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培养埃博拉病毒的培养基
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
B、埃博拉病毒为RNA病毒,只有RNA一种类型的核酸,B正确;
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C正确;
D、埃博拉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故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C、H、O、N、P,D正确.
故选:A.
㈡ 埃博拉病毒怎让人重新活动
你猜啊
hhhhhhhhhh
㈢ 埃博拉病毒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你好,跟你详细介绍一下: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人或动物的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而感染。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已知的毒性最强病毒性疾病,病死率高达50-90%。已报道有1323人感染,729人死亡。这种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所以看出它的威力,病毒不容易在自然条件下被杀死)。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出血,多器官可见到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
㈣ 埃博拉病毒的预防措施
2006年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人加里·纳贝尔称,预防致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最初的人类安全检测,其令人充满希望的迹象表明,这种疫苗能使人类免受此病的感染。
已经有21人接受了早期测试的试验性疫苗。不过纳贝尔提醒说,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这种疫苗是否成功。
纳贝尔和研究中心的同事从含有3个埃博拉蛋白质的DNA中研发出疫苗。他们说,这种疫苗能令猴子对埃博拉有免疫力。疫苗不仅能抑制这种病的传播,还能保护医生、护士和动物饲养员,以防患于未然。
2014年8月9日,中国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这让世界为之惊喜。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高官也不断提醒各国重视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丰富经验。
2014年9月8日,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发一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测试疫苗,并且计划九月开始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测试。一旦伦理申请获得通过就会开始进行试验。如果这种疫苗效果良好,这项研究将延伸到西非的冈比亚和马里。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疫苗能够让这些国家的人们防止感染这种病毒,但是首先要在未感染的人群中对这种疫苗进行测试。这种埃博拉病毒已经被证实非常难以控制,目前只能够对药效和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估。
这种疫苗含有埃博拉病毒的一种蛋白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引发免疫系统反应。研究的第一阶段将在60位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试用。如果证实这种疫苗安全而且有效,那么它就会被用于冈比亚和马里的80位志愿者。到2015年,这种疫苗有可能在这些病毒爆发的国家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2014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将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据认为,目前埃博拉疫情已造成5个西非国家5800多人感染。
2014年12月,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团队自主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通过国家、军队联合评审,获得临床批件,并于本月开展人体试验。 控制传播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辅助性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㈤ 如何预防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首次被发现。该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彼得·皮奥特27日表示,西非国家人民习惯于在葬礼通过亲吻和抚摸尸体向亲人告别,但患者在去世后几小时至数天内病毒的感染性最强,因此这种丧葬风俗加快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如果当地政府和相关组织在疫情暴发早期,及时采取行动,将病人或者死者隔离,就不会暴发大规模疫情。
皮奥特认为,高度的国际化使得埃博拉病情在西非国家暴发后很容易在世界传播。所以控制埃博拉的最好方法,就是确保这个病毒终止于西非国家。他说:“从经济角度考虑,在那些非常贫穷的国家控制病情是为了他们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做善事,更重要的是,这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考虑。”
随着埃博拉疫情引发的担忧进一步加剧,美国纽约州、新泽西州等一度相继宣布,将对从西非疫区来美的“高危人群”实施21天的强制隔离措施,引发极大争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7日对此表示关切。潘基文重申,任何国家想免除埃博拉病毒传染的最好方式就是制止在西非源头的疫情,而这需要大批国际医疗人员的支持。“为了回报这份支持,我们有义务照料他们。”潘基文还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应对的努力,“病毒的传播速度目前仍然超过了国际社会的应对速度”。
当地时间27日,欧盟新任埃博拉疫情协调员克里斯托斯·史戴利安德斯表示,将在11月第二周前往受感染的国家进行考察。史戴利安德斯坦言,国际社会低估了埃博拉病毒的形势,应该加速采取应对措施,共同应对这场“毁灭性的人道主义危机”。他强调目前虽然国际社会都在进行庞大复杂的救援行动,但离救援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而此行的目地就是评估欧盟目前存在的短缺之处。
史戴利安德斯表示:“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床位,从现在的1000个尽快增加到5000个。每个床位需要8个医护或工作人员,意味着我们需要立即动员至少40000名工作者。”
目前欧盟及其成员国已筹资超过八亿欧元以对抗疫情,并派出医疗和人道主义专家队伍前往受感染国家,同时还部署移动实验室来支持地方当局,加强当地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在针对西非疫区的救援方面,自2月初几内亚出现疫情、3月底确认为埃博拉病毒引起后,中国政府已于4月、8月、9月和10月接连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埃博拉重灾国提供了4轮总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的现汇、粮食、物资和医疗设备援助。
中国政府已派出近200名医疗卫生专家和工作人员进入西非疫区国家一线参与检测、救治工作。
目前,中国约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等。
本文出自于生命时报:http://www.shengmingshibao.com/changjianjibing/2014/1104/3720.html
㈥ 埃博拉病毒如何预防
埃博拉太恐怖了,万一感染基本都会死。这个病是从非洲传过来的,所以这段时间千万不要去非洲,也要小心周围的外国人口,不要有体液接触。总之万事都要小心啊!
㈦ 关于埃博拉病毒实验活动分级正确的是
埃博拉这类病毒活病毒培养感染细胞,动物实验必须在四级实验室,推荐密封样本置入专用烤箱内,60度1小时将病毒灭活后再进行核酸检测,这样对工作人员安全,在普通实验室就可以做。
㈧ 埃博拉病毒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受感染者经过约3周的潜伏期后,病毒 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各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健康人接触了埃博拉感染者的体液,唾液,血液,排泄物等就很可能被感染,特别是身上有伤口的。对付感染者的第一措施就是隔离,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但不是排斥他),包括他的床单,衣服等就可以幸免于难。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感染,限制传播:
(1)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的知识
(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
(4)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
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如果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则不要再去处理它们。动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应确保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