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推广 > 电力产品营销

电力产品营销

发布时间:2020-12-09 14:56:02

A. 什么是电力营销

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企业通过创造并为他人或组织交换的电力产品和价值以满足版其需求和权欲望的一种管理过程和社会服务过程。
此定义是基于下列核心概念之上的:需要、欲望和需求;电力产品;效用、费用和满足;交换、交易和关系;电力市场;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者。

B. 电力营销有哪些特点﹖

电力市场营销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不仅关系到电网企业本身发展,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各类用户有巨大影响。它不仅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密切有关,而且与建立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电力营销理论方法学习,提高营销技术水平,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开创电力营销工作新局面。电力营销主要特点是销售渠道的垄断性电能的传输必须通过电网来实现。发电厂把煤炭、水能等资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配电网传输到终端用户输配电网是电流的传输载体也是电力的销售渠道。由于输配电网具有自然垄断性,同一个地区只能存在一个供电企业,垄断性地拥有电力销售渠道。
1、具有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具有差异性:虽然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划安排。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 第二,需求量。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都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电力企业的不同目标市场的依据,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力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而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C. 关于电力产品营销

电力系统的组织架构
1、 国家电网:分为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南方六个电网公司。各个电网公司又专设超高压运输公司(主要负责大的电网建设中输电线路的铺设)、各电力设计院、高压研究所(西安高压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各省市电力公司等。比较重要的技术单位有上海电缆研究所。
2、 省电力公司:主要接触的部门有生产计划处和电力物资公司。生产计划处简称生计处,主要职能是对电网建设、改造和维护进行计划制订和出具技术方案,并对所属的各地市电力公司申报的计划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审核。这其中也包括了对电力物资供应商资格的审查和对产品质量和技术的鉴定。电力物资公司的主要职能是电力物资的采购。如办理入网选型、举办招标活动、制订招标书、制订采购计划等。
3、 各地市电力公司:一般设主管局长,分管局长(人事组织、农电、生产计划),总工(分管技术)。下设生计科、物资科、设计院、供电分局、变电分局、农电分局和财务结算中心等。
生计科:和省局生产计划处的基本职能是一样的,生计科的直接领导一般都是总工。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生计科和物资科争夺采购实权的情况。
物资科:和省局电力物资公司的基本职能是一样的。一般合同的签订、回款的初始程序都是在物资科,物资科也是销售人员最直接的客户对象。
设计院:负责电网建设改造中的出具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工作,对于产品的需求信息,可以在这里最早得知。
供电分局:负责整个城市的电网建设改造和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
变电分局:也叫输变电分局,负责整个地区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建设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
农电分局:负责整个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和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但中高压的产品用量较少,架空线和低压产品的用量较大。
财务结算中心:回款是办理转帐手续的部门。
②、 电力系统的前期接触
1、 入网选型:所谓“入网选型”,是指各省市电力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电力物资供应商参加的会议,以确定可在该地区销售的电力物资供应商名单及其产品的规格型号。只有进入选型名单的电力物资供应商才能在该地区进行销售。所以每年的选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每个省、地市电力公司都有选型名单。主管选型的部门是生计科和物资科。
2、 初期拜访:在初期拜访时,对涉及到产品销售的部门都要尽可能的拜访到。主要是获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A: 局长和总工以及各部门的人员组成以及他们的姓名、电话(手机和住宅电话)、家庭住址、社会关系等。
B: 各局长及部门间的实权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C: 对于可能升至实权人物对象要有预测和格外的重视。
D: 随时关注电力系统内部人员的调动、升迁,格外注意电力系统人员外出旅游或开会的情况。
E: 通过电力系统内部的人员来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
F: 培养1-2个低级职员的良好客情关系,以便信息的获取更及时和准确。
G: 确定需要深入接触的对象,即公关目标。
3、 拜访客户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定的技巧,要善于察言观色,在很小的细节中捕获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勤于拜访客户,机会总是在不断的接触中产生的。
4、 拜访时准备一些小礼品,会很有帮助。在客户办公场所敬烟和抽烟一定要注意环境和对象,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 要广泛的接触电力系统的员工,包括和业务没直接联系的部门;自己的竞争对手;其他行业的电力物资供应厂家的销售人员。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信息来源和通道。
③、 电力系统的深入拓展
1、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接近客户。
2、 至少要和一位分管局长或总工级别的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从上往下的营销摸式才是最好的。
3、 注意利用客户外出旅游或开会的机会。一般来说不在办公室的客户相对好接近一些。
4、 注意各部门的客情关系是否通畅,这里的工作一定要细致,客户对象甚至要考虑到对方的仓库管理一级的人员。
5、 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在行动上争取要比对手快一步,以达到削弱对手竞争力的目的。
④、 电力系统合同的签订
1、 报价之前,一定要和客户进行良好和有成效的沟通,探听竞争对手的动态,但要注意不要泄露真正的底价给任何人。
2、 要去了解客户以往的采购价格,竞争对手以前的报价,只要客情关系到位,这些信息都可以收集到。再根据竞争对手在别的地区的报价对竞争对手的价格进行预估,预估时也要考虑到竞争对手销售人员的组成情况以及他们具体定价人员的性格,以免出现大的偏差。
3、 要注意破坏竞争对手的客情关系,但一定要注意技巧和方法,在没有一定的把握之前不要尝试,以免适得其反。
4、 报价之前要对供货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供货日期、要求的技术标准和公司沟通,避免无法供货和损坏客情关系。
5、 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对合同条款的审阅,了解回款程序和细节,并要拜访回款所要涉及的部门。
6、 签订完合同后,要对客户进行回访和感谢。
⑤、 电力客户的回款
1、 通常回款都是由物资科办理相关手续,再到财务结算中心办理汇票,完成回款。但是回款的程序往往是在局长或其他实权人物的影响下才开始的。所以良好的客情关系和信息渠道的通畅才是及时回款的有力保证。
2、 回款之前要及时和客户沟通,确定开票金额,尽量避免开票金额过大而实际回款较小,给公司的流动资金带来困难。
3、 客户回款时往往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信息的通畅能让你比对手的行动更快,良好的客情关系让你的回款份额比对手更多。
4、 在平时的业务往来中就要注意做好回款工作,包括对回款程序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的客情关系的沟通和培养。
5、 在要求客户回款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并注意环境、对象、时间等因素,避免因回款而损害客情关系。
6、 回款的方式应用银行汇票方式,尽量避免电汇方式,如电汇一定要取回对方的电汇凭证的复印件。
7、 在对方回款以后,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回访,表示感谢。
⑥、 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对策
1、 了解情况,不要被表面情况所迷惑,要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可以通过对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的多次走访,来了解实际情况。
2、 对于因自己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而产生的麻烦,要及时补救,除了自己加大拜访次数,用诚意感动客户之外,还可以利用电力系统内部的人际关系来协调和解决。
3、 对于因客户内部的人际斗争而产生的困难要注意转移矛盾,切不可用权力高的一方来压制权力低的一方。因为电力系统采购中往往会出现“一票否决权”,即因某一个人有抵触情绪而导致整个销售工作的失败。
4、 对于因为自己公司内部协调的问题而产生的困难,应注意及时的沟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解决办法。
5、 可以利用公司、同事、客户以及其他的电力供应厂家的资源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D. 电力开发市场营销是什么

电力市场营销现状与策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经营模式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电力市场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划用电转为市场开发,当前又实施了电厂电网分开经营的新模式。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给电力部门在今后的发展;带来新课题。因此,如何开拓潜在电力市场、提高电力市场终端能源占有率、提高电网供电量和电量的销售等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就是我们电力企业需要花大力气调研和决策的问题。

一、农村电网用电量和电力市场结构

1.农村电网用电量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小康,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高速增长。据农电公司数据统计,1995~2005年,十年来农村用电量正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长。

2.农村电力市场结构

城乡农民第三产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商业、服务业、高科技行业,用电主要特点是行业间用电量差距较大。第三产业中各行业、事业机关单位、居民用电量大,约占总量的90%,其中事、比用电量和居民用电量加起来占到总量的70%。城乡经过产业调整后,以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形成,在能源的使用上也多集中于这些行业。

二、供需趋势及市场潜力

1.供需趋势

商公物仓、事业机关、居民用电已经占到总量的85.5%。所以城乡电量销售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多集中在上述单位和居民用户上。作为供电公司的负荷控制部门对以上单位和居民的用电情况今后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求电力部门在今后的电力设施改造和新建工作上要适应市政改造、乡村房屋拆迁改造、电采暖工程改造、居民一户一表等出现的客观情况的需要。目前已经实现一户一表。

2.市场潜力

2002年夏季,持续高温、高湿,让人感到闷热,空调、电扇的使用量猛增。随之而来的是用电量的骤增。据统计乡村最高负荷出现在7~8月间。根据监测发现 8月2日中午为16710万千瓦,比2000年中最大负荷增加了13%。夏季持续高温、高湿的自然特点使大量降温设备在同一时段使用,同时还要保障其它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用电,这是造成夏季电力负荷增长的多方面原因。国家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而且电价比天然气价格要便宜,居民会选择较为便宜的电力。所以电力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总之,对夏季用电高峰负荷的监测和冬季采暖趋势还应有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

三、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策略

1.能源结构分析

早在前几年供电公司负荷管理科针对能源结构情况,特别是电能使用占有情况作过调查。发现农村正在使用的能源有原煤、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热力、电能等。这些能源在当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这些能源的使用占有率作了统计。折合成标准煤计算结果得出电能的市场占有率为52%。但是到了2000年,对以上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再次统计发现电能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为51%。分析电能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热力、天然气等能源替代了电能。另外,年在冬季电采暖应用后,电力公司并没有抓住这一机遇,制定出相应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整体规划,结果丧失了好的竞争机会,市场占有率没有明显的提高。

在了解目前改造清洁能源的市场发展情况后,我们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

2.市场营销策略

(1)逐步建立、完善电力营销的技术支持系统,建立先进的网络营销体系

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是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营销体系的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它涵盖了数据采集、经营业务、管理决策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必须针对各项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支持系统。在此基础上将各部分技术支持系统进行整理,最终实现电力营销工作全过程都有技术系统进行支持,实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电力营销技术系统应大体分为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自动抄表系统、客户缴费技术支持系统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这五大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帮助;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建立这样的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是电力营销事业迈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电力营销策略的制定

电力企业是把电能作为商品来进行销售的,只有将产品销售出去后才能换来企业的经济效益。电能作为特殊的商品如何制定出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就要从多方面考虑。影响营销策略制定的因素总括起来有价格因素、供电质量、服务水平等。这三个要素将成为今后制定营销策略的核心内容。

第一,价格营销策略。目前电力市场上的电价是由政府强行制定的,并没有通过市场需求来进行调节,它还是计划性质的电价。所以它的销售额并不能反映出电力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本和经营状况。关于电价如何制定?是否根据市场的客观规律来制定出合理电力价格等问题就成为政府和电力部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电价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要在电力市场发展的规律指导下,在政府法规、政策的要求下配合政府作好电价的制定工作,制定出合理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电价。

鼓励节能,削峰填谷。针对不同时段的电能使用量大小不同制定出不同时段不同的电价;针对不同电力使用量的客户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居民等需求群体应制定不同的用电使用价格。通过价格很好的调整峰谷时段的电量,节约能源,使能源的使用更趋于合理。例如冬季采暖使用蓄热式电锅炉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解决了电力企业在冬季电量使用低谷期的销售问题。

第二,优质营销策略。随着电厂与电网的彻底分离,电网加快了建设和改造的步伐,在建设改造过程中融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不断提高,电压、频率、波形越来越稳定,供电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经能满足客户对电能质量的基本要求。但还需继续努力以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的质量水平。

第三,服务营销策略。电能销售额是否能提高,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服务质量。电力企业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营销策略实施的结果。

电力企业中职工、干部应逐步转变自身的经营思想,树立竞争观念和市场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企业应加强对职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树立"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同时应建立社会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如建立用户满意指数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用户满意指数测评体系,对供电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进行测评。也可以定期的进行用户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客户对电力企业服务的总体质量综合的测评,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改革进入到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十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改革开放步骤的加快将推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电力市场将进一步开放,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透明的电力市场。在新的形势下,要继续坚持"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我们的生产;并通过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来达到电力事业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

E. 电力营销的重要性

营销就是让消费者只关注价值,忘记价格。
营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价格敏感的产品变成价格不敏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并超越了消费者预期,消费者就乐于多花钱来购买他喜欢的产品或服务。只有赋予产品声明,通过品牌建设来增加附加值,产品才能溢价。才能让消费者”只谈价值,不谈价格”。营销就是让消费者动情。
在感性营销时代,“情感”是一个纵向贯穿营销全过程、突显存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营销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赋予产品生命力,让产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爱上品牌。消费者偏爱购买莫一品牌的产品,其原因是“我就喜欢”,而营销的最高境界也可以结为“就是你喜欢”。不仅要把产品卖到消费者的手中,更要让消费者动情,把产品卖到消费者心中。
你是什么不重要,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才重要
有很多企业家说自己的自己的产品质量如何高,品质如何好,但消费者不知道就等于零。这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在这个传播过度的信息社会,在哪吆喝你的产品,吆喝什么内容,对谁吆喝?怎么让消费者认识到、体验到你的残品是好产品,怎么让消费者钟爱你的产品,都是要通过传播来解决的问题。
在差的定位也好过没有定位。
有定位未必成功,没有定位一定失败。企业决定市场,要让消费者知道是什么,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首先要明晰字的定位,让自己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让消费者建立对应的品牌联想,品牌就成功了一半。而如果没有定位,幻想自己的产品是卖给所有人,注定会走投无路。
你客户的数量决定你生活的质量
经营项目越多、消费者越多,企业的发展就越好,因此,任何企业要做大,必须要积累庞大的客户群,同时积极促进重复消费。
品牌是坚持的结果
坚持就是胜利,就是成功。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企业的每个行为都重要为品牌加分。而品牌的核心价值一旦确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10年,20年甚至100年,都要固定这一核心,不断积累,不断演绎,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但基石不能动摇,从而形成牢固而持久的品牌形象。

F. 什么是电力营销

电力市场营销是来电力自企业通过创造并为他人或组织交换的电力产品和价值以满足其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管理过程和社会服务过程。
此定义是基于下列核心概念之上的:需要、欲望和需求;电力产品;效用、费用和满足;交换、交易和关系;电力市场;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者。

G. 电力市场营销主要是做些什么工作

工作内容包括电力市场营销、业务扩充、电力市场营销业务、电能计量、供用电合同管理、用电检查与营销稽查、电力营销管理工作

电力市场营销就是电力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以满足人们的电力消费需求为目的,通过电力企业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电力产品和相应的服务,从而实现电力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目标。

电力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进行电力市场经营、规划、生产和销售决策,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采用一定的程序,有系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加工、处理电力市场信息,并得出结论的一系列调研活动称为电力市场调研。

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是指电力企业为了使市场营销活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和效益,对活动的计划、贯彻、实施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

(7)电力产品营销扩展阅读:

电力市场改革的前沿,充分吸收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最新成果,构思了崭新的编写体系和编写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科的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主要内容包括电力市场与电力市场营销、电力市场调查、电力需求预测、电力市场细分与目标电力市场、电力购买行为分析、电力市场竞争策略、电力产品与服务策略、电价策略、电力销售渠道策略、电力促销策略和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力市场营销》的编写紧跟电力市场改革的前沿,充分吸收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最新成果,构思了崭新的编写体系和编写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科的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资料来源:网络-电力市场营销

H. 对电力营销的认识

楼主也是电专的么,电专的电力营销其实说白了就是推销,但是和推销又有回本质区别,答因为电力作为国家垄断行业不用像其他行业那样到处推销,一般来说毕业了是去营业厅前台站柜之类的,还有负责催费和陪客户之类的,总体来说个比较轻松的职业

I. 中国电力营销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前言

一九九八年或许在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年,电力工业终于从机制上摆脱了过去计划经济模式的约束,由政府职能部门脱胎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国家电力公司。脱胎后的国家电力公司仍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巨人,拥有国内总装机容量的60%和国内总售电量的77%(1997年总公司装机容量 153GW,售电量 766.9TWh,购电量 466.2TWh)。无论愿意或不愿意,国家电力公司将真正面对市场,必须以市场的眼光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战略。也在这一年,在多数行家曾断言电力得大发展,电力要先行的理念之下,电力却首次出现了几十年未遇的供大于求现象。事实上,我们国家的人均用电量实在太低,人均装机容量(0.2KW)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极不相称(见表1),与我国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相去甚远。

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近二十年来一直小于1(平均0.88),而世界主要快速发展国家均远大于1,平均1.22,发达国家平均也在1.15。这种电力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却又导致目前电力供大于求的现象蕴涵着讽刺性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集中反映在近几年的电价问题上。当前的电价状况、当前的电力需求疲软是矛盾积累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本文的力图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同时站在电力用户即消费者的立场上,用经济分析的视角来扫描并展现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揭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应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

政府决策部门对电力行业存在的某些观念也是值得探讨的。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电力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认为电是经济生活中的必需品,其需求量与经济发展有关,而与其价格关系不大。这种认识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电的价格弹性很小,通俗地说就是反正各行各业都要用那么多电,从大家身上多掏点钱也没关系。基于上述认识,才演绎出各种电价基金、集资政策和地方的各种价外加价行为。以市场的眼光并从价格层面上去探究近几年电力需求变化,或许能发现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本文认为,上述观念在计划经济时期可以说是正确的(产品需求不取决于市场),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求来源于市场),如果仍按上述认识决策,我们的电力工业迟早会被市场经济这支无形的手切割肢解。可见,市场经济的决策观念对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1 历史回顾 我国电力工业在四十九年的建设中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年发电量从1949年43.1亿KWh增长到1997年的11342亿KWh,增长了263倍,平均年增长率12.3%。相应地,装机容量从1949年的185万KW发展到1997年的25424万KW,增长了137.4倍,平均年增长率10.8%。电力工业的详细发展历程见附表1、2及附图1、2。电力工业经历了几个代表性的发展时期。首先是1951年至196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这期间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0.3%,发电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8.8%,同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5%。也就是说该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明显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应的发电弹性系数是3.4,装机弹性系数是2.4。另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是1970年至1979年,这十年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2%,发电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1.5%,同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0.6%。相应的发电弹性系数是1.08,装机弹性系数是1.13,既电力工业略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80年代以来,尽管电力工业发展比较平稳,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7年来发电量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5%,装机平均年增长率也是8.5%。但是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却远快于电力工业。这个时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是10.5%,相应的发电及装机弹性系数是0.81。尤其是1990年以后,发电弹性系数一路下滑,从1991年的0.98逐年递减到1997年的0.58。1998年的发电弹性估计将达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0.28左右。这一趋势若不及时遏止,必将再度危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发电环节构成

水火电比例

与现在相比,解放初期我国的电力工业几乎是从零起步。经过50年代及70年代两个高速发展期,我国电力工业已初具规模。到1978年,总发电量已达2566亿KWh,装机容量达5712万KW,分别相当于1997年的23%和22%,为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978年之后20年,水电在总发电量中所占份额几乎未变,约为17%。但是,水电装机容量所占份额却有些变化,从1978年的30%逐步下降至1997年的23%。这一现象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加速,电力紧缺,电力投资有注重短期效益的倾向,倾向于水电用得多,建得少。由于我国目前水电资源开发仅完成14%,与世界平均水平22%相比还有很大潜力,所以水电装机份额下降更大程度上归于政策因素的导向。

机组出力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算出1978年时水电年平均出力2581KWh/KW,火电5321 KWh/KW。到1997年,相应的出力为3258 KWh/KW和4809 KWh/KW。前者火电出力较高,反映了当时电力紧缺;后者反映了电力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同时水电机组的利用率也在逐步提高。

在水、火电比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衡量电力短缺的一个有效指标是单位装机年平均出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达国家的单位装机出力是比较稳定的,平均为4315 KWh/KW。这个水平单位装机出力可以应付经济波动而不至于供不应求。高速发展国家的平均单位装机出力为4385 KWh/KW,体现了较小的超负荷发电余地。我国80年代以来的单位装机出力平均为4624 KWh/KW,说明存在较大的缺电现象。1997年我国单位装机出力为4461 KWh/KW。如果说这一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话,那么根据图1的显示,除了1979、1981、1991年,其它年份都是缺电的。严重缺电年份是在1987年,当年单位装机出力高达4857 KWh/KW。而这一年,全国估计高峰缺电30%左右,导致全行业的拉闸限电,用户“开三停四”。我们可以说单位装机出力4450 KWh/KW左右基本上是适合我国目前状况的供需平衡点指标,在这个指标水平上,电力部门既不超负荷发电,也不闲置装机容量。超负荷发电是有限度的,一是导致发电成本提高和大量使用小机组,二是发电机组不可能24小时满负荷运行。结果就是拉闸限电或抬高电价,限制用电需求,同时也丢失了发电收益。到了90年代,限制需求已是市场经济的大忌。抬高电价将遏制需求,电力部门或许短期可从中获益,但却损害了其长期利益。

核电

从1993年起中国有了核电。至1997年,核电装机容量为210万KW(浙江秦山30万KW,广东大亚湾2×90万KW),年发电量144.18亿KWh,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27%,单位装机年均出力6866 KWh/KW。超过火电机组年均出力的43%。目前在建的还有秦山二期2×60万KW、秦山三期2×70万KW、广东岭澳2?100万KW、江苏连云港2×100万KW,共计660万KW,预计2005年之前全部建成 机组容量构成 90年代以来装机容量增长的主力仍然是大机组。1990年25万KW以上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57%,到了1996年,这个比例已超过60%,同时1.2万KW以下机组容量比例已由15%下降至9%。但是,1.2至3万KW机组容量却有增长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地方集资办电政策的影响。地方集资不同于股份投资,产权上各自为阵,必然以小规模投资居多。总体上看,1990年时2.5万KW以上机组容量占总容量的80%,到1996,这个比例已上升至85%以上,所以小机组发电问题不是近年来发电成本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或理由。

机组发电量构成

但是,由于地方集资办电,办电主体属地方管辖,使得小机组发电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小机组与大机组抢发电量。多数大机组产权不属地方,投资收益也不归地方,因而在这场收益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更为严重的是地方利用其管辖权,迫使用户接受小机组的高价电力,其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同时侵犯了用户的消费权利。该问题比较严重的有广东、浙江等地。

根据统计资料,1990年以来,1.2万KW以下机组容量所占比例已下降了40%,但是这类机组发电量所占比例仅下降25%。同期其它机组容量所占比例上升了7%,但是发电量所占比例仅上升2%。这说明小机组比大机组相对出力更多。

小机组煤耗较高,经营效率也低,虽然他们对全国发电总成本影响不大,但是对电价的影响却是显著的,小机组电价具有示范行为,使大机组有向高电价看齐的倾向,巨大的利润空间提供了与地方政府达成某种默契、共同分享的机会。

目前在电力紧张局面已经缓解的情况下,国家正制定措施逐步停运部分小机组,其中国家电力公司1998年将停运110.6万KW,2000年前共停运681万KW,占公司目前总装机容量的8.76%。按此比例计算,估计2000年全国将停运小机组1135万KW。

国家逐步停运部分小机组的政策是十分正确的,其意义不完全在于降低发电成本,更重要的是为降低电价、促进需求增长扫清障碍,而且对环境保护也是十分有利的。目前该政策遇到的难题是如何清偿小机组的投资成本。其实只要国家下决心“丢卒保车”,完全可以让这些小机组提前报废,其损失由大机组电价与现行电价的巨大空间中取一小部分即可补偿。

电源分布

我国的电力消费主力集中在沿海地区以及华北、四川两大区域。其中山东、广东、江苏、辽宁、河北、河南、四川等七省用电量就占全国用电量的45%。就全国而言,由于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必然造成某些地区电力的供需缺口。根据图6的分析结果,电力相对富裕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山西、湖北、云南、广东等地。广东的情况比较特殊,该省相当一部分电力输送给香港,结果使本省电力并不富裕。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省今后必然要逐步加大从云南、贵州等省的购电比例。电力相对紧缺的省份依次为北京、天津、广西、浙江、辽宁、福建等地。北京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原因,目前的用电量50%需从外地购进。预料今后北京、天津等地的电力需求增长将更多地依赖山西、内蒙两地的供应。

我国水、火电装机容量的地理分布见图7、8。四川、湖北、湖南三省得益于长江流域丰富的水力资源,占踞了水电装机容量前三名。这三省水电装机分别占其装机总容量的47%、59%和54%。目前,长江流域水电装机占全国水电总装机的36%左右。我国南方另一较大流域是红水河流域,属于该流域的云南、贵州(部分)、广西、广东等省水电装机占全国水电总装机的26%,其中云南、广西水电装机均超过火电装机。

1.3 用电环节构成

产业构成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力的发展与第二产业息息相关(二产主要包 括工业、建筑业),其用电构成见图9、10。直到1997年,二产的电力消费仍占全国电力总消费的73%。但 是,在未来的一些年里,这种状况将会迅速改变。其它产业(三产和一产)的用电量将高速增长。预计到 2014年前后,其它产业的用电量将与第二产业平分秋色,各占50%。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农业,在过去的20年里,农业用电所占比重下降是正常的,因为农业占GDP比重在下降。但是我国农业用电比重下降太快,超出了GDP比重下降速度,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反映农村用电增长远落后于其它行业。农村用电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即农村对电价比较敏感。目前的农村电价极大地压抑了农村需求,原因主要在于农电管理体制,其次才是农村电网投资问题。国家计划未来三年投资3000亿元用于城乡电网改造,这对解放农村用电是个福音。其实,这也是着手农电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农村是个潜在的大市场,由于农电价格弹性较大,一旦电价合理,农村用电必将呈高速发展势态,不仅将高于工业用电增长,甚至在一段时期(中短期)内还可能超过二产用电增长(恢复性增长)。农电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建立一种市场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供电企业只能靠多卖电,快增长来获取更大收益。目前农电体制改革的思路倾向于改革供电中间层,最终建立由省级电力公司直接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减少供电环节的中间成本,但是仍不能有效约束地方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所以并不是一个较圆满的改革方案。

用电构成

1985年至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售电量分别为302.7和766.9亿KWh,其电力销售构成见图11、12。我们注意到十二年间大工业用电比重下降了17%,反映了当前我国所处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阶段,今后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最终大工业用电比重应降到30%以下。90年代以来趸售部分比例增长较快,这种是由于供电中间层近几年大幅增加所致,是供电环节的不正常现象。

1.4 电价1985年以前,我国电力工业是处于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行业,该时期的电价政策比较明确,也比较稳定,即电价始终保持在高于工业品价格30%左右。

自1985年以后,随着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电价也相应产生了三阶段的变化。首先是1985至1989年期间,由于物价水平的增长,而全国的综合电价(国家统计局资料)几乎没有增长,使得真实电价(即工业可比电价)实际上是在走下降趋势(图13)。这期间的目录电价(原电力部资料)增长也仅是跟上全国物价水平而已,1989年达到我国电价水平的最低点,该年综合电价甚至还略低于工业品价格。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至1993年,这期间目录电价开始逐年调整,并推动综合电价同步上涨。到1993年,综合电价实际上已超过工业品价格20%以上。第三阶段是以1993年国家出台三峡建设基金开始,此后各种依附在电价之上的基金、附加等加价行为推动综合电价快速上涨,仅四年间综合可比电价就上涨了50%,这部分加价成为目前电价过高的主要成份。事实上1993年以后可比目录电价几乎维持在1993年的水平上。从图13中我们看出,与1990年相比,1997年的综合电价涨幅高达72%,其中23%为目录电价上涨所致,49%为各种基金和价外加价所致。1985年以后每年的实际电价(现值)可通过图13A的数据换算得到。1993年之后,由于集资政策的影响,许多部门把手伸向电价,使得电价从供电环节开始层层加码。这些加价过程绝大部分没有在目录电价中体现出来。有些甚至没有在综合电价中体现出来,因此终端用户实际面对的电价究竟是多少,除了用户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现在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和1997年的目录电价做一些分析。图14是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目录电价及全国平均39.8%的其它加价部分的累计结果。这个结果看来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譬如现在的商业用电多数在0.8元/KWh左右。上述分析结果中农村电价(0.401元/KWh)差距较大,反映的仅是目前情况下应处的电价水平。根据报章统计,农村电价至少在0.9元/KWh以上。就全国而言,各地电价与综合电价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这当中电源结构分布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差距主要仍来源于各种加价的严重程度。就北京地区来说,价外加价的程度还算比较轻的。北京几年前居民电价0.164元KWh,非居民电价0.085元/KWh,现在居民电价0.36元/KWh,非居民电价0.589元/KWh,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居民实际电价上涨14%,非居民用户实际电价上涨264%。由于非居民、非普工业用户代表了居民以外其他中小用户平均电价,所以电价上涨幅度是十分可观的。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上述数据还仅是桌面上所看到的。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政府后盾的非居民用户来说,他们所承受的电费远不止0.589元/KWh,典型的情况是商业小用户电价一般在1至1.4元/KWh(中间收费层的理由是局部线路属自己投资,自己管理)。北京郊区农业排灌用电,用户实际支付多在0.8元/KWh左右,并非农业电价的0.291,更不是农业排灌电价的0.18元/KWh。据估计,北京地区中小用户实际支付的平均电价为0.7至0.9元/KWh。0.58元/KWh之后的电价加价部分多数被地方管理机构或配电中间层获得,这种情况在全国中小电力用户中具有普遍性。

利税情况

电力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要保持电力工业的快速增长,就必须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当时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投入当中资金的重要性就相对较强。国家为获得这笔发展资金,在电力行业中长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1985年以前)就是使电价始终高于工业品价格30%左右。这种政策的实质含义是将其他行业的一部分利润抽取作为电力工业的超额利润。结果是显然的,事实上80年代以前,电力行业的收入利税率基本保持在50%左右。直到1985年利税率仍高达39.4%,而当年全国的工业利税率仅16.7%。丰厚的利润带来丰厚的资金。在上述时期内,国家对电力工业每年的新增投资大约占电力工业收入的15%,而全国工业的再投入水平是10.9%。50%的利税减15%的再投入还剩35%的实际利税(财政收入),同期全国实际利税平均为6.9%。我们可以看出该时期电力政策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国家把电力工业当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比如1983年,电力工业在工业总产值构成中占3.6%,但是它的利税却是工业利税总额的8.7%。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利税大户的同时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高利税政策客观上限制非工业需求)。从1952年到1983年,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在各主要行业当中名列第四(见图15)

1985年以后,随着电力工业投资体制的改革,国家对电力工业的利税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其指导思想就是逐步放开电力工业,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进行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这一时期,由于国家放弃了高额利税政策,就经济环境而言,本来对电力工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遗憾的是国家在放权的同时忽视了对垄断行业固有动机的有效约束,使得这一时期电力行业的经营成本大幅提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垄断行业的通病),电价涨幅也未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以国家电力公司为例(图16)可看出其成本及利税走势。事实上整个电力行业的情况都与国家电力公司类似。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1987年至1993年,该时期电价未随物价作大幅调整(图17),使得该时期工业可比电价平均下降了15%,与此相应,1989年至1993年国家电力公司的销售收益形成大幅增长势态,但是随后几年的大幅提价却使收益锐减(图18)。这一现象引出价格与收益、价格与经营观念的探讨,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叙述。

1984至1988年工业可比电价有下降之势,这几年经济增长很快(GDP年平均增长12.1%),但这几年发电量增长相对缓慢(年平均增长9.2%),发电弹性才0.76,然而这段时期正是我国近20年来最缺电时期,许多工厂都“开三停四”。该状况说明这段时期的发电弹性是因为缺电而被压缩了,真实的发电弹性应远大于0.76。缺电现象在1995年以前一直比较显著,因而发电弹性一直被低估。这就给制定政策的人造成一种印象:一方面认为我国现阶段发电弹性可以小于1,也就是说现在的电力发展速度可以支持经济的较快发展,另一方面认为既然电力缺乏弹性,也就是说用户总得用电,那么从用户身上多筹点资金搞建设也不致于影响电力需求。这是导致多家办电和后期集资政策的认识基础。现实情况是近几年高电价政策取代了“开三停四”,人们由用不到电转变成不敢用电,才有了1998年电力在低平衡下的供大于求。可见电力的需求弹性实际上是比较大的,集资政策在对待需求反映的判断上是不成功的。

1.5 成本构成

上面谈到电力行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其具体的成本构成见图19。从1985年到1997年,单位电量的真实成本上涨了114%,其中发电成本上涨116%,所有其它成本上涨108%。图中购电成本反映的是国家电力公司之外其它发电部门的发电成本。事实上1993年以后国家电力公司购电转售部分几乎不赢利(图18),1997年该部分甚至亏损10.33亿元(现值)。1985年以后,由于推行市场经济,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生产资料的真实成本上涨很小。90至97年仅上涨3%,85至90年甚至还略有下降。这期间资金成本(利率水平)大概在10%,同期全社会劳动力成本上涨108%。根据全社会资金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之比约为7:3的关系估算,这个时期全社会的生产成本上涨幅度应为40%左右。

另外,电力工业的燃料价格在此期间上涨46%,与社会生产成本相加为86%。这个数据意味着电力工业生产成本应该上涨86%,然而实际上涨了114%,比预期高出30%。因此,从整体上看,我们可以说1985年以后整个电力工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是做得不好的。

阅读全文

与电力产品营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酒店夏季送清凉活动促销 浏览:999
策划方案中演示bd 浏览:931
市场营销讲师招聘 浏览:682
南通毕业那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01
单位学习培训方案 浏览:728
互联网医疗试点推广方案 浏览:218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校本培训方案 浏览:655
金通达电子商务 浏览:439
三八节家电商场策划方案 浏览:648
培训机构周年庆报名方案 浏览:167
酒店业务系统网络营销订房 浏览:172
银行吸引客户营销方案 浏览:858
新产品上市策划方案剃须刀 浏览:71
端午节小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40
幼儿园园本保育员培训方案 浏览:210
徐丽雯市场营销 浏览:611
国美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 浏览:851
16年4月市场营销真题 浏览:367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2016 浏览:167
学校教师培训考核管理方案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