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养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
根据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我国从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我国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2.6%,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8.1%。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㈡ 中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数据哪里可以看到
这个是在艾媒数据中心上找到的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7.44万亿元。上面不仅可以找养老行业市场规模,还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哦。
㈢ 养老行业前景如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
老人也难受
其实我觉得老人也难受,对老人暴力行为其实在规模大的养老院根本不可能发生。但是冷暴力,忽视避免不了,因为护理员真的都很累了顾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绪,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顾。
㈣ 养老行业的前景
作为在养老院当过四年护士的人来答,在未来十五年内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不会很舒服
第一,在养老院工作的人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养老院的工作和工资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我在一个二线城市 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五万多 离职的时候要加工资了 大概是六万左右 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辞职了 这些工资是我白班工作十个小时 夜班工作十四个现实换来的 工作时间白班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休息一会 吃饭的时候 老人出了任何问题都要起来处理。你们看到的 电视里那种护士推着白发老人晒太阳那种事情我工作几年是一次都没有 我对工作的印象就是冗长的走廊 和处理不完的大小便 领导不断的检查。还有和护工们一起工作真是很不开心 ,她们跟我们这代人简直就是好像不是一点星球的,尽管工作关系上表面维持了和气 ,但是我从那里辞职后一点都不想跟她们联系。
第二,管理者的难受
在养老院当领导的还不如底下的护理员和护士自在,他们也难受。首先来自员工的麻烦,底下的护理员包括护士,一个当医生的人来管理,他根本不懂得真正的养老护理工作,给出的命令和建议脱离实际临床工作。 就算是护理员出身的领导,他要使底下护理员的工作看起来在检查的时候像是达标的,但是呢 ,他也很清楚 这样的人员配比是绝对做不到那样的要求。
第三,养老院投资方的难受 其实我觉得利润其实很低 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到六的利润,这不是院长忽悠我们的。我算了一下真的只有这么多 ,因为总收入其实很好算,有多少员工,大多数员工工资多少我在那呆了几年了都大致清楚。
第四,其实我觉得老人也难受,对老人暴力行为其实在规模大的养老院根本不可能发生。但是冷暴力,忽视避免不了,因为护理员真的都很累了顾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绪,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顾。
第五,写在最后,我离职是因为我体力上,精神上都受不了如此折磨了。再干下去我将无法保证我的工作质量所以我选择辞职。从事这份工作还没有离职的人都只会给这份工作打六十分,我走的时候算是那个养老院工龄最久的护士之一。
最后的最后,题主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我的答案 ,你如果有些方面问题可以问我。其实很多小细节还没有写到
养老这个行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听前辈说 十几年前的养老院长们真是穷的不行 每天等菜场收摊了去捡那些看起来好一点的菜叶子回来。那时候还没有大型的洗衣机 老人大小便的衣服,都是护理员自己洗 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 简直无法想象 现在的大型养老院比十几年前已经强很多了 希望过二十年我父母老的时候 这个行业可以发展的更成熟 现在的养老院, 硬件设施没有问题 只是人员的配比真的太低了,多请人就要多花钱。
看到那些网上的视频,说护理员虐待老人的,其实你们觉得很过分, 那些人不是人。一个人极度困 极度累加上大姨妈的情况下,干出的事情超出自己的想象。再加上有些护理员,那个素质真是不敢恭维。要问我本人有没有这种行为,我在这里说在我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有过一次。因为那个老人把床头柜,床上,护栏上,地上,她自己的衣服上脸上手上,甚至墙上都糊上了某种东西。她要用她的脏手打我,我推了她一把。我写在这里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算是我对过去工作的一种记录吧’
㈤ 中国养老行业的现状
2009-2012年中国养老机构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中商情报网 http;//www.askci.com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2008-2009年中国养老机构产业发展环境分析,2008-2009年中国养老机构产业运行形势分析,2008-2009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2008-2009年中国老年社会福利院产业经营模式分析,2008-2009年中国知名养老院运行情况分析,2008-2009年中国老年公寓产业发展动态分析,2008-2009年中国托老所建设项目分析,2009-2012年中国养老机构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09-2012年中国养老机构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影响及企业应对策略分析【报告名称】:2009-2012年中国养老机构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关 键 字】: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产业运行形势 老年社会福利院产业 经营模式 养老机构产业前景预测 发展策略 投资咨询报告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报告页码】:110页 【报告格式】:PDF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中文价格】:印刷版6800元 电子版7000元 印刷版+电子版7500元 【英文价格】:印刷版14000元 电子版14500元 印刷版+电子版15000元 【报告编码】:HJ【报告描述】: 目前,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机构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2006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5亿,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200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11.6%。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74亿,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中国每9人中就有1位老人,到2050年,每3―4人中就将有1位老人,养老机构与设施严重匮乏。截至2005年底,各地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39546家,床位149.7万张,收养老人1102895名。仅就床位数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1%,较之于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远。 随著老龄化社会脚步加快的压力,巨大的养老需求日益凸显,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随著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已渐成一种时尚,这也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部分地区民办开放式住户型老年公寓,由于护理员招聘难度大、资金无法周转等问题,面临著举步维艰的尴尬。低档标准养老院占养老院总数的80%左右。中档占10%左右。这个档次的养老院,目前最受欢迎。高档和豪华的养老院占10%左右。 尽管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场所,兴办了7898所社区服务中心,“星光计划”也建起了近3万个“星光老年之家”,又增加几万张社区的养老床位,但与巨大的老年人院舍服务需求比起来,还属杯水车薪。许多贫困、边远地区及靠民间力量创办起来的养老机构囿于经费短缺、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服务内容不丰富,显得相对单调、贫乏,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也有较大的差距。
㈥ 从事养老行业的前景如何
这个问题要分开说。首先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各个角度来看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有一个大前提是你在当地开展养老事业,首先必须大环境下是需要有政府支持的,不管是政策扶植还是渠道资源上的扶植。政府扶植的主要驱动来源于功绩考核上的需求,如果当地政府对养老这块关注度不是很高,说直白点上面没有什么政绩需求压到下面,那么总体而言是很难推动的。第二点谈谈准备,在投入之前要先明确自己以何种形式和经营主体投入到养老产业中,是企业还是民非机构,这个非常重要,因为目前情况而言,不管是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型养老,主要还是以民非机构的形式参与的,但是民非机构本身产权是不明晰的,在未来有很大的风险,这个在将来是资本介入的一个壁垒,而企业主体在政策扶植上明显要少于民非机构很多。有很多人说现在涉水养老过早,其实也不然,如果你是作为产业投资去发展的话,现在其实已经需要去布局了,因为短期收益和你最终的结果其实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经营主体的形态决定了你将来长期走势和方向,这个是最初就要想好的。第三点谈谈现状,二三线城市机构养老比较难推动的原因在于支付习惯还没有转换,同时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线城市机构养老区域饱和,两级分化严重,主要是有公办的政府导向的机构参与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社区养老的话整体没有很好的模式出来,但是更容易在二三线城市去推动,因为二三线城市就现在来看,只要进入基本就是一家独大,政府很乐意把资源集中供给最初试水的企业机构,地方保护性强,只要帮助解决政绩需求,扩张速度会非常快,而且很难有第二家进入。一线城市社区养老呈现各区割据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区级之间本身的政策没有统一,加上一线城市很多养老政策是下放到区级和街道级的,区域权力极大,而不同区域又会保护自己区域内成长的企业和机构,所以很少有能在一个城市里全覆盖的。主要细分市场有日照中心,居家服务和社区综合体三块,总体而言都是初级阶段,很少有可以盈利的企业和机构。最后谈谈矛盾,一个是人才的矛盾,相对于这个领域各个岗位的人才基本是真空状态,特别是社区养老,需要很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去支撑,但是即便使用非常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去管理团队,由于这个行业的专业性极强,比方说你做居家服务,会涉及到康复和临床专科护理,这些都是门槛极高的,很少有两者皆通的人才。而这个行业绝大部分技术人才都是事业单位或医疗体系里流出来的,但是事业体系和医疗体系的技术人才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市场营销企划的意识薄弱,运营管理能力极差,普遍缺乏上进心。所以团队的组建是非常值得去琢磨的。第二个矛盾是政府采购与市场化的矛盾。从事养老行业在最初的起点一般都需要与政府去合作获取资源,但是这种合作是双向的,得到了资源就需要去为政府解决矛盾,那么这种转换在很多时候其实是会影响自身的运营管理和发展的,所以这个是双刃剑,需要自己去考量的。在什么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去转换这种角色,往市场化过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养老是民生问题,就政府采购合作而言,不是想退出就退出的,这个真的很重要,要思考清楚。随便码了些字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