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江豚的传奇故事
编者按
2011年夏天,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的主题为“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的湿地使者行动启动。暑期湿地使者在湖南、湖北、江苏、安徽、上海等江豚出没或者历史分布地区开展社区调研工作,用他们的努力为江豚保护收集基线数据,并用镜头记录社区和江豚的故事,收集社区对江豚的祝福。
本报特约部分湿地使者队伍和湿地自愿者对此次活动中的所看、所听,活动结束后的所感、所思进行整理,集结刊登,希望能以此推动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共同为江豚,当然包括其他更多濒危的、将要濒危的动物搭建最后的避难所。
(一)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冬天,是一个暖冬。中原地区的许多地方,整个冬天都没有下雪。这个时候的湘江,本应是枯水期,却也会经常出现大水,阻断航运。一些载客小舟,不得不停靠江边,等待大水退去。
在这些小船中,有一艘与其他的不太一样,它是由耒阳的聂县令雇来接待客人的。船上的客人是一位将近六旬的老者,清瘦,疲惫。脸上满是岁月风霜的痕迹,不难看出背后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如此,但风骨犹存。来人得知他已经多日没有进食了,于是买来大块的牛肉和上好的白酒。老者也并不客气,挣扎起身,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江面上再次飘起了霏霏细雨,冷风吹来,白额雁低低的掠过,老者触景生情,心中不禁感怀万千。
雨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大水依然没有退去,江面上异常安静。泊在岸边的小船里的人还没有醒,岸上村庄里传来鸡鸣。突然,江面的平静被打破了,哗啦哗啦的水声吵醒了船上的人们。大家起身看向船舱外,几十头江豚在小船附近此起彼伏,或跃出水面,或长潜江底。所有人都起床了,惟独那位风骨老者,再也没有醒来。在静水流深的湘江边,走完他“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一生,时年五十九岁。
不几日,大水退去,江豚与渔舟客船相伴,如往常一样往来于湘江与洞庭。
(二)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的一天,洞庭湖边来了一个叫CharlesM.Hoy的美国少年。霍伊是跟着传教士父亲来到岳阳的,只有17岁。
因为看到洞庭湖里的水鸟很多,他准备去湖里打野鸭。上了小船后,就朝城陵矶附近划去。
湖风拂面,清新宜人。古老的中国,对于这个异域少年充满诱惑,一切都是新鲜的。就在准备瞄准野鸭的时候,小船前方的湖面泛起大片水花,一群“大鱼”翻滚而过。霍伊转而瞄向了“大鱼”,等把射中的“大鱼”拖上小船,他吃了一惊:整个身体足有两米多长,灰蓝色的脊背,乳白的腹部,头顶上有呼吸孔,嘴巴狭长而突出。
“他的父母亲为这个奇怪的猎物拍了照片,由于太大,便锯下了它的头和颈制成标本,并将标本运回美国,送到华盛顿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哺乳动物学家米勒看到霍伊采自中国的这个标本,如获至宝,立即着手进行研究。他从完整的头骨标本上鉴别出,这是一种还没有人报道过的新物种,是一种珍稀的淡水豚类。1918年,他在史密思研究系列文集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霍伊采集的这个标本,成为了白豚的模式标本,洞庭湖也被记录为模式产地。”(引自《白暨豚:水中传说》罗晓)。白暨豚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于霍伊对岳阳地区方言发音的记载。
这一年,人类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2500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长江的白暨豚,还没有受到太多打扰。
(三)
公元2011年,中元节,天气闷热,没有风,天色擦黑,晚霞还没有退尽,一群人行色匆忙,聚集到了武汉珞瑜路上的“水神客舍”,他们为了同一件事而来。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去了水生生物研究所。一行人带着朝圣的心情,默默地围着水池,池子里是人工饲喂的6头江豚。大家大气不敢出,生怕影响了池中生物,它们在野生环境中已经难得一见。豚馆的背后是一间陈列室,放着众多的江豚骨架与器官标本。
看完人工喂养的江豚,大家直奔岳阳,在当年霍伊捕获白暨豚标本的地方一路行船,寻找野生的江豚,一个多小时的水上行程,仅有几个人看了惊鸿一瞥。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穿梭如织、庞然硕大的运沙船。从码头上岸后直接上车,接着奔向长沙。等夜色完全笼罩,车开进了灯红酒绿,娱乐至上的市区。
又是一夜过去,天亮后湘江边浑然气派的杜甫江阁上,更多的人聚集过来,对着镜头与话筒说:留住江豚的微笑。
当年湘江边的风骨老者,应该不知有此江阁。江阁下,钓竿成排,江豚已不知所踪。
链接――
江豚,又叫作江猪、乌忌、露脊鼠海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该物种与其他海豚的最大区别的特征是它没有背鳍。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江豚主要食物是鱼,但亦会进食虾及鱿鱼。由于各地有关江豚记录的数据太少,在世界保育联盟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数据缺乏”。在江豚的主要分布地长江,由于流域性污染严重,江豚数量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贰』 cctv3看到一个关于保护长江江豚公益广告,大概是讲一个江豚叫笑笑的故事。请高人告知视频的网址。
不知是不是这一个: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sWfkRgeh3Y
『叁』 求“保护江豚”海报字体
我已经加你了,也把字体的图片给你了,请查收哦!(望采纳)O(∩_∩)O~~
『肆』 看到一个关于保护长江江豚公益广告,大概是讲一个江豚叫笑笑的故事.请高人告知视频的网址.
http://www.iqiyi.com/ad/20130712/3b8c415f90d53c29.html
这个就是
『伍』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如何
据报道,截至目前长江江豚现在仅剩1000头左右,濒危程度比大熊猫严重。
此外长江流经区域人口密集,经济高度发达。密集的人口,对长江江豚生活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庞大的江豚种群。这是长江江豚数量近几十年来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由于长江作为航道,大量船舶穿行其中,大型船舶产生的噪音,对靠声呐系统捕食、交流的江豚会产生不利影响,还有各种污染,工业、农业污水排放,都是导致长江生态多样性破坏的原因,长江江豚也不能“独善其身”。
希望长江江豚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陆』 江豚宝宝长江戏水萌萌哒,江豚宝宝为何被称为微笑天使
江豚宝宝在长江戏水,因为翘起的天然嘴角看起来如同微笑,所以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微笑天使。江豚是我们国家的保护动物,也被称为水中精灵。
目前的长江治理行动已经卓有成效。从前段时间能新闻,我们就可以看出——长江流域重现了江豚的行动痕迹,这些被人类称为微笑天使的水中生物的出现也象征着人们治理环境有所成效,随着全球环境不断变暖,陆地姑且不谈,海洋与淡水中的水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只是保护江豚,还有很多其他的水中生物需要我们去保护。不只是保护微笑天使与长江明珠,我们希望各种生物共同发展,和谐共存。
『柒』 江豚保护公益启动,此次的公益都组织了什么活动
金科公益针对此次的江豚保护行动组织了很多相关活动,比如组织了长江江豚绘画作品比赛,带孩子们一起去参观考察江豚生活地,深入了解这些微笑天使们的可爱,号召人们一起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带领社会力量资助研究所所长不断提高研究能力,着力改善长江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日益变坏的生态问题;邀请社会家庭去江豚保护区实地勘察,放生鱼苗,唤起人们对环保的责任意识等等。以美好守护江豚的微笑,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还带着对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期望。同样的公益行动,我相信江豚保护也会让人们更注重自身周围的环境与生态,在不断改善水环境,解决水污染,让绿水青山再次重现。这些或是以家庭或事以个人为单位的宣传,更有针对性的让人们体验绿色世界,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正能量。
『捌』 求江豚的详细资料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寿命约20 年。
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2017年4月起,开展南京长江江豚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研究将持续两年。5月9日,长江江豚升级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8)江豚宣传片扩展阅读
长江江豚的繁殖情况:
长江江豚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豚相继露出水面。
幼仔长大一些后,雌豚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
授乳时,雌豚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的鳍肢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10钟。有时雄豚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豚与雌豚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豚,“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豚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豚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
『玖』 说yyf是江豚的是那部视频
不知是不是这一个:://.tudou./programs/view/HsWfkRgeh3Y
yyf,江豚\视频
不知是不是这一个:://.tudou./programs/view/HsWfkRgeh3Y
『拾』 江豚有什么营养价值
江豚现在是濒危物种,不要想着有什么营养价值,这是犯法的!
2017年底,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改变、依然严峻。
据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种群趋于向受人为扰动较少的江段集中,过半数水域种群持续下降或没有发现,种群分布呈碎片化特征。
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约为110头,鄱阳湖约为457头。“两湖”中丰水期江豚分布较为广泛,枯水期主要分布在河槽和大型沙坑中。
(10)江豚宣传片扩展阅读:
衡量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成效,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种群分布结构和变化趋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说,2006年考察时估算长江干流的长江江豚数量是1225头,到2012年降到505头,种群年下降速率约为13.7%。
到2017年,种群数量大概是445头,5年内从505头降为445头,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跟长江干流相比,“两湖”的情况稍显乐观,种群数量没有降低,而且是有所增加。2012年,鄱阳湖长江江豚数量是450头,洞庭湖约为90头。
尽管如此,种群数量仍在下降,说明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特别是在长江干流。“人类活动的干扰依然是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
于康震介绍,像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航运发展、过度捕捞,还有非法采砂等人类活动,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伤害长江江豚,包括压缩江豚的栖息地、干扰江豚的通信交流等,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分布碎片化严重。今年上半年,已发现了十几头长江江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