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的成就调查报告
作者:3518宿舍(2003-2004年) 转贴自:3518宿舍 点击数:268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团结奋进,振兴新乡,加快全市改革步伐,促进了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服务业、财政金融保险业、文教卫生、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改革的 深入发展,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二十年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快,人民得到的 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 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据统计,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8亿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8.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7亿元,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3.0%.其中工业增加值90.35亿元,增长10.4倍,年均递增13.1%,第三产业增加值81.52亿元,增长10.8倍,年均递增13.3%。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据统计,1997年全市粮食总产已达283.4万吨,增长106.7%,年均递增3.9%,棉花总产3.3万吨,增长81.3%,年均递增3.2%,油料总产18.6万吨,增长23.16倍,年均递增18.2%.
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 物质文化的需要,满足市场,保障供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成效显著。据统计,1997年全市大畜牧存栏67.09万头,增长108.4%,年均递增3.9%,生猪存栏148.77万头,增长53.7%,年均递增2.3%.肉类总产22.79万吨,增长6.33倍,年均递增11.1%.其中猪牛羊肉18.67万吨.增长5.35倍,年均递增10.2%。同时山羊存栏和家禽存栏,也有较快的发展,大幅度的增长。
三、工业生产为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生产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挖潜和改造,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据统计,1997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326.497亿元,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5.0%.在工业总产值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05.48亿元,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3.0%.其中轻工业产值91.38亿元,递增14.3倍,年均递增15.0%,重工业产值112.3亿元,增长21.6倍,年均递增17.6%.从改革开放二十年全市工业生产的总体情况看,发展是快的,形式是好的。但是,由于受市场、资金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使1997年全市工业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下滑方面。面对市场,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加快企业改制,搞好企业的改组和组建,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通过改制,使全市工业企业增强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展现新的面貌,跨入新的世纪。
四、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迅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多种经营蓬勃发展。据统计表明,全市旅客周转量已从1978年的32606万人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140447万人公里,增长3.31倍,年均递增8.0%,货物周转量已有1978年的11421万吨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697163万吨公里,增长60倍,年均递增24.2%.邮电业务总量46415万门,增长123.8倍,年递增28.9%,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9.07万门,增长71.4倍,年递增25.3%.电话机年末拥有量24.74万部,增长21.7倍,年均递增17.9%。
五、社会不断发展,市场更加活跃
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活跃了市场,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据统计,199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达83.59亿元,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5.4%.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经济25.19亿元,增长8.23倍,年均递增12.4%,集体经济16.29亿元,增长4.97倍,年均9.9%,其它经济42.10亿元,增长100%。由此可见其他经济(包括个体、合作和股份等)在三种经济类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个体经济的大量涌现,不仅活跃了,也方便了群众,为促进全市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
六、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商投资逐年增多
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是全市对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至1997年底全市进出口总值为1105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9730万美元,比1990年增长1080倍,年均递增171.3%,进口总值13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16完美元,比1986年增长344.3倍,年均递增70.1%.出口创汇2948万美元,完成销售收入39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其中:入库税金2.84亿元.对外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文教卫生事业稳中求进
文教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全市教育普及,卫生机构人员增多。据统计,1997年全市小学在校学生达71.79万人,增长17.1%,年均递增0.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42万人,减少3.3%,中等专业在校学生1.27万人,增长9.58倍,年均递增13.2%,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45万人,增长3.26倍,年均递增7.9%.卫生机构床位14717张,增长106.4%,年均递增3.9%,卫生机构人员2.01万人,递增1.6倍,年均递增5.2%,医生7003人,增长75.6%,年均递增3.0%.
八、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多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据统计,199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2.82亿元,增长26.51倍,年均递增19.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投资15.42亿元,增长27倍,年均递增19.2%,城乡个人投资14.35亿元,增长15.88倍,年均递增16.0%。从投资情况来看,二十年来得发展变化是大的发展速度是快的。形式比较乐观。但是,应该看到每年投资的多少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1997年工业生产的下滑,不仅影响了全市经济的增长,同时也直接影响投资的增长。
九、财政金融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财政金融是反映全市经济效益和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据统计,1997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1.49亿元,增长5.46倍,年均递增10.3%,财政支出15.11亿元,增长10.1倍,年均递增13.5%.国家银行各项存款155.91亿元,增长63.96倍,年均递增24.6%,国家银行贷款143.29亿元,增长17.18倍,年均递增16.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9.13亿元,增长208.4倍,年均递增32.5%。
十、城乡居民,城镇职工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199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154元,增长11.24倍,年均递增1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721元,增长12.8倍,年均递增14.8%.城镇职工人数56.7%万人,增长82.9%,年均递增3.2%.城镇职工工资5179元,增长7.46倍,年均递增11.9%。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全市社会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工业生产下滑,一些企业的停产或半停产,造成下岗人员增多,就业与在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在目前情况下,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还很多。因此,我们要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企业改制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加快企业改制的步伐,适应两个转变,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第二次创业,开创全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城乡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城乡人民生活摆脱“贫困”,普遍实现“温饱”,正向“小康”迈进。2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快速增加。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间增长了8.6倍。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9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年来,多数居民生活水平已达温饱,部分家庭已迈进“小康”,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已比较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97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达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长14%,农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入的增加,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引起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四月份发布的信息,我国商品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猪牛羊肉30.5公斤,粮食9.2公斤,作为主食的精米细面占粮食消费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鲜蛋17.5公斤、鱼12.9公斤、鲜奶1.7公斤、干鲜瓜果59.8公斤,分别比90年增长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十几年前,人们服装主要以“灰白”、“军绿”为格调,样式陈旧。可如今,居民穿着成衣化大大提高,97年市区民民人均购买成衣6.6件,比90年增加4.5件。
住的方面,住房成套率明显提高,居室环境大为改善。随着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住房建设速度的加快,一批“安居房”、“解困房”和居民小区相继建成,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97年底,市区住楼房户数已达73%,城市人均居住面积7.44平方米,住楼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为72%,百户居民拥有单元式配套住宅达65户,拥有单元式的已占总人口比重为63.9%,截止97年底,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19.6平方米,93.7%为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
居民日常耐用消费品由“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个在六、七十年代曾代表富有标志的“老三件”,曾经是多少人的向往和梦寐以求,并且成为人们追求的奢侈品,时过境迁,居民家庭的耐用品演绎了两次更新换代。8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取代了“老三件”,如今电话、空调、音响又取代了“新三件”。
居民在日用消费品上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据抽样调查,97年底我市城市百户居民拥有洗衣机87台,电冰箱77台,彩色电视机99台、空调器8台,淋浴器21个,录相机25台,电话65部,农村百户农民拥有洗衣机13.5台,电冰箱7台,摩托车4.6部,电视机102台,录音机24台,音响6套,燃气具4.3套。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科技成果硕果累累。截止97年底,市属企事业单位共有科技人员4170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5000人。我市还以科技为先导,抓好“科技兴企”,在企业开展了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加强对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的指导,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4年的33.6%提高到97年的44.2%。
穿戴习俗
清代男留发辫,女裹“金莲”。服式一般为大襟布纽,袖口裤脚宽大。男的冬日多数穿长衫,夏着短服,戴八棱(瓜皮)帽工纱帽,少数老人戴风兜。秀才举人有“蓝衫顶戴”作礼服。女衣长过膝,有的襟边袖口饰以带状纱织花边,俗称“栏杆”。未婚女梳辫子,已婚女梳发髻,中老年妇女则系包头或绉纱。
辛亥革命后,男去发辫,剃光头或留短发。女解缠足,青年妇女渐兴短发。穿戴随之渐变。男性公教人员多数穿中山装(小翻领,上下各两个明袋)。学生多穿学生装(无翻领,左胸与腰两侧各一暗袋)。还有军便装,工人装,也为广大青年普通衣着,富家妇女和女生多穿旗袍,农民衣式沿旧无大变化。旧时劳动群众衣着主要是蔽体保暖,很少讲究款式美观。
五十年代,中青年妇女曾一度风行列宁装、大翻领、双排纽、腰两侧斜插袋,并束布腰带。六十年代,一度受“红卫兵”穿着影响,普遍喜穿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衣着讲究美观、舒适,款式繁多且变化快。以往注重服饰厚实耐穿的观念,遂嬗变为追求衣著新颖雅观,部分高收入阶层的妇女日就华丽。黄金项链、脚手镯,以至袒肩露胸的上衣和超短裙,已在部分青年女子身上出现。
㈡ 回民街的调查报告作文
听说到了西安回民街是非去不可的,吃了早饭,我们就来到了回民街。大早上,回民街已是人山人海,店家忙着做开张前的准备工作,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来往,川流不息。回民街是小吃一条街,各地陕西风味小吃应有尽有,陕西八怪之一的裤带面,肉夹馍,羊肉泡馍,金黄的炸柿饼……我馋得直流口水,可是肚子还饱着呢!
在热闹的回民街,却有一个幽静的地方,那就是高家大院。大门上挂着乾隆皇帝亲手写的 〝榜眼及第〞,很多电影电视都在这拍摄的。高家大院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古色古香,有书房,门房,南厢房,后花园……这么多房子,转得头都晕了,真是大户人家!
最有趣的是后园中的那几只鹦鹉,我们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说话,就想逗逗它们。爸爸冲着它们吹了声口哨,鹦鹉理都不理。爸爸又说:〝你好!〞它们还是一声不吭。正当我们断定这是几只哑巴鹦鹉,想转身离开时,〝你好〞尖尖细细的嗓音在我们身后传来,我们马上转身。你好!你好!你好!Helloe!没想到它们还会说英语!老爸的兴趣更浓了,对着鹦鹉吹起了歌,鹦鹉也高兴了,说:〝你好!帅哥!〞把老爸乐得都差点忘了自己姓什么了,把我们也逗得哈哈大笑。鹦鹉还会辨别年龄大小呢,居然叫我〝小帅哥〞!
㈢ 回民研究报告
回族源于唐宋时期的西北“回纥”、“回鹘”、“大食”诸郡。元世祖忽必烈攻灭大理国后,任命回回人赛典赤为行省长官,以后才大量迁入。由于长期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杂居,衣着打扮与当地民族基本一致,如迪庆的回族,酷似藏胞;西双版纳的回族妇女,穿窄袖紧身上衣,下着统裙,犹如傣家女;白族地区的回族着白装;汉族地区的回族着汉装。遇有红白喜事或节日,男子喜戴小白帽,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
回民通用汉语,也学阿文,多信奉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期林”。
云南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圣祭,所有节日都与信奉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 2 月1 0 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青海省西宁市,回族著名的万盛马糕点影响很大。河北石家庄的金凤扒鸡、保定的马家卤鸡和白运章包子,辽宁沈阳市的马家烧麦,义县的伊斯兰烧饼,陕西的牛羊肉泡馍,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汤圆、绿豆皮、牛肉米粉在当地都很有名气。盛行于宁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套菜驰名全国。“五罗”是指五种炒菜同时上齐,“四海”是指四种带汤汁的菜肴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分别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谥美之词。
居住在城市的回族,一般都是一日三餐,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馍,或烙饦饦馍配炒咸菜吃,或配腊牛羊肉吃,还有的老人喜欢配炒花生米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馍的人也较多,还有很多家庭喜欢吃饦饦馍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较简单的家常菜,如莲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丝、醋溜西葫芦、辣子炒咸菜、炒辣子酱等。晚餐大多数都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碎面、长面、捞面、笼面等,也吃饺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饼等。
散居在各地农村、山区、牧区的回族,其饮食习俗多受居住地的影响。例如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民,以土豆、荞麦、莜麦、糜子、豌豆为主食,新疆阿尔泰地区回民吃马肉和奶食品,米面食品退居次要地位,这显然是受哈萨克饮食习俗的影响,居住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带的回民,主食与藏民一样,吃青稞、豌豆、三餐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区农村的回族饮食,最有特色者当属民间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
回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㈣ 羊肉价格连涨八周,羊肉大涨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12月上半月全国范围内羊肉价格的每公斤平均达到83元。这已经是国内羊肉价格连续两个月内的再次上涨。据记者调查报告羊肉价格自从今年十月份开始就陆续上涨,而且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冬季来临,对羊肉的消耗量中求变大,另一方面,有跟市场供应需求趋势,有着密切相关的关联。
从供货的角度来看,以往羊肉的供给是比较固定的,相对来说还是很稳定。在前几年的冬季虽然羊肉的价格会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并没有今年上涨的这么迅猛,很有可能就是羊肉的进口量不足,也就是由于疫情的影响,羊肉进口受到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国内市场羊肉供给的不足。在反观国内市场对营养的需求,冬季我们中国消费者对羊肉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同时,因为年关将至对猪肉的需求也是同比上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羊肉跟猪肉认为互相替代品,猪肉价格上涨飞快时,人们就会选择去吃羊肉,从而导致的羊肉需求量变大价格上涨,所以这也是导致羊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㈤ 如何写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猪肉价格上涨的市场调查报告
五月份以来,由于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扬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县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市场猪肉价格(以肋条为例)由过去的15元/公斤上涨到20元/公斤,不断上涨的猪肉价格,致使消费需求转移带动了鸡蛋、牛肉、羊肉价格上涨,目前鸡蛋每公斤7.2元,牛肉每公斤22元,羊肉每公斤26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50%、52%和54%,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为此,县商务局根据行业实际,会同县物价局价格成本调查队通过对大桥乡灵山村、城关镇南元村、夏馆镇夏馆村、马山口镇老庄村等部分养猪专业户、散养户及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一、猪肉价格上涨原因
(一)价格规律波动影响。2006年一至二季度,我县生猪市场价格一路走低,收购价格一直处于低谷,时价最低为3.5元/斤,养猪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七月份以后价格开始回升,生产开始恢复,但由于受主观因素即猪的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此次价格上扬是去年以来价格规律波动的正常反映。
(二)高致病性生猪高热病病害影响。由于去年受南方高致病性生猪高热病病害影响,养殖场及散养户的仔猪和育肥猪死亡率上升,致使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来我县争购仔猪、成品和半成品猪肉,加剧了猪源紧张和猪价上涨。
(三)饲料等价格因素上涨影响。由于受米、面、油价格上调等因素影响,导致饲料价格也同步上涨且高位运行,生猪养殖成本提高。据调查,玉米、麸皮、豆粕是生猪饲料的主要成份,由于小麦、玉米、豆粕用途增加,加工能力增强,玉米、麸皮、豆粕价格上涨较快,一些散养户和养殖场受成本提高影响,不敢及时补栏和增栏,导致目前出栏总量减少,生猪货源奇缺,也是目前我县生猪价格急剧上涨的主要原因。
(四)运输及劳动力等基础性因素价格提高影响。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致使部分行业对一些基础性的生产要素需求增大,诸如:运输成本,劳动力价格大幅提高,汽油、柴油等价格高位运行,促进了猪饲料、生猪调动、猪肉运输成本的加大。另外,过去日劳动力成本为15-20元,而现在日劳动力成本增至30-40元,月工资涨幅到900-1200元间,劳动力价格的上扬也助推了我县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
二、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诸多问题
(一)抑制了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猪肉价格的直线上涨,从某些方面来讲抑制了部分市民对猪肉的强烈需求。零售肉价一天一个价位,一次比一次涨的高,致使有些市民望肉兴叹,望而却步,现在都不敢再吃肉了。在南关菜市场一肉摊前,赵老板哭丧着脸告诉我们,肉价涨了,但我们的生意更难做了,现在一天卖出去的肉不及过去的一半。
(二)生猪定点屠宰经营户效益每况愈下。毛猪总量减少,收购价格大幅上扬,导致每天屠宰毛猪头数不抵过去的三分之一,虽然屠宰数量锐减,但由于水电煤气、工资及运输成本增大,导致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成本每头上升6-9元,屠宰经营业主苦不堪言,经济效益每况愈下。
(三)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系数减小。一方面猪价的过快上涨,调动了未从事养殖户的计划养殖积极性,刺激了部分已从事养殖户盲目补栏,扩大规模养殖的冲动欲望。灵山村养殖户张向军目前饲养了120余头猪,打算近期补栏100多头,为出现新一轮供大于求埋下隐患。另一方面,猪肉价的过快上涨,使得部分养殖户产生了囤栏待价的不良心理,进一步加剧产销供求矛盾,致使生猪市场抗风险能力系数减小。
三、平抑猪肉价格上涨的四项措施
要充分认识到生猪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抓好管理,切实稳定生猪市场,保障居民生活稳定。具体应做到:
(一)抓住县政府5月24日新出台的《**县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办法》有利时机,强化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价格能力,商务部门要牵头完善并建立猪肉商品储备制度,制订平抑肉价紧急预案,设立猪肉价格调节基金。同时,在猪肉等商品价格再次出现波动上涨时,政府部门要把价格调节基金直接补贴给生产者、低收入家庭,以平抑市场肉价,减轻群众消费负担,稳定市场。
(二)畜禽防疫部门要做好疫情调查和畜禽的防疫、治疗工作,使养殖场、养殖散户消除顾虑,尽快进行生猪养殖的增栏、补栏,提高存栏量,确保我县今年十一、春节的市场供应能够得到满足。同时,县整规办、商务局要制订相应配套措施加强对畜牧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监督,定期不定期地对我县畜禽疫苗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确保疫苗使用无误,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以进一步增强养殖户的养殖信心。
(三)县商务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监管职能,迅速组织牧源养殖公司等养殖大户异地购进了批量毛猪,充实市场,达到平抑生猪价格的目的。
(四)坚决打击市场垄断哄抬猪肉价格的违法行为。县商务局要会同商业、物价等部门,强化生猪市场监管,对一些猪贩子、肉贩子故意哄抬价格,囤积屠宰,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要防止肉制品的经营户以及其它农副产品经营者借机搭车涨价,牟取非法利益。
㈥ 写一份关于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物价飞速上涨,猪肉涨价了,方便面、快餐、洗涤用品也涨价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日用品加入到涨价的行列,就连学生餐也是一次一次涨价,才发现基础生活物质价格上涨给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压力,也是突然不能够适应。 “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此类基本生活物质虽然小幅上涨,但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类基础物质价格再怎么涨,老百姓也是要买的,无论如何,饭总是要吃的。
为了更好的明白现在市场的价格上涨情况,特地去了解了一下,下面是我的调查数据:
猪肉价格:印象中猪肉应该卖的很便宜的,6,7块钱一斤。可是当我妈问猪肉价格时,摊主说:“14元一斤。”我就惊讶极了。什么时候涨的这么厉害了?旁边另一个顾客说:“好多天都没有吃猪肉了,都不知道猪肉是啥味道了,想吃肉只能买点羊肉吃火锅啦,否则别的也买不起,鸡蛋更是长得离谱,原来3.4就能做一顿炒鸡蛋,但是现在4.2才能炒一盘啦。现在过年才来买些猪肉回去。”早就听说国家政府一直要控制猪肉价格上涨,可是现在看来好象没有什么效果吧。
⒉鸡蛋价格:印象中以前只买一两块一斤的,可是妈妈告诉我:“那是早几年的价格了,现在都卖到四五块钱一斤啦。”我随着妈妈去买鸡蛋,果真,鸡蛋标价:4.5元/斤.妈妈买了十个鸡蛋就要了十几块钱.
⒊蔬菜价格: 2008年真是不一样的一年,年前大雪灾.湖北、湖南、广东受灾严重,很多北方时令蔬菜因为道路不通而无法正常运到南方.这是蔬菜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妈妈去买藕.一看标价:6元/斤.买了两节就是12元.妈妈大发感慨:“现在买菜都要大几十块.却没有多少东西.再这样下去,如果不涨工资,真的是会越来越困难了。”我在心里也暗暗赞同。
随后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一般的蔬菜价格都在1元以上。很多居民都试着还价,可是卖家一直“叫苦”表示不能再便宜了,涨价也是没办法,一涨都跟着涨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真是颇有感触:生活真是很不容易!
理性的看近两年物价上涨,对原本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确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食品价格的波动给普通市民特别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也带来了影响。
整体上看,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粮油价格上涨尚不足以影响到居民整体生活。但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仍停留在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的温饱型模式,。因此,粮油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
如何让物价不再继续上涨,如何真正让人民生活的愉快还是需要靠国家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调控了。
人们疑虑接下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商品涨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的物价上涨?当前的物价上涨是局部性的还是全面性的?会否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为此,我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数据,来深刻体会这个深刻的专题。
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原因导致物价上涨?”
根据统计,春节至今,全国居民各月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6.4%.是继95年内的又一新高。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据统计,6月份全国31个省市区的居民消费价格均比去年同月上涨,幅度在2.4%到8.4%之间。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涨21.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2.4%,鲜蛋价格上涨28.1%.
由于国际能源短缺,国际油价持续走高,7月11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90左右。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加快发展玉米加工乙醇产业,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利用大豆制造生物柴油,“粮变油”提升了粮食价格、饲料价格,对养猪、养鸡的成本有所影响,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的价格。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进而带动了我国粮价上升,并波及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粮、油、肉蛋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部来自国家发改委的资料:
经分析物价上涨三大原因 :
原因之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原因之三: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专家观点:加息无助调控物价抑制投资
在当前主要宏观统计变量(如CPI、货币总量、股票指数等)存在着诸多缺陷、甚至可能扭曲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看法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这些变量设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控的效果多半是会受到影响的,加息也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物价成关注热点 如何积极稳妥应对价格波动?
首先需要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 其次,要努力保持主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综合运用控制出口、增加储备、加强监管等价格和财税措施稳定化肥价格。 第三,要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第四,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注意吧。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身边也不缺乏物价的影响,对于我们自身会触及到的反应,物价飞涨带来吃饭、购买学习用具、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增加。漂亮的衣服可以不买,但饭不能不吃,牙刷、牙膏、笔、纸张等生活、学习必需品必须要购买。每个月,每位同学的开支大概要增加100-200元不等。有些同学家庭经济本来就比较困难,相对于原本就艰难的生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即使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同学,也明显的感觉到了物价飞涨所带来的压力。2008年刚开学,大学生们热议的话题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话题“物价”。远离社会的他们也开始谈论起柴米油盐,我们如何做呢,为此,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减缓物价的不利影响:
一、通过形式政策课等形式向大学生们讲解物价上涨的原因,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以免出现一部分大学生不理解而导致不良事件
二、对于学生食堂,政府可以采取补贴等方式对高校学生食堂进行补贴,使学生吃上比较便宜的饭菜。
三、对于经济困难同学,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不因物价上涨而饿到一个学生。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大勤工助学力度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扶。
总之物价飞涨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让大学们尤其贫困大学生们能够安心完成学业,这也是全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