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
政策扶持助力养猪产业
对于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最为重视的便是人民与人民政府,政府深谙猪肉价格问题需要从源头来解决,而猪肉价格问题的源头即生猪养殖产业生猪供给的下降。为了保障猪肉的供给,我国政府也发布了如《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通过相关政策补贴来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政府对于粮食安全的强调确实拥有其必要性。从猪肉及其饲料原料的供给侧及进出口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仍然任重道远,但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劳动人民的努力下,一切都在逐渐向好发展。相信在猪肉产能不断恢复的如今,我国猪肉供给侧所存在的症结与风险也能一一得到解决。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㈡ 关于养殖业的前景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殖业发展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养殖以农村散养户为主,不但养殖技术陈旧,对新管理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养殖小布局不合理,大布局更不合理,特别是区域卫生防疫基本处于一个空白。中国的畜牧主管部门基本上就是一个收费部门,根本没有起到他的管理、规划、指导、防疫的作用。养殖户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养殖密度大、区域养殖距离近,粪便、病死禽喂狗或者销售,造成中国现在大的疫情基本1~2年就可以席卷全国,严重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当前畜牧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利润分配不均,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护,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广大农民宁可出去打工也不从事养殖。而饲料经销商、兽药经销商们依靠掌握一定的资源与饲料厂和食品厂讨价还价谋求个人利益,成为行业中最大的赢家。肉食品渠道更是如此,造成真正从事实业工作养殖户、饲料厂、食品厂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利益,服务商却是吃的脸大脖子粗,特别是广大养殖户的利益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2、肉食品药残超标,出口受阻,国内宰杀厂低价恶性竞争。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对中国肉食品均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致使中国肉食品行业只能从事代工或低价竞争,陷入低价低效的恶性循环。
3、国家为了平抑物价和随着WTO协议的逐步生效,肉食品进口激增。因为消费习惯不同国外进口食品价格偏低,对国内宰杀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国家2008年对养猪的补贴造成一窝蜂的母猪增栏,存栏量过大,供求关系失衡,猪肉产品价格一落千丈,连带其他肉食品价格一蹶不振。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虽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也非常大,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好的,现在老百姓已经从要吃饱向要吃好上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势必然成为人民生活的主角,中国畜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肉类产量6865.7万吨、禽蛋产量2513.4万吨,分别占世界产量的24.7%和37.7%,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3633.4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7年全国畜牧业产值由209.3亿元增加到1612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5%上升到33%。全国饲料产品产量由1980年的11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2331万吨,年递增长率为19.1%。从1992年起,我国饲料产量已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饲料加工企业达到15376个,比1990年增加了9.75%
㈢ 养殖业现状
2、养殖业的发趋势
(1)、由于养殖成本及管理技术和出口要求等因素,以散养为主将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2)、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畜牧业微利时代的到来,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去的养殖将逐渐向城郊和边远地区转移。
(3)、由于人食物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种水产养殖、反刍动物养殖和宠物饲养将成为未来养殖业发展的亮点。
(4)、培育功能性保健畜禽,促进人类健康。韩国已培育出低胆固醇的优质肉猪,我国已生产出低胆固醇高碘蛋、高锌蛋、高铁蛋,具有已定的防病功效,更多的功能性食品还在培育研究中。
(5)、发展快生长型畜禽,提高饲养经济效益。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快速育肥猪,育肥牛,快速养鸡技术已取得较大发展。
3、饲料添加剂发展趋势
从未来的发展需求可以看出,中国饲料添加剂的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饲料添加剂消费市场。
(1)、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安全、绿色饲料添加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3)、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视抗生素代替产品的开发。
(4)、进一步扩大蛋氨酸和赖氨酸的生产,同时加大苏氨酸的开发力度。
(5)、重视维生素的生产,积极发展酶制剂。
(6)、发展防酶、抗氧剂,促进饲料安全、卫生水平的提高。
4、安全、无公害饲料
当前,我国畜、禽产品的安全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畜、禽疾病种类多,发病范围广;二是畜、禽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严重超标;三是畜、禽疫病、兽药残留、饲料质量、饲料添加剂、兽药质量等检测技术落后,监制体系步完善;四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多方面缺乏强制性技术标准,各项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同行水平;五是法制体系建设滞后,畜、禽产品安全质量控制方面或者在某个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六是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政府和企业间缺乏必要的管理组织。
目前,中国饲料企业散布广、数量多、规模小,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不规范的竞争行为比较普遍,饲料安全监管成本过高,监管效果有限。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业对饲料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饲料业的风险大大增加。
可喜的是,为影响国家“保证食品安全”的号召,今年,希望集团与湖南唐人集团等全国65家饲料企业共同参与了以“关注饲料安全,关注大众健康”为主题的安全承诺活动,之前还发表了《安全宣言》,重在率先垂范,以点带面,要求行业自律,从我作起。
5、加入WTO后,我国饲料业的资本结构整合将提速
入世前,由于政策限制,外资投资中国饲料业的数量虽然比较大,但大多采取新办企业的方式。目前,中国饲料业以民经营资本为主,产业退出的障碍和成本较小;加之入世后,饲料行业将取消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这将限制我国政府对饲料工业的扶植和保护空间;再者,入世对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政策逐步放开,外资饲料业以及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资本对国内饲料企业的并购将成为新的资本进入中国饲料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入世给我国农业产品带来的巨大冲击,饲料行业还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局面,必将促进中国饲料业资本结构的整合,国退民进是大势所趋。在未来的5-10年内,随着中国养殖业产业化的快速形成,中国饲料企业数量将迅速减少,经过收购、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势的资源重组最终将形成数量有限的区域性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在这一阶段,按照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如果中国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5%-50%,饲料产量可达1.5亿吨。如果以每一地区2-3个饲料企业计算,重组后的中国饲料业只需要年产能力12万-18万吨的饲料厂1000-1500家,预计前20位石料企业的产量之和将达到全国饲料总产量的60-70%。而目前中国的饲料企业设计生产规模已经基本达到这一指标,只是产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总之,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食品结构的进一步改变,国内饲料总体容量将相应增加,但饲料企业的数量将迅速减少。同时,养殖业将快速向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过渡,从而向人们提供更加丰富、营养、卫生的畜、禽和水产品。位促进人类健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㈣ 养殖业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
太简单了,你可以在网络里搜索一下,找到合适的模版,然后简单的注册一个用户名,就可以下载了。
㈤ 2017年到2019年养猪行情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对于2016年生猪养殖形势,主要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生猪养殖利润空间,如果近期生猪价格保持高位,猪粮比价继续上升,生猪养殖利润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养殖企业的补栏热情将被调动,生猪供给端则会出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则是能繁母猪的存栏情况,目前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母猪存栏依旧在不断下降,但只有能繁母猪存栏量企稳回升,仔猪供应才能迎来显着改善,补栏才能顺利进行。
回顾2015年,无论从直接的生猪市场价格来看,还是从与养殖利润高度相关的猪粮比价来看,生猪养殖的利润都持续向好,下半年的头均养殖盈利甚至可以维持在400元以上。与此表现截然相反的是,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直线下降,创下近五年来的历史低点,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中小型养殖户缺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张意愿降低,逐渐缩小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3.8亿头存栏生猪和3800万头存栏母猪意味着生猪供给力度的大幅降低,也昭示着2016年猪肉产量的继续下滑,而年均增长1.6%的猪肉消费量将继续推高生猪需求力度,可以预见,2016年生猪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几成定局。但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和PSY值的提高,供给量将有所回升,进而影响市场终端。
2016年生猪市场牛市仍将持续,养殖利润仍将维持高位,但从下半年开始,前期补栏的生猪开始提供产能,生猪供给端不断增长,市场价格或将出现回落,但整体而言生猪养殖将全年处于盈利状态,头均盈利低于2015年。
动向二:养殖结构大变化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出栏占比44%,其余56%的小规模生产者随时可能退出生猪行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瑶生认为,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猪肉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而在2015年退出生猪市场的500万养猪户中,散养户也占据绝大多数。中国的小规模养殖户正在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温氏、扬翔、雏鹰农牧等大型养殖企业于下半年加速扩张,或是投建年出栏数十万头生猪的大型规模猪场,或是与饲料企业深度合作,陆续踏出了行业整合升级的步伐。中国正在实现从传统养猪向规模化集约养猪的飞跃。
根据旧版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项第2点,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当时一号文件提出,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2010年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程度为35%,根据示范场建设目标,预计2015年生猪规模化程度要提高至50%左右。2015年末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仍未达到当初的目标,可以预见,2016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进程将继续进行,如同业内人士所预计的,会有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大型企业将成长为更庞大的养殖航母。
动向三:隐患依旧存在
要达到生猪市场良性发展,必须认识到市场背后存在的三大隐患,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先发制人。
隐患之一,养殖风险难以把握。近年来,生猪行业无论养殖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技术人才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但在养猪行业6000万从业者中,绝大部分依然是基层农户以及10头~100头基础母猪的养殖户,中小型养殖场资金有限、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准确、权威的信息引导,只能凭借经验判断来组织生产,行情高涨时常常跟风补栏,行情回落时又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造成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隐患之二,养殖成本逐渐升高。2015年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得养殖成本大幅降低,从业人员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随着农业部相关政策的颁布推行,将来主要原料的价格将更多地由市场决定,使得饲料成本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降至历史低点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016年的仔猪价格埋下了隐患,缺乏自繁自养能力的猪场外购仔猪成本将大幅增加。此外,高学历、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流失作为生猪行业的痼疾,也需要得到真正的改善。而人才作为21世纪最昂贵的企业投入,预计也会在未来给养殖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隐患之三,进口猪肉冲击。2015年中国进口猪肉量大幅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供不应求,各地进口猪肉以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猪肉相对低廉的价格拉动了进口力度。而在2016年,洋猪肉的冲击将只增不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中国已恢复发放从28家加拿大和美国的肉类加工厂以及冷藏仓库在2015年10月16日之后生产的猪肉进口许可;我国进口肉类口岸已增加至45个,进口过程便利、运输成本低廉;俄罗斯、瑞典、英国、芬兰等多国先后向我国出口或宣布准备出口猪肉。在此背景下,进口猪肉量预计还将创下新高,国内企业也应及早防范。
㈥ 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养殖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 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 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养殖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改良育肥牛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介绍:
一、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之发展特种养殖的必要性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吃腻了大鱼大肉,便产生了猎奇尝鲜的要求,使畜牧养殖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这是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的前提。
2、人们的生活富足了,艘里有了闲散资金,投资其它行业报酬小,投放到畜牧养殖业中报酬很高,这是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的保证。
3、受特种养殖效益的驱使和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一些共司的炒作,促使一些迫切希望发财致富的人们难奈寂寞,纷纷伸手一试,这是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的动力。
4、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人员增加,为解决农村闲杂人员城市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有头脑的行政领导便把目光转向畜牧养殖业,以此来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这是这是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的优势。
二、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之发展特养应注重的问题
尽管畜牧养殖的前景如此广阔效益如此诱人,但养殖者也不要为此冲混头脑,而要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具体的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以市场为导向。畜牧养殖市场变幻莫测,养殖者一定要先找准市场,做好市场调研,不能先上马,后找市场。养殖品种价格定位要准确,要有市场风险意识。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注重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及时掌握畜牧养殖市场的动态与行情走势。
2、规模要适度,要量力而行。发展畜牧养殖业没有规模不行,但也不可贪大求洋,养殖规模要适度。因发展畜牧养殖业投资大,市场需求量小大,不少畜牧项目是短期行为(繁殖、育肥),所以应采取滚动发展的方式。
3、注重学习养殖技术。特养不同于普通饲养,养殖技术一般都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促使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鉴于畜牧种类多、范围广,而且很多动物人工驯养的时间长。因此,养殖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自己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包括良种选择、饲料配制、饲养治理、配种繁殖及疫病防治等,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提高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
4、发展畜牧养殖业,但靠养者独行不行,还需要有关部门牵头、倡导、推广,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这样才能使畜牧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养效益。
5、要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高效生产的理想目标,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冷静的分析畜牧业现状和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确立生产体系和发展方向,依市场规律组织和生产。在畜牧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规模化高效生产配套技术,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之畜牧饲养效益分析:
肉牛养殖
发展前景好肉牛市场长期看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我国牛肉价格上涨空间还是存在的。
目前国际国内肉牛市场需求正旺,中国肉牛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高档肥牛肉在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十分畅销,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农户养牛不但下降,而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增加,饲养成本上升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肉牛繁殖周期长等原因,今后几年肉牛养殖仍然持续看好,养殖户不要错过机会。
肉牛早熟,抗病力强,繁殖力高,周转快,一般当年产犊牛当年就可屠宰受益。牛凭借强大的采草能力和发达的瘤胃,能大量利用牧草和秸秆等粗饲料,饲养成本较低。如对8月龄~12月龄的牛进行快速肥育,3个月每头牛就可赢利600元~1200元。行家预测,今后几年肉牛养殖业将是一项全国性的深度开发,规模养殖,综合加工,出口创汇的黄金产业。
养羊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几年来,羊肉独占食品“卖方市场”的优势,价格始终处于攀升的态势。饲养1只母羊一般年产2胎(每胎2只~4只),每年可获利600元~800元。加入WTO后羊肉、羊绒出口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国地方优良品种因饲养环境和独特的风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肉羊养殖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养羊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掌握,收入稳定等优势,更适合贫困地区发展。
肉用驴肥育,就是科学地应用饲草饲料和管理技术,以较少的饲料和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产肉量和高质量的肥育肉驴。要使驴尽快育肥,给驴的营养物质必须高于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所以育肥又叫过量饲养。
㈦ 中国养殖业的现状
三、饲料、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1、饲料业发展趋势
(1)、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直接消费的口粮呈缓慢下降趋势,间接节消费的饲料粮持续上升。1980年-1995年,人均口粮分别从172.2公斤下降到111.6公斤,下降幅度达35.2%;而同期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由32.6公斤上升到42.6公斤,上升速度达30.7%以上。随着中国居民事物结构的改变,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饲料需求量随之上升。
(2)、目前,中国猪、禽饲料所占比重仍为大头,两项合计高达92%,而世界饲料产业结构中猪、禽、牛饲料大约各占1/3。预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比例下降,禽肉和牛肉比例上升,水产品比例也会上升,国内饲料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变化。
(3)、预混料和浓缩料增长是重要趋势。颗粒配合饲料将是中国饲料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我国山区多,地域辽阔,运输方便,农民手中还掌握大量剩余粮食,需要混入添加剂,故添加剂、预混料和浓缩饲料在本世纪将会由更大的市场,其增长幅度将高于配合饲料的增长幅度。
(4)、目前世界上约25%的饲料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占总量的80%。美国在1979年有1000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1995年只剩2000多家,但产量却增长了两倍。随着饲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全国必将出现一批饲料企业集团,饲料生产更加集中,饲料产量增加,但饲料企业数量必将减少,成为我国饲料工业的一大趋势。
2、养殖业的发趋势
(1)、由于养殖成本及管理技术和出口要求等因素,以散养为主将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2)、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畜牧业微利时代的到来,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去的养殖将逐渐向城郊和边远地区转移。
(3)、由于人食物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种水产养殖、反刍动物养殖和宠物饲养将成为未来养殖业发展的亮点。
(4)、培育功能性保健畜禽,促进人类健康。韩国已培育出低胆固醇的优质肉猪,我国已生产出低胆固醇高碘蛋、高锌蛋、高铁蛋,具有已定的防病功效,更多的功能性食品还在培育研究中。
(5)、发展快生长型畜禽,提高饲养经济效益。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快速育肥猪,育肥牛,快速养鸡技术已取得较大发展。
3、饲料添加剂发展趋势
从未来的发展需求可以看出,中国饲料添加剂的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饲料添加剂消费市场。
(1)、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安全、绿色饲料添加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3)、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视抗生素代替产品的开发。
(4)、进一步扩大蛋氨酸和赖氨酸的生产,同时加大苏氨酸的开发力度。
(5)、重视维生素的生产,积极发展酶制剂。
(6)、发展防酶、抗氧剂,促进饲料安全、卫生水平的提高。
4、安全、无公害饲料
当前,我国畜、禽产品的安全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畜、禽疾病种类多,发病范围广;二是畜、禽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严重超标;三是畜、禽疫病、兽药残留、饲料质量、饲料添加剂、兽药质量等检测技术落后,监制体系步完善;四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多方面缺乏强制性技术标准,各项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同行水平;五是法制体系建设滞后,畜、禽产品安全质量控制方面或者在某个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六是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政府和企业间缺乏必要的管理组织。
目前,中国饲料企业散布广、数量多、规模小,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不规范的竞争行为比较普遍,饲料安全监管成本过高,监管效果有限。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业对饲料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饲料业的风险大大增加。
可喜的是,为影响国家“保证食品安全”的号召,今年,希望集团与湖南唐人集团等全国65家饲料企业共同参与了以“关注饲料安全,关注大众健康”为主题的安全承诺活动,之前还发表了《安全宣言》,重在率先垂范,以点带面,要求行业自律,从我作起。
5、加入WTO后,我国饲料业的资本结构整合将提速
入世前,由于政策限制,外资投资中国饲料业的数量虽然比较大,但大多采取新办企业的方式。目前,中国饲料业以民经营资本为主,产业退出的障碍和成本较小;加之入世后,饲料行业将取消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这将限制我国政府对饲料工业的扶植和保护空间;再者,入世对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政策逐步放开,外资饲料业以及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资本对国内饲料企业的并购将成为新的资本进入中国饲料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入世给我国农业产品带来的巨大冲击,饲料行业还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局面,必将促进中国饲料业资本结构的整合,国退民进是大势所趋。在未来的5-10年内,随着中国养殖业产业化的快速形成,中国饲料企业数量将迅速减少,经过收购、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势的资源重组最终将形成数量有限的区域性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在这一阶段,按照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如果中国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5%-50%,饲料产量可达1.5亿吨。如果以每一地区2-3个饲料企业计算,重组后的中国饲料业只需要年产能力12万-18万吨的饲料厂1000-1500家,预计前20位石料企业的产量之和将达到全国饲料总产量的60-70%。而目前中国的饲料企业设计生产规模已经基本达到这一指标,只是产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总之,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食品结构的进一步改变,国内饲料总体容量将相应增加,但饲料企业的数量将迅速减少。同时,养殖业将快速向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过渡,从而向人们提供更加丰富、营养、卫生的畜、禽和水产品。位促进人类健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㈧ 养牛的市场调查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具体项目可去定制。
第1章:中国奶牛养殖业新政策分析
1.1 继续实施苜蓿草种植补贴
1.2 继续实行奶牛良种补贴
1.3 国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扶持资金提高至10亿元
第2章:中国奶牛养殖业整体现状分析
2.1 中国奶牛存栏和牛奶生产变化
2.1.1 中国奶牛养殖分布
2.1.2 奶牛存栏量有所下降
2.1.3 奶牛单产水平小幅提高
2.1.4 牛奶产量大幅下降
2.2 中国原料奶价格大幅度提高
2.2.1 中国生鲜奶价格变化及原因
2.2.2 进口原料奶价格明显提高
2.3 奶牛养殖成本与收益
2.3.1 奶牛养殖成本进一步增加
2.3.2 奶牛养殖效益大幅提高
2.3.3 主产省区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2.4 中国奶牛养殖规模及模式分析
2.4.1 中国奶牛分规模存栏量及变化
2.4.2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分析
第3章:中国奶牛养殖生产管理分析
3.1 饲草(料)及饲喂
3.1.1 中国奶牛饲料结构
3.1.2 不同养殖模式养殖场奶牛饲喂中存在的区别
3.2 养殖设备的使用
3.2.1 饲喂设备使用现状及主要供应商
(1)设备主要品牌
(2)饲喂设备的使用比例
3.2.2 饮水设备使用现状及主要供应商
(1)设备主要品牌
(2)饮水设备的使用比例
3.2.3 挤奶设备使用现状及主要供应商
(1)设备主要品牌
(2)挤奶设备的使用比例
3.3 良种繁育
3.3.1 奶牛冻精主要类型
3.3.2 主要冻精生产企业
3.3.3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场对冻精选择的差异
3.4 奶牛疾病及疫病防治
3.4.1 常见奶牛疾病及主要防控的疫病
3.4.2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场对疾病和疫病防治差异
第4章:奶牛养殖业相关贸易分析
4.1 干草&苜蓿草进出口贸易
4.1.1 干草进出口量变化
4.1.2 苜蓿草进口量和价格变化
4.2 牛冷冻精液进口分析
4.2.1 进口量及进口金额变化
4.2.2 分国别进口价格分析
4.3 奶牛进口
4.3.1 奶牛进口量变化
4.3.2 奶牛进口来源国分析
第5章:中国原料奶消费
5.1 中国原料奶消费特点
5.1.1 原料奶的主要类型
5.1.2 还原奶使用比例将提高
5.1.3 生鲜原料奶的流通仍依靠奶站
5.2 中国原料奶供求分析
5.2.1 原料奶消费需求量
5.2.2 国产原料奶供求缺口增大
第6章:中国奶牛养殖业重点企业分析
6.1 家重点企业(或集团)名称及奶牛存栏情况
6.2 重点上市养殖企业
6.2.1 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2.2 辽宁辉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2.3 黑龙江飞鹤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6.3 有机奶牛养殖企业
6.4 年新建大型奶牛养殖企业
第7章: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预测
7.1 年奶牛养殖及牛奶生产预测
7.1.1 奶牛存栏量将达到1,500万头,牛奶产量3,750万吨左右
7.1.2 奶牛养殖成本维持在1.8万元/头左右
7.1.3 奶牛养殖收益在4000元/头左右
7.1.4 中国奶牛养殖规模预测
7.1.5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预测
7.2 年中国奶牛业相关贸易预测
7.2.1 中国苜蓿草进口量将达100万吨
7.2.2 中国奶牛进口量约12万头
7.3 年中国原料奶消费预测
7.3.1 生鲜奶供给缺口仍高达500余万吨
7.3.2 原料奶收购仍将维持高位
7.4 中国原料奶供求平衡表
7.4.1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
……略