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品牌服装登陆新市场的市场调研如何做
你只来做女装吗?男装做吗?我源给你推荐一个男装品牌吧,
gxg服装正从优势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的时尚创意产业转变。据统计,gxg男装在国内一类城市和一类商场的市场占有比例最高已经达到50%。特别是,2010年曾对gxg男装在全国18家商场的经营状况作过独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gxg男装整体品质较高、风格多元化的商场占到了受访商场的50%;认为gxg男装品牌风格突出、时尚感强的商场也占到了受访商场的50%。受访商场绝大多数都表达了对gxg男装近几年发展态势的看好。可以说,gxg服装品牌,特别是gxg男装品牌在国内一线服装品牌占领军优势非常明显。
B. 运动品牌市场调查怎么弄啊
找专业公司:诚凯市调、零点研究
C. 国内比较好的户外品牌有哪些
我认为比较好用的户外品牌有Kelty、乐斯菲斯、安德玛、猛犸象、探路者、山浩、哥伦比亚、巴塔哥尼亚、Exofficio、始祖鸟这十种。
3、始祖鸟
始祖鸟品牌来自于加拿大,成立于1989年,其制造者对于产品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质量绝对无可挑剔。Arc'teryx 拥有一个八人组成的专业色彩部门,每天的工作便是从趋势报告、全球销售量、使用者反馈、色彩理论、以及累积的经验中汲取颜色。有时也会向自然界的颜色取经,但更多时候,其实是靠他们的直觉。
D. 哪里能找到有关于品牌市场调查方面的资料呀
市场调查首先要明确搞哪方面的市场调查,如服装、保健品、计算机等等,选准一个方向,才能确定到什么地方去调查,了解什么情况,写什么内容内容。调查之前,最好要有一个提纲,然后再有目的的去调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市场调查常用的调查方式
入户访问
是消费者访问中最早的一种访问方式。
其优点是:
1) 访问员与被访者之间能够形成面对面的沟通;
2) 适合比较长的问卷,譬如1小时以上长度的访问。当问卷长于1.5小时时,还可以采取一部分由访问员面访,其它部分留置在被访者家中允许被访者有空时自行填答。这就是常规的留置访问法;
3) 适合于要向被访者出示产品/卡片的访问;
4) 适合于需要访问员演示/操作的访问等。
缺点是:
1) 由于被访者不容易接触,譬如小区电子门/锁/保安等影响,很难接触到目标被访者;
2) 由于被访者安全意识的提高,拒访率提高;
3) 由于访问成功率降低,访问员不愿意参与入户访问,访问员流失率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市场研究公司采用预甄别被访者群体的方法,即先用电话或者其它方法与目标被访者沟通,确认接受访问且时间合适的情况下,再派访问员过去访问。
北京神雕数据是中国起步较早的数据库营销研究公司,和多家市场调查公司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数据采集网络。
入户观察: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标准化面访数据采集的所有步骤/过程,包括抽样过程中的抽样框建立、选点、画图、居民户抽取、间隔等;
2. 对所有这些数据采集点进行统一、定期培训。培训他们按照标准进行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等;
3. 对每一个项目从抽样、培训、访问控制、问卷质量等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公开评价与奖惩;
4. 每年一次全面评价各个数据采集点的质量等指标,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胜劣汰的制度,即奖励优秀的抽样员、访问员、督导等,对于质量最差的后几位进行淘汰,培养新的数据采集点。
到用户家中或者生活区域、工作区域观察用户摆放、使用、移动、操作产品的特征。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细分越来越细致的今天,客户非常关注如何为他们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他们必须非常了解用户的使用行为、特征、环境等。因此,入户观察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入户观察强调的是观察自然状况下用户的行为,但市场研究又不能够突然闯入用户家中观察,必须提前与用户沟通并经过用户同意后才能够进入。因此,如何进行巧妙的安排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在自然状况下观察需要观察者能够很巧妙地捕捉到用户的每一个有用的细微末节,因此,观察前的仔细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观察可以是完全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还可以是完全非结构化的。如何设计,完全取决于项目的情况
街头拦截
即选定繁华或者(目标)人流较大的户外场所,访问员随机地/有间隔地拦住过往行人,就地进行问卷调查。
街头拦访由于是在大街上进行,不宜问卷太长/太复杂/需要展示卡片的访问。
大部分情况下,街头拦访用来做类似于人流观测、户外广告效果测量等类型项目
电话访问
面访由于被访者接触难以及费用高的问题,从而电话访问应运而生。最原始的电话访问就是由访问员拨通电话后根据问卷访问被访者。与面访的差别就只在于一个是面对面访问,一个是通过电话访问。
但这种电话访问方式并没有完全表现出电话访问的快速高效的特点。访问中非常耗时的步骤除了访问这个环节(包括各地督导集中培训约2天,督导到各地去培训访问员等)外,还包括邮寄问卷(2天)、审卷(2天)、数据录入(2天)、这些步骤。因此,更好的电话访问是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访问(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 CATI)。
CATI将传统访问中的拨号、问卷显示与跳转、数据审核、数据存储等步骤全部计算机化,由计算机完成,极大地简化了访问员的工作负荷,有利于访问员将全部精力集中于理解问卷与精确访问。
电话访问的优点在于速度快、样本代表性强、费用低。一般来说,能够进行真正有代表性抽样的数据采集方式只有入户访问与电话访问。由于入户访问接触率较低,因此,电话访问就成为了样本代表性最强的数据采集方式。就速度来说,CATI中心目前每天能够完成的访问量达到4000个。电话访问不需要督导出差,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客户近三分之一的项目费用。电话访问的局限在于问卷不能够长于1个小时,不适合需要出示卡片的访问。
2 市场调查十大误区
企业数据化地解读市场与消费者不外乎有两种途径,或者自己去了解,或者借助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
很多企业在与市场调查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觉得好像做不做市调结论都是一样的,没有显著的成效感。
事实上市场调查这个行业是20 世纪80 年代才进入中国,整个模式从西方输入,行业思维、方法、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刚刚起步但是发展迅猛的中国企业,于是屡屡造成这样的尴尬:市场调查公司觉得自己提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而企业却感觉像是花钱听了一场几个小时的“市调秀”,没有实际作战的指导意义。
误区一:研究消费者,却远离消费者
项目确定----- 研究员设计研究方案----- 设计问卷---- 访问部收集数据------- 数据处理------ 数据报告------ 研究员做研究报告------- 提案。这是正常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按照正规的方法和手段操作项目的流程。一切都很正规。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首先由研究员设计方案和问卷,然后由访问部收集数据,等数据库好了之后再由研究员开始分析数据写作报告。这样的好处就是一个研究员可以同时负责好几个研究项目,因为研究员可以利用访问部收集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的这段时间设计其他项目的方案、问卷。研究员整天坐在办公室写方案、问卷、报告,看上去在研究消费者,而实际却在远离消费者。
我们很反对坐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尤其是做这一行的。想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行业的专家,甚至超越专家高度提出问题,“资料速成法”是行不通的。不深入市场进行了解,对数据怎能有感觉?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只能是对市场的敏感度越来越低,离消费者越来越远。我们提倡泡市场,研究员与消费者进行“亲密接触”与“零距离沟通”。
不管是坐出租车,还是去旅游,我们都喜欢跟身边的陌生人交谈:问他们的爱好、平时喜欢去哪里、抽什么牌子的烟、业余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研究员要长泡市场才有感觉,要和消费者过日子。研究员做任何一个项目,必须要到市场上亲自走访,和消费者面对面接触。拒绝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
误区二:和营销脱节
我们在对圣象地板进行研究时发现,消费者选择复合地板时经常会问:地板能不能承受得住重重的家具?椅子拖来拖去会不会有痕迹?万一漏水地板会不会鼓起来?能用多久?地板是不是很平整?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平常,但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这些细节为圣象广告篇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后我们发展出了圣象地板的产品系列广告:
《钢球篇》、《踢踏舞篇》、《小狗篇》、《时钟篇》、《无缝篇》,很好地解答了消费者关心的问题,立体展现了圣象地板的产品特点。
奔着营销的目的,从策略的角度去做研究,我们提出“营销调研”:调研要与营销紧密结合,衡量调研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为营销带来多少实用价值。
乡谣牛奶,在我们策划前叫武帝台牛奶,河北沧州的一个地方品牌。在当地市场上,娃哈哈、乐百氏两巨头称霸。怎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突出重围呢?我们对当地市场情况展开了详尽的研究。
在大量资料中,我们发现河北沧州是我国最严重的高氟区之一,其水源中含有过量的氟,严重危害了该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沧州人普遍都知道这个事实。这个发现引发了我们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的脑海里立即诞生了“乡谣降氟牛奶”这个崭新的产品概念。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降氟”这一独特卖点使乡谣在当地市场上迅速崛起,并带动了系列产品的销售。现在在河北,乡谣已经是十分畅销的品牌了。
如果调研不能为营销服务,我们认为您的调研肯定是浪费了,不能是为了调研而调研,结果全是一些百分比之类的数据,我们认为调研必须与市场战略紧密结合,与营销策划环环相扣,而且我们相信调研同样需要策略与创意。
误区三:热衷研究模型
“你好,我们是XXX 公司的,我们想做一次市场调查..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研究模型呢,据我们了解好多调研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模型..”这是我们最近接到一个客户电话,这种情况以前也遇到过。
一些研究公司热衷于开发各种各样的研究模型,一些客户往往评价一个研究公司也看这家公司有没有自己的模型,认为有模型就是专业的,这也是一些研究公司宣传有什么模型的原因所在,希望用模型来吸引客户。但为了比模型而开发一种无意义的框框和模式无异于走火入魔。
我们坚信,仅有模型是远远不够的,围绕营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实效营销这惟一使命!这才是使调研更具蓬勃生命力的惟一出路。
误区四:机械化式的调研程序
我们曾经做过空调的普及率调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入户研究,但现在一些高档小区越来越难进入,导致抽样误差加大。那怎样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呢?我们派出访问员,带个望远镜。只要看看外墙上挂着的小方块就可以了。家里有没有空调?是什么牌子?一目了然。
调研要跳出程式化的框框,不要总是戴着镣铐跳舞。
第一次使用“量表”,第一次运用投射技术,垃圾调研法的诞生,这些都是调研的大创意。编个小程序提高搜索资料的效率,打破RD、DP、FW采用项目小组制,通过一支烟、一顿饭顺利实施了访问,等等,这些也都非常有创意。
即使表述同样的数据,有创意的研究员能将其表述得非常生动,使数据有了生命,成为活生生的市场剖面图和消费形态图;而在没有创意的研究员笔下,这些数据却是僵硬的、干巴巴的、没有呼吸的。
有一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生活状态。常规的方法是采用深访,询问卡车司机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性等。但我们觉得这样做太肤浅了,经过一番准备,我们的研究员和卡车司机同吃同住同行了五天,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日常生活,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市场调研虽然有科学的程式化的步骤,但在这个动态化的过程中,任何环节都需要创意的帮助。有创意思维的调研人员,总是能十分敏感地抓住那些有价值的信息,从不让它们失之交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个很有创意的假设,然后运用各种调研方法进一步证明这种假设是否确实存在。
我们为一个车载诊断仪器作消费者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仪器本身非常感兴趣,但购买仪器的要求却并不强烈。当然,我们通过产品测试很快掌握其原因所在。此时任务已经完成,但我们在调研中,又创造性地探求了消费者对租用这套仪器的需求,在得到消费者积极反应之后,我们又及时地调研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租用方式和价格。整个调研工作可谓超额完成原来的计划,令客户非常满意。
而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研究公司在项目开始后,会很快地根据项目计划书做出项目预算。这样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基本上要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和预算来进行。但是这样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研究员在项目过程中发现了既定研究内容之外的问题,但由于是计划之外的问题和费用预算的关系,研究员一般也就不多此一举,这样不仅敏感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同时也扼杀了研究员的创意积极性,对调研的实效性和实用价值就会造成较大的折损。
调研不是机械化的程式,否则发明一个可执行程式的机器人就可以了。
误区五:研究员不懂品牌,广告和策略
“看上去很专业,图表很漂亮,但是客户不需要这样的报告,要深入分析、挖掘数据,平时多看品牌、广告和营销方面的书..”这是叶总经常教导我们的话。
多年以前,我们也曾经与其他公司的研究员进行过业务合作,结果不是很理想。论市场研究,没有问题,但研究框框以外的知识却很薄弱,分析问题总象漂在水上,深入不下去。在整合营销传播时代,光懂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懂营销,懂品牌,懂广告,更要懂策略。这样我们的报告才能真正做到务实和营销紧密结合,为企业解决问题。
误区六:未看清真相和本质
“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看,假如你现在是策略决策人员,你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对照一下原来的研究内容,把那些华而不实的问题大刀阔斧砍掉吧,不要心疼,那样只能增加报告厚度。除了在调研方案设计之前就开始进行这样的思考外,还要对一些处于萌芽状的策略进行测试和研究,让策略少犯错误。
“策略性思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相和本质总是在和你捉迷藏。我们曾在圆明园的迷宫里转来转去,云里雾里的。后来爬上附近的石头一看,里面的曲曲弯弯一目了然。做分析也一样,必须上升到策略的高度。“这个结论对企业有什么帮助?”“这个数据如何支持策略的制定?”..从策略的高度多问几个为什么,肯定大有收获。
误区七:中看不中用
有一客户讲,他们已经找了国内的多家调研公司进行过合作,总的感觉是“中看不中用”。光是数据就把人给砸晕了,哪还能理出个头绪呢?
调研报告一般有两种结局:要不一是被遗忘后渐渐放得发霉;要不一是被高效利用传来传去翻得破破烂烂。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问企业一个问题:在提案结束后研究公司有没有对调研报告进行“产品满意度”研究?或者事隔半年后他们能否再次询问企业的意见和看法?
有的企业讲,我们也请研究公司做了这方面的研究,但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运做作市场,该往哪个方向走。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箩筐的数据砖头对企业有什么用?无数的事件表象对企业有什么用?我们的分析能不能更高一点,更深一点,更透一点,更实效一点?能不能提供特别针对企业的“中看更中用”的报告呢?我们认为抛给客户一堆僵硬的数据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误区八:只做常规数据分析
不要迷失在数据里,真正有用的数据需要仔细挖掘,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是不是有什么联系?是否能通过交叉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探索出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综合其他条件看,这种关系还存在吗?这种关系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吗?与自己的策略课题有关系吗?炼就一双睛睛火眼,深入挖掘数据,洞察本质。
误区九:一次性调研
有的企业讲:我们也很重视调研啊,可为什么总觉得把握不住消费者呢?回过来我们也要问一句:您对消费者进行了几次研究?是不是每年甚至每半年都有过一次或多次调研呢?
要想摸透消费者的心,必须不停地与其沟通,长期接触。过去相差十年才形成代沟,现在一两年就产生代沟。用两年前的数据怎么能解读今天的消费者呢?
我们经常看到McDonald、KFC、P&G等国际公司总是不断地进行调研,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库。而国内有些企业在跟踪研究上不太肯投入,总认为做了一次调研就对市场、消费者了解了。当然越来越把握不住消费者了。
误区十:调研是万能的
有的企业往往会把市场调研想像成无所不能的。市场策略、广告创意、活动方案等等都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解决,其实不然。市场研究只是辅助决策,使决策更有把握,增加胜算的机会,我们做研究的在和客户接洽时,也不要做任何超出市场研究范围的承诺,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市场调查公司利用西方输入的模式,行业思维、方法、手段来做市场调查,这当然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能完全用这种思维模式来对待中国的企业。我们要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做市场调查,但更重要的是要用适合中国企业的思维方式。
希望能帮到你哦!!
参考资料:http://www.great2008.com/scdc_1395.htm
E. 国内户外运动品牌有哪些
知名国内户外运动品牌:
1、TOREAD (探路者) :产品线最长的国产品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圈内口碑一般,正在尽力往高端、专业聚拢。
F. 哪些户外品牌在美国更受欢迎
全美乃至全球最大的户外市场调查统计以及咨询公司SNEWS对美国户外用品销售数据进行了统计,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户外品牌在美国更受欢迎,作为购买装备的参考。
背包类
Osprey – 28%
The North Face – 11%
Gregory – 4%
Granite Gear – 4%
CamelBak – 3%
Mountainsmith – 3%
Deuter – 3%
Vaude – 3%
Kelty – 1.5%
Osprey 很强大,TNF也不差,但国内TNF的背包在户外店卖得不好吧?除了CamelBak,其余都已经在中国销售了,而且也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背包。其实,有必要表扬Deuter和Vaude,这两欧洲牌子能在美国占到这个市场额度,很不错了,不过它们似乎在国内表现要好得多。Osprey目前已经是在全球市场市场表现出色,关键就在于它不断的创新能力,产品更新换代极快,今年它英国公司研发Exos(不确认这么写的),就又在欧洲户外展拿了大奖。
帐篷类
MSR – 19.5%
The North Face – 14%
Eureka – 8.5%
Sierra Designs – 7%
Mountain Hardwear – 5.5%
Kelty – 4%
Marmot – 3%
Hilleberg – 1.5%
估计又要吓人一跳。几个月前,我就和几个朋友聊过,当时就让他们猜美国户外店啥帐篷最好销,他们猜了个遍都没想到是MSR,因为他们觉得MSR在美帝国主义那也是高档货,呵呵。连Hilleberg都能卖得还可以,何况MSR?这类装备类的产品,价钱可能已经不是绝对因素了,特别是在价差不大的情况下。我个人的疑问,那种类似Coleman的家庭用自驾野营帐篷在国外主要在什么渠道销售?按理说,这类产品应该有相当大的市场才对,肯定该比MSR火多了。
睡袋类
The North Face – 15.5%
Mountain Hardwear – 11%
Marmot – 10%
Western Mountaineering – 7%
Lafuma – 7%
Sierra Designs – 5.5%
Big Agnes – 4%
Slumberjack – 3%
Montbell – 3%
最近几年的前三排名基本没变,群雄纷争,差距并不大,不过显然就是TNF的睡袋在国内被低估了?Western Mountaineering在美国也不算高档货,Lafuma有一定位置据说是因为款式(它第一次进前十)。
男性技术服装类:
The North Face – 32%
Mountain Hardwear – 8.5%
Arc'Teryx – 7%
Patagonia – 5.5%
Marmot – 4%
Cloudveil – 4%
Red Ledge – 2%
女性技术服装类:
The North Face – 32%
Patagonia – 7%
Mountain Hardwear – 7%
Arc'Teryx – 7%
Marmot – 5.5%
Obermeyer – 3%
Isis – 1.5%
这个就什么都不用说了,不过里面有些新牌子,大家可以关注下。Arc'Teryx卖得也不错,价钱真不是绝对因素的,不过我估计国内的Arc'Teryx销量在技术类服装中的销售比重说不定更大,虽然穿它的人基本都不是把它在真正的技术用途活动中穿着,强烈好奇国内的技术服装销量第一或者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是啥?Ozark?因为它赞助藏队?我不知道,各位给个答案。
男性运动服装类:
Patagonia – 21%
The North Face – 18%
Columbia – 5.5%
Royal Robbins – 5.5%
Prana – 4%
Mountain Khakis – 3%
ExOfficio – 3%
女性运动服装类:
The North Face – 15.5%
Patagonia – 12.5%
Prana – 10%
Royal Robbins – 8.5%
ExOfficio – 4%
Columbia – 4%
Horny Toad – 3%
Isis – 3%
Kavu – 3%
Columbia 真“惨”,直接就没有被统计到技术服装类别中,只是“运动服饰”,而且显然就是,它的销售贡献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商场,所以在户外店销售排名这么低,在中国同样如此。Patagonia其实也有点类似这类情况,某老美告诉我,专业的人从来不穿它家产品,除了赞助的,买它技术服装的几乎都是“骚包人士”,基本不上山。不过这是一家之言,看到的朋友别见怪。
男性户外鞋类:
Merrell – 14%
Keen – 12.5%
Chaco – 11%
Vasque – 11%
Salomon – 5.5%
Teva – 4%
Mion – 3%
Crocs – 3%
Lowa – 1.5%
Asolo – 1.5%
女性户外鞋类:
Keen – 17%
Merrell – 14%
Chaco – 12.5%
Vasque – 8.5%
Salomon – 4%
Mion – 3%
Teva – 3%
Crocs – 3%
Kayland – 1.5%
Ahnu – 1.5%
Crocs 危险了,下滑很厉害,今年说不定就跌出前十了,这类卖创意的牌子就有这个问题,如何保持产品有持续的吸引力。Keen和Merrel不是一般厉害,可惜国内代理似乎都是铁了心走商场,根本不看重户外店渠道。所以估计这是几大类别中,中国和美国差别最大的一类,前三名在国内目前基本都属于非市场主流产品,可惜可惜。Montrail没落得很厉害,国内同样也是如此,产品线转型和被Columbia收购都是个关键原因。不过准确地说,美国销量最大的户外鞋品牌其实是Timberland(如果它还算户外鞋牌子的话),去年的销量似乎达到了15亿美金,其中绝大多数份额都来自于鞋类产品,只不过它基本都不进户外店罢了。Keen去年的销量也就几千万刀,和Timberland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从这个角度看,或许进商场的确是王道,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只是这需要大量烧钱和耐性。
袜子类:
SmartWool – 51%
Fox River – 10%
Wigwam – 8.5%
Teko – 4%
Darn Tough – 4%
Bridgedale – 1.5%
Dahlgren – 1.5%
SmartWool是不是应该受“反垄断法”的调查?不过个人感觉它的产品是很容易被复制的,国内不是现在就有很多的羊毛袜子吗?这个市场其实机会蛮大的,我知道的几个国内羊毛袜子好像卖得都还可以,产品本身也还不错。
内衣类:
Patagonia – 36.5%
Icebreaker – 12.5%
Terramar – 8.5%
Duofold – 6%
Ibex – 4%
SmartWool – 1.5%
其实这个市场蛮大的,只是国内似乎没人重视,也不愿意去做。我个人其实对Patagonia的内衣倒不是特别感冒,不过话说回来,我好像对 Patagonia的所有产品都不感冒(不过现在好像对啥都不咋感冒,反正也没钱买不起,不过如果不要钱白捡,我就对啥都发烧了),除了个别T恤和鞋子,而吸引我的原因也无非就是外形罢了,从技术角度讲,真是没有亮点的。Patagonia的老板邱纳德(他还创建了Black Diamond,我手里现在还有以他名字做商标的BD的冰爪袋和绳包)倒是一个极其厉害的人物,超一流的登山家和冲浪高手,因为认为全球变暖会让水上运动更流行,他现在力主Patagonia开始大量生产水上运动服饰,从潜水服到冲浪装,无所不包。最夸张的是,他最近居然要给他那个同样是冲浪狂人的儿子开一家公司,专门采用环保材料来生产冲浪板。另外,这个值得说一下,Patagonia在全美最出名的其实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的工作环境,它在这方面的美誉度就和Google一样,每年似乎有上百万人(这个我不确认,可能有问题,我自己都觉得夸张)申请去它那工作,要知道它公司才1000多人的。
G. 户外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多大
2012年户外用品年度零售总额为145.2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4.94%;品牌出货总额为73.9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36.1%,2012年国内市场共有户外品牌823个,较2011年的717个增长了14.78%,其中国内品牌为405个,较2011年的343个增长了18.08%,国外品牌为418个,较2011年的374个,增长了11.77%。
H. 谁能提供2010年户外用品行业的市场销售或市场占有率之类的统计数据资料谢谢!
Garmin全年总收入为26.9亿美元,同比有所下降,09年同期为29.5亿美元。其中,户外/健身部门总收入为5.6亿美元,09年同期为4.69亿美元。航海部门总收入为1.99亿美元,09年同期为1.78亿美元。汽车导航/手机部门总收入为16.67亿美元,09年同期为20.5亿美元。航空部门总收入为2.625亿美元,09年同期为2.46亿美元。
哥伦比亚运动服装有限公司总收入为14.84亿美元,同比上涨19%。净收入为7700万美元,同比上涨15%,摊薄后每股收益为2.26美元。2009年,净收入为6700万美元,每股收益1.97美元。
Amer在产品研发方面投资5740万欧元,占经营支出总额8.8%,2009年占经营支出9.0%。冬季和户外运动产品研发占研发总额63%、球类运动产品占14%、健身产品占23%。截止2010年12月31日,514名员工在Amer集团负责产品研发工作,占该集团全体员工的8%。
威富集团2010年全年收入同比上一年增长7%至77亿美元,其中户外&极限品牌全年增幅达14%,牛仔类品牌列增幅为1%,职业类和时装类增幅分别达5%,而体育类品牌表现则与上一年持平。
全年毛利率创纪录的达到46.7%,同比增长240个基点。直销和生活商业上毛利的超预期增长,零售业务盈利能力的改善,降低的产品成本促使这一年度的营业毛利调整后增幅达13.3%,提高了140个基点,其中包括1亿美元额外的营销投资。
Deckers公司全年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截止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4.452亿美元,同比上涨30.2%,09年同期为3.42亿美元。库存为1.25亿美元,同比上涨46.4%,09年同期为8540万美元。UGG品牌库存为9470万美元,同比上涨2470万美元。Teva库存为2270万美元,同比上涨1340万美元,UGG和Teva库存的上涨主要是春季订单的增长。其他品牌库存为760万美元,同比上涨150万美元。
Cabela’s公司总收入为27亿美元,零售额为20亿美元,净收入为1.0575亿美元,金融服务总收入为2.1亿美元。
Crocs全年总收入为7.897亿美元,同比上涨22%,09年同期为6.458亿美元。净收入为6770万美元,每股收益为0.76美元,09年净损失为4210万美元,每股损失为0.49美元。毛利润为4.238亿美元,同比上涨41%,占总收入的53.7%,09年同期为3.01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6.6%。销售、日常和行政总支出为3.427亿美元,同比下降3%,09年同期为3.521亿美元。
Timberland公司总收入为14.3亿美元,同比上涨11.2%。净收入为9660万美元,同比上涨70.6%。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82美元,同比上涨80.2%,09年同期为1.01美元。截止第四季度底,Timberland拥有现金2.722亿美元,没有债款。应收账款为1.883亿美元,同比上涨26.2%。库存为1.801亿美元,同比上涨13.6%。
I. 国际登山品牌在中国或者世界的市场占有率
提供一份美国的SNEWS公司的统计报告,它是全美乃至全球最大的户外市场调查统计以及咨询方面的公司,几乎所有稍大的户外公司都是它的客户。这一份报告是于2008年2月正式发布,背包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如下:
Osprey – 28%
The North Face – 11%
Gregory – 4%
Granite Gear – 4%
CamelBak – 3%
Mountainsmith – 3%
Deuter – 3%
Vaude – 3%
Kelty – 1.5%
Osprey 很强大,TNF也不差,除了CamelBak,其余都已经在中国销售了,而且也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背包。其实,有必要表扬Deuter和Vaude,这两欧洲牌子能在美国占到这个市场额度,很不错了,不过它们似乎在国内表现要好得多。Osprey目前已经是在全球市场市场表现出色,关键就在于它不断的创新能力,产品更新换代极快。
根据上述排名,推荐你去户外店看看Osprey和Vaude的背包,它们一个是只作包,另一个是做包起家,在店里看好之后,上淘宝网上找吧,价格如果不是便宜得离谱,可能是真货。
祝你出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