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星巴克的体验营销体系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但无论概念也好,理念也罢,只有经过实践,得到市场认可才能完成真正的飞跃。
前几年我们组团旅行到马来西亚的马六甲,路过一个地方,有一排长长的蓝色平房,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觉得很好奇,纷纷要求导游带我们去那蓝色的房子里看看,导游故作神秘的说,参观可以,等一下可不要后悔哦。究竟这蓝色的房子里有什么景观?等我们进到里面才知道,原来是一个人造雪景,雪花飞舞,有树,有湖,都被这白皑皑的"雪花"覆盖者,整个雪景设计的很逼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着实让我们体验了一次"夏天的雪景".导游告诉我们,因为靠近赤道附近的国家一年四季都没有冬季,自然看不到下雪,而这个景点就是为了满足那些无法亲身体验冬季下雪的游客特地安排的。虽然冬天的雪景对我来说每年都可以看到,但是许多年过去,每每遇到有朋友要到马六甲旅行,我都会说起这段经历,因为那次体验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地的旅游部门通过特别设计的人造景观,既给旅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愉悦的体验,又创造了新的商机。
E时代,各行各业都立志要通过让客户体验优质产品和全方位服务来挖掘更大的增值空间。所以营销策略当中出现了体验营销这个颇具震撼力的新名词。所谓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对事件、情景的安排以及特定体验过程的设计,让消费者在体验中产生美妙而深刻的印象,并获得最大程度上的精神满足的过程。在消费需求日趋差异性、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消费者已经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所带来的"机能价值",更重视在产品消费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感觉".体验营销已经成为风靡服务业的一种营销方式,它通过为用户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
罐装咖啡在饮料机销售为3-4元,路边卖咖啡的小摊位会卖到5-10元,4,5星级酒店相同品质的可能要卖到40-50元,而在更高档的西餐厅里,一杯咖啡可以卖到100-200元。为什么同样的咖啡原料,伴以同样的奶汁,同样的糖,而价格却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因为高档酒店和西餐厅用微笑、音乐、灯光等温馨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给予你满意的体验,那咖啡自然就增值了。相信大家对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都不陌生,这个进入中国不到四年的名词,如今已演变成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就连著名作家陈染在聊及某些青年作家创作时,会这么说:"他们把酒吧、床上、喝星巴克咖啡、逛"宜家"家居,或阅读时尚杂志,作为某种生活的标志,以及创作都市题材的仅有内容。"
它能在众多的文明古国风靡一时,这就是体验营销发挥了真正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看它是如何获取成功体验的:首先它是多样的,咖啡的种类繁多,顾客的选择性较大,你可以喝到任何一种咖啡,大、中、小杯,浓的、淡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活泼、浓郁、粗犷、低因四大咖啡口味;其次,它是新鲜的,你能在哪里找到充满活力地为你煮咖啡、不厌其烦地教你喝咖啡的人呢?只有星巴克!这成为为顾客提供"星巴克体验"的主要动力。
其次,星巴克营造的就是顾客心目中、现代生活中的一片绿洲,它要成为那些小资们家庭与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the third place),从而在中国培育出coffee house的文化传统。舒适、自在的环境也可以让大家在星巴克得到很好的休闲。
在那里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跟朋友和家人,喝一杯咖啡,听听店里的音乐,沉浸在店里优美的环境中,做在柔软的大沙发上,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享受片刻所谓的"个人空间",这个空间里包括可以影响感觉的产品,比如咖啡的香味与醇厚,很Global的装潢壁饰、吧台、调理柜,正好适度的灯光与照明材料、音响并似乎散发着特殊的原料与味道,以及轻轻的擦过你身边的服务生,正好可以让你插上手提电脑的插座,你轻轻地搅动起着泡沫的咖啡,无论是5分钟还是5小时,你都会感觉充满精力。握着杯子你一定会有很多的联想,你会想到你现在置身在美国的纽约,或者旧金山、上海、北京,但无论你怎么想,总能体验到这一杯咖啡是如此之香,常常勾起我们许多许多美好的回忆。难怪美国《财富》杂志曾说:"星巴克改变了一切——从美国人喝咖啡的习惯、日常用语,到繁忙的大街。"该品牌在上市10年中,销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 其增长的势头无疑是一个童话故事。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而是为目标顾客提供一种体验式的生活方式,并充满了感情的力量,给顾客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
目前,在中国,很多企业在营销当中也无时无刻地为客户带来了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并由此形成了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提升了客户的忠诚度。体验到底是什么?有如此的魅力让这么多品牌都一往无前的向里面跳呢?体验就是创造难忘的回忆,而企业要做的就是发现体验、出售体验,营销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是停留在感观上的体验,甚至要让顾客参与经营,让顾客自己来演出。事实上,这是一种趋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消费重点将从产品本身转向服务再转向体验,从获得他人服务发展到不时由自己动手尝试为自己服务,从中寻找一种乐趣和满足。只要企业能提供这些必要的简单元素。顾客参与经营的这个伟大理念在瞬间就可以完成。
当然参与性的项目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条件去开发。并尽可能充满自身特色,甚至是当地唯一的。
在福建长乐的一家海滨休闲度假酒店看到渔民傍晚捕鱼归来沿沙滩向游客兜售鱼虾的情景,突发灵感,设计了一个供酒店顾客活动的项目。酒店包下了当地渔民的机帆船,每艘可载七八位游客。客人穿上救生衣。当然还购买了保险,有渔民协助在近海拉网捕捞,中午在海岛吃饭休息,下午返航时收网,"战利品"就在店内加工会餐。尽管一个个晒得皮肤发红,疲惫不堪,甚至有人晕船呕吐,但那种因惊险和新奇而带来的兴奋,也许是他们一生都难忘的。
体验营销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已经给很多新行业,新业务带来了新气象。现在很多行业都在使用体验营销,例如在IT业,惠普、联想、索尼、IBM都是体验营销的先行者,而体验营销的原理是可以利用到其他的行业的,例如汽车、电器家电、房地产、旅游、休闲娱乐、酒店服务等,一些针对行业的做法可以供企业参考。业界许多专业人士都认为,体验营销无非就是加强终端现场的展示(例如:个性化的陈列、新产品路演、各种形式的互动促销)而已,其实并非如此,体验营销一旦实施,它就必须更清楚地掌握消费者的所有消费行为,更加关注好消费者在购物的前、中、后的全部体验,让消费者感觉到品牌是那么鲜活、多样化、而且是可以看得到和伸手可及,超越他们的预先设想,这样的体验才是真正的体验营销,如果你切实将它们贯穿在你的营销中,创造真正的价值才不是问题。体验营销不是什么新的发现,而是一种更为系统的营销整合管理体系。
② 体验营销 星巴克是如何利用体验文化成就品牌的
体验属于产品范畴,而把体验做成文化,就升华到品牌层级;品牌文化是品牌塑造的重要部分,从产品到品牌的升华,那是扎扎实实地做品牌。下面是本周第二篇客户体验的案例,星巴克的故事。
任何一个品牌的成功皆不是偶然,总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而星巴克凭借小小的一杯咖啡,用三十多年时间,在全球开出了22000多家分店,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不得不令人敬佩和学习。
从不在电视和传统纸媒上做广告的星巴克,用它独有的体验文化,打造了一个成功的品牌,堪称奇迹。 那星巴克是如何打造极致的体验文化呢?
优质的产品体验
咖啡量产,保证顾客在全球任何一家店喝到的咖啡味道差别都不大。星巴克目标是让消费者认可这就是咖啡,并留下“我喝到了高质量咖啡”的印象。
咖啡王国传奇的造就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源于其长期以来对人文特质与品质的坚持:采购全球最好的优质高原咖啡豆以提供消费者最佳的咖啡产品。
星巴克的咖啡具有一流的纯正口味营造出独特的味觉体验,为保证星巴克咖啡的质量,星巴克设有专门的采购系统。他们常年旅行在印尼、东非和拉丁美洲一带,与当地的咖啡种植者和出口商交流、沟通,为的是能够购买到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他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到最纯正的咖啡。星巴克的咖啡品种也是繁多的,既有原味的,也有速溶的;既有意大利口味的,也有拉美口味的,顾客可凭自己的爱好随意选择。
独特的环境体验
星巴克成功提供了一个方便、整洁的让人坐下休息、聊天、简单办公的场所,不给顾客产生心理压力。绝大多数门店有不止一个出入口,不同入口都开在店的不同方向,不喝咖啡,行人也可以把星巴克当成普通商场的走廊从中穿过。
星巴克擅长打造咖啡之外的“体验”,在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方面营造的体验环境,让顾客爱上星巴克。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绝妙的生活体验
在星巴克看来,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麦当劳努力营造家的气氛,力求与人们的第一滞留空间——家庭保持尽量持久的暧昧关系;
星巴克致力于抢占人们的第三滞留空间,精湛的钢琴演奏、欧美经典的音乐背景、时尚的报刊杂志、精美的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力求给消费者营造高贵、时尚、浪漫、文化的感觉氛围。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
体验就是营销,星巴克是如何利用体验文化成就品牌的?
体贴的服务体验
星巴克的服务是半自助的,大部分服务终止在吧台,需要自己排队端饮料,这样既节省人力又让顾客免于潜在的压力。
“以顾客为本”:“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贯穿了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注重“oneatatime”(当下体验)的观念,强调在每天工作、生活及休闲娱乐中,用心经营“当下”这一次的生活体验。
星巴克还极力强调美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这样的体验也是星巴克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巧妙的沟通体验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不少于24小时的岗前培训,包括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咖啡生必须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文化。
人文的关怀体验
星巴克不光重视它的顾客,也重视它的伙伴,它让伙伴觉得在星巴克工作是自豪的事,受到尊重,有安全感、归属感,有牵挂,有所追求。星巴克在中国依然是格调和小资的代名词:“我在星巴克工作,我是咖啡师。”两句话足矣。每个小伙伴入职后都要学习咖啡知识,频繁进行咖啡tasting。
星巴克利用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消灭了员工之间的不平等和不尊重。在这里却可以相对轻松得到人生的至高追求:被尊重,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高自我认同。
伙伴们将自己对于星巴克的积极体验,传递给每一个来店消费的顾客,从而顾客能够享受到更好的体验。
星巴克公司出售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咖啡、完美服务,更重要的是顾客对咖啡的体验文化。
③ 市场营销学 试分析星巴克利用了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哪些影响因素
我记得星巴克最早的时候是专门经营咖啡豆的,店内会设一两张桌子供来买咖啡豆的人预先品尝。后来这种体验式营销带来的效果非常好,来喝咖啡的客人开始络绎不绝,于是,这家以卖咖啡豆起家的公司逐步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 销售要点:体验式营销,简单点说,你走进任何一家星巴克或者某个设有星巴克的商场,即使看不到任何宣传的广告,也能凭着自己的嗅觉知道“这里有家咖啡店”这种是一种视觉听觉之外的广告,非常直观。而且您到星巴克的任何一家店面都可以看到卖咖啡豆的煮咖啡器具的橱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保留了星巴克的传统。楼主提到的“亲切,愉悦的环境”。据我所知,以前星巴克的每一个店员在任职之前都是要到星巴克设在西雅图的总公司进行培训的。起码的要求是能记住每一个来店里的顾客和他们的口味。后来由于星巴克扩张的是在太快,而且处于成本的考虑,这一措施才被取消。这点的目的在于:让每个顾客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试想一下,店员能像朋友一样称呼您的名字向您问早上好,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说到这里,我到觉得楼主提到的“优质的服务”更多的是一种亲情的成分和星巴克对咖啡豆品质的执着,至于“奢侈饮品”这个概念我不甚同意~在美国星巴克并不是一种奢侈的饮品,在星巴克是没有服务生在您坐下之后递上menu的~无论是点咖啡,取咖啡还是付款都是要您在前台自己完成的,这个跟麦当劳肯德基是一样的。早上路过,点一杯咖啡带走,整个过程也就两三分钟~这是一种快节奏的随性。而且,在星巴克,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为了喝咖啡而去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环境,一个可以发呆上网办公小聚歇脚顺便能喝到咖啡的地方。而这也是星巴克为什么会设在写字楼和商业街的原因。最后说说星巴克的广告营销方式,星巴克是从来不在报纸电视上打广告的,甚至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星巴克也很少在网上发布广告。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知道它呢?--------“口碑传递”。通过别人的体验影响你,通过你的体验让你周围的和你有共同品味(或者说是共同的生活方式)的人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一传十”。比如你会带你周围的10个朋友中的几个去喝咖啡呢?答案可能是三四个,因为总有一些人是不习惯泡咖啡店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星巴克在营造整体氛围的过程中筛选顾客,比如你愿意在克咖啡的时候看见旁边有人在吃包子么? 绝对原创..累死我了~
④ 星巴克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星巴克的目标客户是,受过良好教育,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中产阶级,内所以要分析星巴克容的市场营销环境,应该从怎么去服务好这个目标客户群落手,营造良好的星巴克体验是必要的,以最专业的咖啡知识和最亲切的服务,把星巴克对咖啡的热情传递给顾客,让顾客也学会热爱咖啡所带来的快乐。星巴克应该始终保持市场的优势,不是为了快速发展分店,而是建立一个令人感觉到很温馨的品牌,就像是家一样的感觉,没有人会讨厌一个温暖的家庭,这需要用心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