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北京民宿的市场分析与定位

北京民宿的市场分析与定位

发布时间:2021-08-28 03:16:29

1. 民宿的发展前景

现在新开的民宿因为成本的关系回报率很漫长的,因为低投入价格高住客看不中,投入高又容易资金链断了!光赚房费已经不行了,现在流行卖房权和副产品赚钱了,另外有名气的都不自己掏钱了,玩别人的钱了!

2. 中国民宿现状和营销方式和国外的区别

扎堆于抄旅游休闲区域袭,统一打“情怀”牌,周末与假期常常一房难求,工作日门可罗雀,维护成本高,人工成本高,盈利的只是少数,这是中国民宿的现状。民宿的概念是在之也公司成功服务花间堂酒店后出现的,花间堂酒店成功后,其模式被大量复制,尤其是拥有古镇、古城旅游资源的区域,大量“类花间堂酒店”出现,国人的模仿能力无可比拟。
说道营销方式,中国的品牌、定位、广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都是学习国外的管理及营销经验,和国外相比是创新不足,大家都盯着成功酒店去复制,很少人会冒险去创新。

3. 民宿设计是否要定位目标人群

民宿的设计肯定要定位目标人群。具体的可以多看一些民宿设计案例

1、民宿的经专营理念和目属标人群决定了你选址的大致范围。选址的大致范围决定了先天基础和后期对市场大范围发展冲击的持久力,这个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我们做民宿,倒推一下我们的目标定位群体,根据我们的产品定位来倒推合适的项亩区域。

2、基础人群保有量最大的区域,可以以周边三小时车程为半径,所囊括的周边城市和区域。三个小时车程是一个比较舒服的区间,超过三个小时,人就会感到疲劳;而短于三个小时,客人的入住率就无法保障。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休假制度衍生了很多短途旅游,基本车程只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白天驾车游玩,中午吃饭,晚上开车回家。基本没有入住的需求和意愿。

4. 如何看待近年来民宿快速发展的现象,用市场营销的观点进行分析

看待近年来民宿快速发展现象,用试点的营销分析一下,就是人的消费量都提高了,有钱

5. 做民宿产业时怎样定位

另一方面是民宿作为新兴的事物,人们觉得很新鲜。更重要的一点是民宿和一些酒店或内宾馆相比更加温馨容、更有人情味。那么,作为新兴住宿形态的民宿,到底该如何定位?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多年规划经验指出:
1、首先要确定你的民宿类型。很多人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一住宿业态。民宿火热的背后还有一些民宿可以说是门可罗雀。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如今的的民宿同质化太严重。很多人认为在郊区或者在环境好一点的景区开一家客栈就可以算是民宿了,其实这种想法恰恰使人陷入了误区。
2、挖掘民宿的卖点。民宿是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适合了一部分人群,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模式。但是很多人开办民宿找不到自己的着力点,民宿看起来的是朴实简单的民房,但是内在实际上是独具匠心的设计和装饰。民宿不仅仅要以住宿为导向,更主要的是与当地人文产生碰撞。那么民宿的卖点就出来了,让人通过你的民宿了解本地的人、了解本地的文化、了解本地的民族风情。
总之,差异才会带来所谓的特色,有特色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民宿产业离不开文化积淀,脱离不了当地的人文气息。

6. 民宿经营现状分析包括哪几方面

1、规模:民宿一般就是在5-10间房之间,毕竟民宿是从家庭接待演变而来,而且民宿的主人一般只有几个人,过多的房间管理较为困难。对比酒店的规模一般都是民宿的数十倍,但工作人员数量也较多。
2、氛围:民宿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与民宿主人同吃同住,可以享受到更多家的感觉。同时,住宿者还可以与其他住宿者和民宿主人聊天,了解更多的异地趣闻,可以获得一个难忘的旅途感受。对比酒店的管理更加标准化,与客户就是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一旦出现问题会依据相应的规定来解决,缺少一定的人情味。
3、私密感和安全感:民宿我们上面说了,既然作为家庭生活场景,注重交流和融合,在放松的同时也多少会减少私密性,也有小院形式的民宿,那样会更加保护我们的私密性。对比酒店注重客户的隐私,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服务上都突出了这一点。同时酒店配有24小时的安保人员,入住客户也较多,会让客户感觉比较安心。但是随着近几年民宿的兴起,这两点也逐渐在完善中。

在良好经营的条件下,民宿连锁会带来更大的品牌价值和收益。但民宿最大的魅力是个性化与人文特征,在民宿的复制过程中,如何防止其成为流水线产品,保障个性特征是很大的课题。放眼民宿市场,在政策和资本的积极推动下,部分民宿必然走向品牌连锁的道路。真正走向连锁的民宿最终会逐渐脱离原本民宿的概念,转型精品酒店或度假村,着重品牌价值的输出。

7. 民宿市场现在的核心痛点是什么

原标题:民宿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亟待加强有效监管整顿乱象

民宿“非典型”身份,应加强监管规范体系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民宿也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尤其是从2017年起,《亲爱的客栈》及《青春旅社》等明星经营民宿类综艺节目的热播,让民宿迅速“蹿红”。

硬币的另一面,无照经营、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乱象也将民宿推向舆论的风口。目前,民宿出现的种种乱象应当归结于其“非典型”的身份:既不同于传统租赁也不同于商业经营,平时没有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即会面临较大风险,应建立适应民宿发展的规范体系。

“非典型商业”爆发式增长

民宿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住宿业态,是运营人利用闲置或租赁的房屋加以改造装修而成的小型住宿设施。因其价格相对低廉,又能为游客提供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文化风情,备受旅游“背包客”的欢迎。

作为一种共享经济,民宿的存在是合理的,近几年的发展也非常快。民宿不仅可以解决景区酒店紧张的情况,且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扩大零散劳动力的就业,增加收入。尤其是从2011年起,途家、途牛、爱彼迎等民宿行业互联网平台纷纷上线,助推了民宿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民宿客栈总量急剧增加,达到20万家左右,同比增长超过300%。中国民宿交易市场主要通过线上渠道,2017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交易规模突破100亿元,约达到126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交易规模将近200亿元。

2014-2018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交易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民宿属于“非典型商业”是指,它不同于传统租赁,也不属于酒店住宿业,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多是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不具备营业执照、消防许可、环评等住宿业必备的证照。尤其是开在小区里的民宿,其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费用也都是按照居民价格机制缴费。

民宿热潮还得益于网络推手。一些商业嗅觉灵敏的人,利用媒体手段将民宿行业炒热,再将手中整合的房源‘包装’后借机转租给寻求商机的人,做起了二房东,有的则直接开发‘民宿房地产’。

民宿乱象逐渐暴露

经历过“野蛮生长期”后,民宿的乱象逐渐暴露。民宿乱象源自于其‘灰色’的身份。一般来说,民宿往往是利用租赁或自由的闲置房屋改造而成,民居属于住宅用地,而酒店、旅馆的土地性质是商业服务用地。将住宅转商业要通过规划、房地管理等相关部门,手续复杂、限制较多。个体民宿想要转变房屋土地性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取得相关证照,土地转性是第一道关卡,单这一项就限制了民宿的合法身份。游离于监管之外,更助长了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

民宿的快速繁荣挤占了小酒店、旅馆的利益空间,其经营人员甚至推波助澜,通过报警、举报等手段,鼓动小区业主集体维权,加剧了业主与民宿老板的对立情绪。

民宿房屋、土地不符合规定,导致其很难设置防火通道和环保设施,想要通过消防和环评就更难。因此,民宿在消防、环保、安全等方面留下了不少隐患。

另外,由于民宿消费90%以上是线上完成,虚假房源、隐私泄漏等问题频出。一些“民宿”以价格低廉、环境优雅等广告吸引消费者在线交钱。而消费者一旦入住即发现与广告相差甚远,甚至出现“针孔门”事件。

民宿规范政策亟待建立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民宿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没有营业执照、消防许可、特种行业许可、卫生许可等住宿业必备的证照,亦无相对应的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导致民宿在消防、治安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漏洞。建议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规定,对民宿进行法律界定。

目前,对于民宿的身份,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根据相关规定,虽然对于私设“日租房”有严格禁止,但对于短期租赁并没有严格限制。一些民宿钻了短期租赁的空子,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而一些想取得合法证照的经营者,又因为涉及住改商,难以申请到酒店、旅馆业的“特种经营许可证。”王天星建议,应根据民宿的特性,相关机构可以单独为其量身定制一套规范,将其列入“准商业经营”范围,即非典型商业经营,既能扶植其有序发展,又能避免一些棘手问题。

8. 民宿经济发展的形势如何

(一)民宿经济火爆,经营两极分化
2016年民宿可谓是赚足了业内外的眼球。民宿年盈利破百万的新闻报道屡见于各大网站,与此同时一大批业界大佬也纷纷进军民宿产业,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在金华浦江豪掷6000万打造中国最高端民宿,一晚定价5000元,让很多五星级酒店都感叹望尘莫及;上海迪士尼也瞄准民宿市场,开园时推出100间配套民宿……民宿经营之火爆可见一斑。从表面来看,民宿为游客出行提供了一种高品质、多元化的住宿选择,并且以极强的盈利能力吸引着社会各界资本力量的参与。
然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当下我国民宿产业却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极化:
一方面,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早期民宿发展区,依托成熟的区域市场及强大的品牌效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定价堪比星级酒店却异常火爆、全年无淡季;
另一方面,大批新晋民宿经营者,却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的发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举步维艰。
(二)市场竞争加剧,盈利水平下降
(1)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近年来随着民宿的走红,多元资本和力量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涌入加剧了民宿市场的竞争,装修、租金等前期投入也一路水涨船高。以杭州西湖周边为例,约5年前,杭州周边一栋民居的租金约为年10万元,近年来却飙升至30万元,装修成本也上涨至百万起。按照现有的标准,一栋10间以下客房的民宿,装修成本约在150万元以上,年租金约为30万元,一栋民宿的前期投入动辄就在200万以上。
投入实际运营之后,按照民宿中端市场的行情,一个客房的定价约在300-400元/间/日,西湖周边民宿的平均入住率在7成左右,将人员工资、日常损耗都计算在内,一栋民宿的投资回报期约在3-5年之间。
而一些非热点景区周边的民宿,虽然租金相对较低,但在地理位置偏远,淡旺季分化、营销成本过高、入住率低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投资回报期将更长。
(2)特色经营至上,后续投资不断。民宿以营造精致化、特色化的住宿见长,在整体装修风格、空间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等方面就有着比一般经济型酒店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经营中,为了紧跟市场热点,维护稳定的客源群,结合台湾及内陆成功民宿的发展经验,每五年就是民宿新一轮的整修提升期。
民宿经营者必须持续不断的注资,不断优化软硬件配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独特的吸引力。
(3)面临行业洗牌,经营前景未知。与民居所有者签订使用合同是我国民宿经营中的普遍模式,随着民宿的走红,这一模式隐藏的问题也更加尖锐。在我国民宿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杭州、丽江等地,早期怀抱旅游梦进入民宿市场的经营者即将迎来民居使用合同到期的行业洗牌期。一方面,在市场关注度持续走高,多元主体竞相涌入民宿产业的宏观格局之下,租金上涨、竞争加剧将会成为常态,这种常态将会进一步压缩民宿的经营收益;另一方面,随着民宿经济效应的日益显现,房东单方面撕毁合约的事情将会发生的更加频繁,缺乏法律支持和市场监管的大环境决定了民宿经营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此外,我国民宿产业的发展自有其特殊性,民居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日益高涨的房租,都决定了如何提升盈利水平成为民宿产业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阅读全文

与北京民宿的市场分析与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河南省民生实事培训方案 浏览:721
电子商务物流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浏览:274
网络营销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浏览:913
节日银行营销方案 浏览:721
中医理疗养生会馆策划方案 浏览:137
舞蹈培训开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4
4s店全员营销方案ppt 浏览:935
市场营销和哲学有什么联系 浏览:137
电子商务运行环境 浏览:525
生日蛋糕升级推广方案 浏览:421
零售连锁药店新员工培训方案 浏览:193
厦门市知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440
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培训计划 浏览:95
沙龙培训方案 浏览:773
工会活动方案策划 浏览:787
茅台酒营销方案 浏览:184
家具销售促销策划方案 浏览:429
有促销活动场景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42
房地产公司2014年度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121
医药市场营销实务课件 浏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