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葛仙山镇的基本简介
葛仙山镇以鸭子河为界,北是丘陵、低山区,南是广袤平原,幅员面积72.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35个村民组,场镇社区居委会2个。全镇12134户,36378人,其中场镇776户,非农业人口3007人。耕地面积32925亩,其中水田30673亩,现在已经将原楠杨镇归并至葛仙山镇,在人口和土地面积上面也有所增加,在当地也流传着一句三月三葛仙山的说法,每年三月三当地和人和外地游客都会蜂拥而至葛仙山进行朝拜。
❷ 江西抚州葛仙山的简介
葛仙祠坐北朝南,依山筑阁,铁瓦石门,殿内神像森列,古匾横陈。 寺院周围分布着迎客松、试剑石、上马石、下马石、舍身石、息心岩、仙人足迹、飞升台、洗眼仙泉、龙池等古迹。历年来,善男信女不绝,尤其是每年的六月初一为葛仙山的“开山门”之日,十月初一为“关山门”之日,八月二十相传是葛仙寿诞,还有七月十九、九月九等诸日,朝山进香者常达万人以上。
群峰环抱、山峦叠翠的葛仙山位于彭州市东北部万年乡花园沟与红岩乡白石沟之间,相传晋道士葛永贵与道友杨升贤在该山结茅为庐,炼丹修道,羽化成仙,因此得名,又名葛家山。因山势远望如莲花又称莲花山。山上东岳殿、葛仙殿、茅庵遗迹至今可见。
❸ 葛仙山的相关传说
北宋元祜七年(1092),在葛仙山之香炉峰建葛仙祠,后经南宋、元、明几代扩建,遂成一气势宏大的道教建筑群,除大葛仙山殿外,有三官殿、灵官殿、地母殿、玉皇楼。
葛仙祠坐北朝南,依山筑阁,铁瓦石门,殿内神像森列,古匾横陈。寺院周围分布着迎客松、试剑石、上马石、下马石、舍身石、息心岩、仙人足迹、飞升台、洗眼仙泉、龙池等古迹。历年来,善男信女不绝,尤其是每年的六月初一为葛仙山的“开山门”之日,十月初一为“关山门”之日,八月二十相传是葛仙寿诞,还有七月十九、九月九等诸日,朝山进香者常达万人以上。
❹ 葛仙山的历史
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站在主峰眺望四周,近观九条支脉如九条苍龙,盘旋腾跃,气势雄伟,人称“九龙窜顶”。葛仙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奇峰、异石、云海、松涛,与黄山媲美;试剑石、道人石、龙舌池、七星井、仙人足印蔚为奇观。该山相传因东汉葛玄在此山修道成仙而得名。葛仙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远望葛仙山如同一巨鳌,耸立于峰峦豁谷之中,奇秀峻绝,东晋初,著名道士葛玄来到葛仙山,炼丹传教,遂使葛仙山成为名闻赣、闽、浙的道教圣地。
葛仙山
景区内的最高峰,海拔1096.3米,突出群山之上,清峻奇绝,群峰簇拥,是抒情揽胜的好地方。站在葛仙峰上,可揽四方云山,圭峰、黄岗山、鹅湖山、七星山、独竖尖,尽在视野之内。在此观看日出云海群山之巅,尤为荡气回肠,极尽壮观。葛仙山位于江西省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据载,晋代著名道士葛玄曾在此山炼丹传教,该山遂被后人称为葛仙山。成为名闻赣、闽、浙的道教圣地。据清同治《铅山县志》,唐咸通(860-873年)中于葛玄炼丹处建宗华观,宋治平二年 (1065年)赐名玉虚观。宋元佑七年(1092年),改名为大葛仙殿。后又多次修葺。清嘉庆年间( 1796-1820年)毁于火,后修复。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毁于火,次年再度重建。现基本保存完整。大葛仙殿俗称葛仙祠,坐落在葛仙山最高峰香炉峰上。殿长29.2米,宽17米,面积496平方米。殿内有坛,坛上有
葛仙山
葛玄行像、坐像各一,有横匾6块。坛下有古井,相传为葛玄所筑。殿门外右侧有三官殿、灵官殿,再由百步阶可通玉皇殿、地母楼、慈济寺、龙池。慈济寺有罗汉殿、大佛殿,祀如来佛。龙池有岩石如舌伸入池水,为葛玄洗药炼丹处。寺旁有仙井,可供寺僧、香客汲用。现葛仙祠道观与慈济寺僧庙已合为一体,佛道共处,形成一道独特景观。葛仙祠西北约2.5公里的山坡上有娘殿,祀葛玄之母,东南约2公里处山坡上有爷殿,祀葛玄之父。葛仙祠左山顶,石笋丛列,有巨石如被剑 劈成两半,上刻"试剑石",传说是葛玄试剑处山间还有上马石、下马石、息心岩、仙人足迹、飞升台、洗眼仙泉等古迹。每年六月初一葛仙山"开山门",十月初一"关山门"。这段时间,四方香客,川流不息。尤以八月二十日葛仙翁寿诞为盛,朝山进香者常逾万人 。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葛仙山的葛仙祠和慈济寺为省重点寺观,对外开放。另外,四川彭州也有葛仙山,相传是晋时道士葛永(王贵)隐修之地。 群峰环抱、山峦叠翠的葛仙山位于彭州市东北部万年乡花园沟与红岩乡白石沟之间,相传晋道士葛永贵与道友杨升贤在该山结茅为庐,炼丹修道,羽化成仙,因此得名,又名葛家山。因山势远望如莲花又称莲花山。山上东岳殿、葛仙殿、茅庵遗迹至今可见。葛仙山所在的龙门山脉是世界地质遗产的罕见瑰宝。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等10多名老专家考证,龙门山脉系早更新世纪青藏大冰盖冰流的搬运作用形成,是世界罕见的巨型冰川漂砾,它可以证明在数百万年前,那里和青藏高原就如同现在的南极一样,曾是一整块巨大的冰盖,在地质研究上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第13、14届国际地质大会初步认定,彭州市万年乡丁家湾——葛仙山——毛狗洞地域是由青藏高原大冰盖漂流作用形成的巨型冰川漂砾,为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的大陆冰川漂砾群。葛仙山葛仙山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322米。景区以孤峰挺拔,溶洞幽深为特色,座座孤峰呈三角形,如刀削斧砍,互不相联,千姿百态,宛如硕大的群雕造像,令人称奇叫绝。山中多溶洞,素有“九妖十八
葛仙山
洞”、“二十四峰、八十一洞”之说。葛仙山有名的溶洞如五龙洞、五爪洞、水帘洞、灵泉洞、朝天洞、仙女洞、毛狗洞、雷声洞、无底洞、石象洞,洞洞妙趣横生。石象洞掩映在青松翠柏笔林丛中,深约70米,洞中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各具形态,玲珑剔透。雷声洞口小腹空,岩顶滴水,发出叮呼声,宛如琴声,洞中清潭久旱不涸,久雨不涨,极为神奇。形似五指的五爪洞,由五个洞组成,以五指命名,其中以无名指最深,各洞弯路道险,如同迷宫。塘坝子的五龙洞,长200余米,高8米,内有五个串珠大厅,宽敞大度,顶高12米,气势壮观。其间石笋、钟河涓涓流水婉转悠扬,洞屋有能观天的朝天洞,形状奇异,有坐井观天之感。因入口是“人”字形,入洞不远处有龙迹可辨,故有“五条巨龙驾五条彩虹腾空升天”之传说。葛仙山遍山古柏苍翠,风景清幽,是川中著名的道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唐之王勃、清之黄云鹄均曾登临赋诗。每年三月三为朝山庙会盛期,游者如织。春夏之夜,在各峰岭上可观“玉皇灯光”,并向葛仙殿、玉皇楼冉冉游去,民间传说要诚者福者方可一见。
谢谢,请采纳
❺ 葛仙山索道
葛仙山风景区售票处
地址:彭州市葛仙山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葛仙山管理处附近
❻ 赤壁葛仙山的介绍
据清康熙《蒲圻县志》,乾隆《蒲圻县志》记载曰“晋葛仙羽化处乃丫鬟南十里之葛仙山······”。赤壁葛仙山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中坪村境内,海拨642.7米,面积6平方公里。它东距咸宁星星竹海18公里,有公路贯通南邻崇阳的天城城区;西和鄂南明珠水湖成为一体;北与莼蒲仙源随阳山相望。因晋代著名化学家和医学家葛洪曾于此修道羽化而得名。
❼ 现在葛仙山有什么好耍的
阳春三月,春花灿漫,最是一年赏花时。眼下百花竞放,而最夺人眼球的当属樱花,咸宁野樱花开最盛的为赤壁葛仙山。其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中坪村境内,海拨642.7米,面积6平方公里。相传,葛洪当年访遍江南名山,被这儿的山水所吸引,便结庵于此采药炼丹,救苦救难,修仙羽化,“葛仙山”也因此而得名。
主要特色: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站在主峰眺望四周,近观九条支脉如九条苍龙,盘旋腾跃,气势雄伟,人称“九龙窜顶”。葛仙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奇峰、异石、云海、松涛,与黄山媲美;试剑石、道人石、龙舌池、七星井、仙人足印蔚为奇观。
主要景点:葛仙山修道院、樱花林。
❽ 上饶葛仙山灯光秀每天都有吗
不可能每天都有。
❾ 关于旅游的作文游葛仙山
真实的葛仙山游记随想,你可以参考一下:
午休被吵醒后,仿佛思路开始清晰起来。
那些琐碎的尘间俗事暂且放到一边去吧,让我好好回忆一下葛仙山的游行。
如果是之前的我,玩水尚且可以,游山绝对不会出现在我的行程中,但是,渐渐地,人发生了变化,我越来越喜欢山的感觉。这次在朋友几次的鼓动下,决心去一下江西上饶的葛仙山,据他们当地人说,这山灵的不得了,几乎有求必应,特别是远道而去的人,求子更是山上一大“特色”灵验。我不是被“有求必应”吸引的,我是被灵山吸引住了,我想感受一下,这山到底有多灵。同时我也想知道,爬几个小时山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子?这算是自我挑战吗?
去山上之前还有好多禁忌,据说至少上山前一天要吃素,我们是上山前三天开始吃素,蛋也属于荤,所以那几天蛋都不吃。我从开始就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困难,感觉吃素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境界高了一点了,哈哈哈)还有,去山上不能穿戴真皮制品,这倒有点难度。包、鞋,全部都不涉及真皮。爬山时,不能说好累啊之类话。如果不注意,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摔跤。据当地朋友告诉我,她母亲因为没有注意,上山一共摔了五跤,乖乖!真的说的越来越神乎。朋友絮絮叨叨和我说了很多关于此山灵异的事情。我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因为要上班,不想因为此事影响上班,我们选择了星期五晚上9点南站出发去鹰潭的火车,到鹰潭是早上5点不到。一行7人,下了火车站后,上了事先包好的车。当地朋友的父亲还是怕我们会出“幺蛾子”,所以还是叫了他朋友带我们一起山上,告诉我们一些当地的习俗,入乡随俗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他朋友实在太客气了,硬是让我们山上前吃了一顿饱饭,她说上山没有米饭吃,只有米粉。于是她烧了一桌子素食,然后加米饭,让我们一定要吃个饱。随后,就正式出发了。
雨天,大家穿上了一次性雨衣,还打了伞,就开始我们的登山之旅了。都市人,跑到山里,没几步路就听到了喘气声。大多数时间,我都是一个人在队伍的中间爬着山,爬到累的时候,就停下来歇歇,看看前面,看看后面,享受着自己的喘气声;有时候我也走到了队伍最前面,当我一个人,前面再也望不到人的时候,当我前方只有蜿蜒向上的台阶时,我突然感到,原来修行的道路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往前往上走,没有人可以代替,只有靠自己。生活既是修行,修行既是行住坐卧,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修行的真谛。我在山中,我融入山,山包围着我,我既是山,山既是我,此时此刻,融为一体。我就是这样神叨叨地,一点点往上爬。爬到娘娘庙时,花了2个小时左右,我们在娘娘庙放了炮竹,然后一路向上,领路人说,这是他们这里烧香拜佛的风俗,喜欢放炮竹,然后炮竹一边响着,人一边往上爬,这就是步步高。
雨一直忽大忽小,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到了一个地方,脱下雨衣,每个人都像成仙似的,直冒热气。雾腾腾的......
又花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转载网上介绍:葛仙祠大葛仙殿俗称葛仙祠,坐落在葛仙山最高峰香炉峰上。殿长29.2米,宽17米,面积496平方米。殿内有坛,坛上有葛玄行像、坐像各一,有横匾6块。坛下有古井,相传为葛玄所筑。慈济寺位于葛仙祠的玉皇阁之北,与大葛仙殿相距约100米左右,低于大葛仙殿约25米。座向与葛仙祠相反。慈济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593年),当时葛仙山的大葛仙殿有万众香客,因人满为患,恐生事端,道士邀请同样在江西和东南宗教界颇有影响的鹅湖峰顶寺的僧人前来设立分院,共理庙会。于是形成“一山两教”,“道释共处”的宗教文化特色。
上山第一件事情便是洗澡,并且从里到外全面换上干净的衣服,这也是事先就对我们说好的。这让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情节,哈哈哈。洗完后就开始虔诚地拜,一圈全部拜完后,我们又回到了大殿外,此刻才发现,原来山顶上的风景是如此迷人。虽然一路也是欣赏着美景上来的,但是山顶上的风景还是让我感叹了好久好久。相机虽然可以拍出风景,但是无法拍出人、山、天浑然的感觉。我还在欣赏风景的时候,突然发现人都不见了,原来他们又回到了葛仙殿,在求签。我看着他们个个跪着求,我都不知道我要求什么,所以就站在旁边看看。后来被友人硬是拉着求,我就想,那就求吧。山上求签的方式比较怪,我在这里不介绍了,有缘人上山一看便知。花了2块钱,求了签文,一看,我就知道一支中签,签文字字贴切,这之中的灵,只有自己知道。
我们七点就已经都睡上了寺内客房中的床,听着寺里安寝的钟声,感觉恍如隔世。我还从未在寺内过夜。早上三点四十分,钟声又响起,寺内开始早课了。山里的时光,真的很舒服。就这样清雅脱俗,就这样山鸟钟声共铭,就这样盼来了云开日出。
我们清早五点多就开始出发下山了,雨停了,旭日缓缓东升,山里的老师傅一直把我们送到下山的路口,说,明年再等着你们来。我们不断地回头,向他挥手,再回头,他还在,再挥手,突然我有了鼻子发酸的感觉。
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回程的旅途。快到山脚下的时候,朋友把这首《simle gifts》的曲子塞进了我的耳朵,雾色迷蒙、绿色成荫、群山俊林、万缘皆罢、万境皆清、人一下子逍遥于静寂之中。回见了,葛仙山。你让我再次清晰地看见了自己。这就是上天给我最简单的礼物,一双脚,一双手,迈大步,先前走,累过了,歇过了,看过了,到顶了,人生就是这么简单,征服了这座山,也就征服了自己,接下去我们会继续征服下一座山,上山当念下山时,下山继续往前走,起起落落,人生的真谛。
到鹰潭后,我们换了下午2点多的动车回上海,本来以为会要到晚上才能下山,行程一下缩短了很多,我们也都不再犹豫,哪怕只有站票,都决定回来了。火车上,原本没坐票的时间会比较难熬,没想到的是,大家都有着好心态,在厕所间、垃圾桶、供应热水点的旁边靠一靠,坐一坐,聊一聊,随意,惬意,就这样回到了上海。
我就这样回忆着、感受着、享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