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培训能选两个网络培训吗
可以的,目前有直播和网校体系
2.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微课比赛职称中算分吗
答复:“全国重点大学”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1959年,当时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中专将中国属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到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大学、...
3. 中国高校师资培训交流中心 是什么机构
没有这个单位,“天眼”上查询不到,估计是找不法分子刻的萝卜章,骗培训费的。
4. 教学五项技能是指什么
我于2008-4-22至2008-4-23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在讲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方向》中介绍了Merrill的5项首要教学原理,让我获益很大。
M.DavidMerrill博士,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Merrill教授近年来考察了各种教学设计理论,找到了五个处方性教学原理,可以借助任何教学传递方式或任何教学模式来实施,即《首要教学原理》,主要包括五项首要原理:
(1)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2)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3)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4)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5)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梅瑞尔教授对每条基本原理都给出了相应的推论。他坚信,课程学习的效果取决于采纳首要原理的直接比例。
首要教学原理实际上体现了教学过程四要素以及“双主”式教学结构。首要教学原理中的“问题、激活”、“展示”、“应用、整合”分别对应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媒体”和“学生”三个要素,而“教师”作为教学事件的安排者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
首要教学原理体现了“双主”式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过各个教学事件组织而形成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按照学习者内部心理加工顺序为学习者安排的外部条件的过程,教师通过实施课堂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另外,首要教学原理强调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综合的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合适的个性化指导,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监督者。可见,教师的作用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首要教学原理也体现了学习者地位的明显转变。
首先,首要教学原理的“应用”原理强调学习者运用他们刚刚理解的知识和技能即提高绩效,强调了积极介入在完成实际任务或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价值,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其次,它强调学习者将新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去,强调学习者的反思和创新,通过自我反馈(反思)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的综合特征,从强调简单的行为参与转变为更加强调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上面的将知识“外化”和反思,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现。可见,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地位也有了根本性地变化。
再次,学习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脱离现实生活、陈旧的简单知识传授被一种强调知识内在联系、基本理论和与真是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所代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简单的事实性知识而是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对首要教学原理的认识和学习使我很受启发,将对今后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5.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发的证书评职时加分么
答复:“全国重点大学”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1959年,当时国家下专发的有关文件中将属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到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上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除少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校以及行业特殊性强的高校继续由国务院委托教育部和其他少数部门管理外,多数高校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管理为主。而“全国重点大学”的提法目前也不再使用。 教育部直接管理一批高等院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目前总数为72所。建国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重点大学多为目前教育部的直属高校。
6.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怎么样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挖掘各地教育教学单位的优秀课件成果;提高学科教师的... 有关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信息,请登录教育部网站 或中国教育资源网
7. 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中心简介
是教育部
建立的全国六大区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之一,业务上直属教育部人事司领导和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武汉中心指导,行政上隶属西南大学。西南中心先后促成建立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四个省级培训中心,形成了西南地区高校教师培训网络体系。
历经几次机构改革和调整后的西南中心与教育部西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西南分院、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西南大学扫盲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合署办公。目前,中心有专职工作人员28名,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8人;有教学、办公、住宿大楼3栋,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可同时提供500余名学员住宿;有250平方米的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藏书12000余册,期刊杂志200余种;有专用的能同时容纳250人的多媒体教室1个,100人以上的多媒体教室2个和可容纳60人左右的普通教室3个;有大小会议室3个;拥有120余台计算机机房三个。新装修的学院餐厅,可容纳300余人同时用餐。
中心坚持“三个适应,两个转变”,“务本求实,创新提高”的方针,充分利用依托学校西南大学和在渝高校乃至西南地区和全国重点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科资源优势,开拓创新,注重质量,立足重庆,服务西南,面向全国。中心成立至2005年底,共培训国内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班、硕士学位班、助教进修班、专题研讨班、短期班、研究生课程班、单科进修、岗前培训等各层次进修教师20300余名。
“十一五”期间,西南中心决心将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奋斗意识、奉献意识,在培训的“结构、质量、规模、效益”八个字上下功夫,在巩固、提高已有培训内容、形式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教师职后教育新路子,为西南地区高校培养培训更多的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为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精良、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做出更大的贡献。
8. 微课的好处 作文400字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联合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于2014年3月至9月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我院拟组织教师参加部分课程比赛.2014年5月24日至25日,我院34名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在合肥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微课教学开发应用及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专题研修班”培训.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杨黎明、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课程与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董齐和首届全国微课教学比赛高职组一等奖获得者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吴福喜等3位专家就信息技术与教师的学习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职业院校如何进行微课设计与开发、微课、慕课的内容开发、管理与应用模式、微课、慕课的制作形式、种类及应用、微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录制微课视频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直观、丰富、精彩的讲解.
通过两天的学习,让参培老师又一次感受到了教改理念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混合学习、个性化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在这场颠覆性的教学模式变革中,慕课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发挥着很大的推动和主导作用.老师们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加深了对微课的认识和理解,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学习了微课设计思路和理念以及微课制作工具和方法,并表示将会把学到的微课理念和制作技术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教学理念、技能、风格的更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