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态农业的推广有什么重要性
生态农业指主要或完全依靠生物生产的有机物来提高产量的耕作制度,源于传统的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的推广,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效果。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在农业生产历史上遗留下许多优良传统和生产经验,其中许多是符合生态农业原则的。如精耕细作,通过轮作、间作、套种提高单产;充分用地,施用农家肥料,种植绿肥,用地养地结合;循环利用,低能消耗;以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能源,改善生产条件;以生物防治为主,防治病虫害等,这些都为建立中国式的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日益恶化的趋势,在总结国内外农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建设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并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和试点示范工程。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第一个开始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实验。今天,生态农业建设已从生态农业户、村(场)、乡发展到农业县,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已经达到2000多个,其中约有300多个是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遍布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㈡ 农产品的特征及对营销的影响
一、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1 .营销产品的生物性、自然性。回
2.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强答,短期总供给缺乏弹性。
3.农产品需求的大量性、连续性、多样性和弹性小。
4.大宗主要农产品营销的相对稳定性 。
5.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特殊性。
二、农产品营销的特点
1.营销产品的生物性、自然性。
2.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强,短期总供给缺乏弹性。
3.农产品需求的大量性、连续性、多样性和弹性小。
4.大宗主要农产品营销的相对稳定性。
5.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特殊性。
㈢ 农产品营销特点有哪些
1、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如下:战略定位不准、消费者教育不力、品牌意识不强、标准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不够、产业链不全。
2、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问题的对策:优化产品定位、做好消费者教育、抓好品牌化拓展、重视标准化建设、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产业链。特色农产品营销是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它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也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事,因此,搞好新时期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产品营销学的研究内容是随着学科的发展以及营销观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早期的农产品营销学研究内容比较注重流通领域的研究.,强调如何把农产品卖出去。例如,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前,美国农产品营销学的研究领域仍局限在流通过程。当时一般认为,农产品营销是从农产品离开场门之后开始韵,即以出售给中间商以后为开始,至送达消费者手中为止。其特点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的界限比较清晰,场门是生产和营销的分界线,场门之内为生产过程,场门之外为营销过程,营销活动仅仅是中问商的买卖活动。在场门之内,不但农产品在产前、产中的商业性经营活动不能算作营销,就是农.产品在产后的一段时间即产后待售阶段的一些经营活动,如农产品整理、分级、贮藏等也不能算作营销。到了产品营销观念时代,人们主要用“产品研究的方法和视角”来研究农产品营销,偏重于讨论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和销售的运、销技术条件和内容。
㈣ 论述职业农民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意义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只有加快培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农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粮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青黄不接,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许多农民不会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只有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才能。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关键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㈤ 农产品特点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对农产品营销有何指导意义
农产品行业有一来定的风险性源,虽然有一定的收益,但是这都和风险成正比的.比如08年的大蒜,品种多,数量大,而且销售渠道庞大而且麻烦.带有一定的隐蔽性,08年2毛几甚至不值钱的大蒜,有人炒作,有大蒜协会炒作.有房地产,煤矿老板炒作.价钱一月之间涨到4元多,后者更到5元多.垄断销售.一般和产地老板不熟悉是拿不到货的,这也使销售渠道复杂.这个周期性比较短.每年基本都有大蒜出来.但是供求性和需求性决定涨跌,再者就是出口量大了.
第二个比如辣椒.2010年的辣椒北方农民产量好,价钱估计不到,无辣椒商下手收购,但是南方辣椒干旱减产80%.导致南方辣椒商疯狂抢购北方辣椒,顿时辣椒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升,从6.78元升到9.12元,南方需求量也大.供不应求.
不知满意否?
㈥ 品牌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紧密相连的,而品牌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能直到直接的促销作用。这里以山西小米和土豆为例做一阐述。
一、农产品品牌化案例
三、品牌助力合作社经营,促进生产销售一体化
品牌就是个名字,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客户信了,这个品牌就是个好品牌。在品牌基础上,若做不好生产和销售,终会是一场空。
不管是小米,还是土豆,在统一品牌下进行种植管理,这是比较难的一件事。质量如何稳定,产量如何提升,价格如何确定,市场如何把控,都是一个体系。而当前应运而生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正给这个作物管理蹚出了一条路。
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大户合作,或者与小众农户合作进行农产品种植,保证期间的农资产品供应,统一进行作物病虫害管理,统一进行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使农民可以专心种地,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而合作社也同时与政府取点互信,解决资金问题、销售渠道问题,这一个产业链就基本形成了,与大品牌的靠拢就更近了。现在一些合作社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利用地域和资源优势,将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经营成果,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享受品牌红利,这对于农产品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起到了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了。
以上拙见,农产品在种植和销售过程中,利用大品牌的优势,创造自己的小品牌利于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完成了销售的难题。所以我们说,品牌的优势可以大幅度地给种植带来机遇,也给农业产业化带来解决办法。合作社经济的实施为农产品品牌化创造了可行性。”农资人实录“为您解答,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