伊始掀宣传浪潮,短片登陆高铁大车站及京穗各大影院
东莞曾被人称为“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这些妖魔化的名号,让东莞人很委屈。
如今,一条时长15秒,包含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为东莞“正名”。另一部由王志东、易建联等名人参演的宣传片《Hello,东莞》,也正在拍摄制作当中。
有专家指出,成功的城市品牌形象,等同于城市的“金字招牌”,此类软性、硬性传播,能让东莞的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被扣“屎盆子” 爱老婆就别去东莞?
东莞是如何被妖魔化的,通过一些网帖可见一斑。2013年在天涯社区、网络东莞吧等网站,均出现了一组标题为《东莞××中学一女同学被多名女子殴打(转载)》的帖子,其中贴出了近十张场面令人难受的照片,引起众多网民围观。羊城晚报记者随后搜索查明,照片上的事并非发生在东莞,而是新华网等媒体公开报道发生在安徽望江县的事情。
此外,曾有网友发出一组东莞有人制作“人体面包”的照片,后来被证实事情发生在国外。
低调不善沟通 致使外界理解片面
对于东莞的城市形象宣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彦平指出,如今东莞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城市形象应该二次定位和提升,要把品牌经济战略提上日程,通过拍摄形象宣传短片等方式,用一二十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品牌,以此来提升城市形象。
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范红教授则认为:“东莞有着低调的文化,不善于和外界沟通,以致外界对东莞城市形象的理解普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成功的城市品牌形象,等同于城市的‘金字招牌’,因此东莞的城市形象传播,要将硬性传播和软性传播相结合,硬性传播首先要做好城市建设,让传播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而软性传播则需要策划,通过形象宣传短片等方式与城市营销相结合,让东莞的城市形象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得到提升。”
网友大赞“拍得诗情画意”
可园讲解员担纲短片主角
记者发现,整个宣传短片中无一影视明星,选用的演员要么是土生土长的东莞本地人,要么就是在莞生活的新莞人。可园博物馆的讲解员叶韦彤,是黑龙江伊春人,此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她被相中担任了人文篇的女主角。拍摄方工作人员解释:“对于女主角人选,当时曾考虑过邀请名人,但最后决定选择叶韦彤这个在东莞工作生活、了解热爱东莞、真实普通的东莞人来出演,这样可以让人文篇讲述的‘东莞故事’更草根、莞味更浓。”
“虽然我不是东莞人,但父母这些年一直在东莞做生意,以前读书时寒暑假都会来东莞。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可园担任讲解员,现在已拿到了东莞户口,定居在东莞。”叶韦彤笑着说,自己能出演短片挺巧合的,“当时制片人在电视台举行了一次选拔活动,演员却没定下来。后来拍摄组到可园取景时,我被安排做讲解员,制片人觉得我不错,最后决定由我做宣传片的女主角。”谈及宣传片的拍摄过程,叶韦彤用“累并快乐着”来形容,“宣传片拍了五天,基本上每天都要早上4点钟起床、化妆,要走很多地方去取景,晚上12点才收工,基本上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让叶韦彤感动的是,“有一场戏在茶山南社村,群众演员都是当地老人家,我们拍了几个小时,老人家们也不嫌累,都非常配合,这让我觉得东莞人很实在。”
王志东易建联齐上阵
城市形象宣传短片的成功,让东莞信心倍增。如今,另一部名为《Hello,东莞》的宣传片,也正在拍摄制作当中。据东莞市委宣传部介绍,该片由活力篇、人文篇和梦想篇组成,每个篇章以东莞一个享誉世界的知名人物为主线,串起东莞城市特质的各种元素,把东莞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经济产业、城市精神、人文风貌等立体地呈现出来,这些名人,包括了莞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新浪网首任总裁、莞商王志东,篮球运动员易建联等。为家乡拍摄宣传片,王志东认为责无旁贷。“梦想篇”设定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刚刚开完“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的他从东莞会议大厦走出来,边走边接受媒体记者访问。由于是本色演出,所以王志东表演得很自然。他说:“除了拍摄城市形象宣传片之外,东莞还可以多利用互联网,不管是正面宣传,还是解决负面问题,都是很好的渠道。”
镇街纷纷开拍微电影
拍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让东莞多个镇街找到了宣传自己的灵感。洪梅镇目前正在拍摄一个以花灯节为背景的微电影《灯梦奇缘》,该镇有关负责人说,这个10分钟的短片讲述了洪梅镇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中国花灯之乡”的,剧中95%的演员为洪梅镇当地群众,所有片场取景均在洪梅镇内。2月23日,桥头镇也宣布微电影《等你在桥头情闪花海》在桥头镇迳联村正式开拍,故事以糖果和花新娘为线索,讲述了一段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莲湖广场、古村落、莫家拳等丰富的桥头旅游元素将在片中得到全面展现。(记者 文聪 图/东宣宣)
⑵ 写一封信 1.向亲朋好友介绍东莞的发展和成就 2.描述自己在东莞的幸福生活 3.宣传推广东莞城市新标号新口号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著名画家邓白、举重冠军陈镜开等都是东莞籍人,著名的岭南画派也发端于东莞可园。东莞1985年撤县建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6个村委会、205个居委会。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174.8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520.11万人。截至2011年,港澳同胞约10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城市精神
厚德务实 海纳百川
东莞经济
东莞夜景(19张)2010年东莞GDP达到4246亿元,同比增长10.3%,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九,全球500强城市,排名195位。而且是跻身前200强的中国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 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63.23亿元,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 2008年东莞全市宏观经济数据 GDP : 3763.26亿元 (全国城市排名前19名), 增长5.3% 财政总收入 600.8亿元, 增长11.36% 进出口总额 1133亿美元, 增长6.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268元,增长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418元,增长7% 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人均GDP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75%和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和6%.
东莞之最
【世界最大羊毛衫】 【第三届全国相对富裕地区排名第一】 【全球最大UPS制造基地之一】 【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 【城市创新能力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全国首台散裂中子源落户东莞】 【中子源国际合作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 【首届中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周】 【全国第一个服装设计制造基地】 【国内首台多功能车载发电及压缩机组】 【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研究院】 【东莞水道特大桥创国内建桥史四项第一】 【全国地级市首艘海洋环境应急艇】 【首个移动客户过千万的地级市】 【国内最大的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中国首条水下铁路隧道开凿】 【全国最大汽配城】 【中国最佳物流名镇】 【沃尔玛分店最多的地级市】 【全国首次网上拍卖保税货物】 【全国唯一实现农(居)民医保全覆盖的地级市】 【全国首创地方养老保险金】 【低保标准居全国之首】 【见义勇为抚恤金标准全国最高】 【全国最早实行出租屋人身意外保险】 【全国最大的民营医院】 【全国首个作为临床研究生培养基地的镇级医院】 【全国第一个实行户籍人口免费健康体检的镇街】 【国内首个音乐剧节】 【“十月文学奖”首次离京举办】 【国内第一家动漫图书馆】 【全国首个图书馆ATM启用】 【中国翻跟斗最多的小学生】 【国内第一次由民间促成的国际俱乐部之间的球赛】 【全国首创社区交通警务区】 【国内首个镇级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分局】 【全国率先对市域地名总体规划】 【综合竞争力居全省第一】 【省内最高楼面地价】 【全省电耗降幅最大】 【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数居全省第一】 【人均审结案件数居全省第一】 【户籍人口每万人升大学数居全省第一】 【全省首家镇属国家示范高中】 【全省首座建在遗址上的博物馆】 【省内首个镇级档案馆】 【广东省唯一获“摄影之乡”称号的镇】 【福利彩票销售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居民生活质量居全省之首】 【珠三角最大石化仓储基地】 【珠三角首个异地航空货运站】
⑶ 东莞可园有什么建筑特点
东莞可园成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可园景区从原来的5.5亩(3630平方米)扩大到30亩(20000平方米),经过不断完善,更加可人。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张敬修因在东莞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广西做官,后辞官退隐,归家构筑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
园门前有一片莲塘,塘边有侍人石(已失)和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入门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雄奇、幽深的园景便逐渐展现在眼前。循环碧廊徐徐观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小榭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可堂
可堂对联
4张
可堂对联
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也是最庄严的建筑,楼前有曲尺形水池,楼高15米多,底层大厅名可轩。其侧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复又能通可楼第二、三层。第四层是邀山间,登阁可俯览园中景色。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铺褐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由环碧廊贯串起来,构成整体。当年画家居廉常居此,留下许多吟咏。曾一度荒废,建国后辟为公园。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堂外左右两廊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
环碧廊
步入庭园,展现眼前的是远近闻名的环碧廊。长廊环绕整座园林,环长廊一周,全园景色可尽览无遗。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主人邀请文友品尝荔枝的地方。过擘红小榭,第一处景点是桂花厅,这是园中的餐厅,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清水鱼池和“人工空调”。
双清室
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结构十分奇妙: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问花小院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为主人赏花之处。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从这里出后庭,广阔的可湖展现眼前,让人身心大畅。
⑷ 东莞可园风格独特体现在哪里
在可园内,经碧环廊前行,可达双清室,其名取“入镜双清”之意,说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双清室四周的彩色玻璃,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
当阳光照射在彩色玻璃上,是非常的漂亮,同时也减低了阳光的强度。在清代时,玻璃还是比较昂贵的物品,而这些彩色玻璃是张敬修当时从西欧、法国和意大利进口而来。
双清室进深6.4米,面阔6.15米,为歇山顶式建筑,结构精巧,四角设门,便于设宴活动。整个双清室的平面布局、地面砖、窗户的结构,皆用一个繁体的“亚”字,呈“亚”字图形,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所以双清室又叫做“亚字厅”。
双清室是可园的一大胜景,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据说,其名来源也是园主人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双清室有联:
竹荷并茂;
入境双清。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是主人的后花园,为主人的赏花之处。问花小院内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对联为:
击筑为声,应教才调成高调;
问花不语,似是无情却有情。
另一副对联为:
可赏柳塘一碧;
园藏入境双清。
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
从壶中天出后庭,是曲尺形状的广阔可湖,临湖设有游廊,题“博溪渔隐”。沿游廊可至雏月池馆船厅,湖心可亭等处,饱览可湖的湖光秀色,让人身心大畅。岭南派画家居巢对此处的意境咏为:
沙堤花碍路,高柳一行疏;
红窗钩车响,真似钓人居。
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也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为园主起居之处。可堂紧邻可湖,楼高15米多,面宽9.9米,进深9.1米,歇山顶,三开间,六角形支摘窗,梅花纹落地罩,横披、裙板浅刻花卉寿石纹、通雕莲蓬鸳鸯纹图。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可堂内有对联多副,其中一联为:
登斯楼,可观沙鸟江帆,山村烟树;
步此阁,尽挹朝霞暮霭,月白清风。
当年,岭南派画家居廉也常居于此,在此游园,留下了许多吟咏。如对联:
可可动情思漫问可楼何处觅;
堂堂消岁月应怜堂庑此间存。
可堂的底层大厅名为“可轩”,是张敬修当年款待宾客的高级厅堂,轩内设有餐厅。此房全以木雕为饰,不仅门罩透雕成桂花形,地面地板与落地罩装饰也是桂花图案,因此,可轩又称“桂花厅”。
可轩的地板用板砖与青砖加工,打磨光滑,拼凑针插不入。据说,在兴建可轩地板时,张敬修要求每个工匠每天加工不得超过两块,多了不但不赏,反而要罚,因此保证了地板做工的质量,所以后来一直完整无缺。
在“可轩”地板中间,曾留有一个小孔,是主人为客人送风送香的通道。小孔下面装着一根钢管,连通着隔壁小房。
当年,主人在隔壁小房放一个鼓风机,有仆人在隔壁的小房里用鼓风机鼓风,鼓风的时候再加上些桂花的香料,风由地下的铜管慢慢冒出,凉风阵阵,香气四溢。
在可堂外,左右两廊设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可堂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滋树台两旁有一副对联:
滋兰养得坚贞志;
树蕙培将雅洁心。
可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每逢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人们登台赏月,可尽览秋色。再往前行,环碧廊便到尽头。
可堂与可轩相依为邻,其中设有一口小金鱼池。可轩侧旁设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还能通达可楼。
绿绮楼位于可楼下面,是主人弹琴之所,也是女眷居住之地,人称“小姐楼”。
相传清咸丰年间,园主人得了一台出自唐代的绿绮琴,名“绿绮台琴”,此琴在明代时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御琴。为了收藏此琴,张敬修专门建修了此楼,命名为“绿绮楼”。
在绿绮楼内,有一副对联:
绿绮楼空,每对晴天虚负月;
明王琴杳,欲闻清响痛无声。
可楼是可园的最高建筑,也是清代时东莞县城及广东四大名园中最高的建筑,木质结构,四层,高17.5米,是可园的标志。可园园主张敬修在自撰《可楼记》中说:
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可园’,自喜颇得幽致;然游目不骋,盖囿于园,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
既思建楼,而窘于边幅,乃加楼于‘可堂’之上,亦名曰‘可楼’。......劳劳万众,咸娱静观,莫得隐遁。盖至是,则山河大地举可私而有之。
整个可园无论在建筑,还是意境上,都包含了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这三层意思,因为园主人张敬修在仕途上三起三落。所以他教育子孙在仕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整个园区除了可轩,还有可亭、可舟、可堂等一系列以可字命名的建筑。
可楼的两侧,设有石级可上下通达。沿楼侧石阶可登临顶楼第四层的邀山阁,此处是主人观览远近景物的最佳处,其名取“邀山入阁”的意思。因而,有人在邀山阁写了副对联:
邀得青山十里遥,共倾豪杰千杯酒;
偕来雅士三人对,同论骚坛百首诗。
邀山阁为碉楼式,雕梁画栋,造型秀丽。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铺褐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由环碧廊贯串起来,构成整体。
邀山阁,又被当地百姓称为“定风楼”,因为它四面通窗,仅以10根木柱放在10个石墩上,虽无一钉一铁,但经历百年雨都安然无恙。岭南派画家居巢咏可楼之诗可谓道出可园特点:
亭馆绿天深,楼起绿天外。
在可楼登楼眺望,俯瞰全园,园中胜景均历历在目,犹如一幅连续的画卷:楼前长河尽收眼底。园后可湖,绿波荡漾。纵目远眺:博厦一带山川秀色尽入眼底,“奔赴环立于烟树出没之中,沙鸟风帆,去来于笔砚几席之上”,是吟诗作画的好地方,深得借景之妙。
曾有登阁者俯览园中景色后,满怀激情地在邀山阁内留下了一副对联:
大江前横;
明月直入。
相传,张敬修特别酷爱可楼,临终时还吩咐家人将他抬到可楼的顶层邀山阁,环看四周后方阖眼离世。
⑸ 东莞可园在建筑及布局上有何设计特色
东莞可园占地面积不大,但园中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却十分丰富。可园外缘呈三角形,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楼宇之间高低错落,起伏有致。
庭园空间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鸟语花香。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可园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和书斋等,艺术地糅合在一起。造园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
在2200平方米、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亩三分”土地上,可园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
可园占地虽小,但整体空间布局合理,小巧玲珑,园中建筑、水池、登台、假山比比皆是;考虑到岭南特有的气候,其中绿化、蔓藤十分丰富繁盛,相得益彰,既美化建筑环境,也使得在闷热的夏季能享得幽幽凉意。
可园的造园意旨在于“幽”和“览”。建筑空间曲折丰富,游览起来颇有趣味。
⑹ 可园可点是不是成语
没有可圆可点这成语,应该是可圈可点
⑺ 东莞可园内有哪些景色
在可园内,经碧环廊前行,可达双清室,其名取“入镜双清”之意,说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双清室四周的彩色玻璃,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
当阳光照射在彩色玻璃上,是非常的漂亮,同时也减低了阳光的强度。在清代时,玻璃还是比较昂贵的物品,而这些彩色玻璃是张敬修当时从西欧、法国和意大利进口而来。
双清室进深6.4米,面阔6.15米,为歇山顶式建筑,结构精巧,四角设门,便于设宴活动。整个双清室的平面布局、地面砖、窗户的结构,皆用一个繁体的“亚”字,呈“亚”字图形,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所以双清室又叫做“亚字厅”。
双清室是可园的一大胜景,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据说,其名来源也是园主人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双清室有联:
竹荷并茂;
入境双清。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是主人的后花园,为主人的赏花之处。问花小院内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对联为:
击筑为声,应教才调成高调;
问花不语,似是无情却有情。
另一副对联为:
可赏柳塘一碧;
园藏入境双清。
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
从壶中天出后庭,是曲尺形状的广阔可湖,临湖设有游廊,题“博溪渔隐”。沿游廊可至雏月池馆船厅,湖心可亭等处,饱览可湖的湖光秀色,让人身心大畅。岭南派画家居巢对此处的意境咏为:
沙堤花碍路,高柳一行疏;
红窗钩车响,真似钓人居。
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也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为园主起居之处。可堂紧邻可湖,楼高15米多,面宽9.9米,进深9.1米,歇山顶,三开间,六角形支摘窗,梅花纹落地罩,横披、裙板浅刻花卉寿石纹、通雕莲蓬鸳鸯纹图。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可堂内有对联多副,其中一联为:
登斯楼,可观沙鸟江帆,山村烟树;
步此阁,尽挹朝霞暮霭,月白清风。
当年,岭南派画家居廉也常居于此,在此游园,留下了许多吟咏。如对联:
可可动情思漫问可楼何处觅;
堂堂消岁月应怜堂庑此间存。
可堂的底层大厅名为“可轩”,是张敬修当年款待宾客的高级厅堂,轩内设有餐厅。此房全以木雕为饰,不仅门罩透雕成桂花形,地面地板与落地罩装饰也是桂花图案,因此,可轩又称“桂花厅”。
可轩的地板用板砖与青砖加工,打磨光滑,拼凑针插不入。据说,在兴建可轩地板时,张敬修要求每个工匠每天加工不得超过两块,多了不但不赏,反而要罚,因此保证了地板做工的质量,所以后来一直完整无缺。
在“可轩”地板中间,曾留有一个小孔,是主人为客人送风送香的通道。小孔下面装着一根钢管,连通着隔壁小房。
当年,主人在隔壁小房放一个鼓风机,有仆人在隔壁的小房里用鼓风机鼓风,鼓风的时候再加上些桂花的香料,风由地下的铜管慢慢冒出,凉风阵阵,香气四溢。
在可堂外,左右两廊设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可堂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滋树台两旁有一副对联:
滋兰养得坚贞志;
树蕙培将雅洁心。
可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每逢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人们登台赏月,可尽览秋色。再往前行,环碧廊便到尽头。
可堂与可轩相依为邻,其中设有一口小金鱼池。可轩侧旁设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还能通达可楼。
绿绮楼位于可楼下面,是主人弹琴之所,也是女眷居住之地,人称“小姐楼”。
相传清咸丰年间,园主人得了一台出自唐代的绿绮琴,名“绿绮台琴”,此琴在明代时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御琴。为了收藏此琴,张敬修专门建修了此楼,命名为“绿绮楼”。
在绿绮楼内,有一副对联:
绿绮楼空,每对晴天虚负月;
明王琴杳,欲闻清响痛无声。
可楼是可园的最高建筑,也是清代时东莞县城及广东四大名园中最高的建筑,木质结构,四层,高17.5米,是可园的标志。可园园主张敬修在自撰《可楼记》中说:
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可园’,自喜颇得幽致;然游目不骋,盖囿于园,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
既思建楼,而窘于边幅,乃加楼于‘可堂’之上,亦名曰‘可楼’。……劳劳万众,咸娱静观,莫得隐遁。盖至是,则山河大地举可私而有之。
整个可园无论在建筑,还是意境上,都包含了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这三层意思,因为园主人张敬修在仕途上三起三落。所以他教育子孙在仕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整个园区除了可轩,还有可亭、可舟、可堂等一系列以可字命名的建筑。
可楼的两侧,设有石级可上下通达。沿楼侧石阶可登临顶楼第四层的邀山阁,此处是主人观览远近景物的最佳处,其名取“邀山入阁”的意思。因而,有人在邀山阁写了副对联:
邀得青山十里遥,共倾豪杰千杯酒;
偕来雅士三人对,同论骚坛百首诗。
邀山阁为碉楼式,雕梁画栋,造型秀丽。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铺褐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由环碧廊贯串起来,构成整体。
邀山阁,又被当地百姓称为“定风楼”,因为它四面通窗,仅以10根木柱放在10个石墩上,虽无一钉一铁,但经历百年雨都安然无恙。岭南派画家居巢咏可楼之诗可谓道出可园特点:
亭馆绿天深,楼起绿天外。
在柯楼登楼眺望,俯瞰全园,园中胜景均历历在目,犹如一幅连续的画卷:楼前长河尽收眼底。园后可湖,绿波荡漾。纵目远眺:博厦一带山川秀色尽入眼底,“奔赴环立于烟树出没之中,沙鸟风帆,去来于笔砚几席之上”,是吟诗作画的好地方,深得借景之妙。
曾有登阁者俯览园中景色后,满怀激情地在邀山阁内留下了一副对联:
大江前横;
明月直入。
⑻ 谁知道“可园”的意思是什么
可园得名
传说张敬修建好园之前,心里取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修筑竣工后,张敬修广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庆贺一番,让人们品评、鉴赏。张敬修引这班骚人墨客游览全园后,在大门口征集人们的意见。不知是被酒熏醉了头脑,还是这个园确实太好了吧?客人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又不好先表态,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
“可以”两字,虽是泛泛空言的应付、推托之词,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敬修见大家一致应为“可以”,“以”与“意”近音,“可”在“意”(以)前,“可”就比“意”优先。便改名为“可园”。所以,可园的命名,是可以的园子的意思,是张敬修自谦的称呼。
居巢是张敬修的幕宾,跟随张敬修多年,也客居可园多年。他在可园作画,每有自己以为得意的佳作,也多盖上“可以”一印(见图),这印象就是可园命名的实物凭证。
“可”有可人心意、合人心意之解。可园这名称,当然有可人心意的意思。古人“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句中,可人就是合人心意的意思。1981年7月广东省园林学会与东莞县建筑学会在可园举办了可园建筑的学术研讨会,都称它是广东省难得的古园林,为广东近代名园之冠。省园林学会秘书长杨和明同志,就即兴书写以“可园”两字作鹤顶格的诗句:而第一句就以“可人”两字赞曰:“可人景色今犹在,园里春秋几往还。”
1981年11月,笔者陪诗人刘逸生游可园时,诗人亦以“可人”为中心意思,作《东莞可园诗》七绝赞道:“当年桃李作时芳,劫外依然古画梁。况是官城红树影,半红瑟瑟半斜阳。”“百年风雨纵横后,重见承平万姓熙。三亩已收亭阔趣,可园今是可人时”。
张敬修是由于自己被李文茂起义军三次打败,三次被撤职回乡,才修筑此园的。他自己安慰自己说:“昔陈臬粤西,督治戎行,深以弗克迅扫寇氛,负惭重任。圣恩宽大,赋闲家居,忝荷慈荫,获亲色笑,奚廊园圃,奉太恭人以板舆游宴之娱。阁既成,谨识以平安两字。春晖日永,寸草心长,载展乌私,敬寓祝延之意云尔。”意思是自己吃了败仗,皇帝没有重罪,只是将自己撤职。使自己能筑可园,与家人平平安安地欢聚,尽尽人子的孝意。
因此,比张敬修年少六年的侄子张嘉谟,在《可轩跋》里记载 :可园的命名,有无可无不可、模棱两可的意思。说张敬修在宦海中,曾三起三落,“再仕再已,坎止流行,纯任自然,无所濡滞。其于乐天知命之学,深造有得……”以图教育子孙后代在宦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乐天安命。
统而言之,可园的命名,有“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三层意思。
现在江苏省苏州医学院,亦有一座可园,此园又名近山林、乐园,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晚清梁章钜重修,名为可园。比东莞可园,早八十多年。张敬修建筑时,是否知道?不得而知。另,北京,台湾亦有可园。
可园的前身,应为冒氏宅,但冒氏其名、其人、其事,都不可考。广西诗人郑献甫因战乱,曾客居可园,作诗献张敬修,诗题为《九日饮冒氏宅即东莞张氏园》。诗云。
江声浩浩海茫茫,秋老方看作嫩凉。
三水三山分百粤,九月九日作重阳。
登高难比无为子,张宴聊为有美堂。
残菊末逢残客聚,风前相与傲寒霜。 龙穴开时龙水分,江枫无处似乡枌。
西风三径少黄叶,南国四山多白云。
未敢题糕如梦得,不妨吹帽学参军。
萸囊菊枕俱闲玩,冒雨归来正夕曛。
可惜诗中亦未提到可园的前身——冒氏宅,不能猜想冒氏宅原有的规模和张敬修改建的情况。
⑼ 東莞可园的广告词
可园,可园,你我游玩的乐园!!
⑽ 关于“可园”之名由来的说法有哪些
有关“可园”之名,相传有三解。除园主表示自谦,而赞同友人们都含糊其辞的“可以!”之说外,还流传有两种说法。
一是“可人”之说:“可”字原本就有可人心意、合人心意之解,“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而岭南园林讲究的正是那种清静幽雅、可人适意的境界。
二是“无可无不可,模棱两可”之说:它出自园主官场宦海三起三落的经历,“再仕再已,坎止流行,纯任自然,无所濡滞”,取名“可园”,以图寓意后人在仕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乐天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