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养蚕市场调查问卷报告

养蚕市场调查问卷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15 11:10:31

❶ 关于蚕的知识的研究报告

养一张蚕需桑叶450—550千克,因此要看桑养蚕,做到蚕桑平衡,以免浪费桑叶,又不至采叶过度影响桑树生长,甚至使蚕饿肚子结茧,乃至不能结茧。时间以相隔15—20天1批为宜,以利消毒防病。
1、做好养种催青,适时收蚁
领回蚕种后,要催青保持其适宜温湿度,确保孵化整齐。如蚕户分散,可联户集中催青。将蚕种放在蚕匾上,到收蚁前一天,用另一蚕匾倒捉在该蚕匾之上,遮光,保持室温在25—26℃、湿度80%—85%,空气要流通,收蚁当天清晨5时左右开电灯感光,促使孵化整齐。一般于8-9时收蚁,1-2龄用下垫上盖塑料薄膜全防干育,3龄用上盖下不垫膜的半防干育。这样以保持桑叶较长时间的新鲜,使小蚕吃饱吃好。

2、彻底消毒,预防蚕病
在养蚕前,必须做好蚕室具及周边的清洁消毒,养蚕5-7天再用“消杀精”消毒1次。配制方法:100克消杀精,加水25千克稀释,搅拌溶解后,喷洒或浸渍消毒,每平方米用225毫升,保湿30分钟即可。小蚕要用灭僵灵进行蚕体消毒。其方法是:灭僵灵50克加1千克鲜石灰粉,拌匀后撒在蚕体上,以一薄层为宜。10分钟后撒焦糠或其它干燥材料,然后再喂蚕。于收蚁后第一次给桑前及各龄饷食前用1次即可。蚕房要经常撒鲜石灰粉,并坚持洗手后喂蚕,蚕沙要及时搬离蚕室处理。勤观察,发现病蚕,立即拾取,投入石灰缸内。好蚕要用防疫药添食防病。

3、加温排湿
春蚕期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寒潮时,气温常降到15℃左右,这时要升温。若遇连续阴雨,湿度达90%以上,桑叶水分多,要注意排湿。小蚕期(1—3龄)气温26-28℃,湿度80%为宜。大蚕期(4-5龄)温度24-26℃,湿度70%-75%为宜。要尽量满足其要求。

4、桑园合理施肥
施肥,要掌握泥杂肥铺地,农家肥当家,化肥催芽的原则。切勿偏施氮肥。

5、科学采桑,精心养蚕
小蚕单位时间长速快,必须精选良桑,要叶质鲜,适熟偏嫩,黄中带绿,无病虫害。小蚕用叶从上往下采,从顶芽往下数,1龄期4-5片,2龄5-6片,3龄7-8片。大蚕期采叶可由下往上,但要除去老、黄、泥和有病虫害的叶片。若用枝条桑,则要打顶芽后1周再割,促使桑叶成熟一致。喂蚕要按时,饱食就眠,眠中暗而安静,适时饷食,要分批提青,促其眠起成熟整齐。

6、大力推广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是提高养殖效率和蚕茧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小蚕共育员要诚信、技术过硬、家庭劳力足、养蚕条件好。小蚕养到三龄,再分到各蚕户养殖

❷ 养蚕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小,养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抵抗力偏弱,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弱,如果养殖户管理不当,此时容易出现弱小蚕,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蚕蚁。 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桑叶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桑叶恢复到常温。

❸ 现在养蚕市场销售好不

不太好做 亏了很多钱

❹ 怎么想到要经营养蚕就看到行情这么糟糕

一、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快对生产设备的更新速度。各高等院校可加大蚕桑业的专业招生,培养学生的实际技术水平。经营公司对技术人员可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稳定的技术员工。经营公司可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进和更新。

二、调整生产布局,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生产设备资源。在非生产季节,可考虑用蚕房来作仓库、室内生产业(养兔、培养蘑菇等),增强对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养蚕分布要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要形成一批规模大、集中度高、比较效益好、规模发展潜力大的蚕茧产业带(区)

三、建立行会,健全完善行业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由行业龙头企业带头,成立行会,对市场价格、交易手段等进行规范化。可与政府合作,完善行业制度,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

四、从传统养蚕业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走上现代集约化经营的轨道,增强创新意识。现代集约化经营的轨道就是在蚕业科技进步有新突破,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技术家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速度加快。新品种的应用和新技术的推广,能够提升蚕桑行业整体水平。可以出台政策奖励员工的创新行为,提升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五、政府实行政策倾斜、引导,给予项目支持。政府应培养一批有竞争力、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化经营,推行公司+蚕农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减少市场风险。集中力量重点支持主产区的蚕桑发展,实行政策倾斜,给予项目支持。

❺ 养蚕市场前景

算算养蚕有多少赚头 2002-3-14 08:17:56
养蚕业是我国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传统骨干项目,具有突出优势。
根据经验和时下行情,新栽一亩桑园,第一年需苗木费200元(1000株,每株0.20元),肥料、农药、蚕种款150,人工款160元。
当年可养蚕1.2盒,产茧40公斤,茧款收入520元(按每公斤13元计)。第一年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第二年,亩桑养蚕2盒,产茧70公斤,毛收入910元。从第三年起桑树成林,以后亩桑可养蚕5盒,产茧175公斤,茧款收入2275元,相当于3亩棉花或水稻的产值。
桑树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不与粮棉争地。山坡、河套、沟谷地角均可栽植。且桑树为多年生植物,受益期长达20年以上。
现代蚕业已由传统的单一经营向立体复合经营转变,冬春季在桑树休眠期合理搞好桑园间作,一般每亩地可增收250-300元。按亩桑年产桑叶2500公斤计,养蚕后可出蚕沙1400公斤,蚕沙可养鱼165公斤、产值500元以上。而一亩鱼塘每年可挖起塘泥20吨肥桑,相当于150公斤化肥。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了鱼桑共生的良性循环。
(来源;安徽科技报 肖建中)
参考:http://www.ahnw.gov.cn/2006schq/html/200203/{002E7A73-DCEC-4DDA-90A0-7C4D9888D140}.shtml

蚕桑生产是洞桥镇的农业主导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养蚕户的规模扩大,生产用房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增收受到制约。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解决这一难题,聘请了浙农大教授,杭州、富阳市农业局蚕桑技术专家,引进了大棚养蚕技术。今年新建养蚕大棚26只,计3100平方米,全年棚内养蚕种117张,总产茧5104公斤,平均张产44.1公斤,比上年常规养蚕张产增3.6公斤,茧质提高1个等级。上车茧率、解舒率分别比常规养蚕提高3.2和6.3个百分点。为提高大棚综合利用率,有3只标准大棚内开展了非养蚕期种植蔬菜、饲养鸡等模式探索。

大棚养蚕这一技术的攻关,大大激发了该镇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今年下半年预计新发展蚕桑800亩以上

参考:http://..com/question/1531212.html

http://www.hnnyzz.com/hnnynews.asp?id=2667

❻ 高分悬赏,急需一份1000字以上的养蚕观察报告,初二水准,用词不要太专业。时间很紧。分不是问题,可以再

一、学生与蚕同成长
(一)、初见蚕宝宝
当我第一次把蚕卵拿到他们面前时,几乎每个人都睁大眼睛发出了阵阵惊呼。蚕对于城市里的孩子而言,是一种陌生的小动物。可能其中一些人对蚕有所了解,但大多停留在书本知识或浅显的印象。这样新奇有趣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发问:这是什么蚕的卵?世界上有几种蚕?它真是从这么小的卵中孵出的吗?面对孩子们的发问,我采用了“拖”字诀即推说不太清楚,咱们共同查找答案吧。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并给予了恰当的提示。没过几天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调查结果,虽然内容大同小异但信息来源却各不相同:有的查阅资料、有的上网浏览、有的请教家长或老人、有的询问卖蚕的小贩等。这样就初步达到激发研究兴趣的目的。将蚕卵放在实验室,请同学们来观察。在蚁蚕出壳时布置了一节观察课,观察中学生感到新奇、迷惑,甚至是害怕、恶心(女同学居多)。我对他们的表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孩子们纷纷要求每天来观察蚕宝宝,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心中暗喜:果然中了我的“欲擒故纵”之计。在后续的观察活动中,他们七嘴八舌地把观察到的现象讲了出来,我肯定了他们观察的很仔细、成果不少,但是你的家长、朋友没有见到蚕宝宝,你是否愿意与他们分享这个成果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也知道呢?一是把观察结果记下来,给他们看记录;二是把蚕宝宝带回家观察。孩子们开始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有的观察它的样子、用手或尺测量数据、看它怎样吃桑叶、看它怎样运动等等。请学生把观察记录给同学、家长看一看,征求他们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我的用意在于通过这种交流活动,促使他对记录进行修改,修改过的观察记录比较完整、清晰了。而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更具有实践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同时也渗透了尊重他人意见,坚持自己的主见,与人交流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如:蚁蚕的大小、颜色、形态、运动的方式等,说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活动,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蚕宝宝。
(二)、再见蚕姑娘
在第二次观察课中,学生分组观察。有的组各自为战,分别记录;有的组在组长的协调下分工观察记录;也有的组自选工作——有的观察,有的记录,有的测量,有的画图(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一种合作方式)。在汇报时各自观察的多有重复、遗漏;组长协调研究的进度受其能力的影响;分工合作的观察比较全面;我对这种研究方式表示了欣赏。意在影响学生们向这种合作方式学习。学生在观察时发现了许多细微之处,例如:发现蚕在吃桑叶时,不同的发育阶段速度也不同;有的吃桑叶先咬成一个弧形,转移方向再咬成一个弧形或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形成不知名的多边形,有的蚕碰到同伴会让出一些地方共同吃,有的则寸土不让;开始蚁蚕在桑叶上咬出一个一个针孔大小的洞,后来发展到小米粒大小,在逐渐扩大;蚕排便时先软后硬,由小到大,而且可以入药,清热去火。这些发现都在证明一个观点——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出色的研究者。著名的教育家帕克赫斯特说过:“经验对于儿童的价值,如同成人的价值一样,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由此我想到成人用理性认识世界,儿童则用心灵去感悟、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三)、洒泪别蚕蛾
在观察了蚕的成虫阶段后,又迎来了吐丝、做茧。孩子们在观察、在发现、在感悟。蚕在吐丝前要排一次便身体变得有些透明、柔软。然后在盒子里寻找合适的地方,用嘴把它弄湿再来回吐丝。刚开始还可以看到蚕的动作,逐渐地被蚕丝笼罩住,丝越来越厚形成了蚕蛾的家。孩子们觉得它把自己围在茧中是为了化蛹成蛾。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虽然痛苦却不可避免。由此这个系列活动,也渗透着生命意识的教育。在观察蚕茧时,有人提出剪开茧观察,有的提议在灯光下或阳光下观察,这样既可以达到观察的目的又不伤害茧中的蛹。茧蛾在产卵后会逐渐死去,学生很难过。我想:这个活动展示了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养蚕活动一定会在他们的成长中留下深刻印象。
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回想过去的一个多月,孩子们一起观察蚕、养蚕,有过收获的喜悦,也有过失败后的苦涩。
(一)、无心之失 铸成大错
例如:学生在喂桑叶时,急于喂蚕忘记将桑叶洗净、擦干,导致蚕中毒(树叶上喷上了农药)进入拉稀、死亡阶段。经过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后,注意到桑叶的干净与否、水分的多少对蚕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相信他会终身不忘。又如:蚕在结茧前会在盒子角落拉几根丝,有的同学无意中弄断了,结果蚕再次吐丝固定自己,有的蚕就未能破茧而出。学生知道是自己的“误操作”,导致蚕未能成功时很难过。我对他们进行劝慰,相信他们会“吃一堑长一智”。因为我们坚信,失败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成功。在失败的灰烬中,往往会迸发出成功的火花。当孩子们失误时、遭受挫折时,教师应该多些宽容与体谅,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的硕果。
(二)、争强好胜 导致失败
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希望能够与众不同,所以采取的方案大多复杂、不易操作或者为了别出新裁而选取不同的方案,最终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这是我们可以采用两种应对方法,一是严厉指出他为了出风头而导致的失败,这种方法符合实际情况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与信心,所以不该用也不能用;二是肯定他做出选择的勇气,同时委婉地告诉他:我们经常面临很多选择,但是看起来最华丽的未必是最佳选择。请他选择前多加思考,这样可以提高选择的成功率。同时也反映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师生交流互动的艺术,一门要穷尽心智探索的艺术。
三、孩子虽小 心却不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只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在这次养蚕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们众多的发现、新颖别致的观察报告,而是他们在活动中展示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孩子们在观察中有许多发现,如:蚕的身体形态、斑点花纹、生活习性等,这些发现很独特但都可以在书中或别的资料中找到答案,而他寻找答案时真挚、执着的态度、对生命的热爱却是无法传授的。有位学生提出要剪开茧观察蛹,很多人反对,理由是蚕会感到冷、蚕可能生气、可能再也不能变成蚕蛾了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他们不仅仅把蚕作为观察对象,而是当作一个朋友来关心。由此我想到了几句话:冷漠只能培养冷漠!智慧需要用智慧来培养!!只有爱才能培养爱 !!!他们对待蚕的态度,给予我很大的震撼。孩子们对蚕是这样,那么教师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不更应该如此吗?这个活动孩子们用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四、“养蚕”带来的感悟
(一)、家校合作天地宽
新课程带给了我们全新的理念,其中一条给人印象深刻即“课堂之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更广阔的天地”。开始大部分学生很感兴趣,每天观察蚕、查阅资料、请教家长,很快对蚕有所了解继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每次课安排一定时间让他们交流,逐渐的那些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受到了感染,迷上了养蚕,这可能就是生生交流的好处吧。孩子的家长从事各行各业、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如果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是挖掘出了一座科学教育资源的富矿。比如:开始有的家长认为养蚕既麻烦又不卫生,不支持在家养蚕。但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对这件事很认真,并从中学到很多课外知识时,由不支持转变为不凡对继而全力支持。为观察活动拍照、录像,配上解说词,指导孩子从网上、图书中获取相关信息。成为我们科学课的强力支持者,我们通过发家长信、打电话等形式表达对家长支持的谢意。这样既可以促进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关注,同时可以深入了解家长的情况,从中开发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多方互动的科学教育模式。这一定会给我们的科学教育,带来丰厚的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分享学生的智慧
分享的理念渗透于科学教育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分享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特征,一种开放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否具有分享的理念,是衡量一个现代人的重要标志。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现代教育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思想的价值,把它转变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开放的交流、交互式的沟通。分享的前提是平等的交流,所以教师要从“教育者”尽快转变为“促进者”的角色,才能在探究活动中分享学生的智慧。
1、你快乐 所以我快乐
在养蚕活动中,学生涌现了许多奇思妙想。例如:他们打算用不同的叶子喂蚕,观察事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帮学生选择叶子、制定计划,直到取得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研究者”身份介入,关注他们的得失成败,少干预,给他们思考、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的固有观念——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以包打天下,一切听教师的。只有这样坚持下去,学生才能平等的对待教师,逐渐树立学习者的角色意识,与我们分享学习、研究的快乐。又如:学生在写观察日记时,不仅记录蚕的各种变化,如食量、粪便、颜色、斑点、蜕皮日期等,还别有见地的将每次蜕下的皮附在记录上,有的还进行拍照、录像,明确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记录。这种对事情认真的态度会使他终生受益,我欣赏他们的才智,期待他们的成功。
2、你思考 我关注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个理念,大家都很熟悉,但如何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则各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在课堂中让他们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分享思考的快乐与成果,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学生提出了大量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蚕尾部的小刺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身体里一条黑色的管子是血管还是食管?蚕的花纹有什么用?有什么规律吗?括号一样的花纹有什么用?这都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通过讨论、查找资料、思考、辩论得出结论。这样交流的氛围是令人愉悦的,我们随时关注着学生,但不意味着必须告诉他。只要不出现科学性错误,教师不必加以干涉。但是尊重学生决不意味着“不作为”,我们还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积极地帮助他们分析、过滤各种信息,同时在师生的、生生的共同建构中,面带微笑地倾听、参与他们的交流与争论,期待他们的成功。
四、养蚕中生成的课程资源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应该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探究应该是积极活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的互动产生了许多新的学习生长点,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如:蚕卵的颜色有无变化?这种变化代表了什么?蚕蛾不交配是否产卵?卵为什么是这样的?蚁蚕孵出后卵壳有什么用?不同的蚕产卵是否相同?蚕丝如何制成的?丝绸如何传播的?(这就是丝绸之路的起源)孩子们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科学课研究生物水平,上升到了文化交流的层面。这真是:小小蚕儿本领大,丝绸之路传天下。遍及五洲与四海,华夏智慧耀天下。我曾经期待让科学的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如果能持之以恒,相信新课程资源的生成就指日可待了。
在养蚕活动中,感受到的是学生的锐气与活力。在二十一世纪社会开始进入“后示时代”,即后出生的一代人教给前一代人如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希望我们不要落伍于时代,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与学生共同开创一片科学学习的天空。

❼ 养蚕的研究报告

养蚕很简单;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收蚁:
感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度,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度,相对湿度85%。
2、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公斤;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公斤;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公斤;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大蚕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度,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3、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5、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度,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

❽ 养蚕业发展状况

楼上说的很不错,我想做一点小小的补充。首先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遂宁处于川东丘陵区,养蚕种桑古已有之,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都是较适宜的。但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养蚕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现在农村劳动力都在大量的向城市转移,所以农村的劳动力工价近年也在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问题需要优先考虑;二、养蚕原本是以单家独户私人饲养为主,蚕的病虫害发病率低,规模饲养之后,蚕的发病率就会高很多,稍不注意就可能全军覆没,所以蚕的病虫害防治,蚕室的消毒杀菌灭鼠等处理也很重要,要尽量做到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三、蚕茧生产出来之后要是卖不出去就没有效益,没有市场就赚不了钱,所以要提前联系市场,稳定销售渠道。最后再啰嗦几句,要多考察市场,多规划多计算是否有利可图,不要盲目投资,再者创业是艰难的,一旦决定干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到底,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就是顶住了压力,做下去才成功了的。

❾ 养蚕研究报告内容 小学生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我刚把蚕宝宝带回家的时候,它只有两粒米那么小,内白白的腹部上有许容多带吸盘的脚,头小小的,嘴巴是一个小小的黑点。
几天以后它就开始第一次蜕皮。它先在头部咬出一个小口,然后使劲往外钻,直到钻出旧皮为止。
蚕最喜欢吃桑叶,尤其是嫩嫩的新鲜桑叶,但喂桑叶的时候要十分细心,因为蚕是一种十分娇嫩的动物。喂食时,首先要吧桑叶上的水和灰尘擦干净,然后才能对蚕进行喂食。当蚕吃桑叶的时候,先在叶片上咬一个小口,然后大口大口地开始进食。要是你仔细听,就会听到“沙沙”的声音。

阅读全文

与养蚕市场调查问卷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捷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65
思政部师资培训方案 浏览:712
大班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03
护士节服装促销方案 浏览:130
2013房地产策划方案 浏览:129
装修公司小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01
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结构是 浏览:629
药品终端营销方案 浏览:244
市场营销专业有资格证吗 浏览:408
市场营销策划及其特点 浏览:382
中山市市场营销调研 浏览:791
华为品牌营销策略 浏览:84
恒大营销品牌是干嘛的 浏览:847
职业培训运营方案 浏览:141
学校消防志愿者培训方案 浏览:974
17年市场营销5月考试答案 浏览:947
关于市场营销问卷调查 浏览:498
实体书店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270
简答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包括哪几种观念 浏览:871
2015年年会策划方案百度 浏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