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太极拳在未来全世界的发展前景
会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目前全球已经有十亿人在练太极拳了.
⑵ 调查发现,长期练太极拳的人群平均寿命和普通人群差不多,那么练太极拳与人均寿命是否具有相关性
无相关性,人的寿命和人的德行息息相关。历史上有不少太极高手都不是高寿
⑶ 关于太极拳的现状
在国内不清楚,如果连公园里打太极拳健身的人也算上,全世界大概有1.5亿人练习太极拳。在中国的规模很大。以前有个统计,中国习武的人大概有1亿人,不知道算不算上公园里打太极拳健身的。我估计算上了,不然本来就平均14个人里有一个习武的就够过分的了,再加上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全中国都是武林高手了......反正我身边找100多认识的人里我也数不出4个以上真正习武的。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连当兵的也算上了,那样的话这个数据比较合适。
太极拳从清代末年就开始在京城皇宫里流行,是最有贵族渊源的武术了。真正开始是从1963年国家体育局创编简化24式太极拳并推广普及开始。现在已经遍及全球5大洲。
太极拳有很好的健身养身作用,精通太极拳的名家大部分都是长寿的,而且身体一直很好没什么老年病。所以现在太极拳是养生的上选,这正是当初创编并普及简化太极拳的目的,而且效果好人人适用,比任何食物药物疗法来的明显,花费还少,最多一些器材加上衣服和每天去公园的路费而已。也不怎么占时间。当然想成为高手还是要有时间,经历和金钱的付出的。
最擅长的省份应该是河南省焦作市的陈家沟和赵堡,哪里是有考证的太极拳的发源地。
作为体育运动,推手据说是惨不忍睹,已经快成职业摔跤了。新开的武林大会上据说有扭转趋势,拭目以待了。
最著名的运动员不知道,我知道的最好的人是陈氏八大天王之一人称常胜将军的王战军。
历史背景你要啥方面从那开始的?不过不管哪方面的google和上肯定搜得到,wiki上也有非常详细的资料。
⑷ 太极拳国内外研究现状.(写论文)详细点...拜托
太极拳研究的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华武术》、《武林》、《少林与太极》、《武魂》、《武当》等武术专业期刊03-07年以
来刊登的关于太极拳方向的共885篇文章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各分类数量比例,分析研究相关内容,探讨
太极拳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太极拳分类分析研究太极拳创立于明末清初,创始人综合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
武术中的各种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唯
物哲学阴阳学说和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是民族智慧的结
晶。太极拳发展至今,已涵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
素,其拳理映射着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如今太极拳已成为中国
乃至世界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深受人民的喜爱和推崇,被誉为
世界第一健身品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和推广太极拳,并
成立了很多相应的组织机构,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作为国内武
术界颇具影响力的《中华武术》、《武林》、《少林与太极》、《武魂》
《武当》等武术专业杂志多年来为宣传、普及、发展太极拳运动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太极拳研究的现状,笔
者统计了2003-2007年《中华武术》、《武林》、《少林与太极》等五
家杂志刊登的太极拳类文章,将文章进行了归类分析及数理统
计。经过分析研究,把太极拳类文章划分为:太极文化类;太极拳
综合技术类;太极拳理论研究;太极拳教学与训练;太极人物及
报道等类别。统计各分类数量比例,研究各分类内容,探讨太极
拳研究的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3年-2007年《中华武术》、《武林》、《少林与太极》等五
家最具代表性及权威性杂志刊登的全部太极拳类文章(论文)共
885篇(因武林杂志停刊,故对其只统计至2006年9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3年-2007年五家武术专业期刊刊登的全部太极
拳类文章(论文)共885篇,研究其内容并进行合理分类。
1.2.2数理统计法
把885篇论文就太极文化类、太极拳综合技术类、太极拳理
论研究、太极拳教学与训练、太极人物及报道等类别进行归类整
理,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885篇太极拳类文章中关于太极拳综合技
术类(太极杂谈)、太极拳理论研究类、太极人物类研究类等文章
数量较多。其中太极拳综合技术类最多,共122篇,占总数的
13.78%;太极拳理论研究类文章次之,共84篇,占总数的
9.49%;太极人物类文章81篇,占总数的9.15%;太极拳文化类
文章80篇,占总数的9.04%;陈式太极类62篇,占总数的
7.01%;太极拳教学与训练类文章54篇,占总数的6.10%。以上
分类及数量共占据了文章总量的54.57%。其余类别如练拳感
受、太极拳歌谱要诀、太极健身类等文章为补充,分别为48篇,
占总数的5.42%;44篇,占总数的4.97%;43篇,占总数的
4.85%。值得指出的是关于太极拳器械、太极拳规则等方面研究
文章分别为11篇、15篇,只占文章总数的1.24%和1.69%,点缀
于太极拳类文章中。
2.2分析
2.2.1关于太极拳综合技术和太极理论研究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太极拳综合技术和太极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的论文最多,其中综合技术类122篇,占总数的13.78%,太极拳
理论研究类84篇,占总数的9.49%。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与太极拳运动深受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习练人
数最多的拳种,并且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和推广太极拳,成
立很多相应的组织研究机构有直接的关系。说明人们不但习练
太极拳而且研究太极拳,发展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综合技术也可以说是太极杂谈类,属于研究太极拳
共性方面的东西,如:太极拳的方法、作用、地位等,研究范围较
广,适合于各类的太极拳。因此文章数量居多在情理之中。
太极理论类属于深层次的对太极拳进行研究总结,包括太
极拳历史、太极拳拳理、太极拳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可喜的是近
年来关于太极拳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越来越多,与太极拳运动
越来越被国家重视、被人民喜爱有关。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
理中心每年都举办各种太极拳类活动,包括太极拳培训班、太极
拳比赛、太极拳论文报告会等活动。武术申奥,太极拳也是重要
的内容之一。所有这些,极大地鼓舞了太极拳工作者和广大的太
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运动的研究和追求。太极拳理论方面的研
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2.2.2关于太极人物、太极拳文化、太极拳歌谱要诀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关于太极拳人物方面文章81篇,占文章总
数量的9.15%。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与太极拳名人效应
密切相关。多年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太极拳名人倍出。
无论是太极拳历史传奇人物陈王廷、陈鑫、杨露婵,还是现代太
极拳传人陈小旺、陈正雷等大师都为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普及作出了很大的成绩和贡献。也正是由于这些名人大师们的明星效
应,使越来越多的追星族投入到太极拳运动中来。
调查结果表明,关于太极文化、太极拳歌谱要诀方面的文章
分别为80篇占9.04%和44篇占4.97%,与下面要论述的太极
健身、太极教学与训练类均属于主体论文类。太极拳受中国古典
哲学影响,在形成及发展中始终与古代“阴阳”“、五行”“、太极”
理论密切相关。其“天人和一”、“刚柔相济”“、以弱胜强”等理论
一直是指导人们进行太极拳实践的文化基础。历史以来关于太
极拳方面的论著多是以歌谱要诀等形式流传于世,如王宗岳的
《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等。研究太极拳史料的一
个重要途径是研究太极文化与太极拳歌谱要诀,值得高兴的是,
近年来关于太极文化及太极拳歌谱要诀方面的论文无论是在数
量和质量上均有提高。如《武林》杂志曾经多次刊登蒋家骏先生
的“陈式太极拳走架打手要诀”类系列文章;《中华武术》杂志连
续刊登范克平先生“中央国术馆写真”类系列文章,均系上乘之
作。
2.2.3关于太极拳教学与训练、练拳感受、太极健身方面
马克思说“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太极拳作为传
统的全民健身中重要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被人们所青睐。人们
习练太极拳、体悟太极拳。有识之士通过实践总结太极拳健身、
太极拳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感受。这也是太极拳教学与训练、练
拳感受、太极健身类文章分别为6.10%、5.42%、4.85%,占据主体
和补充位置的重要原因。
2.2.4关于太极拳几大流派方面
总体来讲,关于太极拳各流派方面文章,相对于太极文化、
综合杂谈、太极人物、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相对薄弱,流行的几大
门派中,陈式太极拳方向论文62篇,占总数7.01%,杨式太极拳
44篇,占总数5.16%,属于主体类别。其余如孙式太极拳、吴式
太极拳方向文章只占总数量的2.14%和1.35%。
调查结果表明,885篇论文中,属于研究各式太极拳方向的
论文195篇,占总数量的22.03%。根据统计,195篇文章中研究
陈式太极拳方向的62篇,占流派分类的31.8%;杨式太极拳方
向的44篇,占流派分类的22.56%;和式太极拳类文章33篇,占
流派分类的16.93%;武式太极拳类文章25篇,占流派分类的
12.83%;孙式和吴式太极拳方向文章分别为19篇、12篇,分别
占流派分类的9.74%和6.15%。由此可见,在众多的太极拳流派
类研究论文中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方向为最多,这与陈
式太极拳是其他各式拳的母体拳有关。陈式太极拳从创编之始
经历了400多年的丰富与发展,其技术及理论体系相对成熟。而
由陈式拳演变而成的杨式、孙式、武式、吴式,在习练人数、演练
水平、研究成果等方面逊色于陈式太极拳在情理之中。
关于竞赛套路方面,共有文章33篇,占总数的3.72%。笔者
在进行类别划分时把诸如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等竞赛类
套路划分在一起。统计结果表明,此类文章所占比例较小。事实
上,竞赛类套路在普及程度上远远高于其他类太极拳,这与竞赛
类套路简单易学,易于推广普及有关,太极拳习练初期人们往往
选择16式、24式等简化太极拳类,而简化太极拳类的健身效果
依然明显。因此出现了参与人数众多,研究成果偏少的现象,与
参与者以健身为目的和竞赛类太极拳形成时间较短有关。
至于太极赛事及海外报道方面,属于新闻类报道,虽然分别
占据总量的3.16%和3.39%,但因学术意义偏轻,在此不做评
论。
2.2.5关于太极拳产业、太极拳规则、太极拳器械方面
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的是,虽然太极拳作为世界第一健身
品牌,并号称是习练人数第一的健身项目。但根据统计,关于太
极拳产业、太极拳规则、太极拳器械方面的研究很差,分别为17
篇(1.92%)、15篇(1.69%)和11篇(1.24%)。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3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作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的太极拳运动,其研究现状呈现欣
欣向荣之势,研究成果以太极拳综合技术类、太极拳理论研究
类、太极文化、太极教学与训练、太极拳歌谱要诀等方面为主体。
在太极拳流派分类中以陈式太极拳研究成果最为突出。而值得
一提的是和式太极拳,作为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和式太极拳其
研究成果与习练人数一样有后来居上的气势。和式太极拳类文
章33篇,占流派分类总量的16.93%,排在陈、杨式太极拳之后,
列第三位。而孙式、吴式太极拳研究却略显不足,应引起有关方
面重视。与孙式、吴式太极拳研究一样薄弱的是关于太极拳产
业、太极拳规则、太极器械方面。希望有识之士加强这方面的研
究力度。
3.2建议
(1)体育项目科研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项目理论与实践、
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研究水平。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太极拳理论
与实践、太极拳教学与训练、太极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努力提
高太极拳研究的水平。
(2)加强太极拳健身方面的研究力度,广泛宣传太极拳的健
身效果,努力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使太极拳真正成为世界第一
健身品牌。
(3)各流派太极拳应均衡发展,充分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体
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孙式、吴式太极拳应发扬优势,加强
科研力度。各派太极拳从业者及爱好者应相互学习、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4)加强太极拳市场化培养及研究,开发太极拳产业建设,
体现世界第一健身品牌价值。
(5)应加强太极拳规则及太极器械方面的研究,使太极拳研
究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⑸ 太极拳是怎样来的调查报告的作文
学太极拳的感想
以前看别人打太极拳,特别是看电影时,总觉得太极拳很神秘,不可捉摸。记得有一部电影中,“太极始祖”张三丰打太极可以发挥出极强的力量,而学习者打太极却只像摆架势。我一直不明就里。而今,学过二十四式太极拳后,我略知一二了。太极的功用之一是防身,重在借力打力。打太极是要求行云流水,顺势而行。所谓势,有内外之分。内势指呼吸的频率深浅、肌肉的松紧,外势指对方和自身的姿势、位置、速度、力度以及运动趋势。顺势练太极,则可进退自如,攻守无隙。
太极拳,相比起长拳,动作缓慢,姿势稳定,时进时退,圆弧动作居多,注重气息的协调。打一套太极拳,就是全身心的锻炼。练习时,气息与动作的协调要求心静;加上每一个动作都有意象,使得练习者身心融为一体,感觉“内力”在身体每一个部位的动作中流畅地运转。圆弧动作有利于身体内气息的运转,缓慢的动作促使练习者专注于关键动作,稳定的姿势是各动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而时进时退扩大了气息的运转空间。如此一来,练太极拳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使人心情舒畅,心境明亮。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相对较简单,但其中包含着太极拳的精华。因此,若要发挥太极拳的最大效果,就应动作准确,呼吸协调。搂膝拗步中的很多动作,如搂、拗、转身、推掌,结合弓步和重心的移动,便是极有锻炼价值的。微曲的双腿控制着整体的重心,摆动的双臂带动上身的运动,二者协调便可全身锻炼。倒卷肱是比较难的一个式子,对稳定性要求高,由于运动时应单脚转身,并以虚步连贯,而且速度缓慢,练习者需有足够的耐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太极拳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会的,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向高手的学习,才能真正学好。太极拳健身养性的功用,将使每一个人长期受益。
我是德州齐河县局(营销部)的一名退休干部,以前不爱运动,患有较重的高血凝病。但通过打太极拳,我的身体越来越好了。
2009年夏天,我到临沂市某疗养院疗养。疗养院根据我的病史,让我采取运动疗法,如打太极拳。从此之后,我一直坚持打太极拳。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确实能强身健体。今年6月份单位组织体检,我所检项目均已正常。
打太极拳一年多来,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打太极拳要有决心,要专心,而且要有悟性。首先,要有坚持打太极拳的决心,坚持每天早晨练半小时,不能半途而废。其次,学练太极拳时要专心,多看录像、多听讲座、多看名家如何打拳。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还要有悟性,对拳理拳艺不断进行探索,提升自己的拳术水平。
我一般在早晨练习,先喝杯淡盐水,然后凝神静气打拳,在松、静、匀、轻、柔劲中,摒除一切杂念,呼吸自然,心神安定,使内气充盈,五脏六腑均能得到锻炼。
打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能够磨练意志。在同拳友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时,我也悟出了不少人生的道理。目前我已经能打简化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正在研讨习练四十二式太极剑。
浅薄感悟,还需修炼,坚持练习,乐在其中。
⑹ 太极拳在未来全世界的发展前景如何
太极是中国传统的健身防身的一种武术,所谓心中倒转乾坤,手上行云流水,脚下虚实有韵,目前流行的榆枷其来源就是我们的太极!太极在世界范围的推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⑺ 太极拳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太极拳的发展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目前, 目前,很多科研部门对太极拳正在进行研究。通过从医学、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它是技击术和《孙子兵法》的有机结合。因此,太极拳特别是杨氏太极拳,拳势简单、易学易练,正在以其独特魅力被世界人民所喜爱。
⑻ 太极拳目前是什么样的发展前景
这要看你具体指的是什么?
如果说套路,世界上有好几亿人在练,普及率是世界第一无可争议,而且持续性看好;如果说推手,就差多了,除公园里偶有老人练外,就是运动员相互顶牛的推搡的表演;如果说技击,更是凤毛麟角,只是部分老拳家会和主要嫡系传人在练,在社会上基本上看不到了!
太极拳作为我们中国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它本身就是打人的技术,而不是健身体操,单纯的养生不是祖师爷创拳初衷!推广太极拳服务大众,我非常支持,但是我更愿意看到,研习太极拳者在健身的同时,也能有一定的技击能力,返太极拳善于实战的本来面目!因为它姓‘武’并非姓‘舞’!!!
⑼ 太极拳 普及程度
这么说吧,全世界现在最普遍的武术是太极拳。。。
但是练的好的,很少。太极很易学。但是想精通。没个十年八年的。难!
⑽ 青少年普及太极拳的调查问卷
可行,现在的青少年体质较差,多锻炼对成长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