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解开有声市场版权之困
近日,喜马拉雅FM因上线了用户朗读制作的无版权有声书,被该书作家曾鹏宇控诉。同时,多位被侵犯版权的作家、编剧也出来声援和支持。
这场版权纠纷最后以平台发布道歉声明结束。喜马拉雅FM表示,会处理涉及到侵权的作品,并拟联合版权方开展平台版权自查行动,规范版权监督体系。
笔者在一些平台的有声书板块,发现很多热播剧的朗读音频,如《南方有乔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等。
在询问版权问题时,该平台表示,“这些主播是否获取到授权不确定,已提交给审核处理”。e从阅文集团方面了解到,集团与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等平台在版权业务上均有合作。集团体系下的作品会授予平台音频改编权,内容数量上,每家合作情况不同。
但该改编权是仅可用在PGC内容,或者由音频平台官方认证的录制作品。UGC内容并没有授权。
在蜻蜓FM上,《鬼吹灯》、《盗墓笔记》也都是PGC内容,自2016年1月上线以来,累计收听量远超于其实体书销售册数过千万的成绩。
某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头部的几家音频平台体量较大,很多用户会自己录制上传,内容提供商也不太会去追求。但原著作者一旦追究版权,则属于侵权行为。
可以见得,在有声小说的UGC内容板块,基本上属于无版权状态。平台目前只能通过加强监管措施来处理。
喜马拉雅FM副总裁姜峰此前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平台拥有一套自身版权审核体系,原创内容会被整合进版权管理资源库,用户上传内容经由机器自动审核后也会有人工进行再次审核。但用户上传的内容数量巨大,难免会有纰漏。
不过,这一缺陷,对有声市场来说,并不是小问题。除了技术支持,有声市场的竞争力主要在于优质的内容。包括用户原创内容和平台为用户提供的优质内容。
平台在宣传“大量优质专业内容是最大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UGC内容的版权问题。当然,这也与有声书版权的概念尚未普及到大众有关。
❷ 有声读物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有声阅读进入成熟发展期
传统有声阅读产品由线下的音频业务复制迁移而来, 2009 年中国移动最早上线有声阅读服务,在此之后以 PGC 内容为主的豆瓣 FM、蜻蜓 FM 等产品相继上线;2013 年至2014年期间,随着国内4G网的商用落地,移动互联网加速渗透,有声阅读移动端APP应用快速发展,喜马拉雅、考拉 FM 等移动音频应用上线,此后资本涌入,推动有声阅读市场迅速成长,竞争加剧;从2018年开始,有声阅读市场在内容、渠道及商业模式方面不断演进,逐步走向成熟、多元化发展阶段。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阅读器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❸ 有声读物是指什么未来有什么前景
顾名思义,有声读物就是有声音的书。辞海中的定义为:录制在磁带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发音的“电子书”
优点:节省时间,不会影响视力,阅读量更大,携带更方便,一般可用电子书签。
缺点:过多使用,会使阅读能力下降,造成没有阅读的坏习惯。
据有关部门预计,伴随着中国有车一族的迅猛增长,每天的堵车时间会增加。堵车为中国的有声读物行业带来了新机遇,汽车作为最主要的收听场所以及其所关联的相关渠道已经成为中国有声书市场增长、扩大品类认知的突破点。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一场“圈地”运动悄然拉开序幕。
时代华纳有声读物出版公司副总裁托马斯曾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至少1亿年轻人喜欢收听有声读物,这个数字是美国的一倍。在美国和中国一些大城市,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习惯于在汽车、地铁里用MP3收听有声读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耳朵听而不是用眼睛阅读。
类似《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杜拉拉升职记》等有声畅销书最吸引人
❹ 现在有声小说是不是成了一项大生意啊
大家喜欢有声小说不仅是书的内容,更多的是读这些的人和读者有共鸣~表达出了读者的意愿。当然做有声读物声音很重要的……大家听你的声音就可以想象是个什么样的人。
❺ 关于有声读物发行的诸多问题。本人小白。【有声,出版,发行,版税】
1、出版物版权归属问题:不管是图书还是你说的有声出版物,版权都归作者所有,但是一般作者在出版的时候,都会把版权移交给出版方(出版社),这种授权时限的长短是根据出版社和作者商议决定的,一般是3到5年,出版社过了这个期限之后就不在拥有版权处置权,所以,建议楼主先看好有声读物的出版方是谁,然后跟其联系,问一下版权问题,如果还没过期,还在他们手里,你直接跟出版社谈就可以了,如果过期了,你需要找作者;
此外,你所说的先行发行,等对方发现了再支付费用或者下架,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一般而言,出版物在作者佚名,或者客观条件决定无法找到作者(版权所有者),可以先出版,然后在文本显要处标明“请版权所有者跟我方联系”之类的,但是,这类一般只会出现在某些网络文集的集结出版,因为网络的客观原因造成无法轻松的找到原文作者,但你这种情况不一样,你发行已经出版过的有声读物,理论上你是不缺乏沟通渠道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盗版和侵权,如果你私自发行,被版权所有者发现,不仅仅是下架这么简单,你可能会支付你所得的N倍,甚至被追求其他民事责任,万望楼主慎重;
2、不能绕开自行销售,在中国所有的出版权限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的出版社都是国有的,在没有电子出版物批号的情况下你私自出版就是非法出版物,恰当的途径是寻找一家有资质的出版社,然后跟其谈合作出版以及利润分成,当然这之前,你先得拿到那些有声读物的版权授权。怎么说呢,就是说就算你有版权了,但是你作为个人或者私企也是没有出版权限的,必须找一个出版社,让他们来帮你出,你们之间来谈如何发行,如果分利润等等;
3、还是我第一条说的,如果这本书还没过版权期,人家出版社已经出版了,你可以跟出版社谈,帮他们发行,但是你首先得明白,你只是一个经销商,你只是从他们那里拿这些产品去卖。后面的问题同第一条,这样不行。
❻ 有声读物的国内现状
中国的有声读物发展起步于90年代,近些年发展较为迅速,出具产业规模,但是相比欧美,市场机制、配套制度还远不够成熟。从宏观上看主要是“三个缺乏”,而且可谓是先天不足。
当下有声读物制作可以用“混乱”二字来形容,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资格审核,这种混乱仍然无法解决。对此,可以通过实名制、内容备案、后续抽查等方式加以约束。
行业内及社会大环境中良好的文化风尚没有形成。只有有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才能有效遏制不良有声读物的传播;只有有了健康的文化风尚,才能让不良的有声物失去市场。同时对于有声读物的版权问题,建立、健全网络版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我国政府非常支持发展数字图书馆事业,已将数字图书馆工程列入“863 计划”,这充分显示了有声图书的互联网传播具有很强的政策优势。为保证有声读物网络传播的合规性,网站在传播有声读物的同时也应对上传的有声读物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出现问题的网站予以严厉处罚。
❼ 有声书行业的发展前景
新兴行业是有发展潜力的,现在的竞争也很激烈,高收入人群基本都是播音主持专业性人才。
普通人也很难有坚持下去的,如果能作为一项事业来认真对待还是很有前景的
❽ 怎么看待有声书演播这个行业,有前景吗 ,,
有声读物在大学生读者群中有一定知晓度,有76.9%的被调查者表示听过有声读物,但没有听书习惯,只有11.5%的被调查者在被问及是否会购买有声读物时明确表示不会购买,因为他们更喜欢看书的感觉。
而大多数被调查者则显示出模棱两可的态度,这一方面说明有声读物市场不稳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该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只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引导,有声读物的消费群体是能够被培养起来的。
对有声读物内容倾向的调查显示,语言类、文学类、生活类的选题内容较受欢迎,其中语言学习类以69.2%的绝对优势独占鳌头,大学生强烈的自我发展诉求和竞争意识,使此类有声读物的销售前景比较乐观。
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不仅用户规模呈现迅速增长,使用频率与时长方面同样具有粘性。根据艾媒网数据,2019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在63.6亿元左右,预计2020年将达到82.1亿元。
我国有声书市场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2.18亿人上升至2019年的4.78亿人左右,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有望达到5.62亿人。
2020年Q1在疫情催化及行业企业发起免费阅读等因素影响下,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头部音频平台有声阅读用户及用户时长分别增长了63%、100%,随着用户听书习惯的进一步养成,有声阅读的普及率有望继续提高。
❾ 有声读物在国内发展现状怎么样
有声读物在大学生读者群中有一定知晓度,有76.9%的被调查者表示听过有声读物,但没有听书习惯,只有11.5%的被调查者在被问及是否会购买有声读物时明确表示不会购买,因为他们更喜欢看书的感觉,而大多数被调查者则显示出模棱两可的态度,这一方面说明有声读物市场不稳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该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只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引导,有声读物的消费群体是能够被培养起来的。
对有声读物内容倾向的调查显示,语言类、文学类、生活类的选题内容较受欢迎,其中语言学习类以69.2%的绝对优势独占鳌头,大学生强烈的自我发展诉求和竞争意识,使此类有声读物的销售前景比较乐观。
但是目前语言类音像制品多以教辅形式出现并与教材配套搭售,而与目前售卖红火的原版图书相比,外语原声读物(内容包括国内外文史哲领域)的市场空白亟待填补。出版社可以考虑开展一些有声读物的版权贸易。此外,文学类以34.6%位居第二,自然科学23.1%,社会科学15.4%,生活类和艺术类19.2%,儿童读物为7.6%。可见有声读物受自身传播效果、受众接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内容倾向呈实用性和娱乐性特点。由此建议出版单位可以尝试开发一些生活实用类有声读物,比如烹饪料理,听者可以一边听一边学做菜。在文学类中,大学生读者对畅销小说(34.6%)、恐怖故事(26.9%)、幽默笑话(38.5%)、人物传记(42.3%)、电影对白(42.3%)、情景戏剧(30.8%)较感兴趣。社科类中,法律和经管(23.1%)、心理自助(50%)、以及保健养生(53.8%)较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