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硒砂瓜为什么要铺石头物理知识
(1)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硒砂瓜中含有糖分、维生素、氨基酸等矿物质,还含有硒、锌、钙等微量元素,缺少脂肪和蛋白质;
(2)硒、锌属于微量元素;
(3)儿童缺钙容易得佝偻病,成年人缺钙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故答案为:(1)脂肪;蛋白质;(2)硒;锌;(3)儿童缺钙容易得佝偻病,成年人缺钙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②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要物产是什么
发菜
宁夏生 产的发菜色泽乌黑、丝长 柔韧、质地优良。宁夏不 仅是发菜的生产区,而且是最主要的交易集散地, 年成交量达到全国总产量 的80%以上。发菜的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比肉类、牛奶、鸡蛋都高;而且含 钙、磷、铁、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是一种高档食品,与海参、鱼 肚、燕窝、鱿鱼、猴头、鱼翅、熊掌合称为“美味八珍”。
甘草
被称为中药里的“国老”,赞为“药中之王”。甘草又是副食品工业的原料,可做酱油、口香糖、饼干、香烟的添加剂和酿酒的香料剂。在工业和印染业中,甘草也有广泛的用途。
宁夏素来就是甘草之乡,所产甘草色红皮细、骨重粉足、条干顺直,名盖西北,国际市场上俗称“西正甘草”。自古就是向皇室进献的贡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枸杞
宁夏枸杞是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剂,应用十分广泛。现应市者多为经过脱水处理的干果。用法主要有三:入药、泡酒泡茶、做菜。它的系列产品有:干鲜枸杞、枸杞菜、枸杞酒、枸杞水晶糖、鲜枸杞罐头等。
贺兰石
产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石料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呈天然深紫和豆绿两色,有的还巧夹着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等结构,似云、似月、似水、似山的国案,雅趣天成,经能工巧匠雕饰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等奇效。贺兰石天然形成深紫绿两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紫底绿彩,形态繁多奇妙,好像平柔紫绒上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翡翠。除两彩、三彩、多彩外,还有"石眼"、"玉带"、"银线"、"云纹"等特殊结构,妙不可言。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贺兰砚。历史上贺兰砚曾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它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深受历代书法家喜爱,公认为砚中佳品。 除刻制砚台外,贺兰石还被用来刻制成印章、镇纸、笔架等,都是雅致的文房珍品。
滩羊皮
宁夏滩羊属羊尾脂、粗毛型。裘皮用绵羊品种,在世界裘皮中独树一帜。黑色皮又叫紫羔皮,因其少而贵。白色皮张毛色洁白,光泽如玉,皮板薄如厚纸,但质地坚韧,柔软丰匀。毛穗呈现出特有的波浪弯,好像平湖涟漪,轻盈柔软,美观大方,保温性极佳,实为各类裘皮中之佼佼者,很早以来就是传统的名牌出口商品。滩羊毛纤维细长均匀,绒毛轻柔蓬松、富弹性,也是制作毛毯、披肩、围脖等装饰品的高级原料。宁夏产的提花毛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世界。
③ 宁夏大学田仓军先生的资料.谢谢
田军仓(博士生导师,教授)
学习简历
1982年7月本科和1988年6月硕士研究生均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8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82年7月分配到宁夏农学院水利系任教,1988年晋升讲师,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1995年任副系主任,1999年任系主任。2002年2月任宁夏大学农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副厅级),2003年5月兼任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5月任宁夏大学副校级调研员。现任宁夏大学副校级调研员, 兼任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资源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计划、“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19项。主持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名次1)和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个人),实现宁夏大学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20万港元奖金(个人),实现宁夏自治区自该奖设立14年以来零的突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名次1)、二等奖5项(3项名次1,1项名次2,1项名次3)、三等奖3项(1项名次1,1项名次2,1项名次4),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农田水利与小水电》一等奖、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等9项。在技术推广方面,增收节支4.6亿多元。
科研支撑了教学和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带头人,申报成功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博士点,实现宁夏理工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多次参与自治区重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研究论证咨询工作。多次参加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学位点评审工作。
教学工作及成果
教学工作:本科生课程《灌溉排水工程学》,《水利管理》,《灌排工程系统分析》,;硕士研究生课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博士研究生课程《水利专家系统》,《节水灌溉新技术》。
指导学生:指导硕士研究生44名,指导博士研究生7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58人。
教学成果: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名次1)、三等奖1项(名次1);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
学术兼职
任全国水利水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水利教育协会理事,全国水利高等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与财政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评审专家;宁夏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宁夏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宁夏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宁夏博士协会常务理事;宁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夏大学科协副主席;全国《防渗技术》杂志编委,《宁夏工程技术》期刊编委。
荣誉奖:15项
(1)1999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2000年, 人事部等7部委授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3)2009年获国家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4)2002年,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5)2000年,受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
(6)1998年,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授予在宁夏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荣誉奖章和荣誉卡;
(7)2006年,被宁夏党委宣传部、宁夏日报评为宁夏首届十大新闻人物;
(8)2007年和2011年,被确定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9)2007年获宁夏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0)2008年获宁夏50年影响力人物;
(11)2009年获100位为宁夏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
(12)2010年获科研贡献一等奖;
(13)2003年,宁夏大学校长特别奖励计划奖励;
(14)2006年,被评为宁夏大学2005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15)2005年,被评为宁夏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6)2010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7)2011年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教学成果奖:4项
(1)2009年11月,宁夏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名次一;
(2)2001年5月,水利工程企业经营管理学研究与实践,宁夏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名次一;
(3)2005年2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宁夏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名次二;
(4)2005年2月,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宁夏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名次二;
科研成果奖:12项
(1)2007年2月, 国务院授予《宁夏干旱地区节水灌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名次一;
(2)2006年11月,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及20万港元奖金,个人;
(3)2008年12月,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特等奖,个人;
(4)2005年5月,《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灌溉优化配水技术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名次一;
(5)2005年5月,《温室蔬菜滴灌技术研究与示范》,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名次一;
(6)2002年,《微灌用高含沙水净化技术研究》,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名次一;
(7)1998年,《宁夏扬黄灌区节水灌溉优化配水技术研究》,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名次一;
(8)1999年,《宁夏干旱地区渠沟田全防渗灌水技术研究》,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名次一;
(9)2007年,《旱作高效节水补灌系列设备及技术示范》,宁夏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名次二;
(10)1998年,《彭阳县白岔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研究》,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名次三;
(11)1996年,《盐池, , 县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农业体系的组建及先进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名次四;
(12)2001年,《宁夏扶贫扬黄(红寺堡)灌区开发技术咨询研究》,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名次二.
优秀学术论文奖:省级,7项
(1)1995.12,宁夏干旱地区管灌与膜上灌相结合的灌水技术试验研究,《农田水利与小水电》核心期刊1994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名次一;
(2)2000.09,高含沙水微灌非全流过滤方法及装置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名次一;
(3)2006.04,膜上灌玉米水肥耦合模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案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名次一;
(4)1996.03,宁夏干旱地区管灌与膜上灌相结合的灌溉系统试验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名次一;
(5)2005.01,关于制定宁夏节水型社会发展纲要和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建议,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优秀提案,名次一;
(6)2006.04,宁夏灌区不同水肥处理对膜上灌玉米性状影响的模糊评判,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名次二;
(7)2007.04,缓释肥料在宁夏引黄灌区膜上灌玉米中的应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名次二。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0篇
(1)2002-2005年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研究》,编号:2002AA2E4041,经费20万元;
(2)2002-200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次生盐渍化过程的机理研究和模型预报》,编号:50376015,经费30万元;
(3)2008-2010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夏干旱区膜下滴灌压砂瓜非充分水肥耦合效应及模型研究》,编号:50769007,经费21万元;
(4)2007-2008年承担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宁夏干旱区硒砂瓜高效用水技术模式研究》,编号:20060749001,经费6万元;
(5)2007-2010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压砂地西甜瓜水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其专用设备研发与示范》,编号:2007BAQ0005501,经费426万元;
(6)2010-2012年承担中以国际合作项目,《干旱地区节水技术引进及水肥高效利用研究与示范》,经费25万元;
(7)2006-2008年承担宁夏自治区“十一五”科技重大攻关课题,《宁夏水资源配置与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经费51万元;
(8)2003-2005年承担宁夏自治区“十一五”科技重大攻关课题,《宁夏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经费60万元;
(9)2009-2010年承担宁夏宁西供水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北干渠供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经费33万元;
(10)2006-2008年承担宁夏自治区农科院委托项目,《中部干旱带硒砂瓜节水灌溉技术开发与示范》,经费2.5万元;
学术论文:67篇
(1)田军仓(3/5),《系统分析方法在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的应用——宁夏海原县韩庄河小流域林、牧、农土地利用优化比例探求》,《宁夏农学院学报》,1984,(1);
(2)田军仓(1T/1),《灌溉为主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西北水利科技(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88,(4);
(3)田军仓(1T/1),《建设“三三制”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态农业是发展宁南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黄河农业的正确方向》,《宁夏农学院学报》,1991,(3);
(4)田军仓(1T/1),《农业灌溉管理及早企业化,是振兴宁夏黄河农业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宁夏农学院学报》,1991, (3);
(5)田军仓(4/5),《春小麦节水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研究初报》,《宁夏农学院学报》,1992,(3);
(6)田军仓(1/2),《宁夏纯井灌区与扬水灌区推广管灌技术的思考》,《宁夏农学院学报》,1993, (4);
(7)田军仓(1T/1),《宁夏干旱地区管灌与膜上灌相结合的灌溉系统试验研究》,《第三次全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研讨会论文选集》,1993,8;
(8)田军仓(3/4),《宁夏盐池县缓坡丘陵区草地生态农业模式研究》,《水土保持研究》,1994,1(1);
(9)田军仓(1T/1),《宁夏干旱地区管灌与膜上灌相结合的灌水技术试验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4,(4);
(10)田军仓(1/2),《Study on Guarantee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nwater Catchment》,April 21-25,1997;
(11)田军仓(1T/1),《苜蓿水肥耦合模型及其优化组合方案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30(2);
(12)田军仓(1T/1),《高含沙水微灌非全流过滤方法及装置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30 (5);
(13)田军仓(1T/1),《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发展持续农业的水资源保障体系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增刊);
(14)田军仓(1T/1),《干旱多风地区春小麦喷灌试验及其阈值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4);
(15)田军仓(1T/1),《扬黄(红寺堡)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其经济评价》,《节水灌溉》,1998,(3);
(16)田军仓(1T/1),《干旱地区渠沟田全防渗节水技术研究及展望》,《节水灌溉》,1998,(2);
(17)田军仓(1T/1),《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新法整枝试验》,《北方园艺》,1998,(5);
(18)田军仓(2T/2),《绿风95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宁夏农林科技》,1998,(3);
(19)田军仓(3/3),《日光温室滴灌辣椒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0,21(3);
(20)田军仓(1T/1),《开发生态农业—地衣产业的思考》,《宁夏农学院学报》,2000,21(3);
(21)田军仓(2T/2),《微灌用高含沙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宁夏农学院学报》,2001,22(2);
(22)田军仓(2/3),《控灌条件下水稻品种优选试验研究》,《农业水土工程科学论文集》,2001;
(23)田军仓(1T/2),《精准灌溉的探讨》,《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2);
(24)田军仓(2T/2),《宁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2);
(25)田军仓(1T/1),《柔性非全流过滤方法及其装置效果的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
(26)田军仓(1T/2),《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
(27)田军仓(1T/2),《宁夏三类温室与其小气候关系的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
(28)田军仓(2T/2),《GIS在精准灌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
(29)田军仓(2T/2),《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灌溉排水》,2002增刊;
(30)田军仓(2T/2),《膜上灌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24(04):96-100;
(31)田军仓(3/3),《从灌区的粮食生产看宁夏的粮食安全》,《宁夏农林科技》,2004,(6);
(32)田军仓(1/3),《膜上灌玉米水肥耦合模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案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10,35(5-6):396-398;
(33)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单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节水灌溉》,2004,(04):03-06;
(34)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途径及潜力分析》,《宁夏农林科技》,2004,(02):35-38;
(35)田军仓(2T/2),《温室蔬菜滴灌管堵塞防治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02):32-34;
(36)田军仓(1T/2),《盐碱地水稻生理及水稻田氮素流失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03):38-41;
(37)田军仓(2T/2),《膜上灌入渗规律及水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5,4(04):351-353;
(38)田军仓(2T/4),《宁夏灌区不同水肥处理对膜上灌玉米性状影响的模糊评判》,《灌溉排水学报》,2005,24(4):29-32;
(39)田军仓(2T/2),《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宁夏工程技术》,2005,4(02):113-115;
(40)田军仓(1T/4),《温室番茄滴灌节水节肥与垄沟宽度最优配方试验研究》,《农业科学研究》,2005,26(02):40-42;
(41)田军仓(2T/4),《银北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05,24(5):29-31;
(42)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精准灌溉”初谈》,《宁夏水利》,2005,(2);
(43)田军仓(3T/4),《水稻田中氮肥损失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
(44)田军仓(2T/3),《缓释肥料在膜上灌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农业科学研究》,2006,27(02):58-61;
(45)田军仓(2T/3),《膜上灌玉米节水灌溉参数与氮磷比最优配比的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6,5(02):148-152;
(46)田军仓(2T/3),《银北灌区油葵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甘肃农业科技》,2006,(03):11-13;
(47)田军仓(2T/3),《引黄灌区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节水灌溉》,2006,(06):35-38;
(48)田军仓(2T/3),《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工程技术》,2007,6(02):122-126;
(49)田军仓(2T/4),《土壤中水、热、盐耦合运移机理与模型的研究进展》,《节水灌溉》,2007,(03):22-25;
(50)田军仓(1T/2),《西北干旱地区压砂瓜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5;
(51)田军仓(2T/2),《新型缓释肥料在膜上灌技术中的应用》,《宁夏工程技术》,2007,6(01):50-53;
(52)田军仓(2T/3),《玉米膜上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热运动规律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85-89;
(53)田军仓(2T/4),《玉米水平畦灌与膜上灌复合最优组合方案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7,6(03):263-270;
(54)田军仓(2T/3),《地下水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节水灌溉》,2008,(04):23-27;
(55)田军仓(2T/4),《膜侧灌甜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3):39-43;
(56)田军仓(2T/3),《水平畦灌条件下水稻不同灌水技术优选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11):34-36;
(57)田军仓(2T/3),《不同覆膜宽度对老压砂地西瓜产量的影响试验》,《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2):22-24;
(58)田军仓(2T/2),《膜上灌玉米节水灌溉制度与氮磷配比试验研究》,《节水灌溉》,2009,(12):12-13;
(59)田军仓(2T/2),《膜下小管出流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节水灌溉》,2009,(10):06-12;
(60)田军仓(2T/3),《宁夏地区硒砂瓜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0):118-120;
(61)田军仓(2T/3),《砂田西瓜膜下滴灌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技》,2009,37(35):17829-17831;
(62)田军仓(3/3),《压砂地专用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农机化研究》,2009,(09):99-101;
(63)田军仓(3T/3),《超吸水聚合物对沙土绿化节水的影响试验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10,9(02):142-145;
(64)田军仓(2T/2),《基于GIS的秦汉渠灌区信息管理系统》,《人民长江》,2010,41(06):100-101;
(65)田军仓(2T/2),《煤矿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综述》,《煤炭技术》,2010,29(05):4-6;
(66)田军仓(2T/2),《宁夏硒砂瓜投资生产不确定性分析》,《湖北农业科技》,2010,49(07):1649-1652;
(67)田军仓(2T/2),《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模型及优化组合方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04):24-29;
(67)田军仓(2T/2),《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综述》,《节水灌溉》,2010,(02):1-5;
著作和教材:9项
(1) 干旱地区节水灌溉与扬水灌区灌溉调配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独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2) 灌溉排水工程学,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3)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副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4)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5) 农业用水开发与管理(农业用水开发与管理专辑——赴韩水利培训及考察),1译, 水利科技译文集,1996
(6) 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农业用水开发与管理专辑——赴韩水利培训及考察),1译, 水利科技译文集, 1996
(7) 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效益检测和评价概要(农业用水开发与管理专辑——赴韩水利培训及考察),1译, 水利科技译文集, 1996
(8) 农业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农业用水开发与管理专辑——赴韩水利培训及考察),1译, 水利科技译文集, 1996
(9) 作物需水量分析(农业用水开发与管理专辑——赴韩水利培训及考察),1译, 水利科技译文集,1996
专利:9项
(1)1996.02,《高含沙水微渗灌排渗过滤方法及装置》,专利号: ZL 96 1 21408.2;
(2)1996.02,《高含沙水排渗过滤装置》(名次2),专利号: EL 96 2 45588.1;
(3)1999.12,《高等级公路防眩灌溉绿化型混凝土护栏》(名次1),专利号: EL 99 2 55588.4;
(4)1999.12,《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长流程小级配滴灌管网》(名次1),专利号: EL 99 2 55589.2;
(5)2010.02,《抑制水面蒸发的节水轻质混凝土方法及其工艺配方》(名次1),专利号: 2010 1 0111404X;
(6)2009.12,《压砂地专用播种机械》(名次1),专利号: ZL2008 1 01471764;
(7)2009.12,《压砂地软体水囊水肥一体化补给装置》(名次1),专利号: ZL2009 2 0144144.9;
(8)2009.12,《一种砂土分离机》(名次2),专利号: ZL2009 2 0006919.6;
(9)2009.12,《一种精准水肥一体机》(名次2),专利号: ZL2009 2 0006918.1。
④ 银川都有哪些土特产
1、灵武长枣
灵武长枣,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特有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所产鲜食果味鲜美,质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绿色,可食率和营养价值高。灵武长枣又名“马牙枣”,本地优良品种,树势强壮,树姿直立,发枝力强,易萌发枣头。
果实中大,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8.1g,最大单果重26.8g,果梗长。梗洼深广,果肩平整。果皮紫红色,果点红褐色,不太明显。果皮薄,肉绿白色,质致密酥脆、汁液多、酸甜适口、品质极上。
2、贺兰砚
贺兰砚是宁夏五宝之一,因其砚石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而得名。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
自清朝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是水成岩,形成于13亿年前,在古贺兰海中沉淀形成,后经造山运动而推出。
3、贺兰螺丝菜
螺丝菜为唇形科草石蚕的块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肉质脆嫩,可制蜜饯、酱渍、腌渍品,十分可口。食用时,以凉拌为主,还可加工成咸菜、罐头、甜果等,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之上品。螺丝菜是多年生草本。
4、银川鲤鱼
宁夏淡水养鱼业历史悠久,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内水草茂盛,饵料生物丰富,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为银川鲤鱼的繁殖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此地鲤鱼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且无腥味,口感较好。
5、张亮香瓜
果肉厚而细腻,干脆香甜,果糖、蔗糖比例适中,这些特点让位于贺兰县张亮村的香瓜远近闻名。一时间张亮香瓜同灵武长枣、中宁枸杞一样成为宁夏地理标志之一,也让位于贺兰县东南方这个小村子成为香瓜的代名词。
⑤ 希望能帮我提供宁夏农产品出口的任何资料,感激不尽!
农业是宁夏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果汁、枸杞、脱水蔬菜、小杂粮、马铃薯及玉米淀粉、清真牛羊肉、葡萄酒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格局,农产品出口近年来也快速增长,据银川海关统计,2007年全区农产品出口总值比2006年增长28%,比2005年出口总值翻了一番,达3401万美元,出口总量为2.1万吨。但总体上看,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精深加工能力弱、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一、我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特点
(一)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较小,出口能力较弱
2007年农产品出口总值、出口总量分占宁夏出口总值、总量的3.1%,1.9%。2008年1-8月份,出口总值为2339万美元,出口总量1.5万吨,出口总值、出口总量所占宁夏出口比重方面,份额仍较小,分别为2.64%、2.34%。全区农产品的出口虽然增速加快,但长期存在总量小、比重低的特点。
(二)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目前,全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近9000家。2008年1-8月,宁夏农产品出口企业只有58家,其中国有企业6家,外资企业3家,私营企业49家,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2007年,在全区农产品出口企业中,出口金额超100万美元的只有9家,其中只有1家出口超过500万美元。无论是企业的出口规模,还是龙头企业的数量,与全国其他省份比较均有较大差距。
(三)优势农产品出口规模小,开发程度较低
近年来,全区出口较大宗的农产品主要有脱水蔬菜、果汁、枸杞、饲料添加剂、马铃薯淀粉、冷冻(鲜)羊肉、小杂粮等,最大宗农产品脱水蔬菜的年出口额刚超过1000万美元。枸杞是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四大战略主导产业之首,具有较大竞争出口优势,但其出口规模则更小,且多以未加工或初加工产品为主。2007年全区枸杞产量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宁夏本地企业出口枸杞干果仅有729吨,出口总值369万美元,枸杞汁出口696吨,出口总值317万美元,两项合计出口量占枸杞产量的2.04%。2008年1-8月出口枸杞干果410吨,出口总值265万美元,出口枸杞汁242吨,出口总值为122万美元。但邻近的陕西省,果汁(苹果汁)一项出口2007年就达6.69亿美元。
(四)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
2007年全区对欧洲市场的农产品出口1894美元,占全区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5.69%,另外对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也是我区较大的出口市场,出口总值分别为404、364、325万美元。2008年1-8月,全区对欧盟的农产品出口1184万美元,对日本、俄罗斯、美国出口总值分别为405、212、126万美元。过高的市场集中度不利于农产品出口的稳定性。例如,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口总值大幅下降。
(五)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偏低
2007年全区农产品出口以国内投资企业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出口2476万美元,增长98.62%,国有企业出口675万美元,下降43.8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6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
二、当前全区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突出问题
由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各类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我国农业自身发展不足以及农产品在产品质量、质检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缓慢,农业成本上升等因素,加上我区农产品营销网络网小线短,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造成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柱不粗”、“优势不优”的局面,制约着我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关发展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一)传统农业模式不适合外向型的发展要求
全区农业自然经济色彩浓厚,主要以小规模种植、养殖和分散经营为主,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且,这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管,农民由于成本因素擅自使用低价高毒农药和不履约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适应国外日益严格的绿色壁垒的要求。另传统农业模式的不足还体现在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上。以枸杞为例,中宁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种植基本以散户为主,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都较为随意。同时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率低,收购贮藏、机械烘干、精选分级、保鲜包装等环节发展滞后。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不能转化成产业优势。
(二)技术性“绿色壁垒”成为困扰全区农产品出口的首要障碍
近年来,各国针对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严格,日本、欧盟、美国,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纷纷提高了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关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EC188/2006号条例等,并通过“毒饺子事件”等进行负面宣传,降低消费者对我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信心。美国今年提高了枸杞的农残检测标准,使进口枸杞的农残标准高于本国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企业为了控制药残,加大送检力度,有些企业到花费较大的财力、人力、时间将样品送到区外权威机构进行各检测,有些产品每批必检。这样不仅增加了巨额检测成本,延长了通关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通过外方的检测,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严重困扰全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去年以来,我国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农用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农产品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利润下降。由于全区农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对外竞争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因此,生产成本的上升对全区农产品出口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四)农产品缺少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的能力较弱
目前,全区农产品出口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本区企业自营出口,二是通过外省企业收购出口。这两种方式很少用自己的品牌,而主要是根据外省相关企业或境外代理商提供的品牌“贴牌”出口。自有品牌的缺失,使我区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均受制于人,只能依靠低价竞争,处于利润分配链条的末端。
三、完善全区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相关建议
(一)着力扶持龙头出口企业,培养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企业
目前,我区农产品出口主力军为私营中小型企业,企业自身科技水平、资金、市场开拓能力都显“力不从心”,应对不同品种的农产品出口优势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养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利用10个全国农产品基地、32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等优势,培养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企业。因我区身处内陆,对外经济发展落后,很多企业对进出口贸易了解少,相关主管部门加大政策指导服务力度,农牧厅继续深入推进农产品外销市场开拓项目,检验检疫部门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检验的指导。我区农产品出口主要在天津报关,2007年天津出口报关总值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85.21%,银川海关应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区域通关实行本地报关,同时充分发挥惠农口岸、银川航空口岸作用,做好出口通关的政策宣传服务工作。
(二)努力扩大农产品的对港贸易
从2007年我区进出口企业的报关数据来看,我区农产品对港贸易仅有脱水蔬菜、枸杞、瓜子、饲料添加剂4种商品,2007年贸易额仅42万美元。相关主管部门、出口企业、生产企业要加强与香港的宣传、合作、贸易往来,要充分发挥香港的市场开拓优势,扩大全区产品出口。
(三)突破贸易保护壁垒,抓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
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把支持农产品出口物流体系建设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优势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尽快建立并完善与基地生产相配套的信息化服务、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保鲜等方面加大科研和管理投入,降低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全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
目前,全区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较低,有大量优质农产品通过省外和境外企业“贴牌”出口,品牌附加值不高。2008年,我区“宣和”牌鸡蛋、“灵丹”牌长红枣、“穆和春”牌清真羊肉、“早康”牌枸杞4个特色优势农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宁硒砂瓜、西吉马铃薯、彭阳辣椒和贺兰螺丝菜等27个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但相关产品尚未发挥品牌效应,要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达标认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原产地保护”,创建自主品牌,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五)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支撑
2008年,我区承接了农业部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科研单位和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进行了座谈对接,对提高宁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区一方面要踊跃参与国家高层次的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其合作,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攻关,不断开发有机、绿色农产品新品种,积极探索出口企业与种植农户之间建立“优质品种+科学种植+规模化(基地)经营+收购加工出口”的新模式,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做好农产品的精细加工和深度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六)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转变补贴方式,在加大农业教育投资、科研、病虫害控制、基础设施服务、自然灾害救济等方面实施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把原有的主要补贴流通环节更多地转向补贴生产环节和农民,减轻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出口型龙头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积极拓宽农业企业的企业融资渠道,增强全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文化
一是要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农业博览交易会,让宁夏特色农产品更好地走俏全国,更多地走向世界。二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设置专栏介绍我区的各类名、特、优、新、稀、鲜活农产品以及加工的各类食品,宣传我区外向型农业企业发展成果。
⑥ 结合材料,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宁夏自治区在50年里巨大发展的原因
宁夏,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江南景色的秀丽,被称为“塞上江南”。 望的热土。600多万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6.6万平方公里的山川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半个世纪的深情关爱,半个世纪的辉煌巨变。宁夏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凝聚了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50年来,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奋斗,推动宁夏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宁夏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又好又快地前行。 “促进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巍峨的六盘山、贺兰山南北屹立,奔腾的黄河水穿越而过……目前全国有1000多万回族人口,是我国除汉族以外分布最广的民族,其中宁夏回族人口约有218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5%。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就把回族的自治问题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是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实践后得出的结论。1949年11月,毛在致中共中央西北局的一封信中就强调,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1957年6月,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共中央倡议的,得到了全国广大回族干部群众以及甘肃省各界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在这一区域内,回族人口占三分之一,汉族、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占三分之二。宁夏各族人民踏上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新征程。 为在宁夏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和国家领导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自治区成立之初,党中央、中央政府和毛就委派林伯渠到宁夏指导工作。 1964年春,在革命战争年代数次到过宁夏的邓第四次来到了宁夏。他说,宁夏作为民族地区,特别是在回族聚居的西海固地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把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搞上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十分关心民族政策在宁夏的落实,多次强调指出,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回族干部。 “塞上江南,再放异彩”。1991年6月,江考察宁夏过程时,看到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宁夏,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经济发展,十分高兴,欣然题词。他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紧密联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贯彻好党的基本路线,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以实现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个总的目标。 宁夏人民不会忘记,1995年6月、2000年5月和2007年4月,胡三次来宁夏考察。他对宁夏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为宁夏的民族团结进步确立了远大目标。胡反复告诫当地的同志,促进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宁夏是我国回族最大的聚居地,是信仰伊斯兰教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维护宁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今天的宁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携手前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已成为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50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宁夏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颁布了《宁夏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规定》《宁夏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150多件地方法规、条例和自治政策;确保回族作为主体民族在宁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在自治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回族代表所占的比例始终与回族人口的比例相适应,并略高于人口比例;充分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全区218万回族人口中,平均500多人拥有一座清真寺;大力开展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政策教育活动…… 这是共同团结奋斗的50年:宁夏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宁夏进一步加快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步伐。全区少数民族干部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2.5倍,比1958年自治区刚建立时增长了10.5倍。4万多名回族干部和回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才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宁夏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录取比例逐年上升,从1995年的22.62%提高到2007年的33%。 这是全面进步发展的50年:为加强民族团结,宁夏把每年的9月定为“民族团结月”。1983年以来,确定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模范个人表彰大会,现已累计表彰先进集体650个,先进个人1934名,受到国家表彰的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34个,先进个人161名,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 宁夏50年的辉煌巨变,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2007年,宁夏全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位于西部地区前列,地方经济发展年均增长率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一,人均产煤量居全国第三;每万人拥有高速公路位居全国前列……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50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刚成立时,连火柴、食糖都需要从区外调拨,粮食也要靠国家大量返销。 发展是硬道理,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新世纪新阶段,“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民族工作的主题。 “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山川秀美上有一个新的良好开局。”2000年6月,江再次考察宁夏时指出,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家必须予以重点支持。国家要制定支持西部开发的财税、金融、外资外贸、吸引人才和科技教育等方面政策。西部地区面貌的根本改变,需要许多代人的持续努力。我们必须充分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同时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 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长枣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的宁夏,优势是资源丰富,劣势是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又好又快地把宁夏现代化建设搞上去,是党中央对宁夏的新要求。 胡十分挂念宁夏的改革与发展,对在新起点上实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1995年6月,2000年5月,胡考察宁夏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增强信心和紧迫感,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7年4月,莺飞草长,塞上江南欣欣向荣。胡第三次考察宁夏,他叮嘱当地的回、汉干部,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统筹抓好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工作,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宁夏从2002年开始凭借煤炭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等独特优势,举全区之力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使之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此次,胡深入考察了宁东基地。他指出,宁夏煤炭、非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黄河水能资源富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独特。要依托自身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又好又快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发展商务、旅游等服务业,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中央各有关部委继续加大对宁夏的对口支援力度,帮助宁夏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政策,做好宁夏相关专项规划与全国规划的衔接,深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针对宁夏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支持。今年8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8条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50年来,宁夏的经济总量增长59倍,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50年前,宁夏人吃饭要靠国家大量返销,现在人均占有粮食530公斤,由粮食调入省变为粮食调出省;50年前连火柴、食糖都需要从外省调拨的宁夏,如今已建立起了以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体系。 我爱我的宁夏美, 塞上明珠放光辉; 高峡出平湖, 大坝多奇伟; 千里河套歌甜花香, 广阔平原牛壮羊肥…… 这是人们对今日宁夏的深情歌唱。 “把更多资金用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 宁夏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沙漠肆虐,生态脆弱,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给宁夏不少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难。特别是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历史上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倾注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帮助西海固各族群众建设家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年复一年“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贫困状况。 1972年,周总理听说西海固人民还在干旱和贫穷中受煎熬时,不禁潸然泪下。他在中直机关7000人大会上说,西海固人民还在受苦,我这个当总理的有责任啊!随后,国家紧急调拨大批救济物资运往西海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很繁重,各族人民改善民生的愿望很迫切。宁夏作为民族自治地区、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7年岁末,一封寄自千里之外的长信,放在了胡的书案上。“俺贫水山区的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喝上甘甜的井水,这是村里人从来都不敢想的事啊!乡亲们喝在嘴里,甜在心里,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感谢亲人解放军……”信的落款是:陡坡村全体村民。胡当年4月到陡坡村考察后,宁夏军区给水部队为村民们打出了三口甜水井。喜讯传来,胡欣然提笔作出批示:宁夏彭阳县陡坡村全体村民来信感谢宁夏军区给水部队帮助他们打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请向给水部队全体官兵转达亲切慰问。希望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 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始终牵动着中南海。1995年6月,胡一到宁夏,就深入到旱情严重的宁夏同心县窑山乡,走进五道岭村回族农民马俊义、马俊珍的窑洞中,关切地询问了旱情和灾区群众的生活情况。当他听到群众饮水很困难时,嘱咐随行的当地干部,要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处理好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向“世界级贫困”告别。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被公认困扰当今世界的两大难题──民族与贫困问题,已经和正在得到成功解决:西海固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已由1993年的139.8万人减少到如今的5万人以下;贫困发生率也从1994年的15.6%下降到现在的3%以下。2007年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增长12.2%,成为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最快的地区。 西海固的发展和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今天的宁夏不仅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同时实现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初中升学率达到8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2%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85%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超过93%,位居西部地区前列;2008年,全区187个乡镇将全部建成文化站(中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沙漠化土地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65万公顷,减少到118万公顷,在全国率先实现沙漠化逆转,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走过辉煌50年的宁夏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平等、团结、进步、互助、和谐成为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一个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宁夏展现在世界面前,宁夏的明天会更好。
⑦ 宁夏的传统美食是什么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市,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 ,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得黄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羊杂碎 美食指数:★★★★
银川最出名的民间美食应该就是羊杂碎了吧,这是一代一代银川人最最钟爱的早餐之一。一大早每个有点名气的羊杂碎店都能看到,一个个就着茴香饼,喝着羊杂汤,大口吃着羊肚羊肠、面肺子、羊心羊肝。火热的场面让人回味!
好啦,希望每一个来宁夏的朋友都能开开心心的游玩,吃到自己心仪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